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2017-09-23 3页 doc 38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神经内科 汪涛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为不同证候。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我科应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中风后患者63例,其中半身不遂39例,上肢不遂18例,下肢不遂6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岁。穴位敷帖治疗贴由云...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神经内科 汪涛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为不同证候。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我科应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 1.1 资料 中风后患者63例,其中半身不遂39例,上肢不遂18例,下肢不遂6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岁。穴位敷帖治疗贴由云南思茅金利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中药(对照组)30例,其中半身不遂18例,上肢不遂9例,下肢不遂3例;穴位敷贴+西药中药(治疗组)33例,其中半身不遂21例,上肢不遂9例,下肢不遂3例。两组病人均为中风后偏瘫恢复期,西药治疗以降脂抗凝、营养神经、控制危险因素、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主;穴位敷贴治疗选取的穴位为上肢不遂: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下肢不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环跳等。使用时,均为清洁皮肤,贴于相应穴位,24小时后揭除,停1至2小时后再贴上新的穴位敷贴。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 Barthal指数评分见下表 日常活动项目 独立 部分独立或部分帮助 需极大帮助 完全依赖 进餐 10 5 0   洗澡 5 0     修饰(洗脸、刷牙、刮脸、梳头) 5 0     穿衣(包括系鞋带) 10 5 0   可控制大便 10 5(偶尔失控)* 0(失控)   可控制小便 10 5(偶尔失控)** 0(失控)   用厕(包括拭净、整理衣裤、冲水) 10 5 0   床椅平移 15 10 5 0 平地行走45米 15 10 5 0 上下楼梯 10 5 0   *每周少于1次,**每24h少于1次。总积分由0~100分; 按其依赖程度分:100分 独立;75~95分 轻度依赖;50~70分 中度依赖;25~45分 重度依赖; 0~20分 完全依赖 2 结果 2.1 治疗前,参照Barthal指数(BI)评分 组别              100分    75~95分    50~70分      25~45分      0~20分 对照组(30例)    0          0            0            10          20 治疗组(33例)    0          0            0            12        21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Barthal指数评分无差异。 2.2 治疗后,参照Barthal指数(BI)评分 组别              100分    75~95分    50~70分      25~45分      0~20分 对照组(30例)      0          3          15            9            3 治疗组(33例)      0          8          19             4          2 治疗2~3个疗程后,治疗组Barthal指数评分分数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轻、中度依赖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自主行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 典型病例 查××,男,69岁,退休。入院时间:2006年1月25日。患者晨起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头晕头胀,右侧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就诊时查头颅CT:左基底节多发性腔梗。遂以“头晕伴右侧肢体无力4小时”收治入院。入院后西药予以溶栓、降纤、抗凝及支持治疗。3天后,症情稳定,查体: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肌力Ⅱ—Ⅲ级。改用西药降脂抗凝、控制危险因素、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加用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主,穴位敷贴(云南思茅金利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上肢选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选穴阳陵泉、足三里、梁丘、环跳。使用时清洁皮肤,贴于相应穴位,24小时后揭除,停1至2小时后再贴上新的穴位敷帖。每日一次。连续使用3个疗程。出院时查体: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好转,肌力Ⅳ—Ⅴ级,基本生活能够自理。Barthal指数评分80分。嘱其继续使用穴位敷贴治疗,坚持功能锻炼,西药对症支持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持续改善,肌力逐渐恢复正常。 4 讨论 中风属危急重病,临床极为常见。其病因以积损正衰为主,病位在脑,常涉及心、肝、肾、脾,其病机多由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外之外。论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中风的治疗,宜采用综合疗法;而且由于中风病残率高,因此要注意康复训练。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贴,可以持续不间断的作用于相应穴位,达到祛风痰、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使用时无疼痛,方便安全,对中风后半身不遂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恢复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穴位敷贴治疗贴(云南思茅金利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制而成。它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穴位敷贴贴敷于人体穴位后,可发射出生物波,该波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肌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增强免疫力。当这种“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可以对相应的疾病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诊疗评定标准.中国中医药学报,1986,(2):56-57.                      [2]徐光,贾少微,王凡. 试论现代针灸治疗中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中国针灸,2001,7(21):433-436.                      [3]徐木林.痰与心脑血管病.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2):20-22 .                                                  [4]梁伟雄,黄培新. 中风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脑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研究.新中医,1999,31(7):41-42.                          [5]麦丽莎.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近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8(11):1737-1740.                              [6]李静铭. 试谈阴经穴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作用. 江苏中医, 2000,21(8):9-10.                                  [7]王伯章,夏绪刚.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34(2):14-15.
/
本文档为【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