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论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2017-11-30 4页 doc 15KB 5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论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浅论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一、荀子其人 荀子,名况,又被尊称为“荀卿”,音转之故,又称“孙卿”或“孙卿子”。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郇(今山西临猗县)人,生于孟子之后,具体生卒年月已无法确考,有学者据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等著作推算:“荀子当约生于公元前334年,约卒于公元前236年”。(见参考文献[2]261页) 荀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都很简略。我们可从太史公《荀子传》、刘向《孙卿书录》、应劭《风俗通义》、清代谢墉《风俗通》、《荀子?强国篇》等中略知,荀子曾经去过齐、秦等地,而且游学稷下时成就了其名声。 荀子是孔子之后儒...
浅论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浅论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一、荀子其人 荀子,名况,又被尊称为“荀卿”,音转之故,又称“孙卿”或“孙卿子”。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郇(今山西临猗县)人,生于孟子之后,具体生卒年月已无法确考,有学者据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等著作推算:“荀子当约生于公元前334年,约卒于公元前236年”。(见参考文献[2]261页) 荀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都很简略。我们可从太史公《荀子传》、刘向《孙卿书录》、应劭《风俗通义》、清代谢墉《风俗通》、《荀子?强国篇》等中略知,荀子曾经去过齐、秦等地,而且游学稷下时成就了其名声。 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派代人物,是继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据谢墉《荀子序》记载,荀子“最为战国老师。太史公作传,论次诸子,独以孟子荀卿相提并论„„盖自周末历秦汉以来,孟荀并称久矣。”并指出公孙子、尸子、墨子等皆被列于孟荀之下。 二、从《荀子》一书看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下面仅举三例加以说明: (一)从《性恶》篇看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不是“真伪”、“虚伪”的“伪”,而是“人为”之义。因此,荀子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常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即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之所以说人之性“恶”,是因为“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 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在此已论证得很清晰条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饥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生儿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天然之性加以人为的节制和引导,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争夺、暴乱和相互残害。 其善者伪也。”要想达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为地用礼义法度来制约所以说“人之性恶, 人之恶性。 (二)从《天论》篇看荀子的天人论 荀子的“天人论”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我们仅举《天论》中一例加以说明。《天论》篇开头写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可见,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三)从《礼论》、《王制》等篇看荀子的社会道德观 隆礼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级而治是荀子的又一重要思想主张,其中,“隆礼”最为突出。荀子认为人之性恶需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制约,这在《荀子》的《礼论》、《王制》、《强国》、《天论》、《非相》、《君道》等篇中皆有论述。如:《礼论》篇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王制》篇云:“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 《大略》篇云:“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可见,荀子是主张隆礼的,而且主张国家应分等级而治,尊君重法。 此外,荀子在政治上主张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行“胜人之道”;在人生观上主张积极有为与正义原则;在修养观上主张修身为本,强调“学”,提倡“思”,重视“行”;在教育观上主张“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尊师重教”、“君师合一”,也有十分进步的意义,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荀况著,杨琼注.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刘蔚华,赵宗正主编.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12. [2] [3]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6 [4]蒋伯潜.诸子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2 [5]张永桃、李书有主编.儒学源流[M].(第一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7
/
本文档为【浅论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