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踏雪寻梅》教学案例

《踏雪寻梅》教学案例

2017-10-13 7页 doc 20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踏雪寻梅》教学案例《踏雪寻梅》教学案例 五年级音乐《踏雪寻梅》教学案例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通过学唱歌曲,简单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的相关背景。 教学设计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歌曲导入、歌词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
《踏雪寻梅》教学案例
《踏雪寻梅》教学案例 五年级音乐《踏雪寻梅》教学案例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通过学唱歌曲,简单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的相关背景。 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歌曲导入、歌词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景,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将曲谱的学习转换成闯关游戏的形式,“踏歌寻音”既是音程概念的反馈,更重要的也是歌曲大跳音程难点的训练。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整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最后通过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最后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结束教学。 教学重点: 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1、弱起拍处的演唱。 2、跳跃记号的演唱。 3、大跳音程的演唱。 4、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听《铃儿响叮当》伴奏音乐进教室。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什么曲子, 生:《铃儿响叮当》 师:这是《铃儿响叮当》,大家都很熟悉。歌曲表现了一群孩子坐着雪橇愉快歌唱的情景。叮叮当当的铃声,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设计意图:选择《铃儿响叮当》作为导入~即可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为之后的“响叮当”视谱教学~做出铺垫。] 二、连音与断音记号的演唱对比。 1、师:现在我们的屏幕上出现了四个“响叮当”,老师把它当作歌词,为它谱上曲。请同学们来唱一唱。(歌词上方出现曲谱。) 2/4 3 5 5 , 2 5 5 , 3 5 5 , 1 1 1 ‖ 响 叮 当 响 叮 当 响 叮 当 响 叮 当 2、曲谱中出现连线,请学生演唱歌词,注意气息的连贯。(省略曲谱) 3、加入断音记号,请学生演唱歌词,短促、跳跃、有弹性。(省略曲谱) 4、师: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所以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曲谱中的各种记号。 [设计意图:视谱教学是唱歌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除了音准~更重要的是正确地表现曲谱的内容。在此环节的设计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感受连音与断音之间的不同~能够准确演唱~从而为歌曲的表现打下基础。] 三、歌词欣赏 1、学生默读歌词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曲,歌名叫《踏雪寻梅》,让我们先默读歌词。 2、生词解释 A、“霁”——雪后放晴。 B、“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3、老师配乐朗诵《踏雪寻梅》 2 师: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朗诵这首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骑驴赏花人是怎样的心情。(播放歌曲《踏雪寻梅》伴奏作为背景) 4、赏花人心情——愉快、怡然自得的 5、出示雪景图片,视听结合,感受冬天的美。 师: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瞧,那骑驴的老者,都在为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咦~这位小朋友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 5、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介绍词曲作者刘雪庵、黄自,出示。 [设计意图:充分理解歌词~体会并能准确表达歌词的意境~是唱好歌曲的前提。在此环节的设计中~通过默读体会、配乐朗诵、视听媒体创设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领悟~最终正确表达歌词的情感。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积累了知识~更具体了解了歌曲本身。] 四、学唱歌曲 师:今天的音乐课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闯关游戏, 1、闯关游戏——踏歌寻音:下面的旋律中缺少一个或两个音符,你能根据听到的旋律,从所给的八朵梅花中找出这些音符吗, 2、出示八朵梅花,唱音阶,发声练习,构唱音程,培养学生的音准概念。 Do - mi – re – fa – mi – sol –la –xi - do „„ 3、出示每一关的歌谱,教师范唱出现的曲谱,学生模唱。再用琴弹出旋律, 学生感受 并找出相应的音高,闯关成功后,再唱一唱曲谱。为学歌曲做好铺垫。 第一关: 0 , ì 7 (6, 3 6 5 ,5 3 2 .1, 1 - , 3 53 5 第二关: 0 1 3 5 , ì 7 (6 , 3 6 5 , ì 第三关: 5 1 2 3 4 , 5 5 ,5 3 2 .1, 1 - , 5 3 4、连闯三关过后,出示大歌片,请学生轻声唱谱,说一说,哪些曲谱已经学过。 3 5、学生跟着琴声用较慢的速度,视唱歌谱,注意休止符。根据学生演唱,教师点评,鼓励、纠正。 6、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学生整体感受歌曲。 7、学生加入歌词用稍慢的速度演唱。及时鼓励、纠正。 [设计意图:曲谱教学是唱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常使用的视唱法、听唱法在这里有了新的转变~即通过踏歌寻音的闯关游戏~让学生经历了一次视唱练耳的训练。这一切都是在为歌曲的教学服务~同时也是音乐技能的训练。] 五、表现歌曲 1、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哪一句应该唱的强一些,为什么, 0 1 3 5 , ì 7 (6 , 3 6 5 , 好 花 采 得 瓶 供 养 师: “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由衷的热爱。哪一个字唱得更强些呢,——“花”,(力度记号强,用f表示。曲谱中出现记号) 2、师: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如果要表现驴儿从远处慢慢走近的铃声,怎么演唱,(力度作渐强处理) 3、师:之前我们就讲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哪些记号, 4、师:歌曲开始部分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让我们再一起唱唱。教师点评,示范。 5、师:请一位同学单独演唱。教师点评,鼓励。 6、师:用中速稍快的速度完整和伴奏演唱歌曲,表现出活泼、怡然自得的情绪。同学们演唱时注意观察曲谱中的记号。及时点评,纠正。 7、听童声合唱《踏雪寻梅》。感受合唱的表现力,并说一说感受。可互相讨论。 8、背唱歌曲。看老师指挥合伴奏演唱。 4 [设计意图:有了表达歌词情感的基础~歌曲的情感表现相对来说~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通过集体演唱、个别演唱、欣赏合唱、背唱等~逐步深入~层层递进。] 六、拓展: 关于《踏雪寻梅》的典故。 师:今天的我们一起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其实关于“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传说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 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 “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所以后来唐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思在霸桥风雪中驴背上。”仿佛告诉人们下雪天骑着驴子在坝桥上走过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骑驴。李白、杜甫也不例外。改天我们也骑上一回,体验一下孟浩然般踏雪寻梅的乐趣。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作为一节音乐课的拓展,学生们兴趣浓厚,既增添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音乐课堂的结尾画上了轻松的一笔。] 七、小结: 在童声合唱《踏雪寻梅》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唱歌教学课,歌曲虽然历史久远,但依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要让五年级的孩子表现好这首歌,还是有些难度的,尤其是歌曲中的弱起小节的演唱,乐句末尾的休止符,以及强弱、呼吸、跳音等等,都是演唱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在设计中我反复考虑,斟酌。从视唱曲谱到朗读诗歌,从寻音游戏到歌曲的情感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潜移默化地层层深入。值得一提的是,在踏歌寻音这一环节之前,我将最最简单的音阶演唱,放在了课堂里,只是形式上变成了八朵梅花。通过音程的构唱,对学生的音准,特别是学生演唱音程是的音高意识进行训练。一首歌曲的关键不外乎歌词、节奏、音高、 5 强弱、速度等要素。而视谱教学是解决音高问题的关键,音高概念的培养是每位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最应该重视的环节之一。 现在的音乐课,常常见到在好多老师都在歌曲以外的环节做文章,如学科综合、文化渗透等等,花样繁多,目不暇接。内容上虽是丰富多彩,可往往却忽略了音乐本身,喧宾夺主。《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而审美情感的获得又主要是从音乐审美愉悦体验中来,只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就能产生审美愉悦。而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就是唱歌教学,如何在课堂里利用好每一次的唱歌教学,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作为音乐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是在长期的音乐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这也是所有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6
/
本文档为【《踏雪寻梅》教学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