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2018-04-25 13页 doc 31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2287

暂无简介

举报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东南亚纵横AROUNDSOUTHEASTASIA2O08.6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何战张宁※ InstituteofSoutheastAsiaStudyofGuangxiAcademyof SocialSciencein20thCentury HeZhan&ZhangNing [Abstract]Withthehard—workingofpeoplefrom1970sto1990s.theinstitutehasg...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东南亚纵横AROUNDSOUTHEASTASIA2O08.6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何战张宁※ InstituteofSoutheastAsiaStudyofGuangxiAcademyof SocialSciencein20thCentury HeZhan&ZhangNing [Abstract]Withthehard—workingofpeoplefrom1970sto1990s.theinstitutehasgrowntobeadepartment withrichfruitfulresultandsetthefoundationforitsfuturedevelopmentandgrandness.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为广西社会科学院 东南亚研究所创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过去20多 年问,意气风发,激扬文字,评点千秋,继往来开并在 东南亚研究领域各有所建树的一代学人,今天或已 离退休,或已辞世,然令人欣慰的是,前辈们以他们 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为他 们所开创的广西东南亚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为后继者发扬光大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经验和 研究资料.今天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无 论是研究队伍还是研究成果,都已颇具规模,在国内 外的东南亚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藉广西社会科 学院30周年院庆之际(1977,2007年),笔者拙笔略述 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以感谢开 拓广西东南亚研究的先驱者们. 一 ,艰难创业稳步发展 广西社会科学院前身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 的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 究所曾于20世纪60年代末解散,1977年12月恢复建 制,其中内设印度支那研究室,是我国当时唯一专门 研究印支3国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78年 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广西社会科学 院.1979年2月,广西社会科学院印度支那研究室改 名为印度支那研究所,设有越南研究室,柬老研究 室,综合研究室,华侨华人研究室,编辑室和资料室; 研究人员共l4人,杨万秀任副所长. 组建初期,可谓白手起家,举步艰难.在资料建 设方面,除订购新的中外文专业报刊以外,还组织人 员去外省图书馆和东南亚研究机构复印一大批已经 出版的有关印支的论着,从而逐渐填补了研究所资 料的空白;在人员培训方面,提倡在职自我进修,刻 苦钻研,努力吸收国内外已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在 此基础上,根据个人具备的专业条件,形成各自的研 究方向,并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在办所方向 上,充分发挥广西与越南的地缘优势,加强印支现状 研究,重视印支历史以及中越,中柬,中老关系史研 究,提倡把现状与历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1979年 12月创建广西印度支那研究会(挂靠研究所);第二 年创办内部刊物《印支研究》(1980年试刊,后改为公 开发行的《印度支那》学术季刊);1981年,杨万秀调 离,郭明接任副所长.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所建设 初见成效:拥有一批熟悉印支3国现状与历史,精通 越语的科研骨干;资料室积累的印支研究资料初具 规模;开始沟通与国内学术界的联系;推出了一批科 研成果,包括编印了我国第一本《中越关系大事记》, ※何战: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馆员;张宁:广西 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91 《中柬关系大事记》. 1984年是研究所历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 仅配齐了所领导班子,郭明任所长,而且从这一年开 始,研究所人员撰写的科研成果数量增多,质量也有 较大的提高,撰写的有的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或 报刊登载,许多在省级报刊发表,特别是自1985年 起至1990年由国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专着达 13部之多,从而使研究所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逐渐 提高;从这一年开始,研究所已有能力主办全国性的 大型学术研讨会.当年10月19,24日由广西印度支 那研究会和广西社会科学院印度支那研究所联合发 起和主办的越南问题研讨会在南宁举行,这是我国 研究印支专家学者的一次大聚会.南宁市,桂林市和 边境地县市的广西印度支那研究会会员代表52人, 中央对外联络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解放 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空军政治部,军事科学院,解 放军报社,解放军出版社,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北京 大学历史系和东方语言学系,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 研究所,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 所,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 所等党,政,军,研究机关,大专院校的代表31人参 加这次学术讨论会,就当时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 深入探讨.如此众多的研究工作者和职能部门工作 者汇集到一起,深入讨论和研究越南问题和印支问 题,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1986年9月5,10日,受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的委 托,研究所在南宁成功举办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四 届年会,北京大学历史系和东方语言学系,暨南大学 东南亚研究所,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 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郑 州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广西社会科学院印度支 那研究所等来自全国各地7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 与研究生近140人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 会议期间,除学术外,大会还组织了研究信息交 流和自由发言,与会人员分成政治经济组,海岛组, 半岛组,华侨组等4个小组开展讨论,部分中青年代 表和研究生举行两次座谈会,交流研究工作和学习 心得,出访学者还介绍国外学术机构及其情况.无论 是对某些学术问题交换看法,还是对理事会的工作 提出建议,与会者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年会自始 至终充满朝气,思想活跃.该届年会论文集出版后引 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1988年,赵和曼主持全所工作并于1989年l2 月正式担任所长.1988年5月,广西社会科学院成立 92 国际经济研究室,挂靠东南亚所,重点研究亚太经 济.1989年5月,研究所更名为东南亚研究所,其研 究重点仍然是印支尤其是越南,但研究范围已扩大 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现状与历史.1990年《印度支 那》更名为《东南亚纵横》,成为国内外研究东南亚问 题的专家,学者发表科研成果的重要园地,是国内专 门研究东南亚的4家定期刊物之一,在我国东南亚 研究领域乃至国外均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所还曾与 广西外事办公室,外经贸厅,对外开放办公室及边境 贸易局合办出版《东南亚经贸信息》半月刊,受到社 会各界的欢迎.1990年10月,研究所协助广西社会 科学院在桂林主办"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关系"国 际学术讨论会.1991年4月,广西印度支那研究会更 名为广西东南亚研究会.1994年4月,研究所在广西 东兴举办首届中越经贸国际研讨会. 1998年,古小松任所长,全所共有科研人员21 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 人:设有越南研究室,东盟研究室,国际关系研究室, 华侨华人研究室,综合研究室,编辑室,资料室;以历 史学(东南亚史,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国际经济 (东南亚经济),国际政治(东南亚政治与法律),华侨 与华人(东南亚华侨与华人,广西籍华侨华人的历史 与现状),民族学(东南亚民族,壮族与泰族,老族等 民族的历史关系),区域经济(对外开放,边境经济, 北部湾经济囤,华南经济)等为主要研究学科;除了 加强与国内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外,还与美 国,日本,新加坡,越南,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国内的 港台地区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研究人员到 过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老挝,泰 国,英国,法国,荷兰,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参加国际 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进修或工作. 二,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1977年,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灾难,万马齐暗数 10年的广西东南亚研究很快受到关注,开始获得发 展的机遇.年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恢复建 制,印度支那研究室作为我国当时唯一专门研究印 支3国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1980年 以考试形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国际问题研究人员, 又先后从学校和有关部门调入大学历史专业,外语 专业毕业生,多年从事历史,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人员 以及归国华侨.研究者们克服困难,辛勤耕耘,在东 南亚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为繁荣中国特别是 广西的东南亚研究,发展和扩大我国对东南亚开放, 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 献.作为开拓广西东南亚研究的一代学者,他们在中 越关系史,中柬关系史,越南经济,区域经济等领域 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主要有:中越 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越边贸研究(国家 社科基金课题),中越边界沿革史研究(国家社科基 金课题),越南价格,工资,货币政策研究(国务院课 题),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广西省级课题)等;重要 的研究专着及资料汇编(包括参与合作的)有:《中越 关系史简编》,《越南经济》,《中国古籍中有关老挝史 料汇编》,《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柬埔寨》, 《近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 编》,《千古南疆》,《胡志明与中国》,《越南老挝柬埔 寨》,《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苏元春评传》, 《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越南华侨与华人》,《广西 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广西华侨华人》,《越南经济 的发展》,《泰国对外关系》,《东南亚手册》,《少数民 族华侨华人研究》等.其中: 由陈显泗,许肇琳,赵和曼,詹方瑶,张万生等着 的《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1985年8月由河南 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按年代顺序较为全面系统地 整理了上自东汉,下迄明清近两千年的中国历代史 籍中有关柬埔寨的历史记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柬 埔寨本国未能给后人留下多少有关自己国家历史的 资料,特别是公元5世纪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在 近一个世纪里,对研究柬埔寨历史以及中柬关系史 的人们而言,最感棘手的莫过于史料的贫乏.但是, 由于中柬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因 而在中国史籍中保留了不少有关柬埔寨历史文化及 中柬友谊的记载,为研究柬埔寨历史,中柬关系史提 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 一 书的重要性在于,将这些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史 料汇集成册,对重要的地名,人名,历史事件及疑难 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注释.书末还附有《引用书目》, 《地名简释》和几篇考证性的文章. 1985年9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谭实,赵和 曼,张万生,周中坚,晨光等着的《柬埔寨》,从公元1 世纪柬埔寨建国,一直写到1983年的抗越救国斗 争,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柬埔寨的历史,政治,经 济,外交,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与研究柬 埔寨很有参考价值. 1986年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郭明,罗方 明,李白茵,吴裕柏等着的《越南经济》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1954年日内瓦以后越南暂被分 割为南北两方的经济概况,时间从1955年至1975 年4月;第二部分比较详细地介绍越南全国统一后 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对外经济和财政金融等 方面的情况.该书资料主要来源于越南出版的经济 论着和报章,杂志,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关于越南经济 的书籍和刊物,为人们了解越南经济和研究越南问 题,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1986年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国安,杨万 秀,杨立冰,黄铮等着的《中越关系史简编》,是当时 国内首次出版的一部比较系统地阐述中越两国关系 史的着作,受到史学界的重视. 1986年4月时事出版社出版,郭明,罗方明,李 白茵等编纂的《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取材于《人 民日报》,越南《人民报》,《新越华报》和有关书籍.全 书共4篇分3册印装,上册为第一篇,反映20世纪 50年代的中越关系,中册为第二篇,反映60年代的 中越关系,下册为第三篇和第四篇,反映70年代越 南抗美胜利前后(截至1978年)的中越关系.资料选 编反映了1949年10月至1978年中越两国关系概 况,为当时的对外工作者和中越关系的研究者提供 了基本资料和线索. 1987年4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黄文欢同志题 写书名,黄铮编着的《胡志明与中国》,是作者参考了 国内外出版和发表的有关胡志明的着作,文章,加上 作者本人多年的调查采访和潜心研究,在掌握了比 较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写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出 版的第一部以翔实的史料,比较系统,全面,详细地 记述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及其与中国人民的友 谊的书,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好评.在中越关系曾出现 不正常情况的当时,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家外文出 版局新星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该书越南文本在越 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0年5月19日是胡志明诞 辰100周年,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曾发表题为 《胡志明与中国的新材料》的长篇文章,对该书内容 作了介绍.越共中央胡志明研究院院长陈诚教授认 为,《胡志明与中国》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研究 方法也很科学,因而在越南研究界受到很高,越 南学者摘引很多. 1988年1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国安,萧 德浩,杨立冰等编纂的《近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 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越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 果.本书收录了中越两国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也选 录了国内首次披露的法国外交部,海军部所藏有关 中越关系的档案史料.此外,还选编了当代中越两国 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中越关系 的概貌 93 1990年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萧德浩,吴国 强整理,编辑,注释,标点的《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 是1984年广西社会科学院提出并被列入国家社科 规划的"中越边界沿革史"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陆地边界线长达2000多公 里.这条边界线自宋初形成以来的1000多年里,一 直是中越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纽带,是中越经济文 化交流的桥梁;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越两 国边界也出现过一些矛盾和不愉快的事件,情况错 综复杂.两国历代当局也曾为解决边界问题做了许 多有益的工作.1885年7月,清政府派邓承修,周德 润为钦差大臣,参加中越两国勘立边界的工作,次年 始完成中越边界广西东段,余下由其他人继续完成. 这是第一次通过法律程序,用条约形式确定的边界, 是中越边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今日的中越 边界,就是当时划定的.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一 些学者对中越边界问题曾做过许多有益的研究和着 述.但多以边防,边务,防讯等的历史为主,对中越边 界的历史沿革涉及不多.《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一 书.较为翔实地记载了邓承修等人勘立中越边界的 历史资料,为研究中越边界历史和从事边境工作者 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中越边界问题的研究起 到推动的作用,也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 材. 1990年7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萧德浩,蔡中 武着的《苏元春评传》对无论在近代广西,或者在近 代中国都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苏元春作了比较系统 和全面且具有不少新意的研究.作者广泛收集了有 关苏元春的资料,并多次深入至蒙山,凭祥,龙州等 苏元春曾经活动的地方进行调查采访,以翔实的史 料充分肯定苏元春组织和指挥抵抗法国侵略战争, 以及在战后主持规模宏大的边防建设的两大历史功 绩. 1990年12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白茵 着的《越南华侨与华人》,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聪 明智慧,勤劳勇敢的优秀品德,与越南各族人民共同 披荆斩棘,进行开发和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和 社会进步,在反对殖民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 斗争中,为越南的民族解放斗争立下不朽功绩的越 南华侨与华人立传作史,书写他们促进世界的文明, 进步,发展之功绩,是一部越南华侨华人与当地人民 共患难,同劳动的创业史和友好史. 1990年1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和曼编辑 的《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是一部论述广西华 侨历史的专着.广西是我国的主要侨乡之一.广西人 迁居海外不但为数众多,分布甚广,而且时间也比较 早,至少可追溯至宋代,从宋初迄今,已有千余年的 历史.本书出版前,广西籍华侨,华人多达200多万 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没有一部 论述广西华侨华人历史的专着,研究广西华侨华人 历史的工作刚刚起步.《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 成书出版,既填补了广西华侨史书的空白,又为以后 探讨广西华侨历史,研究侨务华人工作,提供了珍贵 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1992年5月广西人民出版杜出版,黄铮着的《中 越关系史研究辑稿》,共选辑24篇文章:前6篇涉及 从中国汉代至清末近两千年的中越关系史;中间的 14篇主要阐述中国大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时期越南 革命者尤其是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后4篇文 章则着重探讨越南华侨华人的历史和所起的作用. 《辑稿》的文章内容十分广泛,有对中越古今关系和 旅越华侨华人历史的议论,更多的是对一些重大事 件在史料发掘基础上的细致阐述.在中越关系的研 究亟待加强以适应客观形势要求的当时,作者以较 深厚的史学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研究历史,重视史 料的挖掘和搜集,善于抓住问题,从小处着手,从大 处着眼,以小见大,以充分实在的,且有不少鲜为人 知的,新发现的史料,言人之所未言,实事求是地辨 析史料,论证问题,并赋予研究成果以新意.《中越关 系史研究辑稿》的出版,不仅为中越关系史的研究提 供了新的见解和史料,且有利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 与繁荣. 1992年5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郭明,杨立 冰,杜敦信,罗方明,黄铮等编撰的《中越关系演变四 十年》,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本书分为 中越关系史梗概,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 1975年至1978年的中越关系,越南出兵柬埔寨后的 中越关系,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对中越关系若干 问题的认识和中越关系大事记等7个部分,主要论 述1950年至1990年的中越关系,其中包括两国之 间友好的20多年和不正常的10多年里所发生的重 大事件和问题.中越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 进入近代,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两国人民 同甘共苦,互相同情,互相支援.到了20世纪40年 代,越南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继成立.新 中国的诞生使中越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 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中越两国不仅在反对帝国主 义的斗争中,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互相支 持,密切合作.但是,1975年越南抗美战争胜利以后, 中越关系曾处于不正常状态.1991年11月中越关系 实现了正常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正是在前人 及当代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探 索,为一个已结束的历史时代做一个力求客观地反 映历史和现状的小结,以为后人从中吸取经验和教 训,有所借鉴. 赵和曼研究员着的《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于 1996年8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据1995年统 计,广西籍华侨华人有300万人,散居在世界上5大 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诸 国,以印支华裔难民身份迁居美国,加拿大,法国,英 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也有不少.《广西籍华侨华人研 究》该书出版于第二届世界广西同乡恳亲会于广西 南宁召开前夕,对增进广西与以各种方式支援家乡 的建设事业,为居住国与祖籍国的经济合作与文化 交流,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华侨华 人相互了解,密切合作与友好往来,产生了良好的作 用.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至1998年止,研究所的研 究人员发表有1200余万字的学术论文.笔者以为应 该在此提及周中坚研究员18年前提出的北部湾经 济圈构想一文,此文为周中坚持续至今的北部湾系 列研究的开篇之作.周中坚长期研究海港史和海外 交通史,柬埔寨史与中柬关系史,中国东南亚关系 史,北部湾与大西南的开发与开放并在上述领域取 得重要研究成果.周中坚北部湾研究的第一篇文章 初稿:《从历史走向未来:北部湾经济圈构想及其依 据》完成于1988年,定稿于1989年.作者在其2.2万 字的文中提出北部湾经济圈,亚洲大陆桥,大西南便 捷出海通道,北部湾"金三角"("小三角"),"中三角" 和"大三角"等构想,以及兴建钦州港和铁山港,兴建 黎钦,包(头)钦,环湾等铁路,将防城县并人防城港 区并将之升级为地级市,建设中国沿海经济区南北 两翼等重要观点.1989年,1990年作者相继在多个 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该文.该文是国内第一篇提出"北 部湾经济圈"总框架的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对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 直接产生鼓励和推动作用,充分展示了广西社会科 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科研实力. 回首3O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从拨乱反正,百业 待兴,到改革开放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际上发生了从冷战到缓和,从对峙到对话,再到友 好合作共谋发展的重大变化.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 亚研究所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如果说研究所前辈们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过硬的研究能力,崇高的敬业精神,强烈的时代责任 感,开阔的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研究工作,在东南亚研 究的史料中披沙淘金,关注历史的变革,把握时代的 脉搏,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心血书 写了研究所可载入东南亚研究史册的一页;那么,承 前启后的新一代学人在风声水起的今天,正以自己 崭新的学识,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考,新颖的笔触 续写着研究所发展的新篇章. 注:本文写于2007年秋.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1.1984年《印度支那》第4期. 2.《东南亚纵横))2000年增刊. 3.陈显泗,许肇琳,赵和曼,詹方瑶,张万生等着:《中 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 4.谭实,赵和曼,张万生,周中坚,晨光等着:《柬埔 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版. 5.郭明,罗方明,李白茵,吴裕柏等着:《越南经济》,广 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版. 6.黄国安,杨万秀,杨立冰,黄铮等着:《中越关系史简 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 7.郭明,罗方明,李白茵等编纂:《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 编》,时事出版社,1986年4月版. 8.黄群,黄铮编着:《胡志明与中国》序,解放军出版社, 1987年4月版. 9.黄国安,萧德浩,杨立冰等编纂:《近代中越关系史资 料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10.袁志祥,萧德浩,吴国强整理,编辑,注释,标点的 《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序,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 版. 11.钟文典,萧德浩,蔡中武着《苏元春评传》序,广西人 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 12.李白茵着:《越南华侨与华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0年12月版. 13.邱国华,赵和曼编辑:《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 序,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14.黄铮:《中越关系史研究辑稿》,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15.郭明,杨立冰,杜敦信,罗方明,黄铮等编撰:《中越 关系演变四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 16.张文学,赵和曼:《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序,中国华 侨出版社,1996年8月版. 17.黄信:《广西学者18年前提出北部湾经济圈构想》, 新佳网一广西日报2006年10月24日. 18.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95
/
本文档为【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