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电子版.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电子版.

2022-07-02 5页 doc 83KB 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人生如梦

暂无简介

举报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电子版.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电子版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这就像每个人都用两条腿走路一样,极其平常。正因为它太平常了,一般人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其实,平常的事情往往隐含着极不平常的奥妙。谁能够看到并且揭示这个奥妙,谁就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电子版.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电子版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这就像每个人都用两条腿走路一样,极其平常。正因为它太平常了,一般人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其实,平常的事情往往隐含着极不平常的奥妙。谁能够看到并且揭示这个奥妙,谁就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语言中也隐藏着很深奥的秘密。人类有语言,会说话。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是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自古以来,历代都有人探索语言中的奥妙,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由于语言这种现象牵涉的方面多,本身太复杂,至今还只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人们最平常的说话谈起。人们都会说话。话是一句一句说的。话的长短差别很大。短可以只有一个词,长可以长到无止境。例如,在一定的环境中,看”就可以是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这种现象不典型。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句的话。这种话的长度在理论上说是无限的。例如:看。看。看一本书。看一本有趣的书。看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李晓明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李晓明喜欢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不论多么长的句子,我们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长。当然,实际说话的时候,句子是不会太长的。因为太长了,说话的人(或听话的人)说(或听)到后来会忘记前面说过(或听过)的。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单从这点来看,一种语言的句子的数目就可以是无限的,何况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说话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来呢。所以,一种语言的句于是无限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几百万册藏书所包含的句子,也只是可能说出的句子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这是语言的基本事实。这一点对于语言理论的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句子的数目无限,每句话又可以拉得很长,那么人们是怎么学会说话的呢?如果我们从人们说出来的话中抽出一些样品来研究,就不难发现,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每一个词像机器的零件一样可以卸下来装上去,反复使用,因而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更重要的是,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是极其有限的。比方说:我看书他写字你读报妹妹绣花哥哥抽烟客人喝茶叔叔开拖拉机这些都是由不同的词组合起来构成的不同的句子,但使用的却是同样的规则。上面的事实告诉我们: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讲话,但是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在自由中又有不自由,说话只能在这种有限和无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所以,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和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是两回事。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语言好比打字机的字盘,说出来的话好比是打出来的文章。一盘铅字可以打出彼此毫不相干的种种文章来,而字盘里的铅字却有一定的数目,排列也有一定的规矩。这个比喻可以帮助我们大致理解语言和说话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从小学会一种语言,可以说是使用这种语言的权威,最有能耐的语言学家要研究这种语言,也得拜他为师。尽管这样,他对自己的语言究竟是什么样子,有哪些规则,却往往茫然,说不清楚。语言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找出来,把那隐藏在无数话语中的见首不见尾的语言找出来,使它的整体和每一片鳞甲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当然是非常复杂细致的任务。、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非洲有一个民族把新生的婴儿叫做kuntu(物),到孩子学会说话才叫做muntu(人),这一现象鲜明地反映出这种认识。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与这种基础相适应的政治。所以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不管阶级、集团之间的斗争多么尖锐,斗争的双方都得使用互相懂得的语言。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普通老百姓说话时用词造句的习惯和风格与学术泰斗肯定有差异,但都不能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比方说,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语言表达不同于其他的文艺作品,也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说话,更不同于科学论文的语言,它通俗、生动、含蓄、夸张,但其中所用的每一个词、每一条规则又都是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经常运用的,所以人们一听就懂,不会因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语言正是在各种变异中表现出自己的性质。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文字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与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而语言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包括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旗语等等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这就是说,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工具以外,还可以运用一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我们平常说话,不可能毫无表情或动作。孩子学话也需要依靠大量的非语言手段的帮助。可以说,语言的交际处于身势等各种伴随动作的包围之中。有些时候,离开这些特定的伴随动作,语言的交际还可能发生故障。《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有这样一段描写:贾琏、凤姐听说鲍二媳妇上吊自杀,她娘家的人要打官司,“都吃了一惊”。可是凤姐“忙收了怯色,反喝道:‘死了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从”说的话看,气壮如牛,从实际的神态看,却是“吃了一惊”,“忙收了怯色”。林之孝家的后进来,没有看到这种神态,也就听不懂凤姐的下面一段话:“我没一个钱。——有钱也不给他!只管叫他告去。也不许劝他,也不用镇唬他,只管叫他告!——他告不成,我还问他个‘以尸诈讹,呢!”多厉害的言辞!实际的含义却是想吓唬吓唬人家,给点钱,早一点了结,以免把事情闹大。林之孝家的没有联系凤姐当时的一些特定的神态,不知就里,因而感到为难,等到贾琏和他使眼色,才明白过来。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有些反面话只有联系神态、身势等伴随动作才能听出真意。在这种情况下,身势、神态等伴随动作往往更接近事情的核心。所以,伴随动作在交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在一定的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些交际任务。例如,鼓掌欢迎,举手为礼,挥手送别,伸舌表示惊讶,这些都是常用的身势。用手指刮着脸皮羞人,是汉族人特有的动作;西方人摊手耸肩,表示不知道,据说源于法国。我们平常说的“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在这些情况下,如果用语言来表达,甚至还显得有点笨拙。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说话时身势等伴随动作,各民族也有自己的特点。打招呼是一种日常的交际行为,除了用语言之外,还运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比方中国人过去是打拱作揖,欧美人用握手、接吻、拥抱等方式,库泊爱斯基摩人用一个拳头连打对方的脑袋,拉丁美洲有些地方的人以拍背为礼,波利尼西亚有些地方的人则是拥抱和互相擦背。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也不是各个民族都这样。我国境内的佤族人就用摇头表示同意。塞孟(Se-mang)人头往前冲表示同意。奥维崩达(Ovibunda)人伸出食指在脸前晃动表示不同意。招呼人过来一般是手指向里摆动,可是在各个民族中间也有两种方式,有的民族是手掌朝下,有的民族是手掌朝上。交谈时双方的空间距离也有一定讲究。和朋友谈话、和陌生人谈话、和异性谈话、招呼长者和上级,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距离。如果上级故意“缩减”与下级人员通常谈话时的距离,那是表示对下级的关切。说话的时候需要一面想,一面说,为了控制说话的主动权,免得被别人插入、打断,人们可以使用“晤”啊“”之类的音节,表示“话还没有说完,你别着急”之类的意思。空白也表示意思,在说唱艺术中,什么时候停顿,停多久,都有讲究,以便使交际更有成效。这就是说,空间和时间的因素也在交际中得到了适当的运用。所以,各种伴随动作也是交际的工具。它们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即使像“察颜观色”这一类特定的交际方式,也必须有语言的交际为基础,预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方才能领会。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日常说话,因为太平常、太习惯了,脱口而出,仿佛不感到有使用语言动脑筋的过程。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些复杂的问题,就能感到有一个默默自语的过程,而且你还能感到动脑筋时所用的方言或者语言跟你实际说话时所用的方言或语言是一致的。学习外语要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如果没有这种习惯,用外语说话时就得先用本族语把意思想好,然后译成外语再说出来。这样,说出来的外语就不会流畅、纯正。总之,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会“飞走”。在这以前,新的想法也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不明确,不定型,往往要用好些话来说明,而且还不容易向别人转述。认识活动的成果得到适当的语言表达以后,人们就可以在已有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不必从头做起。例如在1937年,毛泽东同志看到革命队伍里有些不良的现象,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等等,共有11种之多。毛泽东同志把这些现象概括成一种不正之风,形成一个概念,这是认识活动的成果,这个成果,毛泽东同志用“自由主义”一词在语言上把它固定下来。从此,人们就能够用“自由主义”这个词语来评论这一整类复杂的现象了。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婴儿呱呱落地,就堕入一个现成的语言环境里,他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学会周围的这种语言。整个学话的过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周岁左右会说一些单个词的句子,后来发展到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类似电报的电文),大致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自由运用各种语言成分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了。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孩子见到猫,听到大人说mao,他的脑子里就把mao这个声音和猫这种动物联系起来了。在另一种场合孩子见到狗,他说是mao,大人纠正他,说这不是猫,而是gouo这个纠正促使孩子去注意猫和狗的区别。下一次他看到另一只猫,把它说成别的什么,又得到纠正,这又引导他注意两只猫的共同点。词是一类事物的名称。孩子经过种种失误和纠正,学会了一个词,把它跟它所表示的那类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他就认得了这类事物。在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所以可以称为独词句阶段。这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如果语言里区分mao和gou,那么他就能把看到的一只只猫归为一类,一只只狗归为另一类,同时也就把猫和狗区别开来了。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比方说,孩子借助于词识别了猫和狗以后,又听得大人说baimao,huamao,balgou,huagou他又按照词的指示辨出了白猫和白狗的共同点,花猫和花狗的共同点,进而把物和物的属性区分开来。后来他知道一种东西叫maozi,他就有可能把bai和hua加在maozi上,区别两顶不同颜色的帽子。这时候,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例如“白猫”白“狗”中的“白”),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成不同的要素(例如“白”和“狗”)。“猫跳”狗“叫”之类的句子也是在这个阶段学会的。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的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这就是说,孩子已不仅仅注意词与事物的联系,而且已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关系。随着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就逐步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的影响而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就是说,当孩子能熟练地使用语言时,外界的现象就愈来愈少物质”的意义了。上述的几个阶段只就孩子学话的大体发展趋势而言,不是说可以划分出几个截然不同的界线。孩子在学话的过程中从大人那里学来的现成的句子是有限的,但是孩子能够理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句子,也能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句子。可见他学到的不光是一些词和现成的句子,更重要的是语言中的规则;他正是根据这些规则造出自己想说的句子来的。这个道理有点像小学生学算术:小学生通过老师的举例,学到了加、减、乘、除的算法规则。他掌握了这些算法规则,就什么样的算术题也都能计算了。孩子的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在学话的过程中认识周围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从每个人的孩提时期起就如影随形,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语言非常复杂,可是孩子学会说话却在学习简单得多的算术规则之前,这个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有人猜测孩子的大脑有从遗传而来的学习语言的装置”。究竟怎样,有待于科学的证明。、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还有神经生理学的实验根据。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中间有脑桥”(神经纤维)连接,使两个半球互相沟通。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比方右手拿香蕉,左手拿苹果,信息传入大脑的情况如下图:人类的语言活动与大脑左半球的某些部位相联系。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因此,如果一个病人大脑左半球发生损伤,他尽管说不出所住医院的名称、病房和病床的号码,却认得医院、病房和自己的病床。相反,大脑右半球受到损伤,病人尽管能说出他所住病院的名称,却找不到所在的病房、病床,也认不出熟人;能说出他家的注址,却找不到自己的家门。可见人脑的左右两半球有明确的分工,各有自己的职责。通过对大脑的解剖,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的有关部位比另一半球的相同部位要大,连婴儿也不例外。为了解除重症癫痫患者(俗称羊痫风)的痛苦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断联系两半球的脑桥”。动过这种手术的人,如果蒙住他的眼睛,把他平常用的铅笔、纸烟放在他的左手上,信息传入右脑,他可以正确地使用它们,但说不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把它们放在右手上,信息直达控制语言活动的左脑,就能立即用语言正确他说出它们的名称。有的科学家还做了这样一种实验:把一种叫做阿米妥钠的药物注入病人的一侧颈内动脉,使同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暂时发生故障,如果注入控制语言活动的左侧,那病人就不会说话;如果注入另一侧,则说话能力正常。这一切都说明大脑的左半球掌管着人类的语言活动。以上是来自病人的证据,对正常的人也可以进行实验,办法是让两耳同时听各种声音,比较它们的反应。比方通过耳机一边传入苹果”这个词,一边传入香蕉”这个词;或一边传入笑声,一边传入咳嗽声,如果刺激是语言性质的(词,没有意义的音节等),右耳(左脑)的反应比较正确;如果刺激是非语言性质的音,则左耳(右脑)的反应比较正确。先看下面两个图:右耳听到苹果”,信息直达专司语言的大脑左半球,立刻在那里得到了处理,反应不易出错;让左耳听到香蕉”,信息直达右脑,然后通过脑桥”转到左脑去处理,拐了一个弯,反应就容易出错。反之,对于笑声,从左耳听到的就不易出错。右耳听语言刺激的能力强,这也证明掌管语言的机制在大脑左半球。大脑的两半球的分工是人类特有的。有人给猴子做过实验,发现它的大脑左右两半球能够完成同样的任务。人类以外的动物既掌握不了语言,也没有逻辑思维的能力,这与它们大脑两半球缺乏分工有密切的关系。初生婴儿的大脑的两半球没有专业的分工。大脑两半球的专业化与学话的过程一致,看来到五六岁的时候才实现分工的专业化。但究竟是语言输入”支配大脑分工的专业化,还是分工专业化先于语言而获得,还缺乏实验的根据。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既然思维离不开语言,那么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呢?这是一个特殊的问题。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聋哑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近二十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针刺治愈耳聋、使哑巴开口说话的事例,就是这方面的证明。所以,决不能把聋哑人不能说话和其他动物不能说话的情形相提并论。其他动物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没有专门的分工,没有专门管语言的大脑机构,而且发音器官也发不出人类语言那样多种多样的音,因此它们根本不可能学会语言,这与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情。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前面讲过,交际工具分语言的交际工具和身势等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聋哑人既然得不到语言的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触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聋哑人视觉很灵,通常用手势来表达意思。经过专门的训练,还能掌握芋指语”,用约定的手指动作拼写语言中的词语。教会聋哑人观察和模仿常人说话时的口形,是帮助他掌握语言的另一条途径。他们用看话”代替听话”,自己也能发出含混而依稀可辨的音来表达意思。通过这类专门的训练,聋哑人彼此之间能进行正常语言的交际,并且能够看书作文,发展他们的智能。第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教聋哑人学习文化,教他们认猫”狗"'笔“'铁“'等词语没有什么困难,但要他们掌握伟大”祖'国”罷辛证”之类的抽象词语和一些语法规则,就非常困难了。对比小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小孩子在这方面碰到的困难要小得多,比较容易摆脱具体事物形象的影响而掌握比较抽象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可见,对聋哑人来说,不会说话确实有很多不便。看来,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此外视觉、动觉、触觉也能作为依托,只是不如声音那样方便、有效。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一一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正因为这样,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相同的事物,同一部著作或同一部电影可以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在国际性的运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了解一场球赛的经过和结果,在紧张关头异口同声地喝彩或表示惋惜。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都一样,相反,它们之间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平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说的就是这种差异。我们怎么知道这种差异?就是根据语言差异的分析,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的民族性不仅是语言不一样,而且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的问题很复杂,我们这里只能作一点举例性的说明。客观世界对各族人民是统一的。语言既然要指称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分别给以名称。对现实的这种划分,各语言很不一样。同一条光谱,汉语切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段,英语切成purple,blue,green,yellow,orange,red六段,有的语言切成五段,三段,甚至两段,而且,即使段数相近,各段的起迄点也有差别。亲属称谓也是这方面的明显的例子。同是父母的兄弟或其姊妹的丈夫,汉语分成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而英语统称unc1e;同是父母的姊妹或其兄弟的妻子,汉语分成伯母、叔母、舅母、姨母、姑母,而英语也只有一个统称:aunt。日语的书面语使用一些汉字,很多人以为日语和汉语相近,日语好学,其实这是误解,汉语和日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使写成相同的汉字,意义也往往不同。例如:类似的现象在语言中比比皆是。除了科学术语之外,可以说两种语言里很少有意义、色彩等各方面都完全等同的词。一种语言里的词语通常要根据它所处的上下文才能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恰如其分的说法。至于不同语言的语法方面的特点,这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例如英语普通名词在句中出现的时候,一般得标明它是有定(例如前面加the)还是无定(单数前面加a)。可数名词还得标明是单数还是复数。汉语就不必。可是汉语的可数名词前面通常要加量词,如“一本书”,“三个人”,“两枝笔”,外国人说汉语时容易把这个量词漏了,说成“一书”,“三人”,“两笔”。这些都只是语言的民族特点的举例性的说明。语言复杂多样,两种语言的成分很少能够简单地对应,而是要经过复杂的换算,因而无论从事外语教学或翻译,都需要对本族语和外语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作细致的比较,找出彼此的异同,这样才能学好外语,做好翻译工作。我们不能因为人类思维能力的共同性而忽视语言的多样性,也不能因为语言的多样性而断定各民族的思维能力有强弱之分。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电子计算机,也有人称为“电脑”,除了能进行数字的运算以外,还能代替人的一些别的脑力劳动,于是出现了一门叫做“人工智能”的新学科。这门学科研究包括模拟人的触觉、视觉、听觉直至智力功能在内的控制系统,属于控制论的范围。这种控制系统就是具有机械手、“电眼”、“电耳”、“电脑”的自动化装置。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机器能不能思维?有人认为机器能够思维,人类能够制造出思维能力纵然不超过自己至少也可以和自己相当的机器来。1959年,美国一位名叫塞缪尔的工程师,在一架电子计算机上装置了一套下棋的程序,制成了弈棋机。下棋时,机器战胜了它的设计者。1962年,经过改进的另一架弈棋机又战胜了美国一个州的前跳棋冠军。这件事引起了轰动。计算机还能够作曲,奏出的音乐在国外曾经风靡一时。利用计算机阅读文件,检索情报资料,进行排字印刷,已经成为现实。让机器进行简单的翻译工作的设想,也进行了一些年的研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不少人根据科技的这类进展来论证机器能够思维,甚至可以超过人的智力。直到1978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还举弈棋机的例子说明计算机可以“朝着超过人的智力而发展”。但很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机器不能思维。塞缪尔本人就是坚持这种看法的人之一。他指出,“机器不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弈棋机“使用的特定逻辑过程,是程序设计者预先制订的”。思维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过程。人不仅能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且能制造和利用工具积极地改造环境。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特定的形式。机器所具有的智能是人的智能的延伸,是人的智能在机器中的再现。机器只能按照人预先设定的条件机械地执行预先规定的指示,它不能随机应变”,能动地对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条件作出反应。如果条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它的反应也是照章办事”式的,没有灵活劲儿。所以有人说它是忠实的呆子”。简单的机器是拨一拨动一动,接受人工智能的机器不过是预先周密地拨”好了,让它视情况而动'罢了。机器的能耐不管多大,毕竟是人造的没有灵性”的装置,永远不可能像人的大脑那样对客观世界作出能动的反映。人类思维职能的延伸使机器能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出现了人直接命令机器进行操作的前景。这将给语言研究带来重大的影响。要给机器下命令,必须使机器懂”得一种语言。但机器远不能理解自然语言,因而创造了使它能够识别的、高度形式化的算法语言。初期的算法语言比较烦琐,跟自然语言的距离很大,人们要掌握它,相当费事。近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算法语言有逐步向自然语言靠拢的趋势,出现很多方案,大大方便了操作计算机的人员的学习和使用,同时也提高了机器的效能。不过自然语言太复杂,人们没有办法让机器全部接受。如果我们把自然语言分析得很透彻,连机器也能识别,那么人和机器就能直接对话,不必经过算法语言的中介了。现在,计算机的研制已经进入了第五代。第五代计算机的特点是带有人类的智能,关键在于要求机器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语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语言分析不断深入,而语言分析的结果也可以让计算机去检验(因为它铁面无私”,没有先入之见,要求也最严格)。语言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合作领域正在日益扩大。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前一章讲了语言在社会现象中的地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语言本身的结构。语言是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要理解它,必须知道符号是什么,语言的符号构成什么样的系统。我们先从符号说起。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孩子们很爱看的一本书。书里写到飞岛国里的百姓想绕开语言用实物来进行交际,于是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可能要说到的全部东西,想要表达什么,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个东西来。这种交际方式只有在童话或幻想小说中才有可能。人类社会的交际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且不说那个口袋该有多大的容量,好些东西像水、火没法往里装,而且更多的交际内容,比方远近”喜'欢”真理”等等,根本就不是具体的东西。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词就是一种符号,它能使听话者意识到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例如我说火”,这个火”代表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你听到火”这个词也就知道它代表什么。语言中像火”这样的词都是符号。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掌握符号,就是知道了符号所代表的是哪一类事物。这正像商品交换中的货币一样:一个人有了货币,就可以买到他所需要的商品,所以经济学中把货币叫做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像词这样的符号在交际中的作用与货币类似,不过货币能和一切商品交换,而符号只能和它所代表的那类现象相联系。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谈论各种事情。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人类为什么不像大人国里的人那样用实物进行交际,而选择用声音做表达材料的语言符号作为交际的工具呢?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也最好。声音是每个人都能发出来的,本身没有任何重量”,便于携带,人走到哪里,它就能跟”到哪里,张嘴就能说,既不需要像大人国里的人那样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口袋,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专门的物质设备(即使像旗语这种简单的交际工具,也还需要两根棍子、两块布)。它的容量最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的现象都表达出来。而且,它的效果也最好:说话只是动“嘴皮子”,可以大声疾呼,也可以慢声细语,上下古今,喜怒哀乐,不管多么复,杂的道理,动人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改用手势,效果就要差得多:远处看不清,暗处看不见;深奥的哲理,细腻的感情,也难以用手势表达;而且做手势时还得把双手腾出来,影响劳动。由于用声音作语言符号的材料有这种种优越性,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选用它做交际工具的物质形式。、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代表甲事物的乙事物,不一定都是符号。它可能是事物的“征候”。什么是符号,这要和征候比较,才容易明白。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例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可以歇脚或投宿的人家。中医诊断疾病,总是要号脉,看病人的气色、舌苔,闻他呼出的气息。公安人员侦察案情,要收集指纹、脚印,记录和拍摄现场。远处的炊烟,病人的脉象、气色、舌苔、口气,罪犯的指纹、脚印,这些都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有自然的联系,本身就是那事物的特征。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像红绿灯、旗语的手势、文字等是视觉可以感知的,盲字是触觉可以感知的,语言是听觉可以感知的。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汉语中人”的语音形式r和,是听觉可以感知的声音,它的意义是指所有的人,概括起来可以说是“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ren这个形式和“人”的意义结合成汉语中“人”这个符号,代表着客观世界中“人”这种事物。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汉语中为什么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这样的意义和r和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这是没有道理可说的,完全由社会的习惯所决定。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把这类对象叫做ren,而叫别的,也完全可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子:“约定俗成”四个字点出了语言符号的本质。恩格斯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曾举过一些很有意思的例正和负。也可以反过来……北和南也一样。如果把这颠倒过来,并且把其余的名称相应地加以改变,那末一切仍然是正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称西为东,称东为西。太阳从西边出来,行星从东向西旋转等等,这只是名称上的变更而已。(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9页)可见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以一定的价值,才能起交际工具的作用。普通的浓烟不过是起火的征候,不是符号,但是经过约定,也可以成为报警的符号。周幽王戏弄诸侯,乱举烽火,无异于自己取消烽火可以报警的价值,终于自食其果。符号的这些条件实际上说的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跟符号所代表的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现实现象”,不仅指周围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事件、性质、动作等,而且也指人类内心世寻的感受和思想,道德的评价以及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现象,一句话,包括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东西。我们下面以语言符号为例,用图来表示这种关系:意思就是: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事物的个体是无数的,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给每枝笔、每块砖……设立一个符号,只能把事物概括成类,给每个类设立一个符号;概括是心理的认识活动,它的成果就是意义,所以说意义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意义是联系现实现象和音之间的桥梁。没有意义,即没有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声音归声音,现实现象归现实现象,相互之间无从建立联系。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在使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要像机器的零件那样能够拼装拆卸,重复使用,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符号只能使用一次,人们就得随时随地、无穷无尽地创造符号,使交际无法进行。正由于符号能够在使用中重复出现,人们才能够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在所有的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语言中有大大小小的单位,例如句子、词、语素、音位等①。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例如北京话的b,就只是一个听觉可以感知的声音,并没有和某种意义结合起来,因而不能成为语言符号。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像汉语中的“黑”板“”人“”民“”朋“”友“”等都是符号。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人们自然地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有的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如“人”水“”火“”,有的词包含不止一个语素,如“人民”朋“友”黑“板”。词在说话时能够自由地卸下装上。如果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不再是单个的符号。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D”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战争期间夜间通行的口令是司令部规定以后颁发的。口令的制定是任意的,但既经颁发,大家都得遵守,不能更改。口令可以一天一换,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而且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所以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语言像是孙猴子戴的紧箍,它套在每个人的头上,谁要是违背已经“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社会就会“念念有词”,迫使他改回来。所以,符号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它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便改变音与义之间的结合关系;除非整个社会都接受,才能改变这种关系。语言符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跟表格很不一样,表格分纵横两栏,占有空间,看起来一目了然,可是,要把表格逐项清楚无误地念出来,则需要经过改作的手续。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我们能够说出这种不一样的道理。这样,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里先讲语言的分层情况。大家知道,交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无限的,所以句子也应该是无限的。要使说话的人能够随便地造出新的句子,让听话的人一听就明白,语言必须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装置。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因为音位只能构成符号的形式,语素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符号;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有几千。几十个音位的组合产生几千个符号的形式,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同时又有数量上的飞跃。语素的数目虽然不少,但光有语素,还不能用来交际,还需要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几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里收录的词有42万个左右)。一个词可以有几个意义,例如,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归纳,现代汉语里由单个语素构成的词“老”就有十五个意义。一个符号可以包含若干个意义,这无形中把符号的数目又扩大了几倍。词不过是说话的材料,把词和词组合起来造成句子才能进行交际。句子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组织起来的。语言提供了成万个词和多种灵活的造句规则,自然可以让人们造出无限的句子来。音位语素T词T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T成万T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语言层级装置中的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就使说话的人可以纵意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按照排列和组合的可能性计算,假定某种语言有四十个音位,组合的长度最多是四个音位,那么可能形成404+403+402+40=2,625,640个组合,即扩大六万五千多倍。语素构成词的可能性更是大得多。单拿人的姓名来说,汉语里常见的几百个姓,和另外的一个或两个字组合,大体上可以使十一亿汉人每人有自己的姓名。可见从音位到语素,从语素到词,每次所能利用的组合的可能性很大,但语言只利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可能性(像语素的数量只比音位大一百多倍)。语言为什么如此大方”呢?因为语素和词是语言的符号,符号的数目不宜太多,否则记忆会不胜负担(有谁能记住成亿个人的姓名)。翻番增量全靠单位的组合。只要单位明确,就可以根据组合规则把单位组织起来,造成句子,而把词和语素的数目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这个分层装置是怎么运转的呢?总起来说,是组合和替换。前面说过,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我们这里先来看看词这一级的运转情况。说话时有时用一个词就能表达意思。但是就一般的情形说,要表达的意思总比一个词的意思复杂,于是就需要把词组合起来造成句子。词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比方说,我进城”,只能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依次说出来。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例如:我看书他看书小王买书老师写文章人们欢呼胜利所以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比方说红”和花'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红花”和花红”。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比方拿红花”这个符号的链条来说,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一个连队的战士可以按照性别、年龄、籍贯、身高、体重、军事素质、会不会游泳、爱不爱看小说,甚至脚码尺寸、脑袋大小等等特征进行分类,形成各种聚合。这些聚合都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比方最后两项对于供应他们鞋帽的军需后勤部门就非了解不可。同样,语言单位也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特征聚合成群。例如词可以因为读音相同,意义相似或相反,词根相同,构成的类型相同,变化的规则相同……而形成聚合,这些聚合也是语言研究所要关心的。不过语言研究最关心组合位置中的替换,因而也比较多地从这一角度研究语言中的聚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犹如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借助这两个轴说明符号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这些问题都将在下面有关的部分加以论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我们需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掌握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的动物,不管是会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还是接近人类的猩猩,都是没有的。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人类有敏锐的感觉器官,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反映现实现象,认识客观事物,这就为大脑这个加工车间提供了形成语言意义的原料。大脑对这些原料加以分析、概括,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舍弃次要的属性,把事物归成类,并且给以名称。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都叫做“房子”。“房子”这个词只把房子的共性抽出来,以便和桥梁、碉堡等别的建筑物区别开来,而不管它的大小、高低、式样等等。它是认识活动的成果,代表一个一般的概念。谁见过抽象的房子?见到的只能是具体的院子、楼房等。所以,语言中的词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这一般的、概括的东西既能指任何具体的个体(“我家的房子”镇“西头那所新盖的房子”),也能指概括程度不同的类(“所有的房子”、“北京的房子”、“北京的旧房子”••…)。只有经过这番抽象概括的功夫,思维才能把握住万事万物,在概念(词)的基础上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并且把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没有概括、判断、推理这些抽象思维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掌握语言这样的交际工具。其他高等动物也具备一些智力。牛、马、猫之类的家畜,往往“解人意”、“通人情”,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黑猩猩的智力更高,例如它喜欢吃白蚁,蚁洞小,爪子伸不进去,就知道找一根又长又细的树枝伸进洞去,等白蚁爬到树枝上以后再抽出来吃。这说明黑猩猩有相当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人类祖先的智力原先不会与黑猩猩有质的差别,但在发展中人类能够把各种智力(如感觉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记忆的能力等)结合成一体,发挥作用,而语言的运用又反过来有力地推动这些相互作用着的智力的发展。其他动物的各种智力是分散的,没有结合成为系统,因而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落后于人类,根本不能与人类的智力相比拟。要掌握语言,还得有灵活发音的能力。一种语言几十个音位,构成上千个语素的形式,这就要求发音器官能够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而后加以组合。这种灵活清晰的发音能力,决不是笨嘴拙舌,只会发“哞哞”咩“咩”汪“汪”咪“咪”的动物所具备的。人类的伶牙俐嘴是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长期磨炼的结果。起初,劳动巩固了类人猿的手脚分工,使它们终于站立起来。直立行走和语言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用四肢走路的时候,吃东西、拿东西、打架等等,好多动作都得用嘴。嘴担负了这么多的任务,因而能够发出的音不多。直立行走以后,嘴的任务减轻了,变成只管吃东西和说话的工具。同时,直立使口腔和喉咙形成直角,喉咙受到重力的作用,位置下移,拉长了从喉咙到嘴唇的整个发音通道,这就有助于人类祖先在发音时控制气流,构成更多式样的阻碍,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来。这样,语言就具备了足够的声音材料。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它一代一代遗传下来,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今天,凡是正常的人,都能从小自然而然地学会一种语言,这是人类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份遗产,是“非我族类”的其他动物所无法享有的。所以,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那是后天的事情。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学会什么样的语言。美国的孩子从小在北京和说汉语的中国孩子一起生活,就只会说汉语而不会说英语;汉族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说法语的巴黎,也只会说法语而不会说汉语。从小离开人群生活的孩子就不会说话。1927年以来,印度曾数次发现在兽群中长大的孩子,他们都不会说话。1979年,印度又发现了一个狼孩。这个孩子出生不久被狼叼走,在狼群中长大。他牙齿锋利,不会说话,指甲长而弯曲,用四肢行走,回到人间时已有四岁,经过五个月的训练才开始用双腿走路。可见没有现成的语言环境,先天具备的语言能力只是潜在的东西,无从诱发。即使是掌握了语言的成年人,如果离开人群而长期孤独地生活,他的语言能力也会衰退,甚至不会说话。抗战时期,山东的青年农民刘连仁被日军抓到日本当劳工,后逃入北海道的山林中穴居。由于没有交际的需要,他的语言能力逐渐衰退。在他穴居的第十三年,他看见一条船,想喊一声“船”求救,但舌头不听使唤、转动不灵;他喊“天”,却发出“登”的音节。他意识到失去语言能力的危险,将来遇救,也无法说明自己的来历。于是,他张嘴训练舌头的弹性,以顽强的毅力学说话,最后才慢慢地说出:“我叫刘连仁,我是中国人,山东高密县人。我是民国三十三年被日本抓来的劳工……”刘连仁重新学会这几句简单的话是由于他坚信祖国最后一定能胜利,一般的人难以做到。1892年,在太平洋的火奴鲁鲁附近的一个叫韦奈斯的荒岛上,人们发现了一个遇难的葡萄牙海员。他靠野果、野菜生活了九年,得救时已几近痴呆。可见语言环境对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现实的语言能力或者维持已经具备的语言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自然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这个说法,以前只是一种推论,现在有了比较充分的实验证据。人类是在生物进化的最后时刻才和近亲的动物分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科学界一般公认生物已有36亿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物种发生了变化,有些消亡,有些产生。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我
/
本文档为【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电子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