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五种应用

2017-09-19 2页 doc 51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五种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五种应用 一、求函数的值域 有些带根式的函数,在求其值域时,联想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函数的几何意义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函数的值域来。 例1、求函数y =的值域。 解:∵y == =, ∴ 函数y可以看作是动点P(x,0)到两个定点A(-1,1)、B(1,1)的距离之和,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 | PA | + | PB | ≥ | AB |,当P点在线段AB上时,取得等号。 而易求得| AB | =,∴y ≥。 即所求函数的值域是{ y | y ≥}。 二、证明不等式 有些不等式的证明难以下手,但是若与两点间...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五种应用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五种应用 一、求函数的值域 有些带根式的函数,在求其值域时,联想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函数的几何意义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函数的值域来。 例1、求函数y =的值域。 解:∵y == =, ∴ 函数y可以看作是动点P(x,0)到两个定点A(-1,1)、B(1,1)的距离之和,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 | PA | + | PB | ≥ | AB |,当P点在线段AB上时,取得等号。 而易求得| AB | =,∴y ≥。 即所求函数的值域是{ y | y ≥}。 二、证明不等式 有些不等式的证明难以下手,但是若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联系起来,进行恰当的变形后就可以找到证明的思路。 例2、已知x1>0,x2>0,求证:。 证明:当x1>0,x2>0时,原不等式等价于 ,也就是等价于 至此,我们令A(x1,1),B(-x2,-1), 则 | OA | =,| OB | =,而 | AB | =, 根据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可得  | OA | +| OB | ≥| AB |,即, 从而有得证。 三、判断三点共线 对于三点共线问题,有若干种证法,当然也可以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进行证明。三点确定三条线段,若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则此三点必共线。 例3、求证:A(1,5)、B(0,2)、C(2,8)三点共线。 证明: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 AB | =, | BC | =, | AC | =, ∴ 有 | AB | + | AC | =| BC |,从而A、B、C三点共线。 C(a,0) 四、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有些平面几何问题借助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很容易的得证。 例4、已知AO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证明:| AB |2 + | AC |2 =2(| AO |2 + | OC |2)。 分析:取BC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边BC的中点为原点,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B(-a,0),O(0,0),C(a,0),A(m,n),其中a>0. 则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 AB |2 + | AC |2 =( m + a )2 + n2 + ( m - a )2 + n2 = 2( m2 + n2 + a2 ), | AO |2 + | OC |2 =m2 + n2 + a2, ∴ 证得| AB |2 + | AC |2 =2(| AO |2 + | OC |2)。 五、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在求曲线方程的时候,好多的题目都涉及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公式的变形、化简。 例6、已知动点P到定点A(0,-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y = -9的距离的比为,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设P(x,y),则由题意得,化简整理得9x2 + 8y2 – 72 = 0. ∴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9x2 + 8y2 – 72 = 0.
/
本文档为【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五种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