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历年专升本试题

历年专升本试题

2020-07-07 2页 doc 107KB 9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xxj7584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年专升本试题历年专升本《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4年试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哪些?(1)刺激物的强度;(2)新异性;(3)对比;(4)活动和变化2、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3、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指思维可以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概括性是指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4、什么是性格?简述其心理结构。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
历年专升本试题
历年专升本《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4年试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哪些?(1)刺激物的强度;(2)新异性;(3)对比;(4)活动和变化2、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3、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指思维可以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来反映客观事物,概括性是指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4、什么是性格?简述其心理结构。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性格的四大心理结构是:(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2009考题)(1)区别:知识是历史经验概括和总结,技能是自动化的动作方式,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2)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发展不同步。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根据气质类型特征对学生进行教育?(1)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讲明道理,耐心说服,尤其注意态度上不能简单粗暴,要避免触怒他们而造成矛盾激化。(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做事有、有目标并努力落实的习惯。(3)对粘液质的学生,教育者应理智、热心和有耐心。在把学习和活动的任务交代给他们时,要讲清具体要求,要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新问题,诱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灵活地完成任务。(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善于思考的优势,鼓励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见解。老师、同学都要多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决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和指责他们。2005年试题1、简述人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反映具有客观性、观念性、主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实现心理内外统一的桥梁,是检验心理是否正确的唯一。2、什么是注意?注意有哪些基本功能?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3、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结合2008考题3、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刺激物绝对强度的影响;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等特性。(2)主观因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5分)(1)家庭作用;(2)环境影响;(3)个别教育;(4)自我完善。5、简述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5分)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2)原型操作。即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善的动觉映像。(3)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减缩的形式的过程。论述题(12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采用发现法,研究法,问题解决法等启发式的教学法,可以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产生独立思索的需要和愿望。(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导集中思维,从集中思维导分散思维再到集中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因此,即要重视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流畅,变通,独特等发散思维的训练。(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能力。在教学中,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推测,使有结构,有规律的信息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提供的材料中,可以诱发知觉思维。提供形象化的材料,形成丰富表象,也有利于直接思维的发展。还可通过提供部分信息,让学生有组织的推测或采用发现法教学,发展直接思维的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要大量倡导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如小发明活动,科学夏令营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幻想性,组织性,冒险性,果断性,坚韧性等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共同个性品质。2006年试题1、简析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识活动,而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2)联系: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知觉的深入和发展;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材料的数量与性质(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4)识记的方法3、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2007考题1、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明确学习的目的与任务(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3)培养间接兴趣(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5、什么是意志?分析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2009考题)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有三个特征:(1)有明确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遗传的作用:研究说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官的特征,四肢和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特征等,良好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即主导作用。它不仅使受教育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形成和发展着能力。良好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环境、良好的教育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条件。总之,遗传素质只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有可能把这种可能性变为能力发展的现实性。(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不参加实践活动,就谈不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4)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与其心理品质的发展分不开的。像动机、勤奋、谦虚和坚强的毅力等优良的个性品质都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5)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中比重不同,但遗传、环境和努力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2007年试题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哪些?(1)新颖性(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3)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4)灵感状态3、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复习的形式要多样化(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4、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5、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1)“成人感”出现(2)独立性增强(3)强烈的自尊心(4)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论述题:(共10分)什么是意志?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锻炼意志的直接经验(3)发挥纪律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4)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2008年试题1、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一个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知识(4)指导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5)学会做观察记录。(6)观察后及时归纳和总结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问题呈现的方式(2)人的知觉特点(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已有知识经验(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6)个性因素3、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对比度,新异性,运动变化等。(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等。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许多需要,这些需要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5、简述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1)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人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2)在统一的心理活动中,认识是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动力系统,一方面情绪情感和意识受认识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对认识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一)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防止内外干扰、保持注意的稳定①尽可能保持教室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室的布置要简朴,不要有过多的装饰和张贴;②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尽量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慎重地处理好偶发事件,以缩短不利刺激对教学的干扰时间,使学生的注意尽快转向课堂教学;③教师的教态要得体。首先语言要流畅,语调要抑扬顿挫;其次着装要朴素大方。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新旧知识要紧密衔接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二)在组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应用1、进行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增强学习自觉性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三)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规律组织教学。2009年试题1、如何利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1)感觉器官在一定范围内对适宜刺激表现出良好的感受力,教学中,教师要语调柔和、声音适中;(2)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表明,对比越明显知觉越容易,教学中,凡要求重点感知的对象必须突出强调。(3)从知觉的理解性出发,教师应充分了解、利用学生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2、如何理解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1)实践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必须受到实践活动的检验。(2)心理对实践有反作用;心理确定实践活动的方向,影响实践活动的质量。5、简述情绪与认识活动的关系。(结合2008考题5、简述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1)区别: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其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2)联系: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估是产生某种情绪情感的直接原因。情绪情感反过来影响认识过程,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具有阻碍作用。二、论述题:(共10分)什么叫气质?怎样理解气质的意义?(1)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2)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不影响智力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3)气质影响所选活动的性质和活动效率,对择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气质对教育活动有指导作用,教师应了解气质的有关知识知道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发挥不同气质类型的优点,克服缺点。历年专升本《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004年试题:一、简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5分)1、简述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1)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心理发展速度具有不均衡性(3)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4)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3、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什么是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答: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有:(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二、论述题.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的认识。(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10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获取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自探索,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就知识的来源而言,人类知识都产生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就个体来说,虽然通过直接经验也能不断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仅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在教学过程中,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编成课本,并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这就可以使学生避免重复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曲折和错误,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把认识提高到现代的水平。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去探索,发现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的方式来实现。(2)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定理,原理等,这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所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是帮助学生把个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要学的新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所以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并通过生动的描述,演讲,实验,实习,参观等方法不断地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应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重书本的传授,教学中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一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2005年试题:一、简答题(共25分)1、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5分)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1)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2)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一个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可以促进其他各育的发展。(3)体育为其他各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基础,从而保证其他各育顺利进行并促进其发展。(4)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促进体育,美育有健身怡情作业。(5)劳动技术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学生体质增强。2、试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要求。(4分)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3、简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6分)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4、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5、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分)(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二.论述题(10分)1、结合当前教育实际,你认为在新时期应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了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为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看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的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的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2006年试题:一、简答题(共25分)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规律,从而如何促进人的发展?(4分)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主要是遵循以下四方面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级性,遵循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怎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5分)(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2)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3、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运用教学方法的要求有哪些?(6分)(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4、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6分)(1)说理教育(2)榜样示范(3)实际锻炼(4)陶冶教育(5)指导自我教育(6)品德评价。5、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有哪些方面?(4分)(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二、论述题(10分)1、结合实际谈谈老师应怎样备课。(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钻研教材。教师钻研教材可以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把教材中规律性的知识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②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③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和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2)写好三种计划:①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这种计划应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②单元(或课题)计划。在制定好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制定好每个单元或课题计划。③课时计划(教案)。它通常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与上述两种计划相比,课时计划是更直接,更具体的教学准备。2007年试题:一、简答题(共20分)1、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分)(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2、现代学制改革发展的趋向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日益淡化;(5)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5分)(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学生积极参与。4、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求?(5分)(1)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态度。(2)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3)具有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能力。5、如何理解“教书育人”这句话的含义?(3分)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德,智,体,美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和育人是一个完善的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书本身包含着育人的意义,教好书是育人的基础。二、论述题(10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只有在活动交往中才能实现”这句话的含义。(答案要点.)(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在交往和活动中受到广泛的影响。2008年试题: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你对教育的本质是如何理解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教育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2)教育培养人是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地进行的;(3)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运动。2、你对“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是如何理解的?(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为积极学习知识奠定基础。(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强调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3、班主任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育者对学生总的认识和看法。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班主任就要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2)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4)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5)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爱。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因材施教。(2)教育的不断创新。(3)教育机智。5、什么是德育过程?它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社会德育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过程。德育过程有以下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交往和活动,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和逐步提高的过程。二、论述题:(共10分)结合教育学理论,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首先两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其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第三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2、两者含义不同。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智力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3、要使掌握的知识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传授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一定时间范围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要适量;采用启发式教学。4、防止两种倾向: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训练;只重视能力训练,而忽视系统的知识。2009年试题: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2、简答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旧的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2)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和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性;(3)大工业的发展使自由时间增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4)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发扬教学民主,这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4、谈谈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应当符合以下标准:(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组织严密,教学过程紧凑;(5)教学效果优异,学生主体性发挥充分。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部和广大积极分子;(3)确立班级群体共同的奋斗目标;(4)健全制度,严格纪律。(5)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良好的班风和传统,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二、论述题:(共10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修养(4分)(2)知识素养(3分)(3)能力素养(3分)
/
本文档为【历年专升本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