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题目:佛山龙狮文化 - 大沥高级中学

2018-01-05 16页 doc 198KB 9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题目:佛山龙狮文化 - 大沥高级中学题目:佛山龙狮文化 - 大沥高级中学 走进佛山龙狮文化 辅导老师:林惠贤 作者:何映琪 黄海媚 林晓莹 梁楚敏 周舜欣 甘钰仪 康靖仪 潘倩红 谭文岚 谭嘉欣 单位:南海区大沥镇高级中学高一(8)班 一、 调查背景: 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舞龙舞狮象征着兴旺和吉祥,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传统艺术性,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精华,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由此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龙狮文化。 然而,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在不断变更,在享有“龙狮源地、飞鸿故里”美誉的佛山大地上,当代...
题目:佛山龙狮文化 - 大沥高级中学
目:佛山龙狮文化 - 大沥高级中学 走进佛山龙狮文化 辅导老师:林惠贤 作者:何映琪 黄海媚 林晓莹 梁楚敏 周舜欣 甘钰仪 康靖仪 潘倩红 谭文岚 谭嘉欣 单位:南海区大沥镇高级中学高一(8)班 一、 调查背景: 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舞龙舞狮象征着兴旺和吉祥,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传统艺术性,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精华,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由此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龙狮文化。 然而,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在不断变更,在享有“龙狮源地、飞鸿故里”美誉的佛山大地上,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击,龙狮这一传统民俗正以相对弱势的地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开始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慢慢淡忘。 二、 调查目的: 通过一系列深入的采访,调查,宣传,了解佛山龙狮文化发展的现状,并希望让更多的人支持我们佛山的本土特色文化——龙狮文化,提升龙狮文化的社会关注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弘扬积极向上、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龙狮精神,让民族传统文化展现勃勃生机。 三、 调查方法:外出访问 问卷调查 上网查阅 收集资料 四、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5月1日——2010年5月4日) (1)确定小组成员:黄海媚 何映琪 林晓莹 梁楚敏 周舜欣 潘倩红 谭文岚 甘玉仪 康靖仪 谭嘉欣 (2)选择课题: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组员很快行动起来,经过同学们的一 番讨论后,也就很快的确定了课题《走进佛山龙狮文化》。 (3)明确分工 资料搜集、摄影:黄海媚 林晓莹 何映琪 何映琪 黄海媚 问卷设计、问卷统计: 调查报告起草:何映琪 黄海媚 修改调查报告:何映琪 黄海媚 外出访问:黄海媚 林晓莹 何映琪 周舜欣 梁楚敏 问卷调查:潘倩红 谭文岚 康靖仪 甘钰仪 谭嘉欣 编写:黄海媚 何映琪 另外全体成员参加外出采访和问卷调查工作。收集居民对佛山龙狮文化的看法和意见,并且观察人们对佛山龙狮文化的重视,由此共同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2、调查研究(2010年5月1日—2010年6月2日) (1)2010年5月1日—2日,查找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访问提纲。 (2)2010年5月3日,采访相关人员 (3)2010年5月4—10日做问卷调查和采访工作 3、中期汇报阶段(2010年5月14—21日) 4、结题(2010年5月23日—2010年6月2日) (1)整理资料。把文献资料、访问结果进行了分类,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制作图表,把资料进行了筛选,从而提高了效率,为研究报告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撰写调查报告: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了调查报告的基本框架;并且分工明确,整理资料,二人写论文,二人写调查报告及过程,一人做图表。多次修改后,最终定稿。 五、我们的成果 (一)调查问卷: 1.你是否曾经观看过佛山的龙狮表演,如果有,你觉得表演如何, A、有看过 很精彩B、有看过但感觉一般 C、看过但不怎么样 D 、没看过 2、你知道舞龙和舞狮有什么作用吗, A、知道 B、不知道 3、你知道佛山有名的舞狮团队吗, A.知道 B.不知道 4、你认为舞龙和舞狮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精粹之一吗, A.是 B.称不上 5、你认为,舞龙和舞狮表演这种传统需要流传下去吗, A.很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6、佛山舞龙,源于哪个朝代, A、元朝 B、清朝 C、晋朝 D、唐朝 7、是谁创建南海第一龙 A、黄飞鸿 B、张志华 C、叶问 D、霍元甲 8、传说舞狮源于哪个地方 A、西安 B、台湾 C、佛山 D、北京 9、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扎狮名人,他是, 叶一牛 B、叶二牛 C、叶三牛 D、叶四牛 10、以下哪样被列为南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A、佛鹤狮 B、佛猴狮 C、佛莲狮 D、佛松狮 (二)、问卷结果分析: 从第1题可看出:大多数人看过龙狮表演,且都觉得很精彩,说明龙狮表演深入民心 。 从第2题可看出:大多数人都知道龙狮表演的作用,但仍有一部分人不知道它的作用。 从第3题可看出:知道和不知道佛山较有名的舞狮队的人各占一半,说明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 从第4题可看出:说明舞龙和舞狮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较深 从第5题可看出:人民的传统观念较强,但仍有一部分人认为龙狮文化不需要流传下去 第6-10题是关于佛山龙狮文化历史的调查,答对率不太理想,说明大多数人都对佛山龙狮文化的历史了解的不多。 通过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人们对佛山这一传统文化——龙狮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宁愿留在家中上网,也不愿观看和了解佛山龙狮文化。身边很多同学甚至不爱看。由此看见,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龙狮这一传统民俗正以相对弱势的地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开始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慢慢淡忘。我们有必要保护和传承它。 (三)佛山龙狮文化介绍: 1、舞龙的由来:古代,将龙、凤、龟、麟称为"四灵",龙凤呈祥,是婚姻嫁娶的吉祥物。龙可以兴云布雨,驱邪降福,所以佛山人常常将蟠龙雕刻在石柱上,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过,这 些龙都不是用来舞的。那几时才出现 了舞龙呢,是到了明代的秋色赛会。 有一年,秋色赛会由栅下铺(社区, 今日忠义路、季华东路一带地方)主 办,按照出秋色的惯例,家家户户有 钱出钱,有力出力。当时栅下铺住着 一户农家,家庭主妇知道要出秋色啦,就想出一个不花钱,又别出心裁的制作秋 色的办法:她随手抓一把茭笋壳,扎成一节一节,每一节用篱竹支撑起来,节与节之间,用禾秆绑好,使各节活动而不松散,在出秋色时,点上一把神香,一支一支插在茭笋壳上,交给一班小孩持竹舞弄。 2、舞龙的传说: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 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 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 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 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 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 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 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 “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 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 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 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 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 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3、舞狮的由来: 在远古时候,广 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 乡出现奇兽,身长八 尺,头大身小,眼若铜 铃,青面獠牙,头生一 独角。 这头奇兽于除 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年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 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 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 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 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 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 征。有的也称为舞圣头。 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 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 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 氛。舞狮时的乐器便改 为锣鼓,配以一定的节 奏各处常见于迎神赛会 上作参神拜户只用,其 意思是能镇宅旺宅、使鬼神降优、合境安宁、五谷丰收。 (四)外出访问篇 1、外出访问一: 采访日期:2010年5月3号 采访地点:张志华师傅的家中 我们利用假期来到佛山舞龙名人张志华家中采访,了解到关于舞龙的历史和现状。还拍摄到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它们见证了张志华师傅辉煌的成绩。 张志华师傅的辉煌成绩 2004年12月7日,由中国政府和阿联酋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大规模新型综合性商贸城“中国城”落成庆典。佛山醒狮、舞龙队的132名队员受邀加入“广东艺术团”,前往位于波斯湾畔的迪拜市。 舞龙队正是从盐步平地麦边舞龙训练基地中精选出来的,张志华回忆说,这是舞龙队首次走出国门表演,当时从训练基地精选出70多名队员,舞动两条大龙,每条龙长达80米,龙头高达1.8米,重达16公斤,各由36人舞动。很多当地阿拉伯观众都是首次在现场看到中国舞龙表演,纷纷惊叹像是看到真龙在迪拜的沙漠上飞舞,交口称赞:“中国龙果然名不虚传~” 去年,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在佛山隆重举行,张志华又率领2条长龙、10条小龙,参加五区巡游及闭幕式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夹道欢迎。 2、外出访问二: 采访日期:2010年5月5号采 访地点:叶四牛师傅工作的地方 我们一行来到佛山扎狮名人叶 四牛家中采访,通过采访,我们 了解了很多关于扎狮的技巧和 方法。 扎狮名人——叶四牛的简介: 民国初期,叶四牛的爷爷由 于精通醒狮用品的各项制作在 当地享有盛名,这项手艺后来便很自然地传到了叶四牛父亲那一辈人的手中。 在家族氛围的浸染下,叶四牛从小就和舞狮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小的时候我在老家念,每年一放假我就去父亲所在的广州中娱鼓乐厂玩。我对制作狮鼓感兴趣,就经常向我父亲和其他的工友学了不少制作狮鼓的技巧。”叶四牛说,但那时他还没正式从事扎狮头的工作。 随后,平静的生活被汹涌的政治运动打断,村里的“狮子”几乎都被毁掉了;改革开放后,舞狮运动重新在民间繁荣起来。看到这形势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叶四牛的父亲带着4个儿子开了一家狮鼓制作作坊,重新拾起了祖上传下来的手艺。1986年,叶四牛一个人出来单干,成立了现在这间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四牛和声醒狮用品经营部”。 目前,叶四牛的几个侄子都已经继承父业,开始在这行里独自闯荡,而叶四牛就带着自己的女儿还在用心地经营着自己不大却声名远扬的小店,就连他18岁 的小儿子也已经决定子承父业,继续把四牛醒狮的名号传承下去。 佛鹤狮被列入“南海非遗” 上世纪90年代初,叶四牛作为南海县醒狮队的队员赴马来西亚参加比赛,看到外国的狮子在梅花桩上灵巧无比,而南海传统的佛装狮在桩上略显笨重,动作上虽然威武却少了人家的敏 捷和花样。并且,当时国内舞狮也开始出现夹腰、采青等 创新动作,这都要求“狮子” 比较敏捷轻便。 叶四牛立即设法对传 统的佛装狮进行改进。他把 鹤装狮鹤眼、长嘴的特点与 佛装狮虎眼、阔嘴的特点相 融合,制作出了鹤眼、翘嘴的 佛鹤狮,改装后的狮头不但 保留了原来佛装狮威武勇 猛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了敏 捷灵活的能力。这一适应潮 流的改良让叶四牛制作的佛鹤狮大受欢迎,各地的狮队纷纷找到叶四牛定制狮头,之后九运会开、闭幕式表演所用狮头几乎尽出于他之手。去年, 佛鹤狮头扎作被列入了南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真正让叶四牛名扬海内外的是他制作的创世界的狮头。2006年,西樵黄飞鸿龙狮队筹备建设新的训练基地,并计划在基地内布置一个特大狮头,四牛又一次成了制作狮头的不二人选。叶四牛带着手下的五六个扎作师傅熬了50多天,终于把这只世界上最大的狮头做出来了,整个狮头接近两层楼高。 六、感受与体会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佛山龙狮文化。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龙狮的文化。在了解龙狮文化的过程中,我知道了龙狮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有去采访了黄飞鸿的第五代传人——张志华。他拿了许多的奖项。在采访他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要成功就要有付出。 ——林晓莹 今天我和组员们一起去到盐步麦边舞龙负责人张志华家中做采访。通过访谈中,让我知道麦边舞龙队组建于1996年8月,由多次获得国际狮艺大赛高奖项的麦边村桥头狮队骨干组成。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多次出国表演、参与比赛等活动,赢得丰硕成果,也为大沥带来不少与国际交流的机遇。而张志华的徒弟陆宇鹏就是成功的例子,他凭着自己对舞龙的热爱与执着,将舞龙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带到了国际舞台,让人们对舞龙艺术大开眼界,还提高了大沥的知名度。然而我们作为学生也一样,我相信我们凭着自己对学习的热爱与努力,我们也会踏上国际的大舞台,展现自己非一般的人生。 ——梁楚敏 在今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认识到我们佛山龙狮文化狮化是多么的优秀,多 么源远流长。我参与了去访问“南海第一龙”张志华师傅,了解到我们佛山龙狮文化的优越。他从村里走出国门,让我们佛山的龙狮文化能够有更多人认识。 ——黄海媚 很高兴参与了今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令我对佛山龙狮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激动的.还是可以和为佛山龙狮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做访问.佛山龙狮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粹.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它. ——何映琪 我们的行踪 刚刚完成的龙舟鼓 四牛师傅随手拿起一支粉笔为我们分析佛鹤狮与传统狮的区别 四牛师傅的徒弟为我们现场展示扎狮 工作人员正认真地在做记录 颜峰小学校长为我们介绍学校狮队历史 工人正聚精会神地给狮头上色 颜峰小学狮队训练
/
本文档为【题目:佛山龙狮文化 - 大沥高级中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