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京房山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04-30 1页 pdf 686KB 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夏末之后

资深品质组长,擅于团队管理,表单制作等。

举报
北京房山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1/62019北京房山初三二模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23道小题,满分45分。考试时间与生物学科合计为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和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清蒸鱼B.小米粥C.白面馒头D.凉拌黄瓜2.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A.金刚石(C)B.石英(SiO2)C.辉...
北京房山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1/62019北京房山初三二模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23道小,满分45分。考试时间与生物学科合计为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和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清蒸鱼B.小米粥C.白面馒头D.凉拌黄瓜2.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A.金刚石(C)B.石英(SiO2)C.辉铜矿(Cu2S)D.菱铁矿(FeCO3)3.下列关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红光B.放出热量C.黑色固体减少D.产生无色气体4.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A.导热性B.延展性C.导电性D.光泽5.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B.26C.30D.566.“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指的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7.人体缺“铁”会引起A.贫血B.佝偻病C.食欲不振D.骨质疏松8.下列物质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氯化钠D.氢氧化钠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碳酸饮料B.食盐可作调味品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硫酸用于除铁锈10.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6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C.水槽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11.工业制备水煤气的反应围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B.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31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s至40s之间,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和H2OB.20s时,溶液显碱性C.60s时,取适量所得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D.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3分)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2)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右图为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的示意图。①发电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②右图中,关于A、B两种储热器的描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A为高温储热器,B为低温储热器b.A为低温储热器,B为高温储热器14.(3分)氯化钾是临床医学常用药剂。(1)氯化钾溶液中的溶剂是。(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继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钾,若使氯化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资料: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27.634.040.045.551.156.73/6【科普阅读理解】15.(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2019奶奶是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为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因此,他被称为元素周期表之父。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成为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列称为一个族(8、9、10三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包括7个主族(A族)、7个副族(B族)、第Ⅷ族和0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例如:第1周期的氢、氢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层(如右图)。主族(A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同一族的元素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寻找制取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今后还有更多的未知元素等待我们继续探索。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科学家中,被称为元素周期之父的是(填序号,下同)。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2)元素周期表中第8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该元素是(填元素名称)。(3)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第A族。(4)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8B.核电荷数是28C.属于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和16个族B.氢、氦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C.锂、钠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促进了化学的发展4/6【生产实际分析】(2分)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焦炭、石灰石等,转化过程如下:资料: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1)以赤铁矿石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炼钢炉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3分)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NH3)为原料制备碳酸钠,主要流程如下:注:晶浆中主要含有NaHCO3,固体、NaCl溶液、NH4Cl溶液;母液是含有NaCl、NH4Cl的溶液。(1)溶解池中,NaCl溶于水的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2)分离器中,分离出NaHCO3固体的操作是。(3)煅烧炉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8.(2分)用右图装置进行试验。(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19.(2分)请从19-A或19-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9-A计分。19-A探究水的组成19-B探究分子的性质(1)检验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可用。(2)该实验的结论为。(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2)该实验的结论为。20.(2分)用浓硫酸配制100g9.8%的稀硫酸。(1)实验需要5.4mL浓硫酸和90mL水。量取两种液体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下同)。5/6(2)下列稀释操作步骤正确的是。A.先将5.4mL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再将90mL水倒入浓硫酸中B.先将90mL水倒入烧杯中,再将5.4mL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进行搅拌C.同时将5.4mL浓硫酸和90mL水倒入同一烧杯中21.(2分)利用右图装置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盐(夹持仪器略去)。(1)所需要的试剂分别是:A、B(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22.(3分)进行如下图所示微型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中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其原因是。(3)若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的现象是。【科学实验】23.(6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蜡烛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1:序号1-11-21-3操作现象燃烧的蜡烛保持原状燃烧的蜡烛熄灭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燃烧的蜡烛熄灭了(1)实验1-2中,燃烧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2)实验1-3中,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2:【提出问题】实验1-3中燃烧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6/6【猜想与假设】I.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导致其熄灭。II.过氧化氢分解时吸收热量,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导致其熄灭。III.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水雾导致蜡烛熄灭。【进行试验】序号2-12-22-3操作现象有气泡产生,蜡烛火焰无明显变化,温度升高不明显有较多气泡和少量水雾产生,蜡烛燃烧更旺。火焰明亮,温度升高较明显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产生,燃烧的蜡烛熄灭,温度升高明显【解释与结论】(3)甲同学认为猜想I不成立,他的依据是。(4)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得出猜想(填序号)成立。(5)上述实验中,能证明氧气有助燃性的实验及现象是。【反思与评价】(5)依据上述实验,若保持实验1-3中蜡烛不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有。
/
本文档为【北京房山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