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弯曲模及复合模的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2019-01-23 8页 doc 1MB 6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举报
弯曲模及复合模的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英文摘要 弯曲模及复合模的设计 中文摘要 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 工业生产中模具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被大量应用到生产中来。冲压模具的自动送料技术也投入到了实际的生产中,冲压模具可以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工人负担,具有重要的技术进步意义和经济价值。 所谓复合模,就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下,可以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裁模。可获得更长的模具寿命,更好的金属丝圆度,并且高度可预测的模具磨损性能。复合模是一种具有表面光洁度,最小摩擦力的耐磨人工合成材料。模具寿命长,金属丝表面光洁度较好...
弯曲模及复合模的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英文摘要 弯曲模及复合模的设计 中文摘要 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 工业生产中模具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被大量应用到生产中来。冲压模具的自动送料技术也投入到了实际的生产中,冲压模具可以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工人负担,具有重要的技术进步意义和经济价值。 所谓复合模,就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下,可以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裁模。可获得更长的模具寿命,更好的金属丝圆度,并且高度可预测的模具磨损性能。复合模是一种具有表面光洁度,最小摩擦力的耐磨人工合成材料。模具寿命长,金属丝表面光洁度较好。它的优点是模具寿命长,故障时间短,效率高。可获得尺寸范围广。优秀的防裂纹和破损的性能。平滑,可预测的模具磨损性能。主要应用在非铁的金属丝,特别是在尺寸较大,磨损较大而表面光洁度无关紧要时。 所谓弯曲,就是将金属材料沿弯曲线弯成一定的角度和形状的工艺方法。弯曲模具的结构设计是在弯曲工序确定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时应考虑弯曲件的形状、精度要求、材料性能以及生产批量等因素。 本文设计的是铰链与芯夹的冷冲压模具设计,经过对这个题目的分析与研究,最终确定了以弯曲成形模 一次弯曲成形和四工位复合模,此课题主要详细介绍了在铰链及芯夹冷冲压模具设计过程中,对各个工序的设计构想及具体实施方案,并且主要讲述模具设计工艺方案及工艺过程。我设计的模具的特点及原则是:首先得保证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达到产品的要求。 关键词:冲压 模具 复合模 弯曲 Abstract In actual stamping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use of mould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nd are applied to production. The stamp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feeding in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stamping mould can greatl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reduce the burde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economic value. So-called composite modulus, is in the press trip, may also completed a number of processes to punch die.It can obtain more long life, better wire roundness, and highly predictable mould abrasion performance. Composite modulus is one kind that has the surface finish, minimum friction resistance synthetic materials. Die life long, the metal surface finish. Its advantages are long life, high efficiency, short time.It can obtain size range,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cracks and prevent damage. Smooth, predictable mould abrasion performance. Mainly used in nonferrous metal wire, especially in large size is larger, wear and surface finish irrelevant. So-called bending, metal material is the curved line will turn into a certain Angle and the shape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bending die bending process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esign of curve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inking about the shape, accuracy requirement, material properties such as production batch. This is the design of the hinge and core stamping mould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topic, and finally determined to study the bending modulus and four stations in once composite modulus,.This topic is introduced in detail.In the hinge and the core clip hinge cold stamping mould design process for all processes, it has designed the design idea an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mainly mold design program and proces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iple I designed the mould is: the first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raw material saving, reduce cost,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finally achieve product requirements. Key words: stamping, mould, composite modulus, bend I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2 1.1 引言 2 1.2 模具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2 1.3主要研究内容 4 1.3.1 选题意义 4 1.3.2 主要研究(设计内容) 5 第二章 弯曲模模具的工艺计算 7 第一节 设计产品图 7 第二节 零件的工艺分析 7 2.2.1 产品的展开计算 7 2.2.2 工艺分析 9 2.2.3 弯曲时的回弹 9 2.2.4 弯曲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11 第三节 工艺计算 12 2.3.1 弯曲凹模的圆角半径及其工作部分的深度 12 2.3.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12 2.3.3 弯曲力的计算 14 2.3.4 冲压设备的选择 15 第三章 芯夹复合模模具的工艺计算 16 第一节 确定工艺方案和排样设计 16 第二节 模具的工艺计算 17 3.2.1 凸、凹模间隙值得确定 17 3.2.2 刃口尺寸计算 18 3.2.4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22 3.2.5 冲模的闭合高度 24 第四章 模具设计 25 第一节 草图设计 25 第二节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7 4.2.1 凸模和凹模的设计原则 27 4.2.2 定位装置的设计 28 4.2.3 限位装置的设计 28 4.2.4 顶出装置设计 29 4.2.5 送料机构与出件方式 29 4.2.6 模柄 29 4.2.7 紧固件及其安装要求 29 4.2.8 辅助装置的设计 32 第五节 模具材料的选择 32 结 论 34 致 谢 35 参考文献 36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金属板料冷冲压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加工方法。随着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对生产的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等要求也日益提高。模具作为冲压生产的基本要素,其设计制造技术受到普遍重视,模具工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国际模具协会认为:模具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冲压模具是冷冲压工艺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冲压模具设计得好坏、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刚产品质量、成本、生产效率与操作者的安全。 此次的设计目的是: 1)掌握冷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要求我们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力求所学知识更完备。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水平。 3)熟悉查阅有关资料的的方法,了解成型模具的工艺要求及结构特点。 4)为了使我们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模具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冷冲压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还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冷冲压模具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等等.特别在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冷冲压模具技术上存在明显差距,这些类型冷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而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高速铣削加工 ,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电火花铣削加工,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能源”“环保”“低碳”“绿色”等词语日益深入人心。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人们所追捧的趋势之一。模具行业同样如此。近几年来,绿色设计已延伸到机械制造业当中。而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它的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在模具行业中提倡绿色设计应更为重要。“绿色模具”不仅仅指在使用时对环境的影响小,还应是从制造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破坏是最小的。     绿色模具的生命周期与环境相关的有如下几个阶段: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维护与服务和报废回收。绿色设计就是要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就充分关注在这几个阶段中如何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回收,从模具的可拆性选择到采用模具先进性技术无一不体现出绿色。绿色设计优于传统的设计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它的投资略大于传统的设计,但从长远看来,如果我们采用绿色设计,那么在节能、降耗、增效益方面将会得到成倍的收获。可以这样说,绿色将是21世纪产品的主要特点之一,谁能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企业无论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角度,还是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都应扬弃传统的设计方法,而大力加强对绿色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1.3主要研究内容 1.3.1 选题意义 冷冲压是先进的金属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加工板料,故又称为板料冲压、冷冲压是常温下,借助于设备提供的压力,利用模具,使板料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它也是金属塑性加工(压力加工)的一种方法。有些非金届材料,也可以采用某些冲压工艺制造零件。与切削加上相比,冷冲压靠模具和设备完成加工过程,所以具有生产率高、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产品一致性好、操作简单、便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一台普通冲压设备每分钟可生产零件几十件,而高速冲床的生产率可达每分钟数百件甚至上千件。因此,大批量生产的机械、电子、轻工等产品,都大量使用冷冲压零件。在国防方面,电机、导弹、各种枪支与炮弹等产品中,冷冲压加工的零件比例也是相当大的。随着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发展冷冲压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据近年来的统计,美、日等国的模具工业年产值已经超过机床工业年产值的6%一12%。由于冷冲压不需要加热,也不像切削加工那样,将大量金属切成碎屑而消耗大量能量,所以是一种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制品所用的原材料是冶金厂大量生产的廉价的钢板和钢带,在冲压加工中材料表面质量不受破坏,故冲压件的表面质量好,这是任何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竞争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及模具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必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崭露推新: 首先,在工艺分析计算方法现代化方面,近几年来,国外开始采用有限变形的弹塑性有限方法,对复杂成型件的成型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的计算机模拟,只预测某一工艺方案对零件成型的可能性和会发生的问题,将结果显示在图形的终端上,供设计人员进行修改和选择。其次,模具设计制造现代化已是趋势。为了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缩短模具设计周期,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开展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研究,并已在生产中运用。再次,采用冷冲压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为了大量生产的需要,冲压设备由低速压力机发展到高速自动压力机。另外,积极发展新的成型工艺。为了满足产品更新换代和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发展了一些新的成型工艺,简易模具,数控冲压设备和冲压柔性制造技术等。最后,还不断改进板料的冲压性能。目前世界各先进工业国不断研制出冲压性能良好的板料,只提高冲压成型能力和使用效果。 1.3.2 主要研究(设计内容) 此次毕业设计题目是铰链与芯夹的冷冲压模具设计,经过对这个题目的分析与研究,最终确定了以弯曲成形模 一次弯曲成形和四工位复合模 冲孔→冲孔→预弯→弯曲的工序组合来完成这两副模具的设计。此课题主要详细介绍了在铰链及芯夹冷冲压模具设计过程中,对各个工序的设计构想及具体实施方案,并且主要讲述模具设计工艺方案及工艺过程。我设计的模具的特点及原则是:首先得保证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达到产品的要求。 在此次设计中,主要应用到了冲裁及弯曲工艺。所谓弯曲就是将金属材料沿弯曲线弯成一定的角度和形状的工艺方法。弯曲是冲压的基本工序之一,在冲压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用弯曲方法冲压的种类很多,按其截面形状来分有各种形状。但最常见的是在压力机上进行的压弯,此次设计主要是在压力机上进行压弯的工艺和弯曲模具设计。所谓冲裁就是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使板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艺,是使材料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发生分离,是冲压加工方法中的基础工序。应用极为广泛,它既可以直接冲压出所需的零件,又可以为其他冲压工序制备毛坯。材料经过冲裁以后,被分离成两部分,一般为冲落部分和带孔部分。若冲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一定外形轮廓和大小的冲落部分,则称为落料工序,剩余的带孔部分成为废料。而冲下部分为废料则是冲孔。冲裁工艺是冲压生产的主要工艺方法之一。冲裁所得到的工件可以直接作为零件使用或用于装配部件,也可以作为弯曲,拉深,成形等其他工序的毛坯。 对于簧夹的设计,主要采用了簧夹铰链升降式一次弯曲成形模。这两副模具在设计中都涉及到弯曲模的设计,尤其是簧夹的设计就是采用一次弯曲成形模。对于需要两侧弯曲,尤其两侧对称的闭式弯曲的零件,采用铰链升降式一次弯曲成形模,效果不错。该模具的凹模采用两块铰链机构,由驱动的折板构成,其外斜面与模框吻合,弯形合模后自动锁紧,增加了刚性冲击的校正力,使弯形工件成形后可获校正,减少回弹。该冲模用带两个直径为3.2毫米孔的平毛坯,一次弯曲成形,随着两侧受压的拉簧伸张,顶着折板模块向内折,上模下行的过程中,将毛坯进行侧向两对应位置,相同形状的弯曲,以获得工件外形。这时由于顶杆的作用,使折板模块沿模框向外分开,同时伸张了的拉簧再次缩紧,工件及凸模一并抬起,最后取下工件。这种一次弯曲成形效率高,质量较好。 对于芯夹模具的设计,采用的是芯夹滑动导向导柱模架固定卸料,横向送料四工位连续式复合模。这是一模成形冲制小型复杂形状立体成形零件较为典型的冲模结构。过程为冲孔→冲孔→预弯→弯曲的工序组合。板材毛坯件从模具一侧进入,工位1对其进行一次冲孔,冲出大概外形。继续向模具内行进,进入工位2,由成型侧刀对其进行再一次冲孔,冲出工件外形。工位3对工件进行预弯曲,最后由工位4弯曲成形。成形工件由下部落出。 第二章 弯曲模模具的工艺计算 第一节 设计产品图 图1-1所示芯夹材料为65Mn弹簧钢,厚度1mm,该零件属一次弯曲成形。成形工艺弯曲。设计上,需着重解决芯夹弯曲成形。 图1-1 簧夹 第二节 零件的工艺分析 2.2.1 产品的展开计算 弯曲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情况[4]:1)有圆角半径的弯曲(R>0.5t);2)无圆角半径或圆角半径很小时的弯曲(R<0.5t)(如图2-2,图2-3)。 由上面的工件图可知,半径为R2处的弯曲属于有圆角半径的弯曲(R>0.5t),应该按照下式来计算: 图2-2 有圆角半径的弯曲 图2-3 无圆角半径或圆角半径很小时的弯曲 = (R+Kt)=1.57(R+Kt) (1) 式中:R——弯曲件内表面的圆角半径(mm); K——中性层系数,查表2-1; t——材料厚度(mm)。 表2-1 应变中性层系数 R/t 0.10 0.25 0.50 1.0 1.5 2.0 3.0 4.0 5.0 7.5 K 0.30 0.34 0.38 0.42 0.44 0.45 0.47 0.475 0.48 0.50 经查表对应半径为3,4,3.5得K值分别为0.47,0.475,0.4725,工件厚1mm,将数值代入上式得 =77.8mm。 工件底部属于无圆角半径的弯曲,L=19mm 计算得到毛坯的总体尺寸如下图: 图2-1 毛坯尺寸 2.2.2 工艺分析 图2-1所示簧夹材料为65Mn弹簧钢,厚度1mm,其外形尺寸的回弹在级进模中较难控制。成形工艺弯曲工序。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5-7]: 1)着重解决簧夹弯曲成形,经计算,材料在垂直于轧制方向和平行于轧制方向最小弯曲半径均满足要求。 2)Φ3.2孔的孔壁与周边距仅为2.9mm,设计模具时应加以注意。 3)工件中多处弯曲,要控制回弹,最后弯曲需经过试模调整。 4)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模具寿命。 5)应保证各工位凸、凹模动作行程的稳妥连贯,工件定位准确。 2.2.3 弯曲时的回弹 任何塑性弯曲变形都是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的,变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存着弹性变形,致使弯曲后工件的形状和尺寸都将发生与加载时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化,从而造成弯曲件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与模具尺寸不一致。这种现象称为回弹。 由于弯曲时内外区切向应力与应变性质不同,因此弹性恢复方向也相反,即外区缩短,内区伸长。这种反向的弹性恢复,引起弯曲件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此如何减少和控制回背景数值,则是研究和拟定弯曲工艺的主要内容之一。 弯曲变形中的回弹,表现为卸载后弯曲件的曲率和弯曲角发生变化。设卸载前中性层曲率半径为ρε,弯曲角为α,回弹后的中性层曲率半径为ρ0,弯曲角为α0,则弯曲件的曲率变化量为: △K=1/ρε-1/ρ0                       △K=M/(EI ) M​​​——弯矩 I——板料截面的惯性矩 角度变化量为:△α=α-α0 (2) 曲率变化量与角度变化量称为弯曲件的回弹值。 表2-2 自由弯曲时角度回弹量△α 材 料 r/t 材料厚度t=1mm 65Mn弹簧钢 1~5 5° >5 7° 影响回弹因素: 1) 材料的机械性能 角度回弹量△α(回弹角)及曲率回弹量△K与材料的屈服极限σs成正比,与弹性模量E成反比。 相对弯曲半径r/t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回弹角随r/t值的增大而增大,曲弯回弹量随r/t值的增大而减小。 2) 弯曲角α α越大,表面变形区越大,回弹角越大,但是弯曲半径r的回弹无影响。 3) 弯曲件的形状 一般来讲,形状复杂的弯曲件,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越多,回弹量就越小。 4) 模具间隙 5) 校正弯曲时的校正力 当r/t小于5时,弯曲半径的回弹值不大,因此只考虑角度的回弹,其值可按有关手册的表格查出经验数值的修正回弹角。 当r/t大于5时,不仅角度有回弹,弯曲半径也有较大变化。此时, R凸=1/(1/r+3σs/Et) (3) α凸=α-(180-α)(r/r凸-1) (4) 控制回弹的措施: 控制弯曲回弹的方法常用补偿法及镦压法。补偿法是在模具相应位置开出一定斜度,使工件出模后正好符合规定的角度。镦压法是镦压工件弯曲带,改变其应力、应变状态,达到控制弯曲回弹的目的。在该工件上, 90°直角弯曲利用镦压法可达到控制弯曲回弹的目的, 45°弯曲应进行先补偿再镦压,效果更好。 1) 改进零件的设计 在变形区压加强肋或压成形边翼。 2) 从工艺上采取措施 用校正性弯曲代替自由弯曲,对冷作硬化的硬材料须先退火,降低屈服点,减小回弹,弯曲后再淬硬。 3) 从模具结构上采取措施 2.2.4 弯曲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对于一定厚度的材料,弯曲半径越小,外层材料的伸长率越大。当外边缘材料的伸长率达到并超过材料的伸长率后,就会导致弯裂。在保证毛坯最外层纤维不发生破裂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弯曲零件内表面最小圆角半径与弯曲材料厚度的比值Rmin/t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因素有: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2. 弯曲件角度α 3. 板材宽度的影响 4. 板料的热处理状态 5. 板料的边缘及表面状态 6. 折弯方向 表2-3 最小弯曲半径的数值 材料 退火或正火的 冷作硬化的 弯曲线位置 垂直辗压纹向 平行辗压纹向 垂直辗压纹向 平行辗压纹向 35、40 0.3t 0.8t 0.8t 1.5t 45、50 0.5t t t 1.7t 55、60 0.7t 1.3t 1.3t 2t 65Mn、T7 t 2t 2t 3t 第三节 工艺计算 2.3.1 弯曲凹模的圆角半径及其工作部分的深度 凸、凹模间隙对冲裁剪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模具寿命以及弯曲件回弹,表面质量,弯曲力等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选择合理的间隙。冲裁间隙数值的选用主要是按照工件的质量要求,根据经验数值来选用。经查表[15]知,对于厚1mm的65Mn弹簧钢来说,z=1mm 生产中,按材料的厚度决定凹模圆角半径: T≤2mm r凹=(3~6)T 弯曲V形件时,凹模深度及底部最小厚度经查表[15]知,对边长在75~100,厚度1mm的件来说,最小厚度32mm,深度为25~30mm. 2.3.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2.3.2.1 刃口尺寸计算 对于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有两种方法[15]:a、凸模与凹模分开加工和b、凸模与凹模配合加工。 对于这个簧夹的加工,涉及到的尺寸比较多,因此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采用凸模与凹模配合加工来计算。 如图2-4中,R1,R3,R4三处r/t均小于5,故弯曲半径回弹值不大,只需从有关手册中查出弯曲角度回弹即可。查表2-2 而R2处r/t大小5,所以R凸=1/(1/r+3σs/Et)=11.3mm α凸=α-(180°-α)(r/r凸-1)=84.4° 2.3.2.2 弯曲凸凹模宽度尺寸的计算 弯曲凸、凹模宽度尺寸的计算与工件尺寸的标注有关。一般原则是:工件标注外形尺寸,则模具以凹模为基准件,间隙取在凸模上,反之,工件标注内形尺寸,则模具以凸模为基准件,间隙取在凹模上。如图2-4。将工件上的尺寸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工件标注外形 第二类是工件标注内形 图2-4 零件尺寸分类图 对于这二类尺寸,分别按照下面二式计算: 第一类:L 凹 =(Lmax-0.75Δ) L凸=(L凹-2Z) (5) 第二类:L凸=(Lmin+0.75Δ) L 凹 =(L凸+2Z) 式中 L 凹,L凸——基准件宽度尺寸(mm); Lmax ,Lmin——相应的工件极限尺寸(mm); Δ——工件公差(mm); Z——间隙1.3mm δ——基准件制造偏差(mm),当刃口尺寸标注形式为+δ(或-δ)时,δ= ,当标注形式为 δ时,δ= Δ。 本设题要求为第一类由于工件精度等级为IT9级,各尺寸的公差值Δ查表可得。将各尺寸及查得的工件公差Δ值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L 凹 =17.97 L凸=15.4 2.3.3 弯曲力的计算 由于模具中有弯曲工位,因此还应该进行弯曲力的计算。弯曲力的计算主要分为自由弯曲力和校正弯曲力。校正弯曲力的计算公式为: F =pA (6) 式中 F ——校正弯曲力(N); A——校正部分投影面积(mm ); P——单位校正力(Mpa),其值见表2-4. 表2-4 单位校正力P值 (Mpa) 材料 材料厚度t/mm <1 1~3 3~6 6~10 铝 黄铜 10、15、20钢 25、30钢 35、40、45钢 65、65Mn 15~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20~30 30~40 40~60 50~70 60~80 70~90 30~40 40~60 60~80 70~100 80~120 90~140 40~50 60~80 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经计算,可得到每个弯曲工位工件校正部分投影面积: A1=108 mm ; A2=216 mm ; A3=144 mm ;A4=126 mm 。 查表得P=60~70(Mpa),不妨取中间值P=65 Mpa,代入公式(6): F =pA=p(A1+ A2+ A3)=65×(108+216+144+126)=38610(N) 自由弯曲的公式为: F自=0.6Kbt2σb/(r+t) (7) 最大F自=2527.2N 压弯时的顶件力和卸料力 FQ=(0.3~0.8)F自=631.8N (8) 2.3.4 冲压设备的选择 压力机的选择有以下原则[15-18]: ①压力机的吨位应当等于或大于校正时的弯曲力。 F机≥F弯 (9) 式中 F机——所选压力机的吨位; F弯——总的工艺力 ②根据模具结构选择压力机类型和行程(冲程)次数,如复合模工件需从模具中间出件,最好选用可倾式压力机。 ③根据模具尺寸大小、安装和进出料等情况选择压力机台面尺寸,如有推件时应考虑台面孔的大小,使冲后有关零件能自由通过。 ④选择压力机的闭合高度与模具是否匹配。 ⑤模柄直径、长度尺寸是否与压力机滑块模柄孔直径、深度尺寸相当。 ⑥压力机滑块行程应该是拉深深度的2—2.5倍。 ⑦压力机的行程次数应当保证有最高的生产效率。 ⑧压力机应该使用方便和安全。 根据这些原则,初步选定压力机。开式固定台压力机初选J22—4型压力机,规格如表2-5: 表2-5 选定的压力机参数 压力机类型 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 工作台尺寸/mm 前后 180 型号 J22-16 左右 280 公称压力/KN 40 工 作 台孔寸/mm: 前后 60 滑块行程/mm 40 左右 130 滑块行程次数/(次/min) 200 直径 100 最大封闭高度/mm 160 封闭高度调节量/mm 35 模柄孔尺寸/mm 深度 50 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mm 100 直径 30 立柱距离/mm 100 床身最大可倾角 0° 第三章 芯夹复合模模具的工艺计算 第一节 确定工艺方案和排样设计 排样设计是复合模设计的关键之一。排样图的优化与否,不仅关系到材料的利用率,工件的精度,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使用寿命等,而且关系到模具各工位的协调与稳定。 冲压件在带料上的排样必须保证完成各冲压工序,准确送进,同时还应便于模具的加工、装配和维修。 根据工件的工艺分析,其基本工序有冲裁、弯曲、切断三种。按各工序先后顺组合,可得到多种组合方式。为了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保证条料送进刚性和稳定性,减小工作面积,减少发生故障及返修几率,初选方案如下:冲孔→冲孔→预弯→弯曲的工序组合。板材毛坯件从模具一侧进入,工位1对其进行一次冲孔,冲出大概外形。继续向模具内行进,进入工位2,由成型侧刀对其进行再一次冲孔,冲出工件外形。工位3对工件进行预弯曲,最后由工位4弯曲成形。成形工件由下部落出。 针对方案对工件进行排样设计,有以下排样方案,如图3-1: 图3-1 芯夹排样图 排样不合理就会浪费材料,衡量排样经济性的标准是材料利用率,也就是工件的实际面积 与板料面积 的比值,即 (10) 式中 ——材料利用率; ——工件的实际面积,〔 〕为 EMBED Equation.3 ; ——所用材料面积。 本次设计的 =16% 第二节 模具的工艺计算 3.2.1 凸、凹模间隙值得确定 凸、凹模间隙对冲裁剪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模具寿命以及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等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选择合理的间隙。冲裁间隙数值的选用主要是按照工件的质量要求,根据经验数值来选用。经查表[15]知,对于厚0.6mm的H62黄铜来说,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Z分别取之为: =0.21mm, =0.27mm。 3.2.2 刃口尺寸计算 工件上的尺寸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凹模磨损后增大尺寸; 第二类是凹模磨损后变小尺寸; 第三类是凹模磨损后没有增减的尺寸。 对于这三类尺寸,分别按照下面三式计算: A类: =( -x·Δ) (11) B类: =( +x·Δ) (12) C类: =( +0.5·Δ) (13) 式中 、 、 ——基准件尺寸(mm); 、 、 ——相应的工件极限尺寸(mm); Δ——工件公差(mm); δ——基准件制造偏差(mm),当刃口尺寸标注形式为+δ(或-δ)时,δ= ,当标注形式为 δ时,δ= Δ。 由于工件精度等级为IT14级,则式中x取值x=0.5。又由上面确定的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值: =0.21mm, =0.27mm。各尺寸的公差值Δ查表可得。将各尺寸及查得的工件公差Δ值代入公式(11)、(12)、(13)进行计算: 则工位一上 第一类尺寸: =(2-0.5×0.02)0+0.005mm=1.990+0.005mm; =(6-0.5×0.02)0+0.005mm=5.990+0.005mm; 第二类尺寸: =(18+1×0.02)0-0.005mm=18.010-0.005mm; =(12+1×0.02)0-0.005mm=12. 010-0.005mm; =(19+1×0.02)0-0.005mm=19.01 0-0.005mm =(7+1×0.02)0-0.005mm=7.01m0-0.005m。 该工件凸模刃口各部分尺寸按上述凹模的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 ~ =0.21~0.27mm。 工位二上 =(2-0.5×0.02)0+0.005mm=1.990+0.005mm; =(6-0.5×0.02)0+0.005mm=5.990+0.005mm; =(7+1×0.02)0-0.005mm=7.01m0-0.005m。 C=19.5±0.0025mm 3.2.3.1 冲裁力 冲模设计时,为了选用合适的压力机、合理的设计模具。必须计算冲裁力,压力机的吨位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的要求。 一般刃口模具冲裁时,其理论冲裁力(N)可按下式计算: F =Ltτ (14) 式中 L——冲裁件周长(mm)。 t——材料厚度(mm); τ——材料抗剪强度(Mpa)。 选择设备吨位时,考虑刃口磨损和材料厚度及力学性能波动等因素,实际冲裁力可能增大,所以应取 F =1.3F =1.3Ltτ≈Ltσ (15) 式中F ——最大可能冲裁力(称冲裁力)(N); σ ——材料抗拉强度(Mpa)。 根据排样图和零件图所给定的各种尺寸,可以进行冲裁件周长的计算。由于本模具并不是将工件直接冲出,而是采取每个工位冲掉一部分废料,最后剩下的料即为工件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计算每个工位冲掉的废料的周长(只计算废料被冲裁的边,没参加冲裁的边不计)。经计算,得到冲掉废料的周长之和约为70.5mm,33.5mm。 经查阅资料(模具设计指导),性能参数如下: 取 σ =294Mpa,将各数值代入上式进行计算: 工位一:F =Ltσ =70.5×0.6×294(N)=12436(N) 工位二:F =Ltσ =33.5×0.6×294(N)=5905(N) 3.2.3.2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①卸料力:F =K F (16) 式中 F ——卸料力(N); K ——卸料力系数 F——冲裁力(N)。 ②顶件力:F =K F (17) 式中 F ——顶件力(N); K ——顶件力系数 F——冲裁力(N)。 ③推件力:F =nK F (18) 表3-1 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系数 冲裁材料 K K K 纯铜、黄铜 0.02~0.06 0.03~0.09 铝、铝合金 0.025~0.08 0.03~0.07 钢 材料厚度 mm ~0.1 0.06~0.075 0.1 0.14 >0.1~0.5 0.045~0.055 0.065 0.08 >0.5~2.5 0.04~0.05 0.050 0.06 >2.5~6.5 0.03~0.04 0.040 0.05 >6.5 0.02~0.03 0.025 0.03 式中 F ——推件力(N); K ——推件力系数 F——冲裁力(N)。 n——梗塞在凹模内料的个数,n=h/t,h为凹模刃壁垂直部分高度(mm),t为料厚(mm)。 由于工件的厚度为0.6mm,由上表可查得: K =0.045~0.055(这里取中间值0.050); K =0.05; K =0.05。由于料厚0.6mm,查表得凹模刃壁垂直部分高度取h=3mm,则n=h/t=3/0.6=5. 前面计算得到冲裁力F 代入上面的公式,可得: F 分别为621.8N,295.5N; F 分别为621.8N,295.5N; F 分别为3109N, 1477.5N. 则工位一上总冲裁力F = F + F + F + F =16788.8N 工位二上总冲裁力F = F + F + F + F =7972.8N。 注意,有的时候F 、F 、F 并不是与F 同时出现的,计算总力F 时只加与F 同一瞬间出现的力即可。 3.2.3.3 弯曲力的计算 由公式(6)及表2-4得 A=19.5x15.5+12x3=338.25mm2 F=25x338.25=8456.25N 3. 2.3.4 总的工艺力 将计算所得到的总冲裁力F 和弯曲力F 相加,得到总的工艺力F ,即: F = F + F =16788.8+7972.8+8456.25=33217.85(N) 3.2.3.5 冲压设备的选择 压力机的选择有以下原则[15-18]: ①压力机的吨位应当等于或大于冲裁时的总力。 F ≥F (19) 式中 F ——所选压力机的吨位; F ——总的工艺力 ②根据模具结构选择压力机类型和行程(冲程)次数,如复合模工件需从模具中间出件,最好选用可倾式压力机。 ③根据模具尺寸大小、安装和进出料等情况选择压力机台面尺寸,如有推件时应考虑台面孔的大小,使冲后有关零件能自由通过。 ④选择压力机的闭合高度与模具是否匹配。 ⑤模柄直径、长度尺寸是否与压力机滑块模柄孔直径、深度尺寸相当。 ⑥压力机滑块行程应该是拉深深度的2—2.5倍。 ⑦压力机的行程次数应当保证有最高的生产效率。 ⑧压力机应该使用方便和安全。 根据这些原则,初步选定压力机。开式固定台压力机初选J22—4型压力机,规格如表3-2: 表3-2 选定的压力机参数 压力机类型 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 工作台尺寸/mm 前后 180 型号 J22-16 左右 280 公称压力/KN 40 工 作 台孔寸/mm: 前后 60 滑块行程/mm 40 左右 130 滑块行程次数/(次/min) 200 直径 100 最大封闭高度/mm 160 封闭高度调节量/mm 35 模柄孔尺寸/mm 深度 50 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mm 100 直径 30 立柱距离/mm 100 床身最大可倾角 0° 3.2.4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冲模压力中心。冲模压力中心应尽可能和模柄轴线以及压力机滑块中心线重合,以使冲模平稳地工作,减少导向件的磨损,提高模具及压力机寿命。 冲模压力中心的求法,采用求平行力系合力作用点的方法。由于绝大部分冲裁件沿冲裁轮廓线的断面厚度不变,轮廓各部分的冲裁力与轮廓长度成正比,所以,求合力作用点可转化为求轮廓线的重心。具体方法如下[5,15]: 1)按比例画出冲裁轮廓线.选定直角坐标x—y; 2)把图形的轮廓线分成几部分,计算各部分长度L1、L2、…、Ln,并求出各部分中心位置的坐标值(x1,y1)、(x2,y2)、…、(xn,yn); 3)按下列公式求冲摸压力中心的坐标值(x0,y0)(参看图3-2) x0= (20) y0= (21) 图3-2 冲模压力中心 冲裁件轮廓大多是由线段和圆弧构成,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心。圆弧的重心可按下式求出: yr=R (22) 式中 R——圆弧半径(mm); α——圆弧中心角(°); yr——圆弧重心与圆心的距离(mm)。 对于多凸模的模具,可以先确定凸模的压力中心,然后按上述原理求出模具的压力中心。 如图3-3为本次设计的压力中心点: 图3-3 压力中心点 3.2.5 冲模的闭合高度 对于我所选择的压力机,根据上面提供的参数,可以算出其闭合高度范围为: 140mm≤H≤170mm 第四章 模具设计 第一节 草图设计 对于该簧夹,采用铰链升降式一次弯曲模进行生产。 结合前面确定的工艺方案:对于需要两侧弯曲,尤其两侧对称的闭式弯曲的零件,采用铰链升降式一次弯曲成形模,效果不错。该模具的凹模采用两块铰链机构,由驱动的折板构成,其外斜面与模框吻合,弯形合模后自动锁紧,增加了刚性冲击的校正力,使弯形工件成形后可获校正,减少回弹。该冲模用带两个直径为3.2毫米孔的平毛坯,一次弯曲成形,随着两侧受压的拉簧伸张,顶着折板模块向内折,上模下行的过程中,将毛坯进行侧向两对应位置,相同形状的弯曲,以获得工件外形。这时由于顶杆的作用,使折板模块沿模框向外分开,同时伸张了的拉簧再次缩紧,工件及凸模一并抬起,最后取下工件。这种一次弯曲成形效率高,质量较好。 根据以上分析进行模具总体草图设计: (1)基本结构形式; 1)正装结构:根据上述分析,确定为采用弯曲模冲压。 2)导向方式:由于本零件的生产是大量生产,为了确保零件质量及稳定性,选用中间导向模架。本零件的冲压精度要求一般,所以仅选中间导向。由于已选定采用手工送料。 3)卸料方式:手持工具取下。 (2)基本尺寸: 1)模板尺寸:该模具的凹模采用两块铰链机构,由驱动的折板构成, 如图4-1 图4-1 折板模块 2)确定各模块尺寸: 依据折板模块,确定模框尺寸。 设计草图结构如图4-2: 图4-2 簧夹铰链升降一次弯曲成形模 对于芯夹模具的设计,采用的是芯夹滑动导向导柱模架固定卸料,横向送料四工位连续式复合模。这是一模成形冲制小型复杂形状立体成形零件较为典型的冲模结构。过程为冲孔→冲孔→预弯→弯曲的工序组合。板材毛坯件从模具一侧进入,工位1对其进行一次冲孔,冲出大概外形。继续向模具内行进,进入工位2,由成型侧刀对其进行再一次冲孔,冲出工件外形。工位3对工件进行预弯曲,最后由工位4弯曲成形。成形工件由下部落出。 设计草图结构如图4-3 图4-3 芯夹四工位连续复合模 第二节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2.1 凸模和凹模的设计原则 对凸模和凹模进行设计是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凸模和凹模要有足够的刚性与强度 由于在高速连续作业的条件下,振动极大,就是在普通冲床上冲制,由于连续作业,凸模、凹模的磨损也比一般模具大得多;在多工位级进模中的许多凸模、凹模的受力状态是不均匀、不对称、不垂直的,模具的损坏可能性也较大。所以在允许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其强度。在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中,一般采用强度较好的合金工具钢制造,并要选择合适的硬度,合理地安排热处理(如局部淬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降低凸模高度,增加凹模厚度。另外,凸、凹模的结构设计合理性对于增加模具的刚性和强度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2.凸模和凹模必须便于稳定安装和更换 3.模的凸模、凹模要有统一的基准,各种不同冲压性质的凸模、凹模必须谐调一致。 4.余料排除方便及时 5.便于制造、测量和组装 4.2.2 定位装置的设计 模具的定位装置用以保证材料的正确送进及在冲模中的正确位置。使用条料时.除要有保证条料送进导向导料板外,还要有保证条料进距的零件挡料销、定距侧刃以及保证坯料准确定位的导正销等。 1.侧挡销 侧挡销主要用于定位,以获得坯料的准确定位。它装在折板模块上,在弯曲前先插入已冲好的孔中,使孔与外缘相对位置对准,然后挤压,消除了送料和导向造成的误差,起精确定位作用。 2.侧刃 侧刃用于级进模中限定条料的送进步距。这种定位形式准确可靠,保证有较高的送料精度和生产率,其缺点是增加了材料消耗和冲裁力。所以,一般用于下述情况[11];不可能采用挡料销进行挡料时;冲裁薄料(t<0.5mm),采用导正销会压弯孔边而达不到精确定位的目的时;工件侧边需冲出一定形状,由侧刃定距同时完成时。 侧刃凸棋及凹模可根据冲孔模的设计原则,孔按侧刃凸模配制,取单面间隙。侧刃长度为: S=步距公称尺寸+0.05~0.1mm (23) 4.2.3 限位装置的设计 为防止模具损坏,在模具外围应设置限位装置(限位垫块)。 一般的限位装置是安装在上下模座中的限位柱和限位垫块,其总高度正是模具在镦实状态下的高度加上工件的料原高度,这样模具对模时,把限位垫块放在两限位柱之间即可。模具对好后取下限位垫块即可冲压。当完成冲压后,卸下模具,可将限位套套在限位柱上,使上下模保持开启状态。限位装置对于较大模具应考虑两套对称设置,使模具保持平衡状态。 当模县经过刃磨后,镦实块、限位垫块也应磨去刃磨量,方可使用。 4.2.4 顶出装置设计 工件顶出装置均用弹顶结构。主要是靠弹簧力或橡皮力来实现,也有的是随机床本身的各种气动、液压装置来完成。弹顶装置主要由顶件器、顶杆、推板、调节螺母或螺钉等构成。 顶出装置动作必须灵活,弹顶力必须足够,几个顶杆长度必须一致,顶件器高出模具平面高度要适当。 根据工序要求,弯曲模具选顶杆连接顶件器。 4.2.5 送料机构与出件方式 两模具采用手工送科。 4.2.6 模柄 模柄是模具的上模部分直接安装在机床上的安装件。模柄装入上模座的垂直度直接影响模具配合精度。由于导柱、导套的配合间隙极小,因此,保证模柄的装配垂直度是十分重要的。本弯曲模具中结合选定压力机的模柄孔尺寸,选定的模柄为凸缘模柄。 4.2.7 紧固件及其安装要求 模具各零部件都是用螺栓与销钉紧固在一起的。在高速连续冲压下,所有零部件的装配必须牢固可靠。螺栓必须能够求受冲击振动的最大拉、压负荷和各种扭矩[15-18]。 1.螺栓及定位销钉离端面的距离。 螺栓孔:未经淬火材料 a>1.0d 已淬火材料 a>1.25d 销钉孔: a>1.5d 螺栓孔、销钉孔到剪切刃口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毫米。 2.紧固螺栓与配合件尺寸关系(见图4-4)。 尺寸A: 一般 A>2/3d,最好 A>d 淬过火的材料 A>1.5d 尺寸B: 铸铁 B>2d, 钢 B>1.5d 图4-4 螺栓有关配合尺寸关系 尺寸C: C=螺栓头高+(2~3mm) 尺寸Φd :Φd =Φd+0.5mm 3.螺栓与销钉直径 M3~M5的螺栓和Φ3—Φ5的销钉多用于单件镶入模块、凸模以及小型零件紧固,固定板和凹模的紧固可根据模具大小选取M6~M16螺栓和Φ6~Φ16的销钉。受特大推、拉力时,可用M20的螺栓和Φ20的销钉。螺栓直径最好与销钉一致。 4.销钉的装配形式 销钉在组合件中起定位作用和紧固作用。销钉可分圆柱销和圆锥销两种:有带螺纹孔与不带螺纹孔之分。推销均带螺纹孔。不带螺纹孔的销钉适用于通孔;带螺纹孔的适用于不通孔。螺纹孔是为了退出销钉之用。图4-5是几种销钉的装配形式。 图4-5 销钉的装配形式 本模具中销钉主要采用图中(h)、(f)两种装配形式。 对模具的主要零件在选用材料时,必须尽量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应满足模具的使用要求: 强度高,尤其是细长凸模,为防止折弯和断裂,对强度要求尤为重要; 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疲劳性; 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各个零件材料的性能要协调。 (2)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如锻造性、切削性; 淬透性要好; 热过敏性小、氧化脱碳小; 热处理性能好,淬火变形小。 (3)适当考虑经济性,适应我国模具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情况。 (4)凹模材料占的比例大,选材更应从经济方面考虑。当必须采用昂贵的材料时,应采用镶拼结构。 要根据模具零件的具体使用条件来选用模具材料,做到在满足主要条件的前提下,选择便宜的材科,使成本最低。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模具的使用条件,选定模具各主要部分材料为:模框、折板模块选用T10A,淬火硬度HRC58~60;顶件器、模芯、上模选用45钢,淬火硬度HRC58~60;模柄选用Q235钢。 4.2.8 辅助装置的设计 4.2.8.1 固定板 模具中的固定板,又称为安装板,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凸模固定,并通过它安装在模座上。多工位级进模的固定板不仅要安装许多的凸模,还要安装一些其它零件,如小导柱或小导套、导正钉、斜楔等。 对固定板的要求 (1)固定板必须能够安装全部凸模及其它的零部件并使之正常稳定工作。这样,就要求固定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一般固定板的厚度相当于二作凸模总长度的2/5或更大一些。 (2)固定板的耐磨性要好。固定板可选用45或T10A钢,淬火硬度应在HRC42~45,最高淬火硬度可达HRC54~56。在低速冲压各凸模不需经常拆卸更换时,固定板可以不必淬火处理。 (3)对于较大的凸模或有较大侧向力的凸模应用过盈配合装配。要有较大的过盈量,如果凸模要刃磨方便和常拆卸调整时,可采用叠装方式,即用螺钉和销钉直接紧固在固定板上。 4.2.8.2 垫板 垫板主要是防止凸模(包括凹模中的镶件)在冲压过程个,由于冲压力的集中而把模座的按触面压坏。在高速冲压时,最容易损伤凸模,所以—般在固定板与模座之间增设垫板。垫板需要淬火处理HRC52—56,且两面平行光洁。 垫板在淬火时易翘曲变形,如能磨削矫正,其厚度要比一般模具偏厚。 第五节 模具材料的选择 在冲压过程中,受冲击载荷作用,而且被加工材料的变形阻力较大.尤其是凸模和凹模的刃口部,在工作中受到强烈的冲击、弯曲、剪切、摩擦和挤压作用。成形工序不同,模具结构不同,模具零件受的力也不同。因此,对模具的主要零件在选用材料时,必须尽量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应满足模具的使用要求: 强度高,尤其是细长凸模,为防止折弯和断裂,对强度要求尤为重要; 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疲劳性; 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各个零件材料的性能要协调。 (2)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如锻造性、切削性; 模具名称及其使用情况 选用材料 热处理硬度HRC 上模座 下模座 一般负荷 负荷较大 负荷特大,受冲击 HT20-40 HT25-47 HT25-47 45 调质28-32 导柱 导套 大量生产 单件生产 20 T10A 渗碳淬硬 56-60 垫板 一般用途 单位压力较大 45 T8A 43-48 52-55 顶杆 推杆 一般用途 45 43-48 模套 模框 A3(45) 调质28-32 结 论 作者围绕弯曲模以及复合模的设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的设计也在其中陆续完成。本分析了弯曲模和复合模的工艺性,介绍了簧夹铰链升降一次弯曲模以及芯夹四工位连续复合模的总体结构设计,对工件进行了展开计算,确定了工件加工成型的工艺方案和排样方案,对模具进行了工艺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了凸模、凹模、垫板、导料板、卸料板、镶块等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还根据各标准对模具中用到的其他标准件,如模架、导柱导套等,进行了选择与设计。 由于时间和作者的能力有限,本文对弯曲模以及复合模模的一些重要零部件的结构进行了设计,但是整套模具并未进行实际的调试与实践,所以其合理性还有待于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加以修正和检验;这些都是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 谢 本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程万军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程万军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督促。在毕业设计期间,程万军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逻辑思维、汲汲的进取精神、创新的科学理念深深吸引着我,同时程老师他那一身正气的人生观也深深影响着我,使我在做学问和做人上终生受益。这不仅仅使我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对模具设计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开阔了视野,也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模具设计和论文撰写期间,得到了于红等许多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正是有他们的帮助,我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了本次毕次设计。 再次向我的导师程万军教授及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和帮助我的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硕本,冲压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1; [2] 李佑天, 冲压工艺手册(修订本),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 胡世光,板料冷压成形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4] 吴诗惇,冲压工艺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6; [5] 史铁梁,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6] 万战胜,冲压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7] 李双义,冷冲模具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 [8] 湖南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冲压工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9] 梁炳文, 实用板金冲压工艺图(第一集) 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0] 李志刚,模具CAD/CAM[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业,1995; [11] Dan Romans.Die-Design Pricing.Metalforming,December,2002,54-56; [12] N.Ray Hedding, Dan VandenBossche.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Automotive Stamping dies[J].Stamping Journal,Mar/Apr,1998,24-30; [13] Tim Stephens. Choosing the Correct Pad Design Sequence[J]. Stamping Journal,Jan /Feb, 2000,76 -78; [14] 杜东福,冷冲压模具设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5] 丁松聚,冷冲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7; [16] 王孝培,冲压手册[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2; [17] 王孝培,实用冲压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8] 《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冲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9] 肖景容,冲压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20] 李彦蓉、杜言利、肖作义,镶拼式冲模设计,模具技术[J],2000(3), 41-43; [21] 第四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编,冷压冲模结构图册[M],北京,1981; [22] 侯洪生,机械工程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23] 陈榕林,常用机械设计新旧标准对照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2.11; [24] 许发樾,模具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5] 田嘉生,冲模设计基础[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9; [26] 模具制造编写组,模具制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27] Salomonsetec O W .Review of research in feature-based design[J].J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4,12 (2); [28] 冯炳尧等,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9] 黄毅宏,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6; [30] 张春水,高效精密冲模设计与制造[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l990; [31] 张钧,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杜,1993; [32] 肖景荣,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33] JOHN A WALLER,PRESS TOOLS AND PRESSWORK ,Portcullis Press Ltd,1978; [34] William F.Hosford , Robert M.Caddell著,“Netal forming-Mechanics and metallurgy”,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J.07632,1983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农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 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 理论 问题进行 科学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δ凹 0 +δ凹 0 +0.025 0 0 -0.025 _1304599123.unknown _1304616179.unknown _1304759145.unknown _1335857759.dwg _1335862654.dwg _1336221838.dwg _1336223620.dwg _1336226419.dwg _1335875822.dwg _1335876321.dwg _1335867745.dwg _1304760060.unknown _1304782982.unknown _1304839273.unknown _1304783003.unknown _1304760110.unknown _1304759156.unknown _1304618700.unknown _1304759078.unknown _1304759130.unknown _1304622737.unknown _1304622915.unknown _1304622619.unknown _1304618394.unknown _1304618490.unknown _1304618376.unknown _1304599472.unknown _1304599528.unknown _1304613544.unknown _1304599280.unknown _1304599310.unknown _1304599462.unknown _1304599270.unknown _1304525856.unknown _1304579051.unknown _1304599074.unknown _1304599093.unknown _1304579067.unknown _1304577218.unknown _1304577559.unknown _1304529658.unknown _1304525968.unknown _1304526118.unknown _1304524066.unknown _1304524724.unknown _1304525101.unknown _1304525656.unknown _1304524122.unknown _1304524098.unknown _1304523645.unknown _1304523709.unknown _1304523753.unknown _1304523697.unknown _1304523375.unknown _1304523563.unknown _1304523606.unknown _1304523621.unknown _1304523412.unknown _1304516173.unknown _1304516285.unknown _1304496814.unknown _1304496617.unknown
/
本文档为【弯曲模及复合模的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