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有毒作业分级

2017-10-01 5页 doc 16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 【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标 准 号】GB12331-90 【发布日期】1990-04-23 【实施日期】1991-01-01 【标 题】有毒作业分级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 引用标准 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术语 3.1 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 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
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 【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标 准 号】GB12331-90 【发布日期】1990-04-23 【实施日期】1991-01-01 【标 】有毒作业分级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 引用标准 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TJ 36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3 术语 3.1 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与人体 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工作地点 3.2 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有毒作业 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 有毒作业分级原则 4.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 指标,并分别用D、L、B表示。 即: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 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2 三项指标的确定 4.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1。 表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D (见GB 5044表2) ?(极度危害) 8 ?(高度危害) 4 ?(中度危害) 2 ?(轻度危害) 1 4.2.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 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2。 表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 L ?2 1 2—5 2 >5 3 4.2.3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 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定见附录 A(补充件)、超标倍数B的计算公式: B= M /M-1 ……………………………………………………………… (1) CS3式中:M--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 C 3 M--该种毒物在TJ 36表4中的最高容许深度,mg/m。 S 4.3 分级指数C的计算 4.3.1 分级指数C的计算公式: C=D?L?B ……………………………………………………………… (2) 式中: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 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4.3.2 分级级别见表3。 表3 指 数 范 围 级 别 C?0 0级(安全作业) 096 四级(极度危害作业) 4.4 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 并实行简化,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见表4。 表4 毒 物 浓 度 超 标 倍 数 毒物危害程 度级别 0 >0-1 >1-2 >2-4 >4-8 >8-16 16-32 >32-64 >64 ? 0 ? 一 二 三 四 ? ? 注: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分一、二、三级;>2h,依次分别 为二、三、四级。 4.5 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毒物作业的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同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5 有毒作业的分级和测定 由劳动部门及其授权的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有毒作业的分级和测定 附 录 A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定 (补充件) A.1 采样周期 生产性毒物每年至少测定2次(夏、冬各一次)。 A.2 采样地点 A.2.1 在职工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如工作地点有变化相应进行几次采样,浓度取均值)。 A.2.2 采样器应架设在操作人员呼吸带高度、有毒物质扩散的下风向位置。 A.3 采样数量 在测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时,每个作业场所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数量不得少于5个。 A.4 注意事项 A.4.1 采样时,企业必须正常利用现有防毒措施。 A.4.2 必须在正常生产的状况下进行采样。 A.4.3 由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的变更及设备改造、技术更新而引起劳动条件变化时应重新测定。 A.5 参照《车间空气监测方法》第二版执行。 A.6 绘制工作地点采样点平面图 A.7 有毒作业分级汇总表(见表A1) 表A 企业名称: 作业场所: 编号: 类别 工 种 三 项 指 标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有毒 项目 工种 作业 作业 分级 毒物 卫生 毒物 危害 超标 名称 人数 劳动 级别 浓度 标准 名称 级别 倍数 33工作地点 时间 mg/m mg/m 采样人员 分析人员 时间 分级人员 审 核 主管(印)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子璋、杨冬萍、蔡希智、许喜林、许树贞。
/
本文档为【有毒作业分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