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2017-12-20 6页 doc 19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 的研究 江西农业2010,22(4):122,123 AetaAgriculturaeJiangxi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赵南,吴冬兰,唐洪殷,毛玉华,贺婷,张文宣r (江西核工业瑞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干331307) 摘要:探索了氮离子注入技术在井冈霉素产生茵高产菌株诱变中的应用.向井冈霉素产生茵注入能量10keV,剂量15 ×10"~-/cm2氮离子实施诱变,再生培养后单茵落接斜面上摇床进行效价测...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 的研究 江西农业2010,22(4):122,123 AetaAgriculturaeJiangxi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赵南,吴冬兰,唐洪殷,毛玉华,贺婷,张文宣r (江西核工业瑞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干331307) 摘要:探索了氮离子注入技术在井冈霉素产生茵高产菌株诱变中的应用.向井冈霉素产生茵注入能量10keV,剂量15 ×10"~-/cm2氮离子实施诱变,再生培养后单茵落接斜面上摇床进行效价测定,筛选高产菌株.结果获得诱变茵株9275.,其 有效A组分含量较出发茵株提高33.52%,且具有高的遗传稳定性. 关键词: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茵;诱变;高产菌株 中图分类号:$48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0)04—0122—02 StudyonMutationofHigh--yieldingStrainbyInjectingNitrogen IonintoValidamycin..producil~Strain ZHAONan,WUDong—lan,TANGHong—qi,MAOY_u—hua,HETing,ZHANGWen—xaall (JiangxiNuclearIndustrialRuifengBiochemicalLimitedLiabilityCompany,Xin'gan3313 07,China)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nitrogenionbeaminjectiontechniqueinthemutationofhigh—yieldingvalidamycin—producing strainwilt8explored.Afterinjecting15×10"nitrogenionspermetriccentimeterwiththeintensityof10keVintovalidamycin—produ. cingstrainformutation,theregeneratedsingle,colonieswereinoculatedinshakeflasksfortheselectingofhigh—yieMingstrains.A mutativestrain9275wasobtained,thecontentofeffectivecomponentAinstrain9275Was33. 52%higherthanthatintheoriginal strain,and9275hadhighgeneticstability. Keywords:Injectionofnitrogenionbeam;Validamycin—producingstrain;M~ation;High —yieldingstrain 井冈霉素作为一种氨基糖苷类农用抗生素,对水稻 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自1973年被发现问世以 来,井冈霉素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时至今日,井冈霉素仍被广大水稻种植户普遍使用.我 国是井冈霉素的生产大国,对井冈霉素生产的技术开发 和工艺改进从未间断,井冈霉素菌种选育亦然,诸如uV 与DES复合诱变,uV与亚硝酸复合诱变等,均获得 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同一品系若多次反复使用相 同手段进行诱变处理,易发生"钝化"现象,即作用于基 因的位点有限,导致突变类型少,诱变处理效果不佳. 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集物理 和化学效应为一体的综合诱变技术,它能引起染色体的 畸变,导致DNA链碱基的损伤,断裂,从而使遗传物质在 基因水平或分子水平上发生改变或缺失,大幅度提高变 异的频率].本文报道氮离子注入技术在井冈霉素菌 种选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出发菌株(公司自有):吸水链霉菌井冈变 种(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var.jinggangensisYen.) 7005.液态菌丝体培养基:糊精0.65%,牛肉膏1%, MgSO40.08%,KH2PO40.2%,HPO40.4%,甘氨酸 0.7%.混合酶液:纤维素酶0.5%,溶菌酶1.2%,无菌 水配制后微孔滤膜抽滤除菌.再生培养基:见文献[6].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1%,L一天冬素0.05%,KHPO 0.o5%,琼脂(青岛海燕牌)1.9%,pH7.摇瓶发酵培养 基:大米粉9%,酵母粉1%,黄豆粉1%,KH:PO0.1%, NaC10.15%,pH7.高效液相色谱仪:13本岛津LC— l0ATVP. 1.2方法 1.2.1原生质体制备见文献[5]. 1.2.2氮离子注入诱变吸取0.1mL原生质体悬浮液 于培养皿内,无菌状态下自然风干.将氮离子注入风干 的原生质体内,引发菌体变异.诱变后原生质体再生形 成单菌落,转接于斜面培养基置38)oC下培养70,72h 至成熟,挖取0.5cm斜面孢子接入摇瓶进行筛选,在温 度38?下以转速220r/min离心92h至发酵终点放瓶, 通过发酵滤液效价测定结果考察正变幅度和正变频率, 确定最优氮离子注入剂量条件. 1.2.3HPLC含量检测方法色谱条件:StableBond C18反相柱;柱温:室温;检测器:uV210am;流动相:称 取0.7g无水N%HP04,溶于100mL二次重蒸水中,用 HPO4调节pH值至7.0,加入30mL甲醇混匀,0.45肌 微孔滤膜过滤脱气;流速:1.0mL/min;进样体积:20. 1.2.4正变频率和正变幅度的统计随机抽取3O支诱 变单菌落斜面为考查对象,根据摇瓶发酵效价(以A组 分计,下同)数据作如下界定:与出发菌株对比,效价高 于5%为正变株,反之为非正变株(或无义变株);正变菌 株数量与所有菌株数量(3o株)的比率即为正变率;正变 菌株的效价均值增产百分比为正变幅度. 收稿日期:2010—02—04 作者简介:赵南(1973一),男,江西南昌人,工程师,从事工业微生物研究. 4期赵南等:氮离子注人片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123 2结果与 2.1氮离子注入最适剂量的确定在氮离子束注入能 量为10keV时,设定注入剂量5X10,10X10",15X 10", 20X10",25X10"ion/em五个水平,各试验组作相 应处理后与出发菌株同上摇床,考察诱变效果,确定最适 剂量,结果如1. 表1各剂量诱变效果对比 表1数据显示,当诱变剂量为10X10"ion/cm时, 菌株的正变率最高,达到23.3%;当诱变剂量为15X10" ion/cm时,菌株的正变幅最大,达到l6.37%.鉴于菌 种选育好中求优的特殊性,在保证一定正变率的前提下, 参数正变幅的考察应成为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将15× 10"ion/em2确定为诱变的最适剂量. 2.2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筛选结果按照 确定的诱变条件,以7005为出发菌株连续进行二轮递推 式筛选,选育系谱如图1所示. 7005 N离子束,10keV,15X10"ion/em2 8068 N离子束,10keV,15X10"ion/em 9275 图1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系谱 第一轮诱变以7005为出发菌株,接出单菌落斜面 129支,与对照出发菌株同上摇床,经初,复筛获得 8068.第二轮以8068为出发株,接出单菌落斜面i42 支,同法获得9275.过程及筛选结果见表2. 表2出发菌株及诱变菌株摇瓶效价比较结果 二轮诱变得到的8068,9275与出发株相比,发酵效 价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9275出现正变累积效应,有 效A组分提高幅度达33.52%. 2.39275'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将9275连续传代, 每代菌株选3只发酵摇瓶同上摇床,得效价数据平均后 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 表39275'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表3数据显示,与9275诱变亲株Fl相比,各传代菌 株的发酵水平虽产生一定波动,但都维持在?3%的范围 之内,验证了9275诱变菌株高产,稳产的遗传特性. 3讨论 本研究对井冈霉素产生菌注入能量10keV,剂量15 X10"-@/em2氮离子实施诱变,获得9275诱变菌株,增 产能力达33.52%,且其遗传特性稳定,说明氮离子束注 入法在井冈霉素选育中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但从 8068到9275诱变增产幅度呈递减趋势,可能与诱变菌 株对离子注入处理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有关,因此寻找新 型有效的诱变手段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曾经试图通过建立抗性筛选模型或形态学观察,在 摇瓶考察前进行初步筛选,以提高筛选效率,但还没有取 得进展,因此后期筛选工作有一定的随机性,有待进一步 探索改进. 井冈霉素摇瓶发酵周期为9o一92h,而规模化生产 周期仅为46h左右,两者相差甚远.如能通过调整摇瓶 发酵的工艺条件,使之符合大生产的时间要求,那么诱变 获得的高产菌株将更贴近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沈寅初.井冈霉素研究开发25年[J].植物保护,1996,22 (4):44—45. [2]廖晓殉,陶科,侯太平.井冈霉素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 优化[J].四川大学(自然科学版),2O08,45(4):963-966. [3]牛莉娜,葛翠风,葛绍荣.链霉素抗性筛选井冈霉紊高产菌株 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30—8932. [4]施巧琴,吴松刚.工业微生物育种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1.77—97. [5]张晓勇,林壁润,高向阳,等.农用抗生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 选新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6,(5):80-82,91. [6]邹坚.应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筛选井冈霉素高产菌种的研究 [J].现代农药,2O03,2(2):27-28.
/
本文档为【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