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领略GRE作文思维发散的艺术——兼谈issue十大破题策略

2011-12-23 29页 doc 15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3694

暂无简介

举报
领略GRE作文思维发散的艺术——兼谈issue十大破题策略 『姊妹篇之一』领略GRE作文思维发散的艺术——兼谈issue十大破题策略 引用: 本篇文章包含 十大破题策略十八种破题方法$ l: Q' s$ ]; Z5 X 超过30个题目匠心独运的解读 一万六千字的倾心奉献/ V1 g0 w1 {& Z, X3 X) h. t (版权声明:这个系列花费了本人大量的心血,版权归Dincyfeng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9 o# v5 f. I2 c$ E }& Z3 a0 E& L 一直以来我都对GRE作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最大的原因恐怕就在于GRE作文不同于之前经历的任...
领略GRE作文思维发散的艺术——兼谈issue十大破题策略
『姊妹篇之一』领略GRE作文思维发散的艺术——兼谈issue十大破题策略 引用: 本篇文章包含 十大破题策略十八种破题方法$ l: Q' s$ ]; Z5 X 超过30个题目匠心独运的解读 一万六千字的倾心奉献/ V1 g0 w1 {& Z, X3 X) h. t (版权声明:这个系列花费了本人大量的心血,版权归Dincyfeng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9 o# v5 f. I2 c$ E }& Z3 a0 E& L 一直以来我都对GRE作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最大的原因恐怕就在于GRE作文不同于之前经历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考试,它的魅力在于有着充分的发散空间,可以自由挥霍。每一道题都可以是一片天空:揣度作者的态度;体会题目中字里行间的意思和那些意犹未尽的暗示;亦或对题目的本质刨根问底;都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经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记得刚开始准备作文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按照参考书的提纲写的,然而随着对AW理解的深入,特别是看过市面上绝大部分参考书之后,觉得市面上的很多破题方式过于功利,虽然我承认这些破题方式非常的快捷有效,但是我一直觉得GRE作文的发散性不限于此。那个时候刚好也受到kizen前辈的那句“只有ETS的要求才是王道”的启发,于是毅然决然抛弃掉了所有的参考书,另起炉灶自己写自己的。不破不立,在扔掉参考书自己去思考这些AW论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由于脱离了参考书的束缚,相信会带来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8 Y; W, Q$ Q4 a% h h 8 P9 x0 z) R9 [: A 引用: 友情提示:对于刚刚入门的朋友来说,还是先把最基本的传统破题方式了解清楚,毕竟这才是短时间之内形成issue雏形的最有效的办法。在对issue题目有了一些思考之后再来看本文,相信会有很多新的收获的。 ) G& V$ i) X; [/ D. {) D* l/ @8 A+ l1 S; L0 Y 先来回顾一下传统的破题方式 一般的来说破题无外乎三种方式,赞同affirmative,反对negative,中立eclectic 1.affirmative模式-对所给出的题目持完全支持的态度,论证题目中所包含的命题合理的原因。 2.Negative模式-对所给的题目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论证题目中所包含的命题不合理的原因。 第三种中立eclectic即是介于这两者之间,采取折中态度,同时论述命题的合理和不合理性。% ^' o$ G+ C/ n! `; E5 W/ e ETS在的要求里明确强调过对于complexity的重视,于是乎对于每一道题站在中间确实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两边的利弊都考虑充分,即在字数上有了保障,也对于问题的复杂性有了论述,而中立的观点又分成了两种小的模式,大正小负以及大负小正,简单的讲就是赞成的理由多一些或者是反对的理由多一些。4 `9 H& r% A) N# n# g 个人认为单纯的这样分类过于粗略,太抽象以至于所有的发散思维都可以归类到这样的三种。虽然我也承认,就按照中立的写法,把两边论述清楚,5分甚至6分都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样写未免有点太模式化,issue作为一个辩题,不是只有赞同或者反对这么简单的态度,立场可以复杂化,选取的角度也可以很多样的。 ) X B# t7 m: a3 n2 { * O% W% P A7 g, U 一.传统正负立场的的稍稍改进 写提纲的时候,一个很快捷的方式就是按照issue5.5的“正”、“反”、“正/反/合”的方式来写,每篇文章顺着固定的 让步赞同——转折提反对来写。那么这种正负立场稍稍改变一下说法,就可以显得不那么的模式化。 下面具体说一下:3 N4 A5 f# a3 O+ D!v! {4 | (1)承认题目有价值的部分,同时说明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者是负面影响(大正小负)) h) D) N Z- R/ D 这种破题大多数比较适用于建议类话题,典型的题目就是issue11 11"All nations should help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 global university designed to enga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world's most persistent social problems."- z0 d5 g' `5 E# f0 i1 T/ Z: ` 开头主题句: I contend that to some extent it is of essence to develop such a university while some relevant problems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shall never be overlooked.* l( @. B; O( _; h) H! f' W+ J* Z 中间段落: 世界性大学是很好的建议。因为1.世界性大学可以促进各国之间青年的交流。而这些青少年是未来的主心骨 2.很多问题牵涉到多国利益,旨在解决国际问题的世界大学是有效的 3.然而负面影响不可以忽略。大学的意识形态,教授材料,语言等等都是要考虑的。 这样的写法实际上是对题目的一个积极的回应,努力的提出改进措施。 3 b7 ^% V% {6 R (2)在一个层次上肯定题目,在更高的层面上否定(大负小正) 这种写法的精妙之处在于,让读者接受了你的之前的观点之后,笔锋一转,抬高角度让读者又抛弃掉之前的观点。2 L- g. K' H9 m' ~7 O9 e* A 99"In any realm of life—whether academic, social, business, or political—the only way to succeed is to take a practical,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point of view. Pragmatic behavior guarantees survival, whereas idealistic views tend to be superceded by simpler, more immediate options.": E1 n& X/ y$ Z. f + ]5 _' l$ v0 @5 `4 t0 ] 这道题可以先承认务实的重要性,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确实可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 a2 h) r$ a ~' T( O 接着可以说,然而人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基本的生存,在满足的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成就感,梦想),理想主义就是这更高层次需求的一个代表。) h) k- y4 I3 ]) v* @ 这样的破题引入了一个人的需求的层次概念,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否定之前的层次 再说一个艺术类题目131,这道题我的破题方式会比较罕见- T! W: [) A) `, V 131"The arts (painting, music, literature, etc.) reveal the otherwise hidden ideas and impulses of a society."2 q- i0 ^2 X/ `) [8 a 0 Y- o* ^9 C/ s8 O2 F/ X7 C3 U0 ]3 P 1.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不可能和环境完全隔绝,因此艺术作品确实不可避免的参杂流行的脉动。然而同时每个人看待社会趋势又是带进了自己的主观色彩的,因此在有色滤镜后,不可能真实的反映这些脉动。比如说贝多芬的“hero”原本是赞颂拿破仑的伟大,但是社会的实际脉动是什么呢?拿破仑自甘堕落建立皇权,内忧外患。如果从贝多芬的艺术去了解当时的脉动是不准确的。 2.诚然,从一个时代的某一件代表作品是不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的脉动的,然而如果把一个时代所有的代表作品综合起来看,艺术是可以真实的反映时代脉动的,因为在众多的代表作品中总结出来的趋势避免了个人主观色彩。比如从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感受到的可能只是命运的无奈,从达芬奇的Mona Lisa感受含而不露的神秘微笑,然而纵观这一个时代的代表艺术作品,都可以表现出对于宗教、封建束缚的反抗和对人文思想的启蒙,这个时代在历史上就称作为“文艺复兴时代” 3.即便是当代社会,艺术看起来更加多样性,似乎很难有一个趋势。然而多样性本身也是当代社会主题的一个特征。艺术的交融更多反映了世界更重视交融的趋势;流行艺术的节奏加快反映了社会的节奏同样越来越快 % \3 Y4 g0 p7 T 我在写这道题的时候,一直在找寻不同于平衡观点而又可以兼顾issue复杂性的立场,于是我先写艺术是不可以揭示脉动的,接着笔锋一转,引入了“单个艺术作品”和“同时代所有的代表作品”的不同层次,在更高层次上抛弃之前的观点,论证艺术是可以揭示社会脉动的。# _7 k3 T; e& \+ z6 V B" _ 8 S, K0 L% B% s 这样写可以写出辩题的一个“turn”,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否定之前的观点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 F' Y: W4 a0 q 同样是大负小正,也可以承认作者的观点,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指出其漏洞和忽略的情况(184) 184"It is a grave mistake to theorize before one has data." 作者的这个观点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先有数据再有理论符合人类认知的基本定律。% u' ^0 ]2 S/ p C/ i5 \% p5 d 接着从作者的论点出发,如果没有数据的时候不能去得出结论,是不是就意味着认知停滞?作者的观点是一种消极的暗示。这个地方就是题设忽略的情况,没有数据的时候的一些假设和猜想正是通向真理的有效途径。 顺着题目继续说,要有足够的数据才能有结论,实际上很多时候数据是否足够是不得而知的,这便是题目的又一个漏洞。# s3 R8 f, u. W% h& S0 ?: [ 那么这里的反对观点就是对作者漏洞进行攻击,正是体现思维复杂性和深度的好机会。 (3)融合对立选项(平衡观点)$ u' m) ^& r9 G 很多题目总是会列出两个item,接受一个抛弃另一个,这个时候可以把找寻题设中两个认为对立的item之间的联系,指出两者是共存的& c: M n' ~6 R/ D- a4 M u 先说1442 X) k1 N1 v8 ~ 144"It is the artist, not the critic,* who gives society something of lasting value." J: H5 c& w; K0 A) p. \ 这个题目其实写成一般的平衡观点就是艺术家重要,同时说批评家同样重要,然后平衡一下 H# }* g! k v 然而完全可以把相同的论述理由贯上不同的论点,说作者人为的把这两者的作用给分开了,实际上创作者和评价者合作起来才让我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两者的结合。 # A; M6 g4 N+ G1 t 1.艺术品本身实际上就有很深刻的内涵和永恒的价值,同时批评家可以让大家明白艺术品的价值在哪里$ |9 c. I: v$ z# v! n( k% a 2.那些流传远久有永恒价值的艺术都是批评家们帮助筛选出来的2 ?4 U4 V. `; M 3.批评家可以给艺术家一些有益的反馈 同样的三个理由完全可以写成一边倒的方式,也可以质疑题目的either… or的选择。3 l; V' {! y5 p# r5 y# _ 8 b6 w6 X* [0 ^( R" v, i7 g: Y 201"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should b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value system, a standard, a set of ideas—not to prepare them for a specific job.". L8 |0 o# x% O f 这道题典型的破题方式便是强调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育的目标应该同时兼有二者。 % m! C/ Q: [. V- f; _ 二.前提论述(比如阐明某一领域的特征),在这个方向上拓展(政治,法律), ^- |, s6 |6 ^ 这种方式尤其适合政治类和法律类,在定义了某一个领域的特征之后,相当于圈定了讨论的范围,接下来的论述方向就变得明确了许多。 先说说法律类的180 * _( [& a, R8 y' | 180"Many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cannot be solved by laws and the legal system because moral behavior cannot be legislated." 首先可以论述一下法律的本质作为前提 法律的本质决定了法律是不可能完善的。法律是为那些大多数人的利益制定的,迎合的是大多数的利益,保障的是相对的公平而不是绝对的公平。只有在问题引起损失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可能被立法。这就决定了法律是一个remedy而不是precaution这样的本质决定了法律的不完善性,还是有很多漏洞可以钻的。9 {4 s1 v% H* D2 d; ~ 2 N. R$ J# f% {" s1 j$ S5 o 有了法律不完善的这个前提,论述Many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cannot be solved by laws and the legal system的原因不是因为道德不能被立法,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很多问题的产生只是因为法律规定不完善,特别是在新成立的领域里面比如网络商业,法律还没有健全,毕竟法律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科学发展的。 : T! M. i& G6 o' i% |' E 政治类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比如在涉及到政 府应该注重长线还是短线的时候(56) 56"Governments should focus more on solving the immediate problems of today rather than trying to solve the anticipated problems of the future." 可以这么写前提: 个人都是为自己的眼前利益去奋斗的,如果没有一个政 府的领导,很容易造成混乱,而政 府的作用在于,可以比一般的个体更能够全面的,长远的看社会发展,政 府的使命和作用决定了它不可以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解决社会问题。 然后就可以过渡到政 府应该长远的看待社会问题。 7 S* c7 P' g) F4 _: {3 q( u 这样的前提论述的好处在于,给后文奠定了基础,在衔接上也显得更为自然,而且也是非常有利于反映对题目涉及领域的理解深度的。 同样的,很多领域的本质可以多思考一下,在考试中亦可作为“段子”使用,特别是在分领域写的时候,显得对很多领域有着深刻的了解,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比如在论述科学的本质的时候可以写,科学的作用是探索未知世界,满足对于求知的欲望,消除对于未知的恐惧。在写到很多科学和投资利益的关系或者是关注科学家领域的时候同样可以用到。0 E) |! v# {" q/ G: O1 h d6 l# l- w $ |6 o) l' A( Z; P: g/ K3 q 三.分解题目,个个击破2 [0 G4 C& `) {1 |- i W% ?* d. {# [* [3 H/ s3 w (1)将题目分离成几个独立的论断 这是一种在西方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思路,在GRE阅读中也体现的很明显,灵感来自于NO.9里有一篇文章曾经这么写 The specifically feminist part of Saint-Simonianism has, however, been less studied than the group’s contribution to early socialism. This is regrettable on two accounts. 接着列举这两个方面是如何的regrettable . _8 r0 D+ @6 l/ E+ Y 北美范文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写法,值得学习。- X# s: h' B5 `; E' R' M/ d 159"The human mind will always be superior to machines because machines are only tools of human minds."* x+ E) y( H' z K0 ]7 Z 北美的开头:! R- c- s+ z1 x; W% ^ p This statement actually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three related claims: (1) machines are tools of human minds; (2) human minds will always be superior to machines: and (3) it is because machines are human tools that human minds will always be superior to machines. While I concede the first claim, whether I agree with the other two claims depends partly on how one defines “superiority”, and partly on how willing one is to humble oneself to the unknown future scenarios." X( [& L; E# B/ m- J * i1 X$ C0 v7 Q5 s 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通过分解题目,向考官展示了你对于这个题目关键点的掌握,对于命题的深刻理解。把一个题目分拆成三个,也易于结构的控制,使得框架非常的清晰,考官从分拆题目中也可以容易的把握你整体文章的方向。同时多个命题的论述在字数上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3 x5 T N8 d m* ^: h 当然这样的分解题目最好还是在开头提出来,要让考官对你的结构走向和预期讨论的范围一步了然。同时开头分解题目也可以对自己全局的思路做一个提纲的作用。 0 g4 P& ~: e5 d3 @- o' O (2)分析题目中的分论点的逻辑联系 # G3 q* ~5 {+ n. P$ X$ ~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题目中带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因果关系的部分。一个题目出来可以承认这个题目给出的原因,然后对于原因推出结果这个逻辑过程进行讨论。 " k+ W! D1 m( K( H# B# ?2 ` 7、"The video camera provides such an accurate and convincing record of contemporary life that it has become a more important form of documentation than written records." 其实可以分解成一个原因(The video camera provides an accurate and convincing record of contemporary life)和一个因果关系(so it has become a more important form of documentation than written records.),题目暗示了一个因果关系,可以肯定这个原因,而不承认video camera的精确性导致了更为重要性。" q( m( \ X+ j3 | # T# y B* J% d& f. C 这种方法算是分解题目的一种,只是重点在于对这个题目中的逻辑关系的论述。 实际上这是从argument中学到的一招,稍稍了解过argument的都知道,因果关系不成立是一类重要的逻辑错误。那么逻辑都是相通的,issue中同样可以去否认提干中的逻辑关系,这也属于qualify题目的一部分,reject另外一部分。% ~! ~# h- F6 L& `' n k/ L2 S S ; j# Y/ L. D2 o (3)关键词分离写(88、7): O- D) m7 C( a$ r8 m2 w 这种方式在于分拆题目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键评价标准或者对象% i# ~0 W5 W W! \/ K4 T2 a ! R# v9 M2 ^1 U/ Q; Y 比如说88题+ p5 Y! P1 X# H O; P- x$ R1 p 88"Technologies not only influence but actually determine social customs and ethics." 8 o: p5 h- G i: p8 X$ W% Q 以前一直认为这道题只能去论述科技和传统道德的影响关系,当破题已经山穷水尽,只能依靠论证、文笔取胜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完全可以把customs和ethics拆开分别论述。找出这两个item的有区分的地方,分离来写,既可以体现对于题目理解的精细程度,同时也可以体现issue的复杂性,避免了笼统论述的含糊。, D, `8 r+ O# H. m% e7 D6 M+ | 大致立意如下: 1.customs是可以被科技改变的,比如很多典礼和文化还有迷信都因为科学的进步而废除了,还是有很多传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v) \1 g C/ e4 ?$ M0 v 2.但是ethics是很难被科技改变的,无论科技怎么变,道德是数千年以来人类共同承认的东西,是不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改变的,反过来是道德影响科技的发展 3 l4 w- I$ a+ V# X8 {4 u% s. y* K 这样的破题避免了和大多数人同一个立意然后完全拼论证的境地,另辟蹊径。 m. s% O* F- c- Q5 x 同样的,上面说过的第7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破题 7、"The video camera provides such an accurate and convincing record of contemporary life that it has become a more important form of documentation than written records.", k1 Z2 H3 _2 e3 m0 {$ g! ` 这道题目其实有两个关键点,一个在于题目设定的逻辑关系(因果),另一个是题目给的判断video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那么完全可以从题目给的两个标准入手,一个是accurate,一个是convincing,分别论述 1.摄影在accurate方面是有优势的。通过图像的再现,对于特定事件的细节都可以包含。 2.然而摄影并不能作为一种convincing工具。因为摄影的片面性,很容易会造成曲解之类。而written records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破题方式的要点在于对关键词的分拆,最好要写出两个方面的差别,这样写的更为有层次感一些。如果两个item写出了同一个观点,那分开写反而会显得冗余。, L" W# g9 r1 o3 ]# d5 e & Z" v( O: t1 L p+ D) \( T/ ^ 四.抽象题目具体化(136、212、37、25) 抽象化题目一向是题库中公认的最难以对付的一类话题,在韦小亮的大讲堂中的分类大多数属于“行为类”。这个分类还算颇有道理的,毕竟抽象类题目和个人的行为及判断标准联系不少。1 t, `3 N L& P1 [' \4 \6 n 个人认为,抽象类题目最难的地方在于,找不到一个有效的论述点。因为抽象类题目通常涵盖的概念非常的宽泛,甚至定义了关键词之后由于判断标准的无法准确建立整个话题仍然很难做到精细论证。这个时候不妨化抽象为具体,从更容易接触的地方来写这些话题。 然而就算是知道要把抽象题目具体化,如何具体化还是一个很需要讲究的话题。具体化的细节之间最好要有一定的层次和逻辑联系,防止零散的抽象化影响整体文章的逻辑联系。4 u, m. M0 o3 Q" m; B 由于抽象题目很难有一个通法,这里就多举几个例子,并且涵盖历史上著名的高频136、212 先从136开始说起. E$ U! I" c1 D3 H, n9 I% c6 R! G* }# F 136"The absence of choice is a circumstance that is very, very rare."( ]% ^+ ?3 |; F3 T c ; E. i; i I* e! W! f0 ^ 很容易发现,题目短的比题目长的更为难写,毕竟找到的切题点和发散点要更难,更需要自己的进一步具体加工化。 . k: I2 ^/ a& g* ] 这一题记得telsochina老师有一种很不错的破题方法。在这里引用一下 通过对于一些极端的个例来讨论这个话题 “In this essay, I would argue that we human beings always have choices if we think twice about our situations and count on the support and help of our family and society to explore various On the other hand, efforts can be mad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t societal level when choice is indeed limited for individuals.- l: U; J1 o' q, k/ n; G The three extreme scenarios in our life may be used to illustrate my perspective: divorce, abortion and suicide.”9 {! I o& B# Y ( ]4 d; k( P% W. B' m t 从看似最没有选择的三种情况出发,来论述即便是最极端的情况也是有选择的,进而可以推断在一般情况下同样有很多选择。从立场的选取来说,属于先主动的将自己放在一个论述的不利位置(看似最没有选择的三种情况),然后绝处逢生,令人拍案叫绝。 文章没有笼统的论述选择的存在性,而是将这一论述过程带进了具体的事例中,比如在divorce这种情况下,给出了seeing a marriage counselor, seek help from their friends and families who know them well这些选择的措施,令人信服。5 ~" W% K/ s$ `, V( p- ] 2 R- I( g" j" r 文章的另一大亮点在于,事例虽然选取的较为“极端”,但是却是社会上非常普遍和容易理解的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也是抽象题目具体化需要注意的一点,虽然说是需要在个案分析中讨论题目,然而事例的选取要做到有信服力,就同时要兼顾普遍性和代表性。# m8 C1 B, w% D N& I3 p0 w) B 这一题的具体化也可以有另外的一些方式,这里我给出两种! \& e# a+ O/ B4 @" e) |4 `% }! y& S 比如从人的需求层面来说,分层次来论述* t; B" G! |( D# n% S$ @ 由Maslow心理学家的人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分为一个金字塔的,在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能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选择需求是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 那么从需求层次的最底层来看,人最基本的需求便是“生理需求”,也就是吃饭,睡觉这些维持生存的东西,在这个层面上,人是无力去追求所谓的“选择”的,因为生存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一无所长而又好逸恶劳的人想要维持生机,犯罪作为他们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放眼自然界中,动物们为了生存常常没有选择,比如候鸟的迁徙。这些都说明,在满足最低层次的生存需求之前,谈论选择没有意义的。 2 [. b1 J; z% W9 H9 k& J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配偶需求之后,人们的选择开始多了起来。因为手上富余的资源更为丰富,人们可以选择求知,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人和动物比较起来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人类已经在更高的层次上有了选择的需求和权利。可以在不同的标准之上选择。5 p+ \: m& t. X: x9 z% S 这样的具体化也算是借鉴了之前“在一个层次上肯定,在更高层次上否定”的破题方式。把层次分开讨论,也算是具体化的另一种方式。同样也选取了一些容易理解的,比较普遍的现象,更容易理解。引入了“人的需求”理论,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一讨论,也显得条理性非常强。 同样的思路,同样的分层形式,我再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破这道题。4 `; @7 J- p# k2 d2 ]) z3 `. @3 O! E 这次选取的层面是:choice at different levels 从个人层面来讲,选择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从小到大人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过多。社会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舞台,在维持基本需求的情况下,自由选择是人们的一种基本权利,也是人类平等和民主进步的必然选择。+ i% N! B; E. P ( a3 E, P! {1 j3 R. L' S 从社会层面来讲,Especially for those governments who set the ultimate goal of earning the welfare of all the citizens.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时候,通常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历史上充斥着不断的战争,那都是在利益纠纷的时候没有选择作出的最后决定。因为国家的主权不容许侵犯,人民的利益不容许亵渎。在这样的一个原则之下一个国家作出的选择通常是那个让民众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秉承“自由选择”理念无视民众利益的政 府终将走向灭亡。 Y) X" e8 u2 O2 F; {# \# c 这个破题方式在“社会层面”的论述时其实有一点偷换概念,把范围限定在了“把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作为目标的政 府”,但是仍然无碍于这篇文章在层次上将这道抽象题目成功的具体化,而且写出了每个层次的精髓。 4 N3 ?: M/ e/ Q% b" k+ J$ k9 h 花了这么多精力用三种破题方式去论述136,只是想说,对于抽象题目,具体化的选取是很有讲究的。同样的,用类似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在其他的抽象题目上。. s* z: E n+ n% W 212"If a goal is worthy, then any means taken to attain it is justifiable."# O- `# y0 w3 x- v" ]1 i0 ]& w 这道题上面的方法仍然适用,比如说刚刚讲的at different levels同样是一种很有效的破题方式8 W1 l% \6 s1 m* `2 z# w 同样是从个人层面出发和社会层面出发,选取事例,这样的论述也更为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比如说从个人角度可以说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等等。从社会角度可以说环境污染和持续发展的权衡等等,这里就不再多讲了。2 e# Q" l1 t3 N2 H 抽象题目除了分层次讲,同样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抽象领域具体分析。这里略略的讲一下5 A- j! V1 I2 ]' \6 D 37"In most societies, competition generally has more of a negative than a positive effect."0 x) Q& A0 e% T5 R s/ R- y9 C1 l 同样的,仅仅笼统的讲竞争和合作是很难讲清楚的,一个不错的解题思路是分为各个领域去破题,比如说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教育领域,科技领域等等 这样的横向展开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再说一道题 25"Anyone can make things bigger and more complex. What requires real effort and courage is to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in other words, to make things as simple as possible." 3 R: \9 \/ V2 Q, W' Y1 `1 C 事情更为复杂,这是很难论述的,那么不妨分拆一下8 l, a$ j- m9 i* Y 从知识体系来说,是越来越复杂,从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讲,是越来越简单。 1.现在的研究学习的是前人的基础上的,所以人类知识的体系最终走向的是越来越复杂,比如古希腊的顶尖数学家们研究的几何只是现在中学生的普通作业题。几个世纪前Newton的经典力学现在也只是我们college students的课堂教学内容。相信不久之后,现在获得诺贝尔(Nobel)奖的成果也只是学生们日常的作业题。; s7 w, [' E1 ^3 }' y( d d 2.然而从我们生活感知的角度讲,却是变的越来越简单。一个手机现在已经包含了MP3, game player, mobile等等功能,让我们使用的方便。交通上也是一样。% z6 S: T6 e' j/ R 1 a/ g3 [* l0 q! j 抽象题目的论述先到这里。) Q9 h! E* \. l; D/ E ) m' }+ e) \4 [" r8 e 五.定义法 这种方法是一个非常有用也非常体现思维深度的方法。最常用的有两种- P* U% w5 X: s1 K (1)对于关键词的定义(17、159、127、64) 很多文章的key point就在于如何定义关键词,题目给出的概念不够明晰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就可以有不同的方向破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27了 127"Facts are stubborn things. They cannot be altered by our wishes, our inclinations, or the dictates of our passions." ; |) S# T; D/ F7 b+ S6 H 这道题的一个很好的破题方式就是,根据“fact”的不同定义来讨论话题,怎么去理解“fact”决定了fact能不能被改变。6 a4 S& O) ~) a8 t9 v3 c) f# D1 ^( b + k( M# i- B4 o+ ?7 | 1.如果fact作为一种自然客观规律,这样的fact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所有的生物终将死亡。时间是不能倒退的,这些是我们通过亲身感受可以感知到的,无论怎么努力,这些事实是不可能改变的。 2.如果把fact理解为记录的史实,那么fact是有可能改变的。诚然发生过的事情不可以改变,但是历史本来就不可能完全真实的记录已经发生的事实。这样的情况下“fact”很多时候都是被改变的。! G9 @- ]/ |6 y6 V7 U 3.如果把fact理解为人类发现的定律,这些fact同样是可以改变得,比如日心说,比如Newton的经典力学 之前提到的159题 159"The human mind will always be superior to machines because machines are only tools of human minds." ; V* `" I3 g; G0 y 要深入的讨论,对于superior的定义就是很必要的,这个词的不同定义导致的就是不同的结论。 If the concept "superior" means calculating math problems at a faster speed, storing information in larger space and simulating results in a more accurate mode, it is unexceptionable that machines are superior to human. If the concept “superior” turns to other facets like analytical think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cause human beings would have inborn advantage.- K" O3 ~1 u. H+ E" U: m 6 _' [9 ~6 p" F 再比如一些很模糊的关键词的地方就更加需要定义 64"Many people know how to attain success, but few know 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it."2 {0 D6 x" @( I1 i0 u& V+ k0 k 如果仅仅将success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来论述,那么这个题目的论述会很抽象,因为你所默认的success和考官理解的success不一定一样,甚至是很可能不一样。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差异巨大,更不用说还要加上文化上的差距了。4 B; s& L" h4 X4 _+ M 那么对于笼统抽象的题目,将题目最关键的词success做一个限定,接下来的讨论就会顺畅的多,考官也会很容易抓住你的讨论前提,这样你的文章将会更容易被读懂,交流障碍小,自然会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从这个题目来说,可以将成功更为细节化定义,比如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参加一次奥运会就是一种成功;对于商业精英来说,尽可能的盈利就是成功;对于政治家来说,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种成功。细节化定义之后再来讨论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it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 F' q& H* c l9 @& |+ M; ` 定义法在GRE作文中的破题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明晰了讨论的范围,使得讨论的思路非常的清晰。很多话题如果仅仅笼统的说,很容易造成例子和所讨论的对象不能精确的匹配。 实际上GRE的作文话题涵盖的范围很是广泛的,就算是在单个的话题中一个概念的涵盖也可以很宽泛的。就一个大话题泛泛而谈容易造成思维的不缜密,也很难把问题写的深刻细致。与其泛泛而谈,不如抓住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定义把话题论述深刻论述清晰。定义法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前提论述的方法类似的好处,在一开始就定下基调。防止在论证段中突然来一句“我这里的讨论范围是XXX”,这样未免显得有些突兀。 (2)对题目暗示的场景进行定义 每一个issue题目都有着特定的感情、语气,有着自己的推理过程和结论。顺着作者得到这些结论的思路,就会对题目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这个方式其实跟之前的前提论述有点相像,都是定义讨论的前提,可以作为让步段中对于作者观点的延伸,亦或作为衔接转折观点的基础。 比如上文中提到过的issue56题8 o/ }1 T; R& T1 _$ e 56"Governments should focus more on solving the immediate problems of today rather than trying to solve the anticipated problems of the future." 拿到这道题,可以先从作者的角度来想想这个题目暗示的场景。问两个问题: 1.为什么作者要摒弃掉解决未来问题的机会而不是两者兼顾呢? 2.题目的主题对象是government,从这个主题对象的特征我们可以infer出什么? 5 G8 [" _/ r/ A- v( Z 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可以说抓住了作者的思路了。作者在这里假定了一个没有说出的前提,那就是:社会资源是稀缺的,不足以同时解决社会的近期问题和长远问题,所以取舍是必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作者摒弃了长远问题。同时作者也隐藏了另外一层意思: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ould try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its citizens.这就是政 府应该起到的作用,也就是为什么作者的论述主体是“government”。+ F+ Q8 J0 C0 U1 C% q/ e 6 q% Q" s- P+ p- r 那么在写这道题的时候,就可以在让步段的论述中定义一个场景:社会资源是稀缺的,没有办法同时解决近期问题和长远问题。必须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M9 B( Y5 U8 s7 s! ? 接着在这个场景下论述:而短期问题常常是危及生存的,作者基于这样的考虑将有限的资源放在解决短线问题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反方向论证中,又可以定义另外一个场景:一个源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政 府应该从大局出发,考虑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因为这才是作者所说的“政 府”的职责所在。& i, \# M; ^3 J- v, \& m 接着在这个场景下论述:政 府的职责决定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不能鼠目寸光,仅仅顾及眼前的利益。, J7 v* J; A* Q5 S& H 这样的场景定义充分展现了你对于这个issue题目的来源,背后的隐含暗示的理解,同时在定义的场景下论述也把题目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衔接的更加自然。9 z6 k- Z* v8 L& ~ 2 F$ w' n# [) J 再说一个issue110 A1 l8 w( S( F; u: u6 R7 b 11"All nations should help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 global university designed to enga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world's most persistent social problems."& c3 c2 _, R6 X( a! E' c0 [ 和56题同样的,可以想想文中的一下暗示的场景# @8 A8 W! z4 G7 K* W5 ] 1.这些问题一般的大学为什么解决不了?为什么世界性大学可以解决? 2.为什么是建立大学的方式,而不是其他的方式? + v3 W" k n* G. W 答案就是题目隐含的一些场景:! C1 o6 j& `& h4 m0 H 1.很多问题单单靠一个国家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多个国家的合作,合作中需要一些理念或者说智力支持,这是世界性大学才能解决的 2.大学是优秀青年进修的场所,是各个国家未来的主心骨(backbone),影响着未来各国对于合作的的理解。大学就是一种灌输合作理念很有效的方式2 D. {3 J# J* ]/ x& }5 H. A2 t8 L+ z' x % f9 @' O: a! t# U3 n1 H+ x8 w 那么在写赞同这个题目的观点的时候,从题目中infer出场景并进行定义,然后推广和细化讨论分析。这就是思维发散的又一种有效的方式。而且从题目出发,紧扣题目,也不容易偏离方向。+ Y1 Y# r3 J2 c 3 s* ]4 \9 T5 k9 u% B: d , Q3 E: z5 S# ^* D% P 六.质疑题目的前提假设(190、17) ) O w/ D+ K# t' F0 V1 s3 s3 P6 C (1)质疑价值观* f/ H9 S( @1 P' q* m 这种破题方式需要对题目所隐含的前提或者说道德参考标准或者说语气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谨慎使用,以免走火入魔 y' @. h$ B5 l! O: u$ ?5 Y& F 这种破题方式的灵感同样来自于argument,argument中最需要练习的就是将作者的前提拎出来,然后当作靶子大肆攻击一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ETS也明确过issue和argument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issue质疑前提假设的时候也需要稍稍改变一下角度,写的和argument一样的话后果会比较严重。+ k- L; a3 `, q6 b: ^ 具体的说,argument更多的注重批驳前提的逻辑错误,更多的有一点咬文嚼字的味道,具有非常强的客观性。而issue中质疑前提是一种对题目所隐含的价值观的质疑,仍然带有很浓烈的主观色彩。掌握了这一点,才是对质疑题目前提假设更好的把握。 和前面的定义题目场景方式有一点类似,也是需要挖掘作者的暗示和前提假设,但是这个地方是从道德标准或者说是价值观来入手更多一点 举个例子:, c: C2 A. ^/ o9 m0 K# Q9 B 17"There are two types of laws: just and unjust. 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 如果我来写,上来就会质疑这道题的一个隐含前提:作者不合理的假定法律是可以分为正义和不正义的 题目实际上把法律和正义的概念混为一谈了,法律的本质决定了法律是不可能代表正义的。法律是为那些大多数人的利益制定的,迎合的是大多数的利益,保障的是相对的公平而不是绝对的公平。只有在问题引起损失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可能被立法。这就决定了法律是一个remedy而不是precaution这样的本质决定了法律的不完善性,不能和正义混为一谈。 * i2 p2 L' z; J1 q! ]/ x6 q' C: p **了这一条之后,就可以接着写,法律是必须要遵守的,无论合理不合理。% G; c; {, y5 A0 I2 H" t7 |& X. d$ w* w 8 H8 j# g# x) v- ] p' D) u2 U) ` 这样破题在**了题设前提之后,需要自己另外再建立一套前提,在这个先破后立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立论的技巧,不失为一种妙招。 * d1 f7 K9 m$ s& m3 @ 再举个例子 190"As long as people in a society are hungry or out of work or lack the basic skills needed to survive, the use of public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art3 t) j& N; T+ ~+ ^: ^- W: R j . Z. {: r: Z% ?, e, Q) }) } 这个地方作者也有两个很不合理的前提, 1.只要社会中有人在饿肚子,就不应该去支持艺术。换言之,要完全消除了饥饿,贫困之后,才能继续支持艺术。 2.作者错误的假定,支持艺术就不能得到资源的回报,不能对物质生活产生贡献" C! o8 z3 p4 b9 ` ( r$ d, x( k% K: l. z d7 t3 R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饥饿,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算倾尽全部社会资源也不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如果非要先解决贫困问题,艺术很可能永远也发展不起来;而艺术很多时候是可以和物质互相促进繁荣的,比如一个好莱坞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就业问题,同样可以缓解社会的饥饿贫困。3 C/ w& l3 \5 o/ k7 p8 | ! B2 S& X# Q1 A& V" u- @" J8 G 这一题使用质疑前提比17题就更为容易一点,因为这个地方作者的前提假设更为混乱。这样写也更为针对题目,并且也比较显示思考的深度。
/
本文档为【领略GRE作文思维发散的艺术——兼谈issue十大破题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