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

2018-01-31 8页 doc 25KB 1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 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 后一位诗人》 文学评论 文学界鬟 最后的田园牧歌 一 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 李伟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叶赛宁的《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是一首有着浓厚 “叶赛宁气质”的诗歌,全诗通过那”简朴的木桥”“木制的挂钟” “蔚蓝色的田野小径”“燕麦…’打谷场”等一系列不断跳动的音 符给我们奏响了一曲自然,优美而又低沉,哀伤的——最后的田 园牧歌! 关键词:叶赛宁;田园牧歌 中国分类号:A...
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
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 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 后一位诗人》 文学评论 文学界鬟 最后的田园牧歌 一 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 李伟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叶赛宁的《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是一首有着浓厚 “叶赛宁气质”的诗歌,全诗通过那”简朴的木桥”“木制的挂钟” “蔚蓝色的田野小径”“燕麦…’打谷场”等一系列不断跳动的音 符给我们奏响了一曲自然,优美而又低沉,哀伤的——最后的田 园牧歌! 关键词:叶赛宁;田园牧歌 中国分类号:A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l1(2010)04—0020—02 Abstract:EeeHuh’SIamapoet,thelastvillageisapoemof strongYeeenintemperament.Inthepoem,heplaysaultimatefield eclogueofnatural,beautifulandsomber,sad,bysimplewooden bridge,woodenwallclock,thebluefieldtrail,Oats,threshingfloor, andSOOnaseriesofconstantlybeatingnotes. Keywords:EeeHuh;thefieldeclogue “简朴的木桥,蔚蓝色的田野小径”“朝霞尽染的燕麦…’沉 沉的打谷场”“木制的挂钟”……奏晌了一曲低沉,哀伤而又令人 无限眷恋的田园牧歌.《我是乡村最后,位诗人》是一首有着浓 厚”叶赛宁气质”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1919年,是献给马里英 歌夫(俄国意象派团体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之一)的.此时的叶赛 宁正处于精神危机中.标”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即奠定了 整首诗悲壮的基调. 本诗一开篇,”我”就开始浅吟低唱——”简朴的木桥/写进了我 的歌声/我伫立在告别的弥撒/用白桦树叶来焚香拜灵”.”我”心灵 的歌声,”我”梦中的精神家园,”我”心中的那片净土是那一”简朴 的木桥”.在此,”简朴的木桥”并不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 安静,宁谧,舒缓的乡村生活的象征,它是”我”的理想王国,梦中所 在,诗意栖居的土地——那里有在沉沉暮霭中闪着莹莹绿光的白杨, 那里有栖落于风之掌奋飞不息的约旦河鸽子,那里有碎银般铮铮作 响的小铃铛……然而,如今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将毁灭这一切,现代 工业文明正El渐打破那安静,宁谧,舒缓的乡村生活:往昔田园牧歌 式的生活Et益成为明日黄花!于是,歌唱,咏叹过去的田园牧歌式的 乡村生活成为西方现代诗人—个永恒的主题,叶赛宁即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 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现,”叶赛宁的 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 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 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 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叶夫图申科). 面对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地残卷着安静,宁谧,舒缓的 ? 20.文学界 乡村生活,曾经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雪花的白桦如今正落叶 缤纷,”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在自己的脚下不断地蔓延…… 作为大自然的客人,白桦的朋友,”我”默默地为它们送别,为它 们祈祷,可是谁又能体会到此刻的”我”也正在挥手与自己的田 园牧歌梦告别的无奈和痛苦呢? “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 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叶夫图申科),叶赛宁在有意无意 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前现 代社会下的田园牧歌生活,但是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却将这一切 粉碎了!诗的第二节开始展现”我”与乡村告别的无奈和痛苦. “点着的蜡烛是肉体做的/已在金色的火焰中渐渐耗尽”,象 征着”我”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毁灭:在”用白桦树叶来焚香拜 灵”的告别仪式中,”我”以自己的身体点燃烛光,毁灭了自己的 肉体;”金色的火焰”是”我”希望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但是它却 “渐渐耗尽”,暗示着”我”精神上的毁灭.”月亮这木制的挂钟/ 使我的午夜发出嘶哑的声音”.在此,”月亮”是乡村的守望者 和”我”一起见证着最后的乡村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以下;”月亮” 即将敲晌的钟声既是午夜的钟声,又是”我”生命的丧钟. 在诗的第三节,”我”开始陈述痛苦的原因.我痛苦的原因 就在于”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会出现当天的客轮”.在 此,”当天的客轮”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大规模的工业 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把人变成了自己家园的陌生人, 一 切传统,价值和意义的整体在”历史的进步”下分崩离析,”现 代性的都市动荡,使得乡村那些固定的东西——固定的价值观, 固定的生活方式,固定的时空安排,固定的心理和经验,固定的社 会关系——都烟消云散了”….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面 对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我”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 霞尽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 在诗的第四节,”我”开始为自己唱起了哀歌.面对大规模 的工业化进程,”真理与智慧的史诗性方面正在死灭”(本雅明), 生活成为彼此孤立的现象堆积,时间堕落为空洞的,原地打转的 分分秒秒,人已无法在时间中以经验的方式来同化周围世界的材 料了2J,在”陌生的死气”和”沉沉的打谷场”中,”我”唱的歌即 使再好听,也不会使乡村获得生命:”我”的歌唱是与乡村紧紧联 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了乡村,那么”我”的歌唱也将失去神气, 最后”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 在诗的最后一节,”我”的感情再次陷入深深的哀愁之中. “风将要吮吸尽马匹的嘶鸣”,意为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将残卷 一 切大自然中的东西,”我”深爱着的白桦林,约旦河鸽子,小铃 铛……即将成为明日黄花,(下转第24页) 文学评论 文学界羹 俗在中国有多种形式,除敬鬼神的仪式外,还有驱逐鬼怪的仪式. 对于”魔”这个外来词,单独来谈. “魔”的概念随佛教传人中国而融人汉语中,是个音译外来 词.是”魔罗”的简称.徐铉释形”从鬼麻声”.这表明在中国文 化中,佛教的魔与鬼大致相同,但东汉时期由于魔字用字不广泛, 多局限在佛经,为此,暂不讨论. 2鬼神文化探源 (1)鬼魂崇拜 从《说文?鬼部》鬼字古文从”示”,《说文》释”示”作”神事 也.”从示从鬼,可会意为祭祀鬼神.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完全 清楚自己身体的构造,受梦中景象的影响,认为有一种奇特的东 西,他白天潜伏在人的身体内,指挥着人类活动.但到晚上时,它 便离开了人体,而独立活动,所以便产生了梦境.而人的死亡,就 是它永远离开了人的身体,而它本身是不会死亡的,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人死后,归于天的魂.在古人想象中,它飘然于冥冥之中, 又超乎于自然之上,既可以施人恩惠,亦可以加之祸害,能量很 大,于是,人们敬之畏之亲之忌之远之近之,遂产生了鬼魂崇拜. 鬼魂崇拜的对象包括上辈,平辈乃至下辈死者的鬼魂,同时也有 善,恶,不善不恶之分,他们相信,祖先和自己有同样的血脉系统, 所以是善鬼,能保人畜兴旺,庄家丰收,庇佑后代子孙,所以,在广 泛的鬼魂崇拜中尤其对自己祖先格外崇拜,在祭祀的中也格外看 中对祖先的祭祀.这就表现了祖先鬼到祖先神的一个转变,从 《说文?鬼部》中的”魈,鬼之神”可以看出.而鬼神中有善就有 恶,恶鬼《说文》中讲作魅”厉鬼也”.对于鬼塞,由于它们不善,危 害人们,所以一般都是需要驱除的,所以,也就诞生了后来的 “颦”字. 由此可以看出文字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和融合 的,文化发展的需要使得汉字相应产生. (2)”万物有灵”观 “灵魂”这个观念在古人看来不仅存在于人的身上,同时也 存在于万物的身上,是可以随意离开人的躯体而存在的.如果有 可能把中国民间信奉的鬼神统计下,想必其数量足以让人惊人. 如:山鬼,火神,蛙神,蛇神,花神……..”在《说文?鬼部》中便 列举了一系列的鬼:有久旱不雨的鬼,有耗费人财力的鬼,有老成 精物的魅鬼,(当然魅鬼包含的范围很广),有似山形的魑鬼. 但在灵魂观念的早期是没有精,怪,妖,魔的概念的,后来由 于人类实践和思维的发展,有了对人与物,物与物的本体作区分 的意识,于是在信仰中也就有了以示区分的想象.精,怪,妖,魔 就是这种区分的表现.后来的区别大致是这样的:鬼一般指人死 后的灵魂变成的鬼,精指的是自然物魂,而主要是动物的精灵. 妖,怪则纯然是动植物所变化.魔鬼的观念是从外传人我国的, 谓原系上帝所创造天使之一,因妄想同上帝比高下而堕落,乃成 魔鬼.精,怪,妖,魔的称谓虽不同,但在信仰中都是把它们视为 作祟为害的鬼的系统. (3)”事鬼”观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鬼,古人是怎样来描绘其情状呢?仅从 《说文?鬼部》我们不得而知,依据对古人对鬼神惧畏的态度,我 们推测,鬼是丑的,恶的.人们将它的形象想象得狰狞恐怖,以增 加对它的憎恶感和恐惧感.古人把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如干 旱,雷电)和社会现象(如疾病使人财力虚耗)而都幻想成有鬼作 祟.从《说文?鬼部》中,我们可以看到恶鬼比善鬼(这指祖先的 灵魂)多,有魑魅(山中精怪)有旱魃,反映了在自然条件较差,社 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的时候,人们处在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压 迫中,遭受的苦难较多,而自身对这种苦难又无能为力,所以,迷 信的恶鬼当然要比善鬼多得多.. 对于恶鬼,人们通常采用祭祀和驱逐的两种方式.一般是先 通过祭和媚去讨好乞求作祟为害的鬼,以求得对人的和解和平息 祸害.若此种不得效,则会对恶鬼进行驱逐.在众多驱逐方 法中,”傩逐疫鬼”是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一种正规而典型的逐 鬼辟邪巫术,这一活动起源很早,在唐代颇为流行.段成式说: “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聋(ji)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疫疠也. 予读《汉旧仪》说傩逐疫鬼,又立桃人,苇索,沧耳,虎等.颦为合 沧耳也.”可见,这项活动既有讲究,也有故弄玄虚的成分. 参考文献: [1]林晓平,《中国人崇拜祖先的传统》,北京:北京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5,4. [2]张劲松,《中国鬼信仰》,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11. [3]王景琳,《中国鬼神文化溯源》,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2,3. (上接第2O页)其中的”风”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马匹 的嘶鸣”象征着大自然,”我”笔下那些美好的东西;”象举办一起 追悼性的舞蹈”,其中”追悼性的舞蹈”意指”我”为乡村所唱的哀 歌,本句意为”我”的哀歌最终成为了大规模工业化进程的祭奠礼 仪.”木制的挂钟就要/使我的午夜发出嘶哑的声音”与第二节末 尾两句遥相呼应,造成回环.在此,”木制的挂钟”敲响了”我”生 命的哀钟,”我”孤独地发出”最后一个”的感慨,成为唯一一个, 也是最后一个乡村诗人. “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中为现代大都市的迷 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 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 态.”(帕斯捷尔纳克)《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全诗通过那”简 朴的木桥”“木制的挂钟’’”蔚蓝色的田野小径”“燕麦”“打谷场” 等一系列不断跳动的音符给我们奏响了一曲自然,优美而又低 . 24.文学界 沉,哀伤的——最后的田园牧歌! 参考文献: [I]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6.123? [2]张旭东.批评的踪迹[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2003.99 [3](俄)叶赛宁.叶赛宁诗选[M].译,上海:译林出版社, 1999. [4](俄).勃洛克叶赛宁诗选[M].,译,北京:,1998. (李伟(198l一),男,汉族,山东高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美学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原理)
/
本文档为【最后的田园牧歌——评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