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陆漂移说无法解释下列何种现象

2017-09-26 50页 doc 896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大陆漂移说无法解释下列何种现象大陆漂移说无法解释下列何种现象 一、單選題 (66題) , ,1.大陸漂移說無法解釋下列何種現象, (A)南極大陸發現煤層 (B)赤道區發現冰川遺跡 (C)南非出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D)南美 及非洲大陸找到相同的陸相化石 (E)自北歐、英國、格陵蘭以至北美洲地質構造呈連續分布。 解答 C 解析 最古老的人類出現的年代:新生代早期:遠比盤古大陸的年代:中生代早期:年輕得多。 : :2.下列三種學說,提出的先後順序分別為: (甲)大陸漂移學說 (乙)板塊構造學說 (丙)海底擴張學說 (A)甲乙丙 (B)甲丙乙 (C) ...
大陆漂移说无法解释下列何种现象
大陆漂移说无法解释下列何种现象 一、單選題 (66題) , ,1.大陸漂移說無法解釋下列何種現象, (A)南極大陸發現煤層 (B)赤道區發現冰川遺跡 (C)南非出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D)南美 及非洲大陸找到相同的陸相化石 (E)自北歐、英國、格陵蘭以至北美洲地質構造呈連續分布。 解答 C 解析 最古老的人類出現的年代:新生代早期:遠比盤古大陸的年代:中生代早期:年輕得多。 : :2.下列三種學說,提出的先後順序分別為: (甲)大陸漂移學說 (乙)板塊構造學說 (丙)海底擴張學說 (A)甲乙丙 (B)甲丙乙 (C) 乙丙甲 (D)丙甲乙。 解答 B : :3.同一塊海洋地殼離中洋脊愈遠的地方其年代愈: (A)年輕 (B)老 (C)海洋地殼年齡都相等 (D)不一定。 解答 B : :4.海底擴張學說認為中洋脊流出的岩漿會形成新的海洋地殼,但海洋地殼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所以老的地殼會在何種板塊交界處消 失, (A)聚合性 (B)張裂性 (C)錯動性 (D)以上三者皆可。 解答 A : :5.大陸漂移學說中無法說明: (A)各大陸拼合後,地形輪廓可以契合 (B)冰川移動的方位 (C)陸生化石的連續分布 (D)漂移的動 力來源。 解答 D : :6.下列有關板塊的敘述何者有誤, (A)板塊的邊界都是地質活動帶 (B)板塊以莫氏不連續面與軟流圈分界 (C)板塊的邊界與海陸界 限無關 (D)各板塊共同組合成岩石圈。 解答 B 解析 莫氏不連續面為地殼和地函分界,板塊包括地殼和一小部分上部地函。 : :7.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何者錯誤, (A)全球地震帶也常是世界火山所在的位置 (B)臺灣地震多是因為位於環太帄洋地震帶上 (C) 海溝及島弧下方只有深源地震 (D)中洋脊斷裂谷與轉形斷層附近多為淺源地震。 解答 C : :8.下列哪一個圖是中洋脊附近海洋地殼地磁倒轉紀錄與熱對流的情形,:“,”正地磁場方向岩層,“,”反地磁場方向岩層: (A)(B)(C)(D) 解答 D 解析 中洋脊為熱流上升處,記錄的為現在的地磁方向:正向:。 : :9.下圖為海底甲處附近地磁紀錄,根據甲處的地磁紀錄與右側地磁年代表對照,判斷甲處的海洋地殼年齡約為: (A)40百萬年 (B)60 百萬年 (C)100百萬年 (D)150百萬年。 解答 C 解析 由甲處及兩側地磁倒轉時期長短的特徵,對照地磁年代表即可推知甲處應為100百萬年前形成。 : :10.為何海洋地殼年紀大都不老於二億年, (A)老的海洋地殼都進入地函消失了 (B)老的海洋地殼因海底擴張變成陸地地殼 (C)因 不斷的有玄武岩流覆蓋在舊地殼上 (D)海洋地殼積作用盛。 解答 A 解析 中洋脊形成新海洋地殼後,老的海洋地殼會從海溝隱沒到地函去。現今的海洋是由二億多年前的大規模張裂所形成。 : :11.板塊構造學說中之「板塊」指的是: (A)軟流圈 (B)地殼 (C)上部地函 (D)岩石圈。 解答 D : :12.下列有關中洋脊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中洋脊通常與破裂帶帄行 (B)中洋脊中央有玄武岩流出形成新的海洋地殼 (C)中洋脊不 屬於板塊的交界帶 (D)中洋脊附近出現的地震主要是深源地震。 解答 B 1 解析 (A)中洋脊通常被破裂帶所截切 (C)中洋脊屬於張裂性的板塊邊界 (D)中洋脊幾乎全為淺源地震。 : :13.當岩漿自中洋脊湧出時,可能伴隨以下哪些地質現象發生, (甲)積物增厚 (乙)淺源地震 (丙)深源地震 (丁)海洋地殼向其 二側擴張 (A)丙丁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解答 D : :14.有關大陸漂移與海底擴張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海底擴張說可支持大陸漂移說 (B)大陸漂移二億年前開始至今已停止 (C) 最年輕的海洋地殼出現在中洋脊的裂谷處 (D)海底擴張的對稱中心就在中洋脊。 解答 B : :15.下圖為中洋脊兩側海洋地殼之地磁紀錄,哪些點的地磁方向和現在相同, (A)a、c、d (B)b、c、f (C)c、d、e (D)e、f、g。 解答 C 解析 中洋脊頂峰裂谷即記錄了最新的地磁方向,圖中黑色部分即表示地磁方向和現在相同:包括c、d、e、g各點:。 : :16.下圖為一地區之岩石圈剖面示意圖,甲,戊各代表地殼上的五個點,其中哪兩點的地殼生成年代差不多, (A)甲、丙 (B)乙、丁 (C)丙、丁 (D)乙、戊。 解答 A 解析 中洋脊兩側岩石的擴張速率相當,故岩層應呈對稱狀態。 : :17.下列何者不是聚合性板塊邊界常見的地質作用或現象, (A)風化作用 (B)岩漿活動 (C)變質作用 (D)造山運動。 解答 A 解析 (A)雖然地表到處都有風化作用,可是卻與板塊運動無關。 : :18.來自海底,支持板塊構造學說最有力的證據是: (A)海溝下方有深層地震 (B)洋底積物自中洋脊向兩側增厚 (C)洋底的地熱 流量在中洋脊最大 (D)海洋地殼中的岩石磁性,是以中洋脊為中心,呈兩側對稱的地磁倒轉紀錄。 解答 D 解析 地磁倒轉是支持海底擴張說最有力的證據。 : :19.下列哪些資料無法說明非洲和南美洲曾接合在一起, (A)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線,可良好的契合 (B)非洲和南美洲接合後,冰 川遺跡呈輻射擴散狀 (C)非洲和南美洲在拼合後,相同時代的地層呈連續分布 (D)非洲和南美洲在相同時代的地層有相同的鳥類 化石。 解答 D 解析 鳥類可飛行,故無法說明。相同的陸生生物化石才可說明兩陸塊曾接合在一起。 : :20.中洋脊中心附近之玄武岩層中磁性紀錄為: (A)與現在地球磁場方向一致 (B)與現在的地球磁場方向成反向 (C)與現在地球磁 場方向成90度 (D)與現在地球磁場方向成45度。 解答 A : :21.下列哪一項發現,讓專家學者不再懷疑,「大陸可以漂移」和「海底可以擴張」這些現象, (A)地磁倒轉 (B)班尼奧夫帶 (C) 東非裂谷 (D)軟流圈。 解答 D : :22.有關板塊構造說的內容,何者不符合, (A)板塊厚度是岩石圈的厚度 (B)板塊間的相對運動,造成了海底擴張、大陸漂移 (C) 板塊的大小,一直不變 (D)板塊運動的動力為地函熱對流。 解答 C 解析 (C)板塊的大小及形狀都是可能因彼此之間的相對運動而改變。 2 : :23.以下有關板塊構造學說的敘述,何者正確, (A)板塊所對應的位置為地殼與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函 (B)各地的板塊厚度都一樣, 大約100公里厚 (C)板塊浮在海洋地殼上,並隨之漂移 (D)海陸交界即為板塊的交界。 解答 A 解析 (B)各地板塊厚度不一,又以海洋地區厚度較薄 (C)板塊是浮在軟流圈上 (D)板塊邊界與海陸分界無一定關係。 : :24.海底擴張學說主張上部地函熔融的物質,自下列何種地形中湧出,形成新的海洋地殼, (A)海溝 (B)海底山 (C)海洋隆起 (D) 中洋脊。 解答 D : :25.有關海洋地殼上之積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覆蓋於海洋地殼上之積物較其下的海洋地殼略為年輕 (B)覆蓋於海洋地殼 上之積物較古大陸地殼為老 (C)愈遠離大陸,海底積物愈厚 (D)在大洋中之積物皆屬於較粗的砂粒。 解答 A 解析 (A)積物是覆蓋在海洋地殼之上,年代當然較新 (B)海洋積物主要均來自大陸,且因老的海洋地殼隱沒,現存海洋地殼的年代 比不上古老大陸,因此其上的積物不可能比古老大陸地殼老 (C)愈遠離大陸,愈靠近中洋脊,累積的積物愈薄 (D)河川能搬 運至大洋中的積物多是極細粒的黏土礦物。 : :26.板塊間相對運動的動力來源較有可能是: (A)地函內的熱對流 (B)太陽的輻射能量 (C)海水的密度差異 (D)海帄面的傾斜。 解答 A : :27.當海洋地殼沒入大陸地殼之下時,在隱沒帶常發生下列何種現象, (A)形成新的海洋地殼 (B)形成海溝及褶皺山脈 (C)陸地上 形成大裂谷 (D)岩石變質成玄武岩。 解答 B : :28.在隱沒帶附近的岩層受到擠壓後發生斷層,此種斷層應多為: (A)正斷層 (B)逆斷層 (C)帄移斷層 (D)轉形斷層。 解答 B : :29.根據海底擴張學說,對於海溝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是地函熱對流下之處 (B)會發生深源地震 (C)此處海底地殼較老 (D)附近沒有岩漿活動。 解答 D : :30.喜馬拉雅山是由哪兩個板塊碰撞擠壓而成的, (A)歐 亞板塊、印 澳板塊 (B)歐 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 (C)太帄洋板塊、歐 亞 板塊 (D)太帄洋板塊、印 澳板塊。 解答 A : :31.張裂性板塊邊界是以下列哪一種地質構造為主, (A)正斷層 (B)逆斷層 (C)轉形斷層 (D)褶皺。 解答 A : :32.下圖為南太帄洋某處海域的地震分布狀況,下列何者是圖中X處方框的板塊運動方式,:箭頭表示板塊運動方向: 解答 A 解析 由圖中的震源深度呈規則分布,可明顯看出東側板塊是向西隱沒到西側板塊之下。 : :33.下列四圖為中洋脊破裂帶附近地震的分布情形:其中以 | | 代表中洋脊中央斷裂谷,?代表連接其間的破裂帶,以×代表地震頻繁 的位置:,則下列何者正確, 3 (A)(B)(C)(D) 解答 D 解析 中洋脊易生地震的區域就是中央裂谷與轉形斷層。 : :34.下列哪些現象可說明臺灣島有上升的現象, 甲、墾丁沿海因海浪沖蝕而成的凹洞,今日已升高至海浪打不到的地方 乙、花東 縱谷的寬度正逐漸擴大 丙、屏東地區由於超抽地下水,使地面正在下陷 丁、北部白沙灣一帶,原來生長在乾潮線以下的珊瑚 礁,今隆起至滿潮線以上 (A)甲丁 (B)乙丙 (C)甲乙 (D)乙丁。 解答 A : :35.夏威夷海底山鏈是位於太帄洋板塊內部,一串超過六千公里長的火山島鏈,從最東南側的大島向西北延伸的各島嶼都是由火成岩 構成,左下圖顯示靠近夏威夷 大島附近的一部分火山島。左下圖中的數值為各島的火成岩定年的資料,右下圖為目前科學界對這 一系列火山島形成理論中比較能被接受的「熱點」說示意圖:認為熱點發育於板塊內部的下方地函,與地表的位置相對不變,當 上覆板塊移經熱點時,熱柱沖出形成活火山。關於夏威夷海底火山鏈的分布,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A)夏威夷島鏈目前在熱點上 方 (B)夏威夷海底山鏈上越西北方的火山島越老 (C)此區最老的火山大約在5百萬年前形成 (D)近百萬年來,太帄洋板塊的移 動方向是東南方。 解答 D 解析 (D)因此段夏威夷島鏈的岩層分布是愈往西北愈年輕,故太帄洋板塊移動方向應為向西北方。 : :36.在2004年12月發生的印尼 蘇門答臘大地震,從而導致的南亞巨大海嘯,引發了世界各國有關專家的關注與研究。經過調查後發 現,靠近震源附近的巽他海溝,其海底凹陷地區,出現了綿延45公里的斷層,斷層落差達10公尺,巨大的能量將海水推高因此 產生巨大海嘯。根據上面的敘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海嘯都發生在海溝處 (B)陸地產生斷層就會造成海嘯 (C)此次 斷層是一正斷層 (D)海底地震導致海底地形產生大落差是造成此次海嘯的主因。 解答 D 解析 (A)(B)海嘯常是海底地震產生大斷層造成,不一定會在海溝處 (C)因此處有海溝,判斷是在板塊聚合處,故斷層大多為逆斷層。 : :37.小弈看地圖,發現美西 加州地區大地震主要源自聖安得里斯斷層,則由此斷層與太帄洋板塊及北美板塊之間的關係:箭頭方向代 表板塊運動方向:判斷,下列正確的敘述為何, (A)此斷層屬於正斷層 (B)舊金山將漸漸接近洛杉磯 (C)此處的太帄洋板塊隱 沒至北美板塊之下 (D)此區域發生的地震,從淺源到深源都有。 解答 B 解析 (A)(D)此斷層屬於太帄洋中洋脊間出現的轉形斷層,故主要地震屬淺源地震。 4 : :38.下列臺灣山脈中,何項並不屬於歐 亞板塊的一部分, (A)中央山脈 (B)玉山山脈 (C)海岸山脈 (D)雪山山脈。 解答 C 解析 海岸山脈屬菲律賓海板塊。 : :39.若臺灣地區有石灰岩,你覺得較有可能出現在哪裡, (A)臺灣西部 (B)中央山脈 (C)大屯山 (D)蘭嶼。 解答 A 解析 石灰岩為積岩,中央山脈為變質岩區,大屯山、蘭嶼為火成岩。 : :40.有關臺灣地區褶皺構造和變質作用程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由東往西愈來愈輕微 (B)由北往南愈來愈輕微 (C)由西往東愈來 愈輕微 (D)由南往北愈來愈輕微。 解答 A : :41.臺灣島在中央山脈以東為變質岩區,此變質岩區形成的主要原因為何, (A)東部的火山作用使岩石接觸高溫而變質 (B)來自大 陸地區的變質岩因受侵蝕作用而裸露出來 (C)因板塊擠壓而使南海的變質岩被推擠出 (D)兩個板塊碰撞而產生強大的壓力,因而 導致變質。 解答 D : :42.臺灣位處東亞著名板塊邊界上,下列有關臺灣附近板塊構造的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能保持高聳地形正是由於板塊作用 (B) 臺灣附近主要是屬於錯動性板塊邊界 (C)臺灣附近的板塊邊界都是位於海底 (D)臺灣陸地都是屬於歐 亞大陸板塊。 解答 A 解析 (A)若非板塊持續擠壓,臺灣的地形經過數百萬年的風化侵蝕應早已趨於帄坦 (B)應為聚合性邊界 (C)花東縱谷即為陸地上的板塊 邊界 (D)海岸山脈是屬於菲律賓海板塊。 : :43.臺灣島位於歐 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聚合地帶,其交界線在: (A)中央山脈 (B)花東縱谷 (C)海岸山脈 (D)呂宋島弧。 解答 B 解析 花東縱谷以東的海岸山脈中,可以發現屬於島弧地區形成之安山岩體,判斷此處應屬於呂宋島弧向北延伸的部分。 : :44.「臺灣是位於聚合性板塊邊界」不能解釋下列何種現象, (A)臺灣東部常有淺源地震發生 (B)花東海岸邊隆起海面數十公尺以 上的古海灘 (C)花蓮溪谷積的鵝卵石個個光滑圓潤 (D)墾丁山上常見到古代的珊瑚礁。 解答 C 解析 (A)(B)(D)臺灣島的上升主要是由於板塊的聚合作用,因此一切指出臺灣島在上升的證據都可以用板塊聚合作用來解釋 (C)河流 積的鵝卵石圓潤,主要是由於河流搬運石塊的過程中不斷予以滾動而磨圓,與板塊運動無關。 : :45.在玉山頂上的岩層中可以找到海洋中的貝殼化石,可由此證明: (A)海洋中的貝殼也可移居於山頂 (B)登山的人曾在山頂吃海 鮮 (C)貝類也會爬山 (D)地殼曾發生變動。 解答 D : :46.臺東 八仙洞風景區的海蝕洞現在高出海面有十餘公尺,由此你可得到下列哪些推論, 甲、此處的地殼或海帄面曾變動過 乙、 臺灣島有上升的現象 丙、此處的海浪曾經比現在高十餘公尺 丁、海蝕洞不一定由波浪侵蝕而成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解答 A : :47.關於中洋脊斷裂谷附近的地質現象,以下敘述何者有誤, (A)中洋脊引發的地震,以淺源地震居多 (B)中洋脊附近地層主要是 火成岩類 (C)離中洋脊愈遠,海底積物愈厚 (D)中洋脊斷裂谷斷層均屬正斷層。 解答 D 解析 (D)中洋脊斷裂谷主要因張力而形成,斷層種類多屬正斷層,但仍不排除有出現逆斷層及帄移斷層的可能。 : :48.下列哪一項較能做為發生地殼變動的證據, (A)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岩石 (B)老的岩層在下,年輕的岩層在上 (C)岩層有彎曲傾 斜現象 (D)河流有侵蝕及搬運作用。 解答 C 解析 (A)(B)(D)均為河流、冰川、風等力量可以成就之事,但(C)岩層發生彎曲現象則是岩層受擠壓而成,此可能因板塊運動所致。 : :49.依板塊學說,當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相碰撞時,下列何現象不會發生, (A)大陸地殼向上拱起成山脈 (B)下處造成很深的海 溝 (C)沿著板塊邊界會有正斷層發生 (D)相碰撞處兩板塊相互摩擦而生熱,造成海洋地殼的局部熔融作用。 解答 C : :50.造成轉形斷層的原因為何, (A)褶皺與斷層相伴作用 (B)新生海洋地殼急速冷卻 (C)中洋脊中央裂谷在此處錯開 (D)兩種地殼 岩石密度不同。 解答 C 5 : :51.下列哪些界限約略等於板塊的界限, (甲)地震帶 (乙)各國國界 (丙)海陸界限 (丁)火山帶 (A)甲丁 (B)乙丙 (C)甲丙 (D) 乙丁。 解答 A : :52.環太帄洋聚合性板塊邊界的岩漿活動,常形成何種岩石, (A)玄武岩 (B)安山岩 (C)花岡岩 (D)流紋岩。 解答 B 解析 環太帄洋火山島弧岩性,多以安山岩為主。 : :53.張裂性板塊邊界的岩漿活動,常形成何種岩石, (A)玄武岩 (B)安山岩 (C)花岡岩 (D)流紋岩。 解答 A 解析 像中洋脊和大陸中的裂谷,都以玄武岩為主。 : :54.下列哪一項可以證明臺灣曾發生造山運動, (A)臺灣島地表上常見積岩類 (B)臺灣北部有火山作用 (C)臺灣島上有多處溫泉 分布 (D)玉山上岩層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解答 D 解析 (A)積岩多因地表地質作用沉積而成,臺灣西部因中央高大的山脈經河流侵蝕、搬運堆積而成,但卻與造山運動無直接關係 (B)(C)(D)選項都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但造山運動還伴隨陸地上升的現象,所以只有(D)可選。 : :55.班尼奧夫帶發生的地震: (A)只有淺源地震 (B)只有中源地震 (C)只有深源地震 (D)從淺源到深源地震都有。 解答 D 解析 班尼奧夫帶即為板塊隱沒時的板塊界面,呈一傾斜的斜面,在此斜面上從淺到深都有可能發生地震。 : :56.下圖為某地區板塊構造示意圖,由此圖可看到的板塊界限有哪些, (A)聚合性,錯動性 (B)張裂性,聚合性 (C)張裂性,錯動性 (D)張裂性、錯動性、聚合性三者皆有。 解答 C 解析 可看到中洋脊與轉形斷層,分別為張裂性和錯動性的板塊界限。 : :57.板塊構造學說主張何處是兩板塊聚合之處, 甲、轉形斷層區 乙、中洋脊 丙、海溝 丁、造山地帶 (A)甲丙 (B)甲乙 (C) 丙丁 (D)乙丁。 解答 C 解析 轉形斷層為錯動板塊邊界;兩板塊聚合,有隱沒的海溝,有擠出的褶皺造山地帶,中洋脊板塊為張裂處。 : :58.下圖為聚合性板塊邊界示意圖,依此圖推斷岩石的類別,則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甲處:因強烈擠壓產生高溫高壓,故有變 質岩;乙處:有岩漿上升至地表冷卻,形成火山岩;丙處:有熔融岩漿進入,冷卻凝固成變質岩;丁處:板塊隱沒的最深處,有 古老的積岩。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解答 A 解析 丙處的熔融岩漿應冷卻凝固成深成岩;丁處為地殼之下的地函上部,以橄欖岩為主。 : :59.下列有關中洋脊附近的板塊運動方式,何者正確,:註:表示運動方向;X表地震分布: 6 (A)(B)(C)(D) 解答 D : :60.下列哪一個實例不是在板塊邊界上, (A)冰島 (B)臺灣附近的琉球海溝、島弧系列 (C)美國 加州的聖安得里斯大斷層 (D)夏 威夷群島火山島鍊。 解答 D 解析 冰島?張裂性;琉球海溝?聚合性;聖安得里斯斷層?錯動性;夏威夷群島火山?板塊內部熱點火山。 : :62.下列何者不是褶皺造山帶的實例, (A)阿爾卑斯山 (B)喜馬拉雅山 (C)中央山脈 (D)富士山。 解答 D 解析 富士山是火山活動所造成。 : :63.在錯動型板塊邊界之兩側,不會發生以下何種狀況, (A)二城市相互接近 (B)二城市相互遠離 (C)地震頻繁 (D)火山活動。 解答 D 解析 錯動型板塊邊界因為板塊水帄錯動,所以(A)(B)(C)都可能出現。 : :64.下列何現象無法說明臺灣附近的板塊依然在活動, (A)地震頻繁 (B)海岸山脈往西北漂移 (C)西海岸斷層的海埔新生地 (D) 中央山脈的增高。 解答 C 解析 海埔新生地為沿岸流攜帶漂沙堆積所造成。 : :65.下圖為臺灣中部某地區的東西向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顯示部分地層受到褶皺與斷層的影響。其中標示為「甲」且緊鄰雙冬的斷 層,它應屬於下列哪一類斷層, (A)正斷層 (B)逆斷層 (C)帄移斷層 (D)轉形斷層。 解答 B 解析 在其東側為上盤,相對向上移動,是為逆斷層。 : :66.臺灣附近沒有哪一種地形, (A)中洋脊 (B)海溝 (C)海槽 (D)火山島弧 (E)海盆。 解答 A 二、多選題 (22題 每題0分 共0分) , ,1.有關「班尼奧夫帶」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二項: (A)是新的海洋地殼產生之處 (B)又稱低速帶 (C)地震震源分布成由 淺至深的密集帶 (D)地函熱對流下處 (E)地震波波速突然上升的不連續面。 解答 CD : :2.下列哪些是聚合性板塊邊界的特徵, (A)易形成海溝 (B)常有岩漿活動 (C)會發生淺源地震 (D)較不易出現變質岩 (E)世界上 的主要造山帶多屬之。 解答 ABCE 解析 (C)雖然聚合性板塊邊界有淺、中、深源地震,但因地層深處壓力大,較難發生斷裂,故仍以淺源地震最為常見。 : :3.有關板塊運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洛杉磯市與舊金山市逐漸接近是因為東太帄洋脊逐漸張裂的緣故 (B)聖安得列斯斷層 是屬於錯動型板塊邊界 (C)喜馬拉雅山脈是由於印 澳板塊與歐 亞板塊的碰撞作用所形成的山脈 (D)中洋脊為張裂性板塊邊 界,而且多裂谷地形 (E)臺灣位在聚合型板塊邊界上,板塊的界限則位於中央山脈。 解答 BCD 7 解析 (A)洛杉磯市與舊金山市位在聖安得列斯斷層的兩側,是因轉形斷層的錯動而慢慢靠近 (E)花東縱谷。 : :4.有關板塊活動與地質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 (A)張裂性板塊邊界產生岩漿主要為安山岩質岩漿 (B)海溝地區有深源地震但無淺 源地震 (C)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為軟流圈的熱對流 (D)隱沒帶附近常有逆斷層產生 (E)岩漿來源為外地核的液態熔融物質。 解答 CD 解析 (A)張裂性板塊交界帶的岩漿為玄武岩質 (B)有淺、中、深源地震 (E)軟流圈或岩石圈深處,岩石因溫、壓造成部分熔融,形成岩 漿。 : :5.張裂性板塊邊界有下列哪些地質特徵, (A)裂谷 (B)地塹 (C)轉形斷層 (D)褶皺 (E)中洋脊。 解答 ABE : :6.下列哪些地方屬於張裂型板塊邊界, (A)喜瑪拉雅山 (B)聖安得里斯斷層 (C)東非大裂谷 (D)臺灣 (E)冰島。 解答 CE 解析 喜馬拉雅山和臺灣是聚合型板塊邊界。 : :7.關於板塊構造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岩石圈」即是指地殼部分 (B)由震波波速所發現的低速帶又稱為「軟流圈」 (C) 板塊在中洋脊處分離,在海溝聚合而隱沒 (D)板塊運動動力的來源主要是因為地函的熱對流作用 (E)板塊運動,邊界上會產生地 震和火山活動。 解答 BCDE 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殼和一部分地函。 : :8.下列有關板塊構造學說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A)海溝是持續不斷產生新的海洋地殼之處 (B)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 是由地殼互撞碎裂而成的 (C)兩板塊在中洋脊處屬相對碰撞運動,但在海溝處屬相互分離運動 (D)臺灣位於菲律賓板塊與歐 亞 大陸交會處,屬聚合型板塊邊界 (E)就科學史而言,先有大陸漂移說,再有海底擴張說,最後才有板塊構造學說。 解答 DE : :9.下圖為某地區海洋地殼之地磁倒轉紀錄。請判斷哪兩點的地殼為同期形成,:應選二項: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解答 CE 解析 地磁紀錄對稱中心在丁處,故此處為中洋脊;丙、戊相對於丁之位置,故為同期形成。 : :10.下列有關中洋脊和隱沒帶及轉形斷層三處最常發生的斷層種類選項的配對,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選項 (A) (B) (C) (D) (E) 位置 中洋脊 中洋脊 隱沒帶 轉形斷層 隱沒帶 種類 正斷層 平移斷層 逆斷層 正斷層 平移斷層 解答 AC : :11.以下哪些現象和板塊構造運動較無關聯,:應選二項: (A)地球礦產資源的形成與分布 (B)冰期與間冰期的氣候循環 (C)地球 繞日運行的軌道 (D)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 (E)生物的演化與滅絕。 解答 CD 解析 板塊運動改變了洋底盆地的大小、形狀,也改變了海陸分布,隨之影響海洋環流與氣候,甚至帶動海洋與陸地生物的演化與滅絕。 而地球繞日軌道改變及小行星撞擊地球均屬地球與地外天體之間的關係,與板塊構造運動無關。 : :12.小高到世界各地作地質調查,得到一些地質資料,經整理如下::甲地::整個山脈大多是變質岩,其中含有一些安山岩體,有地 震活動;:乙地::地表可見大規模的帄移現象,好像被帄行於斷層線的兩股相反力量拉扯,地震頻繁,少有火山活動;:丙地:: 很少發生地震,厚厚的地表積物之下是水帄的積岩;:丁地::方圓數百公里的區域可見許多岩層褶皺及逆斷層;:戊地::延 伸數千公里的寬闊大裂谷,兩側斷崖都是正斷層造成,谷底可見玄武岩;:己地::地震以淺源居多,有時亦有震源很深的地震;:庚 地::一望無際的花岡岩高原,岩石年代久遠,沒有斷層及褶皺,很少地震。在火山島弧地區的地質現象符合以上哪些敘述,:應 選三項: (A)甲地 (B)丁地 (C)戊地 (D)己地 (E)庚地。 解答 ABD 解析 火山島弧地區屬聚合型板塊邊界。 : :13.下列有關板塊的敘述何者正確, (A)軟流圈之上的岩石部分即為板塊 (B)地球上的板塊約在2億年前才開始活動 (C)板塊的邊 界通常是在海陸的交界處 (D)板塊的移動主要是受到地函熱對流的影響 (E)板塊聚合處常形成中洋脊。 解答 AD 8 解析 (B)早在兩億年之前就有板塊活動。 : :14.關於中洋脊的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中洋脊愈往兩側,其海洋地殼的年紀愈年輕 (B)現今最老的地殼即位於中洋脊中 央部分 (C)中洋脊兩側海洋地殼年代有對稱現象 (D)班尼奧夫帶即是出現在中洋脊附近的地震帶 (E)以中洋脊為中心,地磁呈 現倒轉與對稱的現象。 解答 CE 解析 海洋地殼年代是愈遠離中洋脊愈老,班尼奧夫帶出現在海溝附近。 : :15.下圖為中洋脊與破裂帶的關係,CD為破裂帶,AB為轉形斷層,請回答下列比較表::應選四項: 區域 前後兩側板塊的移動方向 地震發生頻率 AC段 (A)相同 (B)相反 (E)頻繁 (F)較少 AB段 (C)相同 (D)相反 (G)頻繁 (H)較少 解答 ADFG 解析 中洋脊兩側之海洋地殼是以中洋脊為中心向兩側擴張。AB段兩側的移動方向相反,地殼較易錯動,故地震頻繁,AC段兩側的移動 方向都向左,BD段則都向右,故地殼比較不易發生錯動,地震較少。 : :16.菲律賓海板塊和歐 亞板塊聚合造就了臺灣島,下列何者是臺灣目前能見到的地質現象, (A)產生很多逆斷層 (B)產生很多褶皺 構造 (C)激烈的火山爆發 (D)產生很多玄武岩 (E)中央山脈更加高聳。 解答 ABE : :17.臺灣位在哪些板塊交界處, (A)歐 亞板塊 (B)菲律賓海板塊 (C)太帄洋板塊 (D)非洲板塊 (E)澳洲板塊。 解答 AB : :18.世界各地理位置與板塊間的相關性,正確的組合有::應選三項: (A)中央山脈:太帄洋板塊與歐 亞板塊聚合 (B)喜馬拉雅山 脈:印 澳板塊與歐 亞板塊聚合 (C)祕魯?智利海溝:那茲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張裂 (D)北美 聖安德魯斯斷層帶:太帄洋板塊 與北美洲板塊錯動 (E)北大西洋中洋脊:北美洲板塊與歐 亞板塊張裂。 解答 BDE 解析 (A)中央山脈是因菲律賓海板塊與歐 亞板塊聚合而成 (C)祕魯?智利海溝是因那茲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聚合而成。 : :19.下列有關臺灣及附近地區的板塊構造之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中央山脈屬於歐 亞板塊,海岸山脈屬於菲律賓海板塊 (B)臺 灣島上的板塊界限就是造成九二一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 (C)太帄洋板塊隱沒到歐 亞大陸板塊形成馬里亞納海溝 (D)臺灣南部為 歐 亞大陸板塊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E)因板塊運動型態的關係,在花蓮及宜蘭外海不會有深源的地震。 解答 AD 解析 (B)臺灣島上的板塊界限在花東縱谷 (C)太帄洋板塊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形成全球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E)宜蘭和花蓮外海 為琉球海溝,屬於聚合性板塊界限,會有深源地震發生。 : :20.下列哪些山脈是因板塊擠壓形成的褶皺山脈,:應選三項: (A)臺灣北部大屯山 (B)臺灣 雪山山脈 (C)日本 富士山 (D)歐洲 阿爾卑斯山 (E)喜馬拉雅山。 解答 BDE 解析 (A)(C)為火山噴發所致。 : :21.臺灣位於板塊邊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嘉南帄原屬於歐 亞板塊 (B)海岸山脈屬於菲律賓板塊 (C)中央山脈 是板塊交界處 (D)隨著板塊運動,綠島、蘭嶼將會愈來愈遠離臺灣本島 (E)臺灣東部的大理岩是由於板塊運動引發的變質作用產 生的。 解答 ABE 解析 (C)花東縱谷才是板塊交界處 (D)隨著板塊運動,綠島、蘭嶼將於數萬年後撞上臺灣島。 : :22.關於板塊運動造成臺灣地區的地質現象,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有些岩石因板塊運動而變質,故臺灣東部有變質岩 (B)因地 殼隆起,使中央山脈上能看到貝類化石 (C)因張裂性板塊運動,使秀姑巒溪河谷加寬 (D)因板塊隱沒作用,臺灣東部經常發生地 震 (E)整個臺灣島因受板塊擠壓,所以出現很多正斷層。 解答 ABD 9 三、綜合測驗題 (75格 每格0分 共0分) 1.圖(一)為北美洲與非洲之間海洋地殼年代的分布圖: ______(1)下列哪一張圖最能代表沿AB直線之海床地形垂直剖面圖, (A)(B) (C)(D) (E) ______(2)下列哪一張圖最能代表此區地震之分布:〃代表地震發生處:, (A)(B) (C)(D) ______(3)圖(二)為此區海洋地殼之地磁紀錄。黑色代表該地殼的磁極方向與目前的磁極方向相同,白色代表反轉之地磁紀錄。圖(二)中哪一點 代表圖(一)中C點之地磁紀錄,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解答 (1)C;(2)A;(3)B 10 解析 (1)由海洋地殼年齡愈往陸地愈老,且呈對稱性分布,推測海洋中央C處應為中洋脊。 (2)中洋脊地震發生在中央斷裂谷及轉形斷層,地震分布與中洋脊走向帄行。 (3)海洋地殼地磁以中央斷裂谷為軸,兩側有地磁倒轉對稱圖案。 2.下圖為全球主要板塊分布,箭號表示板塊的相對運動,其中北太帄洋板塊之海洋地殼形成年代分別以A,E表示,A:侏羅紀 B:早白堊紀 C:中白堊紀 D:晚白堊紀 E:第三紀;下表為地質年代表,據此圖表回答(1),(2)題: ______(1)下列關於板塊的相對運動敘述,何項正確, (A)北美洲和南美洲相向運動聚合 (B)澳洲板塊和歐 亞板塊逐漸分離 (C)非洲板塊和歐 亞板塊逐漸與美洲板塊分離 (D)南極板塊和南美洲板塊逐漸分離。 ______(2)由太帄洋板塊北部之火成岩形成年代,可以約略判斷出太帄洋板塊的運動方向為: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西向東 (D)由東向西。 解答 (1)C;(2)D 解析 (1)(A)本圖看不出此現象 (B)聚合 (D)聚合。 (2)由海底擴張現象,距離中洋脊愈遠的海洋地殼愈老,看出板塊的運動方向為由東向西。 3.下圖為南美洲地震的分布圖,根據此圖,回答(1),(2)題: ______(1)根據此圖,甲,丁的地質現象敘述,何者錯誤, (A)甲:組成為海洋地殼 (B)乙:此處常見變質岩 (C)丙:有火山噴發 (D)丁:主要岩石種類為安山岩。 ______(2)根據此圖,甲丁之剖面的板塊運動為何, 11 (A) (B) (C) (D) 解答 (1)D;(2)B 解析 (1)安山岩常見於丙處,隨火山活動,岩漿噴發形成,丁處為大陸內部,主要岩石應為花岡岩類。 (2)由地震震源深淺的分布,可知其隱沒方向。 4.下圖是某地地層剖面圖,若地層未曾倒轉且A為斷層、B為侵蝕面、6為火成岩侵入,依此圖回答(1),(4)題: ______(1)(甲)褶皺 (乙)6火成岩侵入 (丙)A斷層 (丁)B侵蝕作用。上述四項地質事件的先後順序是: (A)乙甲丙丁 (B)甲丙乙丁 (C)甲乙丙丁 (D)丙甲乙丁。 ______(2)A斷層是屬於: (A)正斷層 (B)逆斷層 (C)帄移斷層 (D)轉形斷層。 ______(3)此地若位於板塊邊界,最有可能是位於哪一種板塊邊界, (A)張裂性 (B)聚合性 (C)錯動性 (D)無法判斷。 ______(4)此地可發現哪幾類岩石, (A)火成岩、變質岩 (B)火成岩、積岩 (C)積岩、變質岩 (D)以上皆有可能。 解答 (1)C;(2)B;(3)B;(4)D 解析 (1)由截切定律可知地質事件先後次序。 (2)(3)A斷層是逆斷層,為壓力造成。 (4)7,10為積岩層,再加上岩漿活動帶附近有因熱的接觸而造成變質作用,因此三類岩石均可能存在。 5.板塊邊界有: (甲)張裂性、(乙)聚合性、(丙)錯動性等三種,依此回答(1),(3)題: ______(1)有機會出現中源、深源地震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甲 (D)只有乙。 ______(2)岩層發生的斷層以正斷層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都有。 ______(3)岩層發生的斷層,主要為轉形斷層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都有。 解答 (1)D;(2)A;(3)C 解析 (2)在張力的環境造成的斷層是正斷層。 (3)轉形斷層即為錯動性斷層的一種。 6.一般而言,由地表開始,震波的波速隨著深度變A,在海洋地區深度在70 km至250 km為止,這一層震波速度變B,此層稱為C。在地表之下約70 km此層稱為岩石圈。在大陸地區的岩石圈比海洋地區厚,其厚度約100,120 km。岩石圈可分為數十塊板塊,地震與火山或造山運動等均在板塊邊界發生。下圖所示為板塊邊界的模型圖。 ______(1)文章之中A,C填入適當的文字,分別為何, 12 A B C 快 慢 低速帶 (A) 快 慢 快速帶 (B) 慢 快 低速帶 (C) 慢 快 快速帶 (D) ______(2)海溝大多在板塊邊界(a)處出現,是含海洋地殼的板塊隱沒於含大陸地殼的板塊處。在海溝靠大陸一側有島弧或大陸邊緣的山脈,火成 活動發達。關於島弧或大陸邊緣的山脈之下的岩漿,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在隱沒板塊下方即發生 (B)因隱沒板塊的壓力而發生 (C)分布在火山深海帄原與海溝之間 (D)以安山岩質的岩漿為主,呈現多樣性。 ______(3)洋脊是位於板塊邊界(b)處,在洋脊附近引發的地震的特徵為何, (A)以正斷層的淺源地震為多 (B)以正斷層的深源地震為多 (C)由淺源到深源的地震都有 (D)以逆斷層的深源地震為多。 ______(4)北美洲 加州 聖安得里斯斷層,是屬於圖中何種板塊的交界處, (A)(a) (B)(b) (C)(c)。 解答 (1)A;(2)D;(3)A;(4)C 解析 (2)隱沒的板塊會將部分積物及水帶到地下,使得熔融產生岩漿的作用易於發生,但仍需相當的溫度和壓力,也就是相當的深度, 所以表示距海溝仍有一段距離。 (3)洋脊為張裂環境,會發生正斷層。 7.根據下圖請回答下列(1),(8)的問題: ______(1)轉形斷層為圖中: (A)AB (B)BC (C)CD (D)AD 處。 ______(2)張裂型板塊邊界為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處。 ______(3)聚合型板塊邊界為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處。 ______(4)丙地為: (A)中洋脊 (B)海溝 (C)火山島弧 (D)海槽。 ______(5)丁地為: (A)中洋脊 (B)海溝 (C)火山島弧 (D)海槽。 ______(6)乙地火成岩主要為: (A)玄武岩質 (B)花岡岩質 (C)安山岩質 (D)以上三種均有。 ______(7)丁地火成岩主要為: (A)玄武岩質 (B)花岡岩質 (C)安山岩質 (D)以上三種均有。 ______(8)岩層中地磁倒轉記錄的對稱中心大約發生於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解答 (1)B(2)D;(3)C;(4)B;(5)A;(6)C;(7)A;(8)D 解析 (1)轉形斷層只位在錯開的兩段中洋脊的中央斷裂谷之間。 (2)張裂型板塊邊界在海洋中即為中洋脊,在陸地上則為裂谷。 (3)丙處就是海溝。 (6)在海溝附近形成的火成岩,其成因和海溝的隱沒作用有關,大都是安山岩。 (7)中洋脊噴出的火成岩,成分和海洋地殼的一樣,都是玄武岩。 8.下圖(a)、(b)分別表示二種不同的斷層形式。請回答以下各小題: ______(1)關於(a)、(b)兩種斷層之相對運動的描述,何者正確, (A)QR段兩側岩層相對移動量最大 (B)(甲)、(乙)之間相對移動量最大 (C)(丙)、(丁)岩層間運動方向相同 (D)LM段兩側岩層沒有相對運動。 ______(2)美國 加州的聖安得里斯斷層,屬於轉形斷層。相鄰的二個板塊互相滑動,擦身而過。它的形式當如何圖所示, (A)(a)圖 (B)(b)圖。 13 ______(3)承上題,下列何者錯誤, (A)轉形斷層指的是QR段 (B)(a)圖中,地震集中在PS段 (C)(b)圖中,KN段皆有地震分布 (D)(b)圖屬 於帄移斷層中之左移斷層。 解答 (1)A;(2)A;(3)B 解析 (1)以(a)圖而言,QR段之間存在轉形斷層,有很大的位移量。QR段之外的地區甚少相對位移。以(b)圖而言,上下兩地塊之間都有 相對位移。 (2)說明同上。 (3)(a)圖中僅QR段之間有地震,(b)圖中整條錯動帶都有地震。 9.依據下列敘述,回答(1),(4)題: 甲地:整個山脈大多是變質岩,其中夾有一些安山岩體,有地震活動。 乙地:地表可見大規模的帄移現象,好像被帄行於斷層線的兩股相反力量拉扯,地震頻繁,少有火山作用。 丙地:很少發生地震,厚厚的地表積物之下是水帄的積岩。 丁地:方圓數百公里的區域可見許多岩層褶皺及逆斷層。 戊地:延伸數千公里的寬闊大裂谷,兩壁斷崖都是正斷層造成,谷底可見玄武岩。 己地:地震以淺源居多,有時亦有震源很深的地震。 庚地:一望無際的花岡岩高原,岩石年代久遠,沒有斷層及褶皺,鮮少地震。 ______(1)屬於張裂性板塊邊界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2)屬於聚合性板塊邊界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3)屬於錯動性板塊邊界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4)哪些地方不在板塊邊界上,____________。 解答 (1)戊;(2)甲、丁、己;(3)乙;(4)丙、庚 10.下圖為三個地區海洋地殼的地磁紀錄:假設此三地區幅員相當:,根據此題,回答(1),(2)題: ______(1)哪一個地區的擴張速率較快, (A)甲 (B)乙 (C)丙 (D)三者一樣。 ______(2)關於甲處a,e的敘述,何者有誤, (A)c處為中洋脊 (B)b和e處的洋殼生成時代相同 (C)d比a處有較厚的積物 (D)a為其中 較老的海洋地殼。 解答 (1)C;(2)C 擴張的距離 解析 (1)擴張速率,,由丙的地磁紀錄發現所經歷的時間最短,所以擴張速率最快。 所經歷的時間 (2)(C)a上的積物最厚,因其距中洋脊最遠,海洋地殼最老,積時間較久。 11.下圖為世界上某一地區的板塊運動示意圖:白色箭頭指示板塊運動方向:,依據此圖回答(1),(2)題: ______(1)下列何者是圖中甲處地區的正確名稱, (A)火山島弧 (B)轉形斷層 (C)中洋脊 (D)海溝。 14 ______(2)下列有關此區地質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地區的斷層,以正斷層為主 (B)此地區發生的地震,全屬淺源地震 (C)此地區較深處岩石,不可能受到高溫和高壓的影響而變質 (D)圖中甲處之所以凹陷,主要是因板塊隱沒下、拖拉造成的。 解答 (1)D;(2)D 解析 (2)(A)此地區的斷層,以逆斷層為主 (B)此地區發生的地震,淺源、中源和深源都有 (C)此地區較深處岩石,會受到高溫和高壓的 影響而變質。 12.下列各地經過調查,得到了一些地質現象資料,請據以完成下列問題:試判斷下列各地區是否有可能為在板塊邊界上,如果是,則分屬何種板塊,哪些地區不易判斷,他們還需要進一步蒐集證據,:作答請填入以下代號:A?張裂性,B?聚合性,C?錯動性,D?不易判斷: ______(1)甲地:整個山脈大多是變質岩,其中夾有一些安山岩體,有地震活動。 ______(2)乙地:地表可見大規模帄移現象,好像被帄行於斷層線的兩股相反力量拉扯,地震頻繁,少有火山作用。 ______(3)丙地:很少發生地震,厚厚的地表積物之下是水帄的積岩。 ______(4)丁地:方圓數百公里的區域可見許多岩層褶皺及逆斷層。 ______(5)戊地:延伸數千公里的寬廣大裂谷,兩壁斷崖都是正斷層造成,谷底可見玄武岩。 解答 (1)B;(2)C;(3)D;(4)B;(5)A 解析 (1)大規模的變質岩山脈可能是由擠壓碰撞造成的,安山岩體可能是隱沒作用的產物。 (3)因沒有任何運動發生,故無法判斷。 (4)廣大區域的褶皺造山是聚合性板塊的作用。 (5)正斷層由張力造成,而且新張裂的谷地都顯示為張裂性板塊邊界。 13.下圖為中洋脊附近的海床磁性分布圖。乙處的海床岩石經過定年為五百萬年前的岩石,暗帶與白帶代表不同的磁性紀錄。 ______(1)下列哪一處地殼的年齡和甲處相同,其原因為何, 和甲處年齡相同的區域 原因 (A)乙 (F)和甲處磁性相同,即為同一時代形成 (B)丙 (G)和甲處愈靠近,生成年代愈接近 (C)丁 (H)與中央斷裂谷等距,且磁性圖案相同 (D)戊 (I)地球冷卻時,地殼應同時形成 (E)各處年齡均相同 :每欄選一項,共選兩項: ______(2)承上題,有關甲,戊處海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甲處的地磁紀錄與現今方向相反 (B)此五處地層中,最老的地層出現在戊處 (C)丙處應是地函熱對流上升之處 (D)甲、丁兩處應有最厚的海底積物 (E)大約隔20萬年,地磁倒轉一次。 解答 (1)CH;(2)ABC 解析 (1)丁處磁向與甲處相同,且地磁圖案變化相同,呈對稱。 (2)(A)丙處在中央斷裂谷,留下地磁方向為正;故甲處與之相反 (D)離中央斷裂谷越遠,海底積物越厚,故戊處海底積物最厚 (E)由乙處看出五百萬年地磁倒轉七次,帄均七十萬年地磁倒轉一次。 14.下圖中的甲、乙、丙分別代表三種不同板塊邊界的類型,板塊上的箭頭代表板塊的移動方向,圖中X、Y分別代表兩個地質名詞,乙圖右半側的Y是構成板塊的上層,試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各題: ______(1)下列有關三種板塊邊界類型及其主要地質特徵的配對,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15 選項 (A) (B) (C) (D) (E) (F) (G) (H) (I) 板塊 邊界甲 甲 甲 乙 乙 乙 丙 丙 丙 類型 轉形主要斷層 中洋褶皺 火山 中洋褶皺 轉形 褶皺 地質裂谷 和帄 脊 山脈 島弧 脊 山脈 斷層 山脈 特徵 移斷 層 ______(2)下列有關X、Y名稱選項的配對,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選項 (A) (B) (C) (D) (E) (F) X、Y符號 X X X Y Y Y 地質名詞 軟流圈 海洋地殼 大陸地殼 軟流圈 海洋地殼 大陸地殼 解答 (1)AEI;(2)AF 解析 (1)甲為張裂性板塊邊界,乙為聚合性板塊邊界,丙為錯動性板塊邊界。 (2)X位於板塊下方,即為軟流圈。Y部分所在的板塊較厚,且在陸地上,故屬大陸地殼。 15.參考下方全世界地震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 ______(1)地震帶的分布與下列何者分布成一致性, (A)海陸邊界 (B)板塊邊界 (C)各國國界。 ______(2)環太帄洋地震帶位於圖上何位置, (A)1 (B)2 (C)3。 ______(3)哪一地帶若發生地震,發生的斷層種類主要以正斷層為主, (A)1 (B)2 (C)3。 解答 (1)B;(2)A;(3)C 解析 (3)1為環太帄洋地震帶,為聚合性板塊邊界。 2歐 亞地震帶,亦為聚合性板塊邊界。 3為中洋脊地震帶,為張裂性板塊邊界,以正斷層為主。 16.參考下方南亞大地震分布圖,回答以下問題: ______(1)此次發生地震位置是在哪兩板塊間之界限,:應選兩項: (A)歐 亞大陸板塊 (B)菲律賓海板塊 (C)太帄洋板塊 (D)印 澳板塊。 16 ______(2)此種板塊邊界主要屬於哪一類, (A)張裂性 (B)聚合性 (C)錯動性。 解答 (1)AD;(2)B 17.下圖(a)為廣西地區的部分珊瑚礁高度和珊瑚年齡關係圖,依照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______(1)由圖(a)可知廣西一帶有造山運動,以下哪個地質作用為造山帶的主要現象之一, (A)珊瑚礁形成 (B)化石形成 (C)火山爆發 (D)變質作用。 ______(2)廣西造山運動帄均速率為: (A)0.004 m / 年 (B)0.002 m / 年 (C)0.0035 m / 年 (D)0.003 m / 年。 ______(3)已知桂林石灰岩年代已有2億年之久,若2億年前桂林珊瑚礁開始自海帄面抬升。若以上題之帄均速率估計,不考慮其他因素,請你 5555估計目前桂林石灰岩高度為: (A)8 , 10 (B)4 , 10 (C)7 , 10 (D)6 , 10 公尺。 ______(4)目前桂林石灰岩帄均高度200 m。顯然,有某些主要作用造成如此大之差距,這些作用指的是: (A)板塊擠壓 (B)陸地上升 (C)海帄面下降 (D)風化作用。 解答 (1)D;(2)A;(3)A;(4)D 解析 (2)(35 + 5)公尺 , 10000年 , 0.004公尺 / 年。 (3)200000000年 , 0.004公尺 / 年 , 800000公尺。 18.下圖為海底擴張示意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______(1)AD及CF為中洋脊,試問CD段稱為什麼, (A)中央裂谷 (B)左移斷層 (C)右移斷層 (D)轉形斷層。 ______(2)承上題,在下列哪一段的地震活動較頻繁, (A)BC (B)CD (C)。 DE 解答 (1)D;(2)B 19.下圖為某處海底地殼、地磁紀錄情形,請依次回答下列各題: ______(1)在洋脊地區產生新的海洋地殼,受到當時地球磁場的磁化,圖中表示為殘留磁場的圖案,由此圖得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過去1000萬年期間地球磁場均為與現在倒轉方向 (B)在1000萬年前當時地磁方向與現在同向 (C)年代愈久遠地磁倒轉次數愈頻繁 (D)過去1000萬年間地球磁場均不為倒轉現象。 ______(2)關於洋脊附近的地質現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從地殼流出的地熱流量,離洋脊愈遠愈大 (B)在洋底之中的積物,離洋脊愈遠,積物愈厚 (C)在洋脊有活火山噴發 (D)在洋脊引起的地震以淺源地震居多。 ______(3)新的海洋地殼由洋脊產生,老的海洋地殼在海溝處隱沒,現今最古老的海洋地殼年代約為何, (A)距今1萬年 (B)距今2萬年 (C)距今2億年 (D)距今5.7億年。 ______(4)下列何地區是海洋板塊隱沒入海溝的地區, (A)斯勘地那維亞半島:北歐半島: (B)聖安得里斯斷層 (C)夏威夷諸島 (D)琉球群 17 島。 解答 (1)B;(2)A;(3)C;(4)D 解析 (1)過去1000萬年到現在,地磁場方向已倒轉數次。從圖上看來,完全無法看出以前地磁方向倒轉較頻繁的現象。 (2)地函熱對流在中洋脊處熱流值最大。 (4)琉球群島的生成是因其南方有一琉球海溝,是板塊隱沒時造成的海溝。 20.根據下面臺灣附近的板塊構造分布圖,回答(1),(2)的問題: ______(1)關於蘭嶼、綠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隨著菲律賓海板塊持續往西北方向運動 (B)屬琉球島弧的一部分 (C)主要是由珊瑚礁所組成的小島 (D)此兩島的生成與板塊間的張裂作用有關。 ______(2)下列的敘述何者錯誤, (A),屬於菲律賓海板塊 (B),為琉球海溝 (C),為呂宋島弧 (D),島組成岩石以安山岩為主。 解答 (1)A;(2)D 解析 (1)蘭嶼和綠島都是因板塊隱沒作用生成的火山島弧,以安山岩為主,屬於呂宋島弧的一部分。 (2),處島嶼即為澎湖群島,岩性以玄武岩為主。 21.______(1)參考下圖,在兩大板塊的邊界,臺灣位於圖上哪一條構造線的位置, (A)甲 (B)乙 (C)丙 (D)丁。 ______(2)兩板塊聚合碰撞,造成臺灣地區地震頻繁,本圖呈現臺灣板塊交界的剖面,和以下哪一敘述比較有關, (A)西部的地震震源比東北部淺 (B)澎湖群島多玄武岩 (C)臺灣地區不會有正斷層 (D)臺灣東部的花岡岩都變質成花岡片麻岩。 ______(3)由圖可看出,臺灣附近有幾個班尼奧夫帶, (A)一 (B)二 (C)三 (D)四。 解答 (1)D;(2)A;(3)B 解析 (1)丁表花東縱谷的位置,也是歐 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邊界。 (2)由板塊碰撞造成隱沒的情況,推論在臺灣東部及北部應該沒有機會出現深源地震。 22.下圖是臺灣地區板塊構造示意圖,根據此圖回答(1),(4)題: 18 ______(1)臺灣位於哪兩個板塊交界上, (A)歐 亞大陸、太帄洋 (B)歐 亞大陸、菲律賓海 (C)菲律賓海、太帄洋 (D)歐 亞大陸、南海。 ______(2)(甲)臺灣東北方的板塊邊界,(乙)臺灣南方的板塊邊界,分別屬於何種板塊邊界, (A)甲為張裂性、乙為聚合性 (B)甲為聚合性、乙為張裂性 (C)甲、乙都是張裂性 (D)甲、乙都是聚合性。 ______(3)下列哪一個島嶼屬於呂宋島弧, (A)蘭嶼 (B)龜山島 (C)澎湖群島 (D)金門。 ______(4)臺灣島上的板塊邊界是位於何處, (A)花東縱谷 (B)海岸山脈 (C)中央山脈 (D)嘉南帄原。 解答 (1)B;(2)D;(3)A;(4)A 23.附圖(一)是臺灣附近板塊構造示意圖;附圖(二)是聚合型板塊邊界示意圖,請依圖回答下列各題: (圖一) (圖二) _____(1)下列選項中,請選出正確的臺灣板塊立體模型圖,:圖中箭頭表示板塊作用的方向: _____(2)參考圖(二),兩板塊相碰撞之甲處,在海洋學的分類上,是屬於下列何種海底地形, (A)中洋脊 (B)地壘 (C)海溝 (D)轉形斷層。 _____(3)請由問題(1)臺灣板塊立體模型圖及圖(一)判斷,當X板塊和Y板塊相互作用,並且在1、2處發生碰撞,則碰撞產生的火山弧將各別出現在1、2處的哪一側, (A)北側;東側 (B)南側;東側 (C)北側;西側 (D)南側;西側。 _____(4)參考圖(一),請問1和2處所產生的地震分布,分別是下列何者, (A)1:淺源地震;2:淺源到深源都有 (B)1和2都是淺源地震 (C)1:淺源到深源都有;2:淺源地震 (D)1和2都是淺源到深源都有。 _____(5)臺灣近百年來的重大災害地震,西半部的傷亡程度都較東部嚴重,請由問題(1)臺灣板塊立體模型圖判斷,選出敘述錯誤的選項: (A)東部易發生大地震的區域,居住的人口數很少,所以,傷亡人數較少 (B)西半部發生大地震的次數較東半部多,所以,傷亡人數較多 (C)東部地震帶震源較西部者為深,故災害較小 (D)西半部人為不當的開發程度較東半部嚴重。 解答 (1)A;(2)C;(3)A;(4)D;(5)B 解析 (1)臺灣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 亞板塊聚合處,菲律賓海板塊北側由琉球海溝向北隱沒至歐 亞板塊下,西側卻逆衝至歐 亞板塊上。 (2)板塊隱沒下沉,地形依序出現海溝、火山島弧。 19
/
本文档为【大陆漂移说无法解释下列何种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