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丰田锐志漏油事件

2018-04-11 5页 doc 17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丰田锐志漏油事件丰田锐志漏油事件 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出招缓慢,自食其果 ——2006年上半年著名企业危机案例回顾系列之三 2005年10月26日,一汽丰田的主力产品锐志风光上市,其震撼性的售价和丰田品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至新车发布会时,厂家宣称“从2005年9月1日价格发布以来不到2个月内,锐志订单已达到12498辆” 这让丰田方面激动不已。但随后不久便出现的锐志“发动机油底壳渗漏油”现象,却给雄心勃勃欲大举进军中国的丰田当头一棒。 事件回放 ?2006年初,一批锐志车主发现油底壳、正时链盒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此前曾陆续有皇...
丰田锐志漏油事件
丰田锐志漏油事件 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出招缓慢,自食其果 ——2006年上半年著名企业危机案例回顾系列之三 2005年10月26日,一汽丰田的主力产品锐志风光上市,其震撼性的售价和丰田品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至新车发布会时,厂家宣称“从2005年9月1日价格发布以来不到2个月内,锐志订单已达到12498辆” 这让丰田方面激动不已。但随后不久便出现的锐志“发动机油底壳渗漏油”现象,却给雄心勃勃欲大举进军中国的丰田当头一棒。 事件回放 ?2006年初,一批锐志车主发现油底壳、正时链盒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此前曾陆续有皇冠车主称其发动机存在机油渗漏问。随着网络上统计的问题车辆数量增加,丰田漏油事件开始冒头。 ?2006年4月,锐志漏油事件爆发后,一汽丰田曾于5月17日发布声明称,“REIZ锐志是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工艺问题,导致部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油渗出问题。原因是油底壳的黏着剂涂抹面上,粘到了不纯净物,从而导致黏着性能降低。” ?5月23日,天津车主李宏宇因发动机维修后出现二次渗漏,将一汽丰田经销商天津华苑丰田告上法庭,同时汽车生产厂天津一汽丰田作为第二被告负连带责任。锐志车主与天津一汽正式对簿公堂。 ?6月29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丰田”)在京宣布,从7月17日起,对锐志、皇冠开展免费入厂检修活动,并将这些车辆发动机渗油项目的保修期延长一倍。同时,一汽丰田还通过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就渗油问题向用户致歉。 案例点评 从早年的三菱事件到丰田“霸道”的广告风波,从雅阁的“婚礼门”到锐志的“漏油门”。层出不穷的汽车产品安全事件和众多消费者积怨已久的“仇日”情绪交织在一起,令日系品牌汽车在国内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漏油门”事件虽然不算致命的质量事件,但却是考验丰田在华合资公司诚信与责任的试金石。 比起以往汽车产品质量纠纷,一汽丰田对待消费者的态度明显少了几分强硬和对抗,最终与将之告上法庭的用户和解并向消费者致歉和做出让步。但我们同样看到,处理这样一件逐步升级的产品危机事件丰田竟用了近半年时间,其效率之低下,与作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的形象相去甚远。在事件的发展中,一汽丰田的行动始终慢半拍,我们几乎看不到厂家有什么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反应异常缓慢、处理程序拖沓,最终造成了一汽丰田造成骑虎难下的被动局面。 整个“锐志漏油事件”中,一汽丰田最起码错过了三个解决危机的有利时机,让我们按危机事件的发展顺序为主线来具体: 第一阶段:反应迟钝,丧失主动。早在2005年下半年,很多锐志新车用户在提车不到两个月便发现发动机漏油的现象,一些皇冠的用户也开始出现类似问题,紧接着这一问题开始在网上传播,但并未引起一汽丰田的重视。年初,各大网站都在热议“锐志漏油事件”,一些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但一汽丰田仍未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 没能够在危机产生的初期对事件给予高度重视,及时与消费者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一汽丰田错过了解决危机的最佳时机,也丧失了危机公关的主动权。 第二阶段:避重就轻,事态升级。至2006年第一季度,锐志轿车在国内已经出现了普遍的发动机漏油现象,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推断,全国估计有超过60%的锐志存在“发动机漏油”隐患,问题车辆数量已经过万。在这一形势面前,3月14日一汽丰田首次低调态:因部分发动机油底壳装配不良,锐志发动机出现少量渗油的问题,但该问题不涉及车辆的行驶安全。生产厂已于今年2月作出改善,自此再未接到过任何渗漏油的报告。。 厂家的这一说法遭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许多用户认为,已发现的问题是油底壳和正时链盒渗油,而一汽丰田方面只表示有油底壳渗油现象,而对正时链盒渗油避而不谈,有避重就轻之嫌。而即便是油底壳渗油,也存在安全隐患。许多锐志、皇冠用户组成维权联盟,并要求厂家对问题车辆进行召回,车主和一汽丰田之间围绕“锐志漏油”的战争进一步升级。 这一阶段的一汽丰田,对危机事件的发展态势估计严重不足,也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已经造成的事实。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侥幸态度使其再度错失解决事件的良机。 第三阶段:拒不召回,矛盾激化。针对消费者日益强烈的要求“召回”的呼声,一汽丰田于5月17日再次声明,除了象征性的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外,声明再次表示:锐志漏油的原因是油底壳的黏着剂涂抹面上,粘到了不纯净物,从而导致黏着性能降低,不过这属于装配工艺的问题,可通过经销商的修理解决,与设计无关,也不涉及车辆的行驶安全,因而一汽丰田不会采取召回的方式。 这一姿态可谓是一汽丰田处理危机事件的一个昏招,一份拒不召回的声明不仅使厂家与车主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更引来行业专家、各大媒体的猛烈抨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则对媒体明确表示,没有安全隐患和没有设计缺陷不能成为汽车企业不召回问题车的 理由,问题汽车召回的前提是汽车企业承认汽车在制造和设计中存在缺陷。5月23日,天津的锐志车主李宏宇 在饱受“渗漏”困扰后,最终一纸诉状将经销商和一汽丰田告上法院,事态进入白热化阶段。 选择和消费者进行“对抗性游戏”,是一汽丰田的又一危机公关败笔。这一次,一篇缺诚意、充斥大量专业词语的正式声明,再度表明了厂家不愿“低头认错”的态度。消费者们对一汽丰田“只道歉而不召回”的做法仍然普遍不满。 第四阶段:和解补偿,惨淡收场。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媒体的穷追猛打,最多只是给丰田的品牌形象带来一定影响。但锐志轿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却最具有杀伤力。销售数据显示,与2005年上市之初的热销相比,锐志销量出现大量下滑。4月份锐志的单月销量下滑到4000辆以下,和去年最高近7000辆月销量相距甚远;5月份锐志轿车的销量比4月份又下降了34%。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和几乎无法收拾的局面,一汽丰田最终选择了让步。 一汽丰田组织专门人员和天津车主李宏宇进行沟通,最终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协议。并在6月29日宣布其补偿:从7月17日起,对锐志、皇冠开展免费入厂检修活动,并将这些车辆发动机渗油项目的保修期从现在的2年或5万公里延长至4年或10万公里。同时,一汽丰田还通过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就渗油问题再度向用户致歉。至此,持续近半年的“锐志漏油事件”告一段落。 案例反思 反思近年来的汽车产品危机事件,国内各厂家的危机应对模式如出一辙。首先,消费者发现车辆隐患及问题。紧接着,媒体曝光、公众目光聚集、有关部门介入,事态开始扩大。第三阶段,汽车生产厂家陷入两难境地,承认错误怕影响其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美誉度;不承认错误又无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汽车厂商的思维方式往往是首先通过各类公关手段“搞定”媒体、相关机构及业内专家,而不是解决车主提出的问题。因此,几乎每一次消费者与厂商的纠纷到最后都演变成为汽车厂家与媒体、政府的“危机公关”,由于没有“三保”等法律的支持,汽车厂家“危机公关”后,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很难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但情况毕竟不同了,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各论坛车主俱乐部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消费者维权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汽车产品“三保”等相关法规的即将出台,都向汽车厂商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一切危机事件应对,都应该回归到最基本的尊重公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层面。 2003年12月,一汽丰田也曾遭遇“霸道广告辱华事件”,激起了中国公众的民族义愤,但当时一汽丰田的反应速度奇快,通过撤换广告、高层道歉、媒体座谈等几招,及时化解了危机。时隔两年多,一汽丰田用类似的手法却遭遇危机应对的滑铁卢。所以,对任何一个汽车品牌,要想在中国实现长远的发展,它必须了解并尊重中国的消费者。
/
本文档为【丰田锐志漏油事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