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

2017-11-13 8页 doc 24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 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 车莉莉汤德钦 佛山市南海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功能科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目的对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分析93例等位性Q波的 心电图表现,并将其根据,临床诊断分为6个小组进行对比.结果等位性Q波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尸 <O.O5有显着意义.与心肌梗塞程度,部位有关系,且认为心向量可帮助心电图完善对等位性Q波的鉴 别.结论等位性Q波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建议当心电图考虑为等位性Q波时,应加做心向量助于鉴别, ...
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
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 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 车莉莉汤德钦 佛山市南海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功能科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目的对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通过93例等位性Q波的 心电图表现,并将其根据,临床诊断分为6个小组进行对比.结果等位性Q波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尸 <O.O5有显着意义.与心肌梗塞程度,部位有关系,且认为心向量可帮助心电图完善对等位性Q波的鉴 别.结论等位性Q波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建议当心电图考虑为等位性Q波时,应加做心向量助于鉴别, 减少假阳性. 关键词等位性Q波心肌梗死心电图心电向量图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linicalSignificanceofallelismQwaveofelec trocardiogram. Methods93casesofelectrocardiogramswithallelismQwarewereanalyzeda nd6taxonomic groupsbasedonclinicaldiagnoSiSwerecompared.ResultSTheresultsindic aredthat allelismQwaveinelectrocardiogramsharebeenstronglyassociatedwithQwaveinelectro— cardiogramsheartdisease,(尸 <0.05).andcorrelatedwiththeextentofmyocardialinfarction, theloca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andcombineVectorcardiogram(VCG)withelec~rocardio— gramcanperfectdiStinguishingofallelismQwave.ConclusionStudiesindicatethat allelismQwaveofelectrocardiogramHasclinicalSignificanceandsuggestthatVectdrcardiogram (VCG)combinedwithelectrocardiogramsiSusedfordistinguishinshedofallelismQwaveof electrocardiogram. KeywordsA1lelismQwaveMyocardialinfarctionE1ectrocardiogramVectorcardiogram 中图分类号:R542.2*2;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1245(2007)O9一OO33-03 我们在心电图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 情况,患者静态心电图的某些导联上出现未能达到病理 性Q波诊断的q波,国内外学者将其称为等位 性Q波.本文通过将在临床工作中统计的一些病例,资 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析,旨在对心电图中的等位性 Q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1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用2003~2005年在本院心电图室记录的12 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具备等位性Q波条件的93例心电图 进行分析.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6岁, 其中男66人,女27人.男女性别比率为2.44:1.临床 原发病中冠心病者38例,其中心肌梗塞22例,高血压22 例,肺部疾患(含气胸)6例,糖尿病16例,尿毒症2例, 心肌病3例,体检发现6例,见表1. L2等位性Q波的诊断标准[t] 等位性Q波是心电图诊断中的称谓,它包括?未能 达到病理性Q波诊断标准的q波,即q波振幅<0.1mv但 时限>0.03s,且伴q波内切迹;或在HI导联达坏死性Q 波诊断标准和avF导联q>0.02s的同时II有q波;或在 排除右室肥厚和左前分支阻滞的前提下,V1,V2呈qrS 型;或V3一V6胸前导联q波宽于或深于下一导联q波, 如qV3>qV4或qV4>qV5或qV5>qV6.?Q波区, 即在胸前导联中的q波未达标的同时,加做上,下一肋 或左,右度偏移,均可记录到q波的区域,命名为Q 波区.?进展性Q波,即在同一患者,相同体位,同 一 导联位置前提下记录得到的,发生进行性变化的Q 波.?新消失的间隔q波,即I,avL,V5,V6导 联q波消失或减小.?ORS波群发生改变,如R波起始 切迹,甚至出现大于0.5mv的负向波;或胸导联R波递 增不良;或相邻两导联R波振幅相差大于50%;或同一 导联不同次心电图的R波呈进行性降低或丢失;或V1, 33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年第13卷第0g期(半月刊) v2高R波;或RIII,avF<0.25my,QII存在;或RII <O.25mv,Q?,avF存在. 1.3统计处理数据用i?S表示,使用EXCEL统 计软件,组间比较用配对检验,尸<0.05有显着意义. 2结果 2.1本文统计的93例患者均符合等位性Q波诊断标 准.符合标准?者39例,占总例数的41.94%;符合标准 ?者4例,占总数的4.3%;符合标准?者5例,占总数的 5.38%;符合标准?者26例,占总数的27.96%;符合 标准?者26例,占总数的27.96%.见表2. 2.2在本文统计的93例患者中符合等位Q波诊断标 准?即未达到病理性Q诊断的qN组中,其原发病为冠心 病者13人,占本组43%,其中确诊为心肌梗塞6例;高 血压者8人,占本组26.7%,确诊为心肌梗塞1例;糖尿 病者4人,占本组13.33%,确诊为心肌梗塞l例;肺部 疾患2人,占本组的6.67%;心肌病2人,占本组的6. 67%;尿毒症1人,占本组的3.33%;体检发现2人,占 本组的6.67%,确诊为心肌梗塞1例,是等位Q波中病例 最多的一组. 有4例符合等位性Q波诊断标准?(Q波区).1 例为右室梗塞患者,1例为气胸后出现且在治愈后Q波 区随之消失,1例最终确认为肥厚型心肌病,还有1例 是肺心+冠心病患者. 5例进展性Q波患者,表现多为V2,V3导联出现 不同程度的Q波,其中有1例为尿毒症病人;4例为冠 心病病人且均被确诊为心肌梗塞,占本组80%. 新消失的间隔Q波.此类病例在间隔q波消失或减小 的同时,多伴有V1,V2导联R波增高.临床诊断中,高 血压者6例,糖尿病者8例,冠心病者6例,疑为冠心病 者2例,体格检查发现4例,共26例. 有26例病例符合QRS波群改变的特征,其中以下壁 出现小r波者较多见共9例,占本组的48.74%,但被 确诊心梗者有3例,疑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单纯的V1, v2高R波有5例,均有加作V7,V8,V9导联,有一 例被确诊为正后壁心梗者;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其中 有3例表现为胸导联R波递减至Qr型或相邻两导联R波 振幅相差大于50%,其临床追踪均确诊为前壁或广泛前 壁心肌梗塞,占本组病例的l1.54%.见表2. 2.3相关其它检查结果:本文统计的93例患者中 有47例实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不同程度的心肌梗塞 22例,单支病变13例,双支或多支病变9例. 表2等位性0波与心肌梗塞结果比较 3讨论 等位性Q波是在心电图诊断中时常遇见的问题,而它 的诊断又关系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国内 外许多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与病理性Q波相似[4],本文 病例均为回顾性统计,本组病例的临床原发疾病仍以冠心 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等病为主.目前随着人们对心肌梗 死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病人常一出现不适即马 上就医,使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能得到早期发现及治疗, 加之各级医院对心肌梗塞实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及PCI的临 床应用,控制了心肌梗塞的范围与深度,使心肌梗塞病理 表193例等位0波的临床诊断(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年第13卷第Dg期(半月刊) 性O波发生率较前明显降低.同时,等位O波在临床诊 断,治疗中愈发重要.本文统计的93例病例分析结果 为等位性O波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且多支病变占 了很大比例,与学者论点相似….但也有一部分等位 性O波见于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 心肌病,尿毒症,甚至于在体格检查中被发现.这类 等位性O波的病人,多有心脏彩超或ECT等附加检查, 除新消失间隔q波一组外,均有提示出现心肌梗塞改 变,且以进展性O波组患者的心梗发生率最高.统计中 见q波组中(尤以下壁导联出现的q波)心梗符合率较 低,其中较肥胖者出现下壁q波的机率较大,以III,avF 导联为主.笔者通过加做心电向量帮助诊断发现,4例 较肥胖的下壁q波者无一例被确诊为心肌梗塞,这类被 检者心电图中ORS电压偏低,临床上多无明显的心梗的 自觉症状,考虑是肥胖使膈肌上抬引起心脏位置发生变 化所致[.本统计还发现肺部疾患的病例中表现的下 壁或III,avF导联r波降低(r<0.1mv)或OIII, avF,rII却未伴有ST-T改变.统计发现在消失或减小 的间隔q波病例中,常伴有V1,V2导联的高R波,且 在本组病例中未证实有心梗发生,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可 能为左中隔支传导阻滞所致[2].在心电图中胸导联R波 递增不良并不少见,临床诊断中见于多种疾病,但本统计 中有4例病例呈胸导联r波递减至Qs型且伴sT段抬高, 经过追踪均为心肌梗塞.笔者认为胸导联r波较前一导 联递减大于50%,甚至出现Qs波时,若同时伴有ST-T 改变,,应密切注意为心梗引发的ORS改变. 等位性O波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 的,以陈旧性下壁心梗多见,这时ST多已无明显偏移, T波也多表现为倒置.本人认为这种情况估计与梗塞部 位,梗塞面积,患者个人的耐受力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红字.坏死性Q波与等位性Q波[J】.临床心电 学杂志,2006,15(3):163 [2】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7-218 [3】韩瑞琳,陈彩英.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等位性Q波 心电图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O06,15 (1):90 [4】BirnbaumY,Chetrith,Sc1arovskyS,eta1. hbnorma1QwaveontheadmiSSionelectrocar— diogramofpatientWithfirStmyocardia1 infarction:prognostiCimplications[J】.Clin CardiO11997.20:472 [5】1wasakiK,KusachiS,HinaK,eta1.Q-wave regrssionunre1atedtopatencyofinfarct— re1atedarteryor1eftventriCV1arejection orvolumeafteranteriorwallacutemyocar— dia1infarctiontreatedWithOrWithout reperfusiontherapy[J】.AmJCardiol1995, 76:14 [6】刘肇喜,楚卡琳.非心肌梗塞性Q波[J】.中国实用 心电杂志,1994,2(2):81 收稿日期:2007—03—13 责任编辑:吴琴娟
/
本文档为【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