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_汪涌豪

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_汪涌豪

2018-01-17 6页 pdf 492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1360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_汪涌豪殷都学刊1995年第x期古代游侠夕、冷杏特节〔戈屯考究亏王涌柬依照司马迁、班固等人对游侠的界定和评说,还有我们对游侠产生、发展历史及其主要社会关系、活动方式的介绍,可知游侠在人群特征上,确乎具有难用简单是非标准评价的复杂特性。在学界,已有论者试图对侠的基本特征作出归纳,如刘若愚《中国的侠》一书举出八条,侯健《武侠小说论》举出十条,田毓英《西班牙骑士与中国的侠》举出十一条,崔奉源《中国古典短篇侠义小说研究》举出八条。他们各人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但其间又互有重迭复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各家论说角度、着眼点不同外,主要是因他们大多...
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_汪涌豪
殷都学刊1995年第x期古代游侠夕、冷杏特节〔戈屯考究亏王涌柬依照司马迁、班固等人对游侠的界定和评说,还有我们对游侠产生、发展历史及其主要社会关系、活动方式的介绍,可知游侠在人群特征上,确乎具有难用简单是非评价的复杂特性。在学界,已有论者试图对侠的基本特征作出归纳,如刘若愚《中国的侠》一书举出八条,侯健《武侠小说论》举出十条,田毓英《西班牙骑士与中国的侠》举出十一条,崔奉源《中国古典短篇侠义小说研究》举出八条。他们各人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但其间又互有重迭复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各家论说角度、着眼点不同外,主要是因他们大多停留在对游侠外在言行特点的静态分析上,而于切入游侠基本人格特征,总结其人格精神方面做得不够。游侠的人格十分复杂,它夹杂着崇高、伟大和悍顽,这种复杂性是置身在一定社会与文化关系中产生的,作为个人身心和行为特质的综合体现,它包涵着道德、信仰、知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习得的所有才能和习惯。只有从此入手,由其人格特征的分析,进入对其人群特征或说社会属性的界定,才能真正把握游侠作为特殊社会人群,其行为在道德意蕴上之所以存在巨大反差的原因,并最终总结上述各执一端,各主其是的淆乱局面。慕义感分临难不苟的忠勇中唐李德裕在所作《豪侠论》中说:“夫侠者,盖非常之人也。虽以然诺许人,必以节气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在这段话中,他道出了游侠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慕义。它不仅是游侠一切行为的准则,也反映了作为道义责任的积极承担者,他们基本的人格取向。由李氏文中“士之任气而不知义,皆可谓之盗”可知,他之所谓“节气为本”是偏义复指,意即侠者当以志节为本,以志帅气,而这志节在他看来,又必须以“义”为基础。在文末,他称拥有这种“义”的游侠为“真侠”。“义”是什么?依孔子的解释,“义者,宜也,尊贤为大。”①孟子从人性论角度释义,以之为人固有的四种善端之一,指出“义,人格也”,②“义,人之正路也,”③“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④显然,儒家所谓“义”,是指一种合乎道德礼仪的行为节操。以后《吕氏春秋》称“义也者,万事之经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礼记》提出“十义”,将父慈、子孝等传统伦理均纳入“义”中,便是对孔孟论说的直接贯彻。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以宜释义,称“宜者,分别事物,各有所宜也。”一直到近人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谓:“宜即是应该,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也是对上述论说的衍申。然而,正如近人冯友兰指出的,游侠所理解并执守的义,并不仅限于常人所以为宜,它要4ODOI:10.16140/j.cnki.ydxk.1995.01.009“比其社会的道德所规定者高。”通俗地解释冯先生的意思,无非是说游侠对义的理解,要比常人为苛严绝对,由此他们的行为,也即他们执义施行的义举,具有超道德的特征。事实确乎如此,本着自己独到的道德视境,游侠所谓义,虽不能说与孔子学说毫不相涉,但就其意义内核而言,似比“义者宜也”要小得多,自然也比儒家所谓义更集中更纯粹。譬如说,它基本是不理会或干脆排拒儒家及一切正统人士好将“义”与“仁”密切挂连,并用中庸恕让、等级有差等观念来限定所宜之事的做法,也不取管子将孝梯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谦拙、纤音省用、敦蒙纯固、和协辑睦均揽入义内的作法,⑤而独取其见宜当行,无所规避的一面,并将之推向极致。在这方面,游侠的先驱—墨家巨子可以说做出了绝好的榜样。墨家本主张“万事莫贵于义,……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⑥当楚阳城君国被人收,为其守国的孟胜认为自己有责任,不可不死。弟子徐弱劝他,谓如此死法于事无补,不值得,但孟胜为维护墨家信义,还是毅然赴死。徐弱受其感召,先自以死除路,其他一百八十三个弟子,也在此后相继自杀。以惯常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孟胜之死虽不能尽出无谓,徐弱和众弟子死,则显非其宜,没有太大的必要。但在为侠者看来,这是理之当然,责无旁贷,所谓义之所在,即身之所在,非这么做不行。义在他们眼中,已不仅指人的思想行为应遵循的一般社会原则,乃或人们判断是非的道德评价能力,更是指自己行动中必须崇奉的不计功利的纯道德乃或超道德的基本准则。将这种执义不苟的精神施诸国家、民族、乃至天下百姓,能为国家、民族和百姓和利益奋起抗争,挽狂澜于既倒,独任天下之重而无所回避,勇与义俱,义无反顾,这便是游侠的忠勇,便是游侠人格中最为闪光,最值得称道的品格。明人李蛰曾经说过:“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它。”⑦所谓“侠忠”,即此义也。在历代游侠中,不乏拥有这种闪光人格的义士。譬如战国时作为卿相之侠的信陵君魏无忌就如此,他能为祖国的根本利益不避艰险,奋起抗击强秦,解救邻国的危难。当时,魏王畏秦之强大,不敢发兵救赵,“么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他虚己下士,广交博纳,无非是尽众宾客之力,效力于国家,所以有夷门监者侯赢为献奇计,然后北向自到而送,有勇士朱亥不惜履险犯难,袖铁椎击杀晋鄙。由于功高名重,魏王一直对他心存猜忌,窃符矫诏后,他自知大犯忌讳,不得不滞留赵国,这一住就是十年。期间,魏王并无任何和好的表示。秦国听说此事,欺魏无人,派兵加紧攻伐。魏王不得已,让使臣来接他回国御敌。当他心存顾虑,意欲回绝时,先前被他倾心相接的毛、薛两公以大义相责:“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生何面目立夭下乎?”他听罢此言,“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很快就联络好诸侯,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黄河以南,并乘胜追击,逐其至函谷关外,使不敢再轻举妄动。⑧司马迁对他这种深明大义的豪侠之举十分赞赏,所以为孟尝、平原、春申三人立传,皆以封邑采,独于他尊以国系,称为“魏公子”,并以魏亡事缀于传末,以示其一身有关于一国之存亡。后世史家就此也多有论说,如明人王世贞指出:“三公子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之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⑨清人洪亮吉也说:“尝读《存韩》一书,实尽六国之形势,而知信陵君一身枚关六国之存亡,岂若孟尝、平原、春申诸君,竟以食客自喜,略无关国是哉。”L李晚芳说得更为具体:“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余三君,孟尝但营私耳,平原徒豪举耳,黄歇愈不足道,类皆好士以自为,而信陵则好士以为国也。好士为国,故其得士之效,亦动关乃国之奠定。”L孟尝君并非一无侠行,说其养客营私,是指他一生活动,都在谋求一己利益,维护一己的富贵荣华。当齐今香王灭宋后,想罢他的相位。他见个人利益受到威胁,即逃到魏国,任魏昭王相,41西合秦、赵、燕三国,合纵攻齐,使奋昏王被迫出逃营县,并死在那里。他对士人虽多存养重用之事,但在很大程度上未摆脱豢养与被豢养,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除一冯援外,其余纷纷,并鸡鸣狗盗之徒都不如,“养士三千,仅得一士之用。”L司马迁对其所为颇为不满,故在传后赞语中微致贬意,称其招致奸人,好客自喜。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称其为“不恤智愚,不择减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蠢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平原、春申两君虽不象他这般一意为己,前者尚知“赵亡则胜为废”的道理,后者为相八年,主持北伐灭鲁,也曾为楚之复兴做出过贡献。但一者才智平浅,未识大体,轻视所谓博徒卖浆之人,“是平日之喜宾客,皆成末节,”L一者但知供给门客丰美的衣食,听信妇人之言,出于私心,与人合谋立自己私生子为太子,为人所忌,临危而门下无一人出来提醒解救,又不听人进言,当断不断,死得糊里糊涂,故愈不足道。相比之下,信陵君任侠好士,为国而非用以自壮,这正是义,正是以节气为本的侠者人格的绝好体现。日本人渡边秀方《中国国民性格》一文以为,中日两国所执持的忠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是计君恩有轻重而报之以忠,而日本武士是不论君臣有无皆报之以忠。其实,他的结论只对一部分中国人适用,他的知识域里,可能只将所谓文臣武将作为中国人的代表,而没有包括进全体中国人,更不能涵盖具有忠勇人格的烈士和游侠。忠勇的游侠,在战国以后仍不时可见到。如李德裕《豪侠论》中,就提出过一个气义相兼的理想人物,汉武帝时的大臣汲黯。汲黯为人“性据少礼”,以此不被士人亲附。但他“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在任主爵都尉,列位九卿前,就因数切谏,不为朝廷所容,外放为东海太守。在东海,他抚爱百姓,大有政绩。再度入朝为官后,仍不易故性,每持大节,无丝毫苟且。时武帝正招聚文学儒者,以示崇礼,刚说到:“吾欲”两字,即被他打断,“陛下内多歌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武帝想说什么,《史记》未载,但荀悦《汉纪》记得分明。“帝问汲黯曰:吾欲兴治,法尧舜,如何?”他竟一言斥退,说得武帝哑口无言,变色罢朝。群臣见了,都责怪他无礼,但他认为,“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他如对武帝征伐四夷,盐铁官营,任用酷史等方针政策,他都提出过反对意见,对为其采用的儒臣公孙弘,酷吏张汤等当权人物,不但无丝毫巴结之态,相反伉厉守高,“西触弘军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张汤是“刀笔吏专深文巧低,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武帝虽多不能忍受他这般无礼,尚知他为人伉直梗正,故推称为“社翟之臣。”卫青是武帝皇后卫子夫同母弟,伐匈奴有功,为大将军,当他在宫内侍应时,武帝可随便在如厕时召见他;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武帝间或连帽子都不戴,“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淮南王刘长为人张狂无比,于汉廷公卿,独怕他一人,为此深藏奸谋,不敢轻易谋反。尝谓:“(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垂相弘,如发蒙振落耳。”L汲黯的纯刚至正之气,卓立于汉廷,自天子以下,皆敬惧之。为人又内行修洁,几无私欲,高出张、汤之辈许多自不说,较之后世士大夫一为利禄所泪,外饰仁义至于累千万言,也显属特卓不群之士。特别是究其品节,按其人格,于君诚慧,于民纯恳,于件奸处峭直无私,“不畏威,不惧祸,不知君之怒,不知人之忌,断断然独岳立于如狂如沸之朝而不少挠,令百世下读之,……可以兴廉,可以立懦,”L正体现了游侠忠勇的人格力量。游侠的这种忠勇人格,在捍卫国家,抵御外侮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宋靖康年间的游侠李彦仙,为人“有大志,所交皆豪侠士。闲骑射。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晌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1126),金兵犯境,郡县募兵勤王,他率士应募,得补承节郎。后从金人手中夺得陕州,披伤死守,金人爱他是个将才,拼命攻城,想活捉他,他不忍让百姓横遭屠42掠,投河而死。死时年仅三十六岁。L与他同时有豪侠孙益,在金兵犯扬州,兵至泰兴城下,县令王伦募人守城时,主动应征,率众抗拒,高呼“王令君募我来,将以守护城邑也。今贼至城下,我辈不为一死,复何面目见令君乎?”奋勇当先,直至战死。L他如当日文天祥摩下诸将,虽身任微职,或仅是一布衣之侠,但当国家民族危难之时,皆能不苟为趋避,临大节而意气不屈,以一腔热血,求一场好死,从广义上说,也称得上是“侠忠”。明嘉靖年间,楼寇为乱,入扰浙东、福建。也有游侠出来奋身抗敌,血洒疆场。慈溪人杜槐调搅任侠,时楼寇犯浙东,他数次率众击退来犯之敌,后朝廷委派他守余姚、慈溪、定海三县,某日与楼寇在定海的白河相遇,“一日战十三合,折三十余人,截一首,身被数沦,堕马死”。L谢介夫为人“好勇任侠”,嘉靖中,楼寇入及海口,“介夫与指挥秦经国邀击,屡有折获。楼寇省城,日暮酒酣,投戈酣寝,介夫结死士欲夜袭其营,巡抚阮鹦意在和楼,乃痛捶之。介夫既挫,居民虽得贼首,无敢报者。鹦以逮去,有司复遣介夫帅兵追贼,力战,援民不至,遂遇害。”L明末,李云龙为袁崇焕参将,镇守三边,为人负争气,慷慨重义,大有侠风。所作《少年行》诗,有“万里辞家出塞垣,王原兄弟竟交欢。吴钩上有仇人血,解向蹲前笑共看”的豪语,其钦慕古游侠之心,跃然纸上。一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在倡言“志士仁人,求为陈涉、杨玄感,以供圣人驱除,死无憾焉。若其机无可乘,则莫若为任侠。”L一大批富有侠性的热血之士,乃至豪侠义士,纷纷挺身,投入到反清排满的运动中。可见,游侠中大有忠勇的义士在,游侠忠爱无私的人格精神,对历代为侠者或喜好任侠的仁人志士,有一种号召和榜样的作用,它抵砺人们的志节,从而在人的心底唤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无畏气概。在历代反映游侠生活的诗歌中,我们也常可见到对游侠忠勇人格的赞美。如曹植《白马篇》称颂幽并游侠儿“`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行。此诗虽是作者为表达自己政治理想和抱负所作,但多少表达了游侠所奉执的一些信条,所向往的一种人格取向。隋唐以降,特别是唐代和明末,这类作品甚多。如唐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诗有“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将军下天上,战骑入云中。……追奔沧海咽,战罢阴山空。归来谢天子,如何马上翁。”还有明末陈子龙的许多作品,都令人想见当日游侠争赴边地,在抗击挞靶入侵斗争中临难不苟,奋身捐躯的人格辉光。重气轻死不爱其躯的蔬放如前所说,游侠有慕义感分,临难不苟,为国家民族、社樱苍生利益而奋起行侠的。借用李蛰的话,这是“侠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游侠天性放达,不乐仕进,向往无拘束的自由生活,所持的人生信条和生活理想与常人不同,与士大夫阶层更有很大差异,许多人以后即使入仕为官,甚至为高官,大都仍依游侠的原则行事,乃至有以此遭黝落也不顾惜反悔的。所以,应该说更多的游侠并不以远大的政治目标自励。他们只是忠于意气,激于义愤,凭着几乎是先天察赋的热肠和警力,行侠者之事。所谓“古贤豪节侠,以气谊相钦重,”@倘对这种基于气谊的行为作一概括,那就是重气轻死,不爱其躯。游侠尚气任侠,只要能伸张侠心意气,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生死观可谓简洁分明。就游侠所重的“气”而言,不尽是灌注了儒家道德理想之精华的浩然之气,有时甚至与之截然对立,呈现为一种扬厉迸激,郁勃难抑的狂怪征象。倘若要对之用详细具体的分析那么它可以说是一种豪岩不拘小节的旷爽之气。游侠任张个性,崇尚绝对自由,慷慨至于抹去常态,任情43至于矫枉过正,唯快意恩仇是求。当其行侠一日,便求义字当先,发扬张厉,无毫发滞吝。其他科条,根本不足以对其言行有任何匡伤作用。故平居任真而不与俗竞。负气调境,意气弥厉,为人疏慢,行事阔达。或酱酒霍肉,歌呼淋漓;或游荡无度,不知约检。那种折节矜饰,力求静重厚默,端方和粹的人格风范,或许可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交口称颂,但在他们看来,不过是缝鱿小儒所为,是所谓小廉曲谨,绝谈不上绝美之姿。汉代著名游侠陈遵,便是这样一位狂荡放纵,不拘礼法的人物。他早年为京兆吏,但知任气醉酒,从不格守本职。主事官吏屡次提醒他已有多少次因酒废事了,他却说“满百乃相闻。”原来,依汉时法律,过失达百次以上者方斥退不用。主事官吏自然很不满意,告于上司。大司徒马宫是一位大儒,素重陈遵,以为“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义责之”,不但不加责备,反而荐举他做了郁夷令。以后又不断升迁,在河南太守任上,竟过访寡妇,置酒歌讴,起舞跳梁,虽因此遭弹劝而私心不悔,免官家居后,招客如故,饮食自若。有友人张辣,与他同时入仕为吏,为人博学通达,廉俭自守,操行与他大异,但当做到丹阳太守后,也被免职。“辣居贫,无宾客,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陈遵见此,颇有自是之意,常谓张辣:“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差跌;而我放意自恐,浮湛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张辣竟不能反驳,只好说:“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败矣。虽然,学我者易持,效子者难将,吾常道也。”@这样的回答虽不失脸面分寸,但对陈遵而言,恐怕连他自己都明白是没有一丁点说服力的。因为如陈遵这样的游侠,除行侠之外,“放意自态,浮湛俗间”,本是符合他们人格取向的生活理想,是他们更乐于照奉的“常道”。即使这一常道难以恒久地维持,但真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在他们看来,快生快死,也说胜过韬光和俗,言动有度的悠游卒岁。游侠所任之“气”,又是一种亮直无伪,矫抗任真,不与物俯仰的伉直之气。为了使自已的这种意气有所交待,他们可以狂走四方,思得一当。平日里与人相交,意气相投,则扬抱极齿颊,虽倾其所有,也无足惜,乃至片言可以托生死,所谓“握君手,执杯酒,意气相倾死何有”(鲍照《代难朝飞)};若不当意,则终日默默,不与接一言,视之为庸流,或干脆目下无此类人。他们又鄙薄面谈背毁,衷貌不一的虚伪矫饰,眼里搁不下一颗沙子。人有所长,赞不容口;人有不善,必尽言无隐,面折其过,不留些许余地。至于与人有怜触,疾言速色,狂叫奋誉更是常有的事。要他们虚徐谦约,降意询人,是丧其气,夺其元;要他们协息顺意,遇看不过的事情莫敢出气,则不音是要他们的命。当日孔子有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L前一句是说人须从善者,该离得远远的,“探汤”两字是喻去之疾。游侠见贤可以思齐,要他们遇不善即去则很难。相反,他们大都会奋力锄去此恶,哪怕他大有来头。总之他们宁可得罪人,也不愿对自己的个性有所修正。如汉代游侠袁盎,为人伉直,“常引大体慷慨,”在朝野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个性十分激烈,好恶分明。因素来讨厌太子家令晃错,但凡有晃错在座,他掉头就走,以至“两人未尝同堂语。”宦官赵同得文帝宠信,他看不惯,某次见文帝与之同乘一车,便伏道进谏:“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被折辱,又气又恼,竟哭了起来。以后,梁王谋求立太子之位,他又劝景帝不宜立弟。梁王怀恨在心,派下刺客前来行刺。“刺客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不但决定不再行刺,还通报他多加小心。@还有武帝朝的灌夫,为人刚直,不好拍马,对官居其上之人,一例轻视,多有冒犯;对官职比自己低的人,则每每当着稠人广众,轰抬盛赞不止。在朝中,他与依军功摧升,且有一班侠者朋友的魏其侯窦婴交好,而看不惯靠王太后的裙带关系,平步青云的武安侯田纷。田盼未显贵时,视窦婴如父,及为相,多有轻慢之举。他看不过,强为出头,借聚会饥宴之机,使酒骂座,44给田纷难堪。田纷记恨,找机会以他事诬引。旁人劝他向田盼请罪以求有个挽回,但他“愈怒不肯谢,”终于被处决。L前及汲黯脾气与这两人也差不多,除“性据少礼”外,还好“面折,不容人之过。合之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L他对袁、灌两人十分佩服,真可谓人以群分,声气相投了。不能苟且下人,遭受折辱而无所举动,这又是游侠所察的宁折不弯的傲气。虽然,常人也知爱重自己,不容他人随意欺侮,但格于情势,有时不得不委曲求全。游侠性格刚烈,持节介特,又豪视一切,目下无人。在常人看来,倘遇败气之事,想一想退一步则天地宽,或俗语所谓吃亏就是便宜的古训,不失为自我宽解的。所以,当有可为时,为之努力一争;实在不可为,也就退而自许大腹能容了。游侠则不然,他们认定一理,便无丝毫转换。或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阁以非其道”,他们并前者也不可欺,更不用说欺以所持之道,所秉之人格了。倘人格蒙受折辱,必求为洗刷;若无以洗刷,便不惜以身赴之。如北齐林子绣,,“外貌儒雅,而侠气难件”。有一回,任赢州刺史的兄婿娄定远来渤海拜访,他很高兴,设宴招待,并让妻妾及诸女作陪。定远为人疏放,言语间多戏谑之辞,有的微有裹慢。一般人听了虽不快,总是暂为隐忍,存下心思,以后不再与这种不知轻重的人交往就是了。他们不然,顿时暴怒起来,鸣鼓集众将攻之。不多久,来了数干步兵,数千骑兵,反把定远吓得面无人色,免冠拜谢许久,他才作罢。又如宋代游侠郭进,“调境任气,结豪侠。”L为官后依然轻财好施,且负气刚直如故。当时田钦柞恃势悠意违法,他很看不惯,多次提出忠告,无奈力弱不能禁,不免形诸言语。田钦柞知道后,怀恨在心,找茬给他难堪。他心有不甘,又无力与之抗争,实在气不过,竟自经而死。此外,便是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胆气。正如清人贺贻孙《皆园集序》所说:“古今侠烈之士,所以大过人者,则存乎胆与气矣。胆恃气而后克,义气所鼓,胆即赴之”。游侠执义无畏,全凭有过人的胆气,所谓“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崔颖《游侠篇》)。这种胆气曾造成许多辉煌的人生,为游侠赢得空前的声名。如北魏崔秉少有志节,任侠尚气,曾为卫军府录事参军,带毋极令。“时甄深为长史,因公事言竟之间,秉以拳击深,堕于床下。深以本县长,笑而不论,其豪率若此”。以后,彭城王征寿春,崔秉从行,招致轻侠,以为部卒,一路过关斩将,勇猛无此。彭城王大为惊叹,对左右侍者说:吾当寄胆气于此人`”L他如隋朝游侠虞庆则,调搅雄豪,也以胆气出名,“本州豪侠皆敬惮之”。L乐生鄙死,是人的天性,以已身为毅的,来计较利害,判别得失,也是人之常情,当这种常性常情一旦被打破,必然产生让人为之惊心的壮举。游侠恃胆气而轻生死,所以才做得出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壮举。①《礼记·中庸》。②《孟子·告子》。③《孟子·离妻》。④《孟子·尽心上》.⑤《管子·五辅》。⑥《荃子·贵义》。⑦《杂过·昆仑奴》,《焚书》卷四。⑧《史记·魏公子列传》。⑨李景星《史记评林》引。L《历代史案》。@L《读史管见》。@《史记评林》。L林云铭《古文评义》。@L《史记·汲郑列传》。L《宋史·李彦仙传》。L《宋史·孙益传》。L《明史·杜槐传》。L《福建通志》卷四九。L《仁学》卷下。@李日华《寿窦郡垂季泉上人八杖序》,《恬致堂集》卷二二。寥《汉书·游侠传》。L《论语·季氏》。@《史记·哀盎泥错列传》。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L《宋史·郭进传》。L《魏书·崔桑传》。④《隋书·逮庆则传》。
/
本文档为【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_汪涌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