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107104035-范爱玲-翡翠历史与文化

2017-05-13 6页 pdf 26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2998

暂无简介

举报
1107104035-范爱玲-翡翠历史与文化 翡翠的历史文化 翡翠在中国的时间不算长,然而国人对于它的热爱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的 宝玉石种。翡翠作为当今玉石界一颗耀眼的明珠可谓当之无愧。它那高的硬度 也使得它能很好的保存下来。无论观赏还是收藏,都非常有价值。 一、翡翠的传入历史 翡翠一词 , 最早是用来指一种美丽的小鸟 , 由于“翡翠”鸟羽毛甚美 . 人们使 用翠鸟的羽毛拼嵌在首饰上 . 称为“细翠” , 常说的“珠翠”首饰多是如此。 中国原本不产翡翠 , 它是随着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云南驮夫发现并 从缅甸传入中国的。翡翠的传人始于何时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
1107104035-范爱玲-翡翠历史与文化
翡翠的历史文化 翡翠在中国的时间不算长,然而国人对于它的热爱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的 宝玉石种。翡翠作为当今玉石界一颗耀眼的明珠可谓当之无愧。它那高的硬度 也使得它能很好的保存下来。无论观赏还是收藏,都非常有价值。 一、翡翠的传入历史 翡翠一词 , 最早是用来指一种美丽的小鸟 , 由于“翡翠”鸟羽毛甚美 . 人们使 用翠鸟的羽毛拼嵌在首饰上 . 称为“细翠” , 常说的“珠翠”首饰多是如此。 中国原本不产翡翠 , 它是随着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云南驮夫发现并 从缅甸传入中国的。翡翠的传人始于何时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英国历 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 : “在 18 世纪之前 , 中国人并不知道 硬玉这种东西 , 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有人认为在 1700 多年前即魏晋时已开始由缅甸进口这种玉石璞 , 加工成各种饰物。翡翠一词在古 代的典籍中出现过多次。南北朝时期的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记述,“琉 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其中“笔床”是指架笔,用翡翠 做的一种文房用具。从历史上看,西南少数民族与国内来往也很频繁,他们进 贡的物品中也可能有翡翠贡品。对翡翠有明确记载的应属宋代欧阳修的《归田 录》,其中讲述了他家中有一件材质为翡翠的“翠罂”。“罂”在古代泛指大 腹小口的器皿。其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它是碧玉的。偶然一次机会,他碰到前朝 (宋真宗)的一个老太监,便拿出这件“翠罂”给他看。没料到,老太监识得 翡翠,便向他道:“这不是碧玉的,而是翡翠的。因为我在前朝皇宫的大内库 房里见过一个翡翠盏,这种材质的玉石可以屑金。” “屑金”是指翡翠可将黄 金磨成细碎的粉末,这意味着翡翠的质地非常硬,符合翡翠的属性。当时只有 前朝的老太监见过翡翠,其他人均未见过,说明在宋代,当时只有宫中才有翡 翠。 然而,更为大众所接受的是,翡翠于明末清初的时候传入中国。“翡翠” 名称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段其含义包括三种七类。目前 , 主要的分歧是“翡翠” 名称何时开始真正特指现代的“缅甸玉”或翡翠。就已有的成果来说 , “翡翠” 或“翠”在北宋以前所指仍非今天的“缅甸玉”的观点 , 明代徐霞客记叙的“翠 生石”可能是较确切地与现代翡翠玉相似的词。 二、翡翠的开采历史 缅甸翡翠开始采于何时一直无确切的考证。英国伯朗氏认为,翡翠是 13 世 纪中由中国云南驮夫发现,腾冲华侨先辈尹子章、尹子鉴先生合著的《爱草台 编》中记载:“缅甸玉石于 1443 年为当地土人从冲刷河床里发现,后来华侨也 发现几处玉矿,遂取之,拿到三亚拱与腾越边民交易。”但从历史文献及出土 文物来看,翡翠的开采可能比较早,汉代就有零星开采。 在 1885 年英国侵占缅甸之前,生产玉石的励拱是“滇省藩篱”封赠的土司 地,属中国版图,由腾冲越州管辖,故有史书《滇黔记游》记载:“腾越出碧 玉。”那时开采玉石属民间活动,并被要求将美玉作为贡品呈现给中央王朝。 英国侵占缅甸之后,将励拱划入缅甸。因玉石矿山地域宽阔,难于管理,偷漏 税较多,而英国殖民者又不便自己开采,就采用包税的方法,将玉矿的税收招 商投标,名为“叫岗”,叫岗一次,期限三年,盈亏自负,抽税的方法是按估 价数的 10%收取,招商中标者基本都是华人,此方法沿用了几十年。 1942 年 5 月至 1945 年 8 月日本占领缅甸,缅甸成为二战的战场,翡翠开采几乎停止。缅 甸独立以后,相当长时期内翡翠开采仍沿袭英国人的老办法,玉石的开采和贸 易则依然多由华人控制,产品行销国内外。直到 1966 年 2 月,缅甸政府不准私 人开采翡翠,而由矿业部和地质勘探生产公司开采,所采玉石由贸易部下属第 十九公司专门收购,从此玉石产量大幅度减少。 1969 年实行国有化政策后,矿 业部与玉石有关的勘探、开采、拥有、运输、买卖等一切业务均归国家经 营,由矿产资源勘探公司玉石矿计划委员会负责开采、经销。 1988 年军政府接 管政权以后,决定在巩固国营企业的前提下,给私人企业较多的自由,但宝玉 石的开采权仍控制在政府手中。 尽管缅甸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宝玉石的政策、法规,但是长期以来,大 部分玉石产区仍控制在克钦独立军团中,他们不但进行直接开采和经营,而且 控制了通往中国云南边境的通道,缅甸政府只控制了少量产区,能拿到的货源 只占玉石产量的 20%,所以难以真正控制翡翠的开采和销售。 1994 年 2 月,克 钦军团与政府签订了正式和谈,该地区恢复了和平,玉石产量有所增加。 但在关于玉石的开采、管理权上,克钦军不愿作出让步,迄今为止,双方未达 成最后协议。 近来,闭关锁国多年的缅甸开始对国内经济政策作出一些变革。缅甸政府 注意到缅甸是世界上优质翡翠的唯一产地,应把宝石资源优势控制在自己手中, 仅凭出售资源和初级产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宝玉石为一次性资源,大力 开采之后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缅甸政府已经控制宝玉石的产量,积极开展宝 玉石的深加工,限制初级产品的出口量,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以及国内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税收太高,官方 汇率与民间汇率相差悬殊等原因,缅甸所产宝玉石大部分都流落到国外,政府 只能得到一小部分。翡翠外运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和井经曼德勒进入泰国 的清迈,另一条从和井进入中国云南。由于中国的关税较高,大量高档翡翠的 毛料流向了清迈,其中一度缅甸翡翠总产量的 70%在清迈成交。使得清迈这个 十几年前荒凉小镇称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缅甸翡翠毛料市场。 三、翡翠的使用历史 明朝时期,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开始逐渐频繁,此时,翡翠多 作为贡品献给当时的中央朝廷。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翡翠文化进入了鼎盛时 代,翡翠制品在朝廷和民间开始广为流传。同时,翡翠的商业规模一直在不断 扩大,据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的记载: " 玉出南金沙江,距州二千余里,中多 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护,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 之美恶有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汗省,背有作玉坊。角之见翡翠,平 底暴富矣。 " 此段文字描述了当时翡翠的产出状况、玉石质量、销售情况等。清 朝是中国历史上大量互动式发利用翡翠资源的时代,人们曾建立 " 作玉坊 "对翡 翠原石进行加工和销售,从而获得大量的经济收入,而且当时云南的腾冲、大 理就是翡翠较为著为的集散地。翡翠得以广泛流传还得归功于清王朝的皇家贵 族对翡翠的嗜好。 清代关于翡翠的记载多分散而零碎 , 清代从什么时候起真正使用翡翠则没有 详细的。康熙养母栋鄂氏宪皇太后极为隆重的 60 大寿 (1700 年 ) 的礼物中 并无翡翠玉。有关贡品的记载显示 , 即使是乾隆盛期 , 翡翠通过进贡进入中国的 数量并不多。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三年 (1776 ~1788), 集全国玉雕能工巧匠 雕琢的“会昌九老”、“大禹治水图”等玉雕艺术精品均为和田玉 ; 在乾隆时期 的各种服制规定中 , 也无“翡翠”佩戴的规制。可见其时翡翠玉的价值根本不能 与“东珠”、红、蓝宝石、珊瑚、青金等相类。 清代纪昀的《姑妄听之》 (1793 年) 写到“记余幼时 , , , 云南翡翠玉 , 当 时不以玉视之, , 今则以为珍玩 , 价远出真玉上矣” ; 《玉纪》则仍以“翠”为 石。因此 , 可以认为翡翠在清代中期的士人眼中也无“玉”的地位。乾隆中晚期 以后 , 翡翠在贡品中已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比纪昀小 30 岁的阮元 (1764 ~1849) 创作的《翡翠效乐天乐府》就是当时的一首完整和精妙的缅甸翡翠玉咏作。 19 世纪中期 , 大量的翡翠玉石开始通过水路从曼德勒运到广州 , 再由广州北 上到苏州和北京。 至同治四年 , 身为女性的慈禧太后掌权 , 她对“君子之宝”的和田玉器并无 多大兴趣 , 对颜色丰富多彩 , 娇艳华贵的“绿玉”却钟情有加 , 不断向织造、盐政 和各地海关索贡 ; 清宫造办处按照她的旨意制作了大量的首饰。档案记载 : “谨 将遵照画样恭制首饰教缮恭呈慈 ( 即慈禧 ) 览: 绿玉扁簪四对, , 绿玉溜六 对 , 绿玉戒指六对, , ”等。当时淮关、江南等处对内廷的摊派都叫苦连天 , 粤海关亦于同治十三年四月送造办处的咨文中呈表难处 : “绿玉本出缅甸 , 白玉 亦非粤东所产, , ”上述绿玉即指翡翠玉石。 光绪末年 ,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述 , 当时北京玻璃厂“红货之内以 翡翠石为最尊 , 一扳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目前我国故宫及民间所见的清代 翡翠玉器 , 绝大部分均为慈禧太后特別珍爱的扁方、簪、坠、戒指、手镯和佩饰 等翡翠玉器饰物 , 而非关乎朝廷礼制的玉石重器 , 可见翡翠的确是在慈禧时期才 “洛阳纸贵” , 真正从民间走向宫廷 , 成为被默认的玉石新贵。可以认为 , 同治以 后慈禧对翡翠的迷恋是促成翡翠真正成为“皇家玉”的关键 , 说明只是到了晚清 时翡翠玉器文化才终成大观。清代早期翡翠主要是在民间流传 , 清代中晚期以前 , 玉文化实际还是和田玉 ( 软玉 ) 文化。翡翠玉文化与传统的和田玉 ( 软玉 ) 文化流 传路径明显不同 , 前者是从皇室走向民间 ( 宋以前基本上为皇室专有 , 宋以后才逐 步走向民间 ), 而后者则是从民间 ( 明末及清中期以前 ) 走向宫廷的玉器。 民国时期的翡翠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改制”,民国时期翡翠的“改”是指 将清朝的一些款式比较陈旧的翡翠改制成吊坠或者其它一些款式。而 49 年以后, 翡翠的收购和出口成为最主要的翡翠流向。 民国时期利用老的翡翠改制首饰,有的是将清代用来制作发簪的花片,改 造制作成一件 K 金镶嵌翡翠的小兔子造型的胸针,手工制作,非常精致。 1949 年以后,中国大陆的翡翠消费经历了漫长的中断。而最早接续传统的 是平洲人。 1972 年,平洲墩头村村民陈锐南,通过在广州玉雕工艺厂做玉雕技 术员的大哥陈广的介绍,揽到了加工 50 个玉耳扣的业务,回到平洲,把它交给 了学过玉雕手艺的二哥陈作荣。 陈作荣日夜赶工,完成平洲玉雕生意的第一单。也就是在这一年,陈家三 兄弟牵头创办了墩头玉器加工厂,这个社队企业承接广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 的玉器外发加工业务,其中就包括翡翠。 平洲人跑到云南的中缅边境去找翡翠,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事情。社队企 业解体后,陈家兄弟带出的徒弟们成了创业主力军。在购入原料的同时,他们 在平洲开起了第一批翡翠作坊。在玉器街的一侧,有一座“玉器老街”的小牌 坊,牌坊下是一条临河的狭窄街道,这条老街是平洲翡翠加工业的发祥地。从 当年做“平洲扣”的几家作坊起步,到现在,散布在平洲镇各个村落的翡翠加 工厂已达 600 多家。 时至今日,翡翠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平洲、四会、揭阳等几大集散中心。它 们包括了翡翠原石、加工、雕刻等产业,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市场。而现代的 翡翠制品除了旧的题材外,受国外的审美影响,也制作出许多新的符合外国人 及国内年轻人审美的作品。各种立体的动物饰品,都会加上翡翠来点缀。 四、翡翠赌石的历史 翡翠赌石的历史有文献记载可查的,最早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本书。一位 安徽出生名叫檀萃的望江人(今为长江边的望江县)到云南做官,编写了多部 云南县志,还写了几本著作,其中有一本书叫《滇海虞衡志》(距今约 250 年),书中有一段话:“玉出于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二千余里, 中多玉,夷人采之,搬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护,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 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贸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 见翡翠,平地暴富矣。其次,利虽差而亦赢。最下,则中外尽石,本折矣。” 文中之南金沙江指今伊洛瓦底江等流域,腾越为今之腾冲和保山,玉此处指翡 翠,滇省指昆明。在 250 年前,采自江中的鹅卵石是否为玉(当时仅指绿色的 翡翠)及玉之美(美丽的绿色翡翠)恶(无色的或多裂的翡翠)与否,从外表 上是看不出来的,直至运到大理和昆明切解开后才见分晓,见到美丽的绿色翡 翠,即大涨暴富;次者利润差些亦算赢;最不理想的是里外都无绿色翡翠,那 就很惨是解垮而大亏了。 从此段文字分析,当地夷人从江中采出鹅卵石,堆在路边让从腾冲和保山 等地翡翠商人来此估价购买,直至在解玉坊解石才见分晓的赌石历史,似乎还 要早很多。因为檀萃在滇做官仅有 6 年时间,他除需要处理大量公务、写县志 和各种书籍外,记述翡翠仅是稍带之作。来云南做官的内地人檀萃是否到过边 远蛮荒的翡翠产地勐拱一带,不得而知,推测可能性极小,而他能够如此详述 采石、买石、解石、赌石过程,可能是听翡翠商人的讲述而记录下来的,可见 当时的赌石历史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 其实,几百年来,滇缅翡翠商人对翡翠和赌石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是持续进 行着的,通过无数的观察和实践,于是便产生了大量的名词、术语、口诀、词 话、短句、顺口溜和诗歌,组成了丰富的相玉学经验,在民间通过口传和秘传 绵延不绝。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是 100 多年前腾冲人陈廷昌所作《业玉秘诀》诗 歌,详细讲述了赌石相玉仅为家传的秘诀。 近 20 多年来,曾长期在缅甸矿山从事开采、经营翡翠和赌石的台湾民间相 玉学大师周经纶和江镇城、郑永镇等人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对民间相玉学经 验进行收集、整理,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丰富经历和体验,陆续编写出版了许多 相玉学著作和文章。例如,周经纶的《云南相玉学》、《滇缅相玉录》和《玉 石天命》,江镇城的《翡翠原石之旅》,郑永镇的《翡翠宝鉴》、《翡翠鉴定 图鉴》等重要的民间相玉学著作,大大推动了翡翠和赌石的研究和发展进程。 五、名人与翡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对中国近现代风云产生过巨大影响,同时在中国玉文化 历史发展过程中,带动国人把翡翠饰品的追求、钟爱推向极致的女性,她们就是慈 禧太后和宋美龄。清代慈禧太后一生钟爱翡翠,她在世时,一直都戴着年轻时咸丰 皇帝宠幸她时亲自送给她的极品翡翠手镯。慈禧一直戴着它,直至寿终正寝,伴 她进人清东陵的寝宫。 据说,故宫现今存留下来的三万多件玉器中,有二万多件都历经了两个人的把 玩和收藏,他们一位是执政时间长达 60 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帘听政 46年的慈禧太后。可以说,自慈禧与翡翠结识后,一直对其钟爱有加。一次,一个 人捧着一块产自缅甸的绿色翡翠进献给慈禧太后,面对这个水润润、绿莹莹的小物 件儿,慈禧的眼睛里忽然大放异彩,她迫不及待地大声喊了起来,“好东西!赏!” 之后,这位进献者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这件产自缅甸的绿色宝石就是“翡 翠”。 翡翠传入中国之后,皇宫贵族都很喜爱,因此,翡翠也被称之为“皇朝翠 玉”。慈禧太后对翡翠的热爱达到了几乎疯狂的是步。慈禧与翡翠左右相伴, 在她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饮茶用的是翡翠盖碗儿,用 膳用的是翡翠玉筷。头发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里经 常把玩的是一颗翡翠白菜。因为慈禧太后对翡翠的格外推崇,这个来自缅甸的 著名特产一时间在大清王朝境内变得身价百倍,名声大噪。清朝的王公贵族们 都为自己能得到一两件水头好的翡翠物件而感到无比的荣耀。 关于慈禧太后戴过的那封翠镯,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抗战期间,中 外知名的北京廊房二条德源兴珠宝老板,号称翡翠大王的钱宝亭在上海向同乡 老友透露,他收藏的一封慈禧生前戴过的翠镯被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敲诈去一 支。 1928 年后,被孙殿英盗墓所获的这封质好种佳、温润通透、翠如滴水的 手镯,秘密流入北京古玩市场,被钱宝亭高价收藏。这本是秘不透风的事,不 想被川岛芳子打探知晓,以钱购买收藏清东陵盗墓赃物相威胁,要报官查抄为 名,强行敲诈而去。好在钱宝亭机智灵活,告诉川岛芳子只收藏了一只,另一 只不见踪影,最后只给了川岛芳子一只。另一支在大陆解放 前带到海 外高价售 出。据说,当时这只翠镯放到一盆清水里,一盆水都映成绿汪汪的了。 在近代名人中,宋美龄是个爱翠如痴之人。她对翡翠的喜爱很有名。 20 世 纪 30 年代,有位北京翡翠大王买到一块翠料,翠色极佳,能工巧匠将它雕琢成 一对手镯,款式新颖,玉质鲜艳,如水般剔透。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以 4 万块 大洋价格买到手镯。宋美龄见到杜夫人佩戴的翡翠手镯,一见钟情,爱不释手, 杜夫人只好割爱送给宋美龄。 2003 年的时候在美国国会纪念二次世界大战 50 周年的酒会上, 96 岁的宋 美玲女士手上一对满绿的手镯,翡翠马鞍戒,胸前别着一只翡翠别针,一对翡 翠耳环,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高贵典雅。 说到宋美龄爱翡翠最具代表性的的事情就是:在 1997 年她一百岁生日宴 会时,这位百岁老人的爱翠之情便可见一斑。当梳着传统发髻身着黑色旗袍曾 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女人出现在众多宾客和媒体面前时,人们为之一震,只见 她佩戴着整套翡翠首饰:翡翠耳钉、翡翠珠链、翡翠手镯、翡翠戒指。整套翡 翠首饰颜色质地均属极品,耳钉和戒指的翡翠蛋面颜色浓艳深邃,更显稳重大 气;翡翠珠链珠圆玉润祖母绿色种份细腻,一只满绿翡翠手镯颜色均匀浓艳, 种份细腻通透。在整套翡翠的装扮下,虽已是百岁老人,宋美龄仍是那样的雍 容华贵,仪态大方,尽显高贵气质,那一时刻这位百岁老人似乎已与翡翠融为 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升华到一种人玉相通的最高境界。 在宋美龄之前,民国时期还有两位杰出的翡翠“达人”,他们分别是黄蕙 兰和张文棣。黄蕙兰女士是民国时期外交家顾维钧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华侨首 富,印尼“糖王”黄仲涵之女。据显示,黄蕙兰的超级财富和在世界各国 的游历见闻,使得她与英 王乔治五世、辛普森夫人、墨索里尼的女儿和儿媳、 印度土邦主、犹太商人维克多·沙逊等人成为朋友,并经常和这些国际富豪用 翡翠斗宝,炫富。 第二位张文棣,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名震国际艺苑“翡翠大宝塔”的主 人。他所购买、设计、请人制作并拥有的“翡翠大宝塔”以及附属藏品,包括 三层翡翠玉阶、 二个翡翠宫灯、一座翡翠牌坊以及翡翠藏经阁、翡翠狮子、翡 翠仙鹤、翡翠仕女等,曾在 1933—1934 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和 1939—1940 旧 金山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引起国际舆论轰动。可以说,当时的“翡翠大宝塔” 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赢得了尊敬和地位,甚至美国邮政局在 1933 年特别发 行了一套“翡翠大宝塔”明信片,以此来隆重纪念这个民国时期最为辉煌的玉 雕作品。
/
本文档为【1107104035-范爱玲-翡翠历史与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