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2017-10-16 50页 doc 104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讲 中国古代小说概述 一、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1(什么是小说, 小说,文学体裁之一。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 唐五代阶段:在唐、五代约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小说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传奇小说的兴起和 繁荣,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 1 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小说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 宋辽金元阶段: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是宋代民间娱乐场所中的一种伎艺,有着广...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讲 中国古代小说概述 一、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1(什么是小说, 小说,文学体裁之一。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 唐五代阶段:在唐、五代约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小说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传奇小说的兴起和 繁荣,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传闻逸事的范畴, 1 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小说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 宋辽金元阶段: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是宋代民间娱乐场所中的一种伎艺,有着广大的听众群。“说话”的脚本和记录稿,成为最早的“话本”。话本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以当时口头语言——白话为表述语言的小说体裁的形成。 明清阶段:明代与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宏大的场面和细致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长篇巨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短篇话本、拟话本小说大量刊行,“三言”“二拍”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3(小说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结合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如注重故事情节,绘声绘色的描写等。 古代小说是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愿望的反映。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是中国小说在创作上的重要特点。即使是志怪小说、神魔小说,也同样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小说是在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下艰难成长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古代受到轻视、指斥和禁毁。中国小说一方面受到正统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遏制;另一方面,小说也是在对正统思想文化的反抗、突破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讲 小说的萌芽与成长 一、小说的起源 (一)小说起源于神话 1(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神话是一切人类文化的起源,我们说神话是小说的起源,并不仅仅是指广泛意义上的源头,而是说神话与小说有着直接的派生关系。这是由于: 神话与小说的关系 (1)神话传说为小说的孕育和产生作了最初的准备; (2)神话传说以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给予后世小说以重大影响; (3)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题材和故事,常常为后世小说所吸取。 (二)先秦寓言、史传文学对于小说形成的作用。 小说起源于神话,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寓言、史传对小说的产生成型也起了重 2 要的作用。 1(寓言虽然不是小說,但它的故事本身富有小說意味,影响了后来小说的产生发展,并艺术手法上为小說刨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采用的手段是叙述故事。在叙述性、 (1)寓言的目的在表达观点阐明道理, 故事性与小说是相同的。 (2)寓言的叙事与史传不同,作者往往有意识的进行虚构。在故事的虚构性上,寓言和小说是一样的。 (3)先秦寓言的故事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一向不被认为是小说作品,其中所载故事虽多系当时的真人真事,但往往有完整而曲折的情节,对魏晋南北明小说不能没有影响。 (三)《汉?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 3 汉代以后的小说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都已亡佚。但根据佚文,参考班固的自注和其他资料,仍可得到这十五家小说内容的大致轮廓。其中,近似史书的四种:《周考》、《表史子》、《天乙》、《臣寿周纪》;近似子书的七种:《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宋子》、《待诏臣饶心术》、《百家》;方士书四种:《黄帝说》、《封禅方说》、《待诏臣安成未央术》、《虞初周说》。这些书实际上出自方士之手,有些可能具有记叙故事的性质。 西汉学者刘向写作的《列仙传》,是汉代方仙思想的产物。书中记载了毛女、赤松子等神仙的事迹。虽称传记,实为虚构。《列仙传》对后来的仙传类型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 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对后代的小说、戏曲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志怪与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二)魏晋南北朝小说发展的特点: 1(作品数量巨大; 2(作者队伍宏大;3(小说质量不断提高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繁荣进步的原因: 1道教佛教昌炽,宗教迷信思想盛行;2清谈风气的盛行;3史传和文学创作的活跃与进步。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概况 (一)志怪小说的产生及特色 志怪小说大多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与宗教迷信有密切关系。巫术是一种原始的宗教迷信活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巫术灵验的故事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方士是战国后期从巫觋中分化出来的,秦汉以来方术盛行,神仙故事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利用鬼神迷信宣扬佛法灵验,南北朝时出现了许多作为“释氏辅教之书”的佛孝志怪。 (二)志怪小说分类、代表作家作品 志怪小说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说出于文人之手,如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幽明录》。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张华的《博物志》。 2(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 4 (佛法灵异,灵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 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3 魂志》。 二、干宝的《搜神记》 (一)《搜神记》的思想 5 (三)志人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笑话。邯郸淳所撰《笑林》所收都是一些短小的笑话,"举非违,显纰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 2野史《西京杂记》是葛洪伪托刘歆作,记述西汉人物轶事,也涉及宫室、风俗习惯、衣饰器物,带有怪异色彩。其中有些故事后来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寿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 3轶闻琐事。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有《语林》、《郭子》、《世说新语》、《俗说》、《小说》。 二、《世说新语》 (一)《世说新语》的作者和写作情况: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其撰者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宋书》说他"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世说新语》大约成于众人之手。今本共三卷,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篇,记汉末到东晋名士们的遗闻轶事(只有几条是西汉事),尤详于王、谢、顾、郗、桓等几个大的士族。其中有不少故事取自《语林》、《郭子》,文字也间或相同。梁刘孝标为之作注,引用古书四百余种,补充了许多资料,所引书多已散佚,刘注颇为后人重视。 (二)《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 1(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2(以大量篇幅记载了名士们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 3(歌颂了一些有作为、有政绩的历史人物。4(保存了从汉至晋有关社会政治、思想、宗教、文化,以及上层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 (三)《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它的文学价值在志人小说中是最高的。 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往往只记述人物的只言片语或一二举动,便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精神世界。2(善于把记言记事有机结合。3(语言精练含蓄,生动传神。如魏武帝曹操将见匈奴使,使人代之,自捉刀立床头。只用六十九个字就交代了整个过程,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四、魏晋南北朝志怪与志人小说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汉魏六朝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的深远影响。 1(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为唐代的传奇小说的写作积累了经验。一些唐传奇故事显然取自这个时期的小说,如《倩女离魂》 与《幽明录》中的《庞阿》、《柳毅传》与《搜神记》中的《胡母班》、《枕中记》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都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 唐以后,小说中始终有志怪一类,如宋洪迈《夷坚志》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类似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篇 章。《世说新 6 语》的影响所及,后世有不少续作和仿作。 第五讲 唐传奇的兴起 一、唐传奇兴起的意义和原因 (一)什么是唐传奇, 传奇是唐代兴兴起的新体小说,它的基本特点是叙事曲折细致,形象鲜明生动,讲究文采和意境,篇幅一般较长,鲁迅曾概括为“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中国小说史略》)。 (二)唐传奇兴起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鲁迅先生说: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笔丛》三十六)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个说以寄笔端。’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中国小说史略》) (三)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1(市民阶层的扩大; 2(“行卷”、“温卷”的风气盛行; 3(文学自身发展。 二、唐传奇的分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唐传奇的发展历史按兴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初兴期。 从唐初到大历末一百六十年间是唐传奇兴起并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7 王度《古镜记》于隋末唐初率先问世,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志怪单纯述异语怪的面貌,在以古镜灵异为线索,以气数为基本思想的完整统一结构中,创造性地运用自述方法进行委曲周详的叙述和描写,抒发悲凉凄怆的家国之感。 太宗朝的《补江总白猿传》,叙一事这始末,以细密精工见长;它虽开“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中国小说史略》),恰正表明小说之成为“意识之创造”。 张鷟作于高宗朝的《游仙窟》是现存最长的一篇传奇文。作者把仙窟艳遇的传统题材加工改造为宣泄世俗情欲的酣畅文字,在语文形式上吸收辞赋特别是俗赋的特点,熔骈、散、诗于一炉。它是作者逞才娱情之作,堪称“文章之窟”。 这三篇传奇文的出现,清楚地表明了志怪小说实现自身完善化的演进过程。开元以后传奇文渐多,约有十数篇。何延之《兰亭记》是出现于开元间的单篇写实性传奇文,在叙事中比较注意刻画人物形象。开元名相张说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传奇的重要作家,共创作了《梁四公记》、《鉴龙图记》、《绿衣使者传》、《传书燕》四篇作品。题材丰富多采、风格各异,其中《梁四公记》以奇诡浪漫、宠伟精壮最称出色。大历中郭湜所作《高力士外传》,则是第一篇写实性传体传奇文,把描写人物作为中心。这两篇作品都有突出的历史记传遍色彩,表明历史记传向传奇的转化。 二、兴盛期 从建中初到太和初是唐传奇的兴盛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纷呈,传奇作品文近六十种。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陈玄祐《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及《枕中记》,李吉甫《梁大同古铭记》、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许尧佐《柳氏传》、陈鸿《开元升平源》、《长恨歌传》、陈鸿祖《东城老父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元稹《莺莺传》、沈亚之《秦梦记》、蒋防《霍小玉传》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太和年间开始,传奇集(包括以传奇为主兼有志怪的小说集)创作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先后有二十作种集子出现。如陈劭的《通幽记》、薛用弱的《集异记》、牛僧孺《玄怪录》、薛渔思《河东记》、佚名《会昌解颐》、皇甫氏《原化记》、郑还古《博异志》、卢肇《逸史》、李复言《续玄怪录》、李玫《纂异记》、袁郊《甘泽谣》、裴鉶《传奇》等。《玄怪录》艺术成就较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翰编成传奇选集《异闻集》,汇集 8 了大量唐代优秀作品,这是传奇创作兴盛的结果。《传奇》中的《虬髯客传》塑造了“太原三侠”的形象,与《甘泽谣》中的聂隐娘、红线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的剑侠人物形象。 三、衰落期 从广明中到唐朝灭亡的三十年间,传奇衰微。这时期只有六、七种传奇文和十来种小说集,思想艺术水平亦不高,只有佚名传奇《灵应传》、柳祥传奇集《潇湘录》及康軿《剧谈录》、皇甫枚《三水小牍》等较好。晚唐笔记著述成风,小说集中多捃拾杂事,语言文字也趋向简陋,“作意好奇”的传奇意识已逐渐蜕化。 第六讲 唐传奇的思想艺术成就 一、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唐传奇题材极为广泛,反映了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有: 1(描写爱情婚姻关系,表现一定的反封建思想倾向; 2(寓言讽世,暴露政治黑暗; 3(借写历史,经验教训; 4(豪侠故事,反映社会矛盾。 二、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一)唐代小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以丰富浪漫的想象、浓郁的生活情趣、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主要艺术特色: 1(形象鲜明,性格突出; 2(构思精巧,情节曲折; 9 3(语言凝练,文采斐然。 (二)唐传奇创造出一批生动典型、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唐传奇的特点是: 1(描写典型,独具个性; 2(通过矛盾刻画人物; 3(细节描写,心理刻画; 4(衬托渲染,宾主分明 三、代表作品 《李娃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霍小玉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柳毅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虬髯客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唐传奇创造出一批生动典型、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唐传奇的特点是: 1(描写典型,独具个性; 2(通过矛盾刻画人物; 3(细节描写,心理刻画; 4(衬托渲染,宾主分明 三、代表作品 10 《李娃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霍小玉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柳毅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虬髯客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七讲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小说创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文人文言小说,即志怪、志人与传奇的创作;一是民间通俗小说的创作。 一、宋元文言小说 宋代文化发达,文人著述在风。出现了大量的笔记小说。但从文学的角度看,宋代文言小说承续了晚唐五代以来的颓势,成就不大。宋代文言小说的衰落,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传奇的衰落。宋元时期传奇体的小说数量不多,而且往往掇拾史料,改写历史人物的传记,意存劝戒,崇尚纪实,偏重史才与议论,文学性不强,在艺术 水平上远不如唐传奇。 2(宋代文言小说,大量的是志怪体作品。宋元志怪崇尚纪实,注重劝诫,文学意味薄弱。洪迈的《夷坚志》,题材广泛,文字条畅。是宋代小说的代表作。志人小说方面,出现了孔平仲《续世说》这样的模彷《世说新语》的作品,但文学成就却无法与《世说》相比。 3(宋代学术风气浓厚,考据、纪闻、评论性质的笔记写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种笔记已经脱去文学的性质,不属于“小说”了。 但是,宋元文言小说也有一些值得注意有成就。一是对前代小说创作的总结整理工作,宋太宗太平兴国时命大臣集体编纂《太平广记》,收罗了许多志怪、传奇及各种异闻杂说,为宋以前的文言小说作了一次总结性的清理。二是在文言小说的创作中,出现了与通俗小说融和渗透的状况。如《青琐高议》中用七言副标题,近似后世的小说回目。题材的 11 移植,更为常见。如《鬼董》中的张师厚故事与话本《郑意娘传》互有异同。产生了宋远《娇红记》这样的长篇爱情小说。 3(宋代“说话”分为四家:一、“小說”,二、讲史,三、讲經,四、合生或說诨話。其中以“小說”、讲史兩家最为重要,影呼也最大。《醉翁談录》說: 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说人头厮挺,令武士快心;言两隈对圆,使雄夫壮志;谈吕相青云得路,遣才人著意群书;演霜林白日升天,教隐十如初学道。童发迹话,使寒门发愤;讲负心底,令奸汉包羞。 4(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从敦煌发现的资料看,唐代已出现話本。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12 公案类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复杂的阶级矛盾,有时还表现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直接斗争。《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是这类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作品。《错斩崔宁》通过崔宁、陈二姐的冤案,揭露了封建官府的草菅人命。《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出现的一伙侠盗赵正、宋四公、侯兴等,惩罚了为富不仁的财主,嘲弄无能的官府。其他如《简帖和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善良妇女任人摆布的惨状;批判了官吏的昏贵残酷,动辄严刑逼供,置他人死活于不顾,同样有它的现实意义 此外,如《郑意娘传》写郑意娘被金人掳去,不甘屈辱,自刎而死,表现了坚贞的气节和爱国主义思想。《快嘴李翠莲》写李翠莲以锋利的辩才,回击了封建教条加于她的种种束缚,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的尹宗母子,从恶霸手里救出万秀娘。,尹宗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下层人民舍己 救人的高贵品质。 2(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 在敦煌变文和唐话本中虽间有俗语,仍以浅近的文言为主,到宋元话本小说,才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后来我国小说、戏曲所普遍采用的白话文体,这时已经正式出现,开始了我国文学语言上一个新的阶段。 3(故事情节丰富曲折,注重环境描写和心理刻画。 在艺术上话本比之它以前的小说来已有很多新的发展。说话人为了吸引听众,很注意故事情节的动人。如《简帖和尚》的作者以巧妙的佈局,一步步写出女主人公杨氏受诬陷、遭休弃、被迫嫁人的经过,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小说”中已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划人物性格,而且还出现了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错斩崔宁》中当陈二姐听丈夫说已经把她卖了后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内心活动和言行的细致描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善良、驯顺而没有社会地位和人身自由的贫家女子的印象。 “小说”的作者有时还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碾玉观音》中秀秀、崔宁逃出王府后的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段对话中,秀秀追求爱情时所表现的主动、泼辣的性格,和崔宁的憨厚、怯懦的个性都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些不同性格特征又是和他们各自不同的身份、经历相吻合的。 13 (三)关于“讲史”与“说经” 1(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标名“平话”,如《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等。“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现存宋元讲史话本中,宋人编的有《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元代有元至治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即《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及《三国志平话》。就现存的作品看,可能只是当时说话的提纲或是简单的记录,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都无法和“小说”相比。其中《宣和遗事》是较早的描写宋江起义的小说,《武王伐纣平话》则是后来《封神演义》的蓝本。 2(说经,其原意是演说佛书。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全书叙述高僧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种种障碍,终于到达天竺取经的故事,为明代小说《西游记》的创作提 供了最早的根据。 第八讲 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 一、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明代通俗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长篇巨帙,又有短小精悍之作。据明、清两代著录及近人搜集,长篇小说有目可考者,不下百种,流传至今的有五六十部之多;短篇小说则数以百计。其中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 ”这些伟大著作,从而形成了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高潮。明瓶梅》和“三言”“二拍 代小说,特别是通俗白话小说的繁荣原因,来自社会生活和文学发展规律两个方面。 (一)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明代逐渐走向全面崩溃的末世。 赖以这个经济基础而生存的封建制度,以及维护这一制度的道德伦理、宗法观念,亦随之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纺织、冶铁、制盐、造纸、印刷等手工业的迅速成长,特别是东南沿海纺织工业中,明显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因素,给明代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代表这股新兴势力的思想家,以王艮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应运而生,造就了一批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们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一切传统观念。反映在文学观念上,一向被视为雕虫小技的小说戏曲,一变而与传统的儒家 14 经典并列,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明代通俗小说,风靡文坛,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得到公认,官僚大吏带头刊刻,同时小说始见著录于官家书目。通俗小说更获得广大市民的青睐,随着印刷业的发达,明代小说刊刻之多,世人注目。刊刻一部小说名著,往往数以十计。连一向被视为范本的选本,也收录小说戏曲之作。小说理论批评,勃然兴起,为小说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明代通俗小说创作的特点 (一)由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到作家个人创作的过渡 中国通俗小说发展到明代,处于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即由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话本、平话,向文人作家个人独创的过渡,明代成书的几部著名长篇小说,都带有这一鲜明特点。三国、水浒、西游和一些短篇的故事,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甚至几个世纪的流传和积累,汇集世代书会人才、民间艺人的集集智慧,创作出各个系列故事集群,由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作家,在此基础上加工写定而生。而后期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和拟话本小说,则开始了作家个人的独力创作。当然,个人创作的成熟和丰收,则是在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问世之后。 (二)题材广泛丰富 就题材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两大类。 1(一是非现实题材,包括历史传奇和虚构的神怪故事。 (1)历史题材小说数量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代,下至明代,各朝各代,都以通俗演义的形式相继出现,如《盘古至唐虞传》、《列国志传》、《两汉演义传》、《三国志演义》《东西晋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北宋志通俗演义》、《皇明英烈传》等。《三国志演义》是它们的代表作。 (2)传奇类型不拘囿于史实,撷取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某个侧面或片断,铺张扬厉,虚构谋篇,《水浒传》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部。《北宋志传》对杨门将的 热情讴歌,也是明代嘉靖以后,延绵不断的边患战争的历史折射。 (3)神魔题材 15 借历史事件描写鬼怪之争,内容虚幻,风格奇特。《西游记》之唐三藏西天取经,《封神演义》的武王伐纣,在历史上或可捕捉到身影,而《飞剑记》、《咒枣记》大写道仙、禅师,则在历史上毫无踪迹了。这些故事,是传统道教、佛教逐渐世俗化的一个反映。 2(二是现实题材,直面人生,可谓明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诸凡封建统治集团的骄奢淫佚、忠奸斗争、社会腐败、政治黑暗、市井生活的芸芸众生,声情画貌,情趣心态,尽入笔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明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金瓶梅词话》发端,大批拟话本继其后,间以海瑞、况钟的断狱公案,数量可观,而以反映爱情婚姻题材的篇幅最多。 (三)表现了新的思想 在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形成的新兴思想影响下,传统封建礼教受到了猛烈冲击,反映在文学领域内,情与性,就是指向“存天理,去人欲”虚伪道学的投枪和匕首,而明代小说和戏曲,恰是率先作了艺术反映。它们从肯定人的生存价值出发,大胆肯定人的性欲为正当要求,描写青年男女突破封建礼教的樊篱,追求挚着的爱情生活,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觉醒。《金瓶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然,同时也存在着享乐主义、自然主义的糟粕。 (四)语言更加通俗 明代通俗小说创作一个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语言更加通俗易晓,朝着俚俗化方向发展,词汇丰富,鲜明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说明代前期成书短篇和或长篇如《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大量文言词汇的话,那么明代后期之作完全口语化了。《金瓶梅词话》使用的就是当时的白话口语,谚语、成语、歇后语随处可见,隐语、江湖切口,比比皆是,带有浓厚的市井独特风格,显得异样的生动泼辣。 (五)结构完整严谨,细节真实生动 人物性格饱满鲜明由文人作家加工写定而成的几部著名长篇小说,如“四大奇 书”,与宋元平话相比,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质的飞跃。这些作品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作为小说这一仍嫌粗糙的艺术样式,进行了重要的改造加工。从题目引首的整齐划一、对偶匀称,到情节结构的精心安排、巧作勾连,特别是细节描写的真实逼真、细腻入微,使小说这一艺术样式在结构上首尾完整,情节上引人入胜,形象上丰富生动。写战事,铁马金戈、气势恢宏。如三国的赤壁鏊兵。写天上,神奇瑰丽,想象丰富。如西游的大闹天宫。写世情,依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细心提炼,维妙维肖。不同题材,采用了不同 16 的塑造人物方法,艺术性格饱满丰富,琳琅满目。几百年过去了,明代优秀小说里的艺术群像,仍在人们心目中熠熠生辉。 三、明代的小说理论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兴起,是文学观念进步的结果,是小说繁荣的标志,也是小说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出现了蒋大器、汤显祖、李贽、怀林、袁宏道、余邵鱼、天都外臣、谢肇淛、欣欣子、冯梦龙、凌蒙初、胡应麟等小说评论家。批评的对象包括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古传、今作。他们讨论了小说的社会功能、 《三国演义》 文学价值、美学意义及明代长篇历史小说—— 一、明代历史演义概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典籍丰富,正史之外,尚有大量的野史稗乘,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代,下至明代,各朝各代,都以通俗演义的形式相继出现,如《盘古至唐虞传》、《列国志传》、《两汉演义传》、《三国志演义》《东西晋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北宋志通俗演义》、《皇明英烈传》等。《三国志演义》就是它们的代表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 二、《三国演义》概况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故事很早就流传于民间。宋代说话中,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同时皮影戏、傀儡戏、南戏、院本也有搬演三国故事的,此时三国故事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倾向。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所刊《三国志评话》。与此同时,戏剧舞台上也大量搬演三国故事,现存剧目即有四十多种,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单刀会、白帝城托孤等重要情节皆已具备。 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出杰出的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文人素养与民间文艺的结合。一方面,作 者充分运用《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其它一些史籍所提供的,凡涉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均与史实相符;另一方面,作者又大量采录话本、戏剧、民间传说的内容,在细节处多有虚构,形成“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面目。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 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在杭州生活过。中国最早的两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水浒传》作者之一,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杂剧作家,剧作存目三种,今传《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传世的《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署罗贯中名。 (三)《三国演义》的流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间的刊本,二十四卷,分为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后来的各种版本,都是依据嘉靖本,在细节方面各有些改动,总的面貌未有变化,只是有一种假托的“李卓吾评本”将原书的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此书作了较大的加工整理。他们修改了回目,对情节和文字也作了些增删,并削除了原书的论赞,逐回加上自己的评论。经过这一番加工,全书在艺术上有所提高,但原书的正统道德色彩却也更为浓厚了。这种简称为《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本就是后来通行的本子。 18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一)《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历史倾向 《三国演义》继承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而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曹操,在小说中却成为作者批判嘲讽的反面人物。“拥刘反曹”倾向的形成,有着长远、复杂的历史和思想背景。 1(封建正统思想和汉族政权偏安局面下的历史认识的影响。《三国演义》成书于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金、元时期,“拥刘么曹“体现了当时民族关系和国家局面下的一般社会心理。 2(反映人民群众的爱憎和愿望。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的宽厚仁爱的赞扬,表现出作者、也是民众的对于“仁政”的向往。书中刘备以宽仁待民,以诚心义气待士,是人民希望的明良政治的典范。而曹操残暴害民,虚伪奸诈,是统治者暴政治的代表。 (二)《三国演义》宣扬的“忠义” 《三国演义》宣扬的“忠”和“义”,特别集中体现在关羽这个人物身上。对于小说所宣扬的“忠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体现了封建正统和忠君思想。 2(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 (三)《三国演义》的历史认识作用 小说在向广大的粗具文化的读者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使他们从中了解了历史和现实中的政治斗争,从而扩大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范围。小说还大量传播了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智慧,因而古代的造反者常以此书为政治和军事斗争的课本,今日在国外,还有许多人从中寻找可用于“商战”的技巧。 19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小说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波谲云诡的历史画面 《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是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构成的,作者对史料的处理,显示了高度的史学修养和叙事技巧。全书充分地描绘出魏、蜀、吴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并由此展现历史人物各具风神的形象。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成就最为特殊。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 20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单纯鲜明,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而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节,张飞一声喝退曹操数十万大军,这些传奇式的生动情节,给人物涂上了浓厚的色彩。 《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好的人物是作为反面角色的曹操。作者充分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矛盾性,在写出他的奸诈、残忍的同时,也写出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引纳人才等种种长处。所以,曹操的形象虽然“恶”,却很有生气,他的性格比其他人物显得复杂,也更具有吸引力。 (三)《三国演义》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言成就,并加以适当的通俗化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既照顾到历史小说多引用史料的特点,又增加了小说的历史真实感。叙述描写,不以细 腻见长,而以粗笔勾勒见工。但许多生动片段,也写得粗中有细,有声有色。 第十讲 《水浒传》的思想艺术成就 一、《水浒传》概况与施耐庵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及其它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又据同为宋末元初人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的水浒故事。《宣和遗事》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水浒故事,已具备了简要系统的面目。 元杂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水浒戏,今存剧目就有三十三种,剧本全存的有六种,它们于水浒故事有所发展,其中李逵、宋江、燕青的形象已相当生动了。概要而言,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它显然投合了老百姓的心理与爱好。这些故事虽然分别独立,而相互之间却有内在的联系。《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关于《水浒传》有施耐庵、罗贯中和罗编施改等不同的说法。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水浒传》“施耐庵的本” 的完成,大约 21 比《三国演义》要迟二、三十年。 《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 “简本”,也就是节本。在繁本系统中,现在所知的最早版本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回)。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称为《忠义水浒全传》。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传》砍去梁山大聚义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因为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进,遂成为最流行的版本。简本系统的《水浒传》也有许多种,现知较早的本子有明万历年间余象斗的《水浒志传评林》。 二、《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一)揭露了封建专制的罪恶,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小说以北宋末年社会为历史背景,揭露了封建专制下的社会黑暗现象。小说中第一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因善踢球而得到皇帝宠信的市井无赖高俅,暗寓着“乱自上作”的意味。全书作为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权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残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二)肯定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塑造了农民起义英雄的群象 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作者热烈地肯定和赞美了被压迫者的反抗和复仇行为。梁山好汉们大多本身是社会“无道”的受害者。作者通过他们“逼上梁山”走向反抗的过程,伸张了人民的反抗与复仇权力。小说把那些被封建統治阶級视为“盜贼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給以充分的肯定,並对他们所表現的強烈革命精神和光辉的思想品德作了热情的歌颂。通过好汉们光明磊落、敢作敢为、打抱不平、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的描写,热情讴歌了农民反抗封建专制的起义斗争。 二、《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一)揭露了封建专制的罪恶,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小说以北宋末年社会为历史背景,揭露了封建专制下的社会黑暗现象。小说中第一 22 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因善踢球而得到皇帝宠信的市井无赖高俅,暗寓着“乱自上作”的意味。全书作为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权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残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二)肯定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塑造了农民起义英雄的群象 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作者热烈地肯定和赞美了被压迫者的反抗和复仇行为。梁山好汉们大多本身是社会“无道”的受害者。作者通过他们“逼上梁山”走向反抗的过程,伸张了人民的反抗与复仇权力。小说把那些被封建統治阶級视为“盜贼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給以充分的肯定,並对他们所表現的強烈革命精神和光辉的思想品德作了热情的歌颂。通过好汉们光明磊落、敢作敢为、打抱不平、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的描写,热情讴歌了农民反抗封建专制的起义斗争。 (三) 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过程 《水浒传》开始写的多是个别英雄人物如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反对社会上恶势力的斗争。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需要,英雄们逐渐由个人反抗,进而小规模地联合起来反抗,一直形成强大的起义队伍。革命的武装力量和反革命的武装力量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起义队伍在统一指挥下能攻善守,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不断打击敌人,扩大自己的势力,连续获得了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则高俅等一连串辉煌胜利,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震撼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四) 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封建社会里的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它的结局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形式,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种:一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所镇压;二是向封建统治阶级投降;三是起义领袖当上了新的皇帝,建立起新的王朝。《水浒传》中义军接受招安的结局正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一种形式。 小说也指出了起义失败的深刻的内存原因。梁山义军在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主动向统治阶级投降是和义军领导人宋江的思想、立场及其所推行的路线有直接关系;也是和小说中所宣扬的忠义思想以 及作家的世界观密切关联 23 着的。 《水浒传》的作者对宋江追求招安的结局态度上是有矛盾的。他对宋江的受招安完全是肯定的、颂扬的,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但从具体描写看,作品对“被招安”的结局似乎又有所批判。作者反复描写了李逵、鲁智深等人的反招安、反投降的斗争;而且也写出了义军在受招安后所遇到的种种悲惨遭遇,客观上告诉人们接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招安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三、《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水浒传》用的是纯粹的白话。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效果是文言所不可能达到的。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 (二)《水浒传》主要是在民间说话和戏剧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许多原来分别独立的故事经过改造组织在一起 既有一个完整的长篇框架(特别是到梁山大聚义为此),又保存了若干仍具有独立意味的单元,可以说是一种“板块”串联的结构。一些最重要的人物,在有所交叉的情况下,各自占用连续的几回篇幅,他们的性格特征得到集中的描绘,表现得淋漓酣畅,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三)《水浒传》的作者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活跃的艺术想象 加上前面所说的语言和结构的长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水浒传》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 这些英雄人物的个性虽然比较单纯,却并非写得简单粗糙。臂如李逵,作者常 常从反面着墨,通过他的“耍小聪明”来刻画他的纯朴。又譬如鲁智深性格是暴烈的,却常 24 在关键时刻显出机智。再则,作者常常能够把人物的传奇性和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结合得很好。把好汉们的传奇式行为放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使之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使他们的形象显得有血有肉,生气勃勃。有些人物的性格,还是有前后变化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林冲。 (四)《水浒传》继承了民间说话的传统、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 它很少静止地描绘环境、人物外貌和心理,而总是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些情节又通常包含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包含偶然性的作用和惊险紧张的场面,包含着跌宕起伏的变化,富于传奇色彩。这种非凡人物与非凡故事的结合,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紧张感,引人入胜。 第十一讲 《西游记》与明代神魔小说 一、《西游记》成书经过 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也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相似,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才形成的。 《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玄奘归国后,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另两名弟子慧立、彦悰所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取经事迹作了夸张的描绘,并插入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此后,随着取经故事在社会中广泛流传,其虚构成分也日渐增多,并成为民间文艺的重要题材。 在话本中,元代刊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较早的一种。它篇幅不大,宗教色彩浓厚、情节离奇而比较粗糙,但已具备了《西游记》故事的轮廓。书中有猴行者化为白衣秀士,神通广大,作为唐僧的保驾弟子,一路降妖伏魔,这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型。比较完整的小说《西游记》,至迟在元末明初已经出现。元人的《西游记》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奠定了百回本《西游记》的基本骨架,只是描写还不够精细。 现存《西游记》的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吴承恩的著作,有《西游记》一书,清人吴玉搢、阮葵生等据此推断吴承恩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25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西游记》反映的社会思潮 《西游记》的形成过程很长,但其中有两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一是它基本成型的元末,一是它最后完成的明嘉靖中后期。而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特点,是社会思想开放活跃,市民阶层的力量处于上升状态,作为主要面向市民的通俗读物《西游记》,其趣味与这种背景关系甚大。 (二)《西游记》的两个基本母题 《西游记》中包含着两个基本的文学母题和相应的两个故事结构,相互重叠地构成小说的总框架。 1(自由与约制的矛盾。 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制的矛盾处境,在小说中表现为孙悟空从无法无天、绝对自由的状态到受到禁制、皈依佛门正道的过程。小说更多表现孙悟空难以拘束的一面,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西游记》的前七回以神话形式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 2(历经艰险终成“正果 “历险记”式的母题在古今中外的虚构性文学中最为常见,这种故事除了便于展开离奇的情节,也寓涵着正义战胜邪恶及历经艰险获得完善和幸福的主题。在小说中,它表现为孙悟空、唐僧等人西天取经的过程。 (三)对神佛世界的嘲弄,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小说不仅在前七回中通过美猴王的反抗,向神佛世界的秩序和权威提出了挑战。取经途中的种种经历,也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西游记》中的多数妖魔都和神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途。途经的九个人间国度,都是昏君当道,妖孽作乱。孙悟空英勇顽强,除恶务尽战斗精神,则体现了人民群众反抗恶势力的要求。 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26 《西游记》立足于民族文化,又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一旦摆脱思想拘禁以后所产生的活力,这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上作为其原形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 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在两个故事结构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他热爱自由,敢于反抗,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皈依佛 门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又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英勇和广大神通,以及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并未改变其基本的性格特征,他仍然常常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 孙悟空的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等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 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立足于民族文化,又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一旦摆脱思想拘禁以后所产生的活力,这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上作为其原形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 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在两个故事结构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他热爱自由,敢于反抗,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皈依佛门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又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英勇和广大神通,以及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并未改变其基本的性格特征,他仍然常常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 27 孙悟空的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等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 猪八戒的形象也颇值得注意。他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等特点,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猪八戒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但在作者笔下,这一形象不仅不可恶,而且很有几分可爱之处。比较孙悟空的形象多有理想化成分,猪八戒的形象更具有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真实性,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 这一种人物形象,是过去的文学中未曾有过的,他的出现,显示出作者对于人性固有弱点的宽容态度,也显示了中国文学中的人物类型进一步向真实、日常和复杂多样的方向发展。 此外,《西游记》虽是由众多零散故事传说汇聚成一部大书,但经过再创作,结构却相当完整;它的文字幽默诙谐,灵动流利,善于描写各种奇幻的场面,都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四、明代其它神魔小说 在《西游记》出现之后,明中叶神魔小说风行一时。不少文人或借历史事件,或借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的象《三宝太监下西洋》之类的小说。和《西游记》有关的有《四游记》、《西游补》等。其中较好的是隆庆、万历年间的《封神演义》。 第十二讲 明代的社会生活小说 一、《金瓶梅词话》的概况 《金瓶梅词话》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它的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描写富商西门庆家庭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书名由小说中三个主要女性的名字合成。 在万历年间,已有《金瓶梅》抄本流传。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刻本,是卷首有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东吴弄珠客序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共一百回。其后有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一般认为是前者的评改本。 清康熙年间,张竹坡 28 评点的《金瓶梅》刊行(也称作《第一奇书》)。这个本子在清代流传最广。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据卷首“欣欣子”序说,是“兰陵笑笑生”。“笑笑生”究为何人,至今无法确认。关于小说的创作年代,有嘉靖与万历两说,研究者一般认为后者为是。虽然《金瓶梅词话》作者的情况不详,但仍可以推断为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二、《金瓶梅词话》的写实内容与时代特征 《金瓶梅词话》以前所未有的写实力量,描绘出晚明时期活生生的社会状态,以及人性在这一社会状态中的复杂表现。 《金瓶梅词话》描写了官商关系和金钱对封建政治的侵蚀。封建国家机器在商人的金钱的锈蚀下,已失去其原有的运转能力。而西门庆正是凭藉其金钱买通政治权力,为所欲为。在揭示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方面,《金瓶梅词话》是十分广泛而又非常深刻的。小说打破了“善恶有报”的传统思路,写出了现实的沉重和阴暗,使读者感受到巨大的压抑,从而更有可能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本质。 《金瓶梅词话》不仅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还大量描写了那种时代中人性的普遍弱点和丑恶,尤其是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在这部一百回的长篇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正面人物”,人人在那里勾心斗角,相互压迫。不仅在政治方面不存在所谓的“正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极少存在真情。 小说中存在大量的性行为的描写,这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产物。 三、《金瓶梅词话》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金瓶梅词话》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标志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金瓶梅词话》表现了小说创作对于人的真实平常的生活状态的深入关注与考察,从而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金瓶梅词话》中明显地出现了故事情节的淡化。它所描绘的大量的生活琐事,对于情节的发展并无意义,却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金瓶梅词话》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已经把重心从故事情节转移到人物形象上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29 小说中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正面人物”,同样这部小说中也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人物形象是在丰富的性格层次中塑造出来的,所以能够给人以活生生的感觉。而且《金瓶梅词话》描写人物性格,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单纯的个人天性来看待,而是同人物的生存环境、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一向为人们所称道。作者十分善于摹写人物的鲜活的口吻、语气,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从中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与个性,以具有强烈的直观性的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明代的拟话本与话本结集 一、拟话本概况 由文人写作,主要供案头阅读的话本,叫作拟话本。 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便辑印的。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的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三言”。此后话拟话本专集大量出现,包括凌濛初写作的“二拍”。 “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話本的成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言”、“二拍”卷帙浩繁,旧时一般人不易购置,明末抱瓮老人(真名不详)从两书中选出佳作四十篇,编成《今古奇观》。“三言”、“二拍”原书一度失传,此书在民间流传甚广,有很大影响。 二、 冯梦龙的“三言” (一)冯梦龙“与三言” 冯梦龙是古代杰出的通俗文学作者和研究者。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分别刊 刻于天启元年前后、天启四年和天启七年,各四十种,共计一百二十篇。 30 (二)“三言”的思想内容 ”中,写恋爱与婚姻题材的占据了很大比重,成就也最高。这类小说常 在“三言 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要求“礼顺人情”。这意味道德规则只有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正常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其合理性。在描述感情如何成为美好婚姻之基础的同时,还突出了妇女维护人格尊严的要求。甚至对“失节”的妇女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宽容,反对寡妇守节。 “三言”的素材来源广泛,涉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各种类型的人物。但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则是大量描写了普通市井人物的凡俗生活。 “三言”的思想内涵也比较复杂,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则是肯定人们按照自身意欲追求生活幸福的权利。 “三言”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书中有不少歌颂人与人之间真挚友谊的故事,表现了下层人民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的情操。对见利忘义、伪善欺诈的行为,给以批判嘲弄。 “三言”中的一些篇章,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表现了市民阶层对政治生活的关注,以及他们对政治斗争的看法和态度。 (三)“三言”的艺术成就 “三言”推动了古代短篇小说艺术的发展。比起之前的话本,“三言”拟话本故事情节的展开更充分,描写更细致,语言更生动,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凌濛初的“二拍” (一)作者与作品概况 凌濛初和冯梦龙一样科场不利,不得已而转向著述。除“二拍”外,还有戏曲《虬髯翁》、《红拂》以及其他类型的著作多种。 《拍案惊奇》(又称《初刻拍案惊奇》)撰成于天启七年,四十卷四十篇;《二刻拍案惊奇》是因前书印行后受到普遍欢迎,应书商之请续作,完成于崇祯五年。 31 “二拍”中已不再有收录改编旧传话本之作,而完全是作者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社会传闻创作的。 (二)“二拍”的思想艺术特点 对传统的陈腐观念的冲击与反抗、表现了强烈的市民社会意识。如《硬勘案大儒争闲气》攻击了朱熹的假道学。书中写缙绅名流厚颜无耻、凶暴残忍、忘恩负义之类行径的故事特多,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更为集中和具体。 在反映商人的经济活动和追求财富的人生观念方面,“二拍 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均突出了商业活动中的偶然因素和把握机会的重要,赞赏敢于冒险求财富的人生选择。 与“三言”一样, “二拍”中同样肯定“情”对于人生的至高价值,但更多地把“情”与“欲”即性爱联系在一起,并且对女性的情欲多作肯定的描述。两性关系上的平等意识,也表现得相当明确。 直露的性行为描写,这种缺陷在“二拍”中比较突出。另外,好谈神鬼迷信、轮回报应,有时宣扬陈腐的忠孝节义观念,也是“二拍”中明显的糟粕。 “二拍”中的故事,大多写得情节生动而语言流畅,前面所说“三言”的一些艺术特点,如大量运用活泼的口语、注意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等,也是“二拍”所具有的。 第十三讲 明清文言小说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一、明代文言小说 (一)明代文言小说的基本特点 元、明两代文言小说继承了宋代的衰微之势。明代文言小说的创作,就其总体而言,成就不高。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明代处于创作的转折时期,承上启下,为清代文言小说的兴盛创造了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言小说逐步由虚幻飘渺的灵怪鬼魅,向现实生活贴近。有的虽是写鬼怪,却富于强烈的现实人生色彩,如《绿衣人传》写的李慧娘鬼魂复仇,采摭史实,寄托了现 32 实社会的爱僧。宋懋澄的《负情侬传》、《刘东山》、《珍珠衫》,则直面人生,有时有地,彻底摆脱了灵怪的构架,改变了文言小说“托往事而避近闻”的创作倾向。 二是文言小说朝着通俗的方向发展。明代前期之作受宋元话本的影响,《娇红传》、《钟情丽集》,甚至《如意君传》,已是介于文言和话本之间;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对文言小说的创作,更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于是,一向专事用典、标榜古奥的文言小说中,也掺入了普通生活的口语、俚俗。至清初之蒲松龄,则集其大成。 三是文言小说的容量越来越大,包罗万象,传奇、志怪、笔记、杂俎,群体具备。但同时在内容上也愈来愈驳杂。甚或在一部著作中,既有传奇纪事,又备寓言小品;既讲神鬼怪异,又谈逸事琐闻;既有带情节的故事,又载自然界的奇异现象。 四是文言小说的篇幅愈来愈长。明代的文言小说,笔记仍多短简,而传奇体则因话本创作的影响呈扩充为中篇的趋势。瞿佑之《剪灯新话》初见端倪,《钟情丽集》、《怀春雅集》、《天缘奇遇》、《花神三妙传》、《刘生觅莲记》、《龙会兰池录》等集、编继其后,至《轮回醒世》则动辄数千言。篇幅的趋长,使情节曲折繁复,枝节层出不穷,便于编织出更加动人的故事。 (二)明代主要的文言小说作家和作品 1(明代前期文言短篇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瞿佑的《剪灯新话》,另有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反映了市井民众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描写爱情故事时,往往更为重视双方的感情真挚与否,而忽视传统礼教规定。这两个特点在《剪灯新话》中表现得更为鲜明。在语言上呈现出文言与白话小说相互交织、相互推进的态势。与过去的文言小说相比,瞿佑等人的作品议论较少。在语言风格方面,《剪灯新话》好用骈俪、多引诗词,又浅近明白。两书中有不少故事,被明后期的白话小说和戏剧所吸收。 2(在明中后期的文言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宋懋澄(1570—1622)《九籥集》中所收的《负情侬传》和《九籥别集》中所收的《珠衫》是典型的代表。这两篇作品后来被改编为“三言”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在明后期文言小说中,冯梦龙编纂的《情史类略》(或简称《情史》)也值得注意。此书分类编排,大量汇录历代有关“情”的历史故事、笔记及传奇小说,同时也有其本人的 33 作品,《情史》的编纂为他写作“三言”中大量的爱情、婚姻题材的小说起了准备作用。有些小说则被凌濛初所利用。 明中期以来受神魔小说流行的影响,写作记鬼怪灵异故事的文言小说成为风气,如朱孟震所著《河上楮谈》、《汾上续谈》、《浣水续谈》、《游宦余谈》,记载了作者游历各地时所听说的种种奇异传闻,故事往往富于人情味。“碧山卧樵”所纂《幽怪诗谭》,也汇集了不少花精树妖的故事。《聊斋志异》正是晚明至清初这一风气中的产物。 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一)作家介绍 清代前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 人,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六十多岁时,终于放弃了仕途幻想。 他曾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二)《聊斋志异》创作情况 《聊斋志异》中故事的的材料来源,除一部分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和承袭过去题材加以改编再再创作。多数是由民间搜集而来。据作者于书前的《聊斋自志》中称,一是他“喜人谈鬼,闻则命笔”,一是“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如此长久积累而成。另外,相传蒲松龄常在路边备烟茶供行人享用,趁机与之闲谈,搜罗记录异闻传说。 《聊斋自志》中又说:“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这说明《聊斋志异》是作者有所寄托的。他之所以采用鬼狐故事,也是因为它便于避免清初严酷的文网和自由地表现生活理想。其中不少篇章虽取材于民间传说,却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爱憎,有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倾向。 34 《聊斋志异》现存作品近五百篇,小部分作品描写作者风闻,具有素描、特写的性质。大部分作品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说。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聊斋志异》现存的版本主要有: 手稿本,仅存上半部; 乾隆十六年(1572)铸雪斋抄本; 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即一般通行的底本。 1962年中华书局会注会校本,是目前采录最完备的本子,共收作品491篇。 第十四讲 《聊斋志异》的思想艺术成就 一、《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写爱情主题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二)《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主题,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作者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叶生》、《素秋》、《神女》、《阿宝》 35 等篇暗示了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篇抨击了考官的有目无珠。《王子安》者用王子安作梦高中的丑态,嘲笑了那些只以功名利禄为念而醉心科举的人物。《贾奉雉》等篇则热情赞扬那些不肯向科举制度低头、不屑“易面目图荣耀”的士子。 (三)《聊斋志异》的再一重要主题,是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促织》从一个孩子的感受揭露封建皇权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主题是极其深刻的。这一类的作品还有《席方平》、《潞令》、《梅女》、《梦狼》、《成仙》、(《向杲》、《石清虚》、《红玉》等,作者通过一幅幅画面真实地揭露出了封建社会“强梁世界”的本相。 (四)《聊斋志异》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 而且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了对压迫者的刻骨仇恨,《向杲》中向杲的化虎报仇也表现了同样的精神。作者还塑造了许多反抗的女性形象,如梅女、侠女、商三官等。 (五)揭露统治阶级人物灵魂的丑恶,歌颂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 也是《聊斋志异》重要主题之一。《考弊司》、《公孙夏》都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虚伪面目。《窦氏》则揭露了统治阶级人物的卑鄙残忍。歌颂人民高尚道德品质的作品更多。如《娇娜》写真诚的友谊,《崔猛》写打抱不平,《宦娘》写成人之美,都和统治阶级人物道德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许多形象都优美动人。 除了上述重要主题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篇章。如《颜氏》写孤女颜氏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画皮》、《黑兽》等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贾儿》塑造了一个有胆量、有智谋、勇于同恶事物斗争的儿童形象,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读。《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卓越的民间技艺。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聊斋志异》艺术特点和它的创作方法密不可分。《聊斋志异》大多数是现实 主义和 36 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它们一方面把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这是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 除了上述重要主题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篇章。如《颜氏》写孤女颜氏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画皮》、《黑兽》等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贾儿》塑造了一个有胆量、有智谋、勇于同恶事物斗争的儿童形象,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读。《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卓越的民间技艺。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聊斋志异》艺术特点和它的创作方法密不可分。《聊斋志异》大多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它们一方面把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这是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1( 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又都有鲜明的个性。作者往往让人物所代表的一定社会本质通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并能将花妖狐魅的物性与人物个性结合起来。 2(情节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虽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能紧紧地吸引读者。花妖狐魅的神通广大,来去鹘突,也进一步造成了情节的倏忽变化、离奇曲折的特点。 37 3(善于描写景色,不只画面鲜明,而且常常造成一种气氛、境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4(《聊斋志异》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化。作者既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和提炼当代口语方言。在单行奇句中,间用骈词俪语,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但用典过多,也影响了语言的鲜明和生动。 (三)《聊斋志异》对前人艺术经验的广泛吸收 《聊斋志异》刻划人物注意个性和细节的描述;安排情节注意故事的曲折有味,显然是吸收了传奇和史传文学的特点而有了新的发展。文章的波澜起伏,语言的摇曳多姿,又显然接受了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的影响。至于人物语言的精妙传神,谐谑有趣,也分明可以看到《世说新语》的影响。正是由于作者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艺术经验,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才使它达到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三、《聊斋志异》之后的清代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盛行于世之后,影响甚广,小说中谈狐说鬼成为一时风气。这时期所产生的文言小说中,有的偏向于传奇体,有的偏向于笔记体。前者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八旗艺文编目》记为满族人尹庆兰著)等。《谐铎》中有不少具有讽世意义的小说,《萤窗异草》则多哀婉的爱情故事,二书各有所长。但由于这些小说主要是模拟《聊斋志异》,而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却不及它,所以影响不大。在当时及后世流传更广的,却是两部笔记体小说——袁枚的《子不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第十五讲 清代的英雄传奇小说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英雄传奇小说一直层出不穷。清代创作了大量的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其中的一些作品,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代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继承了元明以来英雄传奇的传统,在社会环境和时代风气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清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分期 以嘉庆道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38 前期的主要作品有:陈忱的《水浒后传》、钱彩、金丰的《说岳全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等。 后期代表作品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俞万春的《荡寇志》、石玉昆的《三 侠五义》等。 二、清代前期英雄传奇代表作介绍 (一)《水浒后传》的思想艺术特点 1(写于顺治、康熙之交。当时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已基本确立,但南明桂王、韩王的政权尚存,郑成功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各地民间的反抗浪潮犹此起彼伏。作者陈忱以亡明遗民自居,借小说表达反对外族入侵的情绪。 2(小说描写了三十二位梁山未死英雄重举义旗,并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最后到海外创立基业的故事。继承了《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又特别突出了反侵略的民族主义思想。但小说也表现出传统的“忠义”观念,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3(作为一部独创的小说,它的故事结构相当完整;语言虽比不上《水浒传》那样生气勃勃,却也流畅生动。而作者作为“亡国孤臣”的悲愤心情,也常常流露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使读者受到感动。 (二)《说岳全传》的思想艺术特点 1(明代有熊大木编《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武穆精忠传》等),邹元标编《岳武穆精忠传》(前书的删节归并本),《说岳全传》即在此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 2(小说假借南宋历史教训,宣扬民族意识,悼念明朝爱国志士,谴责汉奸外寇的用意。因此在乾隆年间遭到禁毁。但小说受时代氛围的影响,以宿命论解释金人的入侵和岳飞的被害,削弱了小说中的民族意识和悲剧意味。 3(《说岳全传》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爱国统帅岳飞的形象,赋予他许多优秀的品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小说也宣扬了岳飞的愚忠,甚至虚构了一些不合情理的举动,扭曲了岳飞的形象。 39 4(小说有很强的故事性。全书的情节安排,有间架,有波澜,头绪多而不乱。很多场面,如岳飞抢挑小梁王、高宠挑滑车、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岳云踹营,往往为读者所乐道。书中的语言也纯熟流畅。一些次要人物,也显得较有个性。 (三)《隋唐演义》及《说唐》 1(《隋唐演义》系根据元末以来《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等历史小说改编而成,内容除参考正史以外,还大量吸收了有关的野史笔记、传奇小说的材料。从隋文帝灭陈写起到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回长安结束,把隋炀帝与朱贵儿、唐玄宗与杨贵妃处理为“两世姻缘”,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线索。小说包含 了丰富的历史传说故事,许多情节生动有趣,作为一种通俗读物,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中写隋末英雄的部分,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罗成等人物形象,都有比较鲜明的个性。 2(《说唐演义全传》(简称《说唐》)六十八回,与后出的《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后唐演义》形成了关于隋唐故事的系列小说。其中《说唐演义全传》成就较高。小说中信史的成分较少而传奇的意味更浓,小说对瓦岗寨英雄作了充分的描绘,曾经出现于《隋唐演义》中的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罗成等人的形象,在《说唐》中变得更为丰满了。 三、后期英雄传奇的发展趋势 (一)清代中叶之后,随着封建道德意识在社会中不断深化 英雄传奇中的的反抗色彩越来越淡薄,英雄人物越来越受正统道德观念乃至官方力量的支配。英雄传奇的创作逐渐走向没落。主要表现在: 1(小说中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万分越来越浓重,小说的作者往往有着明显的封建说教的主题意图。如《儿女英雄传》中大力歌颂忠孝节义,宣扬富贵荣华的封建人生追求。《荡寇志》更是直接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表现对人民反抗的镇压。 2(侠义与公案的合流。嘉庆年间,出现了《施公案》,写绿林好汉黄天霸为“清官”施世纶效力。后期出现的《三侠五义》等侠义公案小说中,英雄人物已不再是反抗压迫的起义好汉,而是官府的奴才鹰犬。 40 (二)一些作品在艺术上比较考究且有所创新,多少弥补了思想的不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儿女英雄传》才子佳人题材与英雄侠义故事结合,语言生动简洁,情节波澜曲折,生活细节描绘细致,人物个性鲜明。《三侠五义》用生动的口语写成,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富于波折而又脉络清楚。使这些小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第十六讲 《儒林外史》 一、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乾隆时期出现了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这两部小说的作者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以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对社会所宣扬的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状态的背离,以及统治阶层人物的堕落与虚伪作了深刻的揭露。描绘出封建末世的氛围,反映了具有新的人生理想的文人在这一时代中的困惑与痛苦。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官僚家 庭。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过着豪放倜傥的生活,致第十六讲《儒林外史》 乾隆时期出现了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这两部小说的作者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以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使家境败落。鄙弃功名富贵,主张恢复儒学的原始朴素的精神。以矫正科举制度下士风的堕落。除《儒林外史》,还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 《儒林外史》约作于吴敬梓四十岁至五十岁时,这正是他经历了家境的剧变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时期。此书现在所见的最早刻本(卧闲草堂本)为五十六回,而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记为“五十卷”(即五十回)。五十六回中,除末回肯定为后人所添加外,书中可能还有后人窜入的内容。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一)《儒林外史》首先对科举大力抨击 在第一回“楔子”中,就借王冕之口批评因有了科举这一条“荣身之路”,使读书人轻忽了“文行出处”——即传统儒学要求于“士”的学问、品格和进退之道。第二回进 41 入正文开始,又首先集中力量写了周进与范进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沉浮的经历,揭示科举制度如何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引诱并摧残着读书人的心灵。 作为儒林群像的画谱,《儒林外史》的锋芒并不只是停留在科举考试上。小说中所描写的士林人物形形色色,这些人物从不同意义、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在读书人中普遍存在的极端空虚的精神状况,从而反映出社会文化的萎靡状态,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材的摧毁和它自身因此而丧失生机。 除了儒林群丑外,小说还揭示了一些承平表象下的黑暗现实。官府衙门从上到下贪污成风。“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有了钱就是官”。皂隶差役,也处处为非作歹,把持官府,包揽诉讼。而真正做些好事,较为清廉的官吏,却往往没有好结果。至于广大淳朴善良的人民生活更是痛苦。作者以深切的同情,描绘了他们活不下去的惨境。 (二)《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部分为作者所肯定所赞颂的人物 一类是士林中为数不多的贤者,一类是市井小民。前者不为功名富贵所驱,后者与之绝缘。书中的真名士杜少卿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他的身上带有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味道。作者赞扬了庄绍光、迟衡山、虞博士等重视文行出处,不贪求功名却有真才实学的“真儒”。但他们企图以祭泰伯祠的迂阔举动,来挽回世道人心,实际表现了吴敬梓思想中的落后一面。 作者还写了普通市井人物如牛老爹、卜老爹等,肯定了他们忠厚本分的美德;作者在小说结尾,以无限倾慕的心情描写了自食其力,不图富贵、不伺候人颜色、自由自在的市井奇人。沈琼枝也是小说中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被盐商 骗娶为妾而只身逃至南京、企图以自身的技艺谋食的奇女子,大胆泼辣,敢作敢为。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创新的意义。 三、《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重大发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42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首先表现在它的写实性上。《儒林外史》的讽刺,主要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素来不以为有何不妥、有何深意可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描摹,便清晰地透出了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而当人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却又觉得它仍然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 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43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 ”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 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二)准确洗炼的语言 《儒林外史》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作者经常能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有时由于一个字用得很恰当,使人物“情伪毕露”。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儒林外史》把白话文的语言艺术,推进到高度纯熟的程度。它的简练、准确、生动、传神,已经完全可以同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媲美。 (三)独特的小说结构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这种特点,鲁迅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中国小说史略》)。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在情节上,也存在内在的统一。总体说来,这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第十七讲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一、《红楼梦》的作者及流传情况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得舆《京都竹枝词》)。这一部以个人和家族的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不仅以其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而且以其深刻的人生悲哀,打动被莫名的伤感所笼罩着的世人的内心。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别号,又号芹圃、芹溪。出身贵族家庭,十三岁前生活在富贵繁华的家境中,后得罪抄家,沦落到社会底层。在历经人生的剧变和世态炎凉之后,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一为“脂本”系统,这是流行于约乾隆十九年(1754) 44 到五十六年(1791)间的八十回抄本,附有“脂砚斋”等的评语,故名。现存这一系统的本子有十几种。另一为“程本”系统,全书一百二十回,由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次以活字排印(简称“程甲本”),次年重经修订再次以活字排印(简称“程乙本”)。这种本子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红楼梦》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这里面包含了曹雪芹自身的家族和个人背景,以及他对人生的认识。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出现于所谓“乾隆盛世”。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曹雪芹敏锐地感到时代风雨的来临,在自己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巨著——《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红楼梦》正如书名所提示的,是写了一场由女性的光彩所映照着的人生幻梦;又正如作者以“悼红轩”为书室名所提示的,是写了对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哀悼。但是,《红楼梦》却不能简单地视为言情小说。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作者反映了广大的社会生活面和深入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的冲突,从而赋予这部小说以深刻的意义。 《红楼梦》的全部故事情节是在贾府的衰败史上展开的,作者以对于生活本身极细致的观察,以前所未有的真实性,描绘出一个贵族家庭的末世景象。这一部家族史在封建时代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败,贾府的主人们的无能与堕落,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衰败气氛及其统治力量丧失生机的萎靡状态。 在反映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作者还写出了它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四大家庭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出豪门势族在社会上的无法无天和封建法律对于他们的无效,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酢剥削,平民生活与贵族生活的对照。凡此种种,使小说在以贾府为中心的同时,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景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预示了它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45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有作者早年生活的影子,但也渗透了他在后来的经历中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在贾宝玉身上,集中体现了小说的核心主题:新的人生追求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痛苦。由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背离和相互抛弃,他成了一个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 宝玉对美丽女性的纯情感的爱慕,把异性之间的情感升华为诗意的、纯净的美感,使之可以成为无意义的人生中的意义,成为对抗社会公认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在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基础上形成的宝黛爱情,象征着美好纯洁情感与污浊现实的对立,因而注定要走向破灭。包括黛玉在内的寄托着作者的感情和人生理想的女性逐一被毁灭,由女儿们所维系着的唯一净土也不能为现实的世界所容存。是丑恶的现实世界毁灭了人的价值,毁灭了美的事物。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象《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象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第十八讲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宏大而精致的结构 《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鲁迅称许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是小说的中心线索;大观园是小说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贾宝玉与林、薛及园中其他诸多女性的命运,是小说的基本内容;大观园作为贾府的一部分,这里发生的一切,又与整个贾府即宁国府、荣国府的种种活动密切联系。 贾府由盛入衰的过程,以及贾府中复杂的家族矛盾、贾府中其他人物的命运,同样是小说的基本内容以贾家为主、薛家为辅,带及史、王两家,反映出这一特殊阶层的面貌;并与外界发生广泛的牵连,上至皇宫,下至市巷、乡野,时近时远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在这一切之上,又有一个隐隐绰绰的虚幻的神话世界,它不断暗示着“红楼梦”的宿命,使小说始终在花团锦簇的景象中透着幽凄的气息。 46 二、高度完美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红楼梦》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也是作者明确的艺术追求。第一回中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小说是根据作者自己“半世亲见亲闻”,严格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进行创作的。不蹈历来野史的旧辙,一反才子佳人小说捏造雷同。同时,《红楼梦》的真实又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提高了的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的照样记录。曹雪芹对生活素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加工、提炼,才能创作出象《红楼梦》这样典型、这样集中、这样完美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它象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又天然浑成。 三、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 曹雪芹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琢的工夫,描绘了上百个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如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刘姥姥等已流行在生活之中,成了不朽的典型。《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鲜明生动的个性 作者完全避免了浮浅的夸张涂饰,准确细致地刻划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善于在那些性别相同、年龄、性格又十分相近的人物中,把他们细微的性格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哪怕是出场很少的人物,也是写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二)丰富复杂的内涵 作者在人物的刻划上同样严格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人物不是某种概念化的类型的代表,而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个体,具有丰富多层次的性格内涵。并能将人物在不同环境处境下的行为言谈准确合理地表现出来。 (三)细腻深入的情感 《红楼梦》改变了我国古典小说中不大重视人物内心描写的传统,,许多地方描写得极为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作者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诗词和戏曲中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来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47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上,作者善于把集中出场和个别出现、浓笔重彩和淡淡点染、外部勾勒和深入刻划的方法结合起来。并根据人物所处的不同地位,分别采用不同手法。对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不同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地镂刻出他们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对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则采用了前后重点不同的补充描写的方法,从而使这些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饱满,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对比较次要的人物,一般是先用淡淡的几笔带过,等到一定时候,就抓住典型事件集中描写,突出其性格特征。 四、真实细致典型的生活细节 五、精美纯熟的语言 《金瓶梅》在日常生活的描写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其中也有不少琐碎的刻划,缺少深刻的思想清代反映社会政治和家庭婚姻问题的小说 清代除《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两部伟大作品外,还有不少反映社会政治 和家庭婚姻问题的小说。在前期《醒世姻缘传》等在明代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和《红楼梦》之间起了过渡的作用。而进入清代中叶后,除关于《红楼梦》的续书大量出现外。还出现了一些借神魔形式讥弹现实的讽世小说。其中李汝珍的《镜花缘》则是继《红楼梦》后比较优秀的一部小说。 48 一、《醒世姻缘传》 承袭明代遗风,清初也出现了不少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长生乐》、《十美图》《好逑传》(一名《侠义风月传》)、《二度梅全传》等,思想艺术成就一般不高。在清初的表现婚姻问题的小说中,只有《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值得注意的作品。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以一个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原署“西周生辑著,然藜子校定”。全书共一百回,长达百万字。主要是描写一个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通过说因果报应来劝人为善,。 这部小说同《金瓶梅》一样,是以家庭生活为中心的“世情书”。小说反映了封建时代多妻制家庭中尖锐矛盾,封建未世家庭伦理纲常的崩坏,及由此带来的家庭与个仍人灾难。小说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阔,书中写到的人物和社会现象,上至朝廷官府,下及市井小民。有官场中的贪贿,科举中的舞弊,奸商的掺假牟利,地痞的胡作非为,以及宗族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争夺,都写得很有真实感,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醒世姻缘传》整个是用山东方言写成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语言流利酣畅,人物口吻毕肖,而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全书围绕着婚姻主线,大量描绘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群像,老少村俏,各具体态;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阔,而且前后照应周到,结构十分严密。这些都表现了小说的艺术成就。 清代中叶的《歧路灯》也是一部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零八回,李绿园作,述一世家子弟谭绍闻因交结“匪类”而堕落以至倾家荡产,后悔过自新而终于成就功名的故事。此书中多直接宣扬理学,标榜封建伦理观念的文字,在作者看来,这就是挽教社会道德危机的“明灯”。在描述谭绍闻堕落的过程中,小说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较为生动地刻画了一批市井浮浪子弟的形象,这是其值得一读的地方。 二、《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约1763—约1830)字松石。学问广博,对经史之学以及医、算、琴、棋、星相、占卜等各种“杂学”都有所钻研,对各种游戏也极为熟悉,而在音韵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特出,所著《音鉴》一书颇为学者所重。他的《镜花缘》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古代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 49 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是一部具有社会批判近代小说 一、近代小说概况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各种思潮的纷纷涌起,小说的创作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但数量有惊人的增长,从内容到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清后期特别是到了清末的一二十年间,小说印行之盛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仅清末小说(包括翻译)就在一千种以上。小说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商业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新式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成长。 清代后期小说在发展上呈现出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方面是传统小说的走向衰落,具体表现在宣扬反动思想,反映没落阶级病态心理需求的侠义公案类小说、狭斜小说、黑幕小说的流行。一方面是随着新的小说观的形成,揭露满清封建统治的黑暗的“谴责小说”,宣传资产改良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宣传小说的兴起。 清代晚期翻译小说大量出现,不仅带来了新的思想,也为中国小说提供了艺术上的鉴借。这时期的章回体小说中有的开始使用第一人称,有的作者开始有意识地追求长篇小说的结构,古典小说中经常杂以诗词的情况这时也不多见了。但思想艺术上的不成熟也是这一时期新型小说的特点,数量巨大却精品不多。 50 二、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通常合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这些小说和其他同类小说一起,反映了清末政治的普遍的腐败现象和社会大众对清政府的厌恶心理,并且通过小说本身思想倾向的变化,反映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情况,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一)《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字伯元。办过报纸,除代表作《官场现形记》外,还写有《文明小史》、《活地狱》、《中国现在记》等长篇小说和不少弹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沃尧,字研人。曾任《楚报》主编,后主编《月月小说》。吴趼人是当时创作最多的一个作家。他写了小说三十余种,现存二十多种。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从改良主义的立场出发,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官僚制度。着力地描写他们贪污腐败和媚外卖国的丑态,以及他们对人民的残酷迫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它所反映的内容比《官场现形记》要广泛,涉及三教九流广泛的社会阶层,但它的重点还是暴露官场的黑暗。 两部作品在思想艺术上的缺点:由于作者不能深入发掘事物的本质,从而不能把握人物行动的内在规律,加之写作的匆促,对事物缺少冷静、细致的观察,描写浮浅,有时夸张失实。这就影响到对丑恶现象的深刻、彻底的揭露。受到作者思想的局限,这两部作品也未能提出解决社会问题方法。作为讽刺小说,在艺术上也未能达到《儒林外史》所达到的水平。 (二)《老残游记》 作者刘鄂(1857—1909),字铁云。出身于官僚家庭,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又学习了数学、水利、医学等“西学。当过医生和商人,做过官,从事过铁路、矿业、运输等洋务实业。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贱价向俄军购买太仓储粟以赈济饥民,被劾,谪徙新疆而死。 51 《老残游记》为游记式的写法,以“老残”行医各地的所见所闻,串联一系列的故事,描绘出社会政治的情状。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攻击时政甚烈,对于社会与政治的看法却无深刻新鲜之处不同,《老残游记》有着鲜明的改良主义政治倾向。宣传改革政治、提倡科学、振兴实业,才能挽救危亡的主张。而批判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罩着“清官”光环的顽固保守派。 《老残游记》作为小说来看,结构显得松散,人物形象也比较单薄。但作者的文化素养很高,小说中许多片断,都可以当作优秀的散文来读。如写大明湖的风景、桃花山的月夜、黄河的冰雪、黑妞和白妞的说书等,文字简洁流畅,描写鲜明生动,为同时的小说所不及。这也增加了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 (三)《孽海花》 曾朴(1872—1935)字孟朴。光绪举人,曾入同文馆学法文,对西方文化尤其法国文学有较深的了解,翻译过雨果等人的作品。他曾参加康、梁变法,辛亥革命后进入政界,做过江苏省财政厅长。一九二七年以后主要在上海从事书刊出版方面的文化活动。一生著作丰富,而以小说《孽海花》最著名。 《孽海花》主要描写清末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三十年上层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以展现这一时期政治、外交及社会的各种情态。在政治倾向上,它是赞成革命的。小说对清朝统治的批判也格外强烈,把矛头直指慈禧等最高统治者。同时,作者宣扬了“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新思想,赞颂了孙中山等革命者。 《孽海花》是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来写的,作者要反映的是“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中“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等种种现象,小说中人物大多以现实人物为原型,作品的立意较高,描绘了比较宽广的社会生活面。 《孽海花》以状元金雯青与名妓傅彩云的狭斜故事为全书线索,展开比较广泛的生活场景,结构精巧。作者成功的表现了清末士大夫在国家危亡之际犹自争名夺利、风雅自赏,而全无救亡图治的热情与才能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对封建官僚的刻划也比较真实深入,不同于《官场现形记》等书的浮浅粗陋。”鲁迅称《孽海花》“文采斐然”(《中国小说史略》),作者不仅对辞藻很讲究,写人物对话,也注意符合各人的身份和性格。 三、近代其它小说 52 晚清的侠义公案类小说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一时期流行的,还有专门描写文人狎妓生活的狭斜(狎妓)小说、作为谴责小说未流的黑幕小说、新型言情鸳鸯蝴蝶派。 (一)到了清代后期,城市娼妓业发达。一些经常出入于青楼的文人,遂把这里面所发生的种种所谓“艳情”,写成市民阶层所喜爱的狭斜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陈森《品花宝鉴》、魏秀仁《花月痕》、俞达《青楼梦》等。这类小说立意腐朽庸俗,写作手法比较陈旧,虽然也多少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但大多是潦倒文人顾影自怜的幻想。 在这一小说系列中,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冷静客观、平淡自然的笔法,描写发生在妓院中的冷酷而真实的生活场面。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组织严谨,结构完整。在运用写实手法表现生活和艺术技巧的进步上,远远超过了同类的其它作品,对现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鸳鸯蝴蝶派”小说起于一八九八年左右,辛亥革命后开始兴盛。 它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的上海社会风尚。较著名的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陈蝶仙、徐枕亚等。大都是既编辑又创作,有的更兼翻译。“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主张是趣味第一,主要描写婚姻问题,但他们所写的婚姻问题决非为了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不合理;而是玩弄爱情,虽然在少数作品中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就它们总的倾向看是很腐朽的。 (三)一九一七年左右,出现了大批黑幕小说,它们的宗旨是揭露所谓社会各方面的黑暗,实际是不加批判地记录各种犯罪作恶的材料。它们“丑诋私敌,等于谤书;又或有谩骂之志,而无抒写之才”(《中国小说史略》),因此可说是谴责小说的堕落。 53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