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2021-08-10 1页 doc 21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权生

教育

举报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我怎样教语文》作者: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于老师是全国着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我怎样教语文》作者: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于老师是全国着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从1984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做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育》等多部着作。于老师自1962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他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于老师的导师张庆先生把他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听了于老师的课或者读了于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的人都会同意,这就是: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于老师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有滋有味”不仅来自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而且来自他对学生的善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一一以上,是于老师最想说的,也是最想与广大语文老师交流、探讨的。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本书分为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在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经历和写作经历。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语文学科,所以本书写的大都是有关语文教育的。在书的末尾于老师还写了后记,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看了,我最想看的就是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因为在我七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最苦恼的就是作文教学,因为我不会写作文,记得我小学的作文都是背的,所以怎么教学生写作文我是一点办法没有,看到这个题目我仿佛找到了救星,迫不及待的就先看了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我没有什么“造诣”,只是喜欢作文教学,喜欢在这方面动脑筋而已。我的学生的确先喜欢上我的作文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点:首先,因为我喜欢作文。我这样回答,您也许一时摸不着头脑,老师喜欢作文,学生怎么就会喜欢作文呢因为我对作文情有独钟,经常动笔写点东西,对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句感悟的多一点,因而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一点,这是一。因为从读初中就养成了动笔的习惯,因而也就养成了观察、思考的习惯。老师发现得多,为学生提供的素材就多;老师的思路开阔,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这是二。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师喜欢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以上讲的是第一个方面。其次,我特别重视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批改的过程就是发现亮点的过程;评讲呢,则是“放大”闪光点。学生用了一个传神的词,写了一句有意思的话,我就做上记号,加上横批。到了平讲课,便大讲它如何好,好在哪里。学生的一句话,我能夸他几句、十几句话,这就叫“放大”闪光点。我常常把“芝麻”说成“西瓜”。学生取得成功,而且被老师发现了、表扬了,兴趣就会慢慢产生,就逐渐喜欢作文了。以上两个方面是我最主要的体会,也可以说是“经验”吧。写作的规律是什么第一,多读书。“不学诗,无以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古人这些话都是将读书对作文的作用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相守它的“利息”。“利息”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中包括“语言”。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第二、多积累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杨万里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必有诗。”刘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讲的就是这两种积累的重要性。要开展多种活动,要把学生带到社会中、大自然中去,但仅仅带去还不够,还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好奇心,并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会“感受”。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老师要有一颗好奇心,带学生去感受感动了你的事物,把你的感受描述给学生听。第三,多做。多到什么程度为好一星期一篇就差不多了。我主张写日记或周记。好多学生对写日记很头疼,那是没引导好。我的要求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短到只有一句话也行。但一周之内,得有一篇较长一点、像一篇作文的。这样要求,孩子们就乐于接受了。布置作业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量大不大难易程度怎样学生又没有条件完成学困生能否做出来等等。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书本里的人文性。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教学时,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我的语文老师的经验告诉了我什么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二十语文!我教语文,第一,十分重视朗读。第二,十分重视写字。第三,我特别喜欢教作文。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要善待学生。不蹲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及时。我的老师还告诉我: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有远见,有良知的语文老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祰中解救出来,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扼杀天才的教育!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何天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没有兴趣,天才难有。年轻的时候,不会教;会教了,又老了,退休了。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课标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优秀的语文老师,有远见卓识的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课程,他们的眼睛绝不只盯着一本语文课本。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无论是硬笔字、软笔字,概莫能外。朗读的规律是什么是“跟我读”,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老师读不好,反复听别人的录音也可以。和音乐老师教唱歌一样,要范唱、领唱。教低年级小朋友,必须领读。不要怕某些理论家讥笑我们“抱着学生走”。该抱不抱,是不负责任。教作文也是有规律可循,这就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怎样表达”。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老师。做小学语文老师不容易。不能只看文凭,得有真本领。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这个“文”主要指读书。不读书,正如黄永玉教授所说——就“没有消化生活的胃”。语文老师不读书,别说“消化生活”了,就连一篇课文也“消化”不了!一开口、一动笔,甚至一投足,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读书人。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谈举止,以至心灵状态。读书同时读自己,明理导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读书的重要目的。“文化人”的另一方面,是以“艺术”化“人”,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如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细胞多的人,语文教学一定会充满灵性。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思想者”。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多与同事交流,如果“谈笑有鸿儒”,常与专家交流更好。经常读书、读杂志、读报纸也是与别人交流的形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使你茅塞顿开。交流是一种便捷的、常常会使人顿悟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桃子。例如,字,会写的,且写得规范了,一定不要再写了;对书已读得很多、作文写得很好的学生,就要动员、启发他们多“玩”。对学困生,就要耐心、细心的指导,鼓励他们多朗读,吸纳语言、培养语感;多读课外书,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一些难做的作业不妨搁在一边。老师要珍惜每位学生的宝贵时间,“少做题,多读书”才是正道。每个学生都不是只是的容器,他们是“人”。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他们需要玩,需要活动,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教学时,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鞋子、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生写字,老师要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我懂得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这就是我的学生观,也是我的教育观。通过学习和反思,也是我认识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去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蹲下来”,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孩子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出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因为泰戈尔说过:“爱的别名是理解。”所谓“趣”,就是可要上的油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不要以为热热闹闹才算有趣,戴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演示演示才算有趣。这样理解就浅了。首先要钻研好教材。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性。还有一点是幽默。请示互逆的,趣也是互逆的。老师爱学生,对学生有期待,必然赢得学生由衷的爱,学生也不会辜负老师的期待。老师的课上得有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越强烈、越深厚。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学生取得他们能取得的成功,让每个人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更重要的方面。把课上的有情有趣,说到底,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不只是方法的问题、学识的问题、创造能力的问题、艺术修养的问题,也不只是观念的问题,而是人格的问题。俄国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人格的作用。”他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可以培养,而人格靠影响。这里面,老师和家长的影响最大。“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是我教育的座右铭之一。什么是重感悟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力教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它是对琐碎分析、先生讲学生听、一问到底的教学状况的否定。他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前我小瞧了学生,凡是书上标明的生字、词,我总是一个个地教,领着学生读。事实上,不管哪课的生字,学生都有认识的,有的学生甚至全认得。白话学生基本能读懂,我却不放心,还要一段一段的讲,一句一句地分析,一节课下来不只要提多少个问题。这样做,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告诉”只能使学生得到“兔子”,而得不到“猎枪”。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能力从何而来发展从何谈起这样做,也违背了学习语文的规律。什么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8个字就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理解课文当作主要任务。而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读、背,必须运用,即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掌握,决不能依靠繁琐的内容分析和讲解。悟什么首先悟其语,悟其义,语言文字的障碍要基本扫除,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事实上,只要读,课文内容是不难理解的)。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这是基本要求。怎样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育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语文教学要留有空白。学语文是一生的事,因此不要担心学生有些地方暂时感悟不出来,尽管放心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既然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个“读”字,那么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做的呢备课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其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我是把功夫花在钻研教材上。备课于心是最重要的。至于写教案,因课而异。对熟悉的,特别是教了多遍的语文,往往只写个提纲,记下新的体会、新的方法;新接触的课文,编写的具体一些。写的最多的是自己的新感受、新体会、新方法和自己满意的作业设计等。课堂上,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怎样做到三个积累呢先说语言的积累。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不必解”的东西,我坚决做到“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我常常强调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驳”;对那些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生应该积累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第二、重视课外阅读。试验已经证明:只有学生的阅读来能够达到课本的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重什么,抓什么,学生便会什么。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这样做尝到了甜头,于是也要求我的学生这样做。叫他们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叫他们尝到“甜头”,尝不到甜头,日子久了就不愿意做了。现在有了电脑,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把好的东西(包括整篇文章、句、段等),随时储存到里面去,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再说生活和感受的积累。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的太少,活动也太少。据我所知,如今的农村孩子,会爬树的很少,诚实的孩子会游泳、划船的也不多,更少徒步远行的。诚实的孩子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我们到了农村,还真有把麦子当成韭菜的!再者由于独生子女多,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彼此不相往来,所以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接触,少了一份情。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书读的少,因此他们的“心里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总之,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从小培养好的习惯,可以享用一生。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我谈的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学习习惯主要指爱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圈圈点点、作批注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子查字典的习惯等。关于运用语言的习惯,吕叔湘先生有过讨论,他说:“在语文教学上,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纠正错别字的一点做法为什么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写,错别字倒不多,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为什么好多别字,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仍“顽固”地反复出现有人认为,学生写错别字大部分是对紫怡不明了,不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造成的。其实,这些道理学生也不见得不懂,懂了,有的也照样写错,写别。这又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小学生的字学得多而快(一、二、三年级学了近三千个常用字),而实践(书面运用)太少的缘故。此外,还有汉子难记难写,学生年龄小,分析辨别能力差,学得快忘得也快等,而这些,也都与实践少有关系。语文老师都有这个体会,让学生记住字词还是有办法的,来个“大突击”,就能凑效于一时——默字正确率马上就上来了。然而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住,一到具体运用,不是张冠李戴,就是写错了。所以应当重视在大量的“写话”实践中,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和书写字词,正像瓦工要熟练地将一块块的砖石砌墙,就必须多参加盖房的实践一样。我一方面教育学生看书写字时要细心,动脑筋并适当增加作文量;另一方面,我在班级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每节语文课,都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写几句话|几句带有学生易错易混的字的话。这些句子(或片段),一般都从课文中挑选,有时,根据需要编几句。每次听写完了,由同位学生互相订正,允许争论,实在拿不准的,向书本或老师请教。有人觉得听写和抄写作用相同。其实效果差别很大。抄写,对不大动脑筋的学生来说,近乎机械搬运——把书上的话机械地“搬运”到作业薄上去。而听写,则要“挖脑子”——要学生把脑子里的东西“挖”出来。如果他脑子里没有掌握住那些字词,也就“挖”不出来,或者会“挖”错。这时学生再请教书本或老师,对于正确的答案,印象就特别深。很显然,用听写这个办法纠正错别字要比抄写效果大很多。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游戏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教学专家来。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由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的朗读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吗如何导入,要因文而异。有的课文可以在题目上做文章。导入是一种艺术。尽可能保持导入这个环节的新颖性,不但是吸引学生、激起学习兴趣的有力保证,而且会使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使直接兴趣变为间接兴趣。设计导入方法要因文而异,要自然、妥帖。既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完全为了追求兴趣,又不能扯得太远,说得太多。以免“喧宾夺主”,给人以画蛇添足之嫌。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我读了以后给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正所谓受益匪浅。我也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借鉴于老师的方法,培养学生,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
本文档为【《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