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的分析

2017-10-29 12页 doc 2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的分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的分析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院 400715) 摘要:众所周知,日本右翼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后,曾一度沉寂,但是随着 时间的流逝,近几十年来,其实力则呈现出明显的抬头趋势,并且相当突出,这 也给与之相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愤恨,引起国 际社会上和平力量的广泛关注。那么右翼势力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沉 渣泛起,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 The analysis that the reason of the ...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的分析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的分析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院 400715) 摘要:众所周知,日本右翼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后,曾一度沉寂,但是随着 时间的流逝,近几十年来,其实力则呈现出明显的抬头趋势,并且相当突出,这 也给与之相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愤恨,引起国 际社会上和平力量的广泛关注。那么右翼势力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沉 渣泛起,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 The analysis that the reason of the Japanese right-wing'rising,after the world war? Abstract: As we all known that after the world war two the Japanese right wing declined fiercely. While as time passes, these years its force has raise obxiously. It also gives the neighboring Asian countries, especially once suffered from Japanese aggression through national resentment, caused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wide attention of peace force. why does the dregs of Japanese wing gain an upper hand after its unknown to the public?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historical reasons empatically. Key :Japan; right wing; reason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变得越为猖獗,越来越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这也给与之相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愤恨,引起 国际社会上和平力量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于分析日本右翼势力在二战结束后重 新兴起的原因。 一、 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影响 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是日本民族思想的精髓,自中世纪起就开始积淀于日本 民族主义的心目中。对日本民族的行动起着引导和支配作用的一种思想观念,它 比一般的政治学说更具有煽动性和迷惑力。久远而深刻的影响了日本人的心理归 向和思想走势。它的思想影响可谓是极其深刻与深远,特别是形成了一种超常的 忠诚意识和以攻占杀伐的好战习性为特征的武士道精神。 在日本历史上,日本人自认为自己是“皇民”,天皇是“神”,日本是“神 国”。日本战前的历史教科书或者是介绍日本古代的书籍,几乎都毫无例外的写 着:日本是神的国家,天皇是天神的子孙,是具有神格的“现御神”而日本的国 土乃至上面的万物,都是神缔造的。这种思想通过教科书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 领域,并最终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日本人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因而觉得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高人一等,对其他民族则视之为次等。他们对天皇的崇拜可谓到了痴迷的地步。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所揭示的不可思议的情形——“那些顽强抵抗到底的日军俘虏,把他们的极端军国主义归根于天皇,认为自己是在,“尊奉旨意,是为了让陛下放心”,“为天皇献身”,“天 [1](p23)皇指引国民参加战争,服从是我的天职”。然而反对这场战争以及日本未 [2](p235)来侵略计划的人,也同样把他们的和平主义归根于天皇。对所有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即使在战后,1946年元旦,天皇已经做出了“是人而不是神” [3](p49)的郑重的“人间宣言”(又称天皇非神宣言)。而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根据1990年公布的调查数字,日本国民中赞成天皇象征制的人数比例83%,主张进一步提高天皇权威的占4%,赞同废除天皇制的为10%,前两项合计87%。所以有人称当今日本的右倾度为87%。在右倾程度如此严重的社会里,右翼的存 [3](p157) 在可谓是得天独厚的。 日本民族信仰的主要是神道教。天皇是“为神”,日本是“神国”,国家至上,忠君爱国,这是神道教的基本要求和主张。换言之,对神道教徒来说,天皇和国家从来都是正确的,按照天皇的意愿所作所为没有错误和悔罪而言,所以日本人民普遍视“认罪”,“谢罪”为耻辱。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但它却保留了其宗教基础,天皇制和国家体制。在民族主义者的心目中,天皇永远是可利用的一面大旗,而天皇制国体的保留,至少带来了这样两个贻害无穷的结果:一是,为日本右翼势力把国家重新拉回到军国主义歧途上去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其次,故意缩小战犯起诉范围,并将在押犯全部释放。天皇的存在,妨碍了日本国民认清天皇对战争所负的责任,妨碍了彻底清算军国主义的思想。保留天皇也就保留了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核心,为“皇国史观”的泛滥提供了根源和载体。而所谓的“皇国史观”就其核心是军主义史观。其核心是将日本说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把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说成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战争。将为侵略战争卖命视为“效忠天皇”和“为国捐躯的英灵”。皇国史观长期被军国主义者用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工具。究其原因,一直植根于日本人民心中的“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的影响可谓是右翼势力抬头的根本。 二、日本传统文化扭曲的影响 明治维新,是一次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位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上的天皇被神化,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载体,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战前, 为皇室的尊严敢于暗杀要人者被视为“义士”,为正皇统而敢于兴风作浪的右翼行为,被称为“义举”。日本人民长期受皇道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育,培养了一种盲目服从的观念意识。高桥敷在他著名的《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用犬的民族来形容长期受到军国主义教化的日本人,其中他这样写道:“在日本即使是左邻右舍,只要接到命令,他们就会立即舍去人性,变成忠实的犬,对其进行攻击。这就是(某些)日本人的特性。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平时,只要有发迹的机会,(某些)日本人就会变成忠实的狗或狂暴的狼,而勇往直前。由于受到军国主义的毒害,很多人都形成了类似犬的性格,在利欲熏心时,他们是统治阶级的忠实走狗,而在掠夺异族时,他们就是嗜血的狼。在日本家庭生活中,受日本式的教养对自身极其敏感的青年,一旦陷入这种环境,极易变成野兽。这就使得他们自 [4](p120)身变成精于折磨别人的人。在近代以降国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以及在当年战争的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大大推动,日本近代化进程这一利益的误区心里驱动下,日本民族对战争是非的鉴别能力和反思水平受到了极大地限制。日本惯犯鼓吹武士道精神,主张献身。武士只有绝对服从命令的义务,而没有辨明是非的必要和机会。武士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打仗的机器,而非有血有肉有 [5](p93) 感情的人。 在军队内部流传着这样一种极端的说教;武士道就是死,离开死非武士道。在20世纪20年代后,这种精神与法西斯主义结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并誓死效忠天皇的精神支柱。在这种观念的诱导下,许多年轻的日本军人以能为军国主义牺牲生命,入靖国神社成为 “护国神”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些曾因为发动侵略战争,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处死的战争罪犯,都被美化为“护国神”,并在战后被某。些人视为民族英雄。1948年1月22日凌晨,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然而,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并未随他的骨灰随风散去。就在东京大审判之后不久,一座花费1500万日元之巨的纪念碑便出现在名古屋市,为这七名臭名昭著的战犯招魂。而且,为了能够使“靖国精神”传宗接代,新一代的日本年轻人更是成为神社目前积极宣传的对象。游就馆特别优待年轻人。普通的日本景点,只有,中学和的学生优待,可是这里也优待年轻人,大学生和研究生。此外,还在近期成立了一个专供25岁以下的年轻人参加的“靖国神社少壮朋友之会”。许多宣传“靖国 [6](p151)神社”的册子,都开始呼吁新一代的年轻人要为历史自豪。 基于这样的认识,日本右翼人士不肯承认侵略罪行,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具有“耻感文化”的人缺乏明确而恒定的是非,真伪不辨,是非模糊。第二,具有“耻感文化”的人犯罪之后会感到,“只要不良行为没有暴露在社会 上,就不必懊丧。坦白忏悔只能是自寻烦恼。”因此,耻感文化没有坦白忏悔的 [7](p327) 习惯。第三,“真正的耻感文化是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的善行”。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或许正是日本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扭曲,才造成了今天日本,其影响对于日本人民而言,可谓是达到了根深蒂固。 三、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 二战后,在当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胜利,民族独立和民主化潮流高涨的形式下。美国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东山再起危及美国的安全,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的占领和托管制。依据《破茨坦公告》关于肃清日本军国主义之无法再度发动战争的规定,开始对日本推行一系列民主化。日本政府下令强制解散多个右 [8]翼团体,并严禁右翼思想宣传和政治活动。这就使得一部分右翼势力意识到,在占领军的控制下,右翼活动将受到制约,甚至有被取缔的危险。所以采取了改头换面,向农村转移的伎俩,以求保存实力,等待再起的时机。但以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换又使右翼势力得以东山再起。 在1948年11月12日,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进行了宣判,但是在12月23日,将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处以绞刑的第二天,即24日,美国就迫不及待的把其余所有的日本战犯(包括侵华日军的罪魁,如前日本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前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多田駿,前日本华南派遣军总司令安藤纪三郎,前上海日本海军特务机关长儿玉誉志夫等)全部释放。盟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9](p44)还公开宣布“今后不再着手任何审判。”这就使得本该受到法律制裁的罪犯最终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对作为日本国家元首和三军总司令的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不予追究,更不用提将天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交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置。这就使得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目逃脱制裁,对此,麦克阿瑟司令官曾对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坦言:天皇的命是我救的。当时,世界舆论都认为,天皇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统治者,按照国际审判当处以绞刑。可是,我认 [10](p39) 为,拯救天皇的生命,让天皇协助美军占领,对于实行占领政策最为有利。” 此外美国对日本的国家组织,人事系统得以部分的保留,并将占领初期的“日本非军事化”方针政策改变为重新武装和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新方针政策。从而使日本失去了一次彻底的清算历史和战争责任的机会。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乱了美国通过支持中华民国政府而达到控制中国称霸亚洲的计划。为此,美国出于反共反华的需要,怂恿并扶植日本的保守势力,特别是《旧金山条约》的签订,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快了对日示好的步伐,不仅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达成了放弃战争赔偿,尤其是在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日本在而且美国与英国均 不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民国了”两个政权,参加和会,日本与哪个政权建立关系尤其自行决定等问题达成妥协。《旧金山条约》的签订是货真价实的冷战产物,它不仅使日本再次逃脱了反省谢罪和损害赔偿的战争责任,而且成为战 [2](p126)后旧右翼势力复苏的契机,为右翼的复出敞开了绿灯。对日本安全保障及经济体制不加限制的“宽大政策”基本原则,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尤其表现在保留天皇政体,是日本法西斯的战争责任未能得到彻底的追究,并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罪行,提供了精神支柱。 美国对日本的经济采取了扶持的政策。这就使日本的工业得到了基本的保存,为后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和重新武装准备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的爆发更是加大了美国对日本的军事订货及补给,而日本通过接受大量美国“特需订货”,推行社会改革,积极利用新兴的科技革命成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在这种情况下,战前的老右翼分子在1952年美军撤出日本后,纷纷解除了紧箍咒。重返各行各业,并故伎重演,这不得不另人深思。战后初期,尽管盟军总部取缔日本右翼组织和整肃法西斯分子的工作,由于日本统治阶级的阻挠,部分日本国民的不觉悟不配合,以及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变化而进行的不够彻底,因此不仅使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体系尚存,而且在老右翼团体或被强行解散,或被迫改头换面隐藏下来。截止1951年夏。在日本公安当局登记的右翼团体已有540个。而据日本《警察白皮书》统计,截止1980年,已有右翼团体700个左右,约12万人。而目前,日本右翼团体逾千个,人数应在500万左右。虽然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不得而知,但是却足以 [7](p97)证明,日本右翼势力其发展速度可谓是相当的迅速。正如许岩所说,最关键的因素是美国占领当局人为的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和法西斯残余势力.。对此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安川寿之辅指出:“保留天皇制和没有彻底追究战争责任就直接进入民主化阶段,这种做法本身就隐藏着极大的祸患,而且这种祸患本身就在 [11](p497) 逐渐暴露”。 四、日本社会的法律纵容 由于战后日本对右翼势力的清算很不彻底,时至今日,只要不触动或涉及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日本右翼团体的存在就是合法的。这些右翼团体和社会上的其它右翼势力认为,承认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将导致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进而否定天皇制,因此不仅他们公然为军国主义招魂,还大搞恐吓活动,压制进步言论。然而日本的右翼势力又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内政外交在不同程度上也迎合 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需要。始作俑者的则要数吉田,吉田首相在1951年10月以“个人”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后就开始了以公职身份的参拜。首要推的则是桥本龙太郎。上任后就以公职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小渊惠三则在他上任后,大力推进战后总决算路线,像日本宪制挑战。森西郎上台后,鼓吹天皇神国论,对过去的战争丝毫没有反省的意思。而小泉纯一郎上台以来,接二连三的参拜靖国神社。并对2004年福冈地方法院判其参拜靖国神社违宪表示不服,并声称今后还将继续参拜。而这些领导人的所作所为,则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政治的右倾化。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对右翼势力的纵容与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右翼势力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右翼势力大多是暴力成员,其行为方式就是暴力扰民。右翼势力游行示威,街头宣传,往往是伴随影响交通,烧毁车辆,捣乱机构,暴力流血,这些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治安,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到每年的8月15日,他们经常开着宣传车,放着二战的军歌,在大街小巷窜来窜去,打打杀杀,一般日本人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 现实表明,右翼势力已经成为日本加剧右倾化的,最卖力的推动者,他加剧了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和保守化。相比而言,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也同为今天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德国。日本与德国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却有着极为相反的不同表现。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冒着严寒驱车来到犹太人遇难纪念碑前,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下跪,以此向长眠地下的犹太冤魂表示深切的哀悼和忏悔之意,并向他们谢罪。这一行为令世界为之震动,而与此相比,日本的政府高级官员则是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并将曾在二战中被国际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的东条英机等人的排位供奉,并公然为之招魂,号召人们向这些战犯学习。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德国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一再重申德国要永远牢记历史的教训,并对纳粹罪行永志不忘。科尔总统在此跪倒在以色列的一座犹太人纪念碑前谢罪,并痛苦的说道:“我的内心充满羞愧。”在2005年的4月11日纪念布痕瓦尔德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仪式上,我们再次听到了来自德国总理施罗德的话语:“德国绝不想试图忘记或不要承认那段历史的任何企图让步。”日本人内田雅敏在《战后补偿与思考》一书中提到,关键在于战后德国一方面追求生活的富裕,另一方面,又不断清算德国的犯罪事实。德国的战后教育实现民主化,否认法西斯的战争罪行,宣扬纳粹主义的言行都被禁止。在他看来虽然德国也存在新纳粹分子,但只要他们敢于公开活动,马上就会有人组织起来举行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而且总统等政府高 [7](p225)级官员也会加入进去,号召人们反对并严厉打击新纳粹分子。 在1994年5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修改刑法草案,规定如果有人说纳粹屠杀犹太人是虚 构的,将以犯罪论处,可判处三年以下的监禁。而在同年9月专门通过了一个新版的刑事犯罪法案,除继续禁止使用纳粹党的各种标识,口号及敬礼姿势外,还严厉禁止使用任何被认为具有纳粹象征意义的标记符号,标语和徽章。该法案还明确规定:凡宣传种族歧视和否认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大屠杀为犯罪行为者,凡同情诽谤,攻击,恶意伤害犹太人和其他外国人的新纳粹分子者,均可判处三至五年徒刑。这就使打击新纳粹势力有了法律的保障。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德国政要极其政府反纳粹复活的决心。 因此可以看出社会的麻木和法律上的欠缺是日本一些人否认侵略历史的原因之一。为右翼势力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政界人士的加入,则更使给右翼势力提供了助推器,才使得右翼势力的活动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富有了公开性,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是极其危险的~ 五、日本大国意识复苏 日本经过战后半个世纪,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到八九十年代已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并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向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显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到1987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它的经济实力可谓是相当雄厚,而现在的日本不仅要以经济大国的身份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而且积在极谋求成为世界军事大国,政治大国。并向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苏,英,法,中)的席位,日本企图利用“自己无求于人,而别人有求于己”的有利地位,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经济地位的上升,也为右翼势力的泛滥注入了一支强心剂。1983年,时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就正式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不久就进一步确定了政治大国目标,以此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并积极在朝这一方向迈进,日本虽然兵力不足,但在国际经济政治中的力量,主要是由军事力量决定的,与军事力量作比较,经济力量的成分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日本有强大的军事装备,并在试图改变军事自卫队的性质,谋求向海外发展的军事力量并走向国际,同时借机向全世界传播日本的文化,扩大日本的国际影响力。伴随着日本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不断的扩大,长期受到压制的大国意识开始复苏了,新国家主义思潮开始抬头,极端民族主义论颇有市场。错误的认为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将会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并将影响到日本大国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对外关系上,日本开始掀起一股否认侵略战争责任,拒绝战争反省和谢罪赔偿的历史修正主义。并将矛头指向邻国——中国,将中国视为敌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公开表示:有关“日本二战的行为”,已经在 “占领委员会”的监督下得到解决,不需要二次反省。这也就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复活提供了机遇,才使得他们再一次有了复活的可能。 结 束 语 日本右翼势力的再次抬头有着其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它的出现只能使日本遭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遭屠杀的亚洲人民和国家的唾弃。在这里就让我们以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在1985年5月8日,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纪念二战胜利40周年之际,在联邦议会上发表演说时强调:“闭眼不看过去,就无法观察到那种不把过去非人道行为铭记 [7](p247)在心的人,很容易再次陷入同样的危险。” 总之,正是在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潜在驱动下,美国占领党当局对法西斯余孽的有意保留以及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潜在的军事强国三个主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和民族优秀论”重新滋长,“大国意识”重新抬头,军国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日本右翼势力才敢于兴风作浪。 参考文献: [1]李刚.菊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M].湖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3. [2]李建民.冷战后的中日关系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步平,王希亮.日本右翼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 [4]高桥敷.丑陋的日本人[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12 [5]张小兵.中国周边事态[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2 [6]李刚.菊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M].湖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 [7]孙立祥.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 [8]林晓光,周彥.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研究[J]世界历史,2007(2). [9]冯端云,高秀清,王升.中日关系史(第三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 [10]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 [11]许岩.日本研究论集2004[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
本文档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的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