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聚焦重点--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2019-08-31 7页 doc 64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xxj7584

暂无简介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聚焦重点--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高国奕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阅读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本着这样的思路,从文本中五壮士群体形象塑造方法的概括总结,走向课外《八女投江》和《三英战吕布》的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真正理解文章的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进而得言。 二、语用反三归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聚焦重点--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高国奕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阅读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本着这样的思路,从文本中五壮士群体形象塑造方法的概括总结,走向课外《八女投江》和《三英战吕布》的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真正理解文章的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进而得言。 二、语用反三归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反三归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抽象,认识本质,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阅读最终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把学到的塑造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思考:对于文章中表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与精神,是我们以前上课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教学内容,而这次设计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大胆取舍,放弃对全文的讲析,围绕群体人物塑造这一主要问,通过阅读理解、关联拓展,最终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2.学生情况分析 认知:高年级学生对叙事性作品并不陌生,对其中的个体人物刻画,通过言行心神表达情感的方法也比较熟悉。而对于群体人物描写的概念、群体形象塑造的方法及其运用相对陌生。 情感: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丰碑》《草地夜行》等文章的基础上接触到的又一篇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因此对于这类人物言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并非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五位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与理解,体会文章塑造群体人物形象的两种不同方法。 3.以读带写,运用练笔巩固群体人物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学习课文中点面结合、连点成面的塑造群体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难点】将学到的塑造群体人物描写场面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当中 【教具准备】ppt 【问题框架】聚焦重点,关注个体——由点到面,把握群体——举一反三,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教学过程】 1、 聚焦重点,关注个体 (1) 引出课题 继续走近五位英雄,感受他们的风采,回忆并大声说出五位英雄的名字。 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2) 提出问题,引出重点 五个人当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设计意图:信息论相关理论认为:阅读教学这个对话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中,长文短教,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课堂上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凸显出来。因此,在这个环节当中,我围绕教学内容,大胆取舍,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重点人物的关注上。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3) 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文中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句子,在让你感动的地方做批注,再同桌交流一下。 (四)集体交流 1.找出重点句,体会人物情感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内心的情感。 2.重点理解两个“砸”字。 方法:读句子,看视频,体会不同语境下“砸”字代表的不同情感。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个“砸”字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和坚决消灭敌人的决心。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这里的“砸”字既有对枪的不舍,也有一份宁可砸碎也不落入敌人手里的决心。 3.出示歌诀进行概括:同字不同情 语境辨分明 入境细品味 自然分得清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既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从“砸”字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砸敌满腔恨,砸枪心不忍”的两种不同感情色彩。】 二、由点到面,把握群体 过渡:透过这样的描写,这位勇敢无畏的班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英雄气概也感染着其他的战士们,我们看其他人是怎么表现的呢?出示: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一)指名回答战士们的表现,理解并读出表达的情感 重点理解“热血沸腾”“紧跟”“像雹子一样”“昂首挺胸”等词语,体会战士们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二)引导总结“点面结合”的塑造群体人物的方法 1.师生对比读,引导观察这几段话的特点。 估计回答:班长马宝玉是重点描写,其他四位战士是简单描写。 2.教师总结:这几个场景的描写中,作者突出的是重点人物马宝玉,这种写法也可以成为以点带面。 (三)引导总结“连点成面”的塑造群体人物的方法 出示课文第二段: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引导观察,这个场景的描写与刚才的几个有什么不同。 估计回答:这段描写没有突出班长一个人,而是面面俱到的写法。 2.教师总结:人物出场逐一亮相,这就是“连点成面”的写法。 (四)引导思考两种方法的不同作用 提问:文中对群体人物的描写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呢? 体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出示歌诀加以概括:开篇连点成面 人物逐一亮相 然后点面结合 详略搭配得当 三、举一反三,比较阅读 师:塑造群体人物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方法。出示:冷云把手一挥,果断地说:“同志们,下河!”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 ——摘自《八女投江》 张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关羽)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刘备)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 摘自《三英战吕布》 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两段话分别运用了哪种塑造群体人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从关注文本走向拓展阅读,就是在借助教材有序、扎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结论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一)引导练笔 师:这两种方法其实一点也不难,我们在平时写作中也可以运用。 出示: 雪,终于停了: 拔河比赛开始了: 要求:选择一个场景写一段话,试着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 (二)集体交流 指两名同学读一读所写的片段,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也就是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这个环节当中的两个小练笔的设计,就是为学生内化运用这两种塑造群体人物的方法提供了机会,以读带写,突破难点。】 五、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师:五壮士的事迹感动着我们,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同学们,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有很多像五壮士这样的英雄,在面对外敌入侵生死存亡的时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死捍卫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尊严。 出示民族英雄图片及相关事迹: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 邓世昌——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张自忠——“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师:和平时期,也有很多为了民族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民族英雄。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他有太多的美誉,“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导弹之父”。 师: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靠着这种代代相传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才有了强大的祖国,而我们,也将在这种精神的传承中实现富强和谐美好的中国梦。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迁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民族气节,从而实现群体英雄形象向民族英雄形象认知的转化,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顽强 连点成面 视死如归 点面结合
/
本文档为【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聚焦重点--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