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

2019-04-18 9页 doc 25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材料的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形式和内容”“近代意义”,此处的“近代”的内容,应指近代使用机器动力的军舰。据此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北洋海军所进行的黄海海战体现了...
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
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材料的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形式和内容”“近代意义”,此处的“近代”的内容,应指近代使用机器动力的军舰。据此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北洋海军所进行的黄海海战体现了上述特点。故选A项。 2.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D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消磨中国人以及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A、B、C三项。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 义和团运动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由材料中提到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可知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僚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的,故②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作者没有用此观点,所以④错误。故选D。 4.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标志着中国封建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选C 清帝退位意味着清朝的结束,故C项正确。清帝退位意味着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但不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故A项不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排除D项。 5.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材料反映的是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工业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故A项不正确;B、D两项说法本身不正确,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等特点决定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民族工业生产结构不可能平衡或合理。故选C。 6.有人说,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技术设备落后 B.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C.缺乏重工业基础 D.中国适合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 解析:选C 材料强调中国近代缺乏生产制造工业——重工业,造成了中国近代工业中只有装配工业或加工工业。 7.下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 824 000 270 717 1920年 1 759 500 620 000 557 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解析:选D 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期为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选择D项。A、C两项分别是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B项说法错误。 8.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解析:选C 本题是以社会习俗中的发饰变革作为切入点,以习俗的变革反映政治上的斗争。太平天国“蓄发令”的颁布,是华夏民族反对满清贵族统治的体现。而“剪发易服”和“保辫会”的出现,在实质上又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主与封建专制残余的较量。所以,整段材料都在反映政治上的斗争,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辫发之争”的实质无关,排除。 9.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解析:选C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05年。A、B、D三项反映的是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故应排除。 10.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思想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解析:选B 根据题干可知:在康有为看来人民群众的革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变革,而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会避免因革命引发的社会动荡,也会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选B。 11.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D 从“1918年”以及“盲目输入西方学说”“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可以推断出针对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弊端。正确为D。 12.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解析:选C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国家自由,两者辩证统一。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3分,第14题27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3分)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3分)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的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可回答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结果相类似;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 答案:(1)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 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2: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
/
本文档为【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