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2018-01-15 15页 doc 34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doc】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doc】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 社会学分析 2009年8月 第4期 西藏研究 TibetmaStudi6S No.4 Aug.2009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 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范召全 (四川大学宗教与道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关键词】西康省;康属县;藏传佛教;分布样态;社会学分析 [摘要]西康正式建省于1939年元旦,民国时期存续10年.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文章 依托文献史料,以社...
【doc】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doc】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 社会学分析 2009年8月 第4期 西藏研究 TibetmaStudi6S No.4 Aug.2009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 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范召全 (四川大学宗教与道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关键词】西康省;康属县;藏传佛教;分布样态;社会学分析 [摘要]西康正式建省于1939年元旦,民国时期存续10年.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文章 依托文献史料,以社会学视角和社会学方法研究民国时期西康正式建省后的第一个五年 (1939—1944年)期间的宗教样态.研究明,1939,1944年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如 下:第一,各县域间寺庙分布不平衡,僧侣规模不平衡;第二,藏传佛教寺庙的分布和教派成分 的构成,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第三,各县寺庙总量和僧徒规模之间具不可逆性的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K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9)04—032—09 {.}_{?}?}?}-{?}_{?H?}?卜{?}_{?}_{?}_{?卜{?H?}_{?}_{?}_{?}?}.{?}{?}_{?}_{?H?}-{?}r{?}_{?H?}{?卜{?}+暑?}?}?}?}?}_{?}{.}{?}_{?}_主?}?}_?}{?}?H?}?}?} 一 ,引言 清朝末年,清廷在赵尔丰改土归流的同 时设立川滇边务大臣,加强对康区的治理,建 衙门于巴塘.宣统三年(1911年)傅嵩姝等 奏请川边建省,…清廷决定以边务大臣所辖 地建立"西康省",辖境东起打箭炉(四川康 定),西至丹达山顶止,南抵维西,中甸,北至 甘肃西宁.辛亥革命使清王朝西康建省事 宜告吹.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设立 川边经略使,积极筹划西康建省.时值西藏 局势动荡,民国政府无暇顾及,西康建省 一 事遂告停顿.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4年 4月,自四川省析出川边道及金沙江以西原 昌都府等地区,撤川边经略使,设川边镇守 使,治所在康定,受四川督军节制.1915 年10月,设川边道.1925年,北京段祺瑞政 府下令将川边特别行政区改设西康特别行政 区,刘成勋任康屯垦使.刘上任后,废川边 道,设康北道驻甘孜,康东道驻理化. 1927年4月至1949年9月,是中国国民 党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时 期.1927年夏,刘文辉人主西康,并成立西 康特区临时政务委员会;1928年9月7日, 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将西康特别区正式建 为行省,设置西康省(因条件不成熟,暂未实 行);1934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发《西 [收稿日期]2009—05—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农业大学政法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范召全(1969一),四川广安人,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宗教社会 学研究. 32 西藏研究 康建省委员会条例》,任命刘文辉为西康建 省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川边特别区改为西 康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22日,西康建省委 员会在雅安成立;1936年10月迁至康定; 1938年3月14日,国民政府改组西康建省 委员会;1938年7月,原已设立建省委员会 的西康省正式设置,撤销西康建省委员会,改 组省政府,实行川,康分治,将原西康行政督 察区和四川省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 合并,建置西康省,整个辖区包括先前已 定的川边特别行政区及金沙江以西原西昌都 府等地外,又补充了四川省建昌道地区; 1939年元旦,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会设 在康定,刘文辉为省主席. 本文研究的时间锁定在民国时期西康正 式建省1O年的第一个五年(即1939,1944 年),视域锁定在西康省的宗教历史现状上, 以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来探讨西康省康属地 区在该时期多宗教共存现象,为后续研究国 民政府宗教政策,以及现代化进程对该地区 宗教的影响,提供现状描述分析. 必须指出,西康省和康区,是两个不同的 范畴,西康省不是康区,康区不等于西康省. 一 般而言,康区是一个以语言为据的民族地 域范畴,与卫藏,安多对应;而西康省是一个 政治范畴,西康省历经筹建到正式建省,区域 变更不居,名义管辖与实际管辖时有不一致, 西康省康属地亦如此.本文着眼于西康省的 宗教问题研究,拟在政治康区下研究民族康 区,政治康区与民族康区在地理领域上虽不 完全吻合,但一个有着多民族多宗教的特殊 地域,无论其行政区划怎样变更,都抹不去其 本有的地域文化魅力;反过来,行政区划及其 2009年第4期 变更又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方式影响着本 有的文化特质.基于此,本文的研究角度和 切人点就定格为:在政治康区印记下研究民 族康区. 二,本文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学术界 在该时期公开发表的历史文献,集中于20世 纪3O年代末到4O年代初的各级各类期刊论 文:1938年《新西康》第1卷第2,3期的《视 察道,炉,甘,德,噶举,瞻,雅江七县报告 》,1938年《新西康》第1卷第2号的《西康 泰宁实验区》,1938年《新西康》第1卷第1 , 3期的《康定概况》,1940年《康导月刊》第 2卷第8期的《石渠现状描述》(1939年5月 概况),1940年《康导月刊》第2卷第11期的 《得荣鸟瞰》,1940年《康导月刊》第2卷第 4,6期的《德格写真》,1941年《康导月刊》第 2卷第3期的《三十年来之白玉》(1939年概 况),1941年《康导月刊》第1卷第7期的《丹 巴》,1941年《康导月刊》第2卷第 12期的《定乡素描》,1943年《康导月刊》第5 卷第5期的《康北的圣地——泰宁》,1944年 《边疆通讯》第2卷第3期的《邓柯县》,1944 年《康导月刊》第5卷第1期的《康北的重 镇一甘孜》,1944年《边疆通讯》第1,卷第5期的《康南八县纪要——白玉》,1944年 《边疆通讯》第1卷第9期的《康南八县纪 要——理化》,1944年《边疆通讯》第1卷第 4期的《康南八县纪要——巴寨》,1944年 《边疆通讯》第1卷第1期的《康南八县纪 要——雅江》,1944年《边疆通讯》第1卷第 12期的《康南八县纪要——定乡》,1944年 33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边疆通讯》第1卷第11期的《康南八县纪 要——稻城》,1944年《边疆通讯》第1卷第 7期的《康南八县纪要——得荣》,1945年 《康导月刊》第2卷第4期的《炉霍概况》, 1945年《边政公论》第5卷第2期的《西康德 格之历史与人口》,等等.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建库问题 关于研究方法,本文以尽可能查阅到的 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设县别,教别,寺庙数, 僧徒数4个变量,建立藏传佛教寺庙SPSS数 据库,做出社会学统计分析. 关于建立数据库的问题.本研究已收集 到的历史文献数据,有的明确标明统计时限, 则按照原文献时间建立数据库,而大部分在 文献中未曾明示统计时限,对此情况,本文姑 且将统计时限视为文献公开发表年份前一个 年份时间,如1945年发表文献上的藏传佛教 寺庙统计数据视为1944年的统计数据(这肯 定是有偏差的).对于收集到的1938年发表 的几篇文献资料,由于距西康省正式成立时 间近,本文仍将其纳人西康省(1939,1944 年)时间段研究.尤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 历史文献资料中数据不全,统计数据库中会 出现较多缺省值,文献中有的数据只是个概 数,如100余人,统计数据库则以100人录 入;有的文献中在呈现的统计数据后以括号 说明实际数据(实际数据大出统计数据几倍 甚至几十倍),但本文仍以文献中统计数据 为准,不改用为未证的所谓实际数据;有 的文献只呈现全县僧徒总数和各教派寺庙总 数,各教别僧徒数只能以均值求算;有的文献 只提到某县存在某些宗教教派,但未提供藏 传佛教寺庙的统计数据,则数据库中无法涉 34 及;有的康属县资料一时难以找到,只好暂时 不涉及.西康省(1939—1944年)时间段是 不连续且年份出现不一致,如某县1941年值 会与另一县1944年值作对比研究(因为资料 不齐,历史不能复原,只好勉强跨时段采信异 时间统计值了).在1940—1945年时间段 中,白玉县(1941,1944年)和德格县(1940, 1945年)各统计了2个年度,在作总量对比 分析时,取2个年度各项均值参与比较. 三,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 各县宗教分布 从十分有限的文献素材看,国民时期康 区的宗教教派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萨 迦派,噶举派(包括止贡噶举,噶玛噶举),以 及苯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和汉 族民间宗教等,它们广泛分布于西康省康属 各县境内,各教寺庙,教堂,庙宇星罗棋布于 各县乡村,数量不等.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 理,本文将1939,1944年5年间西康省康属 各县的寺庙分布情况大致描述如下:(一)巴 安县1944年有格鲁派寺庙4座,僧徒150 人;噶举派寺庙1座,僧徒150人;宁玛派寺 庙4座,僧徒2,399人(含本县数据不详的其 他教派之僧侣);天主教教堂1座;苯教寺庙, 伊斯兰教,基督教教堂数不详,信徒数俱不 详.(--)白玉县1940年有苯教寺庙2座, 僧徒23人.噶举派寺庙1座,僧徒25人;萨 迦派寺庙3座,僧徒314人;宁玛派寺庙16 座,僧徒1,094人.该县1944年有苯教寺庙 3座;噶举派寺庙1座,萨迦派寺庙4座,宁 玛派寺庙23座,全县僧徒总计1,484人. (三)稻城县1944年有格鲁派寺庙6座,僧 徒644人.(四)德格县1940年有苯教寺庙 西藏研究2009年第4期 5座,僧徒182人.格鲁派寺庙4座,僧徒 276人;噶举派寺庙3座,僧徒419人;宁玛 派寺庙9座,僧徒634人;萨迦派寺庙13座, 僧徒1,331人.该县1944年有苯教寺庙1 座,宁玛派寺庙12座,格鲁派寺庙14座,全 县僧侣总数6,135人.1945年该县有苯教 寺庙5座,僧徒182人;格鲁派寺庙4座,僧 徒276人;噶举派寺庙4座,僧徒304人;宁 玛派寺庙9座,僧徒634人;萨迦派寺庙14 .(五)得荣县1940年有宁 座,僧徒1,164人 玛派寺庙3座,僧徒102人;格鲁派寺庙2 座,僧徒500人.(六)邓柯县1944年有苯教 寺庙3座,僧徒43人.止贡噶举派寺庙2 座,僧徒175人;萨迦派寺庙6座,僧徒182 人;格鲁派寺庙8座,僧徒218人;噶玛噶举 派寺庙3座,僧徒233人;宁玛派寺庙10座, 僧徒399人.(七)定乡1941年有宁玛派寺 庙2座,僧徒91人;格鲁派寺庙29座,僧徒 2,391人.(八)炉霍县1945年有伊斯兰教 和天主教教堂各1座,信徒数量不详.苯教 寺庙1座,僧徒8人.宁玛派寺庙l2座,僧 徒526人;格鲁派寺庙4座,僧徒1,191人. (九)石渠县1940年有萨迦派寺庙2座,僧 徒83人;宁玛派寺庙16座,僧徒1383人;格 鲁派寺庙9座,僧徒1,539人.(十)雅江县 1944年有苯教寺庙1座,僧徒24人.宁玛 派寺庙1座,僧徒52人;格鲁派寺庙2座,僧 徒163人.甘孜和康定两地,皆有各教派寺 庙和僧徒,但本文所用1938—1945年资料中 却无确实统计数据,故无法录入数据建库. 其余康属县资料目前未能找到,暂无法涉及. 因此,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 大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四,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 宗教样态分析 (一)各县域间寺庙分布不平衡,僧侣规 模不平衡 1,寺庙分布不平衡.县域间两极分化, 以藏传佛教格鲁,宁玛二派最多.为考察寺 庙总量分布状况,我们选取县别与寺庙2个 相关量,寺庙为变量,作图例分析(见图2,图 3).? 图2显示,寺庙总量在康属各县分布不 平衡,县域间呈现两极分化之势l白玉,德格, 邓柯,定乡,炉霍,理化和石渠7个县寺庙较 多,均在2O座以上;稻城,得荣,雅江和巴安 四县寺庙较少,仅巴安县寺庙有16座,其余 各县寺庙数均在6座及以下.从各教寺庙在 各县的分布广度看,苯教,藏传佛教的宁玛 派,格鲁派和萨迦派的大小寺庙几乎遍布西 康省康属各县,其中,宁玛派寺庙广泛分布在 白玉,德格,邓柯,理化,得荣,炉霍和石渠7 县;格鲁派寺庙广泛分布在巴安,稻城,邓柯, 定乡,理化和石渠6县.而噶举派的寺庙以 及伊斯兰教,天主教教,基督教等庙宇零星分 布在各县,数量都比较少.比较该时期本地 区各教寺庙总量,宁玛和格鲁两派优势明显, 两教派寺庙几乎占全省当期寺庙总数的 80%(见图3). 很显然,1939,1944年5年期间,藏传 佛教各派寺庙在西康省康属各县分布虽不平 衡,但与伊斯兰教,天主教教,基督教等教派 寺庙极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藏传佛教各派 寺庙总量最大,分布地域最广,说明西康省康 属县属于藏传佛教的信仰世界. 35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图l: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分布图 注:分布图中,西康省政区图,源自任乃强的《西康图经》(上海书店1996年影印);宗教教别县域分布,根据1930年末至 1945年以前的国内各类期刊文献资料整理而来(文献具体细目详见本文第二部分的"(一)数据来源"). 图2:西康省康属各县1939,1944年寺庙数图3:西康省康属各县1939—1944年各教寺庙总量比较 注:图2一图9,来源于西康省康属各县的藏传佛教寺庙SPSS数据库分析结论.SPSS数据库是根据1930年末至1945年 以前,国内有关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问题研究的各类期刊文献资料整理而建立的,所涉及的文献具体细目详见本文第二部分 的"(一)数据来源". 西藏研究2009年第4期 2,僧侣规模不平衡.县域间参差不齐, 以藏传佛教格鲁,宁玛2派规模最大.为考 察僧徒规模分布状况,我们取县别和僧徒2 个相关量,僧徒为变量,作图例分析(见图4, 图5). 图4:西康省康属各县1939—1944年僧徒数图5:西康省康属各县1939—1944年各教僧徒总量比较 1939,1944年5年间,西康省康属各县 僧侣规模参差不齐.图4表明,理化,石渠, 德格,定乡和巴安五县僧徒队伍规模较大,分 别达6,135人,3,005人,2,702人,2,482和 2,409人;炉霍,白玉和邓柯县紧随其后,其 僧徒规模分别达1,725人,1472人和1,190 人;其余各县僧侣数量239人到644人不等, 规模相对较小.从僧徒的分布看,格鲁和宁 玛二派的僧侣遍及康属各县,全省格鲁派僧 侣最多,达12,945人之众;其次是宁玛派,僧 徒约5,988人;萨迦派僧徒规模将近2,000 人.格鲁派和宁玛派僧徒在全省僧徒总量上 占绝对优势,格鲁派僧徒规模最大,占全省僧 侣总数的57.27%;宁玛派僧侣占全省僧徒 总数的26.49%,两教派僧徒占全省僧徒总 量的83.76%(见图5).比较而言,藏传佛 教之萨迦派,苯教僧侣,以及伊斯兰教,天主 教,基督教信徒在数量上明显较少,数量在十 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二)藏传佛教寺庙的分布和派别成分 的构成,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为考察康属各县境内藏传佛教寺庙的分 布特点和派别成分的构成特点,我们选取县 别和各教派僧徒,县别和各教派寺庙2个相 关量,分别以后者为变量,作线性分析(见图 6,图7). 本文研究视域的康属各县虽位于金沙江 以东,但我们仍可把它们的相对地理区位大 致划分为东部和西部,比较巴安,白玉,德格, 得荣,邓柯,定乡等县组成的地域和炉霍,石 渠,雅江,稻城,理化等县组成的地域.前者 地处后者以西,称为西部县域;后者地处前者 以东,称为东部县域.研究发现,总体上讲, 康属各县藏传佛教寺庙的分布和教派成份的 构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1,从僧徒的成分构成上看,西部是多教 派僧徒同存共处;而东部则是格鲁,宁玛二派 实力雄厚,呈西部多教派共处,东部二教派独 37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处的地域性特色. 图6显示,东部县格鲁,宁玛两教派僧徒 份额最大,独占鳌头;西部县则是多教派僧徒 同存共处.巴安,白玉,德格,得荣,邓柯等西 部县及稻城县境内,同时拥有宁玛派,格鲁 派,萨迦派等多教派僧徒;而炉霍,石渠,雅 江,理化等东部县及定乡县境内宁玛派,格鲁 派僧徒则占绝对优势,仅有少量萨迦派和苯 教僧徒分布于该地域内. 图6:1939—1944年各教僧徒在康属各县的分布趋势图7:1939—1944年各教寺庙 在康属各县的分布趋势 2,从各教派寺庙的分布上看,各县虽各 教派寺庙均有分布,但绝大多数教派的寺庙 是西多东少,格鲁派寺庙东多西少,宁玛派寺 庙东西部总量大致均衡,呈东西分布总体不 平衡的地域性特点." 图7显示,巴安,白玉,稻城,德格,得荣, 邓柯等西部县均有各教派寺庙;而在东部的 炉霍,石渠,雅江,理化等县(除定乡外)境 内,萨迦派寺庙较少,格鲁派和宁玛派寺庙较 多,尤其是格鲁派寺庙最多,与本地区格鲁派 僧徒规模最大的实际状况相适应;与此不同 的是,宁玛派在西部县的寺庙多于东部县,而 该派在西部县的僧徒规模却小于东部,宁玛 派在东西部的寺庙数量与该教派在东西部的 僧徒规模不成正相关关系. (三)各县寺庙总量和僧徒规模之间具 不可逆性的相关关系 3R 寺庙数量与僧徒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 相关性,细言之,是寺庙规模随僧徒规模的变 化而发生相关性变化,还是僧徒规模随寺庙 规模的变化而发生相关性变化,抑或,二者之 间根本不表现为有某种相关性?为回答这个 问题,本文将西康省在1939,1944年5年间 的各教寺庙总量与僧徒规模作关联性分析. 为研究起见,我们选取寺庙和僧徒2个相关 变量,作图例分析(见图8,图9). 1,僧徒数量之于寺庙数量无必然关联 性.图8显示,一般而言,僧徒数量对于寺庙 数量不存在正相关性,僧徒规模之于寺庙数 量不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而呈现出凌乱的分 段函数变化复杂趋势.就格鲁派而言,寺庙 数为4座和9座时,僧侣规模都在1,600—1, 700人之间,寺庙攀升至29座时,僧徒总规 模达到2,500左右;寺庙数量在2—29座,呈 西藏研究2009年第4期 现两段升,一段降的状态;而寺庙数量增至8 座时僧徒规模反降至最低.宁玛派僧徒规模 随寺庙数量变化,虽较之格鲁派起伏幅度较 小,但依然呈现出分段函数变化复杂趋势. 萨迦派和噶举派,苯教之僧徒规模的变化显 得简明一些,僧徒规模总体上随寺庙数量增 加而呈现上升趋势.至于其他教别或教派寺 庙数量之于僧侣规模之间,则完全不存在任 何逻辑关联性.总体来说,难于看出僧徒总 规模之于寺庙总数量之间能够有一种内在的 关联性,至少它们之间不存在这种(僧徒之 于寺庙)单向度的关联关系. 圈8:僧徒之于寺庙数量变化的关联性图9:寺庙之于僧徒规模变化的关联性 2,寺庙之于僧徒有某种正相关性.研究 还发现,寺庙总数量之于僧徒总规模之间,则 在总体上存在一种正相关性,寺庙总数量随 僧徒总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一般地,某种教 别的僧徒数量越大,其寺庙就越多,寺庙数量 随着僧侣规模的扩大波浪式上升,寺庙数量 随着僧徒总量增加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图 9显示,噶举派和苯教寺庙数量变化曲线总 体上是随着各自教别僧徒规模扩大而呈上升 趋势的.萨迦派僧徒在62人规模以下寺庙 数量变化呈现下滑趋势,62人规模以上寺庙 数量一直呈递增趋势;宁玛派寺庙数量变化 曲线呈现三段下降两段上升态势,但总体上 呈稳定上升趋势;格鲁派寺庙数量曲线变化 相对复杂,除僧徒规模在120人以下时曲线 呈下降走势外,120人规模以上寺庙数量变 化曲线小幅震荡上扬,在1,191人规模后呈 骤然增长态势. 综观图8和图9,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 论:寺庙多,僧徒并非就一定多,但僧徒数量 多,寺庙数量就会相应地多.换言之,增加寺 庙并不必然会带来僧徒的增加,但僧徒规模 的不断扩大,相应地会带来寺庙数量的增加. 质言之,僧徒增加了,寺庙会随之而增加;但 某一地区如果人为地事先增加些寺庙,也未 必会带动僧徒规模的增加.这就是僧徒规模 与寺庙数量之间韵不可逆性关联度关系.事 实上,僧徒规模变动不是依靠寺庙的多少来 影响的,而是有更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需要 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 五,结束语 康区社会深受藏传佛教之熏陶,已有千 39 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 余年之历史,人民崇信之心既深且久;该区域 藏传佛教之宁玛,格鲁,噶举,萨迦等教派与 苯教并行,而以格鲁派为最盛;寺庙以宁玛派 为较多;僧侣以格鲁派为最多.同时,伊斯兰 教等在康亦有传播;基督教传布较甚,其在西 康区域最广者,为天主教.西康藏传佛教伴 随卫藏之政权至康地,"政权所及之地,教亦 随之.因之佛法教理,渐遍全境".而伊斯 兰教,基督教则因军务,商务,移民,婚缘之 故,或外国人来康传布之果.可以说,西康省 康属各县在1939—1944年期间呈现本文所 述分布样态,在很大程度上属宗教文化传统 之累积. [1]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清末川滇边务大臣档案 史料[z].北京:中华书局,1981:920—921. [2]傅嵩林.西康建省记[M].四川官印刷局排印, l912. [3]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1913年)[z].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 心.1974:290. [4][7]刘君德,蕲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8,121. [5]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军阀史料(第四辑) [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414. [6]李亦人,左永泽,郭宇屏校订.西康综览[M].正 中书局,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铅印平装 本;四川省档案案藏.川康两省分划疆域说明书 [z].全宗号民200,案卷号12. [参考文献】 SociologicalAnalysisonTibetanReligionDistributionModus inXikhangProvincefrom1939to1944 FAN fJ胁"ofReligiousStudies,Sichuan Zhao—quan University,Chengdu,Siehuan610064,China) Keywords:XikhangProvince;Xikhang—owned—counties;TibetanBuddhism;religiondistributionmodus; sociologicalanalysis Abstract:XikhangconstructedtheprovinceofficiallyonNewYear'SDayof1939.Xikhangpr ovince tookasanevanishmentpolitics,leavingmanyquestionswhichthelatergenerationisworthstu dyingat. Justdependingontheliteraturalandhistoricaldams,thisarticlestudiesXikhangprovincereligiousmo— dusduringthefirstfiveyear(1939— 1944)afterconstructingtheprovinceofficiallyintimeofRepub- licofChina.inthesociologicalangleofviewandthesociologicalmethod.Theresearchindicates that,1939—1944,theXikhang—owned— countiesreligionmodusisasfollows:Firs@.betweenvarious counties,thetempledistributionwasnotbalanced,norwastheclergyscale;Secondly,t}leBuddhist Lamatempledistributionandreligioussectconstitutionrevealedtheobviouslocalization;thirdly,, be. tweenvarioustemples'totalquantityandBuddhistmonks'scale,therewasanirreversibilityrelationship. [责任编辑:刘乃秀]
/
本文档为【【doc】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