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个女性文本中的_男孩_形象_对_可以吃的女人_的另一种解读

2012-06-27 5页 pdf 17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2728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女性文本中的_男孩_形象_对_可以吃的女人_的另一种解读 Nov.,2005 No.6Ser.No.68 2005年11月 第6期 总第68期 妇女研究论丛 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可以吃的女人》是加拿大小说女王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1941—)早期的一部小 说,对它的讨论、尤其是单独的讨论并不多,而且这 些讨论往往聚焦于文本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女性 的焦虑,以及作为象征的可以吃的女人的形象。事实 上,这部写于 !"#$ 年、在 !"#" 年出版、作者自称为 “原女权主义作品”的小说,拥有作为女...
一个女性文本中的_男孩_形象_对_可以吃的女人_的另一种解读
Nov.,2005 No.6Ser.No.68 2005年11月 第6期 总第68期 妇女研究论丛 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可以吃的女人》是加拿大小说女王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1941—)早期的一部小 说,对它的讨论、尤其是单独的讨论并不多,而且这 些讨论往往聚焦于文本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女性 的焦虑,以及作为象征的可以吃的女人的形象。事实 上,这部写于 !"#$ 年、在 !"#" 年出版、作者自称为 “原女权主义作品”的小说,拥有作为女性主义小说 的许多重要特征,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 的反思和批判态度,这种态度使一切叙述变成了充 满疑问的再现,与传统叙述断然决裂,看似正常的 “现实”在这样的叙述中受到颠覆性的质询。但较之 一般的女性主义小说,作者对男性的细致描写以及 建基于此的对男女关系的看法,都值得深入地探讨。 这种讨论或许可以让女性主义的阅读和写作避免将 男性“他者”化的歧路。 小说描写了青年女子玛丽安的一段人生经历。 她在大学毕业之后工作并不顺心,希望走传统女人 结婚生子的老路,为自己寻觅安全和幸福。但在与男 友彼得准备结婚期间,她得了厌食症,因为她直觉到 自己之于彼得正如拥有生命却成为人们盘中餐的那 些动物和植物一样。换言之,她只是一个客体和对 象。最后她作了一个女人形状的蛋糕,作为祭品献给 彼得(后者惊惶失措,落荒而逃),厌食症不治而愈。 一、何为“男孩”? 作者简介:邓建华(!"%#&),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 ’(() 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与文学。 一个女性文本中的“男孩”形象 ———对《可以吃的女人》的另一种解读 邓建华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 关键词:《可以吃的女人》;男孩;男性“他者” 摘 要:在《可以吃的女人》中,作为“男孩”而非“男人”形象出现的邓肯,是男权社会的边缘人和失败者。作者注重男性整 体概念之下的个体差异,通过女主角的视角揭示了邓肯的独特性,以及他对于女性解放、建立新的男女关系的积极意义,避免 了通过将所有男性树立为敌人而得到女性解放的陷阱。 中图分类号:I286.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5)06-0060-05 DENGJian-hua !"#$%&’( )(#*+,-#./ "$%001 02 3#.+,’.&,+ ’(4 50&,(’1#-67 8%+(94& :;<<:=7 "#$%&’( >,0*#($+7 8%#(’? @4#A1+ B06+(;boys;"he"male In@4#A1+ B06+(DuncanAppearsintheimageofa"boy",nota"man",amemberofthefringegroupandanunderdogina male-chauvinistsociety.Throughthevisualangleoftheheroine,theauthorrevealsDuncan'suniquecharacteristicsandhispositiveat- titudetowardwomen'semancipationandtheestablishmentofanewrelationshipbetweenmenandwomen, therebyavoidingthetrap wherebytowinwomen'semancipationbymakinganenemyofallmen. #( 在《可以吃的女人》中,作者塑造了很多男性形 象,这些形象在女性主义文本中并不鲜见。其间主要 包括大有前途、良好教养之后潜藏着极端自我中心 的未婚夫彼得;身为大学教授、温和体贴的模范丈夫 乔;不断追逐女性又崇拜处子贞洁的伦。而文学研究 生邓肯这一形象却是这一文本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人 物。表面上看,他的自我中心较之彼得有过之而无不 及;但从作者对这一形象的着力描写、小说中的女主 角在他身上所投注的感情看来,他绝非男性的自我 中心的另一个化身,而是一个具有深切女性意识的 小说家笔下的一个全新的“男性”形象,他作为一个 “男孩”而非“男性”形象出现的。 美国历史教授卡若斯(RuthMazoKarras)认为, “男性特质”不是指男性的身体,⋯⋯而是指社会赋 予一个具有男性身体的个人之上的意义。”!"#($%)男女 两性的差异,“无论是根植于生物学还是文化,社会 总是会以特定的途径对差异进行解释。⋯⋯如果基 因影响了某些人类趋势,那些趋势在个体生命中所 运行的方式则完全依靠社会环境。”!"#($&)因此,要研 究所谓的“男性特质”,必须将研究范围设定在特定 的时代和区域以内。他特别研究了西方中世纪男性 特质的形成,认为那个时段的男人们(分为骑士、大 学学者和手艺人三大类)通过暴力、理性、经济的手 段以及和其他男人的竞争来获得他们的成熟男性身 份;另外,婚姻也是男性身份的重要组成内容。 但是,有一点是普适性的:男人之所以成为一个 男人,是因为他成功地遵守了他“身处的社会所拥有 的一套固定的规则”,!"#($’)因为他成功地进入了“社 会建构性别身份的权力关系”。!"#($’)就这一点而言, 邓肯这一形象属于“男孩”而非男人,尽管他的年龄 (()岁)已经达到了成熟的。他是男权社会中未 能成功符合男性准则、未能成功进入建构性别的权 力关系的边缘人的代表。他在小说中的出现,反映了 作者对于男性这一整体概念之下、具有深刻差异的 个体的关注,以及对于男权社会中的男性“他者”的 关注。这一形象的塑造,也为女性主义的思考和实践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 二、标准的男权社会 从时代和环境而言,作者笔下五、六十年代的加 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尽管有恩斯丽这样想 要不婚而孕的前卫女性,但就女性的工作和生存状 态而言,男性居于这个社会的绝对领导地位。在玛丽 安的公司,主管人员都是男性,办公室也在楼上,大 家称之为楼上的先生。玛丽安对她的未来有着清醒 的认识,没有什么领域等待她大施拳脚,最多就是在 多年后当上她那个部门的主任。她所在办公室的女 性环境也非常乏味。%个与她年龄相仿、尚无对象的 “办公室处女”,大部分心思都在俘获一个合适的男 人身上,彼此之间并没有深入的交往和关怀。 玛丽安和恩斯丽的房东太太时刻担心的就是这 两位年轻女房客有什么不检的行为,为此她不惜成 为一个偷窥者和监视者。“在我们商谈租房条件时, 她话里有话地谈起以前那些房客,明明白白地告诉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那天真的心灵受到污染”。 !(#($&)她所维护的无非是一些传统社会、也就是男权 社会加诸女性身上的性别规则:婚前对性的禁忌,女 性不得酗酒等等。实际上,她就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 进行窥视和监视的眼睛,一个内心已被他者化的女 性。她的女儿小小年纪竟也成了一个监视和告密者, 连房客烹饪时弄出的烟都不忘向母亲报告。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婚姻是玛丽安这个思想仍 比较传统的女子最后的救赎了。她想象着自己要几 个孩子,想象着作为年青有为的律师的未婚夫能够 给她的宽裕的物质生活。然而彼得正是一个男权社 会中标准的男人,即在男女两性的关系中,他必须是 一个支配和驾驭者,虽然这种支配和驾驭是以绅士 的面目出现的。玛丽安在和他相处时采取的是一种 小心翼翼的迎合、屈从的柔顺态度。“他认为像我这 样的女子决不会企图对他的生活横加干涉⋯⋯自然 我得顺着他的脾气”。!(#($)")这是两人关系初始时就确 立的原则。而彼得做事则从来不用问玛丽安的喜好, 甚至在性方面也是这样。玛丽安的婚姻幻想最终结 束,因为男权社会的规则在婚姻里只会更加明显。其 他的几个男性形象,好好先生乔和花花公子伦,在观 念上也是男权社会的产物。乔说起自己的婚姻生活 时认为,“也许根本就不应该让女子进大学,这一来 她们将来就不会感到自己精神生活上有什么缺憾 了。”!(#($()")而伦则“⋯⋯对被人们视为纯洁而难以染 指的少女情有独钟。但一旦得手之后,他那刻薄的品 性又使他把对方视为堕落,因此加以抛弃。”!(#($*+) 另外,男人与男人之间拥有的是一种主体与主 体之间的兄弟情谊,这种关系将女人作为附属品排 斥在外。伦本是玛丽安的大学同学,但是当伦开始谈 论女人的时候,彼得认同了伦,他们的男性话语充分 )" 体现了主宰者的优越和对被主宰者的厌弃和鄙视。 他们大谈所谓的男性话:打猎、照相机镜头等等, 拒不顾及玛丽安的存在。“我希望彼得掉转头来同我 说话,我要听见他正常的声音,但是他不肯。”!"#($%&)玛 丽安明白,“他是把我当作舞台上的道具,虽然不说 话,但却靠得住,是个平面的轮廓。”!"#($%")在两人商量 婚期之后,彼得将她介绍给自己的朋友,“⋯⋯那回 她自始至终只是坐在那里微笑,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不过是在炫耀战利品和附属物罢了。 三、“男孩”邓肯:男权社会的异数 作者是通过女主角玛丽安的视角来描写邓肯出 场的形象的: “站在我面前的是个男孩子,估计大概十五岁上 下。他用一个手指揉着眼睛,像是刚从床上爬起来。 他没穿衬衫,瘦骨伶仃的,肋骨突了出来,就像中世 纪木刻中那些皮包骨的人像。他胸前的皮肤几乎没 有颜色,并不是白的。而有点接近旧床单那种暗黄 色。他光着脚,身上只穿一条卡其短裤。 一头直直 的黑头发乱糟糟的,从额头上披下来遮到了眼睛上, 他的目光显得固执而悲凉,像是故意摆出这副神情 似的。”!"#($())他是如此的孱弱、幼稚,以至于上门做调 查的玛丽安问他的父亲在哪里,实际上他已经 ") 岁。 此后,这个的可怜的、瘦骨伶仃的男孩形象反复 在文中出现:“我从侧面看过去,只见他瘦削的脸上, 颧骨高高凸起,眼圈黑黑的陷了下去。”;!"#($&*+)“我只 感到他又干又瘦,似乎抱在我怀里的那个身子和贴 住我的脸颊的那张面孔都不是有血有肉的躯体,它 只是在铁丝衣架上面糊了一层卫生纸或者羊皮纸而 已”;!"#($&*%)“她从没有注意看他脸上有没有胡子碴。” !"#($&+*)“她注视着他纸一般薄的皮肤底下的脑袋的轮 廓”;!"#($&++)“她能感觉到衣服里面他干瘦的身躯,那 骨瘦如柴的样子就像是饥荒年代挨饿的动物。”!"# ($&,))“她心里突然掠过一种想法,就是如果她这时伸 手去触摸他,他说不定立刻就会垮下去。”!"#($"*+)“他 那消瘦的身躯实在让人有些害怕”。 !"#($"*))“他看看 她,他的眼睛比平时更深地陷在眼窝里,眼神也显得 更为迷茫,在日光灯底下,他的皮肤没有一点血色。” !"#($"%-)“在她的印象中,他那饱受饥渴的身体在黑暗 中似乎只是一些岩石,胸部肋骨突出,瘦得难以形 容,就像洗衣板一样。”!"#($",+) 这种愁苦的外貌和邓肯自身的生活是分不开 的。虽然已经 ")岁,还是英文系的一个研究生。整天 就是困居在和另外两个学生合租的屋子里,完成已 拖欠两年的学期论文。研究生的补贴非常微薄,以至 于他和他的同学在外合租一套简陋的公寓都难以应 付。当初作为一个聪明、勤奋的本科生时对于学术的 追求,在研究生阶段已经破灭。他将自己比作动物园 里因为被关进笼子而精神错乱、整天盲目地兜圈子 的动物:“那些你整天读啊读啊读个不停,等你 读到第二十篇文章的时候,你简直就不知道它究竟 在讲什么了,⋯⋯文字就渐渐变得没有意义了。”!"# ($&*&)他对自己的前途看得很清楚:“你以为,这一来我 可以把真理追求到手了。可是你根本就追求不到,你 往牛角尖里越钻越深,⋯⋯我还能干什么呢?⋯⋯我 只好一辈子钻在书堆里做苦力了。”!"#($&*-)这种生活 让深陷其中的邓肯越来越害怕迷失自我。一次,他将 浴室里的镜子砸碎了:“我老是害怕有朝一日走进浴 室时看不见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 !"#($&(’)他认为图 书馆里一堆堆的旧书和废旧汽车处理场没什么区 别,知识的生产和垃圾的制造也没有什么区别,学期 论文只带给他一个分数就被扔进垃圾桶了,“人的心 灵是最不容易商业化的,但是在这方面他们现在已 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邓肯显然已经“看破”了属于他的这种生活的意 义,但是他无力摆脱。“你陷在当中没法脱身,你会纳 闷自己怎么会走上这条路的呢。”!"#($&*")他在大学里 已经呆了 ’年,不仅一事无成,而且将来似乎也是如 此。对于这种生活,他选择的是逃避和幻想。他经常 拿衣服到洗衣房里洗,一坐就是半天;要么就熨烫衣 服,从这些简单机械的活动中寻觅着一种久违的快 乐。“这对人有一种镇定作用,因为你总会知道结果 如何,不必费神去想它。⋯⋯只要有东西熨烫就很 好。我喜欢把皱纹去掉,将衣服熨得很平,这使你手 上有事可做。”!"#($&**)为了打破生活的沉闷,他甚至在 公寓里放过一次火。他陷于各种各样的奇想中:“我 有个伟大的,就是让叶子永远长在树上⋯⋯根 本没有理由非得让树叶长成绿色,我要让树叶变成 白的,黑树干配白树叶。”!"#($&++)他还喜欢对着冬天里 寂静、空无一物的深坑发呆。 这种逃避和幻想也是邓肯和别人的关系中最重 要的因素。“我喜欢别的人加入到我的幻想生活之 中,在某种程度上,一般我也很愿意参加到他们的幻 想生活中去。”!"#($&’()在和他的室友费什和特雷弗的 )" 关系中,他自我认同为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他虽然 挖苦地说,“我身后老是跟着一大帮子这样的角色, 他们想要抓住我,挽救我(天知道挽救什么东西),给 我温暖、安慰和营养”,!"#($%&’)但他却习惯而且需要这 种照顾。在费什决定和恩斯丽结婚之后,邓肯首先想 到的是费什推卸了作他父亲的责任。他把一个瘦小 的木乃伊骨架视为自己的“子宫象征”,对死亡有种 病态的迷恋。对于成熟的男人世界,他感到陌生而恐 惧。他拒绝参加彼得举办的晚会:“‘我看得出来,那 样是会很糟糕的。我们当中有个人肯定会像蒸汽一 样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很可能就是我。不管怎样,里 面太吵,我受不了。’”!"#($"(&) 在和女性的关系中,邓肯同样是被动的得到女 子的怜悯和照顾。他讥讽地称之为“我唤起她们身上 隐藏着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本能。”!"#($%’()在他身 上是没有彼得的那种彬彬有礼照顾女士的绅士风度 的。他不会为玛丽安打开玻璃门,连主动的拥抱都很 少。至于作为男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婚姻,他更 是从未想过。他和玛丽安的相处,只是为了给自己单 调、毫无希望的日子一点乐子和调剂罢了。这个他从 不讳言:“‘我并不想让你以为这一切具有什么意义。 ⋯⋯你只是洗衣房的另一个替身罢了。’”!"#($%&()他不 止一次地提醒玛丽安,他不可能为她操心。她的处 境、她的难题都只有她自己去面对。他对他人处境的 忽视、冷漠,给人自私甚至残酷之感,但这正和他对 自己真实处境的忽视、冷漠是一样的;这和在悠闲时 候放一个烟灰缸在自己未婚妻背上接烟灰的彼得的 那种自我中心是两回事。 邓肯正是这样一个角色: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 毫无希望,在现实面前选择逃避和幻想,将自我定位 为需要照顾、怜悯和同情同时对他人又毫无责任的 孩子。显然,他没有通过与别的男人的竞争来赢取经 济地位,也没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那种排斥女性的 同一阵营的联系。他根本没有融入玛丽安笔下的标 准的男权社会。他是男权社会的一个失败者、边缘 人;但在另一方面,他的边缘者身份为他审视这个社 会、审视自己提供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清醒与透彻。正 是在这样一个角色身上,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 和心理,对他投注了极大的关注和希望。 四、逃离和追寻:在彼得与邓肯之间 有趣的是,玛丽安在作品中从彼得那里逃离了 两次,一次是在两人订婚前:彼得只顾着和伦谈天, 玛丽安觉得自己成为一个表演道具,感到惊慌又危 险的气氛。一到大街上,她就猛地跑了起来。虽然这 是一次毫无预谋又毫无目的的逃离,但她感到一种 强烈的兴奋。当彼得成功地截住她之后,玛丽安在他 们继续聊天时干脆躲到床底下去了。在床底下她思 考了和彼得的关系,认定自己这些失常的举动是在 逃避现实,意识到自己内心对于彼得的愤怒。“尽管 我一点也不明白我干吗要这样做,至少我已经付诸 行动了。我已经作出了某种决定,某件事就到此为止 吧。”!"#($)%) 第二次逃离发生在两人婚期日近时举办的一次 晚会中。玛丽安对彼得的忍耐在这一时刻达到顶点。 虽然她化了浓妆,穿上了紧身褡来取悦对方,竭力扮 演一个主妇的角色,但她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被掏空 了。彼得对准她的镜头竟让她想起猎取动物的枪口, 在酒精的作用下,她的身体再一次逃脱日常理性的 束缚而听从内心的召唤。如果说第一次的逃离还有 游戏的味道,这一次的逃离则是真正的决裂,充满了 危险、紧张的气息,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她正式逃 到邓肯那里去了。 她内心的情感归属于邓肯,在绝望之际把他当 作了自己的救赎的希望。“绝望突然使她的心灵狡黠 起来。这都取决于她能不能找到邓肯,他是会知道该 怎么办的。”!"#($"*%)她告诉自己,只要走到洗衣房就安 全了。后来她见到了邓肯,告诉他:“我非得出来找 你。⋯⋯就因为我想跟你在一起。”!"#($"*+) 从一开始邓肯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玛丽 安。她期待和他见面,鼓励他和她接近。他给她打电 话令她高兴。当他们第一次接吻时,她还不知道他的 名字。他带给她的那种说不清的感觉正是恋爱的感 觉。“她的脚几乎是自动地转过街角朝那个方向走 去,似乎是依着本能追随着某个人的踪迹。这种本能 与视觉和嗅觉无关,它只是一阵隐隐约约的方向 感。”!"#($%+&)面对邓肯对熨烫衣物的沉迷,她“产生了 一种想跟他说话的冲动。她想要⋯⋯闯入他的内心 世界去,她不想当一个毫不相干的旁观者。”!"#($%+,) 在与邓肯的关系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她所体 验到的是一种主体的而非物的感觉。这是彼得无论 如何也做不到的。从这一意义上说,邓肯对于玛丽安 本人的处境的漠视所显示出来的冷漠,反倒使她觉 得轻松。当邓肯对玛丽安订婚的事无动于衷时,“玛 丽安不清楚她是否应该觉得感情受了冒犯,但转而 (- 觉得心中并没有什么不痛快,她反而觉得有点宽慰。 ⋯⋯他一心只顾自己,这在某种特别的意义上倒使 她很放心。”!"#($%&’)邓肯带给她的是逃离无处不在的 女性规约束缚的可能性。他从未尝试去按照自己的 喜好、按照社会流行的趣味去“塑造”她。他疏远并且 鄙视这些东西。当他在晚会门口看到浓妆的玛丽安 时,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形象:“‘见鬼,你扮的是什么 角色呀?’”。!"#($"’()对于玛丽安的令彼得困惑、恼怒的 厌食症,他的见解也是一针见血:“‘也许你这是代表 了现代青年对现存体制的一种反叛心理’”。!"#($"%%) 在这个充满反省和批评意识的文本中,仅有一 处很奇怪地使用了浪漫主义的唯美笔法,描写玛丽 安和邓肯的一次梦幻似的相遇。在这个场景中,玛丽 安不期然地遇到在雪地里坐了很久的邓肯,他们在 雪地里依偎取暖,互相抚慰着彼此的孤独,“他们一 动不动地坐着,在公园这个白色的圆圈外面的城市 和时间几乎已经不再存在。⋯⋯‘你这么久才来,’ 他终于静静地说,‘我一直在等你。’”!"#($%)’)实际上这 个场景可以看作是玛丽安的一个梦境,贯注了她对 他的深情和对他们之间无望关系的悲哀。 在男权社会,作为孩子的邓肯和作为女人的玛 丽安的确是同病相怜的,他们是同属于这个社会的 “他者”。如上文所说,邓肯的外在形象是通过玛丽安 的眼睛或回忆呈现的。在这种呈现中,包含了玛丽安 (以及作者)对他的无限悲悯,这种悲悯甚至达到这 种程度:那似乎就是玛丽安在看着一个同病相怜的 人,或者就是另一个自己。两人的相似之处,不在于 形貌上的孱弱,而是内在的孤独、弱小。在和邓肯相 会时,玛丽安担心,如果彼得和邓肯相遇,“那两个男 人中间有一个会被对方毁掉,尽管谁会被谁毁掉,或 者为什么会这样,她也说不上来。”!"#($"*")这和玛丽安 对自己的担心是一样的,她和彼得的关系只会毁掉 她自己。这里既肯定了邓肯和玛丽安的共同处境,又 隐晦地预示了作为他者的邓肯所蕴含的力量。他的 冷嘲热讽之间透露着真理,他的疯狂的举动有可能 颠覆现存的秩序。 尽管玛丽安和邓肯也以分手告终,但邓肯这一 角色的塑造仍具有重大意义。肖瓦尔特在考察维多 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所塑造的男主角时,发现了一 个重复出现的主题,即女性作家们不约而同地让这 些男性“失明、残废、或枯萎”。!+#($%&*)原因在于女性作 家认为“女性情感是男性情感的补充和救助”,男性 的伤残主题是其“对女性经历的象征性的体验,这些 小说表明,男人必须了解无助和被迫处于依赖状态 是怎样一种感觉。”!+#($%&")邓肯作为边缘人的经历也 为他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去感知女性。他有可能 成为女性的盟友和一种新生的力量,也预示着两性 和谐的可能。阿特伍德在行文间处处体现对这个怪 人的理解和同情,为他准备了大段的台词,她对他的 偏爱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总之,这一角色的塑造是值得女权主义者思考 的。它提醒着我们,女性主义者们所反对的是父权制 而不是所有的男性个体,而“男性”这一整体概念之 下,也有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深刻差异。我们所要寻 求的是观念的彻底转换,这一观念甚至也寄居在很 多主动迎合社会为女性设定的标准的女性身上。女 性的解放之路,决不在于与男性为敌,而是要深入地 探讨男权形成的种种机制,同时去面对当代社 会中女性和男性的真实处境,与男性一起构筑新的 男女两性关系。德国女神学家温德尔曾经提出,对于 女性来说,独立意味着什么?她说:“一种脱离人性关 系及其法律的独立的理想吗?很可能不会有!”!(#($,) [参考文献] [1]RuthMazoKarras.!"#$ %#&’ (# )*+,!#"$-(.#+ #/ )-’012.+.(& .+ 3-(* )*4.*5-2 61"#7*[M].Philadelphia:UniversityofPenn- sylvaniaPress,2003. [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刘凯芳译.可以吃的女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ElaineShowalter.8 3.(*"-(1"* #/ 9:*." ;<+[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4. [4]温德尔,刁承俊译.女性主义神学景观[M].北京:三联书店,1995. 责任编辑:宓瑞新 ’(
/
本文档为【一个女性文本中的_男孩_形象_对_可以吃的女人_的另一种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