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性本善

2017-09-19 34页 doc 65KB 1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人性本善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辩词分析 (单国华 根据本人著作《辩论双刃》改写) 正方:台湾大学队——人性本善 反方:复旦大学队——人性本恶 这是一九九三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大决赛的双方辩词~比赛结果是复旦大学队战胜台湾大学队夺得冠军。 辩题简析 这是个千古话题~人们争论了两千多年也没有完全争明白。就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对辩题本身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例如“人性”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或者同一时代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二是人们所站的立场和思维的角度不同~对辩题的理解也不一样~例如对“善”与...
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辩词分析 (单国华 根据本人著作《辩论双刃》改写) 正方:台湾大学队——人性本善 反方:复旦大学队——人性本恶 这是一九九三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大决赛的双方辩词~比赛结果是复旦大学队战胜台湾大学队夺得冠军。 辩题简析 这是个千古话题~人们争论了两千多年也没有完全争明白。就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对辩题本身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例如“人性”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或者同一时代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二是人们所站的立场和思维的角度不同~对辩题的理解也不一样~例如对“善”与“恶”的理解~就可从所站的立场不同~得到不同的理解~即对谁善对谁恶~同时~从伦理学和生理学等角度对它们的理解又是不一样的,三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不一样~又会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尽管如此~就我的感觉来看~正方的观点似乎要好辩一点~这是因为“善”比“恶”的解释要宽泛一些。“善”一般的解释是“善良”~而“善良”的解释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而“恶”呢~一般的解释则是: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凶恶~恶劣。从这两个字的解释来看~前者显然要好辩一些。正方只要抓住“没有恶意”这一点~就可大做文章~而不必要从伦理学的善行去立论~没必要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当然~反方也仍有许多可辩之处~如果说~正方从客观的角度辩的话~反方则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辩。因为任何一个观点~都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需要就不同~社会的需要也就不同。因此~人们的思想认识只有符合社会的需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从辩论的实际进行来看~反方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点去做的~即从社会的需要去立论~他们的辩词中隐含了这样一个命题: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奋发向上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它所需要的不是颂扬~而是批判~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相反~如果一味陶醉于过去~那么社会就不可能有很大的进步。而正方却没能把握自己的优势~甚至没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很好的界定~因此在辩论中~必定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关于命题的具体理解可做如下考虑: 一、关于概念 ,一, 人性。 1、含义:一是指人的本性,本性指的是原来的性质或个性~即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最根本点,,二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情感和理性~如不通人性~灭绝人性。 这两种解释在本场辩论中均可采用~但作用不一样。前者着重于人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后者侧重于人在社会中的状态。 2、属性:人性是固定不变的还是运动变化的。 ,二,本。 1、含义:,1,事物的根本、根源,,2,本来、原来。 2、理解:从,1,角度看~命题应理解为人的本质、主流,从,2,看~命题应理解为人的起初状态~而这个“人”即可理解为人类~又可理解为个人。 ,三,善、恶。 这是一对伦理道德的范畴。是人们的价值判断。 1、含义:善~一般意义是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伦理学上指的是善行。 恶~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凶恶~恶劣。 2、人们的价值判断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在不同的时代~或者同一时代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二是人们所站的立场和思维的角度不同~对辩题的理解也不一样~例如对“善”与“恶”的理解~就可从所站的立场不同~得到不同的理解~即对谁善对谁恶~同时~从伦理学和生理学等角度对它们的理解又是不一样的,三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不一样~又会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命题的理解或立意 二、根据对概念的不同的界定~可以将命题作如下的理解: 1、从本质上而言~人,类,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2、从本质上而言~人,类,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3、从本质上而言~人,个人,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4、从本质上而言~人,个人,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5、从人类起初的状态而言~人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6、从人类起初的状态而言~人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7、从个人初生的状态而言~人是善良,有善行,?恶劣的。 8、从个人初生的状态而言~人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恶劣的。 这些理解看起来差别不大~但辩的效果大不一样。 辩词详析 程序辩论 吴淑燕(正方一辩):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个例子不太全面~因为确有冥顽不化者~确有不愿放下屠刀者。引用孟子的话作为论据~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力量~其实它包含着许多于己方不利的方面。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双刃剑”现象。“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这是个全称判断~表示没有一个例外。这个判断要论证起来是很麻烦的~弄不好纠缠不清。特别要注意的是~陈辞主要不是说给对方辨友听的~首先是说给评判们听的~因此~一定要让评判感到这是对的。 其实~作为正方的立论~应做到简洁明了~同时又留有余地~尽量不要将话说得很绝对。 我方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我方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的,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硬要说恶是因不是果,也就是说人性本恶,那么人世间根本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 恶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点要详细论述~只有这样~才能封住对方立论的空间~其他的倒可少说。 一辩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辩题进行界定~不进行界定~自己的观点就不明确~不清晰~听众就会觉得似是而非。 在这个辩题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善”字外~“人性”与“本”字~都需要界定。不对这些概念进行界定~在下面的辩论中~就会遇到许多麻烦。例如“本”字~从正方好辩的角度考虑~应解释为“人生之初”~可引“三字经”为证。正方的立论应从婴幼儿“心地纯洁~没有恶意”着眼~而不是从伦理学的善行去立论~这样就灵活得多~在辩论中可左右逢源。紧抓住这个“本”字~自己的观点就能站得稳立得牢。同时~性本善~也宜从总体、从主流来谈~而不是绝对而论~这样也就为善向恶转化的可能性留下了余地~在实际辩论过程中~正 方大概是觉得这样不好解释~故而含糊其词~但是你含糊~对方却不会含糊~他们死死地抓住了这一点~造成了正方的极大的被动。 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极力主张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人类可以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道德规范都是作为人类最大的利己手段。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犯道德而不会受到处罚,人就不会遵守道德的约束了。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手段与目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个人品行修养,从社会道德建设来看,完善的道德便是目的,但从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来看,道德当然就是手段了。因此,于“手段”之前,不应省掉“利己”二字。 道德约束本身就说明了人的“善”有可能是强迫的。 深夜两点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我就会闯过去,因为不过是为了个人方便。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遵守交通规则。 这个例子什么也不说明~因为还有不少人是闯红灯的~“许多”一词便是明证。即使是闯红灯~也并不一定就是恶。 而根据人性本恶的前提假设,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无所不在的权威监督每个人履行道德规约。如果人性本恶,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人还是有善行、人还是有道德、还是有利他的行为。 规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说明并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倘若真是心甘情愿~那么就不需要规约。 “还是有”恰好说明了并不多。 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我们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不刻不监督我们的世界当中;第二个是我们人类社会将是彼此不再相信。 道德法律不就是这样的“老大哥”吗,这里“老大哥”绝不能仅仅理解为某一个人。 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会看到一个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人们则说他居心不良;而我们在辩论会中建立起来的友谊都是虚假的装腔作势。 这个例子不能说明什么,这种居心不良的人,这种以做好事、以助人这幌子而行敲诈、勒索及其他不轨行为之实的人并非没有。 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泰丽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永远不得渡,则己终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谢谢~ 由于没有对辩题进行界定~由于没有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分析阐述~立论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深入到辩题的根本~所以没有力量~显得小家子气~缺乏雄辩的气势。一辩实际上已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姜丰(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点的是,康德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康德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的残忍的自私性。”对方不要断章取义。另外对方所讲到的种种善行,那完全是后天的,又怎么能够说明我们命题当中的“本”呢,神话归神话,现实归现实。对方同学请你们摘下玫瑰色的眼镜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就在你陈辞的这三分钟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强奸。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方为什么在他们的陈辞当中,自始至终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呢,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 第一,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反方一辩虽然没有明确给“恶”下一个定义~但从上面的文字来看~反方是力图将“恶”解释为“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一解释表面上看似有理~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本能与由本能产生的欲望~是不可能无节制的~比如~人要吃饭~吃饱了也就不再吃了~倘若不知节制~这个人也就有问题了。当然~也有撑死的~但这恰恰是本能遭到破坏的结果~例如极度饥饿~人的身体机能被破坏或是因为打赌等。这一点~我们更可以从动物界找到足够的证据~实际上~本能本身就已包含了节制。至于有些人对金钱财物贪得无厌~那显然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 “先天的就是恶的”这一句~又与反方的观点相左~反方在二辩中指出“我方从来不认为本能和欲望就是恶~本能与欲望无节制地扩展才是恶。”这里哪一个是先天的呢~很明显应该是前者~“先天”的当然是指人的本能。否则除掉了本能与欲望之后的人性又是什么呢,而“无节制”则应是后天的。 第二,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众会的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 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这里没有一个例子是本恶的~这也间接说明了本恶的例子并不好找~反方对本恶的辩护的难度的非常大的。 “节制”是什么呢,是谁、是什么在节制呢,最初的节制,假如有最初的话,肯定只能是自己的意志~自己的道德观念,因为如果认为节制来源于外界的话~那么紧接着产生的问题是外界的节制又从何而来~于是又只能归结于个人,~但意志、道德观念又从何而来呢,问题可一直追问下去~对于反方来说~这是一个烂泥潭~还是尽可能回避为妙。 第三,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对方辨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孔老夫子何必还诲人不倦呢, “有理性”指的是什么呢~包括人们的道德观吗,理性中不可能不包括道德观~无道德观就不可能是有理性的~而恶正是道德观的缺乏、丧失~是无理性的。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这一点若被对方抓住~无异于釜底抽薪~对反方来说是致命的。 至于提到孔老夫子诲人不倦~这就要区别善的层次~有最基本的善~即不伤害他人~不影响、侵犯别人的利益~古人所说的“独善其身”就是这个意思,还有至善~即一切为了人类社会的利益。孔老夫子诲人不倦~是要求他的学生成为至善之人。 今天,对方辨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谢谢各位~ 人性是恶的~与人性本恶并非同一概念~有偷梁换柱之嫌。 结尾通过指出对方的错误~将辩论拉入自己的轨道~这是非常有利的。 蔡仲达(正方二辩):大家好~刚才对方同学谈得很多,我们就一一来检视到底善是本还是恶是本,到底善是表象还是恶是表象,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不注意分析批驳对方的观点,只守不攻,这个仗就打得很被动。要知道,进攻往往是最好的防守,要让对方无暇进攻你。 善是人性之本与人性本善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善与人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是人性就一定善,后者善则是人性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则是可以变的,因此善的可以变成恶的,注意不是善变成了恶,而前者是不可变的。正方没有将这二者区分清楚,吃亏不小。 如果我们今天要吃西瓜,是不是先要种西瓜种子呢,如果我们种红豆、绿豆、长得出西瓜吗~所以人世间为什么这么多善行呢,当然是在人的本性中就有着善的种子嘛。那人世间为什么有恶的表象呢,很简单嘛,我们都知道我们种西瓜只要丢西瓜种子就好了吗,我们还要施肥,还要浇水啊,而且一不小心,万一再下了十几天的大雨那么西瓜不仅长不好,而且还会烂掉。所以同样的嘛,我们在人类充满污染的环境中,我们承认有些人他虽然有善根,但是呢他长不出善果。他是长得不好,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人性中没有善的种子啊~ 这个比方很好,但如何将比方引到对人类社会中恶现象的来源的说明上,则是成败的关键。从辩词看,转换是不成功的。这里存在着这样两大错误,一是“环境”一词没有界定,它是指社会环境还是指自然环境呢,从辩词中是看不出的。如果是指社会环境,那么论证就循环的;如果是指自然环境,那么善这样一个社会性的东西,又是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变成恶的呢,这可是含糊不得的。二是将人类存在大量的恶(“充满污染”)作为即定的事实,这无疑为反方大开了方便之门。 所以我们发现很多犯罪人到最后他们都良心发现。我们说他是良心未泯,那么想想看,如果人的良心自始就不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的话,那么我们怎样去解释人有后悔的行为呢,大家不都曾经后悔过吗, 后悔是良心发现还是害怕惩罚呢,这两者都有可能。 好的,对方同学又指出了另外一点,说人的恶是因为人有欲望,人有这样的本质,那我就不懂了,为什么欲望一定带来恶呢,我今天喜欢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也喜欢我,我们都想跟对方结婚,我们组成美好家庭,这是恶吗, 其实母爱的本能更有说服力~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再说吧,人有本能,人肚子饿了就想吃饭,那人跟狮子不就一样了吗,对方同学您如何 解释呢, 难道说人没有本能,难道人饿了不想吃饭,这句话表达很不完整。如果就上面这句话而言~显然是错误的~人毕竟是动物~在本能方面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另外我们再想一想吧,对方同学说人的本性可以教育,所以恶的本性可以教育成善,我们就来想一想,为什么人的本性可以教育成善呢,我们说小鸟会飞,它只要学了飞就可以飞,为什么我们人怎么教,我们都不会自己飞呢,因为我们本性中没有飞的本性嘛,那么人为什么被教成行善呢,就是因为我们相信人的本性中有善性嘛。 比方打得很好~但立论太不坚决了。“相信”这只是一种推测而已~“有善性”也不能说明什么~“有善性”意思是并非都是善性~那么同样也有恶性。 本性中有善性与本性是善良的~这同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能够教成善的,那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了。如果人的本性没有善性为什么我们一学就知道什么是善,一教就知道怎样行善,而教怎么飞再怎么教你都不会呢,就算如果本性是恶,那到底谁来教我们,是本恶的人来教我们本恶的人吗,他们为什么要教我们呢,他们到底有什么动机,我们能够信任他吗,他们教育我们行善,孔夫子要教我们行善,他们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恶的动机呢,我们觉得很奇怪,对不对, 运用归谬法恰当~推论很有力。 比如说吧,一个老人跌倒了,我们把他扶起来;我们来新加坡,交这么多朋友,以辩会友,我们情意真挚;我们看到非洲饥民,人人心中都有悲哀、悲天悯人的心情,如果说扶老人就是沽名钓誉;交朋友这是虚伪矫情„„谢谢~ 语言不简洁~造成了不该有的浪费。 季翔(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辩友我倒真想请问你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对方却认为社会环境中的恶和人之恶没有关系,那请问:外界环境中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的善又是怎样导出恶的呢,我方从来不认为本能和欲望就是恶,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展才是恶。对方辩友,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我方认为,人性本恶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正方一辩所忽视了的问题~在此就开始显示出了它的影响。 这段的解释与反方自己的观点有自相矛盾之处~因为反方的观点是“人性本恶”~这里又说“不认为本能与欲望就是恶”~而认为“本能和欲望无节制地扩展才是恶”~那么~就有了这样一个很难自圆其说的问题:“本恶”的“本”指 的是什么,本该是“本”的东西却不是“本”~要等发展了之后才是“本”~这岂不是本末倒臵吗, 本能无节制地扩展~这个观点是很难具体解释的~例如母爱~无节制的扩展该是个什么样呢~是指溺爱,还是指母亲为救孩子敢于牺牲自己呢, 第一,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晶。早在两千年前,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荀子的性恶论与犹太教的原罪说便遥相呼应。而到近代,从马基雅维里到弗洛伊德,无一不主张人性本恶,这难道仅是历史的巧合吗,不~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一语道破天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时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得多的思想。”令人遗憾的是,对方辩友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至今未能幡然醒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乔西?比林斯的那句话,“尽管真理稀少,却总是供过于求。” 引了这么多~无非是在虚张声势~但从后面的辩论来看~倒起了不少作用~正方似乎被唬住了。其实此处同样是有不少漏洞的~至少从逻辑上看有下面两处问题: “无一不主张”句~这是指这两位学者~还是指近代的所有学者,正方完全可以抓住这一点反问~我相信必定会有收获。在近代~主张性恶论的可能不止这两位学者~但可以肯定决不是所有的学者。 “真理稀少”句~“真理”显然是指“人性本恶”~“稀少”说明持这种观点的人非常少~而“无一不”则表明持此种观点的人很多~这是明显的自相矛盾。 第二,人性本恶是日常生活一再向我们显示的道理。从李尔王的不孝女儿们到《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从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恶人恶事真可谓横贯古今,不胜枚举。对方辩友,难道你还要对着《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无恶不做、凶神恶煞、穷凶极恶这四大恶人谈什么人性本善吗, 从反方举例的方式与语气来看~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充满了恶行~我们每个人都该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生活中毕竟美好的东西多~毕竟善良的人多。 至于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文学形象来作为例证~除了取悦于评判之外~在立论上并无好处。对方完全可以指出~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塑造了四大恶人的形象~表明了他对恶势力的强烈的憎恨~这正是作者性本善的表现。 第三,尽管我们承认人性本恶,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是因为白璧无暇,完美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 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弃恶。为了矫治本恶的人性,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真可谓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而对方辨友却坚持人性本善,言下之意人类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举了~心痛之余我不禁请问对方辨友,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我们要道德法律、交通法规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谢谢~ 这一段正好说明了人性本善~第一~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因为首先要知道“是”~才能摒弃“非”,第二~人能认识“恶”的不好~“恶”是一种缺陷~正说明人有“善”根。 此段有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各种规范不一定与人的道德品质相关~许多规范只是为了维持社会生活的秩序~如交通法规等~人们违反交通规则除了少数是恶意的之外~多数人是因为不懂或是忽视了~而非道德品质问题。二是如前所述~人的善有程度的区别~个人修养、社会教化可以提高人们的善的程度。就政府作用而言~它首要的任务不是为了处罚犯罪~而是为了组织、维持生活的秩序。 许金龙(正方三辩):孔老夫子孜孜不倦,因为他是个勤于灌溉善根的人。 开篇同样没有注意进攻对方。 这第一句话是想告诉人们什么呢,似乎是想说:孔夫子之所以孜孜不倦~是因为人们有善根。那么~如果人们没有善根只有恶根的话~孔夫子就不会孜孜不倦了,铲除恶根不是同样需要孜孜不倦吗, 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提出了这么多,如果说人性真的是本恶的,我们来请问下面几个问题:如果说呀,驯兽师可以改变狮子的本性的话,那么我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教狮子敬礼,也可以教狮子行善吗, 这个比方不妥~本能是无所谓善恶的。就算是狮子吃人这样一个事件~也要看是站在什么角度、什么立场来评价的~站在人的立场上看~用人的价值观去衡量~那当然是恶的~倘若站在狮子的立场上看~则并非恶~因为它是在进餐~正如人要吃掉猪羊等动物一样~你能说这是恶吗, 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说今天是人性本恶的话,对方辩友说的种种教育,那可能实行吗,谁会信任谁,有哪一个性善的人来教,还是性恶的人来教呢,如果说性恶的人来教的话,那谁会服谁呢,他教的凭什么就是善的呢,今天对方辨友最根本的关键的矛盾错误就在 于说,他相信人性本恶,但本恶的人会摒弃恶的价值吗,本恶的人会喜欢恶吧,他讨厌的是什么呢,讨厌的是某一个人加在他身上的恶行。所以说,本恶的人应当是非常快乐地去行恶才对,他最讨厌、难过的是别人的恶加在他身上才对。所以说,今天对方辨友在这样的错误矛盾之下,怎么能告诉我们说,人性本恶的,但人又会摒弃恶的价值呢,既然人性本恶,人就会欢欢喜喜地接受恶的价值。 前面的推论比较好,紧接着应要求对方举出实例来证明一群本恶的人中如何觉悟到恶的不好,转而向善的。并且在此之前,人类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如此追问下去,反方必定陷于被动。 后面的推论却有些理想化了,人真的不喜欢恶吗,人真的不乐于去行恶吗,我们从人们看到破坏性的镜头——如汽车横冲直撞——心里感到很痛快,不就证明了人的潜意识之中存在着破坏的欲望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对方辨友今天说的什么,对方辨友,今天说啊,人性有两层,一种是自然属性,是天性,再一种是社会属性,那种是后天的。自然属性就是说人的天性就跟动物一样,有欲望的本能。对了,对方辨友说得好,自然属性,人就只有自然属性、本能的欲望而已吗,那人跟动物有什么差别呢,跟狮子老虎又有什么差别呢,对方辨友请您待会儿要解释给大家听。那么再说到人的社会属性,我就不懂了,人的社会属性,为什么就是后天的,不是本性, 就一般的理解来说,社会属性是后天的。如果要提出疑问,或提出相反的观点,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否则就不要提出来,像这样提了之后又不了了之,给评判的印象会是不好的。 人的社会属性就是说人可以被教,人有善根,人有善端,那这不就是人的本性了,对方辨友,如果说今天本性可以移来移去,从恶换到善,从善换到恶,那我想请问,本来的性到底是什么,如果对方辨友说今天坚信,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都是往恶的方向移动的话,我方今天没有话说。今天就在于说,整个历史过程都是往善的去移动,所以我们相信,对方辨友也相信,该往善的方向去移动,可是谁会相信,社会该往善的方向去移动呢,是那些本恶的人吗,如果说对方辨友真的坚信本恶的话,那我就要称赞对方辨友一句:你是泯灭天性,没有天良的人了~因为那就是您顺性而为,顺乎自然,应乎天理,顺乎人心了吗, 这一节表达不甚明了~首先是向哪个方向移动没有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其次~很风趣地称赞对方的话与后面的解释是矛盾的~“泯灭天性”是说去掉了恶~而“顺性而为”则又是发扬了恶。 所以,我们再来想想看,如果说我们建立起来一个本恶的世界的话,我们的社会会是怎么样,相信我,我们在这里谈,不是谈输赢,是谈真理。如果说人性本恶,我们彼此无法信任。你坐在那里,我坐在这里,我们彼此有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进行沟通。因为你会怀疑我我 会猜忌你,如果没有本,如果没有善良的端行,没有善良种子,我们怎么在这里进行流畅的沟通呢,在这里,我方要一再地强调的是说,今天对方辨友,如果今天相信人性本恶的话,就不会有我们这群和善的人群了。 正方的论证~是从人们一般性的感觉出发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易于为听众接受~获得听众的支持~坏处在于这样的论证很难深入下去~故对对方的攻击缺乏力度。 严嘉(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一辨说,有的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这不错,但我请问,如果人都是本善的话,谁会拿起屠刀呢, 这又是一个恶从何而来的问题。 第二,对方二辨说,人一教一学就能够会善,那我们看到好多人他们做恶事的时候,是不要教,不要学,就会去做的。 其实人们做恶事,也是要学的,有些甚至还要“勤学苦练”才能“做好”恶事,例如偷盗就是如此。 同时~恶人们在第一次做恶时~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对于反方的观点~正方在反驳时可以寻求观众的支持~询问观众有谁能轻而易举地做恶事呢, 我们再看到,对方辨友认为恶都是外因,但我请问,如果鸡蛋没有缝的话,苍蝇会去叮它吗,所以,还是它有内因在起作用的。至于说到,善端是从哪儿来的,我告诉对方辨友,如果人人皆自私的话,那么人人都不能自私。因此制约、权衡中产生节制,这就是最早的善源。至于后天的教化,它自然而然形成了。对方辨友不要对历史事实视而不见。好,下面我从现实和历史的层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这里提出的只是一种假设,一种推断。用假设的事实作为论据是缺乏力度的,作为反方最基础的论据,用这种方式处理,所冒的风险是很大的。然而这种作法却唬住了对方,让对方默认了这些论证。 “自私”不能等同于“恶”,只有自私到了一定的程度,即到了损害他人利益的时候,这才是恶,所以此处有偷换概念之嫌。 所有的人都完全自私,丝毫也就不顾及他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氏族部落的利益,这样的现象只能是假设,在人类历史上是根本不可能有的。 第一,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把本恶的人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凶残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小孩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地摔死在石崖上。面对着原始人这种凶残的天性,对方辩友,难道还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此处有这样两个问题:其一是同类是敌是友的问题~如同现在~人们杀死作恶多端、罪大恶极的坏人并在他们身上发泄愤怒~这是不是恶呢,其二是善恶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的善恶标准是不相同的。从被烧的头骨看~可能被同类吃掉了~这只是推论~就算是被吃掉了~那么这是不是一种宗教或者一种巫术行为,正如有的原始民族吃刚死的人的脑子一样~是一种巫术行为~即认为这样做能将死者的智慧转移到自己身上~以利于种族的发展。就算原始人们是因为饥饿而吃的~那也一定是食物的严重匮乏~并威胁到了种族的生存之时吃的~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那么从原始人们的价值观来看~这是恶还是善呢,同理~那一筐海胆的丢失~如果威胁到了氏族或家族的生存~这个土人的狂怒对于当时的原始人们来说~不是可以理解的吗, 人类果真都如此凶残的话~大概人类早就毁灭于自相残杀之中了。 第二,正是由于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沧海桑田的演进过程之中,教化才显得尤其重要,而且也相当艰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方从来不否认,通过后天的教化和修养,人是可以对他的人性加以改变,甚至形成伟大的人格的。但是,正因为有本恶的人性存在,所以,我们要知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呀。请大家想一想,看暴力片,色情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倡导和鼓励的,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要趋之若鹜呢, 并不是说只有本性恶才需要教化~本性善同样需要教化~一是提高善的程度~二是提高行善的技能。 真正沉醉于暴力片与色情片的人有多少呢,反而人们对于优秀的影片更是观者如潮啊。 第三,认识到人性本恶,其实并不是人类的羞耻。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着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其实,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假的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我们看到在神学灵光笼罩之下,人类曾经是相当的夜郎自大。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抹去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人与动物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弗洛伊德则披露了在理性的冰山尖之下,人的巨大的本能的冲动与欲望。今天,我们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基础,才能做到抑恶扬善。谢谢~ 从社会的需要~从现实的意义去谈本恶的人性~这样的论证是很有利的。 其实~人类在近代以前~是很少夜郎自大的~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有众多的大大小小的神主宰着人类~就有大自然主宰着人类~相反~人类是非常自卑的~基督教不是认为人有原罪~人一生下来就是罪人吗,只是到了近代以后~人类才意识到了自己的伟大。 自由辩论 王信国:我想首先请问对方辨友,既然人性本恶,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 首问一定要有极强的攻击力~并要能起到支配整个自由辩论的作用。并且于首问之后~其他队员一定要沿着这一思路追问下去~方有杀伤力~倘若打一枪换个地方~那只能起到搔扰的作用。 这个问题并不坏~但提法不对~对方在陈词中确实谈到过~应换一种说法~即要求对方具体解释善行是如何发生的。由于问题具体~回答的难度也大得多~自己也好从中挑毛病。 蒋昌建:我方一辩已经解释了。我倒想问对方辨友,在评选模范丈夫时,你能告诉我,这个模范丈夫本性是好的,就是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吧, 正方很机警~谙熟言多必失的道理~并很快转移话题。 问话很风趣~但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因为这句话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人有性欲就是恶~或者换句话说~本能就是恶。 许金龙:对方辨友,他要有人勤加于灌溉,我想请问对方辨友,请您正面回答我,您喜不喜欢杀人放火, 要么紧扣首问继续将问题深化~要么紧扣对方的问题反诘~而不要随意转换话题。这里的转移与反方的转移不同~反方是先有所回答之后再转移的。 喜欢与不喜欢杀人放火~这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是恶还是善的标准~因为喜欢与否是有时间性的~是一贯还是一时~这二者差别是非常大的。同时还要看被杀者是谁。例如一个人平时是很善良的~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对侵略者大开杀诫~并且有一种痛快感~那么这个人是善还是恶呢, 季翔:我当然不喜欢,因为我受过了教化。但我并不以我的人性本恶为耻辱。我想请问 对方,你们的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 紧抓住对方的弱点。 吴淑燕: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 完全回避对方的问题~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不到无奈之时~不要如此。不过正方的确没有对这个问题作足够的准备。其实也可以像反方一样~回答在陈词中已经解释过了。 严嘉: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所以,我再次想请问对方辨友,你们说内因没有的话,那恶花为什么会从善果里产生呢, 既回击了对方的发难~又承接了前面的提问~整体配合感很强。 王信国: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是因为教育跟环境的影响吗~我倒请对方辨友直接回答我们问题嘛,到底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请你告诉大家。 回答太简单~丝毫没有说服力。这主要是因为正方的立论不严密~如果立论严密的话~这个问题不难对付~因为性本善~并非指本性绝对善~而是就整体、就主要方面而言的~本性中是存在着一定的恶的~就像健康的人体内常常存在着一些病菌、癌细胞一样。 姜丰:我方明明回答过了,为什么对方辨友就是对此听而不闻呢,到底是没听见,还是没听懂啊, 反方回避是有理由的~正方提问太笼统了。 许金龙: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听了,从来没有听懂过呢,我想请问对方辨友,您说荀子说性恶,但是所有的学者都知道荀子是无善无恶说。 情绪不稳~有些激愤。稳定的情绪来自立论的严谨。而不稳的情绪~又势必影响后面的辩论。 蒋昌建: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辨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呢,第一个所谓恶的老师从哪来呢, 步步紧逼。 吴淑燕: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人性要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应注意配合~注意攻击对方。 季翔:我方三辩早就解释过了,我想第四次请问对方辨友,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 王信国:我再说一次,善花为什么结出恶果,有善端,但是因为后天的环境跟教育的影响,使他作出恶行。对方辨友应该听清楚了吧,我再想请问对方辨友,今天泰丽莎修女的行为,世界上盛行好的行为,为什么她会做出善行呢, 回答仍然太笼统~缺乏说服力~所以就被动。 季翔:如果恶都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那外部环境中的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蔡仲达:对方辨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提得很有力~可惜没有扩大与深化。 严嘉: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也告诉我们这两天新加坡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这种大盗。 许金龙:我们就很担心人性本恶如果成立的话,那样不过是顺性而为,有什么需要惩罚的呢, 沿此思路继续下去~很可能臵反方于不利的地位。 蒋昌建:对方终于模糊了,我倒想请问,你们开来开去善花如何开出恶果,第五次了啊~ 反方可能感到了这种不利~因此提出老问题以摆脱正方的思路。 吴淑燕:我方已经说过了,是因为外在环境的限制,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对方同学告诉我们,人有欲望就是本恶,那么对方同学想不想赢这场比赛呢,如果想的话,您可真是恶啊~ 正方上当了~被反方牵着走了。 姜丰:对方辨友口口声声说,因为没有善端就没有善。我们要问的是,都是善的话,那第一个恶人从哪里来,又哪里有你们所说的那种环境呢, 老问题,换一种说法,既紧抓住了自己的思路,又避免了简单重复,显得问题很丰富。 许金龙:环境天险,天险狡恶。对方辨友,您没有听说过吗,环境会让人去行恶的。 辩论中该具体的一定要具体,而不能含糊对待,因为你含糊,人家可不会含糊。 严嘉:对方似乎认为有了外部恶的环境,人就会变恶。请问在南极,在一种非常艰难的沙漠之中,人就会变坏了吗, 王信国:我方没有这样说,对方又在第二次栽赃,我是要告诉大家,是说人有善端,你在哪个环境,好的环境会变好,坏的环境会变坏。 其实对方并没有栽赃~ 季翔:如果都如对方所说的那样,人性本善,都是阳光普照,雨水充足,那还要培育它干什么呢,让它自生自灭好了。 许金龙:照对方辨友那样说的话,人性本恶,我们要教育干什么,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早就不成立,应该是“师傅领进门,教鞭跟你一辈子。” 严嘉:按照对方辨友的这种逻辑,那么教化应该的非常容易的,每个人都是“心有灵犀 不点通”了, 王信国:我倒想请问对方辨友,在人性本恶之下,我们为什么要法律,为什么要惩治的呢, 姜丰:对呀,这不正好论证了我方观点嘛~如果人性都是善的还要法律和规范干什么, 反方很机敏,接过正方送过来的双刃剑还击对方。不过反方此时也在悄悄地使正方的观点转移,由人性本善转为人性都是善的。 蔡仲达:犯错、犯罪都是人性本恶,就符合您本恶的立场了嘛。那么犯罪干嘛要处罚他呢, 蒋昌建:我还没听清楚,你们论述人性是本善的,是在进化论原始社会的本,还是人一生下来的本,请回答~ 许金龙:我方早就说过的嘛~孟子说良心啊,你有没有恻隐之心,你有没有不安不忍之心,这就是良心嘛~你怎么不听清楚了呢, 蒋昌建:如果人生来就是善的话,那我想那个“宝贝”纸尿布怎么那么畅销啊, 表面看似很风趣,其实是个失误,这对于正方却是个好机会,可惜正方又一次让它溜走了。正方完全可以说:原来反方的本恶,所指的就是人要吃要拉啊,如果这真是本恶的定义是话,我们没有理由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因为人不可能 不吃不拉。 吴淑燕: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再次请问你,如果人性本恶的话,到底是谁第一个去教导人要行善的呢, 季翔:我方已经不想再次回答同样一个问题了~我倒想请问孟子不也说过“形色,天性也”嘛,请问什么叫天性呀, 许金龙:您讲得吞吞吐吐,我实在听不懂。对方辨友,请您回答我们荀子说的是性恶说,还是性无善无恶。 又没有注意配合。 正方提问的方式不对。提问要具体~对方就不好回避。上述问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听众也不好接受~因为前面反方实质上是将荀子作性恶论者对待的~这就有了明知故问之嫌,同时正方前面也已经指出过了~荀子是无善无恶论者~而这里又提出这样的问题~使人觉得不可理解。因此~这个问题应这样提:你们根据什么来断定荀子是性恶论者的呢,这样的问题~对方就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严嘉:这点都搞不清楚,还来辩论性善性恶,我想请问,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像这样的圣人都要修炼到古稀之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 反方很机智~将复杂的问题模糊处理~并倒打一耙~否则陷进去就很难理清。 王信国:对方辨友,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不告诉我们。我倒想请问对方辨友的是,康德的主张到底是有没有道德, 正方被反方的气势镇住了。其实正方要继续将反方引向烂泥潭,可顺势承认自己没搞清楚,所以要请教对方,这样将带刺的球掷给了对方,倘若对方回答了,便可继续追问下去;倘若回避,则指出上面的话,这样评判的印象就很深刻了。 姜丰:不是我们不告诉对方,是我们一再一再地告诉,你们都不懂。 许金龙:对方辨友这句话回答的什么,我们实在没有听出来。不过我想告诉对方辨友解决一下性恶的问题吧~荀子说:“无为则性不能自美”。说性像泥巴一样,它塑成砖就塑成砖,塑成房子就塑成房子,这是无恶无善说啊~对方辨友。 蒋昌建:荀子也说:后天的所谓善是在“注错习之所积耳”,什么叫“注错习之所积耳”呀,请回答。 许金龙:荀子说错了~荀子说他看到什么是恶的,还是说没有看到善,你就说是恶的。没有看到善是不善,不是恶,对方辨友。 “荀子说错了”这样的话不可轻易说,但并是不能说,要说,就一定要有后续的理由,倘若跟不上,评判就会觉得这一小回合你认输了。 蒋昌建;你说荀子说错了就说错了吗,那要那么多儒学家干什么, 反方是以气夺人,其实正方也有充分的余地来进行反驳。如:儒学家是怎样评价的呢,或者儒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吗,或者你又凭什么认为我不可能成为儒学家的一员呢,儒学家不都有一个从无名到知名的过程么, 许金龙:儒学就是来研究荀子到底是说了性恶还是性善嘛~ 此话软弱无力。 季翔:荀子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人性恶,其善者伪也。” 蔡仲达:对方同学,如果说,荀子说恶就是恶的话,那我们今天还要辩什么呢, 实际上自己已承认了失败。自己挑起争论本想攻击对方,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结束。 严嘉:对方辨友不要一再地引语录了,我们看看事实吧~历史上那么多林林总总的真龙天子们,他们有几个不是后宫嫔妃三千,但为什么自己消费不了,却还要囤积居奇,到最后暴殄天物呢, 王信国:那也想请对方辨友看看历史上展示的仁人志士的善行,对方辨友如何来解释呢, 有善行与性本善,并非一回事,如同有恶行与性本恶不是一回事一样,正方论证应该抓住根本。 姜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底何为善,何为恶, 吴淑燕:要谈现实,就来谈谈现实吧~如果人性本恶,我和对方同学定立契约,对方可千万不能相信哪,因为我可能会占你便宜呀~ 对于反方的问题,正方不应回避,因为这是本场辩论中最根本的问题。不过从整场辩论来看,正方似乎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准备这个问题,没有给“善”与“恶”下个定义,那就只能让对方的定义左右整场辩论,而自己只能跟着对方走了。 “定立契约”一例,实际上又是为反方举证,因为“定立契约”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不相信的表现。 蒋昌建:对方说,有人的话那就是人性善的,拳击场上没有恻隐之心,没有慈让之心,那些观众,那些拳击者就不是人了,请回答。 许金龙:拳击场上是比竞技,有竞赛规则,又不是拿刀子来互相砍杀,对方辨友。我们看看伊索比亚的难民,谁不会掉泪,谁不会动心忍性呢, “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这个例子同样是把双刃剑,造成难民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就是因为战乱吗,不就是因为恶的人性吗, 季翔:那当然会动心忍性了,因为人都受过教化了嘛。 许金龙:对方辨友,如果人都受过教化的话,但本在哪里呢,本为什么移来移去,可以从善变到恶,从恶变到善,本在哪里呢, 严嘉:佛祖释伽牟尼可算是至德至善之人了吧,但他在释伽族作王子的时候,不也曾六根不清静过吗, 王信国:所以他最后变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本心,他的根源的善的。 回答得很好~使对方的剑产生了变向~伤到对方自己。 姜丰:如果我们光说本的话,我们只要说人性恶就行了,你们论证本了吗, 反方也机智地回避~躲过对方的锋芒。 许金龙:我们当然论证本了,良心就是本哪~对方辨友,您才没有论证本呢~您说的那是跟动物一样啊~ “良心就是本”这是个先验的观点~唯心的观点~自然也是无法验证的。 蒋昌建:那我就不知道了,哪个人过马路的时候,是捧着这个良心过去的吗,我倒听说过孤胆英雄,却没有听说过“孤心英雄”啊~ 许金龙:人过马路当然是捧着良心过去的。而且,看到老弱病残的时候,我们还要扶他一下。对方辨友,人是带着良心过去的。 严嘉: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交通法则教育呢,这不是后天让他向善吗, 交通法规教育~大多数内容是属于秩序性知识性的~而不是道德性的。 王信国:因为有人要变坏,所以要纠正他,纠正他是因为他会变好。 没有抓到问题的实质。违反交通法规~并不等于变坏了。 季翔:对方始终没有告诉我们,既然人性都是本善的,怎么会有人变坏呢, 吴淑燕:请对方同学正面回答如何利用教育来把人性恶改过去, 姜丰:我方早已回答,倒是请对方正面回答,按照种瓜得瓜的逻辑„„ 许金龙:对方辨友,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就说回答过。我们来看看对方辨友,对方辨友一辩说人是理性的动物,那么如果说这个社会上人有一个滞胀的,那人就不理性了。 纵观整场自由辩论,反方确实强于正方,首先在于逻辑思路清晰,其次在于整体配合好,前赴后继,尽管反方并没有提出什么深刻的理论,但能紧紧抓住对方的弱点,全力进攻,因此能牢牢掌握主动权。相比之下,正方就逊色多了:一是自己的逻辑框架没有建立起来,没有清晰的逻辑底线,常将“人性本善”与“人性中有善”混同起来;二是不善于进攻对方,甚至没有进攻意识,这也许是性本“善”的缘故吧。 陈词 蒋昌建(反方四辩):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多次问对方的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 其实反方同样也没有论证“本”~只是正方没有抓住罢了。 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也好,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抑恶扬善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 这里似乎采用了一种暗示法~障眼法~引出了抑恶扬善这条俗语~给人们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即先有恶后有善~只有先将恶压抑下去~才会有善的出现。其实这条俗语完全还可以理解为:善是本来就有的~所以要“扬”~倘若本来就没有~如何能“扬”呢,“善”之所以没有显露出来~完全是因为被“恶”掩盖住了~只有抑制了“恶”~“善”才能“扬”出来。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 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弃伪啊~ 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各位~ 诗句的引用恰到好处。 这几段陈词也是采用了倒果为因的方法~它包含了这样一个推理:因为只有认识了人性本恶~才能如何如何~所以人性本恶。不错~认识到人性中恶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等于人性本恶。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征服听众的有力武器。 王信国(正方四辩):大家好~让我们先回到对方所建构的一个恶的世界来看看这个世界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方辨友告诉我们人性本恶,首先就犯了三大错误。第一大错误就是从经验事实的法则里面归纳出来的错误。对方辨友举出了人世间很多的恶事,告诉我们因此人性本恶,这是错的~为什么呢,对方辨友的立论告诉我们欲望,人是为欲望而来的。但是我们想,我方已论证过了,欲望是有好有坏,今天我喜欢你,我想要跟你结婚,这是一个不好的欲望吗,所以最终我们知道了,今天对方辨友是看到人世间的恶行,某些恶行,然后告诉我们说人性本恶。那为什么对方辨友忽略了经验事实上面呈现的善行呢,人世间的很多善行,你一定听过了,有人跌在地上你把他扶起来,你在汽车上让座给老人,或者是,你定也听过无名氏的指教。这些难道不是人世间的善行吗,这是对方辨友犯的第一大错误。 如前所述~这些什么也不能证明。 第二大错误,对方辨友犯的是倒果为因的错误。对方辨友借用一种经验事实的法则告诉我们说,我们有恶的果,所以导出来恶就是因。如果真的这样说的话,我们发现是什么呢,每一个人都是恶,尤其对方辨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要教育,要道德教育,你如何去教育呢,每一个人都是恶,由此来定出真正的法律,而定出的法律就是善法吗,恶人定出的是恶法。如果你定出了法律,如何去遵循,每一个人都恶,我为什么要信任你,好象大家在这个地方,我为什么要相信你呢,你可能在骗我,于是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戴上面具。大家互相欺骗,互相蒙蔽,这样的世界是对方辨友所建构出来的。他告诉我们由于有欲望就建构出来个恶的世界。 “倒果为因”这一点指得很好~反方确有倒果为因之嫌。可惜的是没有对对方关于“本恶”的陈辞进行分析~应该详细、具体地分析~要让评判清楚。 对方辨友犯的第三个错误是什么呢,他告诉我们人性的性就是欲望,我们根本就晓得说,我方一开始就论证了,人性就是人的心。孟子告诉我们:“人的四端之心。”这是一个善的种子,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说,人世间没有恶行。你有善苗,不见得你就不会有恶行。为什么呢,我们发现了,因为外在环境,因为资源缺乏,所以我们人在无形之中会做出一些恶的行为来伤害别人,这是不得已的。所以,我们教育跟法律就在于纠正人的行为。如果按照对方辨友告诉我们的恶行的话,你为什么去纠正它,人性本恶,人纠正的结果还是回到本。我们的人是性本善,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于是你透过道德,透过教育,透过法律,他有可能会转变为好,教育跟法律的功能就是要辅导,辅导他走上善途,于是乎,教育就在这个地方茁壮了。 不能只顾自己立论,这样立论是没有力量的。反方提到过“大家都恶,就都不能恶”,正方要针对反方这个立论的根本点进行猛烈的攻击才有力量。 对方辨友举了个例子告诉我们说,原始人如何地烧杀虏掠,原始人如何地生灵涂炭。我们告诉大家的是,原始人民,他一开始那个求生的欲望,这跟本性是要区分的。因为当你如果说有五个人同时是饥饿的状态下,有一块面包在那边,一个人跑过去吃,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有人用道德来非难他。因为这个时候生存是立于道德之上的。你没有个人的生命,你没有生存的欲望,你如何来谈道德呢,所以原始人那个状况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 不用道德非难它~并不等于这种行为不是恶~只是属于可原谅的恶。 由于没有历史地看问题~所以总是纠缠不清。其实道德是有其历史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和道德标准是不同的~在一个时期是不符合道德的~在另个时期可能是符合道德的~在一个时期是恶的~在另一个时期可能就是善了。即使是同一历史时期~地域不同~风俗习惯及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等等~人们的道德标准也是不同的。例如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开始对方辨友犯的错误就是告诉我们说,人性是欲望,如果真的是欲望的话,人跟动物怎么分呢,人之异于禽兽者,己心就是一个本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说过人有善苗。今天对方辨友告诉我们说都是阳光雨露,没有错~但是有风吹雨打,因为你的风吹雨打,你的外在环境影响,你当然会做出恶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纠正他,让他走向善的世界大同。所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所有善行的发生吧~从历史上,从目前经验事实上面,我们发现,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杀身成仁,等等之类。还有目前,泰丽莎修女等等之类,甚至说,大陆发生了安徽水荒,正严法师的慈济行为,对方辨友如何来解释呢,孟子就告诉我们了:“见孺子,掉落于井”,在这么一刹那之间你都会救他,你不可能把他推下去。为什么,人的本性是善的,你不要告诉我说,原来你救那个小孩子是为了虚名。原来你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你 是不得已的,你是虚假的。原来泰丽莎修女救了你,那是一个骗人的行为。到最后,你会发现,只有浅水湾的鲨鱼才是一个大善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恐怖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有善根。谢谢~ 由于对命题的分析不太深刻~概念的把握不到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也大受影响。辩手们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生怕观众听不明白而说得太多~语速也太快~反而不能在观众的头脑里建立起你的清晰的逻辑来。 思路分析 双方都没有对最关键的概念——善与恶——下定义 恶从何而来,这始终是困扰着正方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的一切立论都是软弱无力的。 正方之所以解决不了~首先是因为不能辩证地去看待善与恶。他们将善与恶看成是一个绝对的东西~一个抽象的东西~一个僵死的东西~一个不可变化的东西,没有看到善与恶是个运动发展着的东西~不同的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甚至是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善与恶的看法和评价是不一样的~甚至很可能是相反的。善与恶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自身还有着层次上的差异~即善恶的程度不一样~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域~善恶的标准只能是相对稳定的。 其次善恶只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人性是活的~是运动的~是在不停的变化着的~在外界的影响与作用下~人性可以由善变为恶~也可由恶变为善~那么恶的产生及其发展~当然就不是值得奇怪的事了。这里要注意区别的是人性与善~是人性在变~而不是善在变。那么人性本善~并非人性中只有善~绝对的善~而是就其主流而言的。同理~对于性本恶~也应这样看。正方将命题理解为“善是人性之本”~即将善与人性等同起来~这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一付枷锁。 另外~对于本能~双方的认识也是僵化的,尤其是正方~因为对于反方来说~这样的认识是有利的,。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的这几段话也许能给我们作一些参考~“本能理论家所使用的范例是动物的本能。这导致各种错误。例如~不去寻找人类独有的本能。然而~从低等动物研究中得出的最有害的经验酿成了这样一个原理:本能是强大的、牢固的、不可更改、不可控制、不可压抑的~但是~这对鲑~蛙~北极的旅鼠来说也许是真实的~对人类却并非如此。” “只注意动物的本能还导致另一个更严重的错误。由于某些也许只有清醒的历史学家才能解释的不可思议的原因~西方文明已普遍相信~我们身上的动物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我们大多数的原始冲动是邪恶的~贪婪的~自私的~敌意的。”“神学家把它叫做原罪~或魔鬼。弗洛伊德主义者把它叫做本我。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教育家~也用各种的名称来称呼它。”“这种世界观的表述方式之一~就是把我们的动物性看成与狼、老虎、猪、秃鹫、或蛇的本性一样~而不是用稍好些或至少温顺的动物~如鹿、象、狗、或猩猩来比较。”,见该书中译本第93、95页, 下面我抄录一段《狮城舌战》中王沪宁教授谈本场辩论逻辑设计的话来供大家参考。 “从总体上来说~我方认为人性包含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部分~自然属性本来是恶的~但后天可以向善。这里的问题要设计:人性是可变还是不可变的~经过分析可能还是可变比较合情理~主要是要对很多的环境因素对应。人性可变~教化的作用就可以突出来~也可以说我方不是悲观主义者。而恶~我方规定它是人的欲望和本能的无节制的扩张的倾向~而不是欲望和本能本身。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后来辩论中台湾大学队没有弄清这一点。合理的欲望和本能也是可以接受的~不然我方会陷入被动。而无限扩张的倾向才是恶。但是~人不同于动物~人有理性~可以向善。这里又提出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问题。 逻辑上我方要解决的难题是:?恶花如何结出善果。我方的逻辑设计是:如果人人皆自利~因此在冲突中产生权衡和制约~这就是最早的善源。因为我方的理论是对无节制的欲望和本能的合理节制就是善~那么有了节制~就有了善。?什么是恶。开始罗列了不少恶的行为~如占有、攻击、自私等等~但是后来发现太具体的恶反而不好辩~因为所有的具体的恶都是在后天的社会中发生的~最后归纳到上述那个抽象的恶的概念。?教化如何能改变人。我方的逻辑设计是:人是有理性的~有理性就能接受教化。在设计这个逻辑时~要防止对方的反驳~即理性已经表明人不是本恶的~因为理性这个概念有一些模糊性~通常人说这个人有理性~是讲的一种善。所以队员们在讨论中~又对可能来的攻击作了准备~这就是这里说的理性是人这种物种的能力~而不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使用的理性。它是人的一种推理和接受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但它是一种机能性的东西~要在后天的社会中才能发挥作用。这样的一个逻辑防线~又可以抵挡对方攻击我方不能区分动物和人的可能性~因为我方对于人 性和恶的规定性中均谈到自然属性的本能和欲望。”,见该书第202—203页, 如此逻辑设计~已经是够严密的了~但仍然还有致命的缺陷~恶花结善果的问题便是一例。恶花结善果这是反方必须要证实的~因为反方攻击正方便提出了同样一个致命的问题:善花结恶果。人性本善或者本恶~这是个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事实判断~本身就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而反方的理论基础却是个假设~而在事实上~是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阶段的。那么整个理论便是个空中楼阁~是没有基础的。所庆幸的是正方并没有发现这一缺陷~否则反方的努力就有可能化为乌有~因为自己是虚的~那么进攻也就会毫无力量。逻辑设计中对于“理性”的解释同样是很牵强的。将理性解释为“人的一种推理和接受的能力”~看起来颇有道理~但实质上是经不起推敲的。第一~这样的能力动物有没有。这就涉及到对这种能力的界定~尤其是在质与度上的界定。动物搜寻猎物是不是运用了推理~马戏团的动物学习非遗传的高难动作~算不算接受呢,第二~这种能力为什么一定是接受“善”呢,所接受的“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缺陷~是在这一理论框架里不可能克服的。
/
本文档为【人性本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