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19-04-21 95页 ppt 143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华仔

小学教师

举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西昌学院副教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欢迎访问业锋教育在线http://www.lsyf.cn 凉山高中在线http://lsgz.scxxt.com.cn 电话:0834小灵通3687163E-mail:jksyf@163.com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创设情境”策略 三、高中数学教学的“提出问题”策略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西昌学院副教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欢迎访问业锋教育在线http://www.lsyf.cn 凉山高中在线http://lsgz.scxxt.com.cn 电话:0834小灵通3687163E-mail:jksyf@163.com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一、高中数学问解决教学的策略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创设情境”策略 三、高中数学教学的“提出问题”策略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一)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1、“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在每节课中,问题要努力做到: ①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 ②能推广或扩充到数学各单元知识和各种情形; ③有着多种解决。2、怎样进行问题解决教学? ①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 ②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 ③大胆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去寻求解题策略,必要时给一些提示; ④讨论各种成功的解决,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核心。如果可能的话和以前的问题联系起来,对问题进行推广,概括出一般原理。3、“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在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心理操作,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地解决: ①领会与同化。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命题,并整体地将问题吸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②寻求策略与验证。思维有跃向结论的倾向,分析解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寻求策略技能的提高,各种解题策略的比较与验证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与批判精神。 4、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策略的产生和执行,首先取决于概念是否清楚。 理解是第一位的,没有理解的训练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当然对概念的理解也是动态的,当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最值有了初步的正确的理解以后,在具体的应用中,不但巩固了原有的理解,并且还会达到新的高度,深度的理解。 5、能否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迸发出灿烂的思维火花,学生的智力基础,认知方式是及其重要的,原有数学知识基础也很重要。 但是教学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精选“好的”问题,铺设合适的坡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这需要教师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在"好的"问题合适的坡度和良好的氛围创设过程中,把握“量”的度、“强”、“难”的度。 6、理解和技能如何进行定量把握:要考察学生的智力基础,能力基础和认知方式等。 依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对中学的阶段的数学知识点作一一定量分析,是完全可行的。 同时对学生理解和技能的要求也有一个梯度,不能不同的学生,却要达到同一的。 7、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智力和认知特点等构成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把数学的概念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素质上,这是今天数学教学的方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二)数学问题选择和呈示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好问题。 一个“好问题”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好问题”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 可接受性是指问题要容易为学生所理解问的是什么,要有一定的意义容易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障碍性则是要求问题要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使用的但又确实与已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探究性是指学生能进行探究,而探究的过程又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如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思维的价值或是人文的价值等。 第二,从教师角度来看,“好问题”应当有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教师对所选问题在尝试引导环节中要能对学生的活动围绕着教学中心加以适当的控制与诱导。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任务繁重,如果要将问题解决教学应用于日常教学,那么大纲、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本完不成,因此很多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第三,从数学内部来看,问题要具有可生性、开放性。 可生性是指所选取的问题要有新问题或新知识的生长点,能够在部份更改条件下能产生新的问题,或是问题能够迁移、变形,或变换思维角度有不同的解法。 选择了一个好问题,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舍取有度,创设一定情境导入。 教师在创设情境导入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具有互动性的导入,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入,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只有将课本研究活了,在教学设计中才能有一个好的导入,这样问题解决教学中呈示出来的问题才会有份量、有质量。(三)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应注意 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一直参与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1、构建问题解决的合作关系。 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 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再将重点放在是什么的知识上,而是着重于为什么的知识上,科学地应用主体发展策略、动机激发策略和层次设计策略以及探究创新策略。 对学生的有效的尝试指导,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起点技能、先决技能做认真的分析,对目标技能做恰当的设定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成立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在教学进程中,大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共同讨论,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2、启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对话与指导要有一显一隐两条主线:外显的主线是学生的活动,内隐的主线则是学生的思维。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外显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分析并适时进行指导; 在启发指导时使用的语言要具有发散性,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 不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怎样,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指导学生的重点应是启发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做则是想好以后顺理成章的事。3、调动问题解决需要的非智力系统。 教师的对话和指导应突破认知领域而延伸到情感等其他领域。 在课堂教学中,要动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 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用一些充分肯定、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的过渡语给予学生评价和引导,这样既指出了思考、讨论的方向,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面对学生的“失败”过程,教师也应肯定“失败”的思维价值,用“想法很好”、“要发现真理就要敢于失败”、“尽管失败,但再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办法,也许离成功不远了。”等春雨般的语言来滋润学生“愤”、“悱”之心,使学生的感情需要得到满足,面对挫折学生还保持乐观的态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热情洋溢的赞美、肯定、鼓励和褒奖,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生长剂,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才智。 这种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不但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使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学好数学的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影响会使他们终生受益。4、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 问题的发展是指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在课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已经获解的情况下,在问题情境中的新问题、新知识的生长点上,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形成新的问题情境而作为问题解决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或升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教师通常采用的策略有:(1)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剖析。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既可以指肯定性的获得,也可以指否定性的判断,即证明了原来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或是某些方法是不可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还可以指对学生具有反面意义的典型的错误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 后者,对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出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解法”进行必要的反思,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2)对问题情境中的条件进行考察、变更,探索提出新的结论。 在问题获解以后,教师并没有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通过对条件进行考察,得到新的发现或新的问题。 (3)对课本例题进行变式思考,或者换位思考。 问题的变式或换位思考,是数学思想的根本,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引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当前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二、高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策略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 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4、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5、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 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三、高中数学教学的“提出问题”策略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布鲁巴克)…… 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2、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3、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①课题质疑法 数学学习目标尤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②因果质疑法 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③联想质疑法 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④方法质疑法 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⑤比较质疑法 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⑥批判质疑法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4、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①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 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②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网络向其他学生询问。 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 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 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③师生之间设问 教师提问——发电子邮件 在数学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的监看功能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 并通过它的控制功能不离开座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及时地发电子邮件给指定的学生,向他个别提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部分或全部的学生,向他们提出共同的问题。学生提问——发电子邮件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可以通过网络向同学询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教师请教。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要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何实现教学中知情统一、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要充分考虑与学生智力发展相关的认知目标、与学生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情感目标和与学生实验技能发展相辅的技能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发展潜力,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一)积极参与策略 重视与凸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是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主体的人,有主动的意识和自主的精神,他们具有好胜、好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只有让他们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并在课堂上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因而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得到全面提高。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处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1)趣味情境。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教学中应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 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就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2)操作情境。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活,强调体验性学习。 而操作活动又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体验感悟的一种良好形式。 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 而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但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依据教材,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知识。(3)问题情境。 传统教学是师问生答,思路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里,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未能体现主体性。 现代教学要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倾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参与水平。 良好的参与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即时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识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水平。(1)学会阅读。 是让学生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学会学习。 在具体指导读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边”: 边读边记(把重点句划出来或把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 边读边说(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结论,对于重点问题及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通过边读边议,互相交流,使读更有收获), 边读边想(知识的形成过程怎样?结论是怎样得到的?结语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并能进一步对课本中的内容质疑问难)。(2)学会观察。 数学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图形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恰当的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 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有明确的目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把观察和思维、想象结合起来,同时通过比较,提高观察效果。(3)学会操作。 数学知识一个显著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操作,首先操作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其次要指导操作过程,明确程序;再次操作要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含义。(4)学会思考。 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一节课,可通过“设疑——探究——归纳——验证”这四个阶段,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 教学生学会思考,要做到三个“善于”: 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 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 善于从同学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 指导学生把听讲、思考、记忆结合起来,逐步培养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二)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学要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势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师生关系、以利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 也就是要形成师生活动,它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群体与群全的互动。 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环境。1、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角色转变。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有效的教学实践,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框架,是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和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学论观点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认同,然而实际的大面积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主要是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有的只是教师提问学生;有时教师也安排学生操作演练、议论等活动形式,颇为热闹,实质上是“老师要我们摆,让我们做、叫我们说的”,思路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未能体现主体性。 而现代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人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原有不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倡在师生之间建立交往对话式的“生活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情知互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实现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沟通与知识、经验、智慧、意义的“共享”,切实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准确把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摆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协调人的角色,要依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教学行动,把握活动时程,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再发现”新知的过程。 教师的“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的,使教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普通一员,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成为深刻理解学生的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以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伙伴型关系。2、优化人际关系,形成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实现数学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化,从低级到高级的渐变,从理论到实践的渗透,实现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调节人际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群体、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学习氛围民主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而手势、眼神、动作等体态言语在沟通师生感情、传递信息之间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加快和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必须引起重视。(2)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主要有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三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把课堂教学按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又分为四种形式:课堂教学按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又分为四种形式: 第一种:教师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 第二种: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现在的班级教学课堂交往多是这样的,效果一般。 第三种:除师生双向交往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学生的交往,效果较好。 第四种:教师成为群体中平等一员,师生间进行广泛的双向交往,效果最好。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建立第四种师生交往形式,坚持教学形式多样化,实施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策略。 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能使教学交往充分展开,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班级教学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且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还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三)知情融合策略 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发展智慧能力同时丰富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 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必须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紧密结合,使情感和认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 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 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以形成认知与情感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乐学、好学,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的过程,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认知过程情感化,达到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1、研究教学内容,挖掘知情因素。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一般来说,教材教学内容中,知识内容比较明显,认知主线易于把握,往往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情感因素比较隐蔽,难以发现。 事实上,数学知识内容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发现、归纳、总结而出,都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 他们寓于知识内容之中,需要教师去研究教学内容,挖掘出潜在情感因素。 把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多角度考虑,学生思维的空间变大了,情趣更浓了,认知和情感都能得到发展。2、赋予情感色彩,促进知情交融。 教学中,认知、情感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知情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把缺乏情感因素的内容,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交融。(四)主动发展策略 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际交往等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求,并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发展。主动发展,又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教学要实现发展,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基本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要发展个性和创造性,而且要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不仅要发展智力,而且也要发展非智力,学会发展,培养社会适应性。1、合理建构,优化认知结构。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上,要从被动接受现成结论,转变为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在教学法中要针对教材知识结构,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主支参与、自主探索构建新知。2、教学开放,培养探索精神。 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 学生在轻松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的思考、研究和领会知识及其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开放性的指导,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宏观控制上,多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为他们指导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思路; 课堂要有开放的气氛,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过程的民主上;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学生“独立性”的增长,学生在教学上的民主要求就更近切。 有些教师对学生很凶,动不动就申斥,他们以为这就是严格要求,其实这是对严格要求的误解。结束语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问题解决教学、创设情境策略、提出问题策略和课堂教学策略,并匹配最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欢迎访问 http://www.lsyf.cn欢迎访问 http://lsgz.scxxt.com.cn愿与大家成为朋友!电话:0834小灵通3687163E-mail:jksyf@163.com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科研)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西昌学院教育心理学副教授 ⊙中国数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数学会副秘书长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
本文档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