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人物通讯写作中的_三小_与_三大_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

人物通讯写作中的_三小_与_三大_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

2012-02-16 2页 pdf 108KB 1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0960

暂无简介

举报
人物通讯写作中的_三小_与_三大_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2010年第1期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三小﹄与﹃三大﹄———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韩强人物通讯,是我国新闻报道体裁中的一个独特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报道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就是由小人物彰显大境界,用小故事描写大生活和以小情节刻画大情感的“三小”与“三大”。这些变化,鲜明地体现在第16、17、1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作品(报纸)中。关注这些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改进我们的通讯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人...
人物通讯写作中的_三小_与_三大_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
2010年第1期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三小﹄与﹃三大﹄———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韩强人物通讯,是我国新闻报道体裁中的一个独特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报道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就是由小人物彰显大境界,用小故事描写大生活和以小情节刻画大情感的“三小”与“三大”。这些变化,鲜明地体现在第16、17、1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作品(报纸)中。关注这些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改进我们的通讯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人物彰显大境界伟人推动历史的进程,而平凡的人物则创造历史。近几年,人物通讯写作的笔端越来越多地触及生活中的小人物。笔者对第16、17、1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粗略统计发现,对平凡人物的报道已经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270篇获奖作品中,人物通讯作品21篇(报纸,亦包含人物系列报道,以下类同),而其中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占到了14篇。第17届中国新闻奖287件获奖作品中,人物通讯作品19篇,关注小人物的占到了12篇。第18届中国新闻奖261件获奖作品中,人物通讯作品12篇,描写小人物的占到了7篇。这些小人物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也有学生、老师。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真正体现了人物虽小、境界却大。接近这些人,更容易给我们的心理带来贴近性和反差性。贴近性使我们感觉通讯中的小人物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源于生活、触手可及的;反差性则使我们感觉到小人物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形成一种心理的反差,产生极大的触动,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的意义和新闻的价值。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可亲而又令人敬佩的名字:朱邦月,邵武煤矿的一个普通退休职工,搀着朋友的绝症妻儿他走过了39年,跑出了一段“爱”的马拉松;68岁老人胡达拜地,15年风雨无阻升国旗,让人感受一种精神的力量;关心矿工的党素动的细节,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村支把低保视儿戏的态度。舆论监督报道只有记者亲临一线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调查,才能掌握确凿的证据,也才能写就鲜活生动的典型报道。优秀的舆论监督报道应该是将事件的真相最大可能地还原给读者,举重若轻,用事实说话,从而彰显出舆论监督的力量。层层推进,重视监督结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监督的结果,是衡量监督是否到位和成功的重要。《村支书“一家人”吃低保》在刊发时注意做到了两点:尽可能做到一追到底。对监督的典型事件要有追踪意识,层层推进,尽可能推进制度建设,努力做到善始善终。新闻舆论监督不能一报了之,要密切关注事件发展的最新进展,主动从各个角度来追踪事件的各类反馈信息,及时报道各类新动向、新发展。2009年3月31日《燕赵都市报》刊发《村支书“一家人”吃低保》一稿;4月1日,又推出《农村低保成了村干部手中的“王牌”》,进一步揭示了农村低保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4月2日再推出报道《民政部关注“骗保”事件村支书仅获党内严重警告降职处分》;4月3日刊发《村支书被免去党内一切职务纪委检察院已介入调查全县暂停发放低保金》;直至4月14日刊发《我省出台措施“堵漏”低保制度复查低保对象村干部亲属备案聘低保审核监察员》的消息,该事件得以圆满解决。善于借力发力。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但媒体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它只能通过新闻报道形成舆论压力,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有赖于政府职能部门。为此,媒体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要尽可能与职能部门对被监督问题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从而使这些部门变成支持舆论监督的积极力量。《村支书“一家人”吃低保》从稿件推出到解决问题的最新进展的过程中,燕赵都市报的记者始终积极与职能部门进行沟通。第一篇稿件中就呈现了枣强县民政局的积极态,随后追踪新闻又着力放在民政部、河北省民政厅以及衡水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对该事件的关注及解决上,把媒体的“软监督”变成了职能部门的“硬监督”,并在舆论上不断强化这种“硬监督”,这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样,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使个案、同类问题得到了解决,也对政府职能部门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完成了从“这一个”到“这一类”的提升。(作者单位:燕赵都市报)业务研究□□□□□□□□□□□□□□□□□□□□□□□□□□□□□□□□□□□□□□□□□□□□212010年第1期珍,50年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50年,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信念的坚持。还有一走就是二十年山间邮路的乡邮递员王顺友,平凡人生因爱崇高的白芳礼老人等等。这些甚至可以说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读者心中筑起了一片精神的高地,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价值、生活幸福的意义。正如一位读者在看了《平凡人生因爱崇高》后,留言说:“他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汗颜,一个朝朝暮暮甘为骆驼牛马的人走了,所有人都应该低下你们的头!”小故事描写大生活故事是人物通讯的血肉,写好故事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不言而喻。记者在采访一个先进人物时,遇到的典型事例可能有许多。那究竟该怎么选择呢?有些作者往往认为大事、要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笔下的人物就变成了说工作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一张嘴就是教育人的大道理,通讯则成了一张人物事迹鉴定表。群众讥笑这样的人物连打个喷嚏都充满了“原则性”、“严肃性”。试想,这样的人物又怎能感染读者?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讯中的人物缺乏个性小故事的描写,使得人物面孔千人一面。刘禹锡有诗云:“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这里,有两层理解,一是人物故事总是千挑万选、百里挑一;二是沙砾总是大的,而金子却是小的、亮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小故事就是金子。好的记者总是善于抓住这一点,通过对小故事的提炼、加工、描写,并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来体现平凡生活中的伟大。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擦鞋者说》中,作者为了描写擦鞋师傅郭兆松的生活现状,写了一个小故事:“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分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一天下雨,半夜醒来,听着嘀嘀嗒嗒的雨声,想到了几句顺口溜:“‘本人小学未读完,南京城里转一转;新发明、新创造,每双皮鞋都需要’”。真实地反映了郭兆松勤于好学、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写来通俗易懂,读起亲切感人。又如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折翅亦做凌云雁———记优秀共产党员、凌云县下甲乡残疾教师阮文凭》,作者写阮文凭四处寻找失学的孩子,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晚,他正爬到半路,下起了暴雨,心一急,一脚踩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摔得头破血流,当时真想大哭一场,心想有人扶一把多好啊!除了茫茫黑夜,什么都没有。打那以后,他的拐杖上多了个小绳套,用来套住手腕,以免拐杖滑落。这样的故事,既描写了阮文凭的生活艰辛,又写出了他对学生的一腔热爱。细细琢磨,这样的小故事又胜过多少大道理和豪言壮语。小细节刻画大情感一篇优秀人物通讯作品,光有好故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得有细节。人物通讯中主人公的情感把握、升华主要是靠细节来刻画。古人说:“观人于微。”从细小之处常能见到人的至性和本质。清人刘熙载说:“无论纪事纂言,其中皆有表微意在”(见《艺概》)描写小细节就是“表微”。毫不客气地说,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最小、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单位,堪称人物通讯的筋骨。如果说人物通讯中的故事是主人公特定性格形成的历史,那么细节则是最具体的史实;倘若把人物通讯的小故事比作银幕上的一幅幅画面,那么细节就是其中的特写镜头。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必然有精彩的细节,反之,没有精彩的细节,就成不了好通讯。第1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中,作者在第二小节“无怨无悔的人生选择”开头写道“男儿如果有泪,不因惧怕,不因疼痛,只因触动了那根最柔软的心弦。”随之,作者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采访的那天,有那么一瞬,我看到他喉头凸动,泪要涌出眼眶。他很利索地把食指探入镜片后面的眼角,轻轻一揉,复归常态。至于那类似于京剧花脸的嗓音,则一刻也没有哽咽甚至停顿,仿佛刚刚弹去的,只是眼角的一粒尘埃。这样在采访中稍纵即逝的细节把握,有力地刻画了方永刚内心世界的情感波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处。而第1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山村教师三年挖煤资助贫困生天天吃咸菜》一文中,作者则写了这样一个细节:9日中午,记者来到北斗村小学刘念友的办公室。这其实是间闲置的教室,部分学生眼中挺有钱的刘老师的办公室、寝室、厨房都在这间屋里,穿着一件劳保棉衣的刘念友正在用一个小小的电饭锅烧开水,他的容貌明显比实际年龄偏大。寝室简陋得像民工房,一块木板就是床,谷草和棕垫上甩着张千疮百孔的凉席,仔细一数,竟有38个洞,其中两个有巴掌大。见记者拍照,刘念友赶紧红着脸用手将破洞捂住:“见笑了!老婆住在中心校,我一个人用不着讲究。”厨房只有一袋米,一把面,一包盐,一桶散装白酒,连油都没有。38个洞的凉席使教师刘念友艰苦条件下资助贫困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其精神境界令人钦佩。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表现情感则非细节莫属。从以上的例子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小细节的深层次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物的情感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饱满,读者从中也更能体会到人的至性和本质。报道小人物,选取小故事,描写小细节,是当今通讯写作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向。当然,“小”不是目的,以小见大,写出“小”背后的大境界、大生活、大情感才更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够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多关注平凡人、普通人的境界、生活和情感,我们的通讯写作就会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作者单位:沧州晚报)业务研究22
/
本文档为【人物通讯写作中的_三小_与_三大_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