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2022-05-13 3页 doc 30KB 9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灵鹿设计

综合性的文档分享平台,内容涉及教育考试、商业文档、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工作计划和总结、办公文书、休闲生活等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doc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页共34页 《古代汉语》复习题库 说明: 我们采用的是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共六个单元。每单元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文选是古代汉语实际的文言材料,教材常识部分介绍的内容和理论都是从文言文具体语言材料中归纳而出~同时又在文言材料中获得印证的,常用词~一般是文言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又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易于造成混淆的。 试题按单元编写。试题适应对象:(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普遍适应性,(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古代汉语练习库 郭锡良 题目.doc 古代汉语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页共34页 《古代汉语》复习题库 说明: 我们采用的是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共六个单元。每单元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文选是古代汉语实际的文言材料,教材常识部分介绍的内容和理论都是从文言文具体语言材料中归纳而出~同时又在文言材料中获得印证的,常用词~一般是文言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又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易于造成混淆的。 试题按单元编写。试题适应对象:(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普遍适应性,(2)适应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备考和教师进修之用。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释词题、简答题、名词术语解释题、默写题、标点翻译题、填空题等。每种题型各具特点~所涉及的考核点的范围以及所检验的能力层次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识记型和理解型的考核多见于选择题、释词题、默写题、名词术语解释题和填空题~而对古代汉语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则往往集中地体现在古文标点翻译题之中。简答题考核的灵活性更大~除了可以考核理解和应用型的内容以外~还可以检验学生分析和解释文言材料中所见语言现象的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 2008年秋季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 )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 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10、“辟”和“避”的关系是( ) 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 约( )年至5000年 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 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 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 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 ) 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 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 ) 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 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 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 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 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 ) 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 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25、“北”是一个( )字。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页共34页 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 b 雅 c 洗 d 室 e 篇 f 贼 g 颖 h 彩 A a b c /d e /f g h B a b /c h /d e /f g C a c /b h /d e /f g D a b c g /d e /f h 27、《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转注 28、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 闷 B 福 祈 C 通 过 D 江 河 A 问 2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雨舟水牛 B兵本日月 C手木鱼甘 D刀亦哀鸟 30、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哀”字应属( ) A形声 B会意 C指事 D象形 31、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策”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3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草慎武信 B集泪承莫 C从战天走 D现责至秉 33、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莫鱼向闽 B牧岩岳泪 C凭亦寒罟 D集冰迢逐 34、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锦楚众男 B森栽表朝 C友见比炎 D袜肥果解 3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回步文意 B笛初明看 C即婢休驰 D暴祭赤半 3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固颁旗锦 B病师姑甲 C马偷逃布 D斧行财国 3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腾贼章汁 B徒问辩背 C勉海谐盗 D后美碧途 3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胞记范舀 B斩初伐婚 C暑迪跳除 D箸怡哨安 3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修梁吟前 B吠技菜荆 C志赛浅鸣 D怕表苦存 40、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炼约输碉 B唾睹理明 C油姚破益 D特灿威慕 41、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袒 b 崔 c 欣 d 照 e 路 f 效 g 霜 h 基 A a e /c f /b g /d h B a c /e f /b d /g h C a e g /b d h /c f D a c d f /b e f h 42、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购 b 露 c 切 d 烈 e 锡 f 都 g 爸 h 贷 A a d /e f /b d /g h B a e /c f /b g /d h C a e g /b d h c f D a c d f /b e g h 43、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 b 衷 c 颖 d街 e徒 f 哀 g 碧 h 瓣 A a /b f /c d h /e g B a b f /c e /d g h C a c /b d /e g /f h D a g /b f /c e /d h 44、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 b 阔 c 旗 d 固 e 辩 f 病 g 刊 h 斯 A a b /c g /d f /e h B a b d /c e g /f h C a e /b f /d e /g h D a e /b d /c f /g h 45、下列各组字,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是( ) A治始怡笞 B胡朔朗朝 C 闷问闺闾 D颖颍顿颈 46、下列各组字,与“信——伸”两字间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A赴——讣 B泪——淚 C剩——賸予——舆 47、“干”和“乾”的关系是( ) A繁简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古今字 4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A见,现 征,徵 解,懈 B奉,俸 景,影 文,纹 C益,溢 然,燃 干,乾 D立,位 县,悬 雕,凋 49、“征”和“徵”的关系是( ) A通假字 B异体字 C繁简字 D古今字 50、“要”和“腰”之间的关系是( ) A异体字 B通假字 C古今字 D古音同 5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公输》),其中的“守圉”即“守御”,“圉”和“御”是( ) A古今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 52、《辞源》和《康熙字典》的部首总数分别是( ) A 214部; 540 部 B 540部; 197部 C 214部; 214部 D 240部; 514部 53、《礼记?王记》“南方有蛮,雕题交趾”中“题”字的意义是( )。 A额头 B雕刻 C题写 D题目 54、“诛——戮——弑”这组同义词在( )上有所不同。 A词义轻重 B使用条件 C语法关系 D感情色彩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3页共34页 5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 )。 A于予与何诛, B 皆感激为云泣下。 (((C笑从双脸生。 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5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缩小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C众人皆醉我独醒。 D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5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转移的是( ) A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B王厚贿之。 ((C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D厉王虐,国人谤王。 ((58、《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中“班”字的意义是( )。 A群体 B集体 C分发 D颁布 59、“盗——窃——攘”这组同义词在( )上有所不同。 A词义轻重 B使用条件 C感情色彩 D语法关系 6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 )。 A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B孝公时时睡,弗听。 ((C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D治其事故。 ((((6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缩小的是( )。 A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B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C众人皆醉我独醒。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6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转移的是( ) 走触株,折颈而死。 B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 A兔(((C皆感激为云泣下。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6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6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缩小的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 C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D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65、“穆公访诸蹇叔”中的“访”意思是( ) A征询 B探望 C拜访 D访问 6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中的“购”意思是( ) A重价收买 B悬赏征求 C买 D卖 6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的“淫”意思是( ) A浸润 B淫邪 C过分、过度 D不正当的 68、“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中的“睡”意思是( ) A睡觉 B睡醒 C睡着 D坐着打盹 69、“太后之色少解”中“色”指( ) A颜色 B怒色 C妇女美貌 D品种 70、下列各句中的黑体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A笑从双脸生。 B祈父,予王之爪牙。 ((( C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D交通王侯。 (((7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转移的是( ) A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B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 C齐侯之子,魏侯之妻。 D古者墓而不坟。 ((72、“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中,“树木”的意思是( ) A树 B就是“树木” C树木和木材 D种树 73、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 A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D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 74、下列例句“道”字用其本义的是( ) A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C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 D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75、下列例句“防”字用其本义的是( ) A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B以礼义防民。 C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D以防止水。 76、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77、根据字形分析,“时”字的本义应该是( ) A时机 B时常 C时间 D季节 78、根据字形分析,“朝”字的本义应该是( ) A早晨 B朝廷 C早上省视父母、君王 D朝见,朝拜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4页共34页 79、“期”是一个多义词,有下列义项:?邀约、会合;?希望;??期限、日期;?至、及;?必、决 定。 有下列例句: ,《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诗经?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韩诗外传》卷五:“比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至。” 例句和义项搭配得当的是( ) /?,/?, B?,/?;/?,/?,/?, A?,/?,/?; C?;/?,/?,/?,/?, D?,/?,/?,/?;/?,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 ) 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 ) A时——伺 B生——性 C伯——佰 D辟——避 E矜——鳏 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 ) A点——點 B泪——淚 C烟——煙 D敛——殓 E弃——棄 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盛气:怒气很大。 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 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 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E谢:谢罪,道歉。 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引申义的是(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B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C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D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E三十而壮,有室。 (7、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 )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C酌以大斗。 (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8、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是( ) A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故中御而从齐侯。 (9、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 ) A薪:砍柴。 B奋:举起,扬起,振作。 C权:权力,权衡。 D信:言语真实。 E候:守望,放哨。 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引申义的是( ) A断:决断,果断。B术:道路。C危:不稳定,危险。D析:分析,辨析。E牢:监狱。 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 ) 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 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 E畔:表示背叛。 12、下列各组字,后者属于为前者的引申义所造新字的是( ) A解——懈 B辟——嬖 C国——國 D景——影 E取——娶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 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 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 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5页共34页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君主的得力武臣猛将,褒义。 B《国语?周语中》“王厚贿之。”贿:赠送。 C《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诛:谴责,责问。 D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青年。 E《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楚歌。”闻:听。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 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 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 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 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 16、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有( ) A “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复词,重点在“入”不在“出”。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 C“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勉:勉强。 D“是儿最叵信者。”叵:不可,合音词。 E“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人,妻子的父亲。 17、《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盛气:怒气很大。 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 ”,“须”的通假字,等待。 C揖:当作“胥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E谢:谢罪,道歉。 18、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释材料,这说明“东”和“红”的关系是( ) A两字具有双声关系 B两字具有叠韵关系 C两字具有同音通假关系 D两字具有声调相同关系 E两字具有同义关系 19、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 ) 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 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 E福神祈视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夸父与日逐走。 (((5)弃其杖,化为邓林。 (((6)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7)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8)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9)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10)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11)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3)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14)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夸父与日逐走。 (((4)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5)是其果有遭乎, (四、简答题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3、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4、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l)《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2)《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说文》:“民,众萌也。” (5)《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6页共34页 5、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 (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6)《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7)《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 ( 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恭”、“敬”之间的差别: (l)《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 2)《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 (3)《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4)《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5)《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 (6)《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7、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 (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 ((6)《论语?公冶长》:“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备”之间的差别: 8、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完(l)《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被,不敢以祭。” (2)《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3)《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4)《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 9、根据以下例句,说明“给”与“共(供)”二词在意义上有什么关系: (1)孟尝君使人给其使用,无使乏。 (2)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 (3)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 (4)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 (5)令百官府共(供)其财用。 (6)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 10、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曲”、“屈”之间的差别: (l)《礼记?经解》:“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2)《周易?系词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11、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子为父死亡所恨。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12、根据以下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3)下流多谤议。 (((4)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5)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 (((6)冯唐已老听吹嘘。 (((7)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8)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9)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13、说明下列例句中加着重号的成分的意义,并指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复音词有什么不同。 (1)虽然,何以报我, (((2)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3)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 (((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5)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6)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 (((7)数犯主之颜色。 (((8)安贫乐潜,味道守真。 (((9)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说。 ((14、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构造,说明每个字的本义,并说明它们各自的意符的表义功能: 鄙、融、鞍、攻、赋、除、耨、题 15、指出下列各组字哪些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并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的条件: 村——邨 雕——彫 睹——覩 斗——鬥 修——脩 泪——淚 游——遊 16、以“适”与“適”、“后”与“後”、“髮”与“發”为例,说明在阅读用简化字排印(或书写)的古代作品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7页共34页 17、分析下列各字的形体构造,说明每个字的本义。 向、戒、豆、脱、顾 18、指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并说明其词义变化的类型。 (1)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 19、指出下列各组汉字哪些具有古今字关系,并说明其中为本义造今字的组。 (1)队—坠 (2)无—毋 (3)益—溢 (4)原—源 (5)赶—趕 燈 (7)景—影 (8)宁—寧 (9)辟—避 (10)蚤—早 (6)灯— 五、名词解释 1、文言文 2、异体字 3、甲骨文 4、小篆 5、六书 6、部首 7、古今字8、本义 9、引申义 六、默写 1、《精卫填海》全文。 2、《夸父逐日》全文。 七、标点翻译 1、颜 渊 季 路 侍 子 曰 盍 各 言 尔 志 子 路 曰 愿 车 马 衣 轻 裘 与 朋 友 共 敝 之 而 无 憾 颜 渊 曰 愿 无 伐 善 无 施 劳 子 路 曰 愿 闻 子 之 志 子 曰 老 者 安 之 朋 友 信 之 少 者 怀 之 (《论语?公冶长》) 、子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 之 子 曰 管 仲 桓 公 霸 诸 2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于 今 受 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发 左 衽 矣 岂 若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 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 也 (《论语?宪问》) 、阳 货 欲 见 孔 子 孔 子 不 见 归 孔 子 豚 孔 子 时 其 亡 也 而 往 拜 之 遇 诸 涂 谓 孔 3子 曰 来 予 与 尔 言 曰 怀 其 宝 而 迷 其 邦 可 谓 仁 乎 曰 不 可 好 从 事 而 亟 失 时 可 谓 知 乎 曰 不 可 日 月 逝 矣 岁 不 我 与 孔 子 曰 诺 事 将 仕 矣 (《论语?阳货》) 4、太 宰 问 于 子 贡 曰 夫 子 圣 者 与 何 其 多 能 也 子 贡 曰 固 天 纵 之 将 圣 又 多 能 也 子 闻 之 曰 太 宰 知 我 乎 事 少 也 贱 故 多 能 鄙 事 君 子 多 乎 哉 不 多 也 (《论语?子罕》) 5、公 孙 仪 相 鲁 而 嗜 鱼 一 国 尽 争 买 鱼 而 献 之 公 仪 子 不 受 其 弟 子 谏 曰 夫 子 嗜 鱼 而 不 受 者 何 也 对 曰 夫 唯 嗜 鱼 故 不 受 也 夫 即 受 鱼 必 有 下 人 之 色有 下 人 之 色 将 枉 于 法 枉 于 法 则 免 于 相 虽 嗜 鱼 此 不 必 致 我 鱼 我 又 不 能 自 给 鱼 即 无 受 鱼 而 不 免 于 相 虽 嗜 鱼 我 能 长 自 给 鱼 此 明 夫 恃 人 不 如 自 恃 也 明 于 人 之 为 己 者 不 如 己 之 自 为 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6、魏 主 欲 攻 邯 郸 季 梁 闻 之 中 道 而 反 衣 焦 不 申 头 尘 不 去 往 见 王 曰 今 者 臣 来 见 人 于 大 行 方 北 面 而 持 其 驾 告 臣 曰 我 欲 之 楚 臣 曰 君 之 楚 将 奚 为 北 面 曰 吾 马 良 臣 曰 马 虽 良 此 非 楚 之 路 也 曰 吾 用 多 臣 曰 用 虽 多 此 非 楚 之 路 也 曰 吾 御 者 善 此 数 者 愈 善 而 离 楚 愈 远 耳 今 王 动 欲 成 霸 王 举 欲 信 于 天 下 恃 王 国 之 大 兵 之 精 锐 而 攻 邯 郸 以 广 地 尊 名 王 之 动 愈 数 而 离 王 愈 远 耳 犹 至 楚 而 北 行 也 (《战国策?魏策》)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 A曰:否,以票易之。 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8页共34页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 8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 已经”的一句是( )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B于是至则围王离。 C欲速则不达。 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 )”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 )”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 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 A也,焉 B矣,焉 C矣,也 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 )”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 ),’”句中,括号里使用的 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 A也,乎 B焉,哉 C焉,乎 D矣,与 14、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的一句是( ) 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B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谁与,哭者, 15、下列句中,“甚”做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 A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B甚雨及之,楚师多冻。 C苛政暴吏,甚于虎也。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6、下列句子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是(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7、下列句子中,数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B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8、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是( ) A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B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19、“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其中“宝”是( )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 D名词的使动用法 2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其中“美”是( ) A名词的意动用法 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9页共34页 21、“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中的“于”字是( ) A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B连词,连接动词与宾语 C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 2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与下面( )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C驴不胜怒,蹄之。 D孟尝君客我。 2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中的“见”与下面( )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 的使动用法 A今京不度,非制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C晋侯饮赵盾酒。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下列各句的加点字用法独特的一句是( ) 24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D从左右,皆肘之。 25、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古代汉语里,实际上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B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用得多些。 C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比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要严格些。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副词,意思是“又一次”。 、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有( ) 26 A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副词“非”否定的不只是后面的动词,而是后面的整个谓语,如“此庸夫 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在古代汉语里,“而”字经常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C“所以”在古代汉语里是连词吗,??不是,是代词加介词 。如“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 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中的“所以”不能解释成现代汉语的“因此”。 D在古代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如“下, 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句中的“与”是( ) A作连词 B作介词 C作动词 D读去声 28、下列各句中含名词性“所”字结构的有( ) A不如早为之所。 B诺,咨君之所使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 D伐木所所。 29、“不介马而驰之”中的“而”字是( ) A结构助词 B逆接连词 C顺接连词 D句中语气词 30、“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句中的( ) A“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来源。 B“之”无任何意义,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于”是介词,介绍被支配的对象。 C“之”是代词,复指“媪”;“于”是介词,介绍对象。 D“之”是结构助词,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31、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D孟尝君客我。 32、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 3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 A宣子说,乃轻币。 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下列句子,属于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D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3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工具的一句是( )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C太祖累书呼,有敕郡县发遣。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3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一句是( ) A失期,法皆斩。 B射之,豕人立而啼。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沛公欲王关中。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0页共34页 3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 ) A曹公,豺虎也。 B尔欲吴王我乎, C友风而子雨。 D天下云集而响应。 38、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 ) A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 ) 39 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40、《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句中的“食”字,是( )。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B及物动词的意动用法 C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D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 41、《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的“方”是一个( )副词。 A时间 B范围 C程度 D语气 42、《论语?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句中介词“于”的用法是引进( )。 A行为的对象 B行为的主动者 C比较的对象 D行为的地点 43、( )句中的“以”是一个连词,表示两项动作连续性的时间关系。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A《论语? B《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 C《商君书?开塞》:“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D《淮南子?览冥》:“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4、《山海经?海外北经》:“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句中的“道”是( )。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动词 D名词作状语 45、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句中,“之”字的语法分析正确的是( ) A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B 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 C 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名词性词组 D 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到” 46、在下列句子中,用“其”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是( ) A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B 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C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D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 47、下列句子中有及物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 A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B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8、下列句子,“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 ) A是社稷之臣也。 B此是何种也, C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是炎帝之少女。 49、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 )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夫战,勇气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50、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 A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B既而大叔命西部北鄙贰于己。 C百里奚举于市。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1、下列句子,“乎”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 A志乎古,必遗乎今。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52、下列句子,“见”作为被动助动词的一句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53、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 A大哉,尧之为君~ B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1页共34页 5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而前置的是( )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姜氏何厌之有, C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55、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是( ) A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B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 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D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下列句子中,“之”用作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 56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C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57、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 C今岁饑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8、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所凭借工具的是(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D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59、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是( ) A五年卒亡其国。 B故不如先斗秦赵。 C梁以此奇籍。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61、《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一判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意义上所表示 的是( )。 A类属关系 B等同关系 C比喻 D某种结果的原因 62、下面各句中的( )中,包含有被动句。 A宓子不可为。 B 蔓草犹不除,况君之宠弟乎, C四年春,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63、下列各句中( )是判断句。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宅边有五柳树。 D是谓小康。 64、下列各句中,被动句是( ) A 君哉,舜也~ B 陈良,楚产也 C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65、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彼且奚适也, B彼且恶乎待哉, C之二虫又何知, D去以六月息者也。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按照”、“依据” 的意 思的一句是( )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 A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C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68、下列句中的“于”,用于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C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D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2页共34页 69、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 A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下列句中,有“之”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C《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下列句中,有疑问代词充当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 A天下一家,何土非君, B彼且奚适也, C客胡为若此, D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E沛公安在, 3、下列句中,“诸”相当于“之于”合音的是( ) 闻斯行诸,” A冉有问:“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不识有诸, C诸将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D公伐诸鄙。 E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下列句中,“若”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 A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B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C吾翁即若翁。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E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 5、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D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E安陵君其许寡人~ 6、下列句中,“于”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对象的是( ) A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B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C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 E请句践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 7、下列句中,“乎”用作介词的是( ) A或问乎曾西日:“吾子与子路孰贤,” B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C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E志乎古,必遗乎今。 8、下列句子,“以”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的是( ) A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B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E寿毕,请以剑舞。 9、下列句中,“为”作介词的句子是( ) A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E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10、下列句中,“与”作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的句子是( ) A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B吾与徐公孰美, C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D吾与女弗如也。 E与人刃我,宁自刃。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3页共34页 11、下列句子,“而”连接名词性词语,表示说明事理或描写性状的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C蟹六跪而二螯。 D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E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12、下列句子,连词“而”和“以”用以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的是( )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E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13、下列句中,“也”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语气,有提示下文,起舒缓节奏作用的是( ) A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B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掌百兽。” E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做副词、表示“已经”意思的句子是( ) A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B孟尝君曾待客夜饮。 C既克,公问其故。 D既来之,则安之。 E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为副词并表示“将要”意义的句子是( )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C行略定秦地。 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E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 16、下列句中,有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是( )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E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 17、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的是( ) A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B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达其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E宣子说,乃轻币。 18、下列句中,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 ) A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B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C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E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19、下列句子,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B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D益烈山泽而焚之。 E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0、“之”用作代词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之二虫又何知, E父母唯其疾之忧。 21、“所字结构”是( )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敌船为火所焚。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E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4页共34页 22、“以”字用作连词的是( ) A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C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D嘱予作文以记之。 E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23、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 A毋妄言,族矣~ B梁以此奇籍。 C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D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E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24、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 ) A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E项王军壁垓下。 25、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 A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 D梁以此奇籍。 E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26、下列句中,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 A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B 彼且奚适也。 C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D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E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27、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A余为伯儵。 B相如素贱人。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夫始如处女,逼人开户;后如脱兔,遭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E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8、下列判断句,属于主语与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的是( ) A南冥者,天池也。 B夫战,勇气也。 C兵者,凶器也。 D百乘,显使也。 E曾公,豺虎也。 29、下列判断句,主语与谓语为比喻关系的是( )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B仲弓父,钱人。 C夫战,勇气也。 D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E曹公,豺虎也。 30、下列句子,属于在语义上表示被动的是( ) A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故不能推车而及。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1、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 A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 B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C吾围于陈蔡之间。 D官军加讨,屡为所败。 E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32、下列句子,“为”用作介词表示被动的是( ) A有为法者,为生老病死所见逼迫。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D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5页共34页 33、下列句子,有介词宾语前置的是( ) A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C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D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E谁与,哭者, 3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 A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B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E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35、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是( )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君何患焉, C“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雒阳。” D姜氏何厌之有, E吾谁欺,欺天乎, 36、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是( ) A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B沛公安在, C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许子奚为不自织, 37、下列句子,“是”作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是( ) A惟余马首是瞻。 B求,无乃尔是过与, C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D君子是则是效。 E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38、下列句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 A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 C君王为人不忍。 D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E吾属今为之虏矣。 39、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 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何兴之暴也, C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D客何为者,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40、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是( ) A吾为若德。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C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D壮士~赐之卮酒。 E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41、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C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2、下列句子,属于使动句的是( )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D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E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2)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6)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7)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8)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6页共34页 (9)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11)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12)不介马而驰之。 (13)余病矣。 (14)君将不堪。 (1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16)多行不义,必自毙。 ( (1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8)无庸,将自及。 19)夫人将启之。 ( (20)君何患焉, (21)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2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 (23)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24)右援桴而鼓。 (25)马逸不能止。 26)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27)三周华不注。 (28)故中御而从齐侯。 29)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30)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31)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32)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33)赦之,以劝事君者。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公伐诸鄢。 (2)请以遗之。 (3)敢问何谓也, (4)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四、简答题 1、说明下列各句中的“孰与”其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1)吾孰与徐公美, (2)我孰与皇帝贤, (3)君料臣孰与舜, (4)救赵孰与勿救, (5)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6)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2、根据以下例句,对比说明疑问代词“谁”和“孰”在用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 (2)寡人将谁朝而可, (3)敢问谁之罪也, (4)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5)吾与徐公孰美, (6)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7)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8)孰王而可畔也, (9)礼与食孰重, (10)孰城,城卫也。 3、根据以下例句,对比说明疑问代词“何”和“奚”在用法上的各自特点: (1)何贵何贱, (2)大王来何操, (3)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人乎, (4)曰:“是何也,” (5)乃入见,问:“何以战,” (6)许子何不为陶冶, (7)子奚乘是车也,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9)曰“奚冠,” 曰:“冠素。” 4、根据以下例句,归纳说明“之”的词性和用法: (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3)之二虫又何知, (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5)姜氏欲之,焉辟害, (6)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7)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8)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9)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7页共34页 5、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表示谦敬的副词,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1)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4)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7)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8)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0)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6、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语气副词哪些表示确认语气,哪些则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 (l)《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2)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3)孟子曰“子诚梁人也。”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殆有之矣,我未之知也。 6)梁父即楚将项燕。 (7、指出下列句中的语气副词有哪些,并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的语气: (1)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4)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6)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8)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巨能入乎,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皆为情态副词,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的意义: (1)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2) 良亡,间行归汉王。 (3)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4)其后秦稍蚕食魏。 (5)晋仍无道而鲜胄。 (6)爱共叙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7)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8)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皆为程度副词,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程度的特点及意义: (1)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2)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 (3)邻国之民不加多,寡人之民不加少,何也, (4)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太后之色少解。 (7)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俞弱。 (8)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皆为范围副词,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范围的特点及意义: (1)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2)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 (3)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4)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但为典属国。 (5)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6)此特匹夫之勇耳。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8)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11、说明下列句中“然”字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5)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6)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1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哪些为复合词,哪些为词组,并说明其词性和意义: (1)捆屦织席以为食。 (2)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3)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5)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6)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7)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8)周公方且膺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8页共34页 13、说明下列句中“与” 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义,则说明 其语法作用): (1)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2)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3)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4)文公与之处。 (5)自织之与, (6)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7)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 (8)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14、说明下列句中的“之” 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义,则说 明其语法作用): 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 (2)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 (5)文公与之处。 (6)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7)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8)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15、说明下列句中“是” 的词性和意义: (1)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2)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3)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4)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5)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1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古代汉语表示动量有哪些,并说明它们各自特点: (1)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3)赵高上殿,殿欲坏者三。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17、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哪些属于使动用法,哪些属于意动用法,试说明两者的区别: (1)王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忘怒。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故天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4)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5)尔欲吴王我乎, (6)既来之,则安之。 (7)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8)帝壮超节。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18、根据以下例句,归纳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有哪些类型: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吾老矣,不能用也。 (3)然则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6)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7)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8)亮子被苏峻害。 19、说明下列句中哪些地方省略了什么句子成分,说说这些省略有什么特点: (1)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 (2)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3)季氏以公鉏为马正,愠而不出。 (4)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6)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0、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主语,并说明这种省略有什么特点: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2)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弥谤矣,乃不敢言。” (3)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4)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21、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宾语,并说明它们各属于那一种省略: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2)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 (3)(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 (4)(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5)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19页共34页 22、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句法成分,并说明它们各自属于那一种省略: (1)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2)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3)西门豹曰:“巫妪弟子,„„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报之。” (4)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5)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五、标点翻译 、已 盟 章 邯 见 项 羽 而 流 涕 为 言 赵 高 项 羽 乃 立 章 邯 为 雍 王 置 楚 军 中 使 长 1 史 欣 为 上 将 军 将 秦 军 为 前 行 到 新 安 诸 侯 吏 卒 异 时 故 繇 使 屯 戍 过 秦 中 秦 中 吏 卒 遇 之 多 无 状 及 秦 军 降 诸 侯 诸 侯 吏 卒 乘 胜 多 奴 虏 使 之 轻 折 辱 秦 吏 卒 秦 多 窃 言 曰 章 将 军 等 诈 吾 属 降 诸 侯 今 能 入 关 破 秦 大 善 即 不 能 诸 侯 虏 吾 吏 卒 属 而 东 秦 必 尽 诛 吾 父 母 妻 子 诸 将 微 闻 其 计 以 告 项 羽 项 羽 乃 召 黠 布 蒲 将 军 计 曰 秦 吏 卒 尚 众 其 心 不 服 至 关 中 不 听 事 必 危 不 如 击 杀 之而 独 与 章 邯 长 史 尉 翳 入 秦 于 是 楚 军 夜 击 坑 秦 卒 二 十 余 万 人 新 安 城 南 (《史记?项羽本纪》) 欣 都 2、蒯 通 曰 天 下 初 发 难 也 俊 雄 豪 杰 建 号 一 呼 天 下 之 士 云 合 雾 集 鱼 鳞 杂 沓 飚 (火星迸飞)至 风 起 当 此 之 时 忧 在 亡 秦 而 已 今 楚 汉 分 争 使 天 下 无 罪之 人 肝 胆 涂 地 父 子 暴 骸 骨 于 中 野 不 可 胜 数 楚 人 起 彭 城 转 斗 逐 北 至 于 荥 阳 乘 利 席 卷 天 下 然 兵 困 于 京 索 之 间 迫 西 山 而 不 能 进 者 三 年 于 此 矣 汉 王 将 数 十 万 威 震 之 众 距 巩 雒 阻 山 河 之 险 一 日 数 战 无 尺 寸 之 功 折 北 不 救 败 荥 阳 伤 成 皋 遂 走 宛 叶 之 间 此 所 智 勇 俱 困 者 也 夫 锐 气 挫 于 险 塞 而 粮 食 竭 于 内 府 百 姓 罢 极 怨 容 无 所 倚 以 臣 料 之 其 势 非 天 下 之 贤 圣 固 不 能 息 天 下 之 祸 (《史记?淮阴望 容 侯列传》) 3、(张)良 尝 闲 从 容 步 游 下 邳 圯 上 有 一 老 父 衣 褐 至 良 所 直 堕 其 履 圯 下 顾 曰 孺 子 下 取 履 良 愕 然 欲 殴 之 为 其 老 强 忍 下 取 履 父 曰 履 我 良 业 为 取 履 谓 良 因 长 跪 履 之 父 以 足 受 笑 而 去 良 殊 大 惊 随 目 之 父 去 里 所 复 还 曰 孺 子 可 教 矣 后 五 日 平 明 与 我 会 此 良 因 怪 之 跪 曰 诺 五 日 平 明 良 往 父 已 先 在 怒 曰 与 老 人 期 后 何 也 去 曰 后 五 日 早 会 五 日 鸡 鸣 良 往 父 又 先 在 复 怒 曰 后 何 也 去 曰 后 五 日 复 早 来 五 日 良 夜 未 半 往 有 顷 父 亦 来 喜 曰 当 如 是 出 一 编 书 曰 读 此 则 为 王 者 师 矣 后 十 年 兴 十 三 年 孺 子 见 我 济 北 谷 城 山 下 黄 石 即 我 矣 遂 去 无 他 言 不 复 见 旦 日 视 其 书 乃 太 公 兵 法 也 (《史记?留侯世家》) 4、穰 苴 既 辞 与 庄 贾 约 曰 旦 日 日 中 会 于 军 门 穰 苴 先 驰 至 军 立 表 下 漏 待 贾 贾 素 骄 贵 以 为 将 己 之 军 而 己 为 监 不 甚 急 亲 戚 左 右 送 之 留 饮 日 中 而 贾 不 至 穰 苴 则 仆 表 决 漏 入 行 军 勒 兵 申 明 约 束 约 束 既 定 夕 时 庄 贾 乃 至 穰 苴 曰 何 后 期 为 产 贾 谢 曰 不 佞 大 夫 亲 戚 送 之 故 留 穰 苴 曰 将 受 命 之 日 则 忘 其 家 临 军 约 束 则 忘 其 亲 援 枹 鼓 之 急 则 忘 其 身 今 敌 国 深 侵 邦 内 骚 动 士 率 暴 露 于 境 君 寝 不 安 席 食 不 甘 味 百 姓 之 命 皆 悬 于 君 何 谓 相 送 乎 召 军 正 问 曰军 法 期 而 后 至 者 云 何 对 曰 当 斩 庄 贾 惧 使 人 驰 报 景 公 请 救 既 往 未 及 反 于 是 遂 斩 庄 贾 以 徇 三 军 三 军 之 士 皆 振 栗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5、梁 北 有 黎 丘 部 有 奇 鬼 焉 喜 效 人 之 子 侄 昆 弟 之 状 邑 丈 人 有 之 市 而 醉 归 者 黎 丘 之 鬼 效 其 子 之 状 扶 而 道 苦 之 丈 人 归 酒 醒 而 诮 其 子 曰 吾 为 汝 父 也 岂 谓 不 慈 哉 我 醉 汝 道 苦 我 何 故 其 子 泣 而 触 地 曰 孽 矣 无 此 事 也 昔 也 往 责 于 东 邑 人 可 问 也 其 父 信 之 曰 嘻 是 必 夫 奇 鬼 也 我 固 尝 闻 之 矣 明 日 复 饮 于 市 欲 遇 而 刺 杀 之 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逝 迎 之 丈 人 望 其 真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丈 人 智 惑 于 似 其 子 者 而 杀 其 真 子 夫 惑 于 似 士 者 而 失 于 真 士 此 黎 丘 丈 人 之 智 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 6、高 祖 击 布 时 为 流 矢 所 中 行 道 病 病 甚 吕 后 迎 良 医 医 入 见 高 祖 问 医 医 曰 病 可 治 于 是 高 祖 嫚 骂 之 曰 吾 以 布 衣 提 三 尺 剑 取 天 下 此 非 天 命 乎 命 乃 在 天 虽 扁 鹊 何 益 遂 不 使 治 病 赐 金 五 十 斤 罢 之 已 而 吕 后 问 陛 下 百 岁 后 萧 相 国 即 死 令 谁 代 之 上 曰 曹 参 可 问 其 次 上 曰 王 陵 可 然 陵 少 戆 陈 平 可 以 助 之 陈 平 智 有 余 然 难 以 独 任 周 勃 重 厚 少 文 然 安 刘 氏 者 必 勃 也 可 令 太 尉 吕 后 复 问 其 次 上 曰 此 后 亦 非 而 所 知 也 (《史记?高祖本纪》)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0页共34页 第三单元 一、填空题 1、我国上古时期,氏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 号,氏是姓的 。在 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 时期,通称为姓。 2、古代婚姻是经过六道手续,称为“六礼”,这六礼分别是 、 、 、 和 、 、 。 3、十二个月为一年,这是 历;太阳一周天为一年,这是 历;综合考虑二者的关 历。 系来定一年,这是 4、省,本来是 名称。 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原来的“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 。明代改为 ,但人们习惯上仍称 。 、秦代的中央官制,皇帝之下设 、 、 ,称为“三公”。汉代三公5 指 、 、 。 6、汉代选拔人材,实行 ;魏晋南北朝实行 制度;开科取仕,创立科举制度, ,成熟于 ,鼎盛时期则是 、 两代。 则始于 二、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2)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3)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4)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 5)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6)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7)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8)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9)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10)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1)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1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3)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4)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15)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16)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17)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8)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19)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20)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21)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22)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 (23)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 (24)盗贼有所劝,亡选者得轻资也。 (25)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 (26)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 (27)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28)尚复被水旱之灾。 (29)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30)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31)操其奇赢,日游都市。 (32)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33)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34)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35)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36)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37)欲民务农,在于贵粟。 (38)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39)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40)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41)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42)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43)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44)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 (45)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向使四君却宾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3)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4)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5)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6)夫腹既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7)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8)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1页共34页 (9)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10)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11)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12)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三、名词解释 1、九州 2、晦 3、谥号 4、避讳 5、朏 6、朔 7、分野 8、干支 9、关东 10、六部 11、巡抚 12、总督 13、荐举制 14、科举制 25、九品中正制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氏”有哪些来源。 2、说出西周时期三公的两种名称及西汉初期三公的名称。 、请说出隋唐时期的三省名称和六部名称。 3 4、古代主要有哪些纪年法, 5、一月之中,哪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 、一天之内,古代用哪些名称称呼它的一些特定时段, 6 五、标点翻译 1、孟 子 曰 无 或 乎 王 之 不 智 也 虽 有 天 下 易 生 之 物 也 一 日 暴 之 十 日 寒 之 未 有 能 生 者 也 吾 见 亦 罕 矣 吾 退 而 寒 之 者 至 矣 吾 如 有 萌 焉 何 哉 今 夫 弈 之 为 数 也 不 专 心 致 志 则 不 得 也 弈 秋 通 国 之 善 弈 者 也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其 一 人 小 数 专 心 致 志 惟 弈 秋 之 为 听 一 人 虽 听 之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虽 与 之 俱 学 弗 若 之 矣 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曰 非 然 也 (《孟子?告子上》) 、六 月 二 十 六 日 愈 白 李 生 足 下 生 之 书 辞 甚 高 而 其 问 何 下 而 恭 也 能 如 是 2谁 不 欲 告 生 以 道 道 德 之 归 也 有 日 矣 况 其 外 之 文 乎 抑 愈 所 谓 望 孔 子 之 门 墙 而 不 入 其 宫 者 焉 足 以 知 是 且 非 邪 虽 然 不 可 不 为 生 言 之 生 所 谓 立 言 者 是 也 为 者 与 所 期 者 甚 似 而 几 矣 抑 不 知 生 之 志 蕲 胜 于 人 而 取 于 人 邪 将 蕲 至 生 所 于 古 之 立 言 者 邪 蕲 胜 于 人 而 取 于 人 则 固 胜 于 人 而 可 取 于 人 矣 将 蕲 至 于 古 之 立 言 者 则 无 望 其 速 成 无 诱 于 势 利 养 其 根 而 俟 其 实 加 其 膏 而 希 其 光 根 之 茂 者 其 实 遂 膏 之 沃 者 其 光 晔 仁 义 之 人 其 言 蔼 如 也 (韩愈《答李翊书》) 3、昔 者 郑 武 公 欲 伐 胡 故 先 以 其 女 妻 胡 君 以 娱 其 意 因 问 于 群 臣 吾 欲 用 兵 谁 可 伐 者 大 夫 关 其 思 对 曰 胡 可 伐 武 公 怒 而 戮 之 曰 胡 兄 弟 之 国 也 子 言 伐 之 何 也 胡 君 闻 之 以 郑 为 亲 己 遂 不 备 郑 郑 人 袭 胡 取 之 宋 有 富 人 天 雨 墙 坏 其 子 曰 不 筑 必 将 有 盗 其 邻 人 之 父 亦 云 暮 而 果 大 亡 其 财 其 家 甚 智 其 子 而 疑 邻 人 之 父 此 二 人 说 皆 当 也 厚 者 为 戮 薄 者 见 疑 则 非 知 之 难 也 处 之 则 难 也 (《韩非?说难》) 4、飞 至 孝 母 留 河 北 遣 人 求 访 迎 归 母 有 痼 疾 药 饵 必 亲 母 卒 水 浆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家 无 姬 侍 吴 玠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姝 遗 之 飞 曰 主 上 宵 旰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却 不 受 玠 益 敬 服 少 豪 饮 帝 戒 之 曰 卿 异 时 到 河 朔 乃 可 饮 遂 绝 不 饮 帝 初 为 飞 营 第 飞 辞 曰 敌 未 灭 何 以 家 为 或 问 天 下 何 时 太 平 飞 曰 文 臣 不 爱 钱 武 臣 不 惜 死 天 下 平 矣 (《宋史?岳飞传》) 5、居 匈 奴 西 骞 因 与 其 属 亡 向 月 氏 西 走 数 十 日 至 大 宛 大 宛 闻 汉 之 饶 财 欲 通 不 得 见 骞 喜 问 欲 何 之 骞 曰 为 汉 使 月 氏 而 为 匈 奴 所 闭 道 今 亡 唯 王 使 人 道 1送 我 诚 得 至 反 汉 汉 之 赂 遗 王 财 物 不 可 胜 言 大 宛 以 为 然 遣 骞 为 发 译 道 抵 康 居 康 居 传 致 大 月 氏 大 月 氏 王 已 为 胡 所 杀 立 其 夫 人 为 王 既 臣 大 夏 而 君 之 地 2肥 饶 少 寇 志 安 乐 又 自 以 远 远 汉 殊 无 报 胡 之 心 骞 从 月 氏 至 大 夏 竟 不 能 得 月 氏 要 领 留 岁 余 还 并 南 山 欲 从 羌 中 归 复 为 匈 奴 所 得 留 岁 余 单 于 死 国 内 乱 骞 与 胡 妻 及 堂 邑 父 俱 亡 归 汉 拜 骞 太 中 大 夫 堂 邑 父 为 奉 使 君。 《汉书?张骞传》 注:1、译道:翻译和向导。2、寇:侵扰。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2页共34页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 号内) 1、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 ) A读如 B如字 C读曰 D之为言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用来指出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是( ) A脱 B衍 C当作 D当为 、古书旧注中的“疏”,其特点是( ) 3 A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 B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释义 C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 D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 4、《毛诗笺》的作者是( )。 A毛亨 B许慎 C郑玄 D孔颖达 5、古注中的“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来( )的。 A指明同义词 B说明文字的通假 C指明言外之意 D改正古书中的误字 6、古书注解有若干不同的种类和体例,“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有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则下 己意,使可识别。”这属以下( )体例和种类。 A传 B笺 C疏 D注 、《经籍纂诂》的编者是( ) 7A段玉裁 B阮元 C张玉书 D王引之 8、下列各组古注中,注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 ) A高诱《淮南子注》、郑玄《周礼注》、赵岐《孟子章句》 B裴骃《史记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杨倞《荀子注》 C刘宝楠《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 D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9、用“声训”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 A刘熙《释名》 B张揖《广雅》 C扬雄《方言》 D刘熙《尔雅》 10、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 A《说文解字》 B《尔雅》 C《释名》 D《方言》 11、《释诂》、《释言》、《释训》是( )中的三篇 A扬雄《方言》 B刘熙《释名》 C周公《尔雅》 D张揖《广雅》 12、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方言》全称是( ) A《轩辕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B《轩辕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C《輶轩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D《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 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为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于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细微差别的术 语是( ) A曰 B为 C谓 D言 E谓之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用作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的是 ( ) A读若 B之言 C读如 D之为言 E当作 3、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必定是用来说明文字通假的术语是( ) A读为 B读若 C如字 D读曰 E(读如 4、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主要用于改正古书中的误字的是( ) A如字 B衍 C当为 D读为 E当作 5、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主要或是仅仅用于注音的术语是( ) A如字 B读为 C读若 D读如 E读曰 6、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注解有( ) A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 B东汉郑玄《毛诗笺》 C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又叫“疏”) D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又叫“释文”) E宋朱熹《诗集传》 7、下列古书的注解,内容为串讲文意的是 ( ) A《楚辞?离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 秋往来,以次相代。” B《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郑笺:“视鼠有皮,虽处高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 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C《诗经?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颖逹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 D《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昵,厚将崩。”孔颖逹疏:“高大而坏谓之崩。” E《诗经?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郑玄笺:“君子谓将率。”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2)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3)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3页共34页 (5)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6)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7)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8)何许子之不惮烦, (9)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10)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1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12)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 (13)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14)禹疏九河,瀹济漯。 15)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16)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17)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18)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19)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20)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21)劳之来之,匡之直之。 22)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23)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24)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25)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人于幽谷者。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2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28)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29)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1)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3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33)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34)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35)放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 (36)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 (37)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38)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39)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40)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41)雩而雨,何也, (42)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43)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44)珠玉不睹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45)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46)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47)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48)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49)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50)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51)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2)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53)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54)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55)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56)田中有株,免走触株,折颈而死。 (57)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58)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59)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60)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61)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62)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63)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64)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65)故传天下不足多也。 (66)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67)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68)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69)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70)子言非不辩也。 (71)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72)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73)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74)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4页共34页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8)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9)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10)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 (11)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1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13)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 (14)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15)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6)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免。 17)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18)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19)虽监门之养不亏于此矣。 20)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2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四、名词解释 1、传 2、笺 3、疏 4、章句 5、衍文 6、音义 7、读为 8、读若 9、句读 10、正义 11、 古文辞类纂 五、简答题 1、写出十三经的书名及注疏者。 2、古注的体例和内容。 3、“疏”与“传”在训诂旨趣上有什么不同, ,、标点古书有哪些要求, 六、标点翻译 1、赵 简 子 上 羊 肠 之 坂 群 臣 皆 偏 袒 推 车 而 虎 会 独 担 戟 行 歌 不 推 车 简 子 曰 寡 人 上 坂 群 臣 皆 推 车 会 独 担 戟 行 歌 不 推 车 是 会 为 人 臣 侮 其 主 为 人 臣 侮 其 主 其 罪 何 若 虎 会 对 曰 为 人 臣 而 侮 其 主 者 死 而 又 死 简 子 曰 何 谓 死 而 又 死 虎 会 曰 身 死 妻 子 又 死 若 是 谓 死 而 又 死 君 既 闻 为 人 臣 而 侮 其 主 者 之 罪 矣 君 亦 闻 为 人 君 而 侮 其 巨 者 乎 简 子 曰 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何 若 虎 会 对 曰 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智 者 不 为 谋 辩 者 不 为 使 勇 者 不 为 斗 智 者 不 为 谋 则 社 稷 危 辩 者 不 为 使 则 使 不 通 勇 者 不 为 斗 则 边 境 侵 简 子 曰 善 乃 罢 群 臣 推 车 为 士 大 夫 置 酒 与 群 臣 饮 以 虎 会 为 上 客 (刘向《新序?杂事》) 2、司 马 相 如 与 卓 文 君 还 成 都 居 贫 愁 懑 以 所 着 鹔 鹴 裘 就 市 人 杨 昌 贳 酒 与 文 君 为 欢 既 而 文 君 抱 颈 而 泣 曰 我 平 生 富 足 今 乃 以 衣 裘 贳 酒 遂 相 与 谋 于 成 都 卖 酒 相 如 亲 着 犊 鼻 裈 涤 器 以 耻 王 孙 王 孙 果 以 为 病 乃 厚 遗 文 君 文 君 遂 为 富 人 文 君 姣 好 眉 色 如 望 远 山 脸 际 常 若 芙 蓉 肌 肤 柔 滑 如 脂 十 七 而 寡 为 人 放 荡 风 流 故 悦 长 卿 之 才 而 越 礼 焉 (葛洪《西京杂记》) 3、秋 水 时 至 百 川 灌 河 泾 流 之 大 两 涘 渚 崖 之 间 不 辨 牛 马 于 是 焉 河 伯 欣 然 自 喜 以 天 下 之 美 为 尽 在 己 顺 流 而 东 行 至 于 北 海 东 面 而 视 不 见 水 端 于 是 焉 河 伯 始 旋 其 面 目 望 洋 向 若 而 叹 曰 野 语 有 之 曰 闻 道 百 以 为 莫 己 若 者 我 之 谓 也 且 夫 我 尝 闻 少 仲 尼 之 闻 而 轻 伯 夷 之 义 者 始 吾 弗 信 今 我 睹 子 之 难 穷 也 吾 非 至 于 子 之 门 则 殆 矣 吾 长 见 笑 于 大 方 之 家 (《庄子?秋水》) 4、帝 置 酒 洛 阳 南 宫 高 祖 曰 列 侯 诸 将 毋 敢 隐 朕 皆 言 其 情 吾 所 以 有 天 下 者 何 项 氏 之 所 以 失 天 下 者 何 高 起 王 陵 对 曰 陛 下 慢 而 侮 人 项 羽 仁 而 敬 人 然 陛 下 使 人 攻 城 略 地 所 降 下 者 因 以 与 之 与 天 下 同 利 也 项 羽 妒 贤 嫉 能 有 功 者 害 之 贤 者 疑 之 战 胜 而 不 与 人 功 得 地 而 不 与 人 利 此 所 以 失 天 下 也 上 曰 公 知 其 一 未 知 其 二 夫 运 筹 帷 幄 之 中 决 胜 千 里 之 外 吾 不 如 子 房 镇 国 家 抚 百 姓 给 饷 馈 不 绝 粮 道 吾 不 如 萧 何 连 百 万 之 众 战 必 胜 攻 必 克 吾 不 如 韩 信 此 三 者 皆 人 杰 吾 能 用 之 此 吾 所 以 取 天 下 者 也 项 羽 有 一 范 增 而 不 能 用 此 所 以 为 我 擒 也 群 臣 悦 服 (《史记?高祖本纪》 5、子 皮 欲 使 尹 何 为 邑 子 产 曰 少 未 知 可 否 子 皮 曰 愿 吾 爱 之 不 吾 叛 也 使 夫 往 而 学 焉 夫 亦 愈 知 治 矣 子 产 曰 不 可 人 之 爱 人 求 利 之 也 今 吾 子 爱 人 则 以 政 犹 未 能 操 刀 而 使 割 也 其 伤 实 多 子 之 爱 人 伤 之 而 已 其 谁 敢 求 爱 于 子 子 于 郑 国 栋 也 栋 折 榱 崩 侨 将 厌 焉 敢 不 尽 言 子 有 美 锦 不 使 人 学 制 焉 大 官 大 邑 身 之 所 庇 也 而 使 学 者 制 焉 其 为 美 锦 不 亦 多 乎 侨 闻 学 而 后 入 政 未 闻 以 政 学 者 也 若 果 行 此 必 有 所 害 譬 如 田 猎 射 御 贯 则 能 获 禽 若 未 尝 登 车 射 御 则 败 绩 厌 覆 是 惧 何 暇 思 获 子 皮 曰 善 哉 虎 不 敏 吾 闻 君 子 务 知 大 者 远 者 小 人 务 知 小 者 近 者 我 小 人 也 衣 服 附 在 吾 身 我 知 而 慎 之 大 官 大 邑 所 以 庇 身 也 我 远 而 慢 之 微 子 之 言 吾 不 知 也 他 日 我 曰 子 为 郑 国 我 为 吾 家 以 庇 焉 其 可 也 今 而 后 知 不 足 自 今 请 虽 吾 家 听 子 而 行 子 产 曰 人 心 之 不 同 如 其 面 焉 吾 岂 敢 谓 子 面 如 吾 面 乎 抑 心 所 谓 危 亦 以 告 也 子 皮 以 为 忠 故 委 政 焉 子产 是 以 能 为 郑 国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5页共34页 6、晋 侯 赏 从 亡 者 介 之 推 不 言 禄 禄 亦 弗 及 推 曰 献 公 之 子 九 人 唯 君 在 矣 惠 怀 无 亲 外 内 弃 之 天 未 绝 晋 必 将 有 主 主 晋 祀 者 非 君 而 谁 天 实 置 之 而 二三 子 以 为 己 力 不 亦 诬 乎 窃 人 之 财 犹 谓 之 盗 况 贪 天 之 功 以 为 己 力 乎 下 义 其 罪 上 赏 其 奸 上 下 相 蒙 难 相 处 矣 其 母 曰 盍 亦 求 之 以 死 谁 怼 对 曰 尤 而 效 之 罪 又 甚 焉 且 出 怨 言 不 食 其 食 其 母 曰 亦 使 知 之 若 何 对 曰 言 身 之 文 也 身 将 隐 焉 用 文 之 是 求 显 也 其 母 曰 能 如 是 乎 与 女 偕 隐 遂 隐 而 死 晋 侯 求 之 不获 以 绵 上 为 之 田 曰 以 志 吾 过 且 旌 善 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 第五单元 一、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 ,二是 ,三1 是 。 2、散文中的史传体主要有三种体裁: 体、 体 体。 和 3、近代著名翻译家 在外文翻译方面提出过“信、达、雅”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拿来要求古文今译也是完全适用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虽鸡犬不得宁也”这段文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委婉中的避讳语 B并提 C代称 D互文见义 2、“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委婉中的避讳语 B并提 C夸饰 D互文见义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B委婉中的外交辞令 C代称 D修辞中的用典 A委婉中的避讳语 4、“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委婉中的避讳语 B分承 C委婉中的避粗俗 D并提 5、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句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修辞方式是( )。 A并提 B代称 C夸饰 D互文见义 6、“行年四十,舅夺母志。” 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委婉 B代称 C互文 D并提 7、“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并提 B代称 C互文 D委婉 8、萧统《文选序》:“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和借代 B互文和借代 C倒置和代称 D互文和倒置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下列文句,运用修辞中的互文见义手法的是( ) A战城南,死城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E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2、下列文句,运用修辞中的并提手法的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D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 E饮食则温淳甘脆,脭脓肥厚。 3、下列文句,运用修辞中的委婉手法的是( ) A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 B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C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D《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E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可以出而仕矣。” 4、《洛阳伽蓝记?王子坊》:“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A对偶 B互文 C引用 D比喻 E夸饰 5、诸葛亮的《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A并提 B代称 C比喻 D夸饰 E对偶 6、引文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 A对偶 B代称 C比喻 D并提 E互文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6页共34页 四、释词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 (2)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 (3)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 (4)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5)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6)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 (7)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8)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9)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 (10)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 (11)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12)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 (13)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14)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15)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16)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17)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18)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9)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20)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21)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22)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23)忠湛湛而原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24)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25)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26)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27)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28)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五、简答题 1、委婉修辞的常用方式有哪些,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举例说明并提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修辞上的互文见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六、古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几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一】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 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 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於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 日中会於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 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鼓 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於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於君,何谓‘相 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於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 (一)说明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的意义。 1、齐师败绩。 败绩: 2、穰苴虽田氏庶孽。 庶孽: 3、君擢之闾伍之中。 闾伍: 4、旦日日中会於军门。 旦日: 5、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左右: 6、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行军: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 4、夕时,庄贾乃至。 与: 乃: 2、臣素卑贱。 5、穰苴曰:“何后期为?” 素: 为: 3、约束既定。 6、於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既: 以: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7页共34页 (三)从文中找出两句使用古字的句子,并写出古字及相应的今字。 (四)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1、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2、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於君。 【二】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 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将军令, 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於亚夫,可军门,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 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一)说明文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 1.上自劳军。 劳: 2.彀弓弩,持满。 : 彀3.先驱曰:“天子且至。” 且: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4.壁: 5.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 曩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 (二)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1.已而之细柳军。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三)从文中找出一句使用古字的句子,并写出古字及相应的今字。 (四)从文中找出一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并说明该词的意义。 (五)根据下列注解内容,指出其所针对的原文是哪一句。 注文:“轼者,车前横木。若上有敬,则俯身而式之。” 原文: 【三】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 1、复:2、太息:3、趣:4、顾:5、期: (二)说明文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 1、愚:2、独:3、夫 4、徒:5、再: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2、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3、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4、非好朝而恶暮。 5、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四】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 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 1、叔孙相鲁,贵而主断。相: 2、竖牛为谢叔孙。谢: 3、丙怒甚,不肯来。甚: 4、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徙: 5、此不参之患也。患: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8页共34页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 1、其所爱者曰竖牛。所: 2、因与壬游于鲁君所。所: 3、壬拜受之而不敢佩。而: 4、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而: 5、壬因佩之。因: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见壬于君乎, 1 2、壬固已数见于君矣。 3、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 、因不食而饿杀。 4 5、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 (四)从文中找出判断句和反问句各一句,写在下面。 【五】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妬而好内,竖刁自宫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 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管仲曰:“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杀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作用) 1、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 2、知子莫若父。 3、鲍叔牙何如, 4、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 5、不用管仲之过也。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或作用)。 1、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 2、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 3、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 4、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 5、夫易牙为君主味。 6、君其试以心决之。 7、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 8、人之情莫不爱其子。 9、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 10、桓公从而问之。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2、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 3、然则孰可, 4、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5、卒见就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六】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则望当谁为君乎,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必要时说明语法特点) L、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2、使者执杀之。 3、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 4、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 5、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或作用) 1、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 2、夫二子,贤者也。 3、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29页共34页 4、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 5、行极贤而不用于君。 (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发急传而问之。 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 3、则望当谁为君乎, 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 、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5 (四)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所以”用法和意义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1、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 、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 2 第六单元 一、填空题 1、 音韵学上的“古音”实际上指的是 音,即 时期的语音,以 为 代表。“今音”指的是 音,即 时期的语音,以 为代表。 、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 编著的《 》;隋代陆法言在各家韵书的影响2下,编著了《 》;1008年,宋代陈彭年等人奉诏编修《 》,简称 《 》,一共有 韵,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元代学者 不泥古而重 》,共分 个韵部,这部韵书给研究近古音和普通话语时音,根据北曲用韵,著《音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料。 3、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 ,第二联叫 ,第三联叫 , 。一般说来, 和 要用对仗。 第四联叫4、近体诗分为 和 两类。 5、考求上古音声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 , , 和 , 。 6、“五音”、“七音” 是以 来分的,“清浊”是以 来分的。 7、上古有 个韵部,中古有 个韵部,近古有 个韵部。 8、韵头或韵腹有圆唇元音[u]的叫 ,反之,叫 。 9、洪音包括 、 等,细音包括 、 等。 10、上古有 个声母,中古有 个声母,近古有 个声母。 11、唐代出现的近体诗指 、 ,和古体诗的最主要区别是讲究 和 。 12、近体诗的“平”指中古的 ,“仄”指中古的 。 13、王力先生考订《诗经》时代古韵为十一类 部,《楚辞》时代为 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 的括号内) l、魏晋之前没有韵书,后人对于上古韵部的认识的获得,主要是研究考察了( ) A原始人类的语言 B先秦韵文如《诗经》《楚辞》的用韵情况 C唐诗、宋词的用韵情况 D元明清以来的白话作品 2、所谓“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即古代的声母系统,它们可能代表的是( ) A先秦两汉时代的声母系统 B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声母系统 C晚唐五代或宋初的声母系统 D元明清时代的北方话声母系统 3、“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轻唇音的字母是( ) A帮滂并明 B非敷奉微 C知彻澄娘 D端透定泥 4“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重唇音的字母是( ) A帮滂并明 B非敷奉微 C见溪群疑 D精清从心邪 5、“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牙音的字母是( ) A来日 B影喻晓匣 C见溪群疑 D精清从心邪 6、“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喉音的字母是( ) A影喻晓匣 B端透定泥 C见溪群疑 D知彻澄娘 7、中古韵书的代表是隋代陆法言所著的( ) A《切韵》 B《广韵》 C《集韵》 D《平水韵》 8、在下列古书旧注术语中,与“读破” 意思相反的一个术语是( ) A读若 B读如 C读曰 D如字 9、古代有些专名还保存着较古的读音。例如古国名“龜兹”、“康居”的读音应该依次是( ) A Qiūcí,Kānɡqú B Guīcī,Kānɡqú C Qiūcí,Kānɡjū D Guīcī,Kānɡjū 10、古代有些专名还保存着较古的读音。例如古族名“吐谷浑”、“荤粥” 的读音应该依次是( ) A Tùɡǔhún,Xūnyù B Tǔyùhún,Xūnyù C Tǔɡǔhún,Hūnzhōu D Tūyùhún,Hūnzhōu 11、古代有些专名还保存着较古的读音。例如古地名“阿房宫”、“番禺”、“铅山”的读音应该是 ( ) A Epánɡɡōnɡ,Pānyú,Yánshān B Epánɡɡōnɡ,Fānyá,Yánshān C Afánɡɡōnɡ,Pānyá,Qiānshān D Afánɡɡōnɡ,Fānyá,Qiānshān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30页共34页 12、古代有些专名还保存着较古的读音。例如古人名“郦食其”、“皋陶”、“冒顿”的读音应该是 ( ) A Lìyìjī,Gāotáo,màodùn B Lìyìjī,Gāoyáo,mïdú C Lìshíqí,Gāoyáo, mîdú D Lìshíqí,Gāoyáo,màodùn 13、古代有些专名还保存着较古的读音。例如古王号、官名、“单于”、“可汗”、“仆射”的 读音应该是( ) A Dānyú,Kěhàn,Pūyì B Dānyú,Kâhàn,Pūshâ Kâhán,Pūyì C Cānyú,Kěhán,Pūshâ D Chányú,14、古代有些专名还保存着较古的读音。例如古姓氏“万俟”、“种”、“解” 的读音应该是( ) A Mîqí,Chïnɡ,Xiâ B Wànsì,Zhǒnɡ,Jiě Xiâ D Wànqì,Zhǒnɡ,Xiâ C Mîsí,Chïnɡ, 15、同古体诗相比,今体诗的本质特征是( ) A句数固定 B押韵严格 C讲究平仄 D要求对仗 、律诗的第五句在四联中属于( ) 16 A颈联 B尾联 C首联 D颔联 17、律诗出句的平仄为平起仄收,它的对句的平仄应该是(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18、律诗对句的平仄为仄起平收,下一联与之相“粘”的诗句的平仄应该是(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19、李商隐五律诗《晚晴》首句为“深居俯夹城”,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应当是(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20、苏轼七律诗《新城道中》首句是“东风知我欲山行”,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21、李白五律诗《送友人》首句是“青山横北郭”,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C仄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 22、杜甫五律诗《春望》颔联的出句是“感时花溅泪”,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C仄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 23、杜甫七律诗《咏怀古迹》之一的首句是“支离东北风尘际”,这首诗尾联对句的平仄应该是( ) A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24、李商隐七律诗《安定城楼》的第二句是“绿杨枝外尽汀洲”,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 A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 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齿音的字母是( ) A照船床审禅 B非敷奉微 C见溪群疑 D精清从心邪 E知彻澄娘 2、“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舌音的字母是( ) A照船床审禅 B端透定泥 C见溪群疑 D精清从心邪 E知彻澄娘 3、“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唇音的字母是( ) A照船床审禅 B非敷奉微 C见溪群疑 D帮滂并明 E知彻澄娘 4、“三十六字母” 中被称为半舌音或半齿音的字母是( ) A来 B端 C疑 D邪 E日 5、下列“三十六字母” 字中,属于相同发育部位的是( ) A见 B群 C疑 D从 E知 6、下列“三十六字母” 字中,属于相同发音部位的是( ) A泥 B娘 C透 D定 E端 7、下列双音节词语,属于双声连绵词的是( ) A逍遥 B容舆 C荒忽 D肃霜 E玄黄 8、下列双音节词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A垃圾 B徜徉 C仓庚 D栗烈 E崔嵬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了通假字的是( ) A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E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31页共34页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了通假字的是( ) A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D夫爱马者,以筐盛矢。 E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1、下列词语,属于双声连绵词的是( ) A缤纷 B逍遥 C容与 D荒忽 E憔悴 12、下列词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A崔苇 B仓庚 C逍遥 D峥嵘 E狐狸 13、近体诗押韵的规则有( ) A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B一般押平声韵 C不能出韵,不能换韵 D相邻的韵部字可以通押 E用韵遵循的是《平水韵》 14、近体诗押韵的韵书的特点是( ) A所用韵书为《平水韵》 B所用韵书为《切韵》 C共有l06个韵部 D共有206个韵部 E作者是王文郁 15、诗律中所分的“平仄”,其中“仄”声指的是( ) C上声 D去声 E入声 A阴平 B阳平 16、五律的首句平仄格式为“仄仄仄平平”,那么这首诗颈联对句的平仄可以是( )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C仄仄平平仄 D仄平平仄平 E仄平仄仄平 17、七律颔联出句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它的颈联对句的平仄情况可以是( )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仄平平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平仄仄 E平平仄仄平平仄 18、下列各种韵书,专门用于查检诗韵或词韵的是( ) A《切韵》 B《平水韵》 C《中原音韵》 D《集韵》 E《词林正韵》 四、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l)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2)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3)四之日举趾。 (4)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5)田峻至喜。 (6)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7)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8)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9)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10)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11)七月鸣鴂,八月载绩。 (12)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13)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14)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15)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16)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17)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18)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1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20)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1)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22)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23)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24)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直。 (25)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26)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27)三之日纳于凌阴。 (28)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29)九月肃霜,十月涤荡。 (30)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31)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3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3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4)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5)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6)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32页共34页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2)田峻至喜。 (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5)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6)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7)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 (8)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9)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10)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 五、简答题 1、唐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韵脚字为“秦”、“津”、“人”、“邻”、“巾”。其中,“秦”、“人”、“邻” 现在读起来为阳平声,而“津”、“巾”读起来为阴平声。试说明一下原因。 2、古书注解中常见注明“某通某”的情况,例如: ”通“徵”。 《论贵粟书》:“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政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荀子?天论》:“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通“措”。 请说明上述各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3、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史记?苏泰列传》:“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4、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1)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併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4)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33页共34页 (8)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 5、给下面各首诗标上平仄,并指出其中的拗救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过”平声) 应共冤魂孕,投诗赠汩罗。 (3)苏轼《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4)杜甫《咏怀古迹》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6、标出下列各诗的平仄并或分析它们的粘对情况。 (l)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杜甫《咏怀古迹》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7、简要说明什么是词调、词牌、词谱,并说说词用韵的韵书是什么。 8、上古的韵部是根据什么材料归纳出来的,是怎样归纳的, 9、以“含,胡南切”为例,说明反切的意义。 10、今体诗格律中所谓“黏”、“对”指的是什么, 11、从中古时期的《广韵》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发生了一些变化。请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zh ch sh”和“j q x”的来源。 六、名词解释 1、阴声韵 2、阳声韵 3、入声韵 4、轻唇音 5、重唇音 6、舌头音 7、舌上音 8、《广韵》 9、《平水韵》 10、平声 11、仄声 12、韵摄 13、律诗 14、绝句 15、词 16、词牌 17、词谱18、反切 19、破读 20、如字 21、韵书 22、韵图 23、对转 24、旁转 七、默写 1、默写《诗经?静女》全诗。 2、默写《七月》第一章。 3、按照韵类次序默写上古三十韵部。 4、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次序默写传统三十六字母。 八、标点翻译 1、初 伍 员 与 申 包 胥 友 其 亡 也 谓 申 包 胥 曰 我 必 复 楚 国 申 包 胥 曰 勉 之 子能 复 之 我 必 能 兴 之 及 昭 王 在 随 申 包 胥 如 秦 乞 师 曰 吴 为 封 豕 长 蛇 以 荐 食上 国 虐 始 于 楚 寡 君 失 守 社 稷 越 在 草 莽 使 下 臣 告 急 曰 夷 德 无 厌 若 邻 于 君 疆 场 之 患 也 逮 吴 之 未 定 君 其 取 分 焉 若 楚 之 遂 亡 君 之 土 也 若 以 君 灵 抚 之世 以 事 君 秦 伯 使 辞 焉 曰 寡 人 闻 命 矣 子 姑 就 馆 将 图 而 告 对 曰 寡 君 越 在 草 莽 未 获 所 伏 下 臣 何 敢 即 安 立 依 于 庭 墙 而 哭 日 夜 不 绝 声 勺 饮 不 入 口 七 日 秦 哀 公 为 之 赋 无 衣 九 顿 首 而 坐 秦 师 乃 出 (《左传?定公四年》) 2、晋 侯 梦 大 厉 被 发 及 地 搏 膺 而 踊 曰 杀 余 孙 不 义 余 得 请 于 帝 矣 坏 大 门 及 寝 门 而 入 公 惧 入 于 室 又 坏 户 公 觉 召 桑 田 巫 巫 言 如 梦 公 曰 何 如 曰 不 食 新 矣 公 疾 病 求 医 于 秦 秦 伯 使 医 缓 为 之 未 至 公 梦 疾 为 二 竖 子 曰 彼 良 医 也 俱 伤 我 焉 逃 之 其 一 曰 居 肓 之 上 膏 之 下 若 我 何 医 至 曰 疾 不 可 为 也 在 肓 之上 膏 之 下 攻 之 不 可 达 之 不 及 药 不 至 焉 不 可 为 也 公 曰 良 医 也 厚 为 之 礼 而 归 之 六 月 丙 午 晋 侯 欲 麦 使 甸 人 献 麦 馈 人 为 之 召 桑 田 巫 示 而 杀 之 将 食 张 如 厕 陷 而 卒 小 臣 有 晨 梦 负 公 以 登 天 及 日 中 负 晋 侯 出 诸 厕 遂 以 为 殉 (《左传?成公十年》)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第34页共34页 3、景 公 使 圉 人 养 所 爱 马 暴 死 公 怒 令 人 操 刀 解 养 马 者 是 时 晏 子 侍 前 左 右 执 刀 而 进 晏 子 止 而 问 于 公 曰 尧 舜 支 解 人 从 何 躯 始 公 矍 然 曰 从 寡 人 始 遂 不 支 解 公 曰 以 属 狱 晏 子 曰 此 不 知 其 罪 而 死 臣 为 君 数 之 使 知 其 罪 然 后 致 之 狱 公 曰 可 晏 子 数 之 曰 尔 罪 有 三 公 使 汝 养 马 而 杀 之 当 死 罪 一 也 又 杀 公 之 所 最 爱 马 当 死 罪 二 也 使 公 以 一 马 之 故 而 杀 人 百 姓 闻 之 必 怨 吾 君 诸 侯 闻 之 必 轻 吾 国 汝 杀 公 马 使 怨 积 于 百 姓 兵 弱 于 邻 国 汝 当 死 罪 三 也 今 以 属 狱 公 喟 然 叹 曰 夫 子 释 之 夫 子 释 之 勿 伤 吾 仁 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越 巫 自 诡 善 驱 鬼 物 人 病 立 坛 场 鸣 角 振 铃 跳 掷 叫 呼 为 胡 旋 舞 禳 之 病 4 幸 已 馔 酒 食 持 其 赀 去 死 则 委 以 它 故 终 不 自 信 其 术 之 妄 恒 夸 人 曰 我 善 治 鬼 鬼 莫 敢 我 抗 恶 少 年 愠 其 诞 瞷 其 夜 归 分 五 六 人 栖 道 旁 木 上 相 去 各 里 所 候 巫 沙 石 击 之 巫 以 为 真 鬼 也 即 旋 其 角 且 角 且 走 心 大 骇 首 岑 岑 加 重 行 不 知 过 下 足 所 在 稍 前 骇 颇 定 木 间 沙 乱 下 如 初 又 旋 而 角 角 不 能 成 音 走 愈 急 复 至 前 复 如 初 手 慄 气 慑 不 能 角 角 坠 振 其 铃 既 而 铃 坠 唯 大 叫 以 行 行 闻 履 声 及 叶 鸣 谷 皆 以 为 鬼 号 求 救 于 人 甚 哀 夜 半 抵 家 大 哭 叩 门 其 妻 问 故 舌 缩 不 能 言 惟 响 亦 指 床 曰 亟 扶 我 寝 我 遇 鬼 今 死 矣 扶 至 床 胆 裂 死 肤 色 如 蓝 巫 至 死 不 知 其 非 鬼(《方孝孺?越巫》) 5、后 天 覆 地 特 征 为 洛 阳 令 时 湖 阳 公 主 苍 头 白 日 杀 人 因 匿 主 家 吏 不 能 得 出 行 而 以 奴 骖 乘 宣 于 夏 门 亭 候 之 乃 驻 车 叩 马 以 刀 画 地 大 言 数 主 之 失 及 主 叱 奴 下 车 因 格 杀 之 主 即 还 宫 诉 帝 帝 大 怒 召 宣 欲 箠 杀 之 宣 叩 头 曰 愿 乞 一 言 而 死 帝 曰 欲 何 言 宣 曰 陛 下 圣 德 中 兴 而 纵 奴 杀 良 人 将 何 以 理 天 下 乎 臣 不 须 得 自 杀 即 以 头 击 楹 流 血 被 面 帝 令 小 黄 门 持 之 使 宣 叩 头 谢 主 宣 不 从 强 箠 请 使 顿 之 宣 两 手 据 地 终 不 肯 俯 主 曰 文 叔 为 白 衣 时 藏 亡 匿 死 吏 不 敢 至 门 今 为 天 子 威 不 能 行 一 令 乎 帝 笑 曰 天 子 不 与 白 衣 同 因 敕 强 项 令 出 赐 钱 三 十 万 宣 班 诸 吏 由 是 搏 击 豪 强 莫 不 震 慄 京 师 号 为 卧 虎 歌 之 曰 枹 鼓 不 鸣 董 少 平悉 以 (《后汉书?酷吏列传》) 6、李 白 字 太 白 山 东 人 少 有 逸 才 志 气 宏 放 飘 然 有 超 世 之 心 父 为 任 城 尉 因 家 焉 少 与 鲁 中 诸 生 孔 巢 父 韩 沔 裴 政 张 叔 明 陶 沔 等 隐 于 徂 徕 山 酣 歌 纵 酒 时 号 竹 溪 六 逸 天 宝 初 客 游 会 稽 与 道 士 吴 筠 隐 于 剡 中 既 而 玄 宗 诏 筠 赴 京 师 筠 荐 之 于 朝 遣 使 召 之 与 筠 俱 待 诏 翰 林 白 既 嗜 酒 日 与 饮 徒 醉 于 酒 肆 玄 宗 度 曲 欲 造 乐 府 新 词亟 召 白 白 已 卧 于 酒 肆 矣 召 入 以 水 洒 面 即 令 秉 笔 顷 之 成 十 余 章帝 颇 嘉 之 尝 沉 醉 殿 上 引 足 令 高 力 士 脱 靴 由 是 斥 去 乃 浪 迹 江 湖 终 日 沉 饮 时 侍 御 史 崔 宗 之 谪 官 金 陵 与 白 诗 酒 唱 和 尝 月 夜 乘 舟自 采 石 达 金 陵 白 衣 宫 锦 袍 于 舟 中 顾 瞻 笑 傲 旁 若 无 人 初 贺 知 章 见 白 赏 之 曰 此 天 上 谪 仙 人 也 禄 山 之 乱 玄 宗 幸 蜀 在 途 以 永 王 璘 为 江 淮 兵 马 都 督 扬 州 节 度 大 使 白 在 宣 州 谒 见 遂 辟 从 事 永 王 谋 乱,兵 败 白 坐 长 流 夜 郎 后 遇 赦 得 还 竟 以 饮 酒 过 度 醉 死 于 宣 城 有 文 集 二 十 卷 行 于 时(《旧唐书?李白传》)
/
本文档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