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较

2017-10-30 3页 doc 14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较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较 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 较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颞浅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颞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1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穿刺方法,?观察组,选用5.5号的头皮针,将患儿仰卧操作台上,头偏向...
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较
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较 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 较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颞浅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颞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1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穿刺方法,?观察组,选用5.5号的头皮针,将患儿仰卧操作台上,头偏向一侧。操作者立于患儿头侧,助手按压患儿头部,暴露颞浅静脉并常规消毒皮肤,然后操作者用消毒剪刀将头皮针针端硅胶管2cm处剪断后,行常规静脉穿刺,见回血后稍进少许,助手将标本容器斜置于硅胶管端,让血液直接沿容器壁滴入,为防凝血可缓慢转动容器。至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立即用无菌棉球局部压迫5,6分钟。?对照组,选用5ml注射器,将患儿仰卧,暴露新生儿一侧下肢,穿刺侧臀下髋关节处垫小垫,使股三角后壁凹陷处的肌肉将股动脉和股静脉托起,大腿外展外旋30?,45?,膝关 1 节呈直角屈曲,膝盖转向外层,暴露腹股沟区,呈蛙腿状卧位。操作者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指,在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用左手示指触摸股动脉搏动点,右手将注射器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然后再逐渐向上提升。当感觉到针头有进入血管的落空感后轻轻抽吸,见有回血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并抽足血量,取出针头并用棉球压迫5,6分钟。操作过程必须有助手协助完成。 评价标准,?一次穿刺成功,一针见血或提针过程中见回血即固定针头,并采集所需血量。?失败,连穿2次及2次以上的未见回血或所采血量不足的即为失败[1]。并发症以新生儿出现的瘀斑、血肿数来衡量分析[2]。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本组资料结果明,采血1次成功率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的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33、8.66、7.11,P<0.05)。见表1。 讨 论 2 新生儿出生后,血流的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很少,且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3],故长期以来选用股静脉采集血标本。由于股静脉可供穿刺暴露段很短,即使外展外旋髋关节时,也仅约20mm,股静脉外径约为3.9mm,所以若穿刺时,进针部位过低或在股动脉搏动处过于偏内侧进针,都可能刺不到股静脉而使穿刺失败[4],同时常会发生下列情况,?股静脉邻近会阴部,易被排泄物污染,如果消毒不严容易造成感染。?股静脉位置较深,滑动度大,不易固定,如新生儿哭闹、合作无法配合,往往使得穿刺失败,影响抢救治疗。?因为股静脉旁有股动脉和股神经伴行,所以容易误伤股动脉与神经。?股静脉是大血管,部位较深,穿刺后压迫不当极易出现巨大血肿及其压迫症状。?股静脉部位较深,穿刺不易一次成功,反复穿刺损伤血管易造成血栓形成。?股静脉穿刺时,由于受体位的影响,暴露面积较大,很容易受凉,并且需2人协作才能完成整个操作。?股静脉由于负压抽吸,力量稍大就会容易产生血标本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拔针后按压的力度不容易掌握,过大或过小、按压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易引起瘀斑、血肿以及下肢青紫等并发症。 而采取颞浅静脉采血,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优点是,?颞浅静脉穿刺部位不易被污染,减少了感染的机会。?颞浅静脉没有复杂的解剖位置,血管表浅,暴露充分、直 3 观、浅表、隐约可见,容易固定,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颞浅静脉穿刺暴露面积少,不必担心患儿受凉。?头皮针硅胶管为一种高聚物弹性体,有短期抗凝作用,采血过程中很少出现凝血阻塞现象,由于血液沿管壁直接滴入容器,采集血标本不易溶血。?操作手法简单易掌握,拔针后按压5,6分钟常无血肿、瘀斑等并发症发生。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血一次成功率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的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很高,而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华梅,潘小英,钟燕芳,等.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护理报,2006,13(9):36-37. 2 贾平,何平,马清华.经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查肾功能的可行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C):45. 3 金汉珍,黄德民,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7:57-58. 4 王震寰,项平.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临床解剖学.中国临床解剖学,1996,14(3):206-207. 4
/
本文档为【新生儿颞浅静脉及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