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2020-02-01 1页 doc 15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学问

我是王振伟,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已经20年了,在英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在制作各类办公软件方面也很精通,希望与大家一起互利共赢,共同学习和进步!

举报
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人民版必修Ⅰ《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虞森单位: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邮编:325000电邮:[摘要]通过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endnoteRef:2]的个案分析,本文认为,课堂教学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立足于教材文本,精读教材内容,注重主线的提炼与框架的构建,做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升华主题。这样做不失为一条容易操作、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并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2:版本依据2009年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m...
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人民版必修Ⅰ《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虞森单位: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邮编:325000电邮:[摘要]通过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endnoteRef:2]的个案分析,本文认为,课堂教学要依据《国家课程》,立足于教材文本,精读教材内容,注重主线的提炼与框架的构建,做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升华主题。这样做不失为一条容易操作、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并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2:版本依据2009年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材文本新课程理念一堂好的历史课应当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为此,我们总会在教材文本之外寻找一些兼具趣味与思想性的资料。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事实好的课外资料确能点亮历史课堂。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教材文本与课外资料的主次关系,不能本末颠倒。因为教材既是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所以,不论是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的负担角度讲,教师都应充分重视并利用教材文本。那么,如何利用教材文本上好一堂历史课呢?笔者以人民版必修Ⅰ《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题,参加了2010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并有幸摘得桂冠,现结合该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看法。一、依据《课标》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标多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教材应该要大胆的取舍,至于取什么又舍弃什么,标准自然就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里头。《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其中,“制定”和“形成”是两个关键词,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权利法案》的内容、责任内阁的含义,还需掌握两者之所以出现、形成的动态过程。因此涵盖的知识点包括: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及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和形成过程。而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则必须先要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作模式,而进一步的理解则有待美国的讲授方能完成。人民版教材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作为本课的标题,并分为五目内容:“光荣革命”、“限制王权的法案”、“小密室的演变”、“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英国议会的第三院”。根据对《课标》的解读,人民版教材与《课标》要求紧密相连的主要是前面三目内容。反映在本课标题上主要是侧重于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后两目内容主要是代议制完善的问题。因此,笔者截取前三目内容讲授,后两目则留给学生课外阅读。二、精读教材、提炼主线、重构框架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即把教材当做一种教学素材去达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并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endnoteRef:3]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读教材,从中提炼出一条主线,再根据这条主线,重新构架,(如果教材现成的框架不能充分的体现某条主线的话),展现课堂教学的个性魅力。[3:朱煜《“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一期]笔者在《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的教学课堂中,介绍完“光荣革命”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光荣”体现在哪里?学生很快就找到书本的原话“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没有流血”就“光荣”呢?学生语塞。笔者又提示:“到1688年为止,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中,有没有发生过暴力事件?”学生很快就回答“有”,因为书本上写着:“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上被送上了断头台”。笔者继续追问:“那处决了国王后有没有建立民主制度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又很快回答“没有,因为‘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后,新贵族克伦威尔凭借其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继续追问:“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又发生什么变化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学生同样很快从书本中找到答案。最后笔者引用了钱乘旦的话做了一个总结:光荣革命留下最深刻的遗产就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在英国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半个世纪中,不流血的革命比流血的革命带来更好的结果,因此“光荣”。在这轮不断追问、回答的过程中,笔者都是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去精读后得出答案,最后得以升华:制度变革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由于课堂上的时间问题,如果最后升华部分能让学生经过讨论自主生成,效果也许会更好。)和平的改革模式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成为英国历史的一大特点。于是,笔者就顺势把教材第二目“限制王权的法案”接上去,讲解了《权利法案》。之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是不是无权了?为什么?”学生开始的回答不得要领,然后笔者指导他们去阅读教材的第三目“小密室的演变”,从中找出答案。教材是这样写的:“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枢密院,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英文密室一词便逐渐用以指称内阁。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教材的这段文字,本身是为了介绍内阁制度,但仔细阅读,却能补充《权利法案》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这一史实。然后笔者向学生说道:“我们知道,今天的英国国王并不直接负责国家的政务,不拥有像威廉三世一样的行政权力。那么《权利法案》之后英国国王又是如何丧失这些剩下的权利呢?原来,在英国历史上,权力的转移除了直接的争夺外,还因为许多偶然事件,他们形成了很多惯例、先例,造就了英国现在的局面。”这样,笔者就从第二目内容自然过渡到第三目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上来。而且预设了一条主线:英国的制度建设除了和平方式之外,还有“渐进”的特点。因为精读教材第三目内容,会发现有很多“惯例”、“先例”的字眼。教材是这样表述的:乔治一世不愿参加内阁会议,甚至把出席内阁会议当成了负担。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了惯例。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这样,议会的行政权大增,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逐渐形成这样的惯例: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因此,精读教材文本,笔者最终确定本课的主线:英国代议制确立走了一条曲折、和平、渐进的道路,而这条主线则把分散于书本三目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连成一体,这就打破了书本原先结构,但仍然立足教材文本提供的信息,最终突显主线。三、重视专题导语和正文外的小字材料文本指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除了正文,还包括“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历史图表、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endnoteRef:4]本文列举的主要是正文部分,实际上,专题导语以及正文外的小字材料也同等重要。[4:方军《论立足于文本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人民版必修Ⅰ专题六第三课罗马人的法律为例》]在上《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这课时,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代议制。而关于代议制的含义,教材的“知识链接”就有完整而简洁的定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笔者是通过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去精读这段定义的:请大家阅读这段代议制的定义,找出解释代议制的关键词语。另外,专题导语往往是很多老师上课时容易忽略的部分。如上文提到的,本课提炼出的主线是英国代议制确立走了一条曲折、和平、渐进的道路。其实这条线索并非全是笔者想故意拔高的创意之举,因为专题导语里头就有提到: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四、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升华主题“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最大不同就是不以解释教材为最终目的,而是要源于教材最终高于教材,升华主题。这就需要充分的调动文本素材,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更高、更新的认识。对责任内阁制的讲解,很多老师一般只是让学生记住教材的那段话: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模式呢?“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相对容易理解,因为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要对议会负责,“当初选你就是因为你代表我们多数,现在我们多数不信任你,你当然得辞职。”笔者是如此向学生解释的。更难的问题在后者:为什么首相会有解散议会的权力?这样首相权力岂不是太大了?当我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基本都回答不上来。这个时候,笔者调动了教材文本:再次出示了前面已经出示过的代议制定义,让学生从中找到答案。很快,就有学生捕捉到定义的关键词句,得到问题的答案:议会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它自身也是选民的代表,而并不是直接选民。因此议会反对首相,可能是首相变了,代表不了选民;但也有可能是多数议员变了,代表不了选民。所以赋予了首相解散议会的权力。笔者根据教材正文,提出上述问题,又根据教材的“知识链接“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升华主题: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万变不离代议制的核心原则:那就是主权在民!然后再联系本课的主线(曲折、和平、渐进),接着说道:“当然,这个‘民’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教材的第三目1832年的议会制改革写的就是这方面内容,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以上,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粗略论述了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求同仁批评指正。
/
本文档为【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