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2012-02-21 50页 doc 2MB 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5174

暂无简介

举报
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 一、古埃及建筑分期 1. 古王国时期(第一~十王朝,约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130年) 代表建筑:玛斯塔巴(Mastabas台形墓葬) 金字塔(Pyramid) 2. 中王国时期(第十~十七王朝,公元前2130年~公元前1580年) · 代表建筑:崖墓 3. 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三十五王朝,公元前1582年~公元前332年) · 代表建筑:太阳神庙、石窟庙 4. 晚期(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0年) · 先后被亚述、波斯、希腊、罗马帝国、...
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 一、古埃及建筑分期 1. 古王国时期(第一~十王朝,约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130年) 代表建筑:玛斯塔巴(Mastabas台形墓葬) 金字塔(Pyramid) 2. 中王国时期(第十~十七王朝,公元前2130年~公元前1580年) · 代表建筑:崖墓 3. 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三十五王朝,公元前1582年~公元前332年) · 代表建筑:太阳神庙、石窟庙 4. 晚期(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0年) · 先后被亚述、波斯、希腊、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侵略,其建筑随着统治者的更迭而变化。 二、古埃及建筑的特征 1. 古埃及建筑物的平面:多数是矩形或正方形。 2. 墙: 厚重。底部厚而顶部较薄,墙面倾斜, 墙面饰有象形文字。 3. 门窗:门道采用楣梁式。受石材应力的限制, 所以很少开窗,且开窗狭窄。 4. 屋顶:多为平顶。普通住宅的屋顶可供家人傍晚 纳凉休息用,庙宇平顶作为僧侣巡行瞻礼的平台。 5. 柱子:(书3页) · 柱子呈花瓶形,这是模仿原始时代以泾泥裹苇草造柱 子的结果。这种以苇草束作筋的泥柱因水分聚集在底脚 部分,所以晒干后自然微凸,呈瓶肚形。 · 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开式。 · 柱头:纸草花、莲花、棕榈叶。 · 6. 装饰: · 古埃及的建筑装饰多取象征性雕刻或图案。 · 如:展翅的秃鹰象征保护,蟑螂象征复活。 · 植物用作装饰:多为莲花、纸草花、棕榈叶。分盛开 · 的和花苞两种:。 · 浮雕:人物全用侧面像,颜色以红、黄、蓝三原色主。 · 独立雕像中有人头狮身像(Andro-Sphix) · 羊头狮身像(Crio-Sphix) · 鹰头狮身像(Hieraco-Sphix) · 7. 主要建筑类型:法老(皇帝)陵墓 三、法老(皇帝)陵墓的演变 1、早期帝王陵墓:玛斯塔巴(书p6) 2、乃伯特卡墓:集中式纪念性构图的萌芽 随着对皇帝本人崇拜,陵墓逐渐发展成纪念性建筑物。 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墓,在祭祀厅堂下造了9层砖砌的台基,这是集中式纪念性构图的萌芽。祀庙设在9层台基的顶部。 图 3、台阶式金字塔昭塞尔金字塔(Step pyramid complex,公元前2620年~公元前2600年) 4、方锥形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吉萨金字塔(Pyramid in Giza,公元前2545年~公元前2450年) (1) 布局:该金字塔群是由第四王朝胡夫(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组成。 三个金字塔都是精确的正方锥体,其四边分别朝东、西、南、北,而且互以对角线相连。 (2)金字塔的内部结构:(书11) 上、中、下三墓室:上为法老的墓室;中为皇后墓室;下为地下室。处于皇后与法老墓室之间的甬道高8.5米,宽2.1米,法老墓室有两条通向塔外的管道,室内置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 5、崖墓: 陵墓包括有神庙、祭殿和陵墓,由巨大的斜坡道一层层连接起来。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书p12)(公元前2045年~公元前2020年) 哈特什帕苏墓(书13)(公元前1490年~公元前1478年) 6、太阳神庙 (1) 典型形制(书p14) 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高大的门、围栏式院落、大殿和一窜密室,由两旁置有狮身石像的大道引向庙前的牌楼门,门前有方尖碑,进门后是双柱廊的庭院,入内是大柱厅,当中四根柱子较高,两旁四根柱子较低,高低差异处是高窗的位置,高窗用以采光。再入内是祭殿内有供神祗使用的太阳船,最后是祭品储藏室及僧侣私用室。 (2) 牌楼门(书p14) (3) 方尖碑 比例为1:10,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竖立在神庙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顶部为金字塔形,柱身刻象形文字记载神恩或国王公德。 (4) 神道 神道的两边通常密密排列着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公羊是阿蒙神的表征。 (5) 庙宇的特点(书14,图1-12) 1)平面为狭窄的长方形,四周以厚重的和厅柱齐高的高墙包围,成封闭形式。 2)庙宇的屋顶由前往后逐渐降低,而地面则逐渐升高,空间因而也逐层缩小,这种布局表现为一种神秘、威压、幽暗的空间气氛。 3)庙宇前部,因有庭院和大门可供采光,故较明亮,逾进入内部愈黑暗,显得神秘而森严。加上埃及庙宇没有窗子,只靠无定石板条间的缝隙漏入微光照明。 代表:卡纳克神庙(建造年代:公元前15世纪) 卢克索神庙(公元前1408~公元前1300年) 石窟庙:阿布辛贝勒石窟庙(约建于公元前1230-1225年) 四、技术成就和局限 1、 石材加工和施工技术高超; 2、 梁柱体系不尽合理。 第二章:古西亚建筑 一、概述 古代西亚建筑包括:公元前3500——前539年两河流域的建筑;公元前550年——后637年的波斯建筑和公元前1100年—前500年叙利亚地区的建筑。 这一地区的建筑大体可分为两河流域下游和两河上游。 (一)两河下游: 公元前4000年,两河下游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小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9C(世纪)初,巴比伦统一了两河下游,一度征服上游。 公元前16C初巴比伦王国灭亡,两河下游先后沦为埃及帝国和上游的亚述帝国的附庸。 公元前7C后半叶,为后巴比伦王国,这是两河下游文化最灿烂的时期。 公元前6C后半叶,被波斯所灭。 (二)两河上游: 公元前14C亚述成为独立的国家。 公元前8C征服了巴比伦、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和小亚细亚,直到阿拉伯半岛和埃及。 公元前7C末被后巴比伦灭亡。 公元前6C中,在伊朗高原上建立了波斯帝国,征服了整个西亚和埃及,向东到了中亚和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4C后半叶,被马其顿帝国灭亡。 因为长期流行的是原始的拜物教,所以这个地区里没有神秘的威压人的建筑型制和风格,世俗建筑占着主导地位,下游的高台建筑,亚述和波斯的王宫以及新巴比伦城是这个地区里代表性的建筑成就。 二、建筑的一般特征 1.主体内容:波斯帝国之前庙宇与世俗建筑并重,之后以世俗建筑(如宫殿)内容为主体,风格奢华。 2.建筑分区:建筑的功能分区明确,重视院落。 3.空间序列:无明显的纵向轴线空间,平面布局相对自由。 4.建筑结构:因缺石少木,主要的建筑材料为土构,重要建筑设置石柱。 5.高台建筑:重要建筑(如宫殿)皆设置高台,墙体厚重如城,增加防御性。 6.建筑装饰: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装饰手法,后(公元前6世纪)又创造了用来保护和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使材料、结构与造型有机结合,这种平面图案画的绚丽装饰对后来的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 三、代表建筑 (一)山岳台 是一种崇拜天体、山岳,观测星象的庙塔式建筑物。庙塔类似金字塔,是由上小下大的平台数个堆垒而成,四棱朝向东、西、南、北和埃及金字塔以四边朝向四方不同,顶上一层建有小庙或神龛。 乌尔山岳台(书p21) (二)亚述的萨艮王宫 (三)新巴比伦城 (四)波斯的波斯利斯王宫(帕赛玻里斯王宫) 四、主要建筑成就 1.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体系。 2.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以蓝为主)。这种使材料、结构、构造和建筑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成就,对后来拜占庭建筑与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 3.不受雕刻题材的束缚,把圆雕和浮雕结合起来,他们不受自然物象的束缚,给人首翼牛像五条腿,一切从建筑物的条件出发,这是建筑装饰雕刻的重要原则。 第三章 爱琴海文化建筑 一、简况: 公元前3000年,爱琴海的岛屿上和沿海地区曾经有过相当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它的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I.Crete,公元前2000上半叶)和巴尔干半岛上的迈锡尼(Mycenae, 公元前2000后半叶) 它和古埃及、两河流域构成了鼎足而立的地中海沿岸三个早期奴隶制文明中心。 二、建筑特点 爱琴建筑特点:优美活泼,是古希腊建筑的直接来源。 克里特建筑具有显著的世俗特点:结构简单、纤细华丽、毫无设防,代表建筑:宫殿、住宅、别墅、公共浴池。 迈锡尼建筑的特点:粗犷(guang)雄健,极强的防御性。代表建筑:主要是城市核心的卫城。 三、代表建筑 1、克诺索斯宫殿:克里特建筑的代表。 柱子:是这个建筑的一大特色。 上粗下细,细长比1:5~6,比例匀称,挺拔俊美,色彩明快。 2、迈锡尼:卫城 代表建筑:迈锡尼卫城的狮子门 第4章 古希腊建筑 一、概述 (一)地理位置: 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上诸岛屿,小亚细亚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古代希腊的奴隶与自由民在此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它和后来古罗马盛期的文化,历史上同称之为欧洲的古典文化。 (二)简史 古希腊建筑按其文化历史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公元前11—8世纪 :荷马文化时期 《荷马史诗》 其建筑现在已不存在。 公元前8—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其建筑遗迹以石砌神庙为主。 公元前5世纪中叶 :古典文化时期,古典建筑:神庙、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Agora)、敞廊等。 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城联合各城邦战胜了波斯的入侵,建立起雅典霸权后,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从此一百余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其建筑也被称为古典建筑。 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化时期之希腊化建筑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古罗马所灭 (三)庙宇与圣地建筑群 圣地建筑群: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奥林比亚的宙斯圣地,雅典的雅典卫城 庙宇形制(常用的布局形式): 1)最初形制:卫城的正厅 2)基本形制:(书p38 图4-2)庙宇外一圈柱廊,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神庙的核心部分,仍然是一个或几个封闭的空间。这种空间往往只有一个面是通向室外的,其他面是厚实的墙,空间规模不大,室内的中央,往往立一座城邦守护神或自然神的铜像。 4.古希腊神庙平面布局形式: 二、柱式的产生和演变 古希腊留给世界的最具体而直接的建筑遗产是柱式。 (柱式就是石质梁柱结构体系各部件的样式和它们之间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规范。) 柱式:通常由柱子:柱础、柱身、柱头;檐部:额枋、檐壁、檐口 两大部分组成。(书p43) 古典柱式:包括了古希腊三柱式和后来罗马的五柱式。 (一)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1.基本构造:(书p43 图4-8) 希腊化时期出现的第三种柱式:科林斯柱式。它是爱奥尼柱式的变体,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忍冬草的叶片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式样的柱头,整个柱头布置均匀而精美的雕饰,避免了爱奥尼只宜正面观看的缺点。若使用得当,科林斯则会表现出典雅、华丽的艺术风格,如雅典的奖杯亭(书p57) (二)古罗马柱式 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最重要的建筑艺术手段,也同样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第一发展是:柱式更华丽、更细密、更复杂了。 多立克:不再那么粗壮,而且多了一些线脚和圆盘形的柱础。 科林斯受到特别的钟爱,被大量采用。 复合式柱式:把爱奥尼式柱头上的涡卷叠加到科林斯柱头上,使之更华丽。 塔司干柱式:接近多立克,但柱身无凹槽,用于小型建筑或在做叠层柱式时立在底层。 第二个发展:将柱式和拱券结构相结合----券柱式 1.券柱式—— 一个券洞和套在它外面的一对柱子、檐部、基座等所形成的构图单元。(书p66) 两种常见形式:(《建筑初步》p116) (1)壁柱:虽然保持着柱子的形式,但它实际上只是墙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承受重量,而主要起装饰或划分墙面的作用。按凸出墙面的多少,壁柱可分为半圆柱、3/4圆柱和扁方柱。 (2)倚柱:柱子是完整的,和墙面离得很近,主要也是起装饰作用,倚柱常常和山花共同组成门廊,用来强调建筑的入口部分。 第三个发展:为柱式的叠层使用制定了规范 1.规范要点:把比较粗壮、简单的柱式放在底层,越往上的柱式越轻快华丽,符合力学原理。 通常是底层为塔司干,二层为爱奥尼,顶层为科林斯。 2.叠柱式大多用于使用券柱式的场合,即上下几层券柱式相叠时所用的柱式规则。 3.巨柱式:一柱到顶的做法。 (三)文艺复兴的柱式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借助人文主义的古典文化来反对宗教神权。重新在建筑上严谨地、合乎规范地使用柱式,成了文艺复兴建筑的标志。 意大利15~16世纪产生了几位学者型的建筑师,他们一方面从事创作,一方面潜心研究柱式和建筑理论,使他们给五种柱式制定了最详尽的规范和量化规定: 阿尔伯蒂:正式把混合柱式定型。 赛里奥:第一个真正系统化地制定了五种柱式规范。给古希腊柱式赋予拟人化的天主教内容: 多立克柱式应该用于教堂,献给杰出的男教徒,圣彼得、圣保罗或圣乔治,以及一般擅长军事战略的圣徒; 爱奥尼柱式献给品格高尚的女圣徒、学童; 科林斯柱式献给圣母玛丽亚; 塔司干柱式适合于堡垒和监狱。 赛里奥的五种柱式规范对法国的影响很大。 维尼奥拉和帕拉第奥:延续了赛里奥的做法。 维尼奥拉:意大利的正统。 帕拉第奥:对英国的影响比较大。 帕拉第奥母题:构图更加复杂丰富,在两个大柱子之间的方形开间里,又增加了两对小柱子,由它们承托券面,这样每个开间就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左右两个瘦长的小洞口和中间带有发券的大洞口,从而造成了柱子有粗细、高矮、洞口又有大小曲直的丰富变化。采用这种方法把各个开间左右延续、上下叠合,使建筑物显得完美和谐,富于韵律感。 图(应能画出简图) 三 、雅典卫城 多力克式和爱奥尼式两种建筑风格最成熟、最完美的代表是雅典的卫城建筑群。 雅典卫城是为了纪念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修建的。 雅典卫城建筑群就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 (二)雅典卫城: 1.人:大雕刻家费地主持卫城的建设,建筑师是伊克提诺和卡里克拉特。 2.选址:卫城建在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陡峭的高岗平台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 3.组成:卫城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帕提农神庙(The Parthenon)、伊瑞克提翁神庙(The Erechtheion)、胜利神庙(The Temple of Athena Nike)、山门(The Propylaea)以及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卫城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和敞廊。 4.格局:(书p45) (1)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的最高代表; (2)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四 、重要建筑: (一)神庙 (二)剧场 (书p55)希腊露天剧场由三部分组成: 1.马蹄形观众席:利用山坡建成,逐排升高,设有纵横过道,解决视线和交通问题。 2.表演区:一圆形平地叫“歌坛”。 3.歌坛后面的房屋,用作化妆、道具。 实例:伊普陶鲁斯剧场(《百图》11) (三)敞廊和叠柱式(书p58) 敞廊是希腊人一个简单而影响巨大的创造。它按照梁柱结构的原则,把它连接成长长的游廊,并赋予它很多功能。敞廊将大量的商店和作坊集合在一起,还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散步的凉爽空间。如果是两层可以提供一些办公用房和其他用房。 敞廊是形成希腊广场统一面貌的重要因素。 两层高的敞廊,采用叠柱式。下层用比较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比较华丽的爱奥尼柱式。(书p59 图4-24)[上层的柱子的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层的柱式都具备完整的三部分。 阿索斯中心广场(书p58) 五 、古希腊美学思想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1.古希腊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认为,人体是最美的。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记载了一个希腊故事说,多立克式是仿男体的,爱奥尼式是仿女体的。在希腊古建筑中,确实有以男子的雕像代替多立克柱,女子雕像代替爱奥尼柱。 2.古希腊的美学观点也受到初步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和相应的理性思维的影响。 ·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为万物的本质,一般说来,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中是数与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书p41-42) · 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可以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来的简单的几何形是一切形的基本。 ·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美的东西,无论是动物或任何其他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所组成的东西,都是不只是需要那些部分有一定的方式地排列,同时还必需有一定的度量因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一、概述 (一)地理位置 古罗马包括今天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希腊半岛、小亚细亚、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地区。其文化是在最早定居于意大利的部落伊特鲁里亚文化和希腊文化综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对后来欧洲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很大。 (二)简史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伊特鲁里亚时期(王政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2)  伊特鲁里亚是意大利半岛中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  2.古罗马共和国盛期(共和时期)(公元前2~公元前30年)  建筑体系形成,主要建筑:输水道、公路、桥梁、城市街道、神庙、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角斗场等。 3.古罗马帝国盛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 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执政官屋大维称帝(史称奥古斯都大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是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主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功纪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此外还有剧场、角斗场、公共浴场等。 4.公元330年 帝国东迁拜占庭 公元395年 分裂为东罗马:拜占庭           西罗马:拉文纳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和古希腊建筑同称为古典建筑。 二、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主要是券、拱、穹) 第一.适应生活领域的扩展,扩展了建筑创作的领域,设计了许多新的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相当成熟的功能型制和艺术样式; 第二.开拓了建筑内部空间,发展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创造了相应的室内空间艺术和装饰艺术; 第三.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增强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其中包括提高了柱式的适应能力。增加了许多的构图形式和母题(构图的基本单元)。 第四.创造了完美的拱券结构体系,发明了以火山灰为活性材料的天然混凝土。(以上三个贡献都是以此为基础.) 古罗马建筑成就主要集中在“永恒之都”罗马城,它最盛期有一百五十万人口。简单地说,古罗马的建筑成就可以用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万神庙、大型公共浴场来代表。 三、主要代表性建筑 (一)古罗马城 (二)大角斗场 (三)万神庙(突出穹的作用和内部空间) 罗马城的万神庙(Pantheon)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四)公共浴场 它是一种多功能综合性的建筑。 罗马城里最重要的大型公共浴场是卡拉卡拉浴场(可容1600人)和戴克利先浴场(可容3000人)。 它们的平面布局及主要成就:(书p82-83) (五)古罗马中心广场 帝政时期的广场如奥古斯都广场、恺撒广场、图拉真广场等则是严格按规划设计建成,大多具有对称形围合式平面。 广场遗迹中长方形会堂遗迹,这是罗马人在建筑上的一大发明——巴西利卡。它是一种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多用途的公共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但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这种建筑型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其它重要建筑 1.凯旋门:是罗马人为炫耀胜利、表彰战功、彪炳青史而创造的一种纪念性建筑物。 通常跨在路面之上,并且筑有一个、二个或三个门洞。 代表:君士坦丁凯旋门,这是一座模式的拱门,筑有一个中央大门洞和两个较小的旁门洞。 2.图拉真纪功柱:(书p61) 3、尼姆斯城水道桥。 五、古罗马的拱券结构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拱券结构有密切联系。 (一)拱券技术 1.材料: 良好的天然混凝土是大大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重要条件(当时还没有钢材)。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 2.罗马拱顶体系Roman Vault(《图说》p58) (1)筒形拱顶Barrel Vault (2)交叉拱顶Intersecting Vault,由两个筒形拱直角相交而成,相交处形成棱沟,又称棱拱Groined Vault。 若棱拱因所相交的两拱跨度相同,棱沟的投影呈正十字形,故称十字拱顶Cross Vault。 3.罗马拱:半圆形的放射形拱,靠楔形石头的压力构成整体,拱石环绕券洞呈放射形。 A masonry arch:罗马拱 1. Keystone 拱心石2. Voussoir 楔形拱石3. Extrados 拱背4. Impost 拱基5. Intrados 拱之下面6. Rise 7. Clear span 8. Abutment 拱座 六、古罗马的建筑理论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书p56) 第六章 欧洲中世纪建筑 6-1 拜占庭建筑(公元4~15世纪) 一、简况: 地理位置: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非洲北部。 拜占庭建筑按其国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4-6世纪)即兴盛时期, 建筑规模宏大,6世纪中期为极盛期,建造了许多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如索菲亚大教堂。 中期:(7-12世纪),建筑规模缩小,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顶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 后期,(13-15世纪),衰落。 二、穹顶和集中式型制(拜占庭风格的标志)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以及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一)拜占庭的穹顶体系:(书p90-91) 做法: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在4个券的顶点的高程上作水平切口,在这个切口之上再砌一段圆筒形的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书p91 图6-2) (二)拜占庭教堂的基本型制(平面) 1.巴西利卡:(长方形的集会场所) 图 2.集中式:在穹顶的统帅下。 1) 带环廊的集中式:(书p91 图6-3) 2)希腊十字式(拜占庭教堂的典型平面型制) 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构成等臂十字,或由四面四个小穹顶来平衡大穹顶的侧推力(书p92 图6-4 上图)。 3)拉丁十字:书p92 图6-4 下图。 (三)装饰艺术: 拜占庭建筑对西欧和中亚建筑的一个贡献是它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艺术和相关技术。 拜占庭的装饰艺术吸收了古西亚的装饰特点。 其内部装饰主要用:玻璃马赛克和粉画。 马赛克壁画和粉画的题材都是宗教性的。 实例:拉文那的圣维达莱教堂的玻璃镶嵌画是拜占庭艺术的杰作 三、代表性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一)简况: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的宫廷教堂,后来又是东正教的祖。 由当时最负盛名的建筑师安泰米乌斯和伊西多尔来设计。 (二)成就 1.运用和发展了帆拱技术: (书p94)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第一个成就是它的结构体系。即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的拱券结构平衡体系(书p94 图6-5)。 2.内部空间:(书p94-95),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在上述结构体系的支持下,在内部形成了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集中式开放型空间。 3.装饰艺术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第三个成就是它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柱墩和墙面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图案,柱子大多是深绿色,少数是深红色,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有金箔。 教堂内布满了精美的镶嵌画和各种彩色玻璃嵌成的壁画。 四、其他重要建筑 1.圣马可教堂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 建造年代:公元1063~1090年 主要特征:是拜占庭建筑风格在西方的典型之作。 6-2 中古俄罗斯建筑 一、简况: 东欧和俄罗斯的建筑在风格上同拜占庭建筑接近。然而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建筑是脱离不开社会实际与民族文化的。所以风格虽近似但仍各具特色。 中古俄罗斯建筑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基辅—罗斯国家的建筑(11-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筑(15-16世纪) 俄罗斯和东欧的希腊十字式的东正教教堂有两个主要的新特点:(1)穹顶的外轮廓越来越饱满,以致称为战盔式或洋葱头式;(2)穹顶下造了圆柱形鼓座,把穹顶高高托起,五个成簇,而以中央的最高最大,统率全局。 二、代表建筑: 1.圣母升天教堂 地点:俄罗斯 建造年代:公元1158-1160年 2.圣瓦西里教堂 地点:俄罗斯 建造年代:公元1555-1560年 6-3 西欧中世纪建筑(4~16世纪) 一、早期基督教时期(4-9世纪) 其建筑和拜占庭建筑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建筑主要是基督教堂。 (一)教堂基本型制: 巴西利卡为主。长方形大厅,分为中厅和侧廊,侧面开高窗,三角形木屋架。 (见书p102 图7-3) (二)代表建筑 1.圣玛丽亚教堂 地点:意大利 罗马 建造年代:公元5世纪上半叶 2.圣阿波利纳雷教堂 地点:意大利 拉文那 建造年代:公元530-549年 3.圣迪米特里教堂 地点:希腊 建造年代:公元5世纪 4.拉特拉尼洗礼堂 地点:意大利罗马 建造年代:公元432~440年 二、罗马风建筑(9-12世纪) (一)建筑概况 因其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二)罗马风教堂建筑的特点: 早期罗马风教堂的形体比较简单、厚重、粗糙,后期则向精细、轻巧的方向发展。 1.平面型制:主要流行巴西利卡式、拉丁十字式和集中式,以前两种为主;由西向东行进的轴线明确的矩形空间。 2.外部造型:教堂入口的西立面是造型设计的重点。立面上不强调竖向构图,门窗采用半圆形拱券,墙垣和支柱十分厚重,砌筑很粗糙,沉重封闭。 3.建筑性格:敦实、朴素,反对装饰,也不讲求比例,反对偶像崇拜。 4.建筑结构:创造了扶壁、肋骨拱与束柱,结构与形式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5.后期变化: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兴起,出现了由世俗工匠建造的城市教堂,表现出追求感性美的强烈愿望。教堂内的装饰逐渐增多,追求构图完整统一,教堂的整体和局部的匀称和谐等也大有进步、砌工精致多了。 (三)代表建筑 意大利以比萨为中心的不大的地区里,罗马风建筑成就最大。 1.比萨教堂建筑群:(1063-1278建成)这是意大利也是全世界最美的建筑群之一。 包括:主教堂、洗礼堂、钟塔(比萨斜塔)这三座建筑配套成组是意大利中世纪的常规。 因正立面(即教堂的西立面)的上部有4层精细的白色大理石空券廊作装饰,将教堂和独立的洗礼堂及钟塔统一起来,是意大利罗马风风格的典型手法。 2.威尼斯的总督府(1309-1424建成) 是意大利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书p123) 总督府的南面和东南面的构图很独特 英国罗马风建筑的代表杜伦主教堂. 三、哥特式建筑(12-15世纪) (一)哥特式主教堂的特征及主要成就 1.平面布局:(图书p110) (1)长方形的信众礼拜大厅,被两排柱子纵向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左右舷舱或被四排柱子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四条舷舱。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舱是因为基督教宣扬信徒们都要同舟共济,互相关爱。 (2)大厅的东端正对中舱接一个圣坛:半圆形或多边形。 中央为祭坛,祭坛背后沿半圆形尽端放射状地排列着几个小礼拜堂,里面通常供奉着圣物(耶稣的头发、血杯、圣徒的东西等) (3)袖厅:圣坛和大厅之间有一个横向的空间,左右伸出了大厅的两侧,也被柱子划分为中舱和舷舱。是僧侣们参加星期天信众礼拜的地方。 大厅、圣坛、袖厅形成一个十字架形状,在西欧,大厅比圣坛长,横厅比大厅短,这种十字形叫“拉丁十字”,区别于拜占庭的“希腊十字” 2.新的结构体系:(要求能画结构简图) 发展了一套近似框架结构的体系,由拱腹、拱肋、飞扶壁的飞券、飞扶壁的墩柱等组成。 飞扶壁是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是支承承重墙的侧向水平推力的结构构件。利用从墙体上部向外挑出的一个券形或半券形构件(飞券)将墙体所受到的压力传递到离此一定距离的墩柱上。由于减轻了墙体的负担,原墙体的体量也就可以缩小,也缩小了处于中厅与侧厅之间的墩柱的体积,加强了这两部分的联系。 哥特式教堂结构的特点是:(书p108-109) 3.内部空间处理: (1)中厅:(书p111) (2)束柱:(3)彩色玻璃的花棂窗: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创造上帝居处(天堂)的景象。 4.外部处理:可视为一般形式。 (1)在西面 (书p114 图7-17) (2)大门:有3个,一个正对中舱,两个在塔下正对舷舱,是雕刻的重点。 (3)玫瑰窗:即中央大门上方直径达十几米的大圆窗。玫瑰芬芳、美丽、高洁是圣母的象征。 (4)雕刻:教堂外部的雕刻符合建筑结构所体现的垂直向上的原则。 (三)代表建筑: 1、法国:流行着一种古老的说法:要建一个完美的哥特教堂必须取:巴黎圣母院的立面,兰斯教堂的雕刻,夏尔特尔教堂的塔楼,亚眠主教堂的中厅. 2、英国的哥特建筑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英国哥特式:(1180-1275年) 水平划分很突出,比较舒缓安详 代表建筑:索尔兹伯里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 盛饰式:(1280-1380年) 代表建筑:约克敏斯特教堂 垂直式:(14世纪末—16世纪初) 代表建筑:威斯敏斯特教堂亨利七世礼拜堂 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 3、德国:哥特式教堂立面上水平线很弱,几乎没有,垂直线很密而且突出,显得比较森冷峻急。 代表建筑:科隆大教堂 4、意大利:哥特风格十分保守,只接受了哥特建筑表面的垂直华丽装饰手法,内部仍保留巴西利卡的特点,标准的拉丁十字平面,高敞宽阔。 代表建筑:米兰大教堂 第七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1.14、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路加等城市里,资本主义萌芽了,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2.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展了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斗争,其思想核心: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其特点是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道反对神道,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本,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 3.新兴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与宗教神学斗争的武器就 是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因古典文化是面向现实人生的,饱含着人文精神。新兴资产阶级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建立自己的文化,即“文艺复兴运动。” 二、文艺复兴运动在建筑方面的表现: 第一,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建筑的类型大大丰富(如府邸、广场、别墅、图书馆、育婴院等),质量大大提高,大型府邸成了这时期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二,各类建筑的形制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多新的创造; 第三,建筑技术,尤其是穹顶结构技术进步很大; 第四,恢复了中断达千年之久的拱卷技术和古典建筑风格,重新使用柱式作为建筑构图的基本因素和骨干,追求端庄、和谐、典雅、精致。 第五,建筑师队伍由原行会工匠的身份转为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中许多人是多才多艺的巨人,个性强烈的创作者、学者。 第六,建筑理论空前活跃,著作不少。 三、历史分期及建筑概况 (一)早期(14-15世纪)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 14-15世纪初,反对中世纪宗教教条的主力军是当时还是行会工艺匠师的建筑师,一些中部和北部的城市里,市政厅、学校、市场、育婴堂之类的公共建筑物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 1.代表建筑 早期文艺复兴的标志是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建筑师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美第奇府邸,这是早期文艺复兴府邸的典型作品。 2.代表人物 伯鲁乃列斯基,第一个完全的集中式穹顶建筑物的设计者。 阿尔伯蒂: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理论家,在1452年出版的《论建筑》一书中阐述了以数字和谐为美的基础理论。他设计了佛罗伦萨鲁切拉府邸。 (二)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以意大利罗马为中心 1.代表建筑: (1)宗教建筑 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这是一座最能表现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原则的建筑,也是纪念性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圣彼得大教堂 (2)居住建筑 小桑迦洛设计的法尔尼斯府邸;龙巴都设计的文特拉米尼府邸,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 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 帕鲁齐设计的麦西米府邸。 (3)公共建筑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劳伦奇阿纳图书馆。 雕刻家珊索维诺设计的圣马可图书馆。 2.代表人物 雕刻家、画家、建筑师米开朗基罗,代表作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画家伯拉孟特,代表作是坦比哀多等; 拉斐尔,作品有潘道菲尼府邸。 (三)晚期(16世纪下半叶)以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 维晋寨等地为中心 16世纪中叶起,贵族复辟,城市共和国颠覆,中世纪的制度在宫廷得以恢复。艺术家和建筑师成为教廷和宫廷的恭顺奴仆,有专门的学院来培养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潮流。 建筑中形式主义的两种倾向: a)崇古的教条主义,代表人物是赛利奥,代表作品有维尼奥拉的圣安德烈教堂。17世纪发展为法国古典主义。 b)追求新颖尖巧的手法主义,代表作品有罗马梵蒂冈宫花园里的教皇庇护四世别墅、罗马的美第奇别墅。17世纪发展为巴洛克风格。 1.代表建筑 帕拉第奥设计的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奥林匹克剧场: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代表人物 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通常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创始人。 四.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建筑: (一)纪念性建筑 1.佛罗伦萨主教堂(1296-1470年):(书p131-134) 设计人:伯鲁乃列斯基(1379-1446年) 佛罗伦萨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 2.坦比哀多(1502-1510年在罗马建成)—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开始。(书140-141,图8-10) 设计人:伯拉孟特(1444-1514年) 3.圣彼得大教堂(1505-1626年在罗马建成)——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建筑纪念碑 (二)府邸:文艺复兴时期立面有三种形式:粗面式、阶层式柱式体系、宫殿式。 1.美狄奇府邸:(1430-1444年在 “佛罗伦萨“建成) (书p137 图8-7) 设计人:弥开罗卓(1397-1473年) 这种贵族和商人的豪华府邸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座府邸的立面(书p138 图8-8)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三种立面形式之一,称为“粗面式”,就是一种用带有很深接缝(砌缝)的大块粗琢方石砌成颇具特色的墙面。除了窗户周围和分开楼层的细狭的装饰排檐之外,整个立面都使用这种墙面。石块的粗琢程度通常是逐层递减,最上面一层完全是光滑平整的,这种做法在15世纪非常盛行。 2.鲁切拉府邸(1447-1451年) 设计人:阿尔伯蒂(1404-1472) 这座府邸代表一种早期的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即阶层式柱式体系,在古罗马很普遍。建筑物的每一层都使用了不同的建筑风格:第一层是多力克柱式;第二层是艾奥尼柱式,第三层是科林斯柱式。具体这座建筑物立面分三层,每层都有壁柱与水平向线脚,二、三层窗用半圆券,顶上以一个大檐口把整座建筑统一起来,这种处理手法在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流行。 3.法尔尼斯府邸(1485-1546年在罗马建成) 设计人:小桑迦罗(1485-1546年) 这座府邸是典型的盛期文艺复兴府邸 其立面(书141,图8-12)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立面的第三种风格:宫殿式建筑风格。这是阶层式柱式体系已不再布满整个建筑物的正面,而是局限于窗子周围。实际上每个窗子都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建筑物的正面。 4,圆厅别墅(1552年在维晋寨建成)(书p153 图8-24、8-25) 设计人:帕拉第奥(1508-1580) 帕拉第奥设计了大量的中型府邸,这些府邸有着共同的特点,称为“帕拉第奥式建筑”,对后世的乡村民宅建筑有启发性。 特点:(书p152) (三)广场 1.圣马可广场:(书p160 图8-36) 威尼斯旅游的必去之地 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基本上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完成的。 拿破仑称“这是全欧洲最美的客厅” (1)平面布局:(书p160 图8-36)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包括大广场和小广场两部分。 2.罗马卡比多市政广场(1450-1655)年(书p159 图8-34) 设计人:米开朗基罗(1475-1564) 六、其它重要建筑: 1.佛罗伦萨育婴院 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 建造年代:公元1421~1445年 设计人:伯鲁乃列斯基 该建筑是早期文艺复兴风格的标志性作品。 2.文特拉米尼府邸(书p149)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 建造年代:公元1481年 3.美迪奇家礼拜堂 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 建造年代:公元1521-1534年 设计人:米开朗基罗 4.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前厅(书p147) 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 建造年代:公元1521~1534年 设计人:米开朗基罗 5.圣马可图书馆(书p150-151)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 建造年代:公元1537~1591年 设计人:珊索维诺 圣马可图书馆被认为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中最壮丽的作品之一。 6.维晋寨巴西利卡(书p151-152) 地点:意大利维晋寨 建造年代:公元1549~1614年 设计人:帕拉蒂奥 7.香波城堡 地点:法国 建造年代:公元1519~1550年 8.枫丹白露宫 地点:法国 建造年代:公元1530~1556年 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木结构 9.卢佛尔宫的西南翼 地点:法国 建造年代:公元1546~1600年 六、文艺复兴建筑理论、代表人物及美学观点: 文艺复兴新思潮带来了建筑理论的活跃。 (一)著作: 1415年完成了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的校订本。1487正式出版。原著公元前1世纪出版。 1485年出版了阿尔伯蒂的《论建筑》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 1570年出版了帕拉第奥《建筑四书》,重要性仅次于《论建筑》; 1562年,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 后两者成为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 (二)不同时期理论的代表人物及特点: 盛期:阿尔伯蒂、科隆、弗拉瑞特,有创造性、比较全面,人文主义思想重一些,着重于探讨基本理论。 晚期:赛利奥、帕拉第奥、斯卡莫奇,趋向唯理论和教条化,偏重于柱式构图。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奠基人:伯鲁乃列斯基(1379-1446年); 盛期:伯拉孟特(1444-1514年)。 晚期:维尼奥拉(1507-1573年)。 帕拉蒂奥(1508-1580年) (三)文艺复兴建筑美学的特点: 1.重视现实生活的美,认为人有权享受现实的美; 2.美是客观的。美客观地存在于建筑物的本身,而赏心悦目是人们感知了美的结果; 3.美在人世,人体最美,强调人体美,特别是女性美; 4.重视形式美,认为事物的外表形式是美的基础或本质,这就是比例、对称、和谐、完整等。认为可以用数的方法找出最美的线条,最美的比例。 5.强调体量的处理。 6.手法主义:(mannerism) (书p142) 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潮流。这种潮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另一种倾向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异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形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用毫无意义的壁柱、盲窗、线脚等在立面上作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这种倾向称为:“手法主义”。 第八章 巴洛克建筑 一、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书p173) 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一身珠光宝气。 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途径是: (1)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 (2)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 (3)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使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第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这些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二、代表性建筑 (一)16世纪末—17世纪是 早期巴洛克 罗马的耶稣会教堂:是早期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第一个代表,其他教堂并以它为蓝本(书p173) 设计人:维尼奥拉(1507-1573) (二)17世纪中:盛期巴洛克 1.圣卡罗教堂(1638-1667年):教区小教堂最大胆,最新奇,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设计人:波罗米尼(1599-1667年) 巴洛克时期喜欢用这种独立柱倚墙,所以巴洛克建筑虽然是小型的,但却很雄健,并且由于光影的衬托,立面上的垂直线很突出。 2,圣安德烈教堂:(书175第二段) 设计人:伯尼尼(1598-1680年) 巴洛克建筑的雕像安置常常既没有龛,也没有座,天使们到处自由飞翔。在龛里的,也多作要走出来的动态,这也是为了表现空间突破内部空间的封闭性和有限性。 3.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书p176-177)。 设计人:伯尼尼(1598-1680年) 重视每座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是巴洛克时期一个重要进步。 把单体建筑和城市联系起来的最大是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柱廊(呈拥抱来者状)。 4.圣彼得大教堂内景: 设计人:伯尼尼 伯尼尼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主要代表。 青铜华盖,主教讲坛 第九章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一、历史背景 与巴洛克同时并进的就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法国自16世纪起便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在建筑风格上逐渐脱离哥特传统走向文艺复兴。到17世纪中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国王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竭力标榜绝对君权与鼓吹唯理主义,并在宫廷中提倡能象征中央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文化,从而形成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即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 二、学院派古典主义 1655年法国设立了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该学院宣扬古典主义,历史上称为学院派古典主义简称学院派。<法国古典主义者师承16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的理论(由教廷成立的学院)> 学院派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建筑特点: 1.认为尺度、比例是永恒的规则; 2.美是永恒的,不可感知的; 3.崇奉柱式,将柱式绝对化,把拱券和柱子分离开,反 对它们的结合。古典主义建筑是最严谨的柱式建筑。 4.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中强调对称轴线和主 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和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五段的构图手法。古典主义建筑是最公式化的建筑。 5.强调外形的端庄和雄伟,在空间效果和装饰上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三、代表建筑 (一)鲁弗尔宫东立面(书p194) (二)旺道姆广场和广场中的纪念物(书p199-200) 设计人:于.阿.孟莎(1646-1697年) (三)恩瓦立德新教堂(1680-1706年)(书p198) 设计人:于.阿.孟莎 法国17世纪第一个最典型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 四、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征: 1.体布局:在平面上展开,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景,或设水渠,展现出广袤恢宏、平野辽阔的景观。所以称为“广袤式”(Grand Style) 2.特别重视花坛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通过这些花坛的设置,使广袤的园林大而不空,有丰富而美丽的地面内容。 3.丛林。林木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式,形成很整齐、理性的园林构图。 4.水,利用喷泉,阶梯式瀑布等水造型,不但使景观丰富,而且又有动感。 5.雕塑。必不可少的部件,有了雕塑,才有人的艺术品,才有更多的艺术文化内涵。 (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凡尔赛宫 王宫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 (三)中、法造园艺术比较 中国 法国 自然性突出 几何性突出 山水景观为主 建筑占统帅地位 动观(步移景异) 静观(在平面上展开,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景) 天然生长的植物 人工修剪成的植物 自然形状的池潭、活水 几何形水池、喷泉 比较含蓄 开放式 五、其他重要的古典主义建筑 圣保罗大教堂 地点:英国伦敦 建造年代:公元1675-1710年 设计者:克里斯道弗.仑 圣保罗大教堂在英国的地位相当于圣彼得大教堂在意大利,是17世纪英国建筑的纪念碑。 六、洛可可建筑 (一)历史背景: 就像意大利在文艺复兴后出现了巴洛克一样,法国在古典主义之后出现了洛可可。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法国的专制政体出现了危机,法国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政治权利。王权的衰落使得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不再挖空心思挤进凡尔赛宫,而是在巴黎营造府邸,安享逸乐。这时歌颂君主的光荣伟大为主要任务的古典主义宫廷文化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沙龙文化。于是出现了以悠闲和懒散的贵族为主导的,卖弄风情、妖媚柔靡、逍遥自在的生活趣味,这种新的文化艺术潮流称为“洛可可”(Rococo)。其艺术原则是逸乐。在建筑上表现为室内装饰的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脂粉味很浓,这同路易十五时期经常由贵夫人主持宫廷活动有关。 (二)洛可可装饰特点: 1.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2.题材常为蚌壳、卷涡、水草及其他植物等曲线形花纹,局部点缀以人物。 3.色彩常为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4.喜爱闪烁的光泽。墙上大量嵌镜子,张绸缎的幔帐,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壁炉用磨光的大理石,大量使用金漆等等。 5.它不用古典主义和巴洛克惯用的柱式构件,而用纤弱柔和的线脚、壁板、画框等等来分划墙面。 6.它不用有体积感的圆雕、高浮雕、壁龛等等,而用细巧的缨络、卷草和很薄的浅浮雕等等。 7.它不用寓意深刻的宗教题材或战史题材的大幅壁画,而用小幅的情爱和享乐题材的绘画,或者用画着山林乡野风景与农村人物生活场景的壁纸。 8.它不用又硬又冷的大理石做墙面、地面和壁炉,而在墙面用花纸、纺织
/
本文档为【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