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18-04-27 13页 doc 29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林莘 课堂教学实录 师: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古人怎么送别,古人是怎么写送别的,下面我们开始准备上课,可以吗,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首古诗,学过了吗,几年级, 大屏幕: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林莘 课堂教学实录 师: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古人怎么送别,古人是怎么写送别的,下面我们开始准备上课,可以吗,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首古诗,学过了吗,几年级, 大屏幕: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四年级。 师:四年级我们就学过了,今天我们六年级了,再次学这首古诗,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同样的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读,不同年龄的人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今天六年级了再读,等到你们长大了读大学、读博士或参加工作了,有丰富生活体验和经验的时候,你再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就是那句话说得好:经典不厌百回读,好的作品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现在谁愿意把这两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希望高高举起你们的手。我请两位同学,一位读这一首,一位读第二首,我想请你(手指向一手学生),不举手的你(指向一角落没举手学生),因为林老师从小就躲在角落,从不发言,所以我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请读第一首: 生:(一男生朗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怎么样,你们鼓励他,我要告诉他一般般,一般般的意思就是还不够好,还不够好的意思是还可以更好(调侃的语气)。还有谁愿意来,还是送给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朗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略好一些,特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地方,有一点点小感觉。同学们读古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完全沉静,读古诗有特别的节奏、停顿、韵律和情感, 现在林老师读给大家听,当音乐想起时候,我希望在场的所有的人都静静地走进那古诗的意境中。 (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两首古诗) 师:同学们听出古诗特有的节奏、韵味和情感了吗,现在我想知道这两首诗最打动你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故人和作者一种离别的情感,非常的不舍。 师:作者和故人离别的情义,你呢,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要分别之时那一段伤心的情义。 师:同学们,两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情),可是我有一事不明白,这两种诗中有 “情”字吗,有吗, 生:(三三两两回答)没有——~ 师:那到底作者把这个“情”藏到了哪儿了呢,好~请大家注意看(指向黑板),这第一首古诗现在只剩下了这四个词(黄鹤楼烟花 孤帆 长江) ,古诗语言精练,诗中有话,这四个词的背后有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可以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巡视课堂)。 (生同桌间相互交流) 师:好~谁来说第一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在黄鹤楼里面诗人和故人在饮酒,互相道别。 师:他们俩诉说离别的情义,朋友,你现在就是李白,我现在就是孟浩然,你会对我说什么, 生:你到扬州去一定要……(支支吾吾) 师:这是李白吗,太不潇洒了,太不热情奔放了,李白这时候已经酒过三巡,带着一种醉意啊~会不会,换一个同学,我看你比较像李白。 生:(带有醉意的朗读)孟浩然。 师:哇~有感情一点,酒醉的李白会怎么说, 生:孟浩然,我们今天就要离别了,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呢, 师:这真是多情的李白啊~你来说说看。 生:我会说:“孟浩然”(生硬)。 师:这李白太冷静,有没有推荐一位比较激情的人当当李白。 生:老孟啊(生笑),你到扬州去的时候,别忘了给我写封信。 师:我一定做到,你看他们二位在黄鹤楼里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随手指向黑板),他们把酒当歌,一醉方休啊~黄鹤楼见证了他们的情,谁还会继续往下说,在烟火中你又会看到什么, 生:在烟花中我看到有一阵阵微风把花瓣吹起,随着孟浩然走的方向跟着他一起飘过。 师:他们两个又在做什么, 生:他们在挥手告别。 师:他们在挥手告别,你看正是现在这样花红柳绿,桃花盛开的季节,烟雾弥漫,他们正在依依不舍地送别,这烟花也见证了他们的情啊~(一手指向黑板)谁会继续说“孤帆和长江”连起来说,你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 生:看到在长江之上有小小的帆船,在岸边李白看着这艘船不停地在挥手,等船远去的时候,他还一直在那边挥手。“孟浩然一路走好,孟浩然一路走好”(边挥手边说)。 师:依依不舍,同学们,李白他是伟大的诗人,同意吧~但是我发现在伟大的诗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信不信,你看他写的是孤帆,不对吧~长江之上那船只来来往往,目不暇接,怎么可能只有这一只帆呢,李白写错了,我很有意见。 生:他这里写的“孤帆”是孟浩然乘坐的船,他这里写“孤帆”就代他心中只有孟浩然。 师:江上的所有的船只他早已视而不见,他的眼里只有那只帆,那个人,那片情啊~同学们这“诗”,这“孤”看似不正确(随之走向讲台),看似不合情理,但是,正是“孤”字境界全出啊~所以,以后我们读名诗就要善于抓住这样的不合常理之处,去仔细地揣摩,仔细地研究,一定会别样地发现。同学们,这下我们发现在这首诗歌中“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无不诉说着诗人与友人的情,而这些“情”都蕴藏在“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这些什么中, 生:景中。 师:对,这些景中(板书:景),表面上看没有一个字在写景,表面上看没有一个字写离别,但是,你仔细读,没有一个字不是在写离别,表面上看似乎都在写景,但所有的景中都蕴含着情,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三三两两回答)借景抒情。 师:很好~(板书“借景抒情”)像这样把情藏在景中,融在景中,我们也可以说是情寓景中,怪不得我国近代的语言大师王国维说过这样的话,说过什么,一起读—— 生:(齐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还有我们知道了原来“景”是为“情”而设,诗人写景,意在言情(屏幕显示:诗人写景,意在言情),也是诗人写景,他的目的是在写情。同学们,林老师又不明白了,李白完全可以这样说吗:“孟兄,孟兄,我想念你~孟兄,孟兄,我牵挂你~孟兄,孟兄,我深情地祝福你~”这样写不是很好吗,就像现代很多歌词写离别,你看看,(大屏幕: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这首歌听过吗,赵薇的,《离别的车站》,一起读一下。 生:(高声齐读)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师:多好啊~直抒胸意,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明明白白我的心哦~干嘛作者不这样写呢,干嘛还要把 “情”含在、藏在那个景中呢, 不明白~不懂~你们明白吗, 生:我觉得如果就这样用语言说的话,可能用景物里面更能包含很多很多的情感,而只是用四句语言的话,我觉得它所表达的情感有些太烦了。 师:太白了,一下子都说完了,就没了。噢,你想说—— 生:我觉得首先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含蓄,不是直接说出来的,然后景中包含着情,这个情的含义就深,显得比这些直接表达的情要浓厚。 师:你刚才说中国古人,中国文人特别喜欢那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就喜欢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使出来,对啊~就是那种你想看,又不让你看清楚;你想听,又不让你听的很明白。就是这种什么样的美啊,温柔的美、朦胧的美、曲折的美、还有含蓄的美,对啊~(走向讲台)这就是古诗借景抒情那种曲折之美、含蓄之美、委婉之美(板书:含蓄之美),美得动人,美得醉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读的时候突出那个景,就能表达那份情。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谁愿意试着带上你的情,(走向一生)你来。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读得挺好的,但是我觉得可以更好,故人西辞, 生:黄鹤楼。 师:他们的告别之地,有点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失落,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故人西辞—— 生:黄鹤楼(深情)。 师:连起来读一遍。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那么美的季节,去那么美的地方,作者真为朋友高兴啊~你能不能再读出这种复杂的心情和变化。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 师:两句连着一起来。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这就是复杂的变化的心情,大家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对,就是那样的跌荡起伏的心情啊~你接下去(走向一女生)。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这时候李白在岸边送别孟浩然,原来眼前还是一艘怎样的船呢,怎样的船,大大的船。接着船变成了什么,小小的帆。这帆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已经变成了模模糊糊的影,看都看不清了,最后连这影都不见了,变成了滚滚的长江。同学们就这样的长长久久,就这样的心潮澎湃,谁能把它读出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再远一些。 生:(一女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非常好~谁愿意再来试试看, 你来。 生:(一男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心都为之而去了~同学们,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完整地读一遍。(悠扬的音乐响起)一起在音乐声中感受他们深深的情谊,注意作者那种跌荡起伏的心情,复杂变化的心情。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远远地。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第一首古诗,(指向黑板)发现李白是借景抒情,情寓景中来写什么, 生:送别。 师:同学们,景是通向诗人内心的路,景是了解作者情感的一座桥,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研究这个“景”来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 “情”。现在我们看第二首,这一首有写景的句子吗,有吗, 生:有。 师:第几句, 生:第一、二两句。 师:对了,第一首分散写,第二首一、二两句写景(擦去黑板三、四两句),这第二首林老师不教了,刚才第一首的教是为了现在的不教,如果林老师不教,你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我的幸福,那就是我的快乐,那就是我的成功。现在这样你们就读第二首的景,仔细研究第二首的景,看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看看作者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希望大家呆会说的是有根有据,而不是只字片语,这个比较难,我们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合作探讨,好不好,快速~ (组合四人小组)。 师:来看看这首诗作者又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巡视课堂,俯身与生交流)同学们在想的时候注意这景和情是怎么样的联系, (四人小组讨论) 师:好~同学们时间关系暂时停下,现在谁能说说你刚才自己收获的体会,收获的发现,关于这首诗当中作者又是怎么借景抒情的,我今天发现后面的几位特别的用心,也特别的有自己的想法,我很想知道这边有没有,这边呢,我还是说我特别关注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刚刚我们在那边讨论了,我们对有些词语,就朗读的时候比较注重,就是要读重音。 师:哪些词语,你说说看, 生:(一女生)浥轻尘和柳色新。 师:你能说说它们怎么表达了作者的情呢, 生:他们在告别的时候非常舍不得。 师:那你是怎么看出他们的舍不得呢,你再想想看,这景与他们舍不得的情又有怎样的联系, 生:我找到的是“朝雨、柳色新”,我觉得刚刚下完雨的早晨,空气非常清新,代表作者和元二非常纯真的友谊,“浥轻尘”代表他们的友谊非常的完美,现在元二要走了,就是心中有些遗憾,就像这些景色也有些遗憾一样。 师:太好了,高明的作者底下的景物会说话,它会替人伤心,代人落泪,它在替作者说着心中想说的话。你呢, 生:我觉得是“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早上刚刚下过雨,一些细小的灰尘都湿润了,一切都是很干净,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而在这个时候就在早上刚刚下过雨,元二和王维就要分开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分别的不舍,是在早上一个美好的景色中分别了。 师:在美好的景色中分别,更是难舍难分。大家有没有体会到“柳”字,古人就有个折柳送别,这送别就像柳树那样缠缠绵绵,这“柳”的音又和“留”的音相似。 同学们都说好,可是林老师还发现有点不好,你看我觉得这句话有错“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是绿的吗,全部“客舍”都是绿的吗,(屏幕显示:客舍青青柳色新)那“柳色新”我改了一下,我觉得有点不准确,我这样改,我觉得雨后“客舍新新”(屏幕显示:客舍新新),焕然一新,然后呢,柳色才青(屏幕显示:柳色青)。我改得好,还是王维写得妙。 生:王维写得好~ 生:谁,看不起我,他是大诗人,我是小老师,所以当然说他好,太伤自尊了,好你也要说出理由啊~说出根据来。 生:我认为王维写的那首诗中,“客舍青青”是因为正在下雨周围树的颜色全部映在客舍的颜色上,“柳色新”是因为柳树在雨水的冲刷下,颜色已经变得很鲜艳了,所以才“柳色青”。 师:很好~客舍在柳树的映照下全部变成绿的了,如人间仙境,那柳色变得焕然一新,如刚长出来的那样,那么鲜嫩,那么美丽。同学们,这都写出了渭城的美啊~美得清新,美得令人陶醉,可是有没想过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呢,为什么,有没想到,他的朋友要去哪,去哪,安西,安西又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呢,风沙满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么的荒凉。同学们对比一下渭城与即将要去的安西,那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能体会到朋友要去这么荒凉的地方,心中是怎样的感觉, 生:(一男生)现在要好好地看看这里美好的景色。 师:这时候对朋友特别的担心,特别的牵挂。同学们,这就是高明的作者一切尽在不言中,(指向黑板)一切都在景色中。现在我们也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六年之后王维就去世了,这渭城一别成了永别,这首诗也成了千古绝唱,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古典背景音乐响起,师领读)。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感人至深的古诗、送别诗又何止这两首呢,就举王昌龄的例子(屏幕显示:《送别》)他写的80首古诗中就有40首是写送别诗的,现代诗当中也有很多送别诗的经典,回去后大家自己可以找这些诗来品味品味,感受一下借景抒情的魅力。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穿回时光隧道,回到今天。 (背景音乐《送别》响起) 师: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告别母校了,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停下它的脚步,(背景音乐《送别》),让我再看一眼母校,让我再听一次下课的铃声,让我再和同学们嬉戏,让我再和老师说几句悄悄话,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采荷一小(屏幕:采荷一小校园),美丽的教学楼仿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造型别致的塑像伴着我长大,这花花绿绿的墙角边留下我多少的密秘啊~这可爱的亭子我常常在这里玩耍,我们在这里 学习,我们在这里活动,学校的每一处景都留下了我难忘的故事,最美好的回忆(屏幕依次出现了:教学楼、塑像、墙角边、亭子)。同学们现在请提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告别母校的话语,希望在这几句话语当中找到那么几处景,借校园的景表达你心中最美的情,最深的爱。 (生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还没写完,但是有一句就读一句,有一句就说一句,有感情地说出来。 生:母校啊~在您的怀抱里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老师啊~在您的歌声中让我学会了许多别人所教不了我的东西。 师:我永远记住母校,记住老师,记住这片情。 生: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操场边的竹园,再见了~我学习、成长的地方,那操场边的梧桐树,正是抽出新芽的季节,我却要走了,我会永远记住您~我的母校~ 师:我相信那梧桐树也会默默地关注你,默默地为你送上它的祝福。 生:母校~再见了~老师您对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对我们的关爱~ 生:再见~母校~我们身边的桂花树又添了六个年轮,无知的少年又长大了六岁,离别是这样轰轰烈烈,也这样平平淡淡,只有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相互铭记。 师:对~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就是我们的情。同学们,这就是人生,有相聚也有别离。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课,现在我又要和你告别了,同学们举起我们的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告别吧~再见了~ 【专家评点】 古诗该如何去教,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难。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让我们领略了怎样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感受经典的魅力,而林莘老师的《古诗二首》则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进行了尝试,给我们提供了又一种新的范例。 一、目标的再次定位和教材的二度开发 将四年级已学过的古诗拿到六年级再次研读,这需要 魄力更需要功力。林老师的功力就在于她对学生的入微把握和对教材的深入细读。“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最为常见而又极富魅力的一种表达方式,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的孩子对此已有了一定感性的认识,适当的授法和运用对即将进入第三学段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有效地提升。再来看看这两首古诗,在内容上 是离情的尽情宣泄,与孩子们即将毕业的那份情愫如此地贴近;在形式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通篇的融情于景,《送元二使安西》是前二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重在诗意的品味,旨在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通过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对教材内容的二度开发,林老师将诗歌的诗意感知和诗法的理性体验、诗歌的感情朗读和写法的模仿迁移这样无痕地融合在了一起,匠心独具。 二、课堂的张弛有度和情绪的层层渲染。 操作性知识点的训练难免枯燥,林老师在整堂课的构成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第一首古诗的“随文感知”到第二首古诗的“随机验证”再至第三次学生练笔的随机运用,稳扎稳打,层层深入,水到而渠成。同时,每个环节的教师点拨也各有侧重,应生而变:第一板块,教师提取出了“黄鹤楼”、 “烟花”、 “孤帆”、 “长江”四个词语帮助孩子们寻找隐藏在景语后面的情语;而在第二板块中则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自主研读,研究《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只是在交流过程中稍加引导。林老师就是用这样张弛有度的课堂为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完美的“支点”。情趣的激发是课堂成功的基石。在今天的古诗教学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听到林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精致而恰当。最为精彩的是,教师的几次反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加大了探究的深度——“长江中有很多船,怎么能用孤帆呢,” “老师觉得应该改成客舍新新柳色青,你们说呢,”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古诗中语言的神奇,感受到了每一处景的独特、情的真挚~ 点点景致,依依别情。诗的教学,诗的意境,诗的表 达——当我们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描写:“校园的梧桐树刚抽出嫩芽,我却要离开了~”“桂树已经花开花落六次,我们在校园中度过了六年~”……我们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
本文档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