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北交物流自测题

北交物流自测题

2017-12-07 28页 doc 75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北交物流自测题北交物流自测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 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讨论现阶段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 (2)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 (3)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是决定产业和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合理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3、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物流可...
北交物流自测题
北交物流自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 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讨论现阶段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 (2)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 (3)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是决定产业和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合理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3、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物流可以分为哪几类, 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4、试述物流的效用 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创造空间效用两个方面。 (1)物流创造时间效用 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做“时间价值”。时间价值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缩短时间 (弥补时间差 (延长时间差 (2)物流创造空间效用 场所价值指的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的不同场所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做“场所价值”。 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1、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物流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将物流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90年代;?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表: 物流的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特点 物流发展特点 物流学科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 工业化时期,大制造业发展迅物流发展规模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 20世纪多数欧美国家速,社会分工不小,渠道不畅,(PD); 初,50年陆续进入工业断细化 成不高,其作用“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代 化社会 未受到应用的重流学科的地位 视 世界各国大都 采用了“大量生物流产业逐步形第二阶段 制造业的大规产——大量销成和壮大,多品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20世纪模化与零售业售——大量消种、少批量的配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60,90年的大规模化并费——大量废送成为这一阶段确立了物流产业 代 举 弃”的社会发展主要的物流形式 模式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第三阶段 经济全球化、一网络化时代到发展到供应链管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20世纪90体化,知识经济来 理阶段 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年代至今 初露端倪 学科正在发展 2、未来世界物流的发展趋势。 (1)电子物流的发展 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将促进电子物流的发展。物流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商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电子物流可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此外,电子物流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在线追踪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实现物流调度、在线实现货运检查等功能。可以说,电子物流将是21世纪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2)物流企业的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21世纪是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以形成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 (3)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的发展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21世纪将对世界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物流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处理的物流系统。 1.物流学科体系框架分为哪四个层次, 第一层:物流学科体系的核心。物流学科体系的核心是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层:物流学科体系的四大支柱。即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这四大支柱与物流学科体系的核心概念一起演绎出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三层:物流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物流学科构成最紧密联系的理论主要有四类:系统论、运筹学、经济学与管理学。 第四层:物流学科体系的相关学科。 2.论述物流学的主要观点 (1)商物分离(商物分流),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商物分离实际是流通总体中的专业分工,职能分工,是通过这种分工实现大生产式的社会再生产的产物。 (2)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黑大陆”说法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黑大陆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 确评价;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的一角。物流便是一坐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3)第三利润源说,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人们已肯定这“黑大陆”虽不清,但绝不是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富饶之源。 (4)效益背反说和物流的整体观念。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 (5)成本中心说、利润中心说、服务中心说和战略说。 1. 名词解释:多式联运与集装化运输。 多式联运是指交通运输部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工具联合起来,使用一份运输票据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工具相互衔接由发地至终点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方式。 集装化运输是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外部形态、包装等情况,利用特别的器具,把零散的货物集装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集装单元,以达到便于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和计量的目的。 2. 分析在我国进行多式联运的优越性。 多式联运是指交通运输部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工具联合起来,使用一份运输票据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工具相互衔接由发地至终点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进行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可简化手续、方便顾客,可优势互补、有利形成运输网络,可缩短等待时间,加速货物周转,可提高运输过程的经济性等。 3 .论述在货物运输组织过程中如何避免不合理的货物运输。 运输是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对“物”进行空间位移。 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不运输合理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注意起决定性作用的以下几方面: 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等。 4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及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 (1) 返程或起程空驶 (5) 倒流运输 (2) 对流运输 (6) 过远运输 (3) 迂回运输 (7) 运力选择不当 (4) 重复运输 (8) 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可以采取的措施: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少投入、多产出,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尽量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 商品储存的含义。 所谓商品储存,就是指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而又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所进行的商品存储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之下,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商品存放在一定的场所的活动,它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品储存的作用。 通过商品储存可以调节商品的时间需求,进而消除商品的价格波动; 通过商品储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通过商品在消费地的储存,可以达到更好的客户满意度; 通过商品储存,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商品储存的过程。 商品储存的过程一般都发生在物流中心的仓库中。企业的发展,需要拥有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应依靠机械化完成,从而达到以最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最满意服务的要求。物流中心的商品储存的过程一般包括接收商品、存放商品、拣取商品和配送商品等环节。 4.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生化变化 1.名词解释:装卸与搬运 装卸搬运是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 2.简述装卸作业的方法。 • 单件装卸; • 集装作业:托盘装卸、集装箱装卸、货捆装卸、集装网、袋装卸、挂车装卸; • 散装作业:气力输送装卸、重力装卸、机械装卸。 论述如何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 • 防止无效装卸 • 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 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 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 • 提高物的运输活性 • 选择最好搬运方式或节省体力消耗 4.如何选择装卸搬运机具, 在物流各个环节,选择装卸搬运机具主要依据五个条件: (1) 作业性质。明确是单纯的装卸或单纯的搬运,抑或需要更为机动一些的装搬多功能机具。 (2) 作业运动方式。根据作业场地、作业地规划,确定作业时运动方式,一般典型运动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水平运动;第二种垂直运动,第三种斜面运动。 (3) 作业速率。按物料及物流速度、进出量要求确定是高速作业还是平速作业,是连续作业还是间歇作业。 (4) 作业对象体形及重量。按作业对象体形可分为粉粒体、液体、散块体、包装体等,包装体又分为袋装体、箱装体、罐装体等不同类型,这些都是选择机具及工作方式的依据。 (5) 搬运距离。一般搬运距离在 500 米以下,可分为若干距离范围,以此选择不同搬运能力的机具。 1. 简述包装的特性与功能。 包装有三大特性,即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及便利性。这三大特性具有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 2. 简述商业包装与运输包装的区别。 商业包装。是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包装,这种包装的特点是外形美观,有必要的装璜,包装单位适于顾客的购买量以及商店陈设的要求。在流动过程中,商品越接近顾客,越要求包装有促进销售的效果。 运输包装。是指强化输送、保护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包装。对生产资料来说,这两点尤其突出。 3. 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包装功能,实现包装合理化。 包装的功能:防护功能、方便功能和促销功能。 包装合理化包括: • 包装应妥善保护内装的商品,使其质量不受损伤; • 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应当安全无害; • 包装的容量要适当,要便于零售单位销售; • 对包装容器的内装物要有贴切的标志或说明; • 包装内商品外围空闲溶剂不应过大; • 包装费要与内装商品相适应; • 包装要便于废弃物的处理。 1.简述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的区别。 (1)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而生产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 (2)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生产加工是复杂加工。 (3)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情况下提高价值。 (4)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 (5)流通加工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但是流通加工也有时候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这又是流通加工不同于一般生产的特殊之处。 2. 举例说明几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 (1)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2) 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3) 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4) 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3 . 论述如何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做到最优的选择。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 加工和配送结合 (2) 加工和配套结合 (3) 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4) 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5) 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1. 如何正确理解配送? 正确理解配送,应当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 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2) 配送的实质是送货; (3) 配送是现代送货;(4) 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 (5) 配送是市场经济形式;(6) 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7) 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2. 简单介绍配送的服务方式。 (1) 定时配送 (2) 定量配送 (3) 定时定量配送 (4) 定时定路线配送 (5) 即时、应急配送 (6) 共同配送 (7) 加工配送 3. 如何实现配送合理化。 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做法: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2)推行加工配送;(3)推行共同配送; (4)实行送取结合;(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6)推行即时配送。 1. 和其他领域信息比较,物流信息有哪些特殊性, (1)物流信息便缺乏通用性; (2)物流信息动态性特别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很快; (3)物流信息种类多,使物流信息的分类、研究、筛选等难度增加。 2. 简述如何开展物流信息工作。 (1) 收集信息 (2) 处理信息 (3) 信息研究 (4) 信息服务 3. 举例说明条形码在物流中的应用。 条码在物流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销售信息系统(POS系统)。在商品上贴上条码就能快速、准确地利用计算机进行销售和配送管 理。其过程为,对销售商品进行结算时,通过光电扫描读取并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输进收款机,收款后开出收据,同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掌握进、销、存的数据; (2)库存系统。在库存物资上应用条码技术,尤其是规格包装、集装、托盘货物上,入库时自动扫描并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库存的信息,并输出入库区位、货架、货位的指令,出库程序则和POS系统条码应用一样; (3)分货拣选系统。在配送方式和仓库出货时,采用分货、拣选方式,需要快速处理大量的货物,利用条码技术便可自动进行分货拣选,并实现有关的管理。 1. 名词解释: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顾客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理。 2. 简述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具有时代性、远程性、复杂性、择优性、虚拟性。 3. 为什么要使用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供应链是由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状组织。由于与市场需求的距离过大 , 信息利用率过低 , 商品过量在库与品种不齐等原因。 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供应链公用信息系统管理 , 供应链的顾客服务水平内外有别 , 组织上有障碍。 4. 论述构建供应链的一般操作 ( 1 )确定供应链系统目标;( 2 )确定供应链主导企业;( 3 )决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 4 )选择供应链各环节的主体企业; ( 5 )供应链主导企业与供应链参与企业横向联合; ( 6 )计划和确认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7 )实现供应链的信息联结; ( 8 )确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 1. 企业物流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如何降低物流过程的成本,同时有一个使用户(在企业中是下一道工序或下一个生产部门)满意的服务水平。这可以说是企业物流的最大难点。 2. 企业的供应物流有哪三种组织方式, 第一种是委托社会销售企业代理供应物流方式;第二种是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供应物流方式;第三种是企业自供物流方式。 3. 论述企业生产物流与社会物流的不同之处。 (1)实现价值的特点。社会物流主要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企业生产物流主要是实现加工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 (2)主要功能要素的特点。社会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是运输和储存,企业物流主要功能要素则是搬运活动。 (3)物流过程的特点。企业生产物流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可控性、计划性便很强,对物流的改进只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这方面和随机性很强的社会物流也有很大的不同。 (4)物流运行的特点。企业生产物流的运行具有极强的伴生性,往往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伴生部分,这决定了企业物流很难与生产过程分开而形成独立的系统。 1. 增值服务和基本服务、精细物流服务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增值服务是一种深层次的物流服务,必须对客户的物流需求和客户的与物流需求相关的所有活动有深切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提出特殊的增值服务方案。因此,增值服务一般来讲是面对特定物流企业的一种特殊服务方案。 (2)对于社会流通企业而言,增值服务需要在一般的基础服务和高水平服务的前提下,增加投入,这样才能够取得产出的增值。所以,增值服务对于客户来讲,需要提供超出一般服务的费用支出。 (3)增值服务具有时效性。随着物流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原来的增值服务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变成物流企业的基本服务水准,不再是增值服务的范畴。 (4)增值服务是不断发展的动态服务。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物流的增值服务显示动态性。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增值服务方式。 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举例说明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成效。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1)以合同为导向的一系列服务;(2)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成效:(1)集中主业;(2)减少资本占用;(3)减少总库存;(4)更加方便顾客。 1. ABC重点控制模式是把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大小分类,再按各类重要程度不同分别控制,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进行重点控制。 2. 简述“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 “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 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 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 3. 计算 某企业每年需要耗用1000件的某种物资,现已知该物资的单价为20元,同时已知每次的订货成本为5元,每件物资的年存储费率为20%,试求经济订货批量、年订货总成本以及年存储总成本。 答案:经济订货批量 EOQ = 50(件) 年订货总成本 = 100(元) 年存储总成本 = 100(元) 4. 论述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等。 1.列举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有混合策略、差异化策略、合并策略、延迟策略和标准化策略等。 2. 列举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思路。 (1)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 (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 (3)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4)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5)削减退货成本; (6)利用一贯制运输和物流外委降低成本。 3. 论述如何实施延迟策略。 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 一般说来,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 (2)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 (3)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配送实施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 1.简要介绍电子商务下物流需求的新变化。 (1)消费者的地区分布分散化; (2)销售的商品标准化; (3)物流服务需求多功能化和社会化; (4)物流服务空间的拓展。 2. 电子商务对物流环节产生的影响包括那些, (1) 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 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不管其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的运动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而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2)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 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依据计算机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单个的运作方式来进行的。比如,在实施计算机管理的物流中心或仓储企业中,所实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大都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来管理物流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 3. 简要介绍在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下不同的物流模式。 (1)电子商务下的消费者--企业间跨区域物流;(2)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企业间的跨国物流; (3)第三方物流--完善跨区域物流。 4.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的目标。 (1)高水平的企业管理;(2)高素质的人员配置;(3)高水平的装备配置。 5.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合理化的作用。 确保电子商务企业的正常运转,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1)将商品在适当的交货期内准确地向顾客配送; (2)满足顾客的订货要求,不缺货; (3)适当配置仓库和配送中心的位置; (4)实现运输、装卸和仓储自动化; (5)确保信息畅通; (6)降低物流成本和费用; (7)压缩库存。 1. 制定公正的物流政策要考虑的因素。 (1)物流政策的利益的表达形式 (2)涉及的利益主体 (3)价值标准的配套 2. 物流政策分析中涉及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物流政策的整体性特点,要求物流政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与其它政策和经济系统发生联系。因此,在制定物流政策时,应坚持系统性原则,正确处理内部与外部、整 体与局部的关系,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解决问题。 (2)预测原则 物流政策是对解决未来行为所作的一种设想,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的一种预先分析与选择,因此,具有明显的预测性。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首先要估计未来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时间加以认真地考虑,以适应未来的多种变化。 (3)协调原则 物流政策中主要协调的是利益。物流政策应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从整体上协调物流业与国家的关系、协调物流业同其他产业的关系、协调物流业内部不同类型企业的关系、协调物流业与物流服务消费者的关系。 3. 制定物流政策的五类基本问题。 (1)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程度是什么?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价值。 (2)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价值是问题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 (3)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物流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 (4)可行性分析:是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的能力与可能。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给谁?这是物流政策分析的归宿。 4.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高效的主干及区域物流网络,建立企业物流技术应用体系,完善国际、国内多式联运系统。 1.简述物流市场及其功能。 物流市场是指为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而形成的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时所需要的服务性市场,主要有仓储市场和货物运输市场,以及包装、装卸、搬运等辅助性市场。 物流市场的功能主要有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经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功能。 2. 简述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结构。 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结构可分为以下3个主要层次: (1)物流的主要行业,如运输、仓储、交通基础设施等的相关指标,反映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服务供给情况的数量指标; (2)反映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物流总支出的指标,如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从业人员的比例、资本总投资构成、国民生产总值构成、物流成总本等指标; (3)与物流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批发零售贸易额等,都是与物流需求相关的统计信息。 3.论述如何把握物流服务的变动趋势。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从物流需求来看,经济发展产生了综合性物流需求,并带来物流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高度化也促进了物流的高度化。所谓物流的高度化是指物流完善协调,即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效率化。 (2)从物流流向来看,产业布局和城市化是影响物流流向的重要因素。原材料、燃料、加工工业分布决定了产业物流和消费物流的大小和进出的方向,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物流需求差别较大,城乡物流有很大不同。 (3)从物流环节来看,物流总成本构成可分为仓储成本较大即仓储成本大于运输成本时期、仓储成本与运输费用接近时期和运输成本超过仓储成本时期。 4.论述物流市场的结构特征。 物流市场(除基础设施外)进入壁垒不高,企业数目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市场结构是竞争性的,但就物流市场体系内部的不同子市场来说,市场结构各不相同,如运输市场铁路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公路、航空的市场份额同时上升,改变了铁路运输的垄断地位,增加了运输市场的竞争程度;全面的物流服务要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联运,还要求各物流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即竞争中要有合作。因此物流市场结构 更多地以合作竞争为主,而非单纯的竞争或单纯的垄断,如物流主体间的物流联盟、物流供应链等,往往是即竞争又合作,典型的物流市场产业组织有物流服务联盟、供应链组织网络和物流纵向一体化,物流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是通过上述产业组织来实现的,这样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有效竞争的市场选择。不过,不同的物流市场产业组织实现合作与竞争的途径有所不同。 5.概述物流市场的交易方式。 (1)委托代理服务 物流市场上无论是商品的供方还是需方,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均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而非过去传统的自营做法,企业把全部或部分物流业务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储运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部门来承担,代理服务商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仓储运输并提供后勤服务。 (2)供应链运作模式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是供应链管理理念产生的主要原因,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其实施和应用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关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a.物流供应链模式。物流供应链模式将物流活动视为由原材料采购、生产、分配、销售和产品到达最终用户组成的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企业的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加以组织和协调,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控制库存,供应链中的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中库存的作用不仅是维持生产和销售,而且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b.生产供应链模式。这种生产方式相当复杂,它要求原材料从经过选择的各个产地运出,集中在生产地生产;或者,在原料生产地加工成半成品后运往成品生产地,最终,产品将根据不同市场需要运往世界各地。在合作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企业间跨地区、跨行业转移,客观上要求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的供应、储存和销售系统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 c.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模式。也可称之为市场供应链管理。 1.简述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3)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简述物流产业的结构构成。 (1)基础物流业 由不同的运输线路、运输线路的交汇与节点、以及理货终端所构成。是向各个经济系统运行所提供的物流基础设施。 (2)物流装备制造业 物流生产力中提供劳动手段的要素业种。 (3)物流系统业 这个业种由提供物流系统软、硬件,提供系统管理等行业组成,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独特的组合。 (4)第三方物流业 第三方物流业是代理货主,向货主提供物流代理服务的各种行业所组成的行业。 (5)货主物流业 货主物流业是货主自办物流,有可能部分从事第三方物流活动的行业全部。 3.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2)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4)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 a.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b.政企不分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物流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c.缺乏明确、有效的政策措施。 (5)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4. 简述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1)国际范围的竞争更加激烈 以往的物流都是一国或某一地区内的物流公司在本国市场范围内向需求者提供服务,而国际公司主要是通过雇佣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当地物流公司来完成业务。结果物流市场被零散分割,众多小型的地方物流公司在国内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2)提供范围更广泛的物流服务 由于不断缩减供应链成本的需要,制造商和零售商们要求那些第三方物流公司做得更多一些。因此,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 (3)并购风潮愈演愈烈 世界上各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进。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美国和欧洲的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1. 简述物流服务的本质。 物流服务的本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包括: (1) 有顾客需要的商品(保证有货); (2) 可以在顾客需要的时间内送达(保证送到); (3) 达到顾客要求的质量(保证质量)。 2. 影响物流服务的因素哪些, (1)缺货水平;(2)订货信息;(3)信息的准确性;(4)订货周期的稳定性; (5)特殊货运;(6)交叉多点运输;(7)订货的便利性;(8)替代产品。 3. 确定物流服务战略的方法有哪些, (1)根据顾客对暂时缺货的反应来确定物流服务水平;(2)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3)ABC分析与帕累托定律;(4)物流服务审计。 4. 企业要确立一种物流服务水平,保持竞争优势,要注意哪些问题, (1)只是把物流服务水平看作是一种销售竞争手段而不做出清晰的规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要求必将升级,以至使企业无法应付。 (2)许多企业还在用同一水平的物流服务,对待不同的顾客或不同的商品。 (3)物流部门应定期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检查销售部门或顾客有没有索赔、有没有误配、晚配、事故、破损等等。通过征求顾客意见等办法了解服务水平是否已经达到标准;成本的合理化达到何种程度,是否有更合理的办法等等。 (4)物流服务水平依据市场形势、竞争对手情况、商品特性和季节等时时刻刻都有变 化。 (5)销售部门大多认为为了扩大销售,应该无限制地接受顾客对于物流的要求。这是物流系统无法承受的,应该形成一种从盈亏的角度考虑是否合算的范围。 (6)物流服务水平在不断变化。 (7)现在的物流服务要放在社会系统的大范围内来处理。 (8)物流服务将作为社会系统的一环受到人们的评判。 1. 简单介绍一些物流标准化的方法。 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 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它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以下是标准化的一些方法: (一) 确定物流的基础模数尺寸 (二) 确定物流模数 (三) 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 2. 试论述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在物流技术发展,实施物流管理工作中,物流标准化是有效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尤其是大系统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三) 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四) 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以外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3. 试述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状况 第一,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 第二,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 第三,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同步协调性。 第四,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字符组合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总的来说,我国从物流系统角度开展物流标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系统中已有的标准主要来自于各行业子系统的国家标准,而且现有标准多集中于技术方面,对于物流各子系统的作业标准涉及不多。作业标准主要是指对各项物流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化规定,这在以后的标准化工作中应重点研究。 我国的物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行业上发展而来的,距离现代物流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与国外的物流发展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所以现有的标准中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建设和物流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几乎还是空白。 1. 简述物流系统及其特点。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大跨度系统、可分系统、动态系统、复杂系统、多目标系统。 2. 什么是物流系统的"5S"目标, (1)服务 (Service) 物流系统的本质要以用户为中心,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 (2)快速、及时(Speed) 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既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3)低成本(Saving) (4)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 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依此来追求"规模效益"。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 库存控制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物流系统本身的要求,涉及到物流系统的效益。 3. 论述如何进行物流系统设计。 (1)确定物流系统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开始设计或重新设计一个物流系统之前,首先应明确叙述分析的目 标和约束条件。 (2)成立物流课题研究组 可度量的目标和约束条件一经确定,下一步工作就是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成立两个彼此独立的分析小组:一组是工作分析组,由有关职能领域的经理、职员和定量分析专家组成,负责进行实际分析、试验、设计和完善新系统的工作。另一个组是由市场营销、法律、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一个管理监督委员会,代表公司中更广泛、更全面的观点和看法。 (3)收集内部和外部数据: 要收集、掌握有关产品、现有设施、顾客、供应链、竞争对手的详细数据信息。 (4)使用PERT、模拟法或其它技术分析数据。 这一步可以通过使用相对不复杂的或综合性的方法来完成。当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时,由于数据量通常很大,因此必须采用比较复杂的方法如系统分析技术中的模拟法、层次分析法、PERT法等。 (5)完善最优解: 系统设计的最后工作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完善。 1. 在宏观层次,绿色物流系统体现了哪3R原则, 减量化Reduce、重用Reuse、再循环Recycling。 2. 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环境表现的标准方法是什么, 生命周期评价。 3 . 为什么要实施绿色物流, (1)物流系统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绿色物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技术进步为绿色物流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工业领域长期的环境关注已经起到明显的效果,工业领域的环境状况正日益改善。相反,由于人们的长期忽视,或者说因为工业制造技术的改进,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比率开始从制造领域向流通领域倾斜,致使物流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即将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时,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绿色物流既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物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而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和技术进步已经为实现绿色物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4. 如何对物流过程进行绿色评价, 物流系统的绿色评价,指把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将物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标准框架,作为衡量物流系统与环境的友好程度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与资源消耗评价。 物流系统的绿色评价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一是物流过程,即由一系列物流功能要素组成的物流过程;二是物流组织,即保障物流过程的顺利实施所必需的人员配备。这两个方面在物流系统的绿色管理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物流组织制订绿色管理的目标及行动计划,物流过程按照行动计划切实削减资源消耗与环境排放;反过来,物流过程的工作由物流组织进行记录、跟踪、监控,保证目标的实现。因而,物流系统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最终保证与环境的友好。 1. 简述《物流术语》对军事物流的界定。 军事物流: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2. 简单介绍军事物流的特点。 (1)目标的军事性(2)活动的消费性 (3)流体的特殊性(4)行动的保密性(5)发展、需求的非线性 3. 试述军地物流一体化与军地物流联合发展的区别。 军地物流一体化是军队物流和地方物流两个系统在兼容部分高度融合、充分协调形成一个系统,而军地物流联合发展是在两个系统分立的情况下进行局部的、浅层次的合作,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军地物流一体化是军地物流联合发展的方向,提出军地物流一体化的目的是指导目前进行的军地物流联合发展,一体化是联合的更高层次和最终目标。 联合是实现一体化的手段,又是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体化需要联合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联合都是一体化的手段,只有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联合才是一体化的手段。
/
本文档为【北交物流自测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