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学]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

2018-08-04 23页 doc 44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学]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教学]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 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 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背 论文字数:4252 关键词: 爱情 爱情观 李清照 张爱玲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提要:回忆总是不自觉的选择,淘汰掉一些东西,保留一些东西,放大或夸张另一些东西。但是对于李清照和张爱玲却总是让人怀念的。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的才华,她们的作品。 如此才女,如此兰心蕙质,好像非要有一段凄婉的爱情才与之般配。李清照和赵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明诚、张爱玲和胡兰成两对恋人之间的爱与背叛...
[教学]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
[教学]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 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 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背 论文字数:4252 关键词: 爱情 爱情观 李清照 张爱玲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提要:回忆总是不自觉的选择,淘汰掉一些东西,保留一些东西,放大或夸张另一些东西。但是对于李清照和张爱玲却总是让人怀念的。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的才华,她们的作品。 如此才女,如此兰心蕙质,好像非要有一段凄婉的爱情才与之般配。李清照和赵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明诚、张爱玲和胡兰成两对恋人之间的爱与背叛,虽然相隔了数百年,却有着一些相似的经历。本文就将结合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生平和作品,分析她们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 目录 李清照的爱情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李 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生赵 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 的离情别绪便化作忧伤的词句。靖康乱发之后,1129 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 又因玉瓶案流落南方,以一个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 整理提供孤苦的年迈妇人之身寄居兄弟之家,终不堪寄人篱下而再嫁, 以卖字为生。大约在 1151 年,李清照孤独地离开人世。她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 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 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后,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 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 李清照初婚时,闺房绣户是其生活的理想世界,美满婚姻是其主要的人生理想,但是由于 婚后不久赵明诚出仕,夫妻离别,这期间她的词大多是抒写与丈夫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李清照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妇女,关于她和赵明诚之间的爱情生活 ,如果单从赵明诚的 题象诗: “清丽其词,庄端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及《金石录后序》 : “取半千钱 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 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中即举杯大笑„„甘心老是乡矣。 ”? 2 以及赵明 诚死后所写祭文的片断词句所表露的悲痛来看,他们的感情是相当和睦深厚的。但是如果我 们把李清照的全部存留作品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还是有矛盾的,譬如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记赵明诚临死前的情况说: “殊无分香买阿屦之意”?,就无意间流露 了赵明诚蓄有妻妾。李清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是不是会有不满,她在她最长的一篇慢词 《多丽》中有过如下一系列的辞句: “也不似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至扇题诗„„人情好何许更忆,泽畔东篱。 ” ?她爱什么、厌什么、向往什么、鄙弃什么,在这首词里都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出来。虽然 我们还难以断定这首词的写作时期,但结合李清照生平,再反复吟咏“似愁凝”以下数句, 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领悟到李清照那种对现实和自身遭遇的无限感慨。 《多丽》词下提兰菊, 学者公认为是作者自己人格的体现。 因此被后世画家为 “易安居士” 写真时经常采用的题材。 那么《多丽》这首慢词应当多少带有她自己性情和生活的投影。她在词中表露自己,决不甘 心像上举妇女那样成为丈夫苟且和玩弄的对象。但是即使自己的生活如此严肃,也仍然在担忧丈夫可能会有外遇,自己的爱情会被夺移。特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别是丈夫一出仕,可以广纳妻妾,还有谁会 记得“穷约”时期的老妻。 从一些资料上看,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或多或少是有爱的成分的。然而在当时的封 建社会恐怕更多的还是以功利为目的的。陈寅恪说: “自唐以来,通以二事评量任人品之高 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不齿。 ” ? 5 尽管这是评价唐代的婚姻,但宋代也有这种风气。李清照与赵明诚不仅是同乡,李格非和 赵挺之当时也是同事兼上下级的关系。这样这门亲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然而好景不长,李 赵两族的关系在赵挺之“居政府”力排“元佑旧党”时恶化,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罢职。 有时为证: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6 ,这句话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认同,然 而并没有改变赵挺之的决定, 李赵两族关系的急剧恶化也进而影响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 妻感情。 其实赵明诚虽然有几次出仕,但等他盖棺的时候李清照仍然仅称他为庞翁。庞翁即东 汉末年的庞德翁, 是一位隐士。 赵明诚虽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隐居, 但是他毕竟不是庞德翁, 可见作者是有意识的在美化和夸大他的这一段生活。这种文学艺术题材上的选择和夸张,也 许正好能反映李清照内心的真实想法。试看作者在《金石录后序》所记归来堂生活那一段, 多么得意并意志坚决: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 7 ,但是赵明诚一旦出仕,李清照马 上换了另一种心情,说: “若有音书凭燕过,东莱不似蓬莱远”? 8 ,这首词应当是写在李清 照三十八岁那年,赵明诚正处在长期隐居的时候,而李清照的心情反而感到冷寞。其后李清 照与赵明诚相携南渡,赵明诚作建康堂令, 《临江仙》写的仍是如此哀怨。 《漱玉集》也有许 多反映离愁别恨的篇章,其实别离乃人生细故,她为什么抑郁伤怀到这种地步,也许其中有 她的难言之隐。 李清照虽然有知识, 有才华, 有骨气, 而且当赵明诚在政治上失意的时候与他同甘共苦, 不过作为贵族出生的赵明诚是否能始终尊重她这种高标逸韵就很成问题了。 当他宦途寥落的 时候,虽然会感到老妻的那种“忧患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本论文由无 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尽管李清照如何高尚其志,然而她到底无法改变封建社会和家庭给妇女安排的命运, 到底无法扭转男人对妇女“色存爱存,色衰爱驰”的玩弄态度。问题并不在于离婚和不离婚, 长门、冷宫的况味,实际上要比离婚更苦,反正同样都是被遗弃。李清照也似乎亲身经历了 这种苦况,她在寻觅,但是寻觅的结果却惹得满身烦恼, “怎一个愁字了得~ ”? 10这就无疑表 明“愁”字言外,还有怨恨。这样的主题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满庭芳》下阙, 这样写道: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出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 须信道扫迹难留。 ”? 11 李清照自负其高标逸韵,自然不能忍受 丈夫情感上的不忠诚。但是经 过一番争吵之后又继之以无情的冷漠。冷漠是爱情的完全破产。 《凤凰台上忆吹箫》里有过 这样的句子: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12由此可见,李清照词中往往有一种感时叹 逝之作,决不是无病呻吟, 《草堂诗余隽》说: “写出一种离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 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 13这种并非无病呻吟的哀怨应当就是其难言之隐所在。应当是对 赵明诚的不满,而“又不能克服温情和对方彻底决裂, ”? 14因此陷入不能自拔的苦境。 我们还可以从《金石录后续》中找到一些旁证,因为这篇文章更直接的了二人的 生活关系。赵明诚是当时的一个大收藏家。关于收藏图书彝器,我们看到主要是赵明诚的事 情。 《金石录》本是赵明诚所著,李清照虽然为此书著了后序,而且有时自解裙衩,从事蕞集, 但仅仅是一种对赵明诚的赞助行为。两人的旨趣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大约李清照的 收书近于作家和学者,赵明诚的收书,则近于古董家,收藏家。因此两人对书的态度就有所 不同。有人借阅书籍,稍有损坏,赵明诚必然责令其修复完好。而李清照似乎并不赏识这种态度。因此她说: “是欲求适意,而反取局 栗。余兴不耐。 ”? 15这种矛盾发展到后来就愈加 的显著。当金人入侵,他们举家南渡,平素收藏,已成流人莫大之累。看李清照如何记录赵 明诚对妻子的态度的,“余意甚恶,呼曰: ‘如闻城中急缓奈何,’戟手遥应曰: ‘„„所谓 宗器者,可自抱负,于身俱亡存~ ”? 16这成什么话,难道说“宗器”遗失了要妻子抵命不成, 这时候的李清照在赵明诚的眼里,已经比东西还轻了。 可惜又可恨的是李清照对待这样一个丈夫,竟没有多少反抗。她对丈夫始终以容忍为 怀。当时“离婚”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可是就算不惊世骇俗,李清照似乎也并不愿意和赵明 诚离婚。她写那么多“情书”除了宣泄哀怨外恐怕还是希望能够唤回自己丈夫的心。在她再 嫁张汝舟后发现是一场婚骗时毅然决然的“离婚” ,就说明她不是软弱,他选择隐忍和等待 仅仅是因为她还深爱着丈夫赵明诚。在这一点上女人从来都是盲目的,就好像在胡兰成另有 新欢之时, “张爱玲在早春的严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寒中登上了前往温州的轮船。在那里苦等了二十多天,期待 胡兰成在她和小护士之间做一个明智的选择,期待着他的回心转意。 ”? 17李清照可能没有想 到 900 多年后有一个和她一样富有才华的女性为了一段短暂而不值得留恋的爱情耗尽了自 己的一生。 张爱玲的爱情 张爱玲(1921-1995) ,上海人。她出身名门,爷爷张佩伦是晚清翰林院学士,奶奶是晚 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她家学渊博,多才多艺,少时即有“神童”之称。她有一个不幸的童 年——早年父母失睦,终致离婚,家庭的不幸使她早熟。她是40 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 1943-1945 年发表了《茉莉香片》等小说,代表作有《传奇》 、 《流言》等。1944 年 23 岁的 张爱玲与汪伪政府的高官、 《中华日报》的主笔胡兰成结婚。1947 与胡兰成离婚 。1956 结 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张爱玲一生追求一种脱离现实的纯粹爱情——不问缘由,不问经历,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超越了阶级和信仰。正因为如此,出身名门的一代才女张爱玲,才有了和汉奸文人胡兰成的 乱世恋情。在国土沦陷的战乱岁月,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生活,几乎全是文学艺术的相互 欣赏,除此之外,胡兰成对张爱玲并没有实际上的帮助。甚至因为胡兰成的政治身份,张爱 玲的政治立场也从此蒙上了一层暧昧不清的阴影。尽管在她的笔下,写了《倾城之恋》 ,写 了《金锁记》 ,写了许许多多在恋爱和婚姻面前投入了过多的锱铢必较的功利色彩的女性, 但是事情临到她头上的时候,张爱玲还是很质朴的。她笔下造就出来一些畸形的男性,经过 她那样比较老到的眼光,应该有足够的理智去辨别一些感情的真伪。然而实际生活中,当第 一个男性胡兰成向她走来的时候,她的理性成分少了一些,缘分的因素, “所谓一见倾心这 样很性情的因素多了一些。 ” ? 18张爱玲是笃定的,正如她当初选择了胡兰成就没从政治上去 考虑一样,即使最后与他分手,也是因为胡兰成的移情别恋和性情浮华所造成的。张爱玲与 胡兰成的短暂婚姻, “主要是她情感长期孤独的结果,使她来不及想政治态度就陷入了情感 的漩涡。 ” ? 19她在爱情上近视了,还忘记了“人间无爱”? 20的箴言,但是一旦清醒,她很快 便从中跳出来。张爱玲对婚姻的阐述十分精辟。她说:“女人为了生存而嫁人,本质和妓女 没什么两样,不过是批发和零售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的关系。”? 21真是一针见血。但遗憾的是,生活中的张爱玲, 对于婚姻的态度与表现,却又几乎颠倒了过去。从这次婚姻中也可以看出,张爱玲虽情感冷 淡,但在实际生活中,她还相当纯朴幼稚。 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美国作家名为赖雅,两人于一九五六年结婚,当时张爱玲三 十六岁,而赖雅已经六十五岁,是一个因多次轻微中风而健康受损的老人了。因此经济对张 爱玲而言,着实是一个重担。整体而言,她和赖雅的婚姻可说是一段苦多乐少的中美姻缘。 张爱玲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 unwen.com整理提供 从童年到少女时代,她是在稀薄的母爱里度过的。但从〈对照记〉中我们可以看到 她对她母亲的爱。她的母亲不是一般的女性,她追求知识和精神上的 高雅满足,再赴法国自 然有她内心的痛苦,来向女儿告别,就是母爱行动。母亲走了,但张爱玲还会到姑姑那里感 受母亲的情绪,因为在那里可以呼吸到母亲保留下来的空气。而在父亲的家,那里的一切她 都看不起:鸦片、教她弟弟做《汉高祖论》的先生、章回小说„„她说她像拜火教的波斯人, 把世界强分两半,光明和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属于她父亲那一边的必定不好,虽然有时 候也喜欢。“我喜欢鸦片的烟雾,雾一样的阳光,屋里乱摊着小报(直到现在,大叠的小报 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 , 看看小报, 和我父亲谈谈亲戚间的笑话——我知道他是寂寞的, 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 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 在那里坐久了 便觉得沉下去, 沉下去。 ” ? 22从这一段文字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其父是很依恋的, 他父母的离异给她造成了致命 的影响。 张爱玲的两次婚姻对象都是比她年长很多的人,可以看出她对父爱有一种偏执的渴望和渴 求,甚至她对大师胡适的仰慕,也在于她视胡适为“father figure, 而不在于其他„„” ? 23 家变和父爱的失落,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创伤。由于这父爱掺杂了爱恨的复杂性,因此她 直接或间接的把父亲与《金锁记》、《半生缘》、《怨女》等作品联系在一起。 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一是她父亲,十八岁时将她监禁,并在她患痢疾后见 死不救,使其从此身体虚弱,甚至晚年的病症都可追溯到那次灾难。二是她的第一任丈夫, 伤了她的心。三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在婚前剥夺了她作母亲的权利和 乐趣,而且因堕胎使她 的健康受损害。所以张爱玲生命里最重要的三个男人都是对不起她的。 透过对张爱玲婚姻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张爱玲在面对爱情时,是相当热情 勇敢的,并不是如同某些评论者所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言,张爱玲是冷漠的。张爱玲的第一篇小说是在七岁时写 成的。是一篇没有题目的家庭伦理悲剧,一个小康之家发生的姑嫂相斗相杀的故事。读小学 时,张爱玲写出了第一篇有头有尾的悲剧小说,不难发觉处处都有她成长背景和环境对她的 影响。人们为了要保持生活的正常,常常不得不牺牲理想,迁就现实。这种矛盾可笑的事实 是最能吸引张爱玲的注意力的。因此可以说张爱玲的小说是这个社会的写照,同时又是人性 的写照。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无一例外的是冷色调,荒凉、冷艳,把人 生翻过来给你看, 让你读罢浑身上下连牙缝里都透着彻骨的寒风。 但此其文也, 其人却不同。 在《爱》这篇文章我们却看到了真实的张爱玲:“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 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 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24这篇短文章空灵飘忽,不着斧痕, 真实描述了张爱玲理想中的爱情观。胡当时在南京任职,张爱玲就常常给他写信。张爱玲本 不是个缠绵悱恻的人,但这次也生出离情别绪来,她对胡兰成恋恋不舍地说:“你说没有离 愁,我想我也是的,可是上回你去南京,我竟要感伤了~”? 25她 还在一封信中说:“我想过, 你将来就只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 26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到张爱玲的温柔和执著,谁 能说她冷漠,脱去作家这层外衣,张爱玲自己的人生还是暖色调的。她内心深处仍然是很温 暖的。她用一支柔情冷笔,刻画了一群旧式婚姻原生状态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 会男权主义对女性的盘剥和压迫。但是,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局限,她并没有给女人关于婚姻 的新的启示。同样,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局限,她自己也一度试图在婚姻中寻找出路。 这个从经历到内心都苦涩的女人,在与胡兰成情感决裂时发出了绝望的叹息: “我倘使 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致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再爱别人„„”? 27,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8终究是一个 难圆的好梦,一场传奇式的婚恋就这样拉上了凄冷的帷幕。 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或许不能算是一场精明的生活安排,那就算是她发了一次“神 经”吧, 那又怎么样,那也是她的个性的灿烂爆发。 对于一位洞察世事的作家, 真实的生活, 总是一连串的痛苦的折衷和无奈的妥协。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或许是确实有感情;或许,也就是她早已说过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29 两种爱情观的异同比较 爱情是一个人一生的话题,在古代社会,女子的贞烈,“三从四德”和男子的“三妻四妾” 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李清照在对待爱情的时候将爱情看成一种可感的 东西。她的爱情观在当 时的封建社会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叛逆性,虽然不是那么坚决和绝对,却仍然写出了爱情的独 立来。她将爱情从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分离出来,提出了爱情的纯粹性。张爱玲也认为爱情就 是爱情,不再掺入诸如贞操,道德品格等别的东西。 作为贵族出生的赵明诚当他宦涂寥落的时候,李清照的那种“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的品 质的可贵,并没有让他加倍珍惜在历经困穷之后。 《题像》诗中“端庄其品„„真堪偕隐” 也只是一时感激却未必就从一而终,白头到老了。 被视为文化汉奸的胡兰成遭到了国民政府通缉,被迫亡命天涯,张爱玲强忍着内心的恐 慌, 依然紧紧地追随着自己的爱人。 张爱玲的大气与温婉在胡兰成落难之时并没有弃之而去 “千里迢迢地投奔,看他与别的女子一起,伤心痛楚,却依旧为他的生计担忧,寄款与他 在如此失望的时刻,写信仍然委婉,“彼此惟以小吉故„„”? 30以“吉”代“劫”,这份深情迷信 令人感动。“但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美好愿望却也成空。 李清照和张爱玲的一生都是悲剧性的一生。这两位在中国文坛上屈指可数的才女,在对 待爱情的时候也毕竟有着小女人一般的情怀。在恋爱时两人都享受过爱情的愉悦,之后又尝 尽始乱终弃的苦涩。她们在对待丈夫的背叛和抛弃时都是那么的隐忍和善良。不同的是虽然 张爱玲也像李清照一样仍然深爱着对方,李清照选择了 等候赵明诚的方式,希望用一首首充 满爱的篇章唤回丈夫的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1张爱玲也是尽了心 尽了力了,但不死乞白赖,说放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手,就放手,缠绵之后,是洒脱:“我自将萎谢了”,“我 已经不喜欢你了”? 32,这嗟喟中多少悲伤,多少次灵魂的搏斗,内心的纠缠,使张爱玲不得 不无可奈何地选择了诀绝。 李清照到底是骄傲的,但是在和张爱玲同样采取隐忍却没有结果的同时,李清照却没有 张爱玲的坚决和果断。 (当然也有时代背景的原因)在不得不为自己感情画上句号的时候, 张爱玲的手势是苍凉的,可是也是优雅的。 (因为了解,所以慈悲。? 33)尊重别人的感情, 尊重别人的选择,同时,也不要让自己的感情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捍卫自己的感情坚持自己 的选择,这是张爱玲对待胡兰成,对待她一生唯一的一次真爱的方式。张爱玲具有士大夫阶 级和下层人各种生活的感性知识,既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爱与不爱一个样。但也许是一 种回忆的甜蜜,或是深层的虚荣。“钟情”在一见面,“在懂得和了解之前,所以张爱玲喜 欢,因为这是无条件的。而张爱玲的喜欢,是在了解自己的感情之前,”? 34正因如此,才是 这般可贵,才是那样无价。 如果说李清照对丈夫的宽容是时代的原因, 那么张爱玲对丈夫的宽容就是一种纯粹的爱 了。 在她作品中的这种温馨的宽容表现得十分明显, 或许就不是宽容, 是爱~ 爱情是自私的 在爱情底下,你觉得在容忍对方其实是放不开这个人,放不开你的感情。张爱玲是舍不得胡 兰成。“她的心还是颤动了,好容易她死了心了人他又来撩拨她。她恨他是颤动了。“好容 易她死了心了,他又来撩拨她,她恨他。他的眼睛——虽然隔了十年,人还是那个人啊~就 算是骗她的,迟一点儿发现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跟真的差不多 吧,”季泽走了,丫头老妈子被她骂跑了。她提着裙子慌慌张张跑上楼,她要在楼上的窗户 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是这一点,就使 她值得留恋„„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 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的情感一方面是因害怕而惊退,一方面是多 少有点留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 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 35 命运对李清照和张爱玲是吝啬的。同时又是厚爱的。吝啬是指它给她们世俗的喜悦总是 短暂的,比如爱情;厚爱是指它总是给了他们历练的机会。并充分发挥了她们的才情。她们 出名太早了,还没来得及走出社会去。出名时的繁华,婚恋时的幸福与快乐,以及时局急速 的变换和情感的受挫,这一切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 整理提供,对于尚恨年轻的李清照和张爱玲来说,来的太早、太快、也 太多。 她们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走完了正常人需要走一生的的路程。生命是宠幸的,以 她们的早慧,以她们或长或短的感情创伤,来对人生对爱的做一种淡然的姿态。 李清照对爱情是始终如一的,这唯一性是构成她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它无法摆脱封建 社会女人的命运,她的恨和她的爱相比太渺小了 ,以至于我们可能只看得到怨怼而看不到 指责。(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36) 张爱玲对人性的情感解读又太深刻了。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明明就在眼前,可是你就是不愿,也不能做出解释。当初的际遇弄 人,你抱着期待的心情忍着,等着,到了那一天,心硬了,死了,不再言愁,解释无用,蜕 变到“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境界里了。明明是自己的悲剧,讲起来却淡淡的,好像是在远距 离审视别人。 张爱玲的视界是很有弹性的,在她眼中,没有绝对的价值观。张爱玲着重的是个人与环 境感到和谐,这种客观的人生态度,令到她塑造小说人物时,极少出现大奸大恶之徒,没有 极端坏的人物。对待情感,她亦没有谁是谁非的责难。她只有爱或不爱。我们看不到她的眼 泪也看不到他笔下人物的眼泪,我们只是看到悲哀,听到叹息,并且都是轻轻的,生怕吵醒 了人。而李清照的作品中的哀怨比起张爱玲的就似要多些,可是如果不了解她和丈夫之间真 正感情的状况,我们会以为只是些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伤春悲秋的呻吟。而透过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人为了 唤回本属于自己的爱情的那一份执著和渴望。当然李清照的执著不是去追逐而是选择等待。 在等待中,她始终以一个忠诚者的姿态在眺望着,没有离开。这期待虽然不无痛苦,但是也 是一种热烈而美好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始终都充满了最美好的期待和幻想。 她们都是笃定的,尽管人生苦多于乐,尽管爱情不可捉摸,却惟其如 此才格外诱人。的 确,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太多的哀叹,张爱玲笔下也生出太多悲剧来,可是她们并不是爱情 的虚无主义者。 她们笔下诸多叹息和悲剧出于她们对人性的深刻的发现及对人生的愤怒与悲 哀。因为一个没有爱,不需要爱的虚无主义者是没有热情来描述多姿的情爱世界的,不论它 是多么悲哀。 “爱是不能忘记的~”这已经成了一句名言,它也的确反映了爱的某种本质。反映了人 性的一个方面。然而爱之所以不被忘记,那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人性的另一个方面—与之 相反的,爱是可以被忘记的,甚至可以被抛弃。如果说李清照的爱情是一支“掉了镀层的簪 子”,那张爱玲的爱情则是一件“磨破了领口的旗袍„„”? 37 写到这里我放弃了原先写作的主旨——不同时代、 不同地域的人和感情以及观念真的很 难通过比较而得出。我对赵明诚反感,对胡兰成鄙夷;对李清照,张爱玲是悯其深情, 怒其不值。但,值与不值,其实要当事人说了算。外人怎么看怎么想,如何当得她怎么看怎 么想,她觉得值得,就是值得,我们有什么资格评价他人的爱情,不是她,便不能代她想, 代她说,代她不值,代她怒了。 她们天生都是多情之人„„ 注? 1 《孟子?滕文公下》第 102 页广州出版社 2001年 5 月第1版 注? 2 《李清照集笺注》第 309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4月第 1 版 注? 3 《李清照集笺注》第 311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4月第 1 版 注? 4 《李清照集笺注》第 310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4月第 1 版 注? 5 《唐宋文醇》第 145页 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7年 6 月第1版 注? 6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第 132 页 中华书局 1984年5 月第1 版 注? 7 《李清照集笺注》第 310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4月第 1 版 注? 8 《宋词鉴赏辞典》第 575 页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 3月第 1 版 注? 9 《李清照集注》第 345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 月第1 版 注? 10《宋词鉴赏辞典》第 604 页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 3月第 1 版 注? 11《宋词鉴赏辞典》第 548 页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 3月第 1 版 注? 12《宋词鉴赏辞典》第 569 页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 3月第 1 版 注? 13《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第 342 页 中华书局 1984年5 月第1 版 注? 14《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第 244 页 中华书局 1984年5 月第1 版 注? 15《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第 253 页 中华书局 1984年5 月第1 版 注? 16《李清照集笺注》第 310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4 月 第 1 版 注? 17《张爱玲?最后一炉香》第 307页 于青著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9 月第1版 注? 18《张爱玲?最后一炉香》第 241页 于青著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9 月第1版 注? 19《张爱玲?最后一炉香》第 244页 于青著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9 月第1版 注? 20《张爱玲?最后一炉香》第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163页 于青著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9 月第1版 注? 21《张爱玲?三毛妙语集》第 125页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4年 10 月第1版 注? 22《阅读张爱玲》 第78 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 月第1版 注? 23《阅读张爱玲》 第49 页 p;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 月第1版 注? 24《张看》 第 52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9月第 1 版 注? 25《今生今世》第 149页 胡兰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9 月第1版 注? 26《今生今世》第 152页 胡兰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9 月第1版 注? 27 《张看》 第 134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9 月第1 版 注? 28《张看》 第 137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9 月第1 版 注? 29《张看》 第 3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9月第 1 版 注? 30《张爱玲?最后一炉香》 第 246页 于青著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9 月第1版 注? 31《宋词鉴赏辞典》第 585 页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3 月第1 版 注? 32《张看》 第 134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9 月第1 版 注? 32《张看》 第 135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9 月第1 版 注? 33《张看》 第 135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9 月第1 版 注? 34《今生今世》第 149页 胡兰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9 月第1版 注? 35《张爱玲作品》第 283 页 张爱玲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 年10 月第1 版 注? 36《宋词鉴赏辞典》第 569 页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 年3 月第1 版 注? 37《张看》 第 7 页 张爱玲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9 月第1 版 参考文献 —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4 年5 月第 1 版 — 《宋词鉴赏辞典》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年 3 月第 1 版 — 《论李清照》 , 《文史哲》 1962 年第2 期 — 《阅读张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 月第 1 版 — 《张爱玲作品》 张爱玲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年 10 月第 1 版 — 《张看》 张爱玲著 出版社 2002年 9 月第 1 版 — 《怨女》 张爱玲著 哈尔滨出版社 2003年 10 月第 1 版 — 《半生缘》 张爱玲著 哈尔滨出版社 2003年 10 月第 1 版 — 《对照记》 张爱玲著 哈尔滨出版社 2003年 10 月第 1 版 — 《我看苏青》 张爱玲著 收入唐文标编《张爱玲卷》 ,香港艺文图书公司,1982 — 《情爱论》 瓦西捷夫著 三联书店 1984年 10 月版 — 《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与西方的汉学研究》张宽著 《了望》 1995 年第 27 期 — 《张爱玲?最后一炉香》 于青著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9 月第 1 版 — 《今生今世?民国女子》 胡兰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9 月第1 版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
本文档为【[教学]李清照和张爱玲的爱情及爱情观的异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