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日元长期汇率的决定分析

2017-09-02 8页 doc 23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日元长期汇率的决定分析日元长期汇率的决定分析 *PPP理论在日元汇率中的应用 王继柯 摘 要:决定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各种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学说自上世纪20年代被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较大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购买平价理论三种主要形式的分析~来探讨近30年来日本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即尝试验证购买力平价是否在日元汇率决定中有效性。 关键词:日元汇率 购买力平价 消费物价指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形式 目前各种关于汇率的决定理论中,备受关注和争论的便有购买力平价学说(Purchasing Power Pari...
日元长期汇率的决定分析
日元长期汇率的决定 *PPP理论在日元汇率中的应用 王继柯 摘 要:决定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各种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学说自上世纪20年代被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较大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购买平价理论三种主要形式的分析~来探讨近30年来日本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即尝试验证购买力平价是否在日元汇率决定中有效性。 关键词:日元汇率 购买力平价 消费物价指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形式 目前各种关于汇率的决定理论中,备受关注和争论的便有购买力平价学说(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该理论的基本思想为一种货币的长期汇率是在本国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相等的基础上决定的,即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值。购买力平价理论1922年由卡塞尔(G?Cassel)提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购买力平价说也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根据卡塞尔的定义,购买力平价理论有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之分。APPP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是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的比值,而RPPP则认为该汇率为这种货币的基期汇率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的乘积,并可以用下述数学表达式分别表示: PLtS, (1) *tPLt SPtt, (2) *SP0t *PSSP式中和分别代表t时期和基期本国货币的名义汇率;和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tt0t *PLPLt时期的物价指数;和则是本国和外国t时期的物价水平。 tt 2.购买力平价的双变量形式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第二种形式是: *SPP,,,,,,,() (3) tttt 这种形式实质上是认为名义汇率与国内外物价指数之差成比例,它突破了相对购买力平价中汇率变动与物价变动成比例的限制,而只是检验国内外物价指数之差是否与汇率相对称,即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稳定的线性关系。 3.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形式 在双变量的基础上,购买力平价的第三种形式为: * (4) SPP,,,,,,,,tttt12 该形式实质上认为名义汇率和国内物价指数、国外物价指数之间分别存在稳定的线性关 * 本文为倪云虎副教授国际金融课课程论文~其中有不少自相矛盾和不透彻之处~实为我们也不明的地方~请倪老师和同学们指教——四个作者。 1 系,因而是三变量形式。它与前几种变量形式相比,既不要求国内外相对价格与汇率变动成比例,也不限定汇率是否与国外物价指数之差对称。 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与日美物价变动 二战至今,日元汇率的变动可以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1年,日本实行固定汇率制,日元兑换美元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60日元,浮动范围为?0.5%,这期间日元汇率也就基本稳定在360日元兑一美元的水平。日元汇率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从1971年底到1984年,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日元汇率基本是处在上升状态,从1971年1美元兑换300日元左右上升到1984年的230日元左右,累积升幅为30%,其中经历了1975-1977年的大幅升值时期。第三阶段是从1985到1995年,日元汇率大幅上升,从1985年的平均汇率238.54日元猛升到1995年的平均价 194.03日元,平均年升幅达到15.37%。第四阶段是从1995年至2000年,日元汇率开始大幅下降,虽然时有回升,出现波动不定的状况,但总体上说是日元贬值的趋势(见图一)。 图1:日元名义汇率(1美元兑换日元数)350 300 250 200汇率150 100 年份50 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1,1999。 在同一时期,美日两国的消费物价指数走势总体上都是上升状态,但美国消费物价水平一直是稳定增长,而日本物价在进入80年代以后增长缓慢,并在上世纪末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价负增长(见图二)。 图2:美日消费物价指数 4 3.5美国物价指数 日本物价指数3 2.5 2 物价指数 1973=11.5年份 1 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 资料来源:同图1。 三、PPP理论与日元汇率 1.绝对购买力平价与日元汇率 从(1)式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力平价得出的汇率只是平抑了两国之间的价差,即遵循了一价定律,是一个静态的汇率决定过程。但各国要素禀赋的不尽相同,同一产品存在价格 1 由于数据搜集上的困难~本文只分析到2000年。 2 2差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从已有的研究表明,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不到理论和实证的支持。日美两国也是如此,并且由于日美两国能代表物价水平的一篮子商品也不尽相同,因此从绝对购买力平价很难得出日本的名义汇率。 2.相对购买力平价回日元汇率 *),可以得出:,即基期汇率与t时期国内外物价指数比根据公式(2SSPP,,(/)ttt0 的乘积可以得到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我们选择1973年日元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为基期,则可以算出各年日元对美元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如果这个平价汇率等于名义上日元各年的汇率,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即是成立的,也就可以认为日元汇率可以由相对购买力平价决定。图3为1973-2000年日元名义汇率以及用日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的日元相对购买力平价图。 图3:日元名义汇率与由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 (1美元等于日元数)日元名义汇率350 由相对购买力平300价计算的汇率250 200数量150 100年份50 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 资料来源:同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1973年以来,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处于不规则变化之中,其总的趋势是下降,而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得出的汇率处于比较稳定的下降之中。二者只有在极少的时间吻合(如1984年),并且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高于名义汇率,二者差距在相当多的年份里很大,因此很难用相对购买力平价得出的日元汇率能够准确代表日元汇 3率的变动。从已有的研究也表明,日元与美元的汇率走势很难支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以相对购买力平价不能作为判断日元汇率的变化的依据。 3.双变量购买力平价理论与日元汇率 *SPP,,,,,,,()如前面所述,双边量模型,我们将该模型拟建为一个从1973tttt *PP,YXSi年到2000年的回归模型,令=(=1973,1974……2000,下同)为因变量,=tttii YX,,,,,,为自变量,即。输出结果如下: iii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 2-TAIL SIG C 226.9593 9.4336 24.0585 0.000 X 115.7277 14.8527 7.7917 0.000 R-Squared 0.7002 Mean of dependent var 180.7922 Adjusted R –squared 0.6886 S.D.of dependent var 69.6098 2 Cassell G. Post-war monetary stabilization [M].New York:Colubia University Press 1928。 3 郑兰祥 对PPP模型汇率预测效果的实证检验 预测 2000年第四期。 3 S.E.of regression 38.8433 Sum of squared resid 39228.81 Log likelihood -141.1598 F-statistic 60.7107 Durbin-Watson stat. 0.5654 2ˆˆˆ,,S()ˆ可知,=226.9593,=115.7277,=0.7002,=9.4336,=14.8527,rS(),, ˆˆT(),S=38.8433,=24.0585,=7.7917,F=60.7107 T(),e 回归方程为: ˆX=226.9593+115.7277 Yii ˆ,F(1,26)T(),,T(26) =7.7917=2.056,F=60.7107=4.23所以可以认为回归方0.0250.05 程是显著的,从经济理论上,该模型也是有效的。 4.三变量购买力平价理论与日元汇率 **PX,YXSP,如上述分析,在三变量模型中,令=,=,SPP,,,,,,,,ti2tit1itttt12 YXX,,,,,,,,同样建立一个自1973年到2000年的多元回归模型。即。输出iiii1122结果如下: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 2-TAIL SIG C 422.5378 43.4660 9.7211 0.000 X1 -75.1522 41.6240 -1.8055 0.083 X2 -36.0592 20.1127 -1.7929 0.085 R-Squared 0.8185 Mean of dependent var 176.2373 Adjusted R –squared 0.8039 S.D.of dependent var 69.8633 S.E.of regression 30.9356 Sum of squared resid 23925.26 Log likelihood -134.2371 F-statistic 56.3519 Durbin-Watson stat. 1.4284 2ˆˆˆˆ可知,=422.5378,=-75.1522,=-36.0592,=0.8185,S(),=43.4660,r,,,21 ˆˆˆˆS=41.6240,=20.1127,=30.9356,=97.7211,=-1.8055,T(),,,,S()S()T()e112 ˆ=-1.7929,F=60.7107 ,T()2 因此回归模型为: ˆ YXX,,,422.537875.152236.0592iii12 PS仅从日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的系数符号上可以看出,的变化对的影响方向与定性tt分析相违背。根据汇率与物价的一般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日本物价指数上升时,日元的名义汇率应该上升(日元贬值),但根据三变量购买力平价得出的结果却相反。因此,用三变量购买力平价从经济学上的意义来说,不能解释近30年日元汇率的变化。 四、结论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蒸蒸日上时,伴随着的也是日元升值的趋势;从90年代 4 后期到本世纪,日本经济不景气,总体上也是日元汇率起伏不定和贬值趋势,这从现象上至少能够说明: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经济基本面的对比。至于日元汇率是否可由购买力平价得出,从上述的分析中可知,绝对、相对购买力平价和三变量的购买力平价价理论均不能解释近30年日元对美元汇率波动的问题,至少从数据和事实上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判断日元未来汇率的走势是不可能的。但日元汇率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用双变量购买力平价来解释,即日元汇率与日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差呈线性关系,但这种线性相关的程度还待进一步的探讨。 事实上,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证明,购买力平价在各国对美元的汇率决定中作用不明显(张晓朴,2000),不可否认购买力平价对日元汇率的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具体有多大一直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日元汇率的变动也许更应该从日本的国际收支、银行利率或国际资本流动方面去找结论。 参考资料: 1.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1,1999。 2.Cassell G. Post-war monetary stabilization [M].New York:Colubia University Press 1928。 3.Lucio Sarno and Mark P.Taylo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MF Staff Papers,Vol.49.No.1。 4.田 愉:战后日元走势回眸 国际金融研究1998-7。 5.余永定:日元贬值与中国对策 国际经济评论2002-1/2。 6.郑兰祥:对PPP模型汇率预测效果的实证检验 预测 2000-4。 7.戴国强等:汇率波动稳态特征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财经研究2000-6 8.鲁春洪等:日元汇率决定分析 现代日本经济1997-5。 9.张晓朴:购买力平价思想的最新演变及其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应用 世界经济2000-9 10.张保法:经济计量学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 5
/
本文档为【日元长期汇率的决定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