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2018-03-13 7页 doc 21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浅谈当今高校教师的渎职、受贿现象 以及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长期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学校则被世人称颂为洁白无瑕的“一片净土”。然而,在改革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蚀下,教师的思想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师德方面出现了不良倾向。特别是近来屡见不鲜的高校教师渎职、受贿现象,已经给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铺天盖地的影视剧中,大学教师的形象高度一致。由当红明星扮演的教授们气质非凡,文质彬彬,住的是高档公寓,交往的是社会名流„„毫无疑...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浅谈当今高校教师的渎职、受贿现象 以及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长期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学校则被世人称颂为洁白无瑕的“一片净土”。然而,在改革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蚀下,教师的思想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师德方面出现了不良倾向。特别是近来屡见不鲜的高校教师渎职、受贿现象,已经给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铺天盖地的影视剧中,大学教师的形象高度一致。由当红明星扮演的教授们气质非凡,文质彬彬,住的是高档公寓,交往的是社会名流„„毫无疑问,他们是当今时代的金领。但近期频发的高校教师渎职、受贿案,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安贫乐道”与“君子忧道不忧贫”的儒者遗风悄然地从某些老师心中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主义的浮躁,肩负的历史责任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有的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兼职授课,从事各种有偿服务;有的视学生为摇钱树,把课堂变成商品订货会,向学生推销各种资料乃至生活用品;有的利用学校招生分配等工作之便,不讲政策,招“人情生”、“关系生”;有的乱发文凭,大搞权钱交易„„ 据报道,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声乐系教师文飞,在2007年和2008年高考艺术类评卷工作中,利用教师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8.8万元,并为他人牟取利益,一审法院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文飞有期徒刑3年,追缴非法所得8.8万元。 从西安交大教授抄袭案,再到宁夏高校教师受贿案,高校教师的光辉形象正在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有人说他们毁坏了教师的园丁形象,败坏了其所在高校的声誉。其实,这些认识都是浅层次的,就高校教师的渎职、受贿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多么重要。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大师之“大”在于大“智”,更在于大“德”,高校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谓大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独立的的学术,更有高尚的人品、世范的操守,而且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典范。大师之“大”在于大“智”,更在于大“德”,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高校教师应该有大师的境界和追求,不仅要有培养大学生成才的“师才”,更要有影响他们做人的“师德”。然而,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有诸多不足之处,最核心的问题是师德建设的滞后。关注我国高校师德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应对对策,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校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师德建设中的问题及其表现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但是,在当前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教师群体出现了各种职业失范现象,特别是作为教师灵魂的“师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 职业理想信念弱化。党和人民要求广大高校教师需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坚定不移地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理想模糊,信念缺失,认为“弘扬蜡烛精神”等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只要能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心以致把教育事业当作谋生的手段,缺少责任感、使命感和神圣感,价值观发生较大偏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2 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党和人民要求高校教师勇担大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爱岗敬业的典范。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教师过于追求物质利益,以工资待遇高低来决定自己的职业方向,跳槽如同家常便饭,置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于不顾;有的教师本身并不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只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地方去才暂时滞留在教师岗位上,教学敷衍了事,上课照本宣科,这些人往往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第二职业。这些行为违背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宗旨。 3 教书育人思想淡化。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高素质的人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教书、轻育人”或者“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许多高校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好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党政干部和辅导员的事情。许多高校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品质不了解,对学生课上课下的违纪违德现象视而不见,只尽“授业”之职而不知“传道、解惑”之责。 4 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要言传身教,用自已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但是,现实中部分教师师表意识淡薄,有的教师纪律意识淡薄,无视学校的规章,不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仪表不整洁、举止粗俗;有的教师道德水平低下,不顾师道尊严、礼义廉耻,考试送感情分、泄露考题、卖“优秀”指标和推研名额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5 关爱学生成长不够。“师爱”是一种理性的爱,这种爱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但是,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关爱学生的意识淡薄,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不了解的现象。大学普遍存在见老师难的问题,除了上课,其他时间找不到老师。老师对学生关爱不够,有的老师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学生的要求,有的教师甚至迁怒或歧视学习较差或表现不佳的学生,不懂得尊重学生,给学生造成心理的伤害。 6 治学失范问题严重。高校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可是,有的高校教师,自从跨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好比进了保险箱,端上了铁饭碗,不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上课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学缺乏个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近几年,我国高校几乎都打出了“科研先导”的大旗,科研成果在教师评价中占的比 重过大,导致高校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发表论文、申请课题了。高校学术功利化,导致学术论文粗制滥造、篡改数据、抄袭剽窃、枪手代写、花钱买版面等学术腐败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高校师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社会影响,也有微观的个人原因;既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主观因素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 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是其社会原因。市场体制改革不仅带来经济社会的变化,也带来思想价值观念及道德评价的改变,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使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强大冲击,造成社会道德生活失序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混乱,很多人把追逐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理想目标,把金钱作为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导致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高校不是世外桃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工作与经济回报的关系,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享乐思想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断弱化,抛弃了应有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2 忽视师德要求是其思想认识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个人主义占据了上风,社会日渐宽容,私人生活具备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与此相应,功利主义观念盛行,道德评价观念淡化,工作能力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社会在选人用人时,主要看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道德素质、品性表现等只是参考,这种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同样存在于高校中。学校不仅在人才引进、培训、考核等环节存在“重才轻德”现象,甚至在职称职务、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等评审工作中,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课时、学历、职称等硬性条件,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养、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人考查范畴,导致高校师德问题长期被忽视,师德建设有名无实。 3 高校师德制度建设滞后是根本原因。制度缺失和制度建设滞后是导致师德问题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师德和师德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师德标准空泛化。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出一部统一的高校师德规范,高校师德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考核程序也非常空泛,使得师德建设难于落实。其次,考核奖惩机制不到位导致师德要求虚幻化。高校在年度考核时,几乎都把师德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各种奖励制度,特别是把师德跟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挂钩。但是,我国高校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普遍存在不能落实问题,对师德标兵没有什么奖励,即使有奖励也是象征性的;师德惩罚机制往往在实施中妥协含糊、不了了之。第三,培养教育机制不完善导致师德退化。师德和其他职业要求一样,需要教师经历一个严格的教育、培养到成熟的艰难历程。但是,高校职业培训中,大都把师德建设视为“虚”,把专项技能看做“实”,淡化了师德要求;而且,我国高校师德培训只有岗前培训机制,很少有学校制定在职培训机制,导致高校师德退化。 4 教师自身修养不够是个人原因。师德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个人修养不够。当前,高校大部分教师都缺乏自觉修养,特别是80 后的青年教师,他们大都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的年轻博士,学位层次较高,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知识层次高,自然就会受人尊重,师德高也是自然的事。部分教师把师德看做个人问题,好坏与教学工作无关,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法治就够了,不需要讲什么道德、师德,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格教师。再加上学校考核对师德要求较低,没有统一的标准,自然就放松了自己的道德要求。可以说,自身修养不够、自我要求不 严是导致师德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应对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加快我国高校师德建设进程,必须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建构: 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风范、爱岗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合格教师为目标,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职业理想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为具体要求,努力培养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2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是必要环境条件。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外部条件。加强师德建设,要求高校与社会各界联合行动,达成关注师德、宣传师德的共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标兵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 3 制度规范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方式。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长期性的艰巨工作,必须有制度保证才能真正落实。首先,要制定和完善高校师德规范。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高校师德规范,使得师德建设缺少了目标和方向,必须尽快颁布一部反映时代特征的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准人制度。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高校在引进老师时要认真考察其“德行”,这是确保高校师德优良的起点。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师德考评制度、考核标准,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工作。第四,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师德奖惩机制,严格把考评结果作为奖惩的唯一依据,关键是把奖惩制度落到实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各种激励制度来激发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而且以很高的热情和创新精神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4 坚强领导与各方面齐抓共管是组织保证。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各方面齐抓共管作为组织保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需要教育部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国师德建设工作;需要各学校书记挂帅,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保证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5 加强教师自我修养是内在动力。道德修养是主体自我修养,加强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内因,是提高师德水平的根本动力。需要教师严格自我要求,提高自律意识,注重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通过反思达到自我觉悟、“慎独”的境界。同时,外在的教育管理也是高校教师自我修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说,唯有通过自我修养,广大高校教师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
本文档为【透过现象看本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