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

2017-10-13 23页 doc 301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的教与学 厦门双十中学 陈聪颖 提示:后有全章各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课标解读: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图~分析说明大气受热的全过程~并解释月球昼夜温差比地球昼夜温差大得多的原因。 ,3,自选材料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的教与学 厦门双十中学 陈聪颖 提示:后有全章各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课标解读: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图~分析说明大气受热的全过程~并解释月球昼夜温差比地球昼夜温差大得多的原因。 ,3,自选材料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的动画。 课标解读: ,1,借助等压面随海拔分布图~分析说明热力环流的成因。 ,2,学会在等压线图上标注风向~并在此过程中理解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作用 ,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三圈环流图,~并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4,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及其对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季风气候等主要气候在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上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课标解读: ,1,理解锋的概念、分类~及其天气特征的特点。 ,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3,理解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近地面风向规律及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4,在简易天气图上标注风向、分析高压,高压中心与高压脊,与低压,低压中心与低压槽,对天气的影响~并作简单天气预报。 ,5,运用冷锋与低压知识~说明寒潮与台风天气特点及其危害。 4、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标解读: ,1,理解大时间尺度,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是小时间尺度,近代,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小尺度气候变化是大尺度气候变化的细节表现。 ,2,解读气温变化随时间变化图~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 ,3,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文字、图表,~运用其分析近代全球气候变化在海平面变化及其连锁变化、农业、工业、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等方面对人类活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根据课标确定优质化的教与学目标 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所定目标要明确、具体,既要顾及老师的教也要顾及学生的学,以人为本,便于学生潜能发挥,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大胆创新。 ?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在等压线图上标注风向, ?2 1、运用热力环流和风形成的知识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明确风压带的分布。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的知识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通过对两图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季风的分布和原因。 3、运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气候的形成和特征。 ?3 1、能从锋面天气图判读锋面类型 , 运用锋面天气图分析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 2、能够识别等压线图中高压中心、高压脊、低压中心、低压槽等天气系统。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各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及在图上标注风向 、判断风力大小,并做天气预报 ?4 1、通过材料、图表分析及身边的天气现象,使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并简要分析气候变化原因。 2、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针对气候变化的原因提出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三、本章知识的逻辑关系 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 大气、大气运动、天气系统 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知识的逻辑联系见图。 四、本章知识线索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气压带和风带 ?3 常见天气系统 ?4 全球气候变化 五、本章各节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风的形成 难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3、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 ?2教学重点、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风压带的分布 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 3、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 ?3教学重点:1、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征。 2、理解高压低压系统的不同天气特征。 难点:冷锋暖锋天气图的判读及分析 ?4教学重点:1、应用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规律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对策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六、根据课标、教材分析、学情确定三维目标 1、问题探究: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可行性;贯穿过程;思维链的建立;融于师生活动和合作学习之中。 2、师生互动 根据问题探究的可行性;正确理解师生的思维活动。 3、合作学习 目标确定; 时间控制;成果达成。 七、本章各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一)教学策略 首先从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的存在引入本章;再从青藏高原大气现象引入本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首先利用板图讲清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个概念,与此同时,引出两个:(1)大气的削弱和大气的保温作用。(2)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这里需要知识的补充: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为什么很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为什么很多,以上可采用问题探究的方法,可以讲授为主。然后引导P31活动题,可以将大气逆辐射看成前面知识的延续,进一步板图。 以热涨冷宿(或实验演示)的原理引入热力环流的形成。此过程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板图。并由此引入P33活动题。 讲述等压面表示热力环流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问题提出: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强,而气温低,你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 新课学习: 1、(1)板图讲授大气的受热过程 问题探究: ?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为什么箭头变细,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多吗,为什么(补充), ?太阳晒热地面后,地面热量如何传递, ?大气为什么能吸收大部分的地面辐射, ?大气增温后热量如何传递,什么作用, 老师边讲边板图 (2)观察板图中大气热量的传递方向,向地面的箭头为“大气逆辐射” (3)做P31活动题,由学生自行完成,主要回答第2问题。 (4)问题探究: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与此有关吗,属于什么条件, (5)实例: 2、(1)问题:地球冷热均匀吗,主要有几种的冷热不均, 由学生回答,老师,有高低纬和海陆间的冷热不均,这为大气环流埋下伏笔。 (2)回顾“热胀冷缩”物理原理,板图,要求学生一起板图。(或P32实践活动) 问题探究:?冷热的地方空气首先如何运动,(升降), ?如何引起水平气压变化, ?如何引起大气水平运动, ?形成热力环流了吗, (问题链) (3)由老师介绍等压面概念,在低空标出,两个关键:同一地点,越往高空,气压越低;等压面的弯曲,表示同水平面气压差异。然后再由学生表出高空等压面。老师评讲。 布置学习任务: P33活动题 导学:利用已学过比热(物理)的概念,了解不同地面热力差异的原理。(或做沙水实验) 老师评讲; 进一步问题:能否标出等压面, 拓展练习: P55,在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的情况下,城郊热力环流如何表达,等压面如何表示,(同桌一学生画环流,一学生画等压面) 老师评讲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教学策略 首先复习巩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原理,再应用恰当的例子讲述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尤其是讲明地转偏向力是一个假想的力,它只改变力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再从简易等压线的风向形成图入手,用力学知识讲解风向的形成。先从北半球反气旋说起。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风向的力的合成图。然后提出进一步的学习任务,即要求画出教材P47近地面反气旋风向示意图。指导学生从简易等压线图拓展为完整的反气旋图,最后再回到教材P35“活动”任务上。从而使学习难度降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使用,而采用板画。边画边讲,适时将学生的现场作业用实物投影当场讲评。 (二)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展示教材插图(下图),提问: ? a、b两图中的风向箭头分别是顺时针或是逆时针, ? 在a图中,陆地与海洋的近地面哪处是高压, 以上问题抽查中等学习程度的学生 新课学习: (1)用实例讲解地转偏向力 (2)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短线并标注气压值构成简易等压线图,边画边讲解风向的力的合成图 三个假设,一个一个推进。 (3)让学生们在作业纸上画这幅图,并用红笔描绘风向。利用实物展台当场讲评学生作业。 特别评讲同样画的结果正确,但画得过程有两种情况。其一,按等压线及注记、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的顺序来画, 是过程正确的;其二,将等压线注记最后标注的,是过程错误的。即应该先有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才能有水平气压梯度力。 布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画教材P35高气压近地面反气旋风向图 导学: 任务:是在闭合等压线图上画风向 方法:将直线状等压线风向图剪切下来分别粘贴在闭合等压线图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同时保证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指向闭合等压线的外侧。 讲评:运用实物展台现场讲评学生作业。 引导观察: 根据北半球反气旋闭合等压线图上所画的四个风向,归纳出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风向的规----呈逆时针辐散。 提问:反气旋中心近地面气压高,说明这里空气密度怎样,从垂直方向看,气流应是上升或下沉, 拓展练习: ?让同桌靠右的同学画南半球反气旋地面风向图;同桌靠左的同学画北半球气旋近地面风向图。(当场讲评作业) ? P35活动题:风速与风向问题 ?2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策略 首先复习巩固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的原理,若存在全球性的冷热不均,就可能出现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由此引入概念,也引入第一假设:单圈环流,将平面的冷热不均改为弯曲(高低纬)的板图,由学生在P36活动题图中标出箭头。然后由问题2引出第2种假设:三圈环流和风压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和风压带的分布,以讲授为主,以问题探究和板图开路。风压带的季节移动需要动画演示,或学生简易板图演示。 (二)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板图地面冷热不均图,提问: ? 热力环流的流向如何, ? 全球冷热不均的空间分布,主要高低纬度之间。 新课学习: (1)板图: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冷热不均,热力环流如何,P36活动题图中填入箭头 (2)问题:这种环流存在吗,为什么, (3)考虑地球均质自转的大气环流:地球自转考虑了什么因素,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板图讲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重点落在气压带的分布,由此引出风带 (4)让学生在有纬度数据的地球与老师同画简图 ? 让学生在简图上画三圈环流 ?让学生在简图上标出(高低)气压,老师指导填气压带名称 ?老师指导如何标出风带(与等压线图风向画法相同) (5)P38活动第二题,对高低气压的成因进行总结 (6)利用P38图2.11讲述风压带的季节移动—— (7)讲述风压带与降水的关系——与气候的关系 拓展练习: 各纬度地带平均降水量与风压带的关系,为什么,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教学策略:利用身边的实例,采用学过的知识,应用问题探究的方法将问题层次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探究以达到课表要求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发现问题 1、从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导入: ?从我国南方与撒哈拉沙漠景观的对比提出问题 ?我国广大地区为什么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则来自西北内陆? ?在P40图2.13、2.14与P37图2.10对比,能找出相应的气压带吗,北半球夏季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冬季的副极地低压带在哪里, 2、从身边的感受导入:夏季游泳时感觉水体比较凉爽,而冬季在水里则感觉比大陆温暖。为什么? 当我们考虑海陆分布的时候,风压带在一定的时空会遭到破坏,在一定的区域建立大气环流。 新课学习:——探究式解决问题 (1)本节的核心问题——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 读P40图2.13、2.14图以及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 ?找出北半球1月和7月欧亚大陆及北太平洋大气活动中心的同时(在学生看书归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季风是什么?全球季风最典型地区在哪? ?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如何变化,为什么, (2)本节核心问题形成的原因问题——为什么 从身边的感受导入:夏季游泳时感觉水体比较凉爽,而冬季在水里则感觉比大陆温暖。为什么? ?北半球冬夏季节海陆大气活动中心为什么不同?(P39活动) ?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为什么不同?这与大气活动中心分布不同有哪些联系? (3)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形成后的影响一一怎么样, 指导学生从风的源地了解风的性质理解季风的影响。 拓展练习: 问题一:北纬30?—40?地区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同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但该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则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如此? 阅读以下两则补充材料:(投影播放) 材料一:《副热带高压带与我国的洚水和旱涝》 材料二:《内蒙古地区普遍降温》 问题二:我国是一个多水旱灾害的国家,常出现北涝南旱、南涝北旱,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应如何防御?谈谈你的设想。 第三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教学策略,问题探究,地图应用 (二)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问题导入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为什么会形成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夏季风向不同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那么,风压带形成什么气候, 不同的风压带控制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结论: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是唯一因素吗, 新课学习: (1) 读图:观察大陆东部:有几种季风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反映了影响气候因素除了大气环流外,还有什么因素(太阳辐射), 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和风带气压带) (2)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大气环流主要影响什么,如何影响,(知识补充) 从降水的条件启发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关系。大气环流也影响气温 (3)观察大陆东部的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大陆西部的大气环流形式:风压带,形成什么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哪一风压带有关,推测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处在哪两个风压带的交界处,风压带的南北移动带来怎样的气候特征 (4)观察P42图2.16三张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知识拓展: 读P43图2.17以及世界气候分布图,提问: ?比较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的大小,什么因素使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小且呈带状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界线为何是曲折不平的, 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除了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之外还有什么因素, 地面状况:包括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 ?3 常见天气系统 (一)教学策略,以天气图片引入天气系统概念,用板图的方式和比较的方法解决锋面的概念、分类和天气状况,采用案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活动。 (二)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读天气景观图,提问: ?具体的天气表达是什么,天气和气候相同吗, ?有哪些天气系统,(从目前几天的天气状况引出天气系统) 新课学习: (1)什么是气团 (2)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交界面会是怎样的情形, 板画:交界面与地面垂直;交界面与地面平行;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 问题:?哪种可能,如何倾斜,为什么,——得出锋面的概念和结构 ?如何解释锋面云雨、大风天气, (3)锋面的类型与天气 观察教材P45 2.19、2.20图,分两组讨论: ?在锋面天气图上 , 你如何区分冷锋与暖锋 ? 老师总结:从冷气团运动方向、雨区位置(降水强度)、云系形状、图例符号等去判断 ?准静止锋与以上两种锋面有何区别, (4)老师事先绘制三张投影片。两张分别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 , 两张投影片叠加并移动其中一张 , 分步演示冷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 教师负责演示 , 而由学生去分析推断。 演示分析完后 , 出示由学生归纳填写 (锋面过境前、时、后天气) (5)以实例或材料讨论以下问题: ?锋面一定能带来降水吗, ?民间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冷锋天气有时会带来灾害,这种灾害性天气叫什么,带来什么影响, 巩固练习:1、正确板图冷锋、暖锋; 2、填以下表格: 第二课时(厦门六中 李钢) (一)教学策略:以风向确定入手,通过问题链解决有关气旋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比较解决有关反气旋知识能力目标;以台风案例解释生活现象,并拓展学习。 (二)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风向的确定 由平行等压线风向的确定,引入气压中心风向的确定。 由学生将直线状等压线风向图剪切下来分别粘贴在闭合等压线图的东南西北四个 方位, 新课学习: (1)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链:启发 ?北半球低压中心四周水平气流运动有什么规律, 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 ?低压中心四周的空气为什么会向中心辐合, 中心气压低 ?为什么低压中心气流会上升,(从地面受热不均的角度考虑) 中心气流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 ?B处气压为什么较低, 近地面气温较高 ?低压控制下一般形成怎样的天气, 阴雨刮风天气 (2)让学生自主学习反气旋: ?北半球高压中心四周水平气流运动有什么规律, ?高压中心四周的空气为什么会向四周辐散, ?为什么高压中心气流会下降,(从地面受热不均的角度考虑) ?C处气压为什么较高, ?高压控制下一般形成怎样的天气, (3)台风案例: 观察台风云图: 问题: ?此时漳州吹什么方向的风, ?台风登陆后,将对漳州产生哪些危害,如何防御, 拓展学习 你从图中发现与我们所知道的常识相悖的问题, 台风眼为什么是下降气流, 百度搜索 巩固练习: ?4 全球气候变化 (一)教学策略:以资料图片、身边的实例引入课题;以图表数据的分析得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利用小组学习合作的形式探讨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 (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联系最近几天的天气现象,引入今天的课文 新课学习: (1)图片资料:1、北极冰层面积减小 2、阿德利企鹅的数目不断减少 3、2006年到目前为止的台风数目 提 问:以上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气候变化异常) 讲 述: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 暖干湿变化。上面的材料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大气变暖,而实际上从远 古时候开始,全球的大气就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了,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 (2)读P49图2.25、2.26: 问题:历史时期和百年以来气温如何变化,填表: 投 影:表格 时间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 经历三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22亿,1万年前) ?历史时期 气候波动上升 (1万年以来) ?近代 气温显著升高 (近百年) (3)联系生活实际和教材P50阅读材料, 问题:全球变暖的时空差异, (4)读图:P50图2.27,回答个问题, ?全球变暖的原因, ?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增加, ?二氧化碳增加为什么会保温,还有其他温室气体吗, ?除了温室效应外,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全球变暖, (5)问题: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不仅限于教材的几种影响,还有哪些,(教材P52活动)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福州高级中学 赵涛) 小组活动:不同小组讨论不同纬度、海陆位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受大气变暖的影响。 小组1:俄罗斯 小组2:新疆 小组3:福州 小组4:印度 提 示: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考虑。自然:主要包括降水和气温,经济:主要讲对农 业的影响~也可以涉及其他经济活动~如河流航运等等。 投 影:世界政区图 预期结论:小组1:俄罗斯 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解冻~航运条件改善~农业产量增加~冬季人口死亡率下降~供暖需求减少。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面积减少~中纬度植物所分布范围变大…… 小组2:新疆 地处内陆~气温年较差更大~夏季更加炎热干燥~冬季更加寒冷~河流枯竭~旱灾严重~出现大规模沙化。短期而言~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弊大于利。 小组3:福州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海水倒灌~影响城市淡水供应。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但是一些只能在福建以南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在福州成活。台风强度更大~频率更高。 小组4:印度 夏季更加炎热~带来严重的干旱和洪涝~极大地影响了人民健康和食物供应。降水分布也会改变~干旱地区更干旱~而湿润地区更湿润。由于温度增加~蚊子北迁~印度疟疾流行地区将扩大。主要河流水量减少~缺水情况将加重~影响到森林变动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沿海地区土地及一些设施将被淹没。 小结: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 1、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 2、对农业的影响~升温~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但是干旱加剧。低纬度国家农业减产~而高纬度国家农业产量则可能增加。 3、对水循环的影响: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降水异常~洪涝、干旱频发~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4、…… 5、…… …… (6)适应对策 针对原因,阅读材料P53,提出适应对策:减少、减排、适应 方法:小组讨论,一个组“减少”;一个组“减排”;一个组“适应”;一个组评判。 拓展学习 另外:还有其他气候(大气环境)的变化,会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对策, 如臭氧层空洞、局部地区的酸雨等。
/
本文档为【地球上的大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