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食用菌栽培技术(三)【金针菇;猴头菇】

2017-09-27 23页 doc 61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食用菌栽培技术(三)【金针菇;猴头菇】食用菌栽培技术(三)【金针菇;猴头菇】 食用菌 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二) 收集整理:023hero 【金针菇、猴头菇】 第一章 金针菇 第一节 冷库种金针菇高产技术 一、发菌管理 1(控温发菌:库顶最高处温度低于22?,让菌丝在适温环境下生长。 2(定时通风: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 3(及时消杀: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污染和被害菌袋。库内每周用敌敌畏、多菌灵喷雾消毒杀虫1次。 4(控湿避光:湿度控制在60,,65,,非操作管理时关闭光源。 二、出菇管理 1(降温:将库内温度由菌丝生长期...
食用菌栽培技术(三)【金针菇;猴头菇】
食用菌栽培技术(三)【金针菇;猴头菇】 食用菌 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二) 收集整理:023hero 【金针菇、猴头菇】 第一章 金针菇 第一节 冷库种金针菇高产技术 一、发菌管理 1(控温发菌:库顶最高处温度低于22?,让菌丝在适温环境下生长。 2(定时通风: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 3(及时消杀: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污染和被害菌袋。库内每周用敌敌畏、多菌灵喷雾消毒杀虫1次。 4(控湿避光:湿度控制在60,,65,,非操作管理时关闭光源。 二、出菇管理 1(降温:将库内温度由菌丝生长期的20?,22?降到13?,16?,2,3天后菌袋冷透后转入下步管理。 2(杀虫:用80,敌敌畏乳油500,1000倍液自上而下空间喷雾,药量2,4毫升/立方米,再用浸透药液的布条悬挂在通风口、门口处,借以杀灭库内菇蝇、菇蚊、跳虫和螨类。闷10小时后转入下步管理。 3(杀菌加湿:用克霉灵2000倍液自上而下喷雾,药量1次3, 5小袋,100立方米,药液要打湿菌袋、架板,如发菌期间杂菌较多,初始的2,3天内,均用2000倍液克霉灵进行加湿,若湿度还不够,再用井水补喷,2,3天内使库内湿度稳定在85,即可开袋。此阶段1天通风3,4次,使空气新鲜。 4(解绳撑袋:如库内湿度不够或近风口的地方,袋口可撑起一半,待湿度稳定后再全撑开。解口后,若端面为绿霉污染须再绑住,让未污染的端面出菇。若端面为粉红色面包霉污染,须扎紧两端袋口远弃,用克霉灵500倍液自上而下喷淋周围菌袋。库温随即降至12?,15?,进入催蕾期。 5(催蕾期:恒湿(85,)和空气清新是诱导菇蕾形成的环境条件。由于库结构和通风能力不同,短的1次通15分钟,长的须通30分钟,长时间的通风对湿度影响很大,在进风管道加雾化效果很好的水嘴,微电机带动与通风或制冷同步运行。加湿降到地面的水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最好能导出库。此阶段湿度恒定就会更易形成菇蕾,过高的湿度会使端面菌丝旺长,过低的湿度会使端面板结菌丝结皮不出菇。10,12天,培养料面就会出现琥珀色的水珠,这是菇蕾出现的前兆,不久,米白色的原基就会整齐地出现在培养料表面。 6(抑制期:当库内80,菌袋现蕾,幼菇长至0.8,1.5厘米时,库温降至4?,6?,增加库与外界通风和库内循环风量,使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使幼菇变得粗壮。此时湿度80,,90,,时间5,7天,是增加菇体重量,提高商品性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还可有弱光存在。 7(伸长期: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菌柄迅速伸长生长。库温10?,12?,湿度85,,90,,通风次数要少,时间略长,保持干湿交替,利于菌柄的伸长和防止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15天后,菌盖直径0.8,1.3厘米,菌柄长12,15厘米,进入采收期。 三、管理难点 1(通风:冷库是一个缺氧的环境,半个小时的通风,再经0.5,1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又恢复常量,故风量不足是个普遍问题。易形成菇帽尖、柄细长的菇体,就是缺氧的标志。菇体只要处在袋内就不怕通风,库内空气循环对改善菇体状态是必需的。通风与降湿增温的矛盾可通过少通勤通或通风喷雾状水来解决。同时可加喷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 2(温度:现蕾、抑制、伸长三个阶段所需温度为高、低、中。现蕾前的低温诱导、现蕾期的相对高湿能加速原基发生;抑制期的低温辅以强风,能改善菇体品质,增加产量;伸长期的低温亦有助于增加产量,延长存架期,此阶段亦要改变不敢通风的传统,因为库内缺氧明显,将严重影响菇柄加粗及其商品性。 3(湿度:湿度的大小随温度变化,低温高湿、升温降湿能预防病害发生;高湿利于出菇密,低温高湿利于增加菇重。 三者中,温度是发育快慢的关键,对于初次种菇者,在不能很好地预见操作的效果前,最佳的方法是低温求稳,这样可以充分用风来改善菇体商品性。 第二节 金针菇新法培栽效益高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常规金针菇栽培法,虽然一年可收3茬,但培养料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100%,每次生育期长达95天,一年只能循环3个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差。 这里根据金针菇生长特点而配制的一次性培养料栽培新技术,不但生物转化率高达193%,栽培周期缩短40天,而且金针菇株数增多、株柄增高,提高经济效益80%左右,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自制培料。取棉籽壳84%、麦麸14%、石膏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5%、多菌灵0.55%,混合均匀后,按照1?1.3的料水比加水拌匀,即成培养料。 2、填料消毒。将培养料装入广口瓶(袋)中,填料时一定要做到松紧适度,才能有效避免瓶(袋)后期周身出菇现象。装填好后,将瓶(袋)口扎牢,放入常温锅中消毒,在100?的高温下蒸煮8-10小时,也可用高压锅消毒,在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持续消毒90分钟。 3、适温栽培。待高温(高压)消毒彻底冷却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把菌种块从菌种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内,然后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必须控制在22-26?范围,严禁低温拉长培养期,以免菌丝没发满就出菇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4、精心管理。菌丝长满后应及时搬入菇场,打开瓶(袋)进行搔菌,出刺激出菇。当菌蕾形成后就要搞好再生管理,以促进菇蕾密度增高,然后套袋或盖报纸,让瓶(袋)内形成高浓度二氧化碳小气候,非常有利于金针菇的生长。 长至4-5厘米高时,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栽培场地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保持在8—14?,并用草帘或黑塑料布在培养场地罩光,光线强度以正常视力能模糊看清5号汉字为宜。菇长至15-20厘米高时,即可采收。 第三节 实用金针菇袋装栽培技术 金针菇,又称冬菇,金钱菇,因其子实体形状主要在冬季生成及呈现金黄色而得名。金针菇的栽培历史悠久,方法很多,现将经济效益较高,方法简便易行的实用袋装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配置 1、木屑(阔叶树)78%,麦麸20%,蔗糖1%,石膏1%,水1.2—1.5倍。 2、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石膏1%,水1.2—1.5倍。 3、棉籽壳95%,玉米粉3%,熟石灰1%,石膏1%,水1.2—1.5倍。 将木屑、棉籽壳等主料混合在一起,将糖等溶于水再拌入料内,待用。 二、装袋灭菌、接种 取聚丙烯塑料袋长×宽为35×16厘米,料拌均匀后装入袋内、装量为袋容积的60%左右,每袋装湿料1—1.5公斤,袋一端用撕裂膜扎紧,另一端袋口套上塑料环,塞好棉塞。然后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40分钟。无高压装置者可用土法蒸笼或蒸桶蒸腾6—8小时。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接种,一瓶菌种可接种50—60袋。接种应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注意必须遵守无菌操作。 三、培养菌丝 前3—5天,应将室温控制在20—23度之间。当菌丝萌发定植后,将室温保持在25—28度之间,减少通风量。3—4天后,菌丝全面萌发生长,将室温降至23度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左右。每天通风1—2次,每次20分钟。一般20—3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四、出菇 将长满菌丝的料袋移置到栽培室中催菇,保持室温12—17?,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10天后,菌蕾发生,拔掉棉塞,促进子实体生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并给予一定微弱的散射光。菇室每天通风一次,每次20—30分钟。催菇时,要先将袋口处表面的老菌丝刮掉,称为搔菌,以利于新菌丝长出菇蕾。喷水前,应将袋口用旧报纸盖好,以防止水珠滴到菌柄上而变为褐色。 当小子实体出现后,将室温降至4?,暂时抑制领先菇的生长,等待更多的菇蕾出现。10天后,再恢复到室温15度左右,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95%左右。在袋口处套上一个10厘米左右的硬纸筒,周围扎些小孔透气。这样,长出的菌柄长而脆,整齐而不弯曲。用此法栽培的金针菇,每袋可生产4—6茬,生物学效率可达60%以上,在各类栽培方法中居首位。 第四节 喷稀土液促金针菇生长 在金针菇培育中,向菇床(培养袋)上喷施稀土溶液,可促进菌 丝生长,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做法是:每3天用稀土溶液喷1次,每次每平方米菇床喷施500毫升,同时每天喷清水保持相对湿度,当菇体长到符合标准时即可采收。生产实践表明,稀土溶液的浓度以每升含稀土200毫克效果最好,使用后菌丝生长整齐、粗壮、生物效益最高,可达88.3%,金针菇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0.3%。但是,如浓度大于每升溶液含稀土200毫克,对金针菇生长反而不利。 第五节 金针菇出菇期巧管水 金针菇出菇期不宜直接向子实体和料内喷水,一般采收二潮菇后培养料会严重缺水,很难再次出菇,产量降低。改变常规的管理办法,在出菇期适时加强水肥,可以增加出菇到3,5潮,而且出菇整齐,菌柄粗壮,盖小有光泽,无须搔菌。 菌丝体生理成熟后,将菌袋从发菌室移到大棚内栽培架上开袋催蕾出菇。移袋前,在菇床上铺薄膜,膜四周抬高2厘米,向膜内加入0.5厘米深的水。移袋后,在菌袋上面及四周覆盖黑色薄膜遮光,同时调节温湿度,使膜内湿度稳定在90,,促进出菇整齐。头潮菇采收后,向料内补充水分,并喷施营养液200克,促进二潮菇出菇。二潮菇采收后,培养料明显收缩,料与袋间出现空隙,后期易从袋底及四周出菇,菇质受影响。可以向袋内补一次大水,每袋补水300克,促进培养料吸水膨胀。多余水分可淹没袋底,使袋底缺氧不能出菇,只能在料面出菇。如此处理后可再出3潮菇。此外,金针菇出菇期还应加强通风,保证棚内氧气充足,湿度适宜。 第六节 金针菇高效栽培新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金针菇栽培法,虽然一年可收3茬菇,但每次生育期长达95天,一年只能循环3个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差。而根据金针菇生长特点配制一次性培养料的栽培新技术,生物转化率高达193,,栽培周期缩短40天,而且金针菇株数增多、菇柄增高,提高经济效益80,左右。 其技术要点如下: 1、自制培养料。取棉籽壳84,、麦麸14,、石膏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5,、多菌灵0.55,,混合均匀后按照1?1.3的料水比加水拌匀,即成培养料。 2、填料消毒。将培养料装入广口瓶(袋)中,填料时一定要做到松紧适度才能有效避免后期瓶(袋)周身出菇的现象。装填好后,将瓶(袋)口封紧,放入常规锅中消毒,在100?的高温下蒸煮8,10小时。 3、适温栽培。待彻底冷却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把菌种块从菌种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内,然后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必须控制在22,26?,严禁低温下拉长培养期,以避免菌丝没发满就出菇,影响产量和质量。 4、精心管理。菌丝长满后应及时搬入菇场,打开瓶(袋)进行搔菌,刺激出菇。当菌蕾形成后就要搞好再生管理,以促使菇蕾密度增大,然后套袋或盖报纸,让瓶(袋)内形成高浓度二氧化碳小气候,以利于金针菇的生长。菇长至4,5厘米高时,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 栽培场地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保持在8,14?,并用草帘或黑塑料布在培养场地罩光,光线强度以正常视力能模糊看清五号汉字为宜。菇长至15,20厘米高时即可采收。 第七节 金针菇的废料种草菇技术 利用金针菇栽培结束后的下脚料栽培草菇,生物效率能达30,以上,与纯锦籽壳栽培草菇的产量不相上下、具体方法如下: 1.废料处理将金针菇栽培结束后的培养料从菌袋中倒出,进行曝晒,打碎去掉霉变的菌袋。 2.配方金针菇废料85,、青糠10,、石灰4,、石膏1,、另外添加干料总量20,的发酵干牛粪更好。 3.堆制在播种前4—5天将培养料拌湿后实施堆制。堆制时为增加料温应盖薄膜升温,过36小时后翻动1次,共翻3次。要求料堆内最高温度可达70?以上。 4.播种选择菌丝生长健壮,菌龄20天左右。瓶肩处有少量红色厚坦孢子的适龄菌种,均匀地撒入培养料面上,轻轻压实,覆地膜保湿。 5.发菌管理当菌丝已吃料、温度、湿度都偏高时,应及时将盖在料面上的地膜掀开,促使菌丝向下生长。一般播种6天左右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 6.出菇管理子实体形成前盖上1层厚1厘米左右的肥沃湿菜园土。子实体形成后,要求每天多次向床架、地面、空间喷水,以提高培养室的空气湿度,待长到黄豆大时可适当向菇体喷水。喷水的水温 要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可当草菇菌蛋肥大,坚实包未破时立即采收,二潮菇生长时应喷营养液,如0(20,尿素、2号蘑菇健壮素等。 第八节 金针菇可两面种 金针菇袋栽堆积排放两面出菇技术,比老法——单袋排放直立式一面出菇的装袋多,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其技术要点是: 选好塑料袋筒选用乳白色半透明低压聚乙烯塑料筒料,将其剪成35cm长的袋筒。袋筒不宜太宽,否则容易长杂菌。 配制培养料培养料配方:棉籽皮550kg、麸皮或玉米粉5.5kg。为减少杂菌污染,在培养时可加入0.05%多菌灵。料水比为1:1.4-1.6,加足水后充分拌匀。拌料后,堆闷1小时-2小时。 装袋、灭菌与接种预先准备好的塑料袋筒,先用丝绳把筒的一头扎好,然后筒内装料18cm-20cm,再用线绳扎好筒口,成为两头封闭的料袋。用高压灭菌,在125?下灭菌2小时,也可用常压灭菌,在100下维持8小时以上。灭菌后趁热将料袋移入接种室,待凉后再进行接种,接种时,分别解开料袋两头接入菌种,再用线绳把袋口扎好,接种量为5%。 发菌培养接种后的料袋按“井”字形堆积排放在床架或地面上。培养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3?左右,不要低于18?;室内保持适当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以60%左右为宜;光线要暗;并定期紧线绳,以促进气体交换;满足菌丝对氧气的需要。 出茹管理菌丝长满全袋后,见有少量菇蕾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在棚室内设出菇架,将出菇袋袋口向外,分层横放堆积4层-5 层,撑开袋口的塑料筒,让其两面出菇。出菇期间,使温度保持在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要有适度的通风和光照。 第九节 白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1.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句栽培出菇。 2.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例为3:1,每立方米混合料加水350公斤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3.装瓶灭菌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小时)就会发酵。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以上后维持4小时;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120?持续 70分钟。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 4.接种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5.菌丝体培养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住18-20?,空气湿度在60%-70%,一般2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20-25天后,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 6.搔菌所谓搔菌就是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气搔几种。平搔不伤及料面,只把老菌扒掉,此法出菇早、朵数多;刮搔把老菌种和5毫米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 7.催蕾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2-13?,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但在头3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生长。此后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生长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催蕾时每平方米叠放240个瓶子。约7天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 8.均育和抑制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当菇芽长至1厘米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0.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光照(每天2-3小时),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额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微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平方米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待子实体长出瓶口3厘米,即可套上筒,转入生育室。 第十节 金针菇控制法栽培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出菇整齐一致、粗细均匀,商品价值极高,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生产方式及投资水平,故至今仍沿用分散的人工栽培方式,使得产品长短不齐、粗细不一,质量低下,市场价值很低。经多年研究发现,采用控制法对金针菇进行出菇管理,可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所谓控制法,就是在自然栽培季节里,采取人工调控温度和通气等措施,对金针菇从生产之初即进行控制,但主要控制点为菇蕾发生阶段的生长势控制,使之群体发生整齐、菇蕾量大、生长一致,达到菇品性状好、商品价值高的目的。 1、菌袋或菌瓶装料的紧实度均匀、装料量应一致; 2、使用固体菌种接种时,接种块大小应一致;使用液体菌种接种时,菌种的稀释浓度及其接种量应一致; 3、培养阶段,应经常“倒袋(瓶)”,尤其应将上层与下层的菌 袋互换位置,使之保持基本相同的生长速度; 4、完成发菌后,原地维持发菌7—10天,使菌丝充分生理成熟,然后即行常规搔菌处理和后期培养; 5、出菇棚调控温度在5—12?、空气湿度80,左右,暂时不予通风,密闭光照;约6天左右,即有密密的菇蕾现出,令其正常生长3天左右,幼蕾即基本完成分化,成为幼菇;此时,加大光照强度在800勒克司、调控温度在4?以下、加强通风并使冷风直吹幼菇,使菇体不能耐受强风、低温及干燥环境而在很短时间内软化、死亡,检查并确认幼菇死亡后,立即恢复正常管理条件; 6、正常条件下,约7天左右,在死亡的幼菇周边以及菇体基部,又会再次发生菇蕾,该次的蕾量较之第一次要密、要多,一般应是上次菇蕾的2倍左右,而且分布均匀、整齐一致;此后,严格调控棚温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5,、微量的通风、约200勒克司左右的光照条件,子实体即可正常生长。 注意要点:菌种应进行脱毒处理;菌种培养应尽量满足其条件,并严格按计划生产,不得使用退化或老化的菌种;装料应均匀一致,不可使料袋过松,以防发生边壁菇;提高湿度的办法是地面浇灌大小、墙体喷水,出菇阶段不得对子实体喷水;生产白色金针菇,或黄色金针菇需要长途运输、小包装销售时,应将棚温控制在7?左右、空气温度70,—75,,以延长鲜菇的货架寿命。 第十一节 温棚金针菇生料栽培新技术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丛生,菌盖直径2,15厘米,半球形,盖缘内卷,后逐渐展开呈扁平状。菌柄梗直,长2,13厘米,直径2,8厘米,上下近等粗,菌柄初期实心,后期中空。品种有2种类型,白色和黄色,白色适于加工成瓶装罐头,黄色适于鲜食和加工成干品。 二、生物学特性 1.温度 菌丝生长适温16,28?,最适温度为23?左右,4?以下与34?以上停止生长,超过37?菌丝死亡。子实体形成温度为4,24?,生长适宜温度5,16?,最适温度13?左右,温度过高菌盖易开伞且容易引起腐烂。 2.湿度 料中适宜的含水量为60%,70%,最适为65%;发菌时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要求适宜的相对湿度80%,90%。 3.pH 适宜的pH为6,7,最适PH为6.5,由于灭菌后料的pH下降0.5左右,所以生料的pH调整为7.0最适宜。 4.光线 菌丝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需散射光,无光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照过强,菌柄肥矮,菌柄组织纤维化,早开伞,菌柄变成褐色,降低商品价值。 5.空气 金针菇属二氧化碳抵抗型,如供给新鲜充足的氧气,菌丝和子实 体发育良好;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时,菌柄纤细,出现针尖菇;当二氧化碳浓度达5%时,子实体就不能形成。 6.营养 金针菇属木腐型食用,最适碳氮比为20?1。 三、菌种制作 1.母种 最适培养基配方为:?水1000毫升、马铃薯(去皮)20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0.6克、硫酸镁0.5克、琼脂适量;?水1000毫升、葡萄糖3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0.6克、硫酸镁0.5克、0.1克维生素B1、琼脂20克;?水1000毫升、稻草(煮汁)200克、蔗糖3克、硫酸铵3克、琼脂20克。 2.原种和栽培种 最适配方:?阔叶树木屑73%、有机物(麦麸、米糠、玉米粉或豆饼粉)25%、石膏1%、蔗糖1%;?棉籽壳88%、麦麸10%、蔗糖1%、石膏1%;?麦粒(或玉米粒)99%、石膏1%。干料?水=10?12,13。母种7,10天长满,母原种和栽培种30天左右长满。制种按常规操作。 四、栽培 1.栽培料配方 ?棉籽85%、麦麸13%、石膏1%、碳酸钙1%。 ?锯末77%、麦麸(或玉米粉、米糠、豆饼粉)20%、蔗糖1%、石膏1%、碳酸钙1%。 2.发酵料的准备 ?拌料主料如棉籽壳、有机物、锯末和不溶于水的辅料,如石膏、碳酸钙,干时拌均匀,溶于水的辅料如蔗糖溶于水后泼洒,然后泼水拌均匀。 ?建堆堆宽1,1.5米,高1.2米,长度视料的多少和场地而定。上下堆宽差不超过20厘米。表面盖草帘,保温保湿。 ?翻堆翻堆2,3次,离表面20厘米处温度达60?开始计时,维持48小时,然后翻堆。翻堆原则:上翻下、里翻外。料温达到60?后再维持48小时,最好再翻堆一次。 ?优质料的标准当料内长满白色羽毛状的菌丝,并有特殊的面包香味即为优质料,不能有霉味、臭味。料发酵好后喷洒0.1%,0.2%的多菌灵。 3.熏棚 进料前3,4天熏一次:甲醛5,8毫升/立方米,硫磺15克/立方米或烟雾剂3,4克/立方米;进料后再熏一次,并及时通风。 4.播种 菌床宽80,100厘米,料厚15,17厘米。播前地面先喷一遍杀虫剂和杀菌剂,一边铺料,一边稍压实,菌种2层,中间和最上面各一层,菌种用量为干料的10%,15%,中间用2/5,表面及四周用3/5。播好后,表面再洒一层薄料,然后用草帘覆盖,多菌灵喷洒,再盖地膜密封。 5.发菌管理 温度控制在23?左右,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棚内经常通风,同时料表面的地膜每天早、晚各抖动一次,以便通风,30天左右菌丝长满,呈灰色即达到生理成熟。 6.催蕾 菌蕾整齐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首先要将温度控制在13?左右,8?以下很难出菇,18?以上子实体稀疏。湿度要控制在90%,同时每天揭膜通风10分钟,使菌丝从灰白变为雪白,并有棕色饴滴出现,即可出蕾。 7.现蕾后的催产措施 为了消除金针菇顶端优势,促使菇柄上潜在的侧芽分蘖再生出数量极多的菇蕾,以获得更多的子实体,达到增产的目的,可采取下列措施:?通风干燥萎蔫法(即再生法),当菇长至2,3厘米时揭膜,通风干燥,使菇盖萎蔫,菇柄仍有一定硬度,就开始盖膜并支撑起来,再给予适温适湿,4天左右就出现密集的菌蕾。?当菇长到3厘米左右时,将菇尖和菌盖剪除,将菌柄子压在菌床上,给予适温适湿,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4天左右也出现密集的菌蕾。 8.采收 子实体的采收标准:外销时柄长10,15厘米,内销时柄长25厘米且菌盖不开伞。采收时一手按住菌床,另一手轻轻拔下菇体。然后拣去残菇,盖上薄膜,等菌丝恢复生长后,即可进行二次菇的生产。 五、注意问题 1.异常现象的原因 ?菌盖粘连、蒺藜状菇、叠生菇等是由于虫害引起的应加强防虫。 ?黑斑、软腐是由霉菌引起的。 ?锈斑、褐腐是由细菌引起的。 ?丛枝(只长柄,没有菌盖或菌盖很小):二氧化碳浓度高或湿度过大引起的。 ?培养料呈湿腐状、颜色黑褐,是由线虫引起的。 ?培养料表面发生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粘质物,由粘细菌引起的。 2.催产措施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此措施仅限于第一潮菇,第二潮、第三潮菇禁用。 3.发酵料一定要达到腐熟标准,此措施是栽培获得成功的关键。 4.保持棚内经常性的卫生,及时清理残菇、病菇,并经常喷杀菌剂和杀虫剂,特别是杀菌剂。 如何加快金针菇转潮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的转潮做一介绍: 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达,,1.5厘米、菌柄长14,15厘米时采收,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上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上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好原有菇原基。 适当通风降温在出菇阶段,为了采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金针菇生长所需 的湿度,并创造一个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又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气,使其尽快形成原基,加速转潮。 给予微弱的散射光金针菇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形成菇原基,但形成的数量远不及在微弱散射光环境下形成的多,因而在转潮时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可加快菇原基分化,使其形成菇蕾。 合理调控温度金针菇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3?,15?。如果气温偏高,可在菇房空闲地加大喷水量,全面通风降温。应注意的是,温度高时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菇脚变黑,绒毛增多,进而引起病害。如果气温偏低,可以喷洒热水或给菇房加温,以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延缓菇原基的形成,影响菇蕾的生长,不利于转潮。 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适宜培养料的含水量必须达65,,70,时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及后期顺利转潮。如果培养料较干,可一次在袋内加入较多的清水,,,,个小时后倒出多余的水,每袋补充50,100毫升即可。 掉头出菇第二潮菇采摘后,应掉头在另一端出菇,可使转潮加快,产量与第一潮菇相当。但要注意的是,菌丝没有发透或有杂菌感染的菌袋不宜掉头出菇。 防四周出菇袋栽金针菇常出现四周出菇,中间没有或很少出菇的现象,可在培养料中加入20,的杂木屑,不仅可防止四周出菇,还能促进菇原基的形成。 第二章 猴头菇栽培 第一节 季节栽培猴头菇 1.季节安排猴头菇制种宜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 2.栽培料制作配方:?.玉米芯78%、米糠20%,白石膏1%,白糖1%;?玉米芯78%,木屑与米糠各10%,石膏粉1%,白糖1%。将干净、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白糖溶于水中,其他原料先拌匀后加水。将含水量控制在65%。拌匀后闷堆1h装瓶。瓶内料面光滑,松紧适度,不可太满,上留3~5cm空间,瓶口用牛皮纸或塑料封口。灭菌要求常压100?保持6~8h,高压1.5kg/cm2的条件下,维持1~1.5h,然后取出冷却至30?以下,按常规接种。 3(养菌接种后将菌瓶移入室内摆放,湿度尽量控制在16~18?,超过20?时,白天关闭门窗,晚上开启,低于14?时,白天开门窗,晚上关闭,必要时在地面泼浇热水。遮光养菌。 4(出菇一般经20~30d,菌丝可发满瓶。再放置15~20d,接盖,排放在栽培场所。菌瓶底对底排成“品”字形,可放置5层,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室内要有散射光线,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当菌刺长1cm时,空气湿度降至90%。 5(采收头菇采收后将基部的白色菌皮(膜)状物拣去,表面用扁形弯铁钩压平,继续按原样放置。管理方法同第1潮,经7~10d,第2潮子实体即可形成,一般可采2~3潮。 第二节 无公害猴头菇栽培要点 1、生产场地的选择 (1)生产场地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气体,周围300m无各种污水其它污染源。 (2)生产区域环境应符合ny5010无公害栽培环境要求。 2、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 (2)主要病害预防主要病害有毒菌(毛霉、脉孢霉、木霉、黄曲霉)和细菌性基腐病,预防方法是:严格检查种源;保持环境清洁;发现病害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出菇期间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3)主要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菇蝇、菇蚊、螨类。防治方法是:阻隔法防害虫,在场地周围控沟,在菇房安装沙门窗防止害虫防入;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第三节 猴头菇室内培育 室内培育猴头菇的方法有瓶栽和开放式等种,培养料有锯木屑,棉籽皮等:猴头菇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2,28?;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8,22?,温度过低则子实体生长速度缓慢。菌丝体对湿度的要求为60,,子实体对湿度的要求为85,95,。 一、菌种分高培育猴头菇首先要进行菌种分离。菌种分离有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两种方法。孢子分离是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猴头菇成熟后将散放的孢子,作为培育菌丝的原料。组织分离是取新鲜幼嫩的子实体,放入接种箱,在无菌的条件下切开菇体,取中间充实、肉质 较好的一块组织,约米粒大小,放入试管中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用去皮的马铃薯和洋菜,葡萄糖拌匀做成,比例为200:20:20,加水1000克,将pH值调至5(5,6,然后分别装入玻璃试管,不要装满,经高压消毒灭菌并使之形成倾斜面。经接种后将试管放入25?的恒温箱培养3天,接种块即开始萌发菌丝;20,25天时丝茵长满培养基表面,即可挑选生长良好,无杂菌的培养,待菌丝长满试管培养基的斜面,即可开始培养栽培种。 二、栽培种的培养栽培种的培养料可用锯木屑(不含芳香油或杀茵剂)或棉子皮等,配料比例可选择: (1)锯木屑78,、麸皮20,、石膏l,、白糖1,; (2)棉子皮98,、石膏l,、白糖1,; (3)鲜酒糟80,、麸皮10,、糠9,、石膏粉1,(加无机盐营养液,配方为:硫酸铵3,、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1,,用乳酸调至pH值为4。 (4)。将培养基料加60,65,水拌匀,手捏时指缝间有水渍而不滴为宜。然后,装瓶至瓶肩处捣实,在14(7牛顿压力下灭菌1小时。灭菌后用无菌操作挑取斜面菌种一块,投入培养基瓶内,使温度达到20,25?,空气相对湿度达到60,65,,塞上棉塞。约30,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形成菌膜。当菌膜上子实体原基接近棉塞时,拔去棉塞。 三、子实体的培养开放式栽培猴头菇系将阔叶树木屑在高压下消毒,或者在锅中煮20分钟,捞出沥去水份,待凉后直接拌入40,左 右的瓶内菌种,拌好后装入塑料袋或用薄膜包起来。袋口或包扎口装上棉塞通气,放在10?以下的低温中进行培养,待长成菌块后,揭去薄膜,再在自然温度下继续培养,几个月后即可长出猴头菇。这种方法和瓶栽产量相近,但节约菌种、瓶子,可较大规模生产。瓶栽猴头菇则在棉塞拉开后,室温保持在18,20?,如温度过高时,中午关闭门窗,早晚温度较低时通风;如温度低时,可在中午通风。室内湿度保持在85,95,,过低时可在地面泼水,保持经常潮湿,同时每天还可在空间喷雾3,4次,半个月后即可形成子实体。用锯木屑和棉子皮做培养料相比,棉子皮具有发菌快,杂菌少、子实体形成早等特点,比锯木屑提前半月左右形成子实体。 四、采收子实体开始萎缩衰老停止生长发育,表面由白变褐,即可采收,晾晒。如食用,可在孢子散放前采收,可免去孢子苦味。瓶栽猴头菇在上述相同管理条件下,每瓶可采收三个,所余菌丝体可制药。 第四节 猴头菇的代料栽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猴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单靠野生的采集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人工栽培猴头的技术便应运而生。科技人员在研究、探索野生猴头的生物学特性以后,掌握了猴头菌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及相关技术。 目前,人工代料栽培猴头的方法主要有塑料袋栽培、瓶子栽培、压块栽培等。 (1)培养基配方 ?木屑配方。木屑78%,米糠20%,蔗糖、石膏粉各1%。 ?稻草粉配方。稻草粉75%,麦麸20%,黄豆粉3%,蔗糖、石膏粉各1%。 ?玉米芯配方。玉米芯78,,麦麸20,,蔗糖、石膏粉各1%。 ?废纸配方。废纸75%,麦麸22,、尿素1,,蔗糖、石膏粉各1%。酸碱度(pH)5—6。水料重量比1:1。 (2)装袋装瓶这里着重介绍两种栽培方法,即塑料袋栽培及瓶子栽培。 ?装袋。塑料袋用聚丙烯塑料制作,因为这样的塑料袋耐高温。将拌匀的配制料往袋里装时,先填实塑料袋的底部,特别是底部两角要注意填实。因为底角易留空间,这对以后菌丝发育会造成影响。料装到距袋口10厘米时,袋口用塑料颈口圈套上,再用绳扎住,塞上棉塞。袋内装料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料面用手或小木板压实压平。 ?装瓶。选择装瓶以大口径玻璃瓶为好,一般都用罐头瓶。一是便于人工填装,二是罐头瓶便宜,降低成本。 装瓶时要注意装料松紧上下—致,装到瓶肩时将料压平。在料中间向下插一穴洞,以备接种。接着用清水将瓶口内外及瓶身清洗干净,塞好棉塞。 (3)灭菌接菌 ?灭菌。塑料袋及瓶子装料后,即装入大蒸锅常压灭菌,在连续8小时沸水中灭菌。 有条件的可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压力为1.4一1.5千克/平方厘米, 灭菌2—2.5小时。 灭菌要及时。即在装料当天就要灭菌,以免培养料发霉变质。 瓶装的代料因为瓶壁较厚,质地较重,灭菌时间比塑料袋相对要长些。 ?接菌。灭菌后,料温降到30?时,移入接种箱或无菌室进行接种。接种箱先要用酒精充分消毒;接种室也要进行消毒。按种工具用酒精灯反复灼烧,以防杂菌惑染。 接种时,用勺形工具挖一蚕豆大小的一块菌种接入袋内、瓶内。菌种与培养料要贴紧,然后进入培养室培养。 (4)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接种后的菌袋、菌瓶,通过培养室发育菌丝,形成子实体。在此过程中,逐渐降低温度逐渐加大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室温控制在23-26?;空气中相对湿度65,左右。1个月的时间菌丝就可长满袋、瓶。 菌丝体成熟后产生子实体,这时温度要降到21?左右,室内防止直射光线,要有散射光,并要通风换气。经过7—8天,料面上出现菌豆(即子实体雏形),再将室温降到19?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 这时,袋装的要将棉塞、颈圈一起去掉,打开料袋口,露出菌豆;瓶装的去掉棉塞,将瓶子横放在架子上。袋口、瓶口都要反方向放置。喷水时,水流方问要背向袋、瓶口,防止水流进或滴入袋、瓶内,防止引起杂菌感染。这样,大约半个月,子实体就可采收。 第五节 猴头菌的栽培技巧 猴头菌,又称猴头菇、刺猬菌等,原是一种生长于密林中的珍贵食用菌。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极似猴子的头,故而得名。猴头菌肉质鲜嫩,味香可口,品质上乘。其栽培技巧如下: 1、栽培季节。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栽培猴头菌的最佳季节。 2、栽培房的设置和消毒处理。猴头菌的栽培房要求结构严实,通风透光,设在靠近水源和保温保湿性能好的坐北朝南的旧房屋、地下室或山洞等场所。有条件的还可安装调温调湿装置和通风换气设备,为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但无论哪种栽培房,在栽培前都要严格地进行消毒灭菌。 3、培养料的配制。在生产中通常使用以下3种培养料,其配方为:?木屑培养料:杂木屑78?,米糠或麦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棉子壳培养料:棉籽壳78%,米糠或麦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蔗渣培养料:碎蔗渣78%,米糠或麦糠20%,黄豆粉1%、石膏粉1%,水适量。按上述各配方的比例将各原料均匀混合一起,加水拌匀,将培养料酸碱度调至5.5-6,含水量为65%-70%,然后装瓶。 4、接种。灭菌后待料温降到28?以下时,将瓶搬入无菌室中,经密闭消毒后,按无菌操作接入一小匙菌种铺盖瓶面,塞上棉花即可。 5、培养管理。?菌丝培养:接种后立即搬到25-28?条件下培养,管理上主要调节好适宜的温度,保持环境干燥和通风条件。发现杂菌感染的菌瓶应及时清理。待菌丝长满全瓶,应立即移至栽培室。?降 温催蕾:菌丝长满后及时搬进栽培室,然后竖放在栽培架上。使温度控制在15-20?,诱导菌蕾的形成。?子实体阶段管理:子实体开始形成后,应及时拔去棉塞,并将菌瓶一排排卧放在栽培架上。温度控制在22?内,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同时要注意栽培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凡子实体呈球状、不分散、刺短,生长迅速正常,说明通气良好。若成珊瑚状,则说明通风不良,可能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造成的,应及时通风换气。否则,会降低菌菇产量和品质。生产中,一般只需经过12-15天的培养时间,就可采收猴头菌菇。
/
本文档为【食用菌栽培技术(三)【金针菇;猴头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