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汉代功曹五官掾考(宋一夫

2011-01-26 5页 pdf 260KB 1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6588

暂无简介

举报
汉代功曹五官掾考(宋一夫 七闷贷多认多令之月冲乡奋匕宁亡石 忿‘认匕匀吧声卜 布吧笋认出布心多卜匕匀吧 · 读史札记 汉代功曹 、 五官椽考 宋 一 夫 “ 功曹 ” 多见于史籍与汉碑 。 有的史家认为 “ 功曹虽秩仅百石 , 但在守相 自辟之属吏中地位最 高 ” ①。 “ 功曹史 ” , 各家认识不一 。 有人说功曹史是功曹之长 。 但也有人认为 , 功曹史和功曹只是名 称繁简不同而已 , 功曹是功曹史的简称 。 以上说法 , 都有可疑之处 。 功曹在郡县守令自辟属吏中地位 并非最高 , 因为州郡从事 、 郡上计椽地位均在功曹之上 , 史...
汉代功曹五官掾考(宋一夫
七闷贷多认多令之月冲乡奋匕宁亡石 忿‘认匕匀吧声卜 布吧笋认出布心多卜匕匀吧 · 读史札记 汉代功曹 、 五官椽考 宋 一 夫 “ 功曹 ” 多见于史籍与汉碑 。 有的史家认为 “ 功曹虽秩仅百石 , 但在守相 自辟之属吏中地位最 高 ” ①。 “ 功曹史 ” , 各家认识不一 。 有人说功曹史是功曹之长 。 但也有人认为 , 功曹史和功曹只是名 称繁简不同而已 , 功曹是功曹史的简称 。 以上说法 , 都有可疑之处 。 功曹在郡县守令自辟属吏中地位 并非最高 , 因为州郡从事 、 郡上计椽地位均在功曹之上 , 史碑都可佐证 。 功曹的主官应为功曹 , 功曹史为功曹之副官 , 所以功曹不是功曹史简称 。 但因功曹主管郡县纲 纪 , 总揽众职 , 故本曹事有时由功曹史主掌 。 证据如下 碑文记述碑主人升迁 , 多曰历 “诸曹缘史 、 主薄 、 督邮 、 五官椽功曹” , 见 《鲜于瑛碑 》、 《郑 固碑 》、 《武荣碑 》、 《夏承碑 》、 《车骑将军冯馄碑 》、 《冀州从事张碑 》 、 《高阳令杨著碑 》、 《围令赵君 碑 》、 《平都相蒋君碑 》、 《司隶从事郭究碑 》、 《绥民校尉熊君碑 》、 《广汉属国侯李诩碑 》、 《斥彰长田君 断碑 》等 , 均证功曹地位高于主簿 、 督邮 。 而功曹史地位则明显低于主薄 、 督邮 。 《张纳碑 》官吏书 名顺序 从事 、 承事从椽位 、 主簿 、 主记椽 、 录事椽 、 上计椽 、 议曹椽 、 文学主事椽 、 从椽位 、 文学 椽 、 尉曹椽 、 金曹捺 、 潜曹椽 、 法曹椽 、 集曹缘 、 兵曹椽 、 比曹椽 、 功曹史 、 待事椽 , ⋯ ⋯可见功曹 史在诸曹橡史之下 。 《中部碑 》顺序亦然 。 《曹全碑 》顺序为 廷曹 、 门下椽 、 录事椽 、 主簿 、 户曹椽 、 功曹史 。 如果功曹史是功曹之长 , 或功曹是功曹史的简称 , 均不会名落上述官吏之后 。 本来功曹同其他曹一样 , 均设有椽史 。 《益州太守无名碑 》立于汉植帝永寿元年 年 , 其 碑有 “ 功曹椽建伶口泽字文口主口口口口口 , 从史收靡口口 。 ” 可证在东汉末有功曹橡官名 。 《流沙坠 简 》二也有功曹椽 , 此简记为晋泰始时事 , 仅为旁证 。 为何称功曹椽者甚少 主要原因是为了有别于 一般的属吏 , 因为一般曹椽只主本曹之事 , 而功曹不同 , 他不仅要主本曹事 , 还要总揽众职 , 故去 “ 橡 ” , 省称功曹 。 两汉时期 , 郡县属吏 “缘 ” 地位高于 “史 ” , 已成为公例 。 《论衡 · 遭虎篇 》载时人之语 “功 曹之官 , 相国是也 ” , 《汉官仪 》亦称 “ 督邮 、 功曹 , 郡之极位 ” , 功曹 , 以 “ 史 ” 的属吏身份出现 , 有违于世俗 而讲功曹史是功曹副官 , 则符合情理 。 如果功曹史和功曹无有区别 , 则不会在同一块碑上既有功曹 , 又有功曹史 。 详见 《苍领庙 碑 》、 《繁阳令碑 》等 。 人们之所以把功曹史作为功曹之长 , 或把功曹看成是功曹史的简称 , 主要是由于 《后汉书 百 官志 》“ 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 ” 的记载 而人们未把下面的话同这句话联系起来读 , 即 “ 有功曹史主 选署功劳 。 有五官椽 , 署功曹及诸曹事 。 ” 而 比 《后汉书 · 百官志 》晚近 年的 《宋书 · 百官志 》, ① 严耕望 《中国地方行政史上编争 卷上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年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则改五官椽 “署诸曹事 ” 为 “ 主诸曹事 ” 沈约这一字之改是有根据的 “ 主 ” 为 “ 主持 ” 、 “管理 ” , “ 署 ” 则为 “ 代理 ” , 讲 “代理 ” 是不通的 。 可近 年来 , 人们一直认为五官缘代理功曹和诸曹事 。 如果认为功曹史或其他椽史不在 , 五官缘则行代理之责 , 这种理解过于牵强 。 作为仅次于功曹的五 官缘 , 在郡中竟是个补缺的角色 , 无有常曹 , 此说不通 。 我认为 , 五官缘就是功曹 , 是同职异称 。 有 时称为 “ 五官椽功曹” , 有时称为 “五官功曹” , 有时称为 “五官缘 ” , 但大多时称 “ 功曹” 。 这样 , 就 可以讲通为什么五官缘 “ 署功曹及请曹事” , 或 “ 主功曹及诸曹事 ” 。 从汉碑见功曹官吏有功曹 、 功曹史 、 功曹书佐 , 而功曹是曹中主官 。 关子五官缘起源 、 职掌 、 地位 , 史书或不记载 , 或略而不详 , 或互见矛盾 , 后代史家也说法不一 。 通过对汉碑碑文 、 碑阴的考证 , 并佐以史籍 、 志书 , 我初步认为 , 五官缘实与功曹为同职异名 。 《后汉书 · 百官志 》说五官椽 “ 署功曹及诸曹事 ” 《宋书 · 百官志 》则说五官缘 “ 主诸曹事 ” 。 两 书言其职掌明显不同 。 前者指功曹或诸曹官吏不在 , 由五官椽署理其事 , 即非正式任此职 , 似指五官 橡为虚职 , 后者则指五官椽主持各曹事务 。 可见两书记载有分歧 。 《通志 》则记载五官缘 “ 后汉有之 , 主功曹及诸曹事 , 后无 。 ” 这种记载沿袭 《宋书 ‘ 百官志 》, 但又有所不同 《通典 》则完全沿袭 《后 汉书 · 百官志 》 “ 五官椽 , 后汉有之 , 署功曹及诸曹事 ” 《文献通考 》同《后汉书 》的记载完全一致 。 后人在研究中也存在不同意见 陈梦家认为 , 五官操 “ 其职事 , 《百官志 》本注曰 ‘署功曹及诸 曹事’ , 位仅次于功曹 。 春秋礼飨 , 居诸曹之首 , 见 《隶释 》一 《史晨飨扎庙后碑 》, 及 《隶释 》二 《桐柏淮源庙碑 》 《金索 》五有 ‘郡五官佐 ’ 印 ” ① 严耕望认为 , 五官椽 “地位仅次于功曹 ” , 又说 五官操地位球显 , 主掌祭礼 。 “ 盖位薄而职散耳 。 故祭祀之时 , 五官于郡更中实居首班 ” ② 安作球 、 熊铁荃认为 “ 五官操为一荣誉职务 ” , 又认为 “ 其地位是比较高的 , 或者仅次于功曹 ” “ 但是 , 五官 橡之设既大雇制 , 就理应有其具体职贵 , 从许多资料看 , 郡中春秋祭祀 , 是由五官缘主祭的 , 故列于 郡吏之首 ” ③。 我认为五官缘与功曹是同职异名之属吏 , 其证据如下 第一 , 从汉碑碑文碑阴来看 , 五官缘功曹五个字很少分离 , 五宇中间也从未隔有其它官名 。 如 《武荣碑 》 “学优则仕 , 为州书佐 、 郡曹史 、 主薄 、 督邮 、 五官椽功曹 、 守从事 。 ” 《司隶从事郭究 碑 》 “ 弱冠践郡 , 历主薄 、 督邮 、 五官椽功曹 、 守令 。 ” 《夏承碑 》 “ 州郡更请 , 屈己匡君为主薄 、 督 邮 、 五官椽功曹 、 上计操 、 守令 、 冀州从事 。 ”《冀州从事张表碑 》 “ 初仕郡 , 为怪邮 ⋯⋯入为主薄 , ⋯ ⋯历五官缘功曹 。 ” 《郑固碑 》 “弱寇 , 仕郡吏诸曹缘史 , 主薄 、 份邮 、 五官缘功曹 。 ” 《平都相蒋君 碑 》 “ 学优则仕 , 历郡五官缘功曹 , ⋯ ⋯再为计椽 。 ” 《车骑将军冯馄碑 》 “ 仕郡 , 历诸曹史 、 份邮 、 主薄 、 五官椽功曹 , 举孝廉 , 除右郎中 , 蜀郡广都长 。 ” 《高阳令杨著碑 》 “仕郡 , 历五官缘功曹 、 司 隶从事 , 仍辟太尉 。 ”《困令赵君碑 》 “ 芬芳踢于请夏 , 郡仍优署五官操功曹 , 州辟从事 。 ” 《北军中候 郭仲奇碑 》 “为郡五官缘功曹 , 司隶中都官从事 。 ” 《绥民校尉熊君碑 》 “少件州郡 , ’二 ’二 以忠孝称更 诸曹口口 , 贼曹主记史 、 督邮 、 主薄 、 五官功曹 、 州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孝廉 , 上计缘 。 ” 《尹宙碑 》 “仕郡历主薄 、 任邮 、 五官椽功曹 , 守昆阳令 , 州辟从事 叹县三老杨信碑 》“ 曹上列撅口口口口口口口 官缘功曹 。 ” 《冀州从事郭君碑 》 “ 历郡请曹缘史 , 主薄 、 都邮 、 五官缘功曹 ” 所以 , 五官缘功曹实为一职 。 后人断句时将五字分开 , 形成二职 , 说明是人为地将二者分开 还 ① 《汉简级述 》, 中华书局 年版 。 ② 见前揭严拱望书 。 ⑧ 《秦汉官制史稿 》下 , 齐奋书社 年版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汉代功曹 、 五官椽考 有一个重要佐证 。 以上举的 块碑文 , 主薄 、 督邮的位置是可以更换的 。 如主薄在督邮前有 《武荣 碑 》、 《司隶从事郭究碑 》、 《夏承碑 》、 《郑固碑 》、 《尹宙碑 》、 《冀州从事郭君碑 》。 督邮在主薄前有 《冀州从事张表碑 》、 《车骑将军冯馄碑 》、 《绥民校尉熊君碑 》。 块碑中唯有五官椽功曹中间从未隔 有其他字 , 而主薄和督邮中间曾被隔开过 , 并且五官椽与功曹的位置从未更换 , 这说明在碑文中为 一官名 。 《围令赵君碑 》更能说明问题 。 碑文 曰 “ 君讳口字口建口口口口慕修其绪 , 温 良恭俭 , 敦诗 口口口口口口 , 积而能散 , 菲薄其身 , 博施口口口口口口口 , 芳芳赐于诸夏 , 郡仍优署五官椽功曹 , 州辟从事 , 司徒杨公辟 , 以兄优不至 。 其后司徒袁公仍辟口口除新口长 , 迁困令 。 ⋯ ⋯” 按此碑文可 说 明 一是五官椽功曹为实职 , 而非散职 , 即是 “ 优署 ” , 也就是 “ 择优缺试用 ” 之意 , 如是 “散 职 ” 或 “ 荣衔 ” , 就谈不上 “ 优署 ” 。 二是 “ 五官椽功曹 ” 五字 , 如断而为二 , 则于理不通 , 因为同时 不能一身署二职 。 所见汉碑 , 功曹与五官椽分开 , 又在一处见者 , 仅 《西狭颂 》李盒天井道磨崖题名 “承右扶风 陈仓吕国字文宝 。 门下椽下辨李雯字子行 。 故从事议曹椽下辨李吴字仲齐 。 故从事主薄下辨李遂字 子华 。 故从事主薄上禄石祥字元棋 。 五官椽上禄张亢字惠叔 。 故从事功曹下辨姜纳字元嗣 。 故从事尉 曹史武都王尼字孔光 。 衡官有秩下辨李瑾字玮甫 。 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书文 。 下辨道长广汉汁郁 任诗字幼起 。 下辨垂安定朝郁皇甫彦字子才 。 ” 此功曹并非为郡功曹 。 《后汉书 · 百官志五 》云 “外 十二州 , 每州刺史一人 , 六百石 。 本注曰 秦有监御史 , , 监诸郡 , 汉兴省之 , 但遣承相史分刺诸州 , 无常官 考武帝初置刺史十兰人 , 秩六百石 。 成帝更为牧 , 秩二千石 。 建武十八年 年 , 复为刺 史 , 十二人各主一州 , 其一州属司隶校尉 。 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 , 录囚徒 , 考殿最 。 初岁尽诣 京都奏事 , 中兴但因计吏 。 皆有从事史 、 假佐 。 本注曰 员职略与司隶同 , 无都官从事 , 其功曹从事 为治中从事 。 ” 由此可见 , 《西狭颂 》“ 故从事功曹 ” 乃是州刺史的治中从事的别称 , 而从事位在功曹 之前 , 则为书写顺序的问题 。 另外 , 外十二州 , 刺史 “ 皆有从事史 、 假佐 。 本注曰 员职略与司隶同 。 ” 《百官志四 》载 “ 司隶校尉一人 , 比二千石 。 本注曰 孝武帝初置 , 持节 , 掌察举百官以下 , 及京师 近郡犯法者 。 元帝去节 , 成帝省 , 建武中复置 , 并领一州 。 从事史十二人 。 本注曰 都官从事 , 主察 举百官犯法者 。 功曹从事 , 主州选署及众事 。 别驾从事 , 校尉行部则奉引 , 录众事 。 薄曹从事 , 主财 谷薄书 其有军事 , 则置兵曹从事 , 主兵事 。 其余部郡国从事 , 每郡国各一人 , 主督促文书 , 察举非 法 , 皆州 自辟除 , 故通为百石云 。 ” 外十二州职员与司隶同 , 说明普遍设有功曹从事 , 但多不见碑传 。 因 《后汉书 · 百官志 》明确说 , “ 其功曹从事为治中从事 。 ” 而治中从事则多见于记载 。 以上说明 , 汉碑中不见功曹与五官缘同时在一块碑出现的例证 。 碑阴见五官椽有 《玄儒先生娄寿碑 》、 《孙根碑 》、 《郑季宣碑 》、 《咸阳灵台碑 》、 《孔彪碑 》、 《童子 逢盛碑 》等 。 这些碑阴均未记功曹 。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这样解释 碑阴竖写 , 职官人名一官一行 , 如 五官椽与功曹为不同职的二种职官 , 不可能不在一块碑阴中同时出现 。 其不同时出现 , 因二者实为 一职 , 故记官职时免去重复 。 第二 , 从典籍资料的佐证来看 , 东汉时期陆续产生了 部关于汉代官制仪式的著作 , 即所谓《汉 官六种 》。 现见 《汉官六种 》不见有五官缘的官名 。 《汉官仪 》为东汉应肋所撰 。 他在书中提到 , “ 督 邮 、 功曹 , 郡之极位 ” , 如果五官缘同功曹不为一职 , 为什么不提五官缘而仅提督邮 。 在他的另一部 书 《风俗通义 》中 , 有 人当过郡属吏 。 其中有 人为主薄 , 人为功曹 , 人为督邮 , 人为户 曹吏 , 人为兵曹吏 , 另外 , 治中 、 五官椽 、 祭酒 、 门下史 、 录事椽各一人 。 初步统计 , 《汉书 》、 《后汉书 》各有一处记载五官椽 , 而其它郡县属吏 , 如主薄 、 功曹 、 督邮等则多见记载 。 如果说五官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历 史 研 究 椽在郡国属吏的地位高于功曹 按 《宋书 · 百官志 》说法 , 或仅次于功曹 按汉碑五官椽在督邮和 功曹之间 的郡国股肪大吏 , 那么 , 就不会在汉代文献中仅有 处记载 , 出现的次数如此之少 。 第三 , 从五官椽与功曹的职官演进来看 , 五官椽是由前代演进到汉代的官吏名 , 而功曹则为汉 代新派生的官名 , 但功曹官名已在职责上 、 名分上逐渐侵夺了五官椽官名 。 到了南北朝时 , 五官椽在 历史上逐渐消失 。 我们再来考究功曹 。 《五行大义 》引翼奉语云 “ 功曹有二府 。 ” 又云 “ 功曹以小府为府 。 与四曹 计议 , 小府亦与四府筹用 。 ” 严耕望认为 “ 四曹者 , 户 、 仓 、 金 、 尉是也 , 皆郡县主要曹职 , 而小府 则守相私藏内库 。 盖功曹除本曹舍外 , 又兼录小府事 。 出典本曹 , 入领小府 , 故职总内外 , 与诸曹计 议以佐守相 ” ①。 又 《张寿碑 》 “ 迁竹邑侯相 。 明德慎罚 , 县奉采土 言遭江杨剧贼 , 上下口征 , 役贼 弥年 , 萌于口戈 , 抒轴罄禅 。 君下车 , 崇尚俭节 , 躬 自菲薄 。 储侍非法 , 悉无所留 。 并官相领 , 省仓 口小府御吏 。 ” 此为侯国之小府 , 可见汉郡国的确有 “ 小府 ” 。 “ 小府 ” 也多见于汉简 。 如 “ 言小府当 偿贵小府 ” , 陈直先生释为 “ 两小府一为太守之小府 , 一为都尉之小府 ” ②。 功曹有小府 , 加上四曹 , 共为二府 , 实为五曹 。 《华阳国志 》是后人记载东晋以前地方历史现存最早的 、 比较完整的史志 。 该 书《大同志 》将五官椽称为五官 “ 梓渔太守张演委仓库走巴西 , 巴西郡承毛植 、 五官襄班举郡降特 。 ” 汉碑碑文有 “ 五官功曹 ” , 见 《广汉属国侯李诩碑 》、 《绥民校尉熊君碑 》。 此是功曹直辖五曹的别证 第四 , 从五官椽与功曹的职掌来看 , 功曹职掌郡县属吏升迁 、 黝免及刑罚等权 。 事实上 , 五官椽 的权力也较大 , 而且也掌管郡县属吏进退赏罚权 。 《后汉书 · 谅辅传 》载 “ 谅辅 ⋯ ⋯仕郡为五官椽 。 时夏大早 , 太守 自出祈祷山川 , 连 日而无所降 。 辅乃 自暴庭中 , 慷慨咒日 ‘辅为股肪 , 不能进谏纳 忠 、 荐贤退恶 、 和调阴阳 、 承顺天意 , 至今天地否隔 、 万物焦枯 、 百姓唱喝 、 无所诉告 , 咎尽在辅 ’ 。 ” 这段记事反映了谅辅在郡府中的地位 , 不仅是太守的 “ 股肪 ” , 而且从 “ 进谏纳忠 , 荐贤退恶 ” 看也 正是功曹的职责 。 如果五官椽是散职或荣衔 , 他自然不会说出 “咎尽在辅 ”的话 。《汉书 王尊传 》载 “ 五官椽张辅怀虎狼之心 , 贪污不轨 , 一瓤之钱尽入辅家 , 然适足以葬矣 。 ” “ 一郡之钱尽入辅家 ” , 虽 未必可能 , 但如果在郡府中没有显著地位 , 也不可能为恶如此 。 而更童要的是 , 五官椽同功曹为同一 职掌 , 领小府 , 所以有职权上的便利条件 , 否则也就很难称 “ 一郡之钱尽入辅家 ” 。 《三国志 · 蜀志 · 秦亦传 》载 “ 广汉太守夏侯纂 , 请 秦 毖为师友祭酒 , 领五官椽 , 称曰仲父 。 ” 祭酒为葬敬之称 , 谓其人年齿德望高于同列 , 仲父也是尊称 。 这则记载中把五官缘称为仲父 , 与《论衡 · 遭虎篇 》所说 “ 功曹之官 , 相国是也 ” , 以及与 《宋书 · 刘湛传 》中 “ 今世宰相何难 , 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 耳 ” 有异曲同工之效 。 盖时人俗称中把功曹与五官缘都比为 “ 宰相 ” , 可见二者职掌相同 。 至于陈梦家 、 严耕望 、 安作璋 、 熊铁基等诸先生均在汉碑研究中得出五官椽主祭祀的结论 , 理由 是祭祀时五官椽居诸曹之首 。 这样的碑有两块 , 一是 《史晨飨孔庙后碑 》, 二是 《桐柏淮源庙碑 》。 如 果仅此立论 , 那么功曹 、 功曹史均有在祭祀碑中居诸曹之首之例 。 一见 《樊毅修华岳碑 》, 二见 《西 岳华山亭碑 》。 其实 , 郡县祭祀 , 有的郡县属吏中有祭祀官 。 如《帝尧碑 》 “ 救县口口设供曹椽史 , 令 养牺牲 。 ” 《西岳华山亭碑 》在功曹史 、 主簿之下 , 有供曹缘 。 《无极山碑 》有祠祀椽 、 祠仁德缘 《白 石神君碑 》有祠祀椽 。 在没有祭祀官的情况下 , 祭祀由户曹椽史主持 。 如 《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 碑 》 “ 闻帝尧陵在咸阳 , 遣户曹缘史具阱中祠 。 ” 《备相乙瑛请盆百石卒史碑 》记载 , 向朝廷请 “ 百 石卒史 ” , 有 “ 守文学椽鲁孔和 、 师孔宪 、 户曹史孔览等 ” 。 《史展飨孔庙后碑 》 “ 时长史庐江舒李谦 ① 见前揭书 。 ② 《居延汉简研究 》, 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版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汉代功曹 、 五官椽考 敬让 , 五官缘鲁孔畅 , 功曹史孔淮 , 户曹椽薛东门荣 、 史文阳马踪 , 守庙百石孔珊 , 副椽孔纲 。 ” 《西 岳华山亭碑 》在功曹史 、 主薄 、 供曹椽 、 门下椽 、 主记史下 , 有户曹橡 。 《樊毅修华岳碑 》的属吏排 列为功曹 、 主薄 、 户曹史 。 《桐柏淮源庙碑 》 “春侍祠官属五官椽章陵刘诉 , 功曹史安众刘斑 , 主薄 蔡阳乐茂 , 户曹史宛任哭 秋五官椽新口梁璐 , 功曹史哪周谦 , 主薄安众邓疑 , 主记史宛赵星 , 户曹 史宛谢综 。 ” 上述诸碑可以说明 一是有的郡县设有祭祀缘史 , 凡专有祭祀椽史的专主祭祀 , 如 《无 极 山碑 》、 《白石神君碑 》、 《帝尧碑 》, 祭祀时无有其他属吏参加 , 仅 《西岳华山亭碑 》, 供曹橡之上有 功曹史 、 主薄二官 。 二是凡有属吏参加祭祀 , 均有户曹缘史 , 而五官椽 、 功曹 、 功曹史则有的碑有 , 有的碑无 。 仅此 , 可以说户曹主持祭祀 , 而五官缘 、 功曹 、 功曹史则作为郡县的重要官员 , 排在户曹 缘史之上 。 三是 《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明示 , 太守遗户曹椽史祭祀帝尧陵 第五 从 《宋书 · 百官志 》所说五官椽 “ 主诸曹事 ” 来看 , 主诸曹事的就是功曹 《宋书 》的作 者沈约虽然没有明确说 , 但已有这样的意思 。 按 《后汉书 · 百官志 》与 《宋书 · 百官志 》说法不一 , 而两书作者司马彪为西晋人 , 沈约为南朝时人 , 离东汉相距不远 而且 《宋书 · 范哗传 》中说 , 范哗 被贬为宣城太守后 “ 不得志 , 乃删众家《后汉书 》为一家之作 ” 。 这说明沈约在写 《宋书 , 百官志 》时 会看到《后汉书 》, 估计也会看过司马彪的《百官志 》, 但他没有沿袭司马彪的说法 , 当有所本 。 另外 , 后来 《通典 》、 《通志 》记载不一 , 也说明这种情况 。 第六 , 从 《汉官仪 》记载 “ 督邮 、 功曹 , 郡之极位 ” 来看 督邮从地位上要低于五官椽 , 可 《汉 官仪 》为什么不提五官椽呢 其原因就在于五官椽与功曹为同职异称 , 提功曹就 自然不提五官操了 , 这也是 《汉官六种 》见不到五官椽的官名的缘故 。 综上可见 至迟从西汉起 , 五官椽已成为有实职的地方启吏中的重要官职 。 然而 , 从其称五官椽 时起 , 其职掌和名分已逐渐被功曹所取代 , 这是汉碑 “ 五官椽功曹 ” 五字如此不可分离和两汉书以及 其他两汉历史文献多见功曹 、 主薄 、 督邮 , 而冷落了五官缘的缘故 。 责任编样 宋 超 〔作者宋一夫 , 年生 , 吉林文史出版社总编辑 。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汉代功曹五官掾考(宋一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