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现代传感技术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2022-09-07 30页 ppt 18MB 37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竭诚提供优质的文档资源。

举报
现代传感技术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第一章绪论及传感器概述第二节传感器基本特性1.2.1传感器的数学模型1.2.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1.2.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2.4传感器发展展望第一节传感器基本概念1.1.1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1.1.2传感器的分类1.1.1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1、定义: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与之有对应关系的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在有些学科领域,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转换器等。这些不同提法,反映了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只是根据器件用途对同一类型的器件使用着不同的技术术语而已。传感器输出信号通常是电量,它便于传输...
现代传感技术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第一章绪论及传感器概述第二节传感器基本特性1.2.1传感器的数学模型1.2.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1.2.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2.4传感器发展展望第一节传感器基本概念1.1.1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1.1.2传感器的分类1.1.1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1、定义: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与之有对应关系的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在有些学科领域,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转换器等。这些不同提法,反映了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只是根据器件用途对同一类型的器件使用着不同的技术术语而已。传感器输出信号通常是电量,它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电量有很多形式,如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信号的形式由传感器的原理确定。2、组成: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调理转换电路组成(如图所示)。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调理与转换电路: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要有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输出U砝码弹簧F++=++++电源测力传感器例如:我们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汽车的加速度(规定的被测量)。可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敏感元件转换元件+—电子线路输出砝码m千克弹簧k转换电路加速度电量a力mama/k位移v•ma/kL1.1.2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原理有各种各样,它与许多学科有关,其种类十分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但目前一般采用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被测参数分类,如温度、压力、位移、速度等;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如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等。本书是按后一种分类方法来介绍各种传感器的。还可以按如下的方法分类: 物理型: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变换元件的物理性质或某些功能材料的特殊性能制成的传感器。化学型: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把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生物型: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生物功能物质作识别器件制成的传感器。按照检测过程中对外界能源的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按照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按照输入/输出信号间的动态关系分类:零阶、一阶、二阶或高阶传感器第二节传感器基本特性1.1.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一、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是指在静态信号情况下,描述传感器输出与输入间的一种函数关系。一般可用多项式表示:x--输入量y--输出量a0--零位输出a1-传感器的线性灵敏度a2…an-非线性项的待定系数y=a0+a1x+a2x2+…+anxn静态特性曲线过原点,分为四种情况:(1)理想线性特性;(2)非线性项仅有奇次项;(3)非线性项仅有偶次项;(4)普遍情况。y=a0+a1x+a2x2+…+anxn二、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以用一组性能指标来描述,如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和漂移等。1.灵敏度:它表示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引起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显然灵敏度K值越大,表示传感器越灵敏。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相应输入量增量Δx之比。用K表示灵敏度,即对于线性传感器,灵敏度就是特性曲线的斜率;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变量,用dy/dx表示某一点的灵敏度。2.线性度: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输出与输入关系可分为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特性。从传感器的性能看,希望具有线性关系,即理想输入输出关系。但实际遇到的传感器大多为非线性(如图所示)。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标定和数据处理的方便,希望得到线性关系,因此引入各种非线性补偿环节,如采用非线性补偿电路或计算机软件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使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为线性或接近线性。但如果传感器非线性的方次不高,输入量变化范围较小时,可用一条直线(切线或割线)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使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线性化,所采用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ΔLmax与满量程输出值yFS之比。线性度也称为非线性误差,用γL表示,即式中:ΔLmax——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yFS——满量程输出值。几种直线拟合方法(a)理论拟合(b)过零旋转拟合(c)端点连线拟合(d)端点平移拟合3.迟滞: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如图所示)。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最大的迟滞差值ΔHmax与满量程输出值yFS之比称为迟滞误差,用γH表示,即迟滞特性4.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见图)。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常用差σ计算,也可用正反行程中最大重复差值Δmax计算,即重复性5.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值。有时对该值用相对满量程输入值之百分数表示,则称为分辨率。阈值是使传感器的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点附近的分辨力。6.静态误差(精度):    静态误差是指传感器在其全量程内任一点的输出值与其理论输出值的偏离程度。静态误差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基本上包含了前面叙述的非线性误差、迟滞误差、重复性误差等。1、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指在准动态信号或动态信号作用下,描述传感器输出与输入间的一种数学关系。一般可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来表示:式中,a0、a1、…,an,b0、b1、….,bm是与传感器的结构特性有关的常系数。(1)微分方程:1.1.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2)传递函数:对微分方程两边取拉普拉斯变换,得ansn+an-1sn-1+…+a1s+a0)Y(s)=(bmsm+bm-1sm-1+b1s+b0)X(s)定义传递函数H(s)=Y(s)/X(s),则有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两者完全等价,可以相互转化。考察传递函数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比考察微分方程的基本特性要容易得多。测试环节的串联和并联:如下图a所示的两传递函数分别为H1(s)和H2(s)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测试系统,其传递函数为如下图b所示的两传递函数分别为H1(s)和H2(s)的环节并联而成的测试系统,其传递函数为一般地,对由n个环节串联而成的系统,有一般地,对由n个环节并联而成的系统,有测试环节的串联和并联1.2.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很多传感器要在动态条件下检测,被测量可能以各种形式随时间变化。只要输入量是时间的函数,则其输出量也将是时间的函数,其间的关系要用动特性来说明。一个动态特性好的传感器,其输出将再现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即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实际的传感器,输出信号将不会与输入信号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这种输出与输入间的差异就是所谓的动态误差。动特性还与被测量的变化形式有关。动态测量输入信号可分类如下:                                                                                      为了说明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下面简要介绍动态测温的问题。当被测温度随时间变化或传感器突然插入被测介质中,以及传感器以扫描方式测量某温度场的温度分布等情况时,都存在动态测温问题。如把一支热电偶从温度为t0℃环境中迅速插入一个温度为t1℃的恒温水槽中(插入时间忽略不计),这时热电偶测量的介质温度从t0突然上升到t1,而热电偶反映出来的温度从t0℃变化到t1℃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即有一段过渡过程,如图所示。热电偶反映出来的温度与其介质温度的差值就称为动态误差。造成热电偶输出波形失真和产生动态误差的原因,是温度传感器有热惯性(由传感器的比热容和质量大小决定)和传热热阻,使得在动态测温时传感器输出总是滞后于被测介质的温度变化。如带有套管热电偶其热惯性要比裸热电偶大得多。这种热惯性是热电偶固有的,它决定了热电偶测量快速变化的温度时会产生动态误差。影响动态特性的“固有因素”任何传感器都有,只不过它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程度不同而已。动态测温1.传感器的基本动态特性方程传感器的种类和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动态特性一般都可以用下述的微分方程来描述:式中,a0、a1、…,an,b0、b1、….,bm是与传感器的结构特性有关的常系数。1)零阶系统在方程式中的系数除了a0、b0之外,其它的系数均为零,则微分方程就变成简单的代数方程,即a0y(t)=b0x(t)通常将该代数方程写成y(t)=kx(t)式中,k=b0/a0为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或放大系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用上述方程式来描述的就称为零阶系统。零阶系统具有理想的动态特性,无论被测量x(t)如何随时间变化,零阶系统的输出都不会失真,其输出在时间上也无任何滞后,所以零阶系统又称为比例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电位器式的电阻传感器、变面积式的电容传感器及利用静态式压力传感器测量液位均可看作零阶系统。2)一阶系统若在方程式中的系数除了a0、a1与b0之外,其它的系数均为零,则微分方程为时间常数τ具有时间的量纲,它反映传感器的惯性的大小,静态灵敏度则说明其静态特性。用此方程式描述其动态特性的传感器就称为一阶系统,一阶系统又称为惯性系统。如前面提到的不带套管热电偶测温系统、电路中常用的阻容滤波器等均可看作为一阶系统。3)二阶系统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通常改写为根据二阶微分方程特征方程根的性质不同,二阶系统又可分为:①二阶惯性系统:其特点是特征方程的根为两个负实根,它相当于两个一阶系统串联。②二阶振荡系统:其特点是特征方程的根为一对带负实部的共轭复根。带有套管的热电偶、电磁式的动圈仪表及RLC振荡电路等均可看作为二阶系统。1)与阶跃响应有关的动态性能指标①时间常数τ:一阶传感器输出上升到稳态值的63.2%所需的时间,称为时间常数。②延迟时间td: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③上升时间tr: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④峰值时间tp:二阶传感器输出响应曲线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⑤超调量σ:二阶传感器输出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⑥衰减比d:衰减振荡的二阶传感器输出响应曲线第一个峰值与第二个峰值之比。2)频率响应特性指标①通频带ω0.707:传感器在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幅值衰减3dB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②工作频带ω0.95(或ω0.90):当传感器的幅值误差为±5%(或±10%)时其增益保持在一定值内的频率范围。③时间常数τ:用时间常数τ来表征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τ越小,频带越宽。④固有频率ωn: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n表征其动态特性。⑤相位误差:在工作频带范围内,传感器的实际输出与所希望的无失真输出间的相位差值,即为相位误差。⑥跟随角Φ0.707:当ω=ω0.707时,对应于相频特性上的相角,即为跟随角。图2-14传感器的频域动态性能指标2.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1)零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感器的传输函数:传感器的频率特性:a0y(t)=b0x(t)(1)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一阶传感器的微分方程为设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k=1,传递函数为对初始状态为零的传感器,若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即t≤0t>02)一阶传感器动态特性输入信号x(t)的拉氏变换为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拉氏变换式为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可得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信号为相应的响应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见,传感器存在惯性,它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信号,而是从零开始,按指数规律上升,最终达到稳态值。理论上传感器的响应只在t趋于无穷大时才达到稳态值,但通常认为t=(3~4)τ时,如当t=4τ时其输出就可达到稳态值的98.2%,可以认为已达到稳态。所以,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越小,响应越快,响应曲线越接近于输入阶跃曲线,即动态误差小。因此,τ值是一阶传感器重要的性能参数。一阶传感器单位阶跃响应(2)一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将一阶传感器传递函数式中的s用jω代替后,即可得如下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a)幅频特性;(b)相频特性(1)二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传感器的微分方程为设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k=1,其二阶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传感器输出的拉氏变换为3)二阶传感器动态特性二阶传感器单位阶跃响应图为二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二阶传感器对阶跃信号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阻尼比ξ和固有角频率ωn。ξ=0时,特征根为一对虚根,阶跃响应是一个等幅振荡过程,这种等幅振荡状态又称为无阻尼状态;ξ>1时,特征根为两个不同的负实根,阶跃响应是一个不振荡的衰减过程,这种状态又称为过阻尼状态;ξ=1时,特征根为两个相同的负实根,阶跃响应也是一个不振荡的衰减过程,但是它是一个由不振荡衰减到振荡衰减的临界过程,故又称为临界阻尼状态;0<ξ<1时,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根,阶跃响应是一个衰减振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ξ值不同,衰减快慢也不同,这种衰减振荡状态又称为欠阻尼状态。阻尼比ξ直接影响超调量和振荡次数,为了获得满意的瞬态响应特性,实际使用中常按稍欠阻尼调整,对于二阶传感器取ξ=0.6~0.7之间,则最大超调量不超过10%,趋于稳态的调整时间也最短,约为(3~4)/(ξω)。固有频率ωn由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决定,固有频率ωn也即等幅振荡的频率,ωn越高,传感器的响应也越快。(2)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由二阶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式可写出二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即其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分别为相位角负值表示相位滞后。由上述式可画出二阶传感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二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曲线(a)幅频特性;(b)相频特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好坏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n和阻尼比ξ。当ξ<1,ωn>>ω时,A(ω)≈1,Φ(ω)很小,此时,传感器的输出y(t)再现了输入x(t)的波形,通常固有频率ωn至少应为被测信号频率ω的(3~5)倍,即ωn≥(3~5)ω。为了减小动态误差和扩大频率响应范围,一般是提高传感器固有频率ωn:ωn=(k/m)1/2增大刚度k和减小质量m都可提高固有频率,但刚度k增加,会使传感器灵敏度降低。所以在实际中,应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传感器的各个特征参数。传感器的选择原则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灵敏度的选择频率响应特性线性范围稳定性精度1.2.4传感器发展展望1、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差动技术平均技术补偿与修正技术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稳定性处理当前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与智能化。发现新现象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智能化传感器新一代航天传感器研究仿生传感器研究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敏感元件构成。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时,弹性元件的变形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阻值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将其转变成电量输出,电量变化的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应变式电阻传感器是目前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参数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2.1工作原理2.2应变片的种类、材料及粘贴2.3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2.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补偿2.5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2.1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即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2.1.1应变效应R=式中:ρ——电阻丝的电阻率;L——电阻丝的长度;A——电阻丝的截面积。当电阻丝受到拉力F作用时,将伸长Δl,横截面积相应减小ΔA,电阻率因材料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影响而改变了dρ,从而引起电阻值相对变化量为式中:dl/l——长度相对变化量,用应变ε表示为dA/A——圆形电阻丝的截面积相对变化量,设r为电阻丝的半径,微分后可得dA=2πrdr,则由材料力学可知,在弹性范围内,金属丝受拉力时,沿轴向伸长,沿径向缩短,令dl/l=ε为金属电阻丝的轴向应变,那么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的关系可表示为式中,μ为电阻丝材料的泊松比,负号表示应变方向相反。通常把单位应变能引起的电阻值变化称为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应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量,其表达式为2.1.2灵敏度系数灵敏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1+2μ);另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的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ρ/ρ)/ε。对金属材料来说,电阻丝灵敏度系数表达式中(1+2μ)的值要比(dρ/ρ)/ε大得多,以几何尺寸的变化为主。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而半导体材料的(dρ/ρ)/ε项的值比(1+2μ)大得多,以电阻率的变化为主。半导体应变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压阻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当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当半导体应变片受轴向力作用时,其电阻相对变化为式中dρ/ρ为半导体应变片的电阻率相对变化量,其值与半导体敏感元件在轴向所受的应变力有关,其关系为因此实验证明,πE比1+2μ大上百倍,所以1+2μ可以忽略,因而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比金属丝式高50~80倍,但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系数大,应变时非线性比较严重,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应变片测量应变或应力时,根据上述特点,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产生微小机械变形,应变片随着发生相同的变化,同时应变片电阻值也发生相应变化。当测得应变片电阻值变化量为ΔR时,便可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根据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得到应力值σ为σ=E·ε式中:σ——试件的应力;ε——试件的应变;E——试件材料的弹性模量。由此可知,应力值σ正比于应变ε,而试件应变ε正比于电阻值的变化ΔR/R,所以应力σ正比于电阻值的变化,这就是利用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2.2应变片的种类、材料及粘贴2.2.1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种类金属应变片由敏感栅、基片、覆盖层和引线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敏感栅是应变片的核心部分,它粘贴在绝缘的基片上,其上再粘贴起保护作用的覆盖层,两端焊接引出导线。箔式应变片是利用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很薄的金属箔栅,其厚度一般在0.003~0.01mm。其优点是散热条件好,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大,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便于批量生产。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敏感栅有丝式、箔式、金属薄膜式两种。丝式应变片形式:回线式和短线式。薄膜应变片是采用真空蒸发或真空沉积的方法,在绝缘基片上蒸镀几个纳米至几百个纳米厚度的金属电阻薄膜制成。其优点是应变灵敏系数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2.2.2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材料对电阻丝材料应有如下要求:①灵敏系数大,且在相当大的应变范围内保持常数;②ρ值大,即在同样长度、同样横截面积的电阻丝中具有较大的电阻值;③电阻温度系数小,否则因环境温度变化也会改变其阻值;④与铜线的焊接性能好,与其它金属的接触电势小;⑤机械强度高,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2.2.3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应变片是用粘结剂粘贴到被测件上的。粘结剂形成的胶层必须准确迅速地将被测件应变传递到敏感栅上。选择粘结剂时必须考虑应变片材料和被测件材料性能,不仅要求粘接力强,粘结后机械性能可靠,而且粘合层要有足够大的剪切弹性模量,良好的电绝缘性,蠕变和滞后小,耐湿,耐油,耐老化,动态应力测量时耐疲劳等。还要考虑到应变片的工作条件,如温度、相对湿度、稳定性要求以及贴片固化时加热加压的可能性等。2.2.4电阻应变片的特性2.2.4.1弹性敏感元件及其基本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当外力去掉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应变片测量技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首先把力、力矩或压力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粘贴在弹性元件上的应变片,通过应变片将力、力矩或压力转换成相应的电阻值。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有:1.刚度刚度是弹性元件受外力作用下变形大小的量度,其定义是弹性元件单位变形下所需要的力,用C表示,其数学表达式为2.灵敏度通常用刚度的倒数来表示弹性元件的特性,称为弹性元件的灵敏度,一般用S表示,其表达式为2.2.4.2灵敏系数当具有初始电阻值R的应变片粘贴于试件表面时,试件受力引起的表面应变,将传递给应变片的敏感栅,使其产生电阻相对变化ΔR/R。理论和实验表明,在一定应变范围内ΔR/R与εt的关系满足下式:式中,εt为应变片的轴向应变。定义K=(ΔR/R)/εt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表示安装在被测试件上的应变片在其轴向受到单向应力时,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ΔR/R)与其单向应力引起的试件表面轴向应变(εt)之比。2.2.4.3横向效应当将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上时,由于其敏感栅是由n条长度为l1的直线段和(n-1)个半径为r的半圆组成。若该应变片承受轴向应力而产生纵向拉应变εx时,则各直线段的电阻将增加,但在半圆弧段则产生到从+εx到-μεx之间变化的应变,圆弧段电阻的变化将小于沿轴向安放的同样长度电阻丝电阻的变化。结论:将直的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虽然长度不变,应变状态不同,但由于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小,因而其灵敏系数K较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应变片轴向受力及横向效应(a)应变片及轴向受力图;(b)应变片的横向效应图2.2.4.4绝缘电阻和最大工作电流应变片绝缘电阻是指已粘贴的应变片的引线与被测件之间的电阻值Rm。通常要求Rm在50~100MΩ以上。绝缘电阻下降将使测量系统的灵敏度降低,使应变片的指示应变产生误差。Rm取决于粘结剂及基底材料的种类及固化工艺。最大工作电流是指已安装的应变片允许通过敏感栅而不影响其工作特性的最大电流Imax。2.2.4.5应变片的动态响应特性电阻应变片在测量频率较高的动态应变时,应变是以应变波的形式在材料中传播的,它的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对于钢材v≈5000m/s。应变片对阶跃应变的响应特性(a)应变波为阶跃波;(b)理论响应特性;(c)实际响应特性2.3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2.3.1直流电桥1.直流电桥平衡条件电桥电路如图所示,图中E为电源电压,R1、R2、R3及R4为桥臂电阻,RL为负载电阻。当RL→∞时,电桥输出电压为当电桥平衡时,Uo=0,则R1R4=R2R3直流电桥上式为电桥平衡条件。这说明欲使电桥平衡,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2.电压灵敏度若将应变片接入电桥一臂,即R1为电阻应变片,R2,R3,R4为电桥固定电阻,这就构成了单臂电桥。应变片工作时,其电阻值变化很小,电桥相应输出电压也很小,一般需要加入放大器进行放大。由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比桥路输出阻抗高很多,所以此时仍视电桥为开路情况。当受应变时,若应变片电阻变化为ΔR,其它桥臂固定不变,电桥输出电压Uo≠0,则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压为设桥臂比n=R2/R1,由于ΔR1<分析
发现:①电桥电压灵敏度正比于电桥供电电压,供电电压越高,电桥电压灵敏度越高,但供电电压的提高受到应变片允许功耗的限制,所以要作适当选择;②电桥电压灵敏度是桥臂电阻比值n的函数,恰当地选择桥臂比n的值,保证电桥具有较高的电压灵敏度。当E值确定后,n取何值时才能使KU最高。由dKU/dn=0求KU的最大值,得求得n=1时,KU为最大值。这就是说,在供桥电压确定后,当R1=R2=R3=R4时,电桥电压灵敏度最高,此时有从上述可知,当电源电压E和电阻相对变化量ΔR1/R1一定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及其灵敏度也是定值,且与各桥臂电阻阻值大小无关。3.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方法上式是略去分母中的ΔR1/R1项,电桥输出电压与电阻相对变化成正比的理想情况下得到的,实际情况则应按下式计算,即与ΔR1/R1的关系是非线性的,非线性误差为如果是四等臂电桥,R1=R2=R3=R4,即n=1,则对于一般应变片来说,所受应变ε通常在5000μ以下,若取K=2,则ΔR1/R1=Kε=0.01,代入计算得非线性误差为0.5%;若K=130,ε=1000μ时,ΔR1/R1=0.130,则得到非线性误差为6%,故当非线性误差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必须予以消除。为了减小和克服非线性误差,常采用差动电桥如图所示。半桥差动电路:在试件上安装两个工作应变片,一个受拉应变,一个受压应变,接入电桥相邻桥臂,如图(a)所示。该电桥输出电压为若ΔR1=ΔR2,R1=R2,R3=R4,则得(1)Uo与ΔR1/R1成线性关系,差动电桥无非线性误差(2)电桥电压灵敏度KU=E/2,是单臂工作时的两倍(3)具有温度补偿作用。若将电桥四臂接入四片应变片,如图(b)所示,即两个受拉应变,两个受压应变,将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对桥臂上,构成全桥差动电路。若ΔR1=ΔR2=ΔR3=ΔR4,且R1=R2=R3=R4,则此时全桥差动电路不仅没有非线性误差,而且电压灵敏度为单片工作时的4倍,同时仍具有温度补偿作用。差动电桥半桥全桥2.3.2交流电桥根据直流电桥分析可知,由于应变电桥输出电压很小,一般都要加放大器,而直流放大器易于产生零漂,因此应变电桥多采用交流电桥。1.电桥平衡:下图a为半桥差动交流电桥的一般形式,U为交流电压源,Z1、Z4、Z2、Z3为复阻抗,开路输出电压为U0。其电压输出为:要满足电桥平衡条件,即U=0,则有Z1Z4=Z2Z3即相对两臂复阻抗的模之积相等,幅角之和相等下图b为半桥差动交流电桥的一般形式,U为交流电压源,由于供桥电源为交流电源,引线分布电容使得二桥臂应变片呈现复阻抗特性,即相当于两只应变片各并联了一个电容,则每一桥臂上复阻抗分别为2.输出特性及预平衡调节根据平衡条件可得:交流电桥整理得:其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并整理可得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为:对这种交流电桥,除要满足电阻平衡条件外,还必须满足电容平衡条件。为此在桥路上除设有电阻平衡调节外还设有电容平衡调节。电桥平衡调节电路如图所示。当被测应力变化引起Z1=Z0+ΔZZ2=Z0-ΔZ变化时,则电桥输出为交流电桥平衡电桥2.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补偿2.4.1应变片的温度误差由于测量现场环境温度的改变而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称为应变片的温度误差。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下述两个方面。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1)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敏感栅的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Rt=R0(1+α0Δt)式中:Rt——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R0——温度为t0℃时的电阻值;α0——金属丝的电阻温度系数;Δt——温度变化值,Δt=t-t0。当温度变化Δt时,电阻丝电阻的变化值为ΔRt=Rt-R0=R0α0Δt2)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当试件和电阻丝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电阻丝会产生附加变形,从而产生附加电阻。设电阻丝和试件在温度为0℃时的长度均为L0,它们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βs和βg,若两者不粘贴,则它们的长度分别为Ls=L0(1+βsΔt)Lg=L0(1+βgΔt)当二者粘贴在一起时,电阻丝产生的附加变形ΔL,附加应变εβ和附加电阻变化ΔRβ分别为:ΔL=Lg-Ls=(βg-βs)L0Δtεβ=ΔL/L0=(βg-βs)ΔtΔRβ=KR0εβ=KR0(βg-βs)Δt则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应变片总电阻相对变化量为:折合成附加应变量或虚假的应变εt,有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附加电阻的相对变化量,除了与环境温度有关外,还与应变片自身的性能参数(K,α0,βs)以及被测试件线膨胀系数βg有关。2.4.2.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通常有线路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Uo=A(R1R4-RBR3)1)线路补偿法电桥补偿是最常用且效果较好的线路补偿。如图(a)是电桥补偿法的原理图。电桥输出电压Uo与桥臂参数的关系为:式中,A为由桥臂电阻和电源电压决定的常数。由上式可知,当R3和R4为常数时,R1和RB对电桥输出电压Uo的作用方向相反。利用这一基本关系可实现对温度的补偿。工程上,一般按R1=RB=R3=R4选取桥臂电阻。测量应变时,工作应变片R1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补偿应变片RB粘贴在与被测试件材料完全相同的补偿块上,且仅工作应变片承受应变,如图(b)所示。当被测试件不承受应变时,R1和RB又处于同一环境温度为t的温度场中,调整电桥参数使之达到平衡,此时有电桥补偿法当温度升高或降低Δt=t-t0时,两个应变片因温度而引起的电阻变化量相等,电桥仍处于平衡状态,即若此时被测试件有应变ε的作用,则工作应变片电阻R1又有新的增量ΔR1=R1Kε,而补偿片因不承受应变,故不产生新的增量,此时电桥输出电压为由上式可知,电桥的输出电压Uo仅与被测试件的应变ε有关,而与环境温度无关。应当指出,若要实现完全补偿,上述分析过程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①在应变片工作过程中,保证R3=R4②R1和RB两个应变片应具有相同的电阻温度系数α、线膨胀系数β、应变灵敏度系数K和初始电阻值R0。③粘贴补偿片的补偿块材料和粘贴工作片的被测试件材料必须一样,两者线膨胀系数相同。④两应变片应处于同一温度场。2)应变片的自补偿法这种温度补偿法是利用自身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应变片(称之为温度自补偿应变片)来补偿的。根据温度自补偿应变片的工作原理,要实现温度自补偿,必须有上式表明,当被测试件的线膨胀系数βg已知时,如果合理选择敏感栅材料,即其电阻温度系数α0、灵敏系数K以及线膨胀系数βs,满足上式,则不论温度如何变化,均有ΔRt/R0=0,从而达到温度自补偿的目的。2.5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2.5.1应变式力传感器被测物理量为荷重或力的应变式传感器时,统称为应变式力传感器。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各种电子称与材料试验机的测力元件、发动机的推力测试、水坝坝体承载状况监测等。弹性元件把被测力的变化转变为应变量的变化,粘贴在上面的应变片也感受到同样大小的应变,因而应变片把应变量的变化变换成电阻的变化。只要把所贴的应变片接入电桥线路中,则电桥的输出变化就正比于被测力的变化。在弹性元件上合理布片与组桥的基本原则:1、应变片布置在弹性元件上具有正、负极性的应变区;2、应变片布置在弹性元件上应力最大的位置,同时注意该处不受非待测力的干扰和影响;3、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利用电桥和差特性选择适当的接桥方式,使电桥输出最大或具有温度补偿能力,还能排除非待测力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输出是与应变成正比的单值函数。弹性元件有的结构通常有柱式、梁式、环式。(a)柱式;(b)筒式;(c)圆柱面展开图;(d)桥路连线图1.柱(筒)式力传感器上图是柱形结构,可以是圆柱,也可以是方柱。根据载荷量的大小,可以是实心柱,也可以是空心柱。对中等量程的传感器,一般都做成空心圆柱状,对相同的截面积来说,空心柱比实心柱抗弯强度大。因为:故:则:若选择全桥差动电路,且R1=R2=R3=R4=R,应变片1,3沿轴向贴,2,4径向贴,就有:计算得:2.梁式力传感器a.等截面梁b.等强度梁c.双孔梁d.S型梁图a是等截面梁,图b是等强度悬臂梁,在上下表面各贴两片。当梁受力作用时,上表面的应变片为拉应变,下表面的应变片为压应变,四个应变片组成全桥差动结构。这种弹性元件结构简单,贴片容易,尤其适用于测量小量程载荷。a.等截面梁由于对端点:则粘贴处:b.等强度梁:端点处由于应力处处相等,案例:电子称原理将物品重量通过悬臂梁转化结构变形再通过应变片转化为电量输出。3.环式力传感器如图所示为环式力传感器结构图。与柱式相比,应力分布变化较大,且有正有负。应变片贴在弯矩较大处的内外表面。当圆环受压时,贴片处的外表面是正应变(拉伸应变),内表面是负应变(压缩应变),四个应变片可连接成差动全桥。环状弹性元件可做成拉压力传感器,既可测拉伸力,又可测压缩力,而且量程可很小。(a)环式传感器结构图;(b)应力分布对R/h>5的小曲率圆环,可用下式计算出A、B两点的应变。式中:h——圆环厚度;b——圆环宽度;E——材料弹性模量。这样,测出A、B处的应变,即可确定载荷F。由图的应力分布可以看出,R2应变片所在位置应变为零。故R2应变片起温度补偿作用。2.5.2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流动介质的动态或静态压力。如动力管道设备的进出口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发动机内部的压力变化,枪管及炮管内部的压力、内燃机管道压力等。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大多采用膜片式或筒式弹性元件。下图为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应变片贴在膜片内壁,在压力p作用下,膜片产生径向应变εr和切向应变εt,表达式分别为:(a)应变变化图;(b)应变片粘贴式中:p——膜片上均匀分布的压力;R,h——膜片的半径和厚度;x——离圆心的径向距离。由应力分布图可知,膜片弹性元件承受压力p时,其应变变化曲线的特点为:当x=0时,εrmax=εtmax;当x=R时,εt=0,εr=-2εrmax。根据以上特点,一般在平膜片圆心处切向粘贴R1、R4两个应变片,在边缘处沿径向粘贴R2、R3两个应变片,然后接成全桥测量电路。2.5.3应变式容器内液体重量传感器下图是插入式测量容器内液体重量的传感器示意图。该传感器有一根传压杆,上端安装微压传感器,为了提高灵敏度,共安装了两只。下端安装感压膜,感压膜感受上面液体的压力。当容器中溶液增多时,感压膜感受的压力就增大。将其上两个传感器Rt的电桥接成正向串接的双电桥电路,此时输出电压为Uo=U1-U2=(K1-K2)hρg式中,K1,K2为传感器传输系数。上式表明,电桥输出电压与柱形容器内感压膜上面溶液的重量呈线性关系,因此用此种方法可以测量容器内储存的溶液重量。应变片容器内液体重量传感器2.5.4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用于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a=F/m。下图是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等强度梁,自由端安装质量块2,另一端固定在壳体3上。等强度梁上粘贴四个电阻应变敏感元件4。为了调节振动系统阻尼系数在壳体内充满硅油。电阻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图测量时,将传感器壳体与被测对象刚性连接,当被测物体以加速度a运动时,质量块受到一个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作用,使悬臂梁变形,该变形被粘贴在悬臂梁上的应变片感受到并随之产生应变,从而使应变片的电阻发生变化。电阻的变化引起应变片组成的桥路出现不平衡,从而输出电压,即可得出加速度a值的大小。应变片加速度传感器不适用于频率较高的振动和冲击,一般适用频率为10~60Hz范围。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自感量L或互感量M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这种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可变自感或可变互感。电感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测量精度高,零点稳定,输出功率较大等一系列优点。其主要缺点是灵敏度、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相互制约,传感器自身频率响应低。这种传感器能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显示和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电感式传感器种类很多,本章主要介绍自感式、互感式和电涡流式三种传感器。3.1自感式传感器3.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3.3电涡流式传感器3.1自感式传感器3.1.1工作原理自感式传感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由线圈、铁芯和衔铁三部分组成。铁芯和衔铁由导磁材料如硅钢片或坡莫合金制成,在铁芯和衔铁之间有气隙,气隙厚度为δ,传感器的运动部分与衔铁相连。当衔铁移动时,气隙厚度δ或相对面积S发生改变,引起磁路中磁阻变化,从而导致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变化,因此只要能测出这种电感量的变化,就能确定衔铁位移量的大小和方向。自感式传感器式中:——线圈总磁链;I——通过线圈的电流;w——线圈的匝数;Φ——穿过线圈的磁通。由磁路欧姆定律,得根据电感定义,线圈中电感量可由下式确定:式中:Rm——磁路总磁阻。对于变隙式传感器,因为气隙很小,所以可以认为气隙中的磁场是均匀的。若忽略磁路磁损,则磁路总磁阻为式中:μ1——铁芯材料的导磁率;μ2——衔铁材料的导磁率;L1——磁通通过铁芯的长度;L2——磁通通过衔铁的长度;S1——铁芯的截面积S2——衔铁的截面积;μ0——空气的导磁率;S0——气隙的截面积;δ——气隙的厚度。通常气隙磁阻远大于铁芯和衔铁的磁阻,即则近似可得:因此:上式表明,当线圈匝数为常数时,电感L仅仅是磁路中磁阻Rm的函数,只要改变δ、S0或μ0均可导致电感变化,因此变磁阻式传感器又可分为变气隙厚度δ的传感器、变气隙面积S0的传感器以及变导磁率μ0的螺管型传感器。3.1.2输出特性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如将δ固定,变化空气隙导磁截面积S0时,自感L与S0呈线性。而变气隙厚度型传感器L与δ之间是非线性关系,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自感传感器的L-δ特性1.特性分析设自感传感器初始气隙为δ0,初始电感量为L0,衔铁位移引起的气隙变化量为Δδ,则L与δ之间是非线性关系,特性曲线如图,初始电感量为:当衔铁上移Δδ时,传感器气隙减小Δδ,即δ=δ0-Δδ,则此时输出电感为L=L0+ΔL,代入上并整理,得:当Δδ<<δ0时,可将上式用泰勒级数展开成级数形式为由上式可求得电感增量ΔL和相对增量ΔL/L0的表达式,即当衔铁下移Δδ时,传感器气隙增加Δδ,即δ=δ0+Δδ,则此时输出电感为L=L0-ΔL,代入并整理,得:对两式作线性处理,忽略高次项,可得:灵敏度为:从提高灵敏度的角度看,初始空气隙δ0应尽量小。其结果是被测量的范围也变小。同时,灵敏度的非线性也将增加。如采用增大空气隙等效截面积和增加线圈匝数的方法来提高灵敏度,则必将增大传感器的几何尺寸和重量。这些矛盾在设计传感器时应适当考虑。与截面型自感传感器相比,气隙型的灵敏度较高。但其非线性严重,自由行程小,制造装配困难。所以变隙式电感式传感器用于测量微小位移时是比较精确的。2.差动式自感传感器如图所示为差动自感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图。图a为变面积型、图b为变间隙型、图c为螺管型。由图可知,差动自感传感器由两个相同的电感线圈Ⅰ、Ⅱ和磁路组成。差动电感传感器的结构要求是:两个导磁体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材料性能完全相同,两个线圈的电气参数(如电感、匝数、铜电阻等)和几何尺寸也完全相同。测量时,衔铁通过导杆与被测量相连,当被测体移动时,导杆带动衔铁也相应移动,使两个磁回路中磁阻发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变化,导致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增加,另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减小,形成差动形式。双螺管型差动自感传感器变面积型变间隙型以变间隙型为例。当衔铁往上移动Δδ时,两个线圈的电感变化量ΔL1、ΔL2可分别表示为:当差动使用时,两个电感线圈接成交流电桥的相邻桥臂,另两个桥臂由电阻组成,电桥输出电压与ΔL有关,其具体表达式为对上式进行线性处理,忽略高次项得灵敏度K0为比较单线圈和差动两种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特性,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差动式比单线圈式的灵敏度高一倍。②差动式的非线性项等于单线圈非线性项乘以(Δδ/δ0)因子,因为(Δδ/δ0)«1,所以,差动式的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3.1.3测量电路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交流电桥式、交流变压器式以及谐振式等几种形式。1.电感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2.交流电桥式测量电路下图为交流电桥测量电路,把传感器的两个线圈作为电桥的两个桥臂Z1和Z2,另外二个相邻的桥臂用纯电阻代替,对于高Q值(Q=ωL/R)的差动式电感传感器,其输出电压式中:L0——衔铁在中间位置时单个线圈的电感;ΔL——单线圈电感的变化量。由于:则:交流电桥测量电路3.变压器式交流电桥变压器式测量电路如图所示,电桥两臂Z1、Z2为传感器线圈阻抗,另外两桥臂为交流变压器次级线圈的1/2阻抗。当负载阻抗为无穷大时,桥路输出电压当传感器的衔铁处于中间位置,即Z1=Z2=Z时有=0,电桥平衡。当传感器衔铁上移时,即Z1=Z+ΔZ,Z2=Z-ΔZ,此时当传感器衔铁下移时,则Z1=Z-ΔZ,Z2=Z+ΔZ,此时从此可知,衔铁上下移动相同距离时,输出电压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于是交流电压,输出指示无法判断位移方向,必须配合相敏检波电路来解决。变压器式测量电路在调幅电路中,传感器电感L与电容C,变压器原边串联在一起,接入交流电源,变压器副边将有电压输出,输出电压的频率与电源频率相同,而幅值随着电感L而变化,如图所示为输出电压与电感L的关系曲线,其中L0为谐振点的电感值,此电路灵敏度很高,但线性差,适用于线性要求不高的场合。4.谐振式测量电路谐振式测量电路有谐振式调幅电路和谐振式调频电路调频电路的基本原理是传感器电感L变化引起输出电压频率的变化。一般是把传感器电感L和电容C接入一个振荡回路中,当L变化时,振荡频率随之变化,根据f的大小即可测出被测量的值。如图表示f与L的特性,它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谐振式调幅电路谐振式调频电路3.1.4自感传感器的误差分析(1)电源电压和频率波动造成的误差  (2)温度变化造成的误差  (3)非线性误差  (4)零位误差  产生零位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差动式两个线圈的电气参数及导磁体的几何尺寸不可能完全对称;  ②线圈的分布电容不对称;  ③电源电压中含有高次谐波;  ④传感器工作在磁化曲线的非线性段。3.1.5变磁阻式传感器的应用变隙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结构图变隙式差动电感压力传感器3.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线圈互感变化的传感器称为互感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并且次级绕组用差动形式连接,故称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结构形式较多,有变隙式、变面积式和螺线管式等,下图为差动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在非电量测量中,应用最多的是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它可以测量1~100mm的机械位移,并具有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3.2.1工作原理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a)、(b)变隙式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c)、(d)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e)、(f)变面积式差动变压器3.2.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1.结构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结构如图所示,它由初级线圈,两个次级线圈和插入线圈中央的圆柱形铁芯等组成。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按线圈绕组排列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一节、二节、三节、四节和五节式等类型,如图所示。一节式灵敏度高,三节式零点残余电压较小,通常采用的是二节式和三节式两类。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结构a.一节式b.二节式c.三节式d.四节式e.五节式2.输出特性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中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联,并且在忽略铁损、导磁体磁阻和线圈分布电容的理想条件下,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当初级绕组w1加以激励电压时,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在两个次级绕组w2a和w2b中便会产生感应电势和。如果工艺上保证变压器结构完全对称,则当活动衔铁处于初始平衡位置时, 必然会使两互感系数M1=M2。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将有。由于变压器两次级绕组反向串联,因而,即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为零。活动衔铁向上移动时,由于磁阻的影响,w2a中磁通将大于w2b,使M1>M2,因而增加,而减小。反之,增加,减小。因为,所以当、随着衔铁位移x变化时,也必将随x变化。下图给出了变压器输出电压与活动衔铁位移x的关系曲线。实际上,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并不等于零,我们把差动变压器在零位移时的输出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记作,它的存在使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不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的特性曲线差动变压器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当次级开路时有式中:ω——激励电压的角频率;——初级线圈激励电压;——初级线圈激励电流;r1、L1——初级线圈直流电阻和电感。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次级绕组中感应电势的表达式分别为:由于次级两绕组反向串联,且考虑到次级开路,则由以上关系可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1)活动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M1=M2=MM1=M+ΔMM2=M-ΔM(2)活动衔铁向上移动时(3)活动衔铁向下移动时M1=M-ΔMM2=M+ΔM与同极性。与同极性。零点残余电压主要是由传感器的两次级绕组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尺寸不对称,以及磁性材料的非线性等问题引起的。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势的幅值不等、相位不同,因此不论怎样调整衔铁位置,两线圈中感应电势都不能完全抵消。零点残余电压一般在几十毫伏以下,在实际使用时,应设法减小,否则将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3.零残误差及其补偿补偿零点残余电压的电路3.2.3测量电路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是交流电压,若用交流电压表测量,只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而不能反映移动方向。另外,其测量值中将包含零点残余电压。为了达到能辨别移动方向及消除零点残余电压的目的,实际测量时,常常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1).差动整流电路这种电路是把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输出电压分别整流,然后将整流的电压或电流的差值作为输出。下图给出了几种典型电路形式。图中(a)、(c)适用于交流负载阻抗,(b)、(d)适用于低负载阻抗,电阻R0用于调整零点残余电压。差动整流电路(a)半波电压输出;(b)半波电流输出;(c)全波电压输出;(d)全波电流输出从电路结构可知,不论两个次级线圈的输出瞬时电压极性如何,流经电容C1的电流方向总是从2到4,流经电容C2的电流方向从6到8,故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为U2=U24-U68当衔铁在零位时,因为U24=U68,所以U2=0;当衔铁在零位以上时,因为U24>U68,则U2>0;而当衔铁在零位以下时,则有U240时,u2与u0同频同相,当位移Δx<0时,u2与u0同频反相。Δx>0时,u2与u0为同频同相,当u2与u0均为正半周时,见图(a),环形电桥中二极管VD1、VD4截止,VD2、VD3导通,则可得图(b)的等效电路。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考虑到O、M分别为变压器T1、T2的中心抽头,则有u01=u02=u21=u22=式中n1,n2为变压器T1、T2的变比。采用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可求得图(b)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L的表达式:同理当u2与u0均为负半周时,二极管VD2、VD3截止,VD1、VD4导通。其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输出电压uL表达式与式相同,说明只要位移Δx>0,不论u2与u0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负载RL两端得到的电压uL始终为正。当Δx<0时,u2与u0为同频反相。采用上述相同的分析方法不难得到当Δx<0时,不论u2与u0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负载电阻RL两端得到的输出电压uL表达式总是为所以上述相
/
本文档为【现代传感技术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