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咳嗽偏方

2011-09-16 8页 doc 155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6915

暂无简介

举报
咳嗽偏方第1章内燃叉车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排气系统、燃油系统。传动系统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静压传动(本手册不涉及)。机械传动即发动机的动力经过离合器、变速箱、万向节轴传给驱动桥。机械传动的优点是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缺点是叉车起步时有冲击现象。液力传动即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过变距器、变速箱、万向节轴传给驱动桥。液力传动的优点是叉车的牵引特性较理想,发动机不易过载,在牵引力不中断的情况下能实现平衡自动换挡,寿命长。缺点是传动效率较机械式的低,叉车起步时不能利用飞轮的动能。静压传动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过...
咳嗽偏方
第1章内燃叉车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排气系统、燃油系统。传动系统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静压传动(本手册不涉及)。机械传动即发动机的动力经过离合器、变速箱、万向节轴传给驱动桥。机械传动的优点是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缺点是叉车起步时有冲击现象。液力传动即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过变距器、变速箱、万向节轴传给驱动桥。液力传动的优点是叉车的牵引特性较理想,发动机不易过载,在牵引力不中断的情况下能实现平衡自动换挡,寿命长。缺点是传动效率较机械式的低,叉车起步时不能利用飞轮的动能。静压传动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过油泵、油马达传给驱动桥。优点是叉车的传动系统结构简单,微动平衡,爬坡有力。缺点是传动效率低,维修部方便,寿命较短。驱动桥处于叉车传动系统的末端,它的作用是改变由叉车系统传来的扭矩并传给驱动轮。1、内燃机(1)内燃机的一般原理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机构一般指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包括缸体-缸盖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如图所示,混合气在缸体、缸盖、活塞、组成的燃烧室,燃烧使气体膨胀,推动在气缸内的活塞I向下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飞轮转动。飞轮使旋转保持均匀并通过它向外输出扭矩。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锁销、气门弹簧等、气门传动组包括凸轮轴、摇臂、挺杆、推杆等。曲轴通过正时齿轮或链轮带动凸轮轴旋转,如左图所示,凸轮8推动挺杆6经推杆3、摇臂5开启进气门或排气门4,保证按时吸入新气或排除废气。3.燃油供给系统汽油机的燃料供给包括空气滤清器、化油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及汽油箱等。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进入化油器,汽油泵,将汽油从汽油箱吸出经汽油滤清器歧管,供到各个气缸,废气经排气歧管、排气管消声器排入大气。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喷油泵、输油泵、喷油器、柴油滤清器合柴油箱等。空气由空气滤清器经进气歧管进入各气缸、柴油从柴油箱,经输油泵、柴油滤清器,输入喷油泵。喷油泵由凸轮轴驱动,定时并定量的将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喷油器喷入气缸。4.润滑系统、润滑系统包括储油装置,输送装置,冷却、滤清器装置和机油泵等。存储在油底壳中的润滑油经过浮在润滑油上的集滤器,一部分泵入精滤器,精滤后流回底壳,另一部分经粗滤器输送到主油道后分送到许多摩擦副如凸轮轴颈、主轴颈、连杆轴颈、活塞销以及摇臂轴等,保证润滑,还有摩擦副靠飞溅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在发动机使用负荷率高的情况下,机油温度会超过容许值,这时机油还要通过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保证润滑并延长机油寿命。5.冷却系统风冷发动机和水冷发动机其冷却系统不同,使用场所也不一样,风冷发动机多少使用野外作业的工程机械上,如挖掘机,也有用在汽车上,而叉车上都用水冷发动机。风冷发动机和水冷发动机系统包括(风扇)、导风罩(聚风罩)、导风板和散热片等。装在汽车前部立式风冷发动机的气流示意图。进风口设在汽车前部,离心式或轴流式风扇吹出的冷却风经聚风罩,导风板从侧边导向各气缸,保证各缸均匀有效的冷却。冷风经过气缸温度升高后,从汽车的发动机罩侧边引出。水冷式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水套、散热器、水泵、风扇、节温器等。在气缸和燃烧室周围没有水套,水在水套内循环流动吸收流量,然后由气缸盖出水口经节温器流回散热器,温度升高的水从散热器上室经过许多小管向下流动,同时风扇将空气从管旁散热片吹过,带走热量,经过冷却的水再从散热器下室由水泵送人水套,如此循环冷却。在水套内常设有配水管,导流片保证整个发动机各部分均匀的冷却。有时在一些需要加强冷却的地方采用水喷方式,以加强气门座的冷却。在缸盖出水口处装有节温器,当发动机是冷态时,主阀关闭循环水与散热器的通道,冷却水通过副阀在水套在水泵之间循环(小循环),从而防止发动机过冷,保证发动机迅速暖起来。当冷却水高于一定温度时,主阀开启通向散热器的通道,冷却水全部留给散热器,进行水泵-水套-散热器间的循环冷却(大循环)。(2)内燃机的故障与排除柴油机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故障 故障分析 排除方法 柴油机不能起动 启动速度低 蓄电池电量不足或接线松弛 充电;旋紧接线;必要时修复接线柱 起动机电机故障 见本表中“起动电机故障”栏内故障分析与排除 燃油系统不正常 燃油箱中无油或邮箱阀门未开 添满;打开阀门 燃油系统中有空气;油中有水;接头处漏油 排除空气;另换柴油;拧紧接头 油路堵塞 清洗管路,更换柴油滤清器滤芯,清洗输油泵进油管 输油泵不供油 检查输油泵进油管是否漏气,检查输油泵 喷油器不喷油或喷油少,压力太低,雾化不良;喷油器调压弹簧断,喷孔堵塞 拆修喷油器并在喷油器试验台上调整 喷油泵出油阀漏油,弹簧断;柱塞偶件磨损 研磨,修复或换零件 压缩压力不足 气门间隙过小 按规定调整 气门漏气 研磨气门 汽缸盖垫片处漏气 更换气缸垫片,按规定拧紧气缸盖螺栓 活塞环磨损,粘结,开口位置重叠 更换、清洗、调整 其他原因 气温太低,机油粘度大 用热水灌入冷却系统,使用规定牌号机油 燃烧室或气缸套中有水 检查、修复、更换 机油无压力;或压力过低 机油油面过低,变质变稀 添加机油;更换机油 油管破裂,油管接头未压紧漏油;机油压力表损坏 焊或更换;拧紧;更换 机油泵转子端面间隙过大 修复;更换 各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修复;更换 油道螺栓松、漏 检查、堵塞 机油压力过高 机油泵限压阀工作不正常,回油不畅 检查并调整 气温过低,机油粘度大 使用规定牌号机油,热车后自行降温 摇臂轴处不上机油 上气缸盖油道和摇臂轴支座 清洗,疏通 排气冒黑烟 喷油器积碳堵塞,针阀卡主 检查,修复或更换 负载过重 调整负荷,使用在规定范围内 喷油太迟,部分燃油在排气过程中燃烧 调整供油泵供油提前角 气门间隙不正确,气门密封不良 检查气门间隙、气门密封面接触情况、气门弹簧力等并清除缺陷 喷油泵各缸供油不均匀 调整各缸供油量 进气管、空气滤清器阻塞,进气不畅 清洗空气滤清器 排油压力太低、雾化不良、有滴油现象 检查、调整、修复或更换喷油咀偶件 冷却水温过低 提高冷却水温度 燃烧室内进水 检查气缸盖垫片 排气冒蓝烟 活塞环磨损过大,或因积碳弹性不足,机油窜入燃烧室 清洗或换活塞环 功率不足 柴油滤清器或输油泵进油管接头滤网阻塞 清洗或更换 喷油器压力不足或雾化不良 喷油泵精密偶件磨损过度 调整供油量或检修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 调速器弹簧变形松弛,未达到额定转速 调整高速限止螺钉,更换调速弹簧 燃油系统内进入空气 排除燃油系统内空气 喷油提前角不正确 按规定调整 各缸供油量不均匀 调整各缸供油量 空气滤清器不畅 清洗或更换滤芯 气门漏气 检查气门间隙,气门弹簧弹力、气门导管磨损及气门密封情况,必要时更换零件。研磨气门 压缩压力不足 见表中“柴油机不能起动”栏内相应故障原因与排除 配气定时不对 凸轮磨损过度,更换凸轮轴 喷油器螺栓松 更换铜垫圈,清洗铜套内孔,均匀拧紧紧固喷油器的螺母 气缸盖螺栓松 调整至规定的拧紧力矩 不正常异响 供油提前角过大,气缸内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 调整供油提前角 喷油嘴滴油和针阀咬死,造成突然发出“嗒、嗒、嗒”的声音 清洗,修复,更换针阀偶件 气门间隙过大,有节奏而清洗的敲击声 调整气门间隙 活塞碰气门,有沉重而节奏均匀的敲击声(用手轻轻放在气缸盖罩螺母上感觉到活塞碰击的震动) 适当加大气门间隙、修正连杆轴承的间隙,或更换连杆衬套 活塞碰气缸阀底部,可听到沉重有力的撞击声 选配气缸盖垫片 气门弹簧断、气门推杆弯曲、气门挺柱磨损使气门发动机构发出轻微敲击声 更换弹簧、推杆或挺柱等并调整气门间隙 活塞与气缸套间隙过大的异响,此种声音随柴油机走热而减轻 视磨损情况换气缸套与活塞 连杆轴承间隙过大时,当转速突然降低,可听到沉重有力的撞击声 更换连杆轴瓦 连杆衬套与活塞销间隙过大,此声轻微尖锐,在怠速时尤为清晰 更换连杆轴瓦 曲轴止推片磨损轴向间隙过大时,在怠速可听到曲轴前后游动撞击声 更换曲轴止推片 震动严重 各缸供油不均匀;个别缸喷油嘴雾化不良;个别缸漏气严重,压缩比相差较大等 检查调整喷油泵供油量;修复喷油嘴;消除漏气,检查调整各缸压缩余隙 柴油中进水,进气 放气,柴油进行沉淀 柴油机安装对中不佳,支承螺柱松动 校正对中情况;拧紧 柴油机敲缸,工作粗暴 检查供油提前角,柴油机暖车后再加负荷 柴油机过热 燃气窜入曲轴箱,或机油进水,机油稀释变质,机油不足或过多;机油流量少,压力低;轴承配合间隔过小 检查,更换活塞环,更换机油;检查油面;检查机油泵内外转子磨损情况;检查调整各轴承的配合间隙 水泵叶轮损坏断裂;风险V带打滑;水散热器与风扇位置不当;节温器失灵;冷却系统管路堵塞;水套内水垢过厚;水泵排量不足;气缸盖垫片破损,燃气进入水道 检查、更换水泵叶轮;检查风扇V带张紧程度或更换V带;检查水散热器安装位置;检查节温器工作情况;清洗冷却系统及水套;检查水泵叶轮间隙;水散热器加满水。更换气缸盖垫片 机油消耗量过大 使用机油粘度过低,牌号不对 调用规定牌号的机油 活塞与气缸套磨损过大;活塞油杯槽的回油孔堵塞 更换;清洗回油孔 活塞环粘结;气环上下面装反;磨损过大 清洗可更换 曲轴前后油封、油底壳结合平面、气缸盖后端盖平面等密封处漏油 检查和更换油管零件 机油温度、压力过高造成蒸发、飞溅 降低温度检查调整机油泵限压阀 转速剧增 调速器失去作用,拉杆卡死在大油量位置 拆修调速器及调速拉杆 调速器滑动轴套卡住 检修 调节臂从拨叉中脱出 检修 窜入燃烧室内机油过多 按上节方法,减少窜机油 自行停车 油路油空气,输油泵不供油;柴油滤清器阻塞 放气、检修输油泵;清洗柴油滤清器 活塞药缸,轴颈轴瓦咬死 配合间隙不对,修理更换 喷油泵出油阀卡死,柱塞弹簧断裂,调速器滑动盘轴套卡主 检修或更换 游车 各缸油量不均匀,喷油器滴油;拉杆拨叉螺钉松动 调整各缸供油均匀,修理花落更换喷油嘴针阀偶件,固定拨叉螺钉 拨叉与调节间隙过大,钢球及滑动盘磨损出现凹痕 更换零件 喷油泵凸轮轴轴向移动间隙过大 用铜垫片调整 滑动盘轴套阻滞 清洗检修或更换 机油面升高 汽缸套封水圈损坏 更换封水圈 汽缸盖垫片漏水 更换气缸盖垫片 气缸盖或机体漏水 检修更换 发电机不发电、充电不足 发电机抓紧松动、转子线圈断路 修理或更换 发电机定子擦铁或定子线圈局部短路 修理或更换 硅整流原件损坏、短路 更换 电刷接触不良,在刷架孔中有卡滞现象;弹簧压力小于0.98-1.96牛;滑环有油污 用00号砂纸打磨擦净;调整或更换电刷弹簧;清洗 接线断,短路,接触不良、接错 检查修理 调节器调整电压太低或过高;接点脏污、烧毛或氧化,燃牵引失控;继电器线圈烧坏;电压线圈或电阻接线断开 调整、清洗、修理、更换;更换;修理 V带松弛 调整 起动电机故障 发动机不运转 链接线拆断或接触不良 焊接或更换新线 保险丝熔断 蓄电池无电压或电压低 蓄电池充电 碳刷和换向器没有接触 调整碳刷和刷簧压力 起动机内部短路 检查并消除短路处 起动机空载可以运行,但无力起动发动机 轴衬磨损过多电枢与磁极摩擦 调整新的轴衬清洁电刷与换向的接触面 碳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 清除油污和用砂纸磨光 换向器表面烧毛或有油污 用砂纸打磨及去油污 电枢线圈与换向器脱焊 用香皂焊锡补焊 导线接触不紧密 检查开关接触点,并砂光 电磁开关接触点烧毛,接触不良 用砂纸打磨 蓄电池充电不足或电压、容量不符合规定 蓄电池充电,使电压、容量符合要求 冬季发动机润滑油凝固,起动阻力过大 烘暖发动机或换用冬季机油 松开电磁开关按钮、起动机继续空转 检查开关接触点 齿轮与飞轮圈顶齿 偏心螺钉未调整好 混合气过稀 关小阻风门,使混合气加浓 混合气过浓 开大阻风门或减少踩加速踏板,使混合气变稀 电火花太弱或不发火 点火线圈损坏 更换点火线圈 分电器断电点无间隙或接触不良 调整间隙或清除触电上的氧化物 容电器损坏 更换容电器 高压线损坏或接触不良 更换高压线或紧固头 低压线损坏或松脱 更换或紧固低压线 点火线圈或分电器受潮 拆下烘干,但不能离火太近 火花塞绝缘体破裂 更换火花塞 火花塞受潮或电极上积碳 烘干或清除积碳 火花塞电极间隙过大或过小 调整间隙 蓄电池存电量不足 拆下充电 分电器盖或分火头损坏 更换 点火正时不对 检查点火次序 气缸进水 卸下气缸盖排除积水,按规定拧紧缸盖螺母。如气缸盖衬损坏,应更换 气缸压缩不良 气门或气门接触不良 研磨气门或气门座 气门弹簧折断 更换弹簧 气门间隙不对 调整气门间隙 气缸垫损坏 更换 气缸套、活塞、活塞环磨损过甚 修理或更换 进气支管漏气 检查进气支管和衬垫拧紧螺母 气缸套受汽油浸潮 检查更换 汽油泵不泵油 检查更换 汽油管堵塞或压坏 检查更换 汽化器工作不良 检查更换 发动机运转不正常或中途停转 与发动机起动困难的原因相同 按发动机起动困难的各项排除方法进行检修 汽油供给不畅 汽油滤清器积垢过多 清洗汽油滤清器 汽油泵滤网阻塞 清洗滤网 汽油管阻塞 用压缩空气吹通 汽油管或接头漏油 焊修或拧紧 汽化器浮予室油面过低 调整合适 汽化器量孔阻塞 用压缩空气吹通 汽油泵阀门漏油或膜片损坏 检修阀门或更换膜片 发动机过热 水泵损坏或风扇皮带太松 检修水泵或调整风扇皮带的松紧 散热器、气缸套、气缸体漏或水量过少 焊补漏洞加注冷却水 散热器或发动机水套积垢过多 清洗和清除积垢 节温器失灵 换新节温器 机油盘内的机油过少 添加机油至规定 机油盘内的机油过稀 更换机油 气缸燃烧室积碳过多 消除积碳 点火太迟 调整分电器点火提前角 气缸盖的分水管漏水 更换 活塞环磨损甚、向曲轴箱窜入大量废气 更换 汽化器回火放炮 混合气过稀 汽化器量孔阻塞或调整不当 清洗、调整 汽油供给不畅 本表中“发动机运转不正常或途中停转”栏内相应故障原因排除 气门漏气 调整气门间隙或研磨气门 高压阻尼线次序接错或损坏 更正或更换 发动机过热 按本表中“发动机过热”栏内故障分析与排除 进气歧管漏气 检查进行进气歧管及衬垫 发动机内部有敲击声 点火时间过早 调整分电器点火提前角 气缸燃烧室积碳过多 清除积碳 散热器漏水或冷却水量太少 补焊散热器或加冷却水 水套内积垢过多 清洗水垢 水泵损坏或风扇皮带太松 检修水泵或调整风扇皮带的松紧度 活塞销松动过甚 更换活塞销或衬套 活塞、活塞环、气缸套磨损过甚 检修更换 气门间隙过大 调整 主轴瓦和连杆轴瓦磨损过甚 更换或修复轴瓦 正时齿轮磨损过甚 更换 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的间隙过大 气门杆镀铬修复后更换导管 时气歧管预热阀位置不对 按季节进行调整 燃料规格不符 换用规格相符的汽油 发动机无力 点火时间过迟或过早 调整分电器点火角度 火花塞发出的电火花太弱 见本表中“发动机起动困难” 气缸压缩不良 见本表中“发动机起动困难”栏内相应故障分析与排除 发动机过热 见本表中“发动机过热”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汽油供给不畅 见本表中“发动机运转不正常或中途停转”栏内相应故障分析与排除 燃料规格不符 换用规格相符的汽油 火花塞间隙过大 调整 阻风门部分关闭或节气门开度不足 调整操纵机构 进气歧管漏气 检修进气歧管和衬垫 凸轮轴、挺杆磨损过甚 更换 空气滤清器阻塞 清洗疏通 发动机无怠速 汽化器节气门开度过大 调整 汽化器怠速量孔控制失灵 调整怠速调整螺钉 进气歧管漏气 检修进气歧管或更换衬垫 个别火花塞损坏、积碳过多或间隙不对 更换或清除积碳并调整间隙 点火时间过早 调整分电器点火角度 汽油供给不畅 见本表中“发动机运转不正常或中途偏转”栏内相应故障分析与排除 机油压力不足 机油量过少或过多 补加或放出多余机油 机油粘度过小 更换 机油温度过高 冷却发动机,检查冷却系统 机油集滤器阻塞、接管或油道漏油 清洗疏通或拧紧 机油滤清器阻塞 清洗疏通或更换细滤芯 机油压力表失灵 更换 发动机冒烟 排气管冒黑烟(因燃烧不良) 阻风门部分关闭 调整操纵机构 空气滤清器阻塞 清洗疏通 排气管冒白烟(因发动机过冷) 发动机预热不够就加大负荷 预热到水温50度以上再逐渐加大负荷 汽油中有水 除去水分 气缸中有水 检修排除 喷油器喷油雾化不良,油滴油现象,喷油压力过低 检查油嘴偶件 喷油时间太迟 重调供油时间 气缸内压力不够,燃油未很好燃烧被排除 检查缸压 排气管冒蓝烟(因有机油燃烧) 机油过多 放出多余机油 活塞环磨损过甚或被积碳黏住造成窜机油 更换或清洗活塞环 活塞与气缸的间隙过大 检修或更换 长期低负荷(标定功率的40%以下)远转 适当提高负荷 空气滤清器阻塞 拆检和清理空气滤清器 气门推杆与气门导管间隙过大 更换 发动机关闭后仍不熄火 发动机温度过高 空转发动机使水温降低到80度以下再关闭电门 火花塞过热 选择规定型号火花塞 燃烧室积碳过多 消除积碳 点过过迟 调整点火角度 排气歧管回火 消化器浮于室内油面过高 放出多余或调整浮子 排气门密封不严 研磨气门 某气缸不工作 见本表“某气缸不工作”栏内故障分析与排除 分电器点火次序不对 按规定接线 点火过迟 调整点火提前角 某气缸不工作 某火花塞不跳火 检修火花塞及线路 摸气缸的气门损坏或气门弹簧折断 更换 气缸盖衬垫损坏 更换 分电器工作不良 分电器盖破裂或潮湿 更换或烘干(但不能离火太近) 断电触点间隙过大、过小或接触不良 调整间隙或清除触电上的氧化物 断电臂弹簧的弹力不足 更换或调整 分火头损坏或积垢过多 更换或消除积垢 转轴有异响 检修或消除污垢并加注机油(1-2滴)润滑 分电器导线松脱 拧紧 电容器损坏 更换 火花塞故障 火花塞绝缘瓷裂开 更换火花塞 火花塞电极间隙不对 调整间隙 火花塞垫圈密封不严 拧紧或更换垫圈 火花塞电极积碳过多 消除积碳 火花塞受潮 烘干 起动机工作不良 整流子表面积垢过多 用00好砂纸清洁后,在擦干净(禁止使用金刚砂纸打磨) 电枢线圈损坏 拆卸检修 啮合齿轮损坏 更换 转动不灵 电枢轴卡住 拆修后轴承加注机油(1-2滴) 碳刷弹簧过紧 调整或更换 轴承过松发生响声 更换 啮合齿轮啮合不上 蓄电池存电不足 充电 吸合线圈损坏 更换 推力弹簧折断 更换 啮合齿轮分离不开 导向筒与螺旋槽卡住 检查排除 回位弹簧折断 更换 发电机工作不良 电枢线圈损坏 拆卸检修 调节器失效 检修调整 发电量不足 风扇皮带过松 调整 碳刷接触不良 用00好砂纸打磨碳刷及整流子,并擦净 碳刷弹簧的弹力太弱 调整或更换 导线松脱 拧紧接线柱 轴承过松或发生响声 更换或加润滑脂 升温过快 电枢线圈短路 检修电枢线圈 磁场线圈短路 检修磁场线圈 轴承缺油或咬住 加注润滑油 风扇皮带过紧 调整皮带张力 碳刷弹簧力过大 调整弹力第二章传动系统1、液力变矩器的特性与作用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是:当泵轮的转速与涡轮的转速以相同的比例降低时,则涡轮产生的转轮与泵轮转速2次方成正比例减少。如,泵轮的转速为1000rpm时的涡轮转矩和泵轮的转速为2000rpm时的涡轮转矩相比微1/4.变矩器的涡轮转速虽然比发动机的转速低,但转矩大,其转矩比(K=涡轮转矩(MT)/发动机转矩(MH)=MT/MH)越大,速度比(I=涡轮转速NT/发动机转速NT)相反就越小。因此,当涡轮转速为0时,转矩比最大,此时变矩器称为失速。如车辆爬坡时,外阻力增大,则必须增大车辆的牵引力,此时涡轮为了产生大的转矩而自动降低其转速,车辆的速度也随之减小,牵引力增大。装有液力变矩器的车辆,不管外阻力有多大,由于变矩器有失速特性,发动机不会停止转动,这个优点是机械传动车辆部具备的。但由于变矩器失速,此时,发动机的动力全部转变成热能而使变矩器的油温上升,因此,应避免使用这个工况。变矩器在变矩工况时不是把发动机的全部动力输出,而是有一部分动力转变成热能使油温升高。因此,在油路系统中没有油冷却器,使油温不高于100-120度。液力变矩器的作用是随着车辆运行外阻力的改变而自动调节涡轮的转速和转矩。2、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变矩器由弹性板、泵轮、涡轮、导轮和单向离合器等组成。弹性板与发动机的飞轮链接,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弹性板输给变矩器。泵轮、涡轮和导轮上都排列着许多扭曲的叶片,泵轮与发动机一起转动时,泵轮中的油也边转动边以离心力沿着叶片向外侧从出口快速流向涡轮。这时,油流因叶片角度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发动机的动力被用作改变油流的力量即机械转轮变为液能。涡轮与泵轮形状相似,从泵轮的油流进入涡轮,因离心力作用沿着叶片流动,改变了流向,这种反冲力使涡轮转动,液能转变为机械能输出动力。导轮改变从涡轮流入的油的流向,其反冲力使导轮和泵轮作反响流动,实现能力转换,液力变矩器正常工作。循环圆:是在轴截面内液体(油)流经泵轮、涡轮、导轮的几何通道。液力变矩器的规格一般都是以循环图直径来表示的,如TB265变矩器,其循环圆是265mm3、液力变矩器的种类液力变矩器一般分单相式变矩器和复合式变矩器。单相式变矩器:导轮在来自涡轮油的流向反冲力的作用下和泵轮不能作反向转动的变矩器。或者说一个循环圆内不能完成变矩器和偶合器工况的变矩器。复合式变矩器:一个循环圆内能完成变矩器和偶合器工况的变矩器。叉车上一般都使用复合式变矩器。相是指导轮是装有单向离合器的个数,装有一个单向离合器的称为二相;装有二个单向离合器的称为三相。导轮内没有单向离合器而是导轮直接固定在导轮轴是为之单相。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是使车辆在某一工况即在平道正常运行下,泵轮,涡轮,导轮与发动机同一转速,使变矩器变成偶合器(联轴节),这样使其效率接近于发动机输出的效率。但必须指出的是单向离合器安装时要注意它的方向,使导轮和泵轮同方向转动,不可装反。图中所示是用滚柱式单向离合器与导轮锁紧,即使导轮向-方向转动,因滚柱像楔子似的嵌进轮壳与轮滚轴之间,导轮不能转动。当向-方向转动时,滚柱不嵌进去(脱开),导轮轻快转动。4、液力变矩器的效率液力变矩器的效率是指涡轮的输出功率(NT)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NH)的百分比用公司表示为:η=NT/NH。如果输出功率与转矩和转速的积成比例时,也可用下式表示:η=(涡轮转矩(NT)x涡轮转速(NT))/发动机转矩(MN)x发动机转速(NH)=转矩比(K)x速度比(I)=KI。从式中可以看出,当液力变矩器失速时,涡轮转速NT为0,则效率η=0.当涡轮一转动,随着涡轮与转轮的速度比提高,效率也跟着提高。当速度比逐渐接近1时:单相式液力变矩器涡轮转速急剧下降,效率也急速下降。二相式液力变矩器与最初与单相式一样效率下降。当导轮中的单向离合器脱开,导轮转动,此时,导轮、涡轮、泵轮(发动机)同一转速,液力变矩器为液力偶合器,因此效率接近100%。三相式液力变矩器最初效率一开始下降,则第一导轮中的单向离合器脱开,导轮转动防止效率下降,随速度比上升,效率又开始下降时,第二导轮中的单向离合器脱开,导轮转动,液力变矩器有进入偶合器工况。影响液力变矩器性能和效率的另一个因素是液力变矩器内有空气,油充不满,因此,在液力变矩器的供油系统中没有压力调节阀(溢流阀)保证变矩器内油压高于大气压,此压力在产品出厂前已调好,用户不得随意调整。5、叉车用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原则液力变矩器的特性与发动机的特性匹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叉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对污染的控制性及可靠性。一个好的匹配就应基本满足上述的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匹配原则:1)液力变矩器失速工况的负出抛物线应通过发动机最大净扭矩点附近。2)液力变矩器最高效率工况负出抛物线应通过发动机最大净功率的扭矩点。3)液力变矩器的高效范围应尽可能占有发动机的较大转速范围内,要想满足或基本上满足上述要求不上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进行优化设计才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第二节变速箱(1)变速箱的功能根据叉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叉车具有合适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尽可能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2)机械变速箱、减速器和差速器1-3t机械变速箱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机械变速器 传动形式 直齿传动,同步器换挡 档位 前进后退各2个 速比 3.253/1.4073.204/1.386 减速器 传动型式 螺旋伞齿轮(轴交角90度) 速比 2.5(1-1.8t)/2.1(2-3t) 差速器 传动型式 斜齿 速比 5.7(1-1.8t)/6.182(2-3t) 差动齿轮 直齿伞齿轮(行星排列) 油量 8升1、概述机械传动装置主要由机械变速箱、减速器、差速器及离合器壳链接成整体结构,不同吨位主要差别在于箱体的长度,输出轴长度,主要减速比有变化,其他部分都是通用件,是一种通用性非常高的产品,可便于生产和维修。在变速箱里装有两个同步器,从而使换挡平稳、轻便、舒适,避免了换挡时齿轮撞击和损坏。2、机械变速箱机械变速箱主要有箱体、主动轴(输入轴)、中间轴、惰轮轴(换挡用)及输出轴组成,每根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不同齿数的齿轮,这些齿轮通过装在中间轴上的两侧啮合套式同步器,利用换挡手柄来进行换挡,由输出轴通过低速齿轮合差速器及半轴,将动力传递到动轮上,以达到改变车辆速度的目的。(1)主动轴和滑轮螺杆组件主动轴在离合器一端插入飞轮的轴承中,另一端花键装着输入齿轮与箱体上的轴承链接,中间部分通过球轴承盒弹性档圈由轴承架支承,轴承架借助于滑动螺杆装载箱体的与承面上,当需要更换离合器摩擦片总成时,主动轴和轴承架一起通过转动滑动螺杆的T型螺纹沿轴角移动一段距离,让出更换摩擦片的空间,从而使换摩擦片更容易,方便。(2)中间轴组件高速齿轮、低速齿轮、前进齿轮合换挡齿轮都通过滚针轴承装在中间轴上,由于它们分别于双联齿轮、输入齿轮及惰性保持常啮合状态,通过中间轴上的两个同步器实现速度和方向的变换。(3)惰性轴组件支承在箱体上的惰轮轴,一端用钢球定位,以免轴向移动,惰轮子啊惰性轮轴上自由转动,达到改变方向的目的。(4)输出轴组件输出轴一端的螺旋伞齿轮将动力传给减速器,另一端花键装着输出齿轮,并在其螺旋伞齿轮一侧用滚针轴承支承着双联齿轮,轴的两头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并用垫片来调整螺旋伞齿轮的啮合斑点情况,双联齿轮三大齿轮与输出齿轮合高速齿轮常啮合,而小齿轮与低速齿轮常啮合,输出齿轮与前进和后退档位齿轮常啮合,实现不同的档位和方向的动力输出。(5)操纵杆与换挡拨叉组件两个手动操纵杆分别抵动拨叉和啮合套,是吸纳换挡和换向。拨叉支承在换挡杆上,用弹簧将钢珠锁定在换挡杆槽内,以防止脱档和自动掉档。(6)同步器同步器由啮合套、同步锥、同步环、嵌块、弹簧、拨叉等所组成。同步器由同步锥外表面和同步环内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矩而传递动力。A)同步锥:图中齿轮11和13带有一轴面(同步锥)和渐开线花键,通过这一锥面的磨损面和花键齿分别于同步环2和啮合套5结合,实现力的传递。B)同步环:它有内锥孔,通过内锥孔磨损面与同步锥相配合,同步环由三个沿圆周均布的凹槽,此三槽与啮合套花键及同步花键的位置相应对中,以便通过啮合套花键6轴向移动压向同步环,以实现摩擦锥面的接触。C)嵌块:三个嵌块的中间凸出部分装入啮合套5的花键内槽,其两端部分分别嵌入同步环相应的三个凹槽内,并通过两只弹簧(件8)将嵌块压向花键(件6)的顶部,而向外的弹簧力以保证同步环的花键齿6经常处于对中位置。D)啮合套:其中外表的凹槽与拨叉联动,内表面花键齿与同步环2上的花键相结合。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分六个步骤进行分析叙述,在此过程中将同步器中的齿轮(件11)看作同步化过程的一个例子。第一步、(见图)当开始换挡时,作用在操纵杆上的力,经拨叉到啮合套5上,啮合套和嵌块7在轴向力的作用轴向齿轮11移动了一个距离X1和X2,此时嵌的中间凸部仍处于啮合套的内槽里。第二步、(见图)在间隙X1和X2清除后,作用力通过嵌块和同步环(件2)就加到同步锥表面,此力客服弹簧力的作用并使嵌块倾斜一角度,形成如图所示的倾角接触,啮合套在此力的作用下移动了Z距离,一般情况下Z-0.2-2.3mm第三步、(见图)由于在摩擦锥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矩,使同步环同向转了一个角度,保证同步环外花键的倾角与啮合套花键倾角相接触面而锁上,以防止啮合套继续左移而碰撞并产生噪音。第四步、(见图)随着同步环外花键倾角相贴合,在同步锥面的摩擦力矩Tc逐渐增加,而齿轮(件11)原有的惯性力矩Ti逐渐减小,啮合过已开始同步。第五步、(见图)当摩擦力矩Tc达到最大值并等于输入端齿轮惯性力矩,即常啮合齿轮(件11)和啮合套(件5)的相对速度差为0时,惯性力矩消失,摩擦力矩客服了惯性力矩,此时,齿轮(件11)与主动轴速度相同,完成同步,由于轴向力的继续作用,同步环在圆周方向转了一个角度,使啮合套齿位于3之间,同时同步环在外力作用下,变成活的状态使得啮合套能顺利地通过同步环之间。第六步、(见图)啮合套穿过同步环后,移动了如第四步中所示的Y1距离,使得啮合套内花键齿倾角与齿轮(件11)的外花键倾角开始接角(见左图)而此时处于同步状态,在操纵力的继续作用下,使齿轮(件11)沿圆周方向相对于啮合套转了一个角度,从而使啮合套内花键齿顺利通过齿轮(件11)外花键齿,至此同步过程全部结束。动力通过齿轮(件11)的花键和啮合套传到中间轴上,实现了换挡操纵。空挡动力流向:发动机动力-主动轴-输入齿轮-双联齿轮-高速齿轮和低速齿轮,由于档位同步器处于空挡位置,动力不能输出。档位动力流向:当档位同步器和方向同步器工作时,中间轴上获得了动力传递,并传到输出轴上,此时发动机动力-主动轴-输入齿轮-双联齿轮-档位同步器-中间轴-方向同步器-输出齿轮-输出轴-减速器-半轴-驱动轮。3、减速器减速器的作用是减低来自变速箱输出轴的转速,并增加输出轴扭矩,确保车辆获得合理的行驶速度和驱动力矩。减速器主要由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小螺旋伞齿轮轴,大旋转伞齿轮倾齿轴及大齿圈组成,大旋转伞齿轮通过花键装载斜齿轮轴上,斜齿轮两端都由圆锥滚子轴承,并有垫片调整螺旋伞齿轮的齿侧间隙改变啮合斑点的位置。4、差速器差速器的作用主要是当叉车在转向和行驶在高低不平路面,两侧驱动轮行驶路程不等,为防止轮胎磨损和改善操纵性,通过变速器将两侧驱动轮的转速合理分配以达到减少轮胎磨损和改善车辆行驶平稳性的目的,它通过两端球轴承用轴承座装入前半壳上,前段与桥壳链接,差速器壳体为左、右部分式,里面有两个半轴齿轮合四个行星齿轮,止推垫圈装在变速器壳体和齿轮之间并使各齿轮付之间留有间隙,行星齿轮用齿轮轴I,II(分开式)或十字轴(整体式)支承。该种差速器结构简单,工作平稳,但其内摩擦力小,自锁系数低,一般适用于路况较好的工作环境。动力传递一般由变速箱输出轴-减速器-差动齿轮-半轴齿轮-半轴-驱动轮上。(三)、液力传动装置1、概述液力变速箱是通过液力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与机械变速箱相比,它具有传动平稳,噪音低,操纵舒适,工作可靠等优点,其缺点是传动效率比机械式低,液力传动装置通常由液力变矩器、供油泵、液力离合器、控制阀、微动阀等组成。1-10T液力变速箱参数见表 名称 1-3t 4-5t 5-10t 变矩器 型式 单级、两相、三元件式 扭矩比 3.0 3.0 3.1 调定压力 0.5-0.68Mpa 0.5-0.7Mpa 0.5-0.7Mpa 供油泵 型式 内啮合齿轮式 流量 27升(2000rpm,1.5Mpa) 32升(2000rpm,1.5Mpa) 40升(2000rpm,1.5Mpa) 液力变速箱 型式 动力换挡 速比 前进1.35后退1.35 前进I:3.22,II:2.143后退:2.727 前进I:1.621,II:0.526后退I:1.621,II:0.526 液力离合器 规格 125*81*2.7 134*90*2.8 134*90*2.8 调定压力 1.1-1.4Mpa 1.2-1.5Mpa 1.2-1.5Mpa 其他 容量 7升 20升 20升 油种类 国产液力传动油6#(相当于SAE10W)5-10吨液力传动装置2、液压油路原理当发动机启动后,供油泵工作,它经滤清器从油箱(变速箱底壳)中吸油,流经调节阀(或定压阀),将压力油分别供液力离合器和变矩器。通过定压阀(即调节阀)的油流进入微动阀和操纵滑阀;另一方面通过溢流阀将油供给变矩器;从变矩器出来的油经油散热器加以冷却,然后润滑液力离合器,在返回油箱。空挡时,从操纵滑阀到离合的油路是封闭的,此时定压阀打开,使油全部通过溢流阀输给变矩器,当操纵滑阀位于前进档(I/II)或倒档(I/II)时,从滑阀到前进离合器或后退离合器的油路连通起来,使各离合器分别动作;当一个离合器作用时,另一个离合器中的隔片和摩擦片处于分离状态,由冷却油润滑并将热量带走,当微动阀工作时,导入离合器的油一部分或大部分通过微动阀直接推入邮箱,此时变矩器油路循环与空档相同。3、液力离合器如下图多片湿式液力离合器装在变速箱的输入轴上(1-3T)及中间轴上(4-10T)液压油通过控制阀分配给前进或后退档离合器,实现换挡换向。箱体内所有齿轮为常啮合式,每个离合器主要有隔片、摩擦片和活塞组成,活塞的内外圆都装有密封环,以确保活塞工作时的密封。空档时,活塞不动作,隔片和摩擦片处于分离状态;换挡时,油压推动活塞压紧摩擦片和隔片,通过摩擦力把来自变矩器的动力传到前进档或后退档齿轮上;活塞上没有倒空阀。当油压切断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倒空阀打开,活塞内腔的油迅速排出,实现离合彻底分离。4、控制阀、溢流阀、微动阀(1)控制阀对于1-3t液力变速箱,控制阀由定压阀,调节阀和操纵阀组成,微动阀单独装于箱体侧面。对于4-10t液力变速箱,控制阀由微动阀、调节阀和操纵阀组成,定压阀单独装于变矩器壳体内,经过定压阀的液压油一是保证液力离合器的油压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保证有足够的磨损力矩,二是把一部分油分送到溢流阀输给变矩器。调节阀(蓄能器)是用来减少液力离合器接合时的油压冲击,保证平稳工作。(2)溢流阀是保持变矩器的入口压力在0.5-0.7Mpa之间,防止变矩器发生气蚀。(3)微动阀:当它工作时,短时间降低了离合器的油压,使摩擦片处于半接合状态,从而使叉车达到微动效果。(四)变速箱的安装于调整不论是机械变速箱或液力变速箱,经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齿轮磨损,间隙增大,造成噪声,因此要对螺旋伞齿轮付之间侧隙进行调整,调整值为1-3T为0.15-0.25,4-10t为0.-0.3啮合斑点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啮合面长度为50%-70%,高度应为齿顶至齿根的2/3处,调整方法如图啮合斑点如上图靠近小端齿根时,应除去锥齿的部分调整垫,同时调整伞齿,使间隙保持在0.15-0.25mm。啮合斑点如上图靠近小端齿顶时,应增加锥齿的部分调整垫,同时调整伞齿轮,使间隙保持在0.15-0.25mm。啮合斑点如上图靠近凸面大端面凹面小端时,应除去锥齿的部分调整垫,同时调整伞齿,使间隙保持在0.15-0.25mm。啮合斑点如上图靠近凸面小端凹面大端时,应增加锥齿的部分调整,同时调整伞齿,使间隙保持在0.15-0.25mm。四、驱动桥(一)构成与工作原理,参加下图驱动桥主要由桥体、轮毂、半轴、制动器等组成,对于5-10t叉车驱动桥还包括轮边减速器;1-3t的驱动桥壳是整体铸造结构;动力通过差速器-半轴-轮毂-驱动桥。5-10t的驱动桥位铸钢结构,驱动桥与车架前部扇形板用螺栓连接;门架安装在驱动桥壳上,动力通过差速器-半轴-轮边减速器-轮毂-驱动轮。5-10t叉车减速器由太阳齿轮,一组行星齿轮合内齿圈组成,太阳轮用花键装在半轴上,行星架安装在轮毂上,行星齿轮装在行星架上,内齿圈(或通过内齿圈座)以花键形式装在驱动桥壳上。轮边减速比:5-7t为4.25,8-10T为3.75。(3)驱动桥的装配与调整1、对于1-3t驱动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将润滑脂涂在圆锥滚子轴承上。2)拧紧轮毂内圆锥滚子轴承锁紧螺母时,应注意拧紧后,轮毂的转动力矩为9.8-29.4Nm。3)拧紧半轴安装螺母,其力矩为96-111Nm。4)拧紧车轮安装螺母,其力矩:1-1.8t为120-140Nm,2-3t为470-550Nm。5)拧紧制动鼓安装螺母,其力矩1-1.8t为150-170Nm,2-3t为470-550Nm。2、对于5-7t驱动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保证轮毂能自由转动2)固定桥壳和主减速器壳的螺栓力矩为150-170Nm3)固定桥壳与支架的螺栓力矩为630-946Nm4)固定制动鼓与轮毂的螺栓力矩为5-7t为280-330Nm,5-10t为230-280Nm5)固定轮壳与行星齿轮支架的螺栓力矩为98-113Nm6)轮壳螺母的拧紧力矩为:480-560Nm五.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一)液力变速箱1.故障现象:整车行走无力 部件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变矩器 变矩器工作油压太低: 测量油压 油位低 检查油位 加油 吸油侧吸入空气 检查接头、油管或“o”型圈 重新拧紧接头或更换“o”型圈 油滤器阻塞 拆卸并检查 清洗并更换 主溢流阀弹簧变形 检查弹簧压力 供油泵排量不足 更换 密封环损坏或磨损(5-10t) 拆卸并检查 更换 用油不当或起泡 吸油侧吸入空气 检查接头、油管或“O”型圈 重新拧紧接头或更换“O”型圈 变矩器油压太低或起泡 测量变矩器压力 2、离合器工作油压低 密封环或“O”型圈磨损 拆卸并检查 更换 油位太低 检查 加油 油清洁度太差 检查 更换离合器、箱体,换油 供油泵排量不足 检查泵体磨损 更换 吸入空气或油滤器阻塞 拆卸并检查 操纵阀弹簧变形 拆卸并检查 更换 离合器摩擦片间隙过大 拆卸并检查 调整或更换 离合器的挡圈断裂 拆卸并检查 更换 微动阀连杆和换挡阀杆位置不正确 拆卸并检查 调整 轴的花键部分磨损 拆卸并检查 更换 发动机 发动机功率下降 检查 调整或修理发动机2.故障现象:整车行走无动作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1、弹性板断裂 低速下检查传动声音 更换 2、供油泵损坏 拆卸并检查 更换 3、供油泵驱动系统损坏 拆卸并检查 更换 4、微动阀堵塞 拆卸并检查 清洗或更换 5、输出轴断 低速下检查转动声音 更换 6、半轴断 拆卸并检查 更换 3.故障现象:油温过高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油位低 检查油位 加油 吸入空气 检查吸气侧的接头、油管或密封件等 拧紧接头或更换密封件 滤油器堵塞 拆卸并检查 更换 油内混入水 检查 更换 变矩器效率低 更换 变矩器冷却油路阻力大 检查油管是否堵塞 修复或更换 液力离合器打滑 检查离合器压力、摩擦片间隙 轴承磨损或卡住 拆卸并检查 更换4.故障现象:变速箱噪声大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弹性板断裂 在低速下检查转动声音 更换弹性板 轴承损坏或磨损 拆卸并检查 更换 齿轮断裂 拆卸并检查 更换 花键磨损 拆卸并检查 更换 供油泵噪声大 拆卸并检查 修复或更换 链接螺栓松动 拆卸并检查 拧紧 螺伞啮合斑点差 拆卸并检查 调整6.故障现象:供油泵漏油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骨架油封唇口损坏 拆卸并检查 更换 “O”型圈损坏 拆卸并检查 更换 变矩器动平衡差 拆卸并检查 更换 供油泵安装偏差 重新安装(3)机械变速箱1.故障现象:换挡困难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摩擦片总成磨损至极限 检查 更换摩擦片 摩擦片总成变形 半离合使用过度热变形 适当使用半离合 安装前外力导致变形 检查 正确运输保管 压盘总成分离杠杆磨损异常 检查 更换 分离轴承异常磨损 检查 更换2.故障现象:异响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离合器摩擦片部分磨损: 脚始终放在离合踏板上 改变不良操纵习惯 叉车过载 高档起步 改变不良操纵习惯 离合踏板空行程不当 检查 调整 分离轴承不回位 检查 调整 轴承损坏或磨损 拆卸并检查 更换 螺伞啮合斑点差 拆卸并检查 更换 螺伞啮合斑点差 拆卸并检查 调整2.故障现象:变速箱跳档 故障原因 检查方法 排除方法 啮合套装反 凸齿端向前 将其调向 拨叉位置不正确 检查 重新调整 齿轮磨损 检查 更换 主轴间隙过大 检查 重新调整(4)驱动桥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排除 漏油 螺栓松动或垫片破损 拧紧或更换 通气孔堵塞 清洗 油封磨损或损坏 更换 噪音大 齿轮磨损 调整间隙 轴承磨损、损坏 更换 齿轮油不足 加油第3章转向系统叉车主要用于货场仓库的装卸货短途运输,工作场地较小,转向频繁,常需要原地转向。因此叉车对转向要求比其他车辆更高,转向要求经快灵活,转弯半径小,机动性能好。1、转向原理及转向梯形1、转向原理叉车行驶转向时必须保证所有车轮作滚动而无滑动,以减少轮胎磨损和行驶阻力,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即:使轮胎在转向过程中,左右轮绕同一点进行转动,并且两轮的偏转角度不相同,这一点称为转弯中心,内、外转角之间的关系应符合下列公式:ctgα-ctgβ=M/L图中:L-轴距;M-转向主销中心距;α-外轮偏转角;β-内轮偏转角要使内外车轮在转向时具有不同的偏转角,采用梯形机构便可达到目的。我公司生产的1-10t内槽叉车及1-3t电叉的转向梯形机构均采用橫置油缸式梯形机构,即:曲柄滑块式机构。2、转向梯形橫置油缸式梯形机构是采用油缸活塞杆通过连杆推动转向节转动,使转向轮偏转,从而实现转向。这个转向梯形的优点是;机构紧凑,简化了梯形结构减少了直拉杆和球铰,改善车辆运行时的蛇形状况,布置方便,造价低,左右转向时方向盘转角相同,最大转角大等。缺点是:转向过程中,油缸活塞杆要承受径向力,调整功能较差,对构件的安装、加工精度要求较高。2、转向系统结构1-10t内燃叉车、1-3t蓄电池叉车的转向系统有方向盘、全液压转向器、转向油缸和转向桥组成。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打开全液压转向器相应油路,根据方向盘转角的大小,来自多路阀(指内燃车)或转向泵(指蓄电池车)定量的压力用通过全液压转向器,流入转向油缸,在转向梯形的作用下,转向齿轮偏转相应角度,实现转向。1、转向桥转向桥为中间支承式,当车轮通过不平的路面时,转向桥绕中间轴回转,车轮随路面高低情况而上下摆动,其最大的摆动量为60mm,转向桥主销倾角为0,齿轮外倾角为1,内燃叉车、蓄电池四支点叉车最大内转角为78度,1-3t小轴距叉车最大内转角为84度。转向桥通过缓冲垫链接到车架后部尾架上。2、全液压转向器1-10t内燃叉车及1-3t电叉采用的是BZZ型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它为开式无路敢全液压转向装置。它根据方向盘转动的角度计量地将分刘峰输来的压力油输给转向油缸而实现转向。当发动机熄火时,油泵不供油,事故阀起作用,可实现人力转向。转向器由三个部分组成:1、行星针齿摆线泵2、控制阀3阀体行星针阀摆线泵由转子(件7)和定子(件8)组成,定子相当于7个圆弧针齿齿形的固定内齿轮。定子与一个有着6各短幅外摆线等距离曲线齿廓的转子啮合。定子中心与转子中心之间有一偏心距。控制阀包括阀芯(件3)和阀套(件9),阀芯通过销轴和联动轴(件4)与转子相连。阀芯与方向盘、转向轴联成一体。在阀套上开有多排油孔,在阀芯上也开有油孔和油槽,当方向盘不转动时,回位弹簧片(件5)使阀套居于中间位置。配油盘起着向摆线泵输配油的作用。在阀体中的高压进油道和低压回油道之间装有单向阀,转向器正常工作时,单向阀关闭,当发动机熄火,油泵停止供油,摆线泵作手泵使用时,单向阀开启,供摆线泵吸油用。全液压转向器1、限位柱3、阀芯5、弹簧片7、转子9、阀套2、阀体4、联动轴6、连接块8、定子1)行星针齿摆线泵的工作原理针齿轮与摆线齿轮的啮合运动,实际上与一对啮合齿轮的运动相同。在图五中表示了转子三个不同的工作位置以及相应的齿隙油腔变化情况。图a表示零位,油标记“。”的齿位于正中上方,此时齿隙5、6、7为吸油腔,2、3、4为压油腔,1为困油腔。当转子旋转时,齿隙油腔的容积不断变化。当转子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14转时(自转),齿隙1、2、3为吸油腔,5、6、7为压油腔,4为困油腔。当转子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7时,齿隙4、5、6为吸油腔,1、2、3为压油腔,7为困油腔。由此可见,转子轴旋转1/7转,油腔变化相当于沿相反方向旋转1/7=xi=6/7转。当转子轴自转一周时,油液沿相反方向旋转6周(公转)。油腔没旋转1周,油液从7个齿隙中挤出,转子自转1周,油液从6x7=42个齿隙间挤出。齿隙空间由定子的针齿与转子的齿廓构成。图2-54转子旋转时,齿隙油腔不断的关闭与开启。当转向装置正常工作时,半数齿隙处于油泵输出的高压油的作用下,另一半则将油液挤出,送往转向油缸,完成转向动作。2)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图2-55,2-56)控制阀中的阀套(图2-55(a))和阀芯(图2-55(b))起着配油的作用,使油压与转子同步变化,构成连续的回转,其作用原理如下:(1)当方向盘在中间位置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阀套上的两排小孔1和阀芯上的两排小孔1,是相通的,油泵输出的油经阀套的孔1、阀芯上的孔1,,进入阀芯内腔,再从孔7流出,经长槽III,返至阀套的孔6,流回邮箱。此时阀套上的孔4和孔5将转向油缸的两腔关闭(图2-56(a))。(2)方向盘向右转动时,阀芯随之一道转动,压缩回位弹簧。当方向盘旋转1.5度时,开通往转向油缸的油道。转到大约6度时,油道全部打开。当方向盘旋转2度时,关闭孔1和孔1,,油泵通往油箱的油路切断。这时阀套上的孔3有3个孔与阀芯上的短槽I相通,另外3个孔和中槽II相通。流经孔2、短槽I的压力油从孔3流出,进入摆线泵,驱动转子旋转。由于转子的转动,齿隙中的油压从摆线泵流出,经阀套上孔3的另外3个孔、中槽II、孔4、进入转向油腔的A腔。B腔的油液经孔5、长槽III和孔6,流回油箱。转向油缸的活塞杆推动转向车轮右转,叉车向右转弯(图2-56(b)-I)图2-56(3)方向盘左转时,油泵输出的压力油经阀套上的孔2,流入阀芯的短槽I,再从孔3的3各孔流出,进入摆线泵,驱动转子旋转。从摆线泵中排出的油从阀套孔3的另外3个孔,流经中槽II和孔5,进入油箱的B腔。A腔的油液经孔4,长槽III和孔6,流回邮箱。转向油缸的活塞杆推动转向车轮左转,叉车向左转弯(图2-56(b)-II)。转子转动时,同时带动和转子连在一起的联轴器与销轴,使阀套作用同步转动(伺服运动),直到转子的转角与方向盘的转角相等时,摆线泵起着计量器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全液压转向器也是一种伺服系统,在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中,来自方向盘的输入运动将阀打开,油液使转子,转子的输出运动通过阀内部的机械元件(联轴器和销轴)反馈回来,与来自方向盘的输入运动相减,使阀回零,这是机械内反馈的伺服系统。(4)当发动机熄火,油泵停止供油时,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能够作为手动油泵供转向用。司机转动方向盘,再通过联轴器使摆线泵当转子转动。当方向盘右转时,摆线泵将齿隙中的油液挤出,油经孔3的3个孔、中槽II、孔4,流入油缸A腔。由于摆线泵进油腔此时形成部分真空,B腔的油液经孔5、长槽III、孔6、单向阀、孔2、孔3、的另外3各孔,进入摆线泵(图2-56(c)-I)在油缸A、B
/
本文档为【咳嗽偏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