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诗•石碣•梦——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义

2018-01-18 24页 doc 42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诗•石碣•梦——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文学》诗•石碣•梦——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义 :《水浒传》因金圣叹的“腰斩”而导致了整个梁山故事的中断和部分情节的失 落,故被鲁迅揶揄为“断尾巴蜻蜓”。然而若单纯从该书的叙事结构着眼,则金批本《水浒 传》其实仍不失为一部完整而且杰出的小说。本文拟以金批本《水浒传》的起结诗(“天下 太平”)、起结意象(石碣)和起结情节(梦)三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叙事结构上所起 的构建和导引作用,以及其中所分别蕴涵的“治乱兴替”、“天人感通”、“虚实互化”等文化 意义。 :《水浒传》、金圣叹、结构、天下太平...
《中国古代文学》诗•石碣•梦——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诗•石碣•梦——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义 :《水浒传》因金圣叹的“腰斩”而导致了整个梁山故事的中断和部分情节的失 落,故被鲁迅揶揄为“断尾巴蜻蜓”。然而若单纯从该书的叙事结构着眼,则金批本《水浒 传》其实仍不失为一部完整而且杰出的小说。本文拟以金批本《水浒传》的起结诗(“天下 太平”)、起结意象(石碣)和起结情节(梦)三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叙事结构上所起 的构建和导引作用,以及其中所分别蕴涵的“治乱兴替”、“天人感通”、“虚实互化”等文化 意义。 :《水浒传》、金圣叹、结构、天下太平、石碣、梦 Abstract: Because of Jing Shengtan’s abridgement, the story of Shuihu zhuan had become discontinuance and some plots been lost, the book, therefore, was considered as a dragonfly broken its tail. But if we just pay attention to its narrative structure, it is still an integrative and eximious novel. This article would like to take the poem of millennium、the stele image and the plots of dream as research objects, to discuss their effects of building and lead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cultural spirit of each one. 【Keyword】: Shuihu zhuan、 Jing Shengtan、 structure、 millennium、 stele、dream 有清三百年,苏州文士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独 领风骚,几乎完全掩盖了早前诸版本的光芒,成为有史以来《水浒传》最权威也 最经典的文本。“自此本(即金批七十回本)盛行,世人乃多半不复知尚有一百 i回、一百十五回、一百二十回等‘全书’之《水浒传》在。”今天,学术界大致 认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乃是金圣叹伪托古本,大刀阔斧删削修改《水浒传》 原著而完成的,至于此举的功过是非以及该书的优劣妍媸,则见仁见智。 ii金圣叹曾说:“何谓之精严?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是也。”与此 同时,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又称赞道:“《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 iii字有字法。”由此可知,在金圣叹心中,《水浒传》是一部遵循行文法则,结构 “精严”缜密的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评点家所啧啧赞叹的并非我们今天 熟悉的早期的足本《水浒传》,而是经他本人字斟句酌、删削调整、润色修编的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作为《水浒传》的删节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终结于 第七十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此后数十回的受招安、征 方腊等故事皆被金圣叹毫不留情地删去,而代之以“卢俊义惊恶梦”这一嘎然而 止的结局。为了掩饰删削的痕迹,以“古本”名义刊行于世,金圣叹对七十回本 1 《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作了一番精心调整与细密修改,使之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成为了可以独立于足本《水浒传》而存在并且影响深远的一个版本。 在金圣叹对《水浒传》叙事结构的修改调整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是三个“起 结”——“天下太平”的起结诗、“石碣走魔”的起结意象和“人生如梦”的起 结情节。金圣叹的评点也早已清楚明白地揭示了这三者在全书结构上的重要性及 其首尾呼应的作用: “一部大书诗起诗结,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iv v“一部大书七十回,以石碣起,以石碣止,奇绝。” vi“晁盖七人以梦始,宋江、卢俊义一百八人以梦终,皆极大章法。” “奇绝”也罢,“极大章法”也罢,金圣叹其实不过在自我表扬。因为 “诗”、 “石碣”与“梦”三者本是他自己为了修缮因腰斩而残损的《水浒传》叙事结构 才创造出来的,圣叹本人对于这些修改显然十分得意。而事实上,这三者的存在 也确实令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具有了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叙事结构,使该版 本在此后的数百年里脍炙人口、长盛不衰。为了更好地与理解《第五才子书 水浒传》,本文拟以此三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 事结构,以及这一叙事结构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一、“天下太平”——治乱交替的社会规律 千百年来,“天下太平”是普天下老百姓所期盼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而 在一向有“诲盗”之嫌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中,“天下太平”除了表达人们 这一美好愿望外,对全书叙事结构的建立与阐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七十回本《水浒传》中,“天下太平”一词先后出现于小说的开篇与终卷, 首先是篇首的七律:“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 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 日高眠。”vii这首诗原是宋神宗时名士邵雍的作品,诗中抒发着作者对于历史云 烟、今昔漫衍的慨叹以及太平无事、云开见日的欣然。但在《水浒传》这部讲述 绿林起义、强盗造反的小说中,以此诗作为开卷诗,似乎却另有深意。金圣叹于 此评道:“一部大书诗起诗结,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其言下之意分明告诉读 者,此诗不可单独地评看,孤立地分析,须与后文的“天下太平”联系起来。因 此我们还是先把眼光转向《水浒传》的最后一回。 在第七十回卷末,“天下太平”一词再次出现,其时梁山英雄已聚义完毕、 歃血结盟,而在群雄中坐第二把交椅的卢俊义却于当晚得一恶梦,梦见朝廷讨贼、 梁山覆没的悲惨情景:“卢俊义梦中吓得魂不附体,微微闪开眼,看堂上时,却 有一个牌额,大书‘天下太平’四个青字。诗曰:‘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 四海分。但见肥羊宁父老,不闻嘶马动将军。叨承礼乐为家世,欲以讴歌寄快文。 不学东南无讳日,却吟西北有浮云。大抵为人土一丘,百年若个得齐头。完租安 隐尊于帝,负曝奇温胜若裘。子建高才空号虎,庄生放达以为牛。夜寒薄醉摇柔 翰,语不惊人也便休。’”viii《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结局的这段描写以及结尾的“太 平天子”诗全是出于金圣叹手笔,这早已有不少学者详细论证了,于此不再赘叙。 ix 单纯就诗歌而论,金圣叹的这首“太平天子”诗,其水平只是一般——尽管 圣叹本人在评点中自我称赞“好诗”——有道是“术业有专攻”,这位评点大家 2 在诗词创作方面似乎略欠才情。然而,如果我们将这首卷末诗与开篇的“天下太 平”诗联系起来看,那么此诗的价值或许能在另一层面上得到提升。 众所周知,《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是一部讲述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上山聚 义,对抗朝廷的小说,作者用了极大笔墨极高热情去描写那些造反英雄,歌颂他 x们的热血义气,批判社会的黑暗不公,“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把“强 盗”写得可亲可敬,把朝廷、官府写得可憎可鄙,道义不在君临天下的统治者, 而在奋起犯上的作乱者。如此一部“反书”,偏偏于开篇和卷终特别申明“天下 太平”,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金圣叹削除了原著中受招安、征方腊等情节,而代之以惊恶梦,颂太平的结 局,使《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变为了“天下太平——聚义造反——天 下太平”,简而言之则是“治——乱——治”的结构模式。这不由使人联想到《三 国演义》开篇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本身讲述 的是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群雄争战,终归西晋的故事,其深层的叙事结构呈现 为“合——分——合”的架构,这与《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结构在本质上有着 同工异曲之妙。 国人一向习惯以二元双构的方式观察与思考宇宙人间的基本问题,其常用的 思维方式往往是二元并举,两极互化。“讲空间,‘东西’双构,‘上下’并称; 讲时间,‘今昔’连用,‘早晚’成词;至于讲人事状态,则‘吉凶’、‘祸福’、 ‘盛衰’、‘兴亡’这类两极共构的词语俯拾皆是。” xi这种思维方式最早也许可以 追溯到道家始祖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xii前后相随,恒也。”天道的阴阳互化,人世的治乱交替,朝代的兴亡变换,在中国人眼中皆是合乎宇宙运行法则的。子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 记》),盛世太平固然是人世间最理想最圆满的社会生活状态,而乱世刀兵则是与 之对立相存的一种社会状态。《周易?丰卦?彖传》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xiii若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推求探寻社会的发展规律,则自然而然地得到“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结论。 因此,我们在评价《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天下太平”诗时,亦不妨借这 一角度切入以帮助理解。与足本《水浒传》相比,金圣叹将梁山好汉受招安后攻 战杀伐的情节一概削除,同时也将好汉们不容于朝,最终灰飞烟灭风流云散的结 局抽象为卢俊义的一个恶梦,并添上一首“太平天子当中坐”的诗歌以作收束。 二者其实都是以“无——有——无”的结构笼罩小说,区别只在于前者将悲剧的 结局进行具象化描述,而后者则在聚义实现的最高音符奏响后让全书嘎然而止。 回顾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不少名作都是采取了这种“无——有——无”的叙 事架构来结构全书的。除前文所提到的《三国演义》外,《红楼梦》亦是一个十 分突出的例子。一块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补天遗石,本是“赤条条来去无牵 挂”,却因某天遇到一僧一道,听他们谈论红尘热闹世俗繁嚣,凡心偶炽,由此 而生出一部蔚为大观的《红楼梦》。而在历尽花柳繁华、风雨劫难后,这块石头 终于还是回到原地,归于空空。 由此观之,则《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中的“天下太平”诗正是全书叙事架构 的关节所在。它的存在不仅为这部“诲盗”之书添加了几许保护色,同时也将因 腰斩而残损的叙事结构补充完整,而这种修补也恰恰切合了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 和古典美学观念。 3 二、“石碣走魔”——天人交感的神话思维 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中,“石碣”是一个寓意深长的神话意象,它疏通 着全书的精神血脉,贯穿着作品的叙事结构,影响着研究者们的解读评论。“三 xiv个‘石碣’字,是一部《水浒传》大”,金圣叹如是说。然而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在早期的《水浒传》中,“石碣”的意象实际上只出现了两次,所谓 的“三个‘石碣’”,其实是在经过金圣叹修编的《第五才子书》中才真正形成。 金圣叹所“变化”出来的“石碣”出现于《水浒传》的楔子——“张天师祈 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最初的《水浒传》所描写的镇锁妖魔的物件乃是“石 碑”,而非“石碣”:“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一照时,四边并无 别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跌坐,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碑上 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 凿着‘遇洪而开’。”金圣叹将此节文字以及下文的数个“石碑”悉改作“石碣”, 并于夹评中批曰:“碣字,俗本讹作碑字。” 中国古代,一向碑碣并称,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所区别。唐代李贤在注解《后 汉书?窦宪传》时曾写道:“方者谓之碑,员(即‘圆’本字)者谓之碣。”此外, 石质为碑,木质为碣(楬)。然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碑与碣的界限日趋模 糊。清代王琦在注解《李太白全集》中的《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时,注云: “碣,即碑也。”如此说来,金圣叹易“碑”为“碣”,似乎也无伤大雅。的确, 如果我们孤立地看“石碣走魔”这段情节,那么镇魔之物到底是石碣还是石碣, 确实无足轻重。不过,倘若联系第十四回的“石碣村”与第七十回的“石碣天文” 来看,则“碑”与“碣”这一字之易,却深刻地影响了全书的面目与精神。 首先,易“碑”为“碣”,不仅将“走魔”与“石碣”紧密联系起来,同时 也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出现及聚义与“石碣”联系起来。以楔子的“石碣走 魔”预示后七十回的梁山聚义绿林造反,以“天罡地煞魔君出世”的天道神话解 释“强盗横行混乱不堪”的人间图景,藉此而沟通天道运行的大宇宙和人间治乱 的小宇宙。 中国叙事文学作品往往偏爱在叙事主体开始以前,设置一个别具一格的开 头,如宋元话本的入话或“得胜头回”,明代传奇的“副末开场”或“家门引子”, 明清小说的“引首”或“楔子”等等,这类开头通常与作品的叙事主体有所关联 而又不处于同一叙事层面。在明清章回小说中,“引首”或“楔子”常常会借助 某一神话传说而赋予叙事主体一种具有整体性和超越性的文化意蕴。这种神话一 般便成为了叙事主体或叙事主线的缘起,如《红楼梦》的“绛珠还泪”,《镜花缘》 的“百花被谪”(此情节与《水浒传》的“石碣走魔”实际有异曲同工之妙),《封 神演义》的“女娲受辱”等等。在《水浒传》中,“石碣走魔”的神话传说给予 了人间的那场揭杆起义一种带有天命意味和神秘感的解释,它所蕴涵的天人思想 和历史哲学统领全书,隐约而全面地笼罩着后七十回充满人间气息的聚义故事。 诚如著名学者杨义所言:“《水浒传》的开头绝不是孤立的开头,而是一个宏大的 结构的最初的启动,它是既隐藏着全书的‘天人之道’和历史人生哲学,又隐藏 着全书的逻辑结构和叙事战略的。” xv xvi其次,“石碣意象在楔子上的改定和确立”,令后文中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石碣意象——“石碣村”和“石碣天文”——彼此呼应,联成一气。 所谓“石碣村”,出现于《水浒传》第十四回,原只是书中一个并不起眼的 4 村名。作为阮氏兄弟所居住的一个平凡小渔村,其最特别之处也许便是它的位置 ——此村坐落于济州梁山泊之畔。然而在金批本的《水浒传》中,这个小小渔村 却因其“石碣”之名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联结作用,成为梁山泊聚义过程里一个 不可忽视的里程碑。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里,住着“七星聚义”中的“三星” ——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和活阎罗阮小七,他们与晁盖、吴用、公 孙胜、刘唐等四人联手,于黄泥冈上劫夺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后来,由于官府 追捕甚紧,晁盖等七人取道石碣村,入伙梁山泊,从此落草为寇。这节故事不仅 是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大聚义的正式开端,而且在全书中还起着提纲挈领前后 辉映的作用。 整个“智取生辰纲”的行动以晁盖为首,这位晁盖虽是一百零八的数外之人, 但却是引发梁山聚义,统领绿林群雄的一个灵魂人物。他的绰号“托塔天王”也 与其他诸位好汉不同,内里别有乾坤。此绰号的由来有这样一段典故:西溪村为 驱鬼而凿了一座石塔镇于溪边,把村中的恶鬼全部赶到了晁盖所住的东溪村。晁 盖为此大怒,跨过溪流,不由分说就夺走宝塔,将其放在东溪边上,以保村民平 安。《水浒传》里的这段不足百字的小插曲虽然篇幅极短,却绝非几句无关紧要 的闲文,而是关系着全书叙事结构的一个小寓言。诚如金圣叹所评,此节文字中 的宝塔镇鬼与晁盖夺塔其实分别在对应着楔子中的石碣镇魔与开碣走魔。晁盖的 夺塔驱鬼实际上象征和预示着,后数十回里他带领众位天罡地煞化身的梁山好汉 聚义造反对抗朝廷的行为。“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们——尽管此时晁盖等人 仍未入伙梁山——第一次有计划的对抗朝廷的活动,也是全书的一个重大而关键 的情节。然而此事却又是“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须得七八个好汉 方可”,于是吴用想到了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兄弟入伙,而一百零八位天罡 地煞的聚义与造反也自此而始。 到了《水浒传》卷终,“石碣天文”从天而降的情节则更是明显地呼应着楔 子的“石碣走魔”,使“石碣”这一意象贯串全书,进一步强化了天人之道的联 结沟通。此时,梁山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对抗官府的重大军事战斗胜利,而与三 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员地煞相对应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也于此时聚集完毕,梁 山事业至此步入其发展的全盛期。“石碣天文”的出现,不仅明确了诸位好汉的 身份来历,而且也将各人所处的先后座次一一标明,列示清楚。 对于这段“石碣天文”的情节,容与堂本一百回《水浒传》的评点者李贽持 有如此一番见解:“梁山泊如李逵、武松、鲁智深那一班,都是莽男子汉,不以 鬼神之事愚弄他,如何得他死心塌地。妙哉!吴用石碣天文之计,真是神出鬼没, 不由他众人不同心一意也。” xvii显然,在李贽眼中,“石碣天文”不过是智多星吴 用精心设置的一场计谋,其出现与天道无关,纯是人为谋划。此处的“石碣天文” 其实等同于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狐鸣篝火”,以及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 的“独眼石人”,不过是有心算计之人借助星宿下凡、天命所归的神话约束群雄、 使之同心聚义的计策罢了。 李贽对于“石碣天文”解读也许比较合乎人情常理,流露出一种人间的烟火气息。而身为后来人的金圣叹对此情节则有另外一番解释:“或问:石碣天文, 为是真有是事?为是宋江伪造?此痴人说梦之智也,作者亦只图叙事既毕,重将 一百八人姓名一一排列出来,为一部七十回书点睛结穴耳。盖始之以石碣,终之 以石碣者,是此书大开阖„„” xviii在金批本《水浒传》的“楔子”中,镇魔的 物件是石碣而非石碑,故其曰“始之以石碣,终之以石碣”。当洪太尉移开石碣 放走妖魔之时,地下滚起了一道黑气,“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 5 xix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四散而去的金光代表着一百零八位天罡地煞化身的梁山英雄,在种种因缘济会下,这群飘散各方的好汉最终同入水泊,齐集一 堂。从金光四散到聚义梁山,从“石碣走魔”到“天文排座”,这是一个“散— —聚”的过程。而第七十回中的“石碣”,其作用也正如金圣叹所言,乃是“点 睛结穴”,它一方面呼应着楔子里镇压天罡地煞众魔君的“石碣”,另一方面也为 这聚集齐全的一百零八员好汉作一总结。 李贽的评点重人情,金氏的评点重天命。“石碣”作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中一个不断推移层层深化的意象,将天道变幻与人世治乱紧密的联系起来,成为 我们解读《水浒传》叙事结构的一个关键所在。 三、“人生如梦”——虚实交济的哲学精神 “人生如梦”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庄生梦蝶”也罢,“黄粱” “南柯”也罢,其实都是以不同的方式阐述着同一主题。而在文言短篇以外,长 篇章回小说也或多或少地受着这一哲学精神的影响。如以“梦”为名的《红楼梦》, 开篇便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和“空空道人”,可见整部书的思想基调充 满浓厚的佛学虚空观念。《金刚经》偈子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复如电,应作如是观。”细看《红楼梦》,其字字句句似乎都在解释着这首偈子: 富贵温柔如浮云,花柳繁华似烟花,贪嗔痴怨全是镜花水月。眼前是烈火烹油, 鲜花着锦,结局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再如《三国演义》,其卷首词是明代文 人杨稹的一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毋庸多言,此词显然也是抒发着功业易逝、万法虚 无的感慨。然而,早期嘉靖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却并无该词的存在,直至清 代毛纶、毛宗岗父子重新整理评点《三国演义》时,才将这阕词置于卷首。如此 一来,原本以攻战杀伐、诡计谲谋为主体的一部小说便被赋予了一种宏大开阔的 历史视野和虚无寂灭的哲学精神,从而使其演变成一部一面飘荡着“是非成败转 头空”的叹息,一面继续着 “未转头时是梦” xx的争战的叙事作品。毛氏于书 中亦自评道:“„„天地,梦薮也;古今,梦缘也;人生,梦魂也。汉之变而为 xxi三国,三国之变而为晋,犹之蕉耳,鹿耳,蝴蝶耳,邯郸与南柯耳。” 同样地,《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也是以这种“人生如梦,一切皆空”的思想 统摄全书,结构章回。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书中的两个梦,其一是第十三回 晁盖“七星聚义”的梦,其二则是第七十回卢俊义“全员斩首”的梦。如前文所 言,晁盖以“托塔天王”为绰号,其实已暗示着他是引出一百零八位星君的提纲 挈领之人。另一方面,以他为首而进行的“智取生辰纲”的行动也正是梁山好汉 们有组织有计划对抗朝廷的一个开始。因此在这次行动以前,晁盖所得的七星之 梦便成为了解读全书的一个关键点。“劫取生辰纲”的主意最初出自于赤发鬼刘 唐,就在此人投奔晁盖的前一晚,晁盖得了一梦,梦中北斗七星直坠于他的屋脊 之上。依照楔子所安排的神话解释,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原是天上的星君下 凡,然则晁盖所梦的七星也一一对应着参与劫纲行动的七位好汉。晁盖梦见“七 星齐坠”,既呼应着前文“石碣走魔”时四散而去的百十道金光,也牵动着后文 劫纲落草、聚义梁山的一系列情节,故我们不妨将晁盖此梦视为整个聚义故事的 肇始。 而聚义故事的完结则收束于天罡星卢俊义的一场恶梦:在梁山英雄聚义齐 6 全、歃血盟誓的当晚,卢俊义梦见张叔夜征讨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悉被斩首, 无一幸免,而全书也于此嘎然而止。晁盖之梦,预示着英雄聚义的开端;卢俊义 之梦,则暗示着聚义英雄的结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梦起梦终这一叙 事结构,又在根本上赋予了小说以空幻虚无的精神。“一部书一百八人,声施烂 然,而为头先是晁盖,先说做下一梦,„„则知无一而非梦也。大地梦国,古今 梦影,荣辱梦事,众生梦魂,岂惟一部书一百八人而已。”xxii《水浒传》的叙事 主体是充满人间血气的杀人越货、揭杆斩木的绿林造反,而在这一叙事层面之上 却有着另一个“人生如梦,一切皆空”的超叙事层。这个超叙事层的建构,实源 于晁盖与卢俊义的两个梦境。聚义的开始是梦,聚义的完成也是梦,“可见一百 xxiii八人,七十卷书,都无实事。” 以梦结束《水浒传》,并非金圣叹的发明,在较早版本容与堂所刻印的一百回中,梁山故事也同样终于一梦。其时梁山事业已经走向末路,诸位英雄好汉战 死的战死,被害的被害,自杀的自杀,曾经的功业灰飞烟灭,昔时的兄弟风流云 散,余下的只有徽宗皇帝的一个梦。而李贽对这一结局的评点,亦流露着“人生 如梦”的精神:“施罗二公真是妙手,临了以梦结局,极有深意,见得从前种种 都是说梦。„„读者认真,便是痴人说梦。”xxiv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将梁山大聚义后的数十回悉数删除,原有的叙事结 构因此而遭到破坏,为此金氏在聚义盟誓之后追加了“卢俊义惊恶梦”的情节, 从而将因修改而残缺的叙事结构补充完整。同时,这种改动也合乎《水浒传》原 初的哲学精神,以梦起,以梦止,在主叙事层上建立起“人生如梦”的超叙事层, 令小说笼罩于一片浓厚而缥缈的虚空感中。一百回也罢,七十回也罢,最终都是 悲剧收场,梦结全书。而金批本《水浒传》因其在故事最高潮处收煞,反而更有 一种余音袅袅的味道。放弃了招安剿贼、没落死亡的具体叙述,而令梁山聚义故 事在其野性血气最为蓬勃饱满之际宣告终结,使一切惊天动地顿时幻作空无寂 寞,这种强烈反差所给予读者的震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足本《水浒传》。 与其让血肉丰满、气骨刚强的英雄好汉们在聚义以后沦为“区别不大的带兵头领” xxv,乃至惨淡收场,倒不如在梁山事业最兴旺繁荣之时让一切蓦然休止,结束全 文。对读者而言,这种结局或许更有意味,而这可能也正是《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在清代独领风骚的原因。 香港作家倪匡在其著作《我看金庸小说》中曾提到,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书剑恩仇录》之所以不如其中后期的几部作品受欢迎,原因之一便是由于该书 是一部以“群戏”为主的小说,而读者们显然更为青睐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 作品。《水浒传》的情况庶几近之,历代读者所津津乐道的皆是倒拔垂杨柳的鲁 智深,风雪山神庙的林教头,赤手打老虎的武二郎,而决非沙场杀敌、报效朝廷 的好汉们。当聚义完成后,原本个性鲜明的英雄一概混同在整个梁山军事集团中, 人物丧失了个体独立性,而故事也变得黯淡无光了。因此,金圣叹毫不容情地将 聚义的后文全部砍除,而代之以“惊恶梦”一节,于疑真疑幻、亦真亦幻中结束 一部大书。 四、 结 语 受西方叙事理论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曾被不少评论家诟病为章法散 漫、条理不清,往往只以“缀段”、“集锦”为能事,远不及西方叙事文学作品那 7 般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陈寅恪在其《论再生缘》一文中也如此评价:“至于吾 国小说,则其结构远不如西洋小说之精密,在欧洲小说未经翻译为中文以前,凡 xxvi吾国著名小说如水浒传、石头记与儒林外史等书,其结构皆甚可议。”然而, 从上文对金批本《水浒传》的分析可知,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未必是涣散无序, 反而可能是精严缜密,关键只在于研究者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把握。金圣叹曾自诉 其评点《水浒传》的用心:“《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其人不出绿林,其事不 出劫杀,失教丧心,诚不可训。然而吾独欲略其形迹,伸其神理者。盖此书七十 回,数十万言,可谓多矣,而举其神理,正如《论语》之一节二节,浏然以清, 湛然以明,轩然以轻,濯然以新,彼岂非《庄子》、《史记》之流哉!”xxvii同样, 我们在分析《水浒传》的叙事结构时,也不妨采取“略其形迹,伸其神理”的研 究。夫“略其形迹”,便可摆脱具体故事情节的牵制,避免“缀段”、“集锦” 等批评眼光的局限;而“伸其神理”,则从宏观角度关注和考察整部作品的叙述 起点与终点,发掘并解读其深藏于内的文化密码和人生智慧。 8 i 《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上),朱一玄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第96页,《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之中国小说与戏曲》(节录),郑振铎著 ii 《水浒传会评本》,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第10页,《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 iii 同注2,第17页 iv 同注2,第39页 v 同注2,第48页 vi 同注2,第1272页 vii 同注2 viii 同注2,第1273页 ix 详见崔茂新《从金评本<水浒传>看“腰斩”问题》、黄俶成《<水浒>版本衍变考论》等。 x 同注2,第7-8页,《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二》 xi 《杨义文存第一卷——中国叙事学》,杨义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46页 xii 《老子今译(修订本)》,任继愈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xiii 《周易》,宋祚胤注译, 岳麓书社,2000年第一版,第267页 xiv 同注2,第15页,《读第五才子书法》 xv 同注11,第41页 xvi 同注11,第310页 xvii 同注2,第1273页 xviii 同注2,第1262页 xix 同注2,第49页 xx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 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xxi 《三国志演义——醉耕堂本四大奇书第一种》,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二十三回回评,第245页 xxii 同注2,第十三回回评,第258页 xxiii 同注2,第268页 xxiv 同注2,第一百回回末总评,第1340页 xxv《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92页 xxvi 《寒柳堂集》,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第60页 xxvii 同注2,第11页,《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 : 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清】金圣叹评点,文子生校点,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2、《水浒传会评本》,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 3、《杨义文存第一卷——中国叙事学》,杨义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4、《杨义文存第六卷——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5、《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林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6、《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7、《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陈果安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9、《金圣叹文集》,【清】金圣叹著,艾舒仁编,冉苒校点,巴蜀书社,2003年第二版 10、《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刘欣中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11、《论明清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及成因》,李小菊、毛德富著,《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11月 12、《从<水浒传>七十回本及一百二十回本探究两种悲剧类型》,傅正玲著,《汉学研究》,2001年6月 13、《金批<水浒传>的批评方法研究》,李金松著,《汉学研究》,2003年12月 14、《情节与“闲笔”——毛宗岗、金圣叹小说结构观念比较》,郝朝阳,《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9月 9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文学》诗•石碣•梦——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