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登月第一教时-平南小学

登月第一教时-平南小学

2018-02-27 50页 doc 293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登月第一教时-平南小学登月第一教时-平南小学 登 月(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2、三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 3、轴对称图形。 4、通过杨利伟登上太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计算能力、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难点:计算中的巧算。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我们都进入三年级了,过了一个暑假大家都长高了。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小巧、小亚、小胖也和我们一起开始了新的学习。(投引课页图) 2、看看小丁丁他们今天的任务是什么,登月(课件展示课题)就...
登月第一教时-平南小学
登月第一教时-平南小学 登 月(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2、三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 3、轴对称图形。 4、通过杨利伟登上太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计算能力、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难点:计算中的巧算。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我们都进入三年级了,过了一个暑假大家都长高了。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小巧、小亚、小胖也和我们一起开始了新的学习。(投引课页图) 2、看看小丁丁他们今天的任务是什么,登月(展示课题)就让我们一起帮他们闯关,顺利登月。 二)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1、我们来闯第一关(课件展示题组) 2、让我们来分小组完成,各组互相纠错 40+80= 300+300= 820-130= 180+320= 70+90= 900-100= 830-130= 190+310= 130-50= 1000-100= 840-130= 200+300= 230-40= 850-130= 310+290= 200+700= 3、让学生观察第3、4组题的规律 第3组:被减数比上一题增加10,差也增加10 第4组:一个加数增加10,另一个加数减少10,和不变 三)三位数加减法 1、让我们来闯第2关 2、出示题组1 3、每组完成一题 4、反馈。提问:你能巧算吗, 506+298+94=506+94+298 112+429+71=112+(429+71) 933+295-933=933-933+295 686+391-486=686-486+391 5、出示下一组,先让学生观察再有策略地计算 6、学生回答并演示:440+96+204=440+(96+204)=440+300=740 750+165-165=750+(165-165)=750 548-296-104=548-(296+104)=548-400=148 808-799+91=808+91-799=899-799=100 7、终于到达火箭了,让我们来闯第3关: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8、现在这两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 9、进入火箭舱前再要完成两道题,也就是登上月球的最后一关。 4×9+5×9 7×3-5×3 小结:我们全班同学和小巧她们一起齐心协力闯过了4关,顺利登上了月球。 接下来我们要独立闯关再登月球。 (四)独立完成一课一练p1练习。 批改 订正 登 月(第二教时) 一、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连乘、乘加、减乘和三角形 2、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教学重点:计算能力、三角形 三、 教学难点:计算中的顺序、三角形 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昨天我们互相合作连闯4关,登上了月球,嫦娥阿姨也设 计了一些数学题,要考考我们小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边做题, 一边探究月球的奥秘。 二)连乘、乘加、减乘(课页p3) 1、学生分别完成乘加、减乘、连乘题组 2、学生完成多位数加减法 三)三角形 1、看看最后还有什么难题 2、判断,并能说出为什么 1)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 2)钝角三角形有三个钝角 3)直角三角形中没有锐角 那么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 3、拓展(课页3) 一共有( )有三角形 (学生汇报数的策略) 四)独立完成一课一探p2练习。 批改 订正 减法塔(P4)(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1、构造三位数 2、三位数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 3、为流程图作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构造三位数求最大差、最小差 三、教学准备:数卡、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 (一)构造三位数 1、出示数卡:1、 2、 3、 5 、7、 9 2、要求学生摆出最大的三位数:975 摆出最小的三位数:123 3、学生计算差 9 7 5 , 1 2 3 —————— 8 5 2 4、再摆出2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5、学生自由构造三位数 6、个别反馈并交换其中2张数卡,计算新的差 (二)引导 1、提问:哪组算式的结果最大, 2、还有比它更大的情况吗, 3、用算线说明:两个数离得越远,差越大,所以构造最大的三位数和最 小的三位数相减的差最大。 123 975 4、尝试练习:在数1、2、3、4、5、6、7、8、9中选出6张,将 它们摆成2个三位数 1)谁能得到最大的差, 2)谁能得到最小的差, 应用数射线:2个数尽可能接近时,产生最小的差。 在整百数附近412—398 ,512—498,612—598, 712—618 5、拓展 1)哪两个三位数得到的差是451 968-517, 876-425 2) 哪两个三位数得到的差是175 596-421,389-214 减法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构造三位数求最大差、最小差。 2( 能读和运用流程图造减法塔,在逻辑图式中进行三位数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在逻辑图式中进行三位数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能读和运用流程图造减法塔。 四:教学: (一)构造三位数求最大差、最小差。(用1、3、5、6、7、9) 1(学生独立求最大差、最小差,个别学生板演。 2( 师:请你说说求最大差、最小差的方法。 3(小巧她们用1、2、3、4、5、6、7、8、9这些数卡也造了一些三位数, 看看他们要怎么处理造的数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逻辑图,师生共同读图,帮助学生共同理解流程图。 2(师:开始游戏了,你们看小丁丁选了9、6、3这3个数。 3(师:根据这张图,小丁丁用这3个数造了一个最大数963,用这3个数 造了一个最小数369,求差计算963-369=594,差组成的数字与本算式 是否相同,不同,再用5、9、4这3个数造了一个最大数954,用这3 个数造了一个最小数459,求差计算954-459=495,差组成的数字与本 算式是否相同,相同,游戏结束。 4(师:轮到小胖选数了。 5(让学生解释小胖的游戏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师:接下来让我们像小丁丁,小胖一样来造减法塔,比一比谁造的减法 塔最高。 2(给出几组数卡:6、8、7, 5、7、8, 4、2、6, 5、1、2, 9、3、1。 最高的减法塔有几层, 3(自己选数来造减法塔。 (四)拓展 1(进一步活动:减法塔中,每层的结果数(差)的中间一个数都是9,为什 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给三个数字,要把它摆成最大数和最小数,那么十位上的数一定 是相同的。而且最小数的个位数一定大于最大数的个位数,这样在减的 过程中一定会产生退位,所以得到的差的十位数必然是9。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用正方形拼组成各种平面图形 2、从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组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用正方形拼组成各种平面图形 三、教学准备; 正方形、正方形组成的多连块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给学生分组,每组一套正方形 2、展示课页6及正方形连块 3、小胖他们正在玩拼图游戏,让我们也参加吧。首先让我们把这些图 形分一分哪些是由1个正方形、2个正方形、、3个正方形、4个 正方形组成的, 4、一个正方形只能组成一种图形,那么2个正方形连块能组成几种 图形, 二)动手操作: 1、3连块呢,你还能再找出不同的3连块吗,小组内用正方形动手拼 一拼。 2、学生动手演示3个正方形组成的连块有2种: 3、连块有几种呢,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可以从3连块推导4连块 4、展示: 三)作业:每小组分工把拼的所有多连块固定。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几何思维训练;拼几何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拼几何图形 三、教学准备:正方形多连块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 1、各小组展示上节课的作品。 2、正方形可以搭成多种新图形。小亚用新图形片摆了一个2×4的长方 形(出示课页6) 3、学生说一说小亚用了一个正方形、一个3连块、一个4连块 二)动手操作 1、让我们也用自己的作品摆了一个2×4的长方形 2、学生尝试 3、小巧摆了一个4×4的长方形。 4、学生:两个3连块、两个4连块、一个2连块 5、学生尝试 6、 你能用与她们的多连块摆出2×4的长方形、4×4的长方形吗, 三)巩固拓展 1、出示课页6/2 2、小胖3×5的长方形 他是怎么摆的呢,请在小组内试一试 3、 4、小丁丁也摆了3×5的长方形 他是怎么摆的呢,你能用与小胖不同的多连块摆一摆吗 5、 乘整十数、整百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8,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乘法模式“乘是同数连加”,理解乘法的交换,渗透乘法交换率。 2、掌握并能熟练计算乘整十数、乘整百数。 方法与过程: 1、经历自主探究乘整十数、整百数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 2、推算:从4×3推出4×30和4×300,培养类推能力。 3、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与态度: 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学校开展了秋季跑步运动,小丁丁、小巧、小胖、小亚都纷纷报名参加了。他们参加了50米四人接力赛,和800米长跑比赛。我们要为他们加油时候,还和他们一起来解决有关跑步的数学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一)乘整十数 1、我们先去看看他们的接力赛,小丁丁、小巧、小胖、小亚他们四人在跑道每 人各跑50米,他们一共要跑多少米, 2、你是怎么想的呢, 3、列出算式: 4×50 4、讨论算法 (1)学生独立解答。 (2)和同桌介绍自己的算法。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一:因为4×50表示4个50连加,50+50+50+50=200所以4×50=200 方法二:我使用推算的方法,因为4×5=20,所以4×50=200 (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点子图介绍算理) 师:把50看成5个10,那么4×50就是(4×5)个十,也就有20个十,是200, 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4)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时,你有什么好方法呢(在计 算的时候可以利用乘法的定义——同数相加来计算,可以先想一位数乘一位 数再推算出结果。) 5、试一试:你能像小亚、小巧那样计算吗,(课本第8页) (1)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 (3)你喜欢哪种方法呢,说说理由。 6、通过7×9这道题,你还可以推算出哪些乘法题呢, 7×9=63,7×90=630,7×900=6300 „„ (二)乘整百数 1、我们在去看看他们的800米跑步比赛。出示问题一:小胖已经跑了多少米, (1)根据问题,从题图中你能找到哪几个相关信息, (在200米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表示跑一圈是200米,小胖刚好跑完3圈。) (2)学生收集信息,并列算式尝试计算:3×200= (3)尝试独立解答。 (4)小组交流讨论。 方法一、200+200+200=600,表示有3个200相加,和为600 方法二、推算:3×2=6,所以3×200=600,3个200就是600 (4)师生共同归纳:乘整百数和乘整十数一样,也可以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2、最后小胖获得了第一名。比赛结束了,但我们的问题又来了~ (1)问题二:小胖、小亚、小巧、小丁丁都跑完了800米长跑比赛,他们4个人共跑了多少米, (2)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4×800=3200(米) (3)同桌交流算理。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是乘整十数,整百数。 三、实际应用 (一)出示:第9页的图。 1、你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要求三纸板鸡蛋,一共有几个,从图中观察一纸板鸡蛋有几只, 3、三板鸡蛋一共有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 (2)独立计算。 (3)交流方法。 4、师:运用刚才的两种计算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完成第9页的练习 1、现在请你根据送货单,帮助工人叔叔计算四所小学所需要的鸡蛋数量,你喜 欢用哪种算法,就用哪种算法来计算。 (三)交换: 学校在操场旁的小花园里铺了一条新的小马路,有了多少块方砖,(出示题图) 1、学生列式: 3×20 20×3 2、计算:3×20=60(块) 20×3=60(块) 3、学生独立完成下面一道题。 3×200=( ) 200×3=( ) 3×200( )200×3 4、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都一样,他们是交换。 四、拓展练习: 1、看谁算得又快有正确, 600×2= 20×80= 500×10= 50×30= 6×400= 70×9= 30×40= 90×80= 7×70= 400×8= 700×30= 500×600= 2、你有什么好方法算得又快又对, 3、学生探究规律:在计算乘整十整百数时,我们可以运用推算,把两个数相乘,再在后面填上这两个数末尾的0之和。如40×30,先算4×3=12,所以,40×30=1200。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是收获呢,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 2、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方法与过程: 1、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 2、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 3、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与态度: 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2、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 (1)2个苹果只要12元。 (2)20个苹果只要120元。 3、得出以上的信息后,要求学生根据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狐狸两次说的苹果的价钱是多少, (1)12?2=6(元) (2)120?20= 4、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讨论算法 师:怎样来计算呢,以四人一个小组交流你们的想法。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有12个十,20里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也是6。 方法二、因为6×20=120,所以,120?20,6。 2、交流与分享 (1)师:通过谈论你们有几种不同计算方法,说说方法的理由。 生:从推算中寻求到了答案,因为12?2,6,所以,120?20=6;也可以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获得了答案:因为6×20=120,所以,120?20,6,在计算中, (2)师:在做练习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一试:你能像小亚、小巧那样计算吗,(课本第12页) (1)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 (3)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三、应用提高 1、小巧和小丁丁学会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后,来到超市里买鸡蛋,发现将装在桶里的鸡蛋放入专门放鸡蛋的纸板里,小巧灵机一动,问小丁丁:“每个纸板装30个鸡蛋,120个鸡蛋可以装几个纸板呢,” (1)你能帮小丁丁来算一算吗, (2)交流方法,并说说理由。 2、出示:小胖与小巧募集到180本图书,已送到了云南红河希望小学。 问题一:如果每个班要分到60本图书,可分几个班, 问题二:如果平均分给3个班级,每个班级可分到多少本图书, (1)学生列出算式 :180?60= 180?3= (2)交流方法: 180?60= 可能得出方法一:因为3×60=180, 所以180?60=3 方法二:因为18?6=3, 所以180?60=3 所以180?3=60 180?3= 可能得出方法一:因为3×60=180, 方法二:因为18?3=6, 所以180?3=60 方法三:因为180?60=3, 所以180?3=60 (3)学生讨论:这两个算式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被除数相同;数据相同;都可以根据60×3=180这一乘法算式,直接求出结果。 不同点:除数和商的位置不同;在推算时,因为18?3=6,所以,180?60=3,是18个十除以6个十,所以仍然得3,而后一题因为18?3=6,所以180?3=60,是除数不变,被除数有18个十,所以商是6个十。 (4)师生共同总结: 在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8?3=6,求出180?60=3;180?3=60,在计算中,一定要注意两题的区别。 3、灵活求商,逐步熟练 1、算一算。 150?5= 因为5×?=150,所以150?5=? 810?9= 400?80= 32?4= 48?8= 21?7= 25?5= 320?4= 480?8= 210?7= 250?5 320?40= 480?80= 210?70= 250?50 每组题有什么特征,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区分,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540?90= 320?40= 350?7= 630?7= 540?6= 320?8= 350?50= 630?90= 5、比一比,赛一赛:在课本第13页。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些收获主要通过什么方法获得,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一) 教学内容: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 利用书本上的“大买场”这一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超市大买场图、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明天是双休日,今天老师准备下班之后到超市里买一些东西,送给福利园的 小朋友。在超市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师:大家想不想去买东西啊, 二、探索算法 1、出示主题图 点击薯片:“12罐一箱,每箱42元”老师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师:谁会列算式,(生答)3×42=,你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1)3×42是3个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 、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你们看小巧的计算方法2 和××一样,只是写的过程不一样。(出示) 3×42= ? 3×40= ? 3×2=? ?,?,? 3、师:谁能够说说小巧的计算方法,(个别学生复述)那么谁的方法最好, 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两位数乘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 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5、模仿练习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过程 71×6= 11×7= 23×3= (,)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3×28= 9×58= 6×86= 三、学习竖式 ,、师:3×42=,不仅可以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算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书第17页,交流汇报。) ,、小结:小丁丁使用了能够表现思考过程和计算步骤的竖式形式,我们在列竖式时,可以把中间环节省略。 ,、 介绍竖式一般写法 (1)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在上面。 (2)注意数位对齐。 3)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个数相乘,把积写在相应位置上。 ( ,、模仿练习 书上17页练一练 四、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组内互相交流)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二) 教学内容:第18,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 2、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竖式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超市大买场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乘法,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2、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8页主题图:一袋里面有4包,23袋里面有多少包, 师:算式怎么列,(学生回答)23×4=,竖式怎么列,小组合作讨论。(有困难的看书18页小熊猫的计算过程) (1)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时,师板书写出保留中间过程的竖式,方便学生掌握)学生可以先从个位算,也可以先从十位算。 (2)简化成一般形式。感悟先算个位,再算高位比较方便。 (3)十位上的9是怎么算出来的, (3)小结:先算个位,再算高位比较方便。 2、模仿练习。 17×5= 4×19= (说说过程,再写) 26×3= 5×18= (独立完成,核对) 、出示19页主题图。 3 4×36=, (1)学生尝试使用竖式解决问题。 (2)学生板演,交流。 (3)师点评并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学习估算。 师:小朋友在计算时,很容易出现错误,但是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小朋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你们想不想学, (1)介绍方法。在计算前先估算一下,积在哪两个数之间。 (2)学习方法。看书19页小巧是怎么估算的, (3)交流方法。 5、试一试。先估后算。 79×3= 7×46= 84×5= 38×8= (说说过程) 三、综合练习 1、计算。 5 8 6 2 3 9 2 5 × 2 × 9 × 2 × 4 2、列竖式计算。 47×6= 54×8= 9×45= 75×8= 3、判断。 2 7 4 6 5 8 × 3 × 9 × 9 6 1 4 0 4 5 2 2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教学内容:课本20 ~ 2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计算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与法则迁移到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2(探索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 通过小组交流给学生尽情发挥的舞台,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人人参与,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通过对新知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昨天,我们一起去超市,解决了许多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今天,民政局的叔叔阿姨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 播放媒体:第20页主题图。 (师:根据所提问题,收集到哪些信息,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列出算式。 2 板书:4×329= 3(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解决的新本领: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板书) 二、探究新知 1、算法大讨论 师:对于这个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算式,你能算出它的积吗,请尝试。 (1)生各自尝试解决,师巡视,遇到有障碍的同学可适当提醒可用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方法解决。 (2)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3)集体交流:收集本班学生的各种思考办法,并逐一板书。 算法一:4 ×329= 递等式计算:4×329 4×300=1200 =4×300+4×20+4×9 4×20=80 =1200+80+36 4×9=36 =1316 1200+80+36=1316 算法二:4×329= 1316 4×329 329+329+329+329=1316 =329+329+329+329 =1316 算法三:4×329= 1316 4×329 4×300=1200 =4×300+4×30―4×1 4×30=120 =1200+120―4 4×1=4 =1316 1200+120―4=1316 算法四:4×329= 1316 4×329 4×300,1200 =4×300+4×29 4×29=116 =1200+116 1200+116=1316 =1316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得到了这些不同的算法,他们在计算时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以后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喜欢的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竖式计算 2 师:昨天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今天学习的一位数与三位数相 乘同样也能用竖式来计算。谁能先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同桌互说。(从个位 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尝试解决下面各题。 413×3= 3×372= 207×5= 413 372 207 × 3 × 3 × 5 (2)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能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方法用到一位数与三 位数相乘的竖式计算中。现在小胖碰到了这样一道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该 怎么解决, 出示:3×380=?自己尝试 ?看书比较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延伸 1、判断并改错 7×681=4267 605×9=585 450×3=1350 6 8 1 6 0 5 450 × 7 × 9 ×3 5 41 426 7 5 8 5 1 3 50 ( ) ( ) ( ) 2、填空 × 150 230 607 231 6007 8090 7 3、 智慧屋 0 5 6 × 6 × 5 2 0 8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要告诉大家, 用一位数除 教学内容: P23—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除法的算理,正确掌握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除法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动现实情景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除 法计算方法;并能够利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来验算除法计算的结果。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知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 一、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一天小胖捧来71支铅笔,对小巧、小亚、小丁丁说:“我们来平均分这些铅笔吧。” 小亚:“4的乘法口诀最大才到四九三十六,怎么算,” 小胖:“那就全部拆散,一支支分。” 小巧:“太麻烦,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确实太麻烦,同学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分71支铅笔吗,” 二、 具体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71支铅笔4人平均分,每人能分到多少支, 生列算式: 71?4= (1) 四人一组小棒操作,师巡回参与讨论。(2)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操作过程。 (3)板书: 71?4=17…….3 40?4=10 31?4=7…….3 (4)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将学生想出的各种算法列出) (5)讨论比较:哪种分法最简便, 小结:“先分成捆的,再分单个的”这种方法简便 2. 竖式的引入: 在同学们充分领悟了例题算法的基础上,导入竖式 (板书) 71?4=17……3 40?4=10 31?4=7……3 7 1 0 1 7 4 7 1 4 7 1 4 0……………10×4 4 3 1 3 1 2 8……………7×4 2 8 3…………….余数 3 观察总结竖式的计算过程: (1)商 (2)乘 (3)减 (4)落 (商: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商1 乘:1×4=4 减:7-4=3 落:落下个位的1,与 ;商:在被除数的个位商7 乘:7×4=28 减:31-28=3 落: 十位的余数组成31 落下个位的3,3〈 7 , 是余数〉 ,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把横式与竖式相联系,让学生仔细观察竖式的计算过 程,总结出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 3.巩固练习:(1)竖式计算: 91?7= 51?3= 81?6= 76?7=10…….6(探究:为什么个位商0,) 1 0 ………….0不能漏写 7 7 6 7 6 0 ……. 可以省略 6 ,在学习了除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后,不要规定必须使用简便写法,应该让学生自己选择。, )请你来当小老师: (2 ( 说出错处,并订正) 1 1 1 1 1 2 6 7 5 4 9 2 6 6 4 4 5 8 6 4 6 4 1 5 5 4 8 6 8 9 0 (3)练一练:P24 三、体验收获,激励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1(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到哪一位上面。 每次得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法的计算步骤:商、乘、减、落 3(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教学内容:课本28-2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被一位数除的除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将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经验和法则迁移到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2、通过生动现实的情景,探索三位数被一位数除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对新知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编题 1、引入:学校为兴趣小组配备教学用品如下: 3个美术小组买手工纸536张; 航模小组买4件航空模型共368元; 音乐小组买2架电子琴共998元;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求每个美术小组能分得几张手工纸的算式是: 536?3 (2)求每件航模的价格的算式是: 368?4 (3)求每架电子琴的价格的算式是:998?2 2、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 二、运用经验,迁移法则 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计算第一题。 A(提供所购手工纸的包装图:(100张一打,10张一打) B(怎样分这些手工纸,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C(根据学情,有序地选择交流。 (重点交流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经验,迁移计算法则) (1) 用横式计算: 536?3,178„2 先分整百的,300?3,100 再分整十的,210?3,70 最后分单个的,26?3,8„2 (2)用竖式计算:(见课本29页) 对应横式计算,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说说计算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落 3)给第一题写上答句 ( 2(学生运用两种计算方法独立解答第2、3题 (1)观察、比较、交流:368?4,92 998?2,499 (2)两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的位数相同,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 3)得出: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时,商的位数与被除数同样多,(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 3、小结提问: (1)我们运用什么方法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 (重点:先分整百的,再分整十的,最后分单个的;整百的不够分,和整十的合起来再分,整十的不够分,和单个的合起来继续分) (2)你喜欢用怎样的形式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式,为什么, (除法的竖式计算是最简洁、最有效率的形式)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课本28、29页中的练一练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 水果店有460千克梨,每8千克装在一个筐里,算算至少需要多少个筐,(2)学生独立解答,讨论交流: 怎样理解“至少”需要多少个筐,余下4千克梨怎么办, (得数说明要57个筐还剩4千克梨,这4千克梨也需要一个筐来装;所以至少需要57+1即58个筐。) 460 ? 8 , 57(个)„„ 4(千克) 答:至少需要58个筐( 3. 你能举个类似上题的例子考考大家吗, 元、角、分——用小数表示 教学内容:课本第34,3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读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 2. 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价格中小数各部分含义的交流和认识,体会小数的产生。 情感与态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商品价格”引入小数,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加强数学交流,学会倾听、善于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的商品价格 教学过程: 一、感知小数 1、出示课本情景: 苹果:4.53元 香梨:8.90元 猕猴桃:17.00元 芒果:12.06元 2、观察:与我们已经认识的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一说。 小结: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数叫“整数”。像标价中的这些数:4.53、8.90 、17.00、 12.06„„都叫作小数。小数中的“.”叫作小数点。 二、认识小数 (一)读出小数 1.你能读出这些价格中的小数吗, 4.53元 8.90元 17.00元 12.06元 1)尝试读数。 2)交流、纠错。 3)概括: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象整数那样读,小数点右边依次读。 2(读一读标价 同桌合作,读一读自己收集到的商品标价 (二)小数的含义 1、说说这些用小数表示的具体价格的含义。 4.53元 表示:4元5角3分 8.90元 表示:8元9角 17.00元 表示:17元 12.06元 表示:12元零6分 2、小结:小数点左边表示整元数,小数点右边不满1元,依次表示几角几分。 3、说出收集到的价格的具体含义。 同桌互说。 4、质疑: 如:8.90元有时写成8.9元 17.00元有时写成17元 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问:12.06元可以写成12.6元吗,为什么, 体会:小数点右边部分末尾的0可以省略,表示的价格不变。 三、运用小数 1、出示书本P:35 题3。 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学生尝试写。 3、分析交流。 对可能出现的30.07元、7.5元等情况进行分析,注意0的位置。 千克、克——用小数表示 教学内容:课本第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以千克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 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简单改写。 过程与方法: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千克与克的初步认识,通过对以千克为单位的小数 各部分含义的探讨,感受小数的产生。 情感与态度: 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说说下列价格的含义: 1.52元 14.07元 20.80元 二、 情景引入 1、出示课本情景,提出问题:这条鱼有多重, 1)电子秤上显示:1.528 2)讨论明确:1.528的单位应该是千克 2、说说表示的具体含义: 同桌说一说 1.528千克 可能:1千克528克;1528克 3、说说为什么 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认识 交流小结:1千克=1000克,528克没满1千克 板书:1.528千克=1528克 4、小结:小数点左边表示整千克数,小数点右边三位表示多少克。 三、 看一看,填一填 1、出示课本第2题: 1.022 3.500 0.617 kg kg kg g g g 学生独立尝试 2、反馈分析: 如:1.022 1.022kg (电子秤直接显示以千克为单位) 1022g (小数点右边表示22克,再加小数点左边的1千克,就是1022 克) 3、拓展: 如果是1千克2克,电子秤上会怎样显示, 学生写一写: 可能:?1.2千克 ?1.02千克 ?1.002千克 ?1.200千克 讨论:?表示1200克 ?表示1020克 ?表示1200克 4、小结:小数点左边第1位表示多少千克,小数点右边第1位表示几百克,第2位表示几十克,第3位表示几克。 四、 练一练 1、出示课本第3题: 1.228kg= g 5.630kg= g 0.099kg= g 3386g= kg 8102g= kg 756g= kg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分析 如:1.228kg= g这一题的思考过程,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理解:小数点左边是1,表示1 kg,等于1000g;小数点右边三位表示还不满1 kg,是228g,1000g加228g是1228g。 五、 总结 说说你对“用小数表示千克、克”的认识。 千米、米——用小数表示(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37、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 的量感。 情感与态度: 1(由学生日常生活场景引入感受已有知识与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 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千米的认识 1、(出示高速公路的路程指示牌)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出示数射线)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小结:1千米就是1000米。1千米也可以表示10个100米。表示较长的 路程时,经常用km作单位。 3、运动场的环行跑道是400m,1km有几圈, 4、学校环行跑道一圈是几米,1km有几圈,估一估走1km大约需要多长时 间,下课后在跑道上走上1千米,说说走完之后你的感受。 5、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估一估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km, 6、千米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举例说明 二、千米、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1、(出示出租车和放大的红色贴纸)我们经常可以从出租车上看到一张红 色的贴纸,上面写有起步价、起步价路程等。谁来为我们说说, 2、1公里也就是1千米。 3、3公里=,千米,3km=,m 4、练一练 2km=( )m 5km=( )m 11km=( )m 4000m=( )km 6000m=( )km 28000m=( )km 8km+1km=( )m 12km-6km=( )m 5000m-2km=( )m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反馈 (3)重点讲解:11km=( )m 28000m=( )km 50000m-2km=( )m 三、练习巩固 1、填空: 8000m=( )km 12km-6km=( )m 1km5m=( )m 6540m=( )km( )m 2、判断: 小轿车每小时行驶80米( ) 小丁丁身高135厘米( ) 电线杆高6千米( ) 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千米( )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出示课题 千米、米——用小数表示(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38-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以米作单位的路程相加(减)。 2.初步认识以小数表示的千米(公里)数,知道它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2(通过对以千米为单位的小数各部分含义的探讨,感受小数的产生。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出租车这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切生活情节,激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与欲望。同时通过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乐于与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从少年宫到图书馆的走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案, 1、(出示地图)从少年宫到图书馆的走法,你认为共有几种方案,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反馈 2、你觉得哪种策略比较好,怎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行走方案,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反馈 3、小结:不管怎么走,都会经过电影院。从少年宫到电影院有3种不同的走法,分别是走法?、?、?;从电影院到图书馆有2种不同的走法,分别是走法a、b。有序搭配,共有6种不同走法,如: (二)如果坐出租车,每种方案起步价够吗, 1、如果坐出租车,这种方案起步价够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反馈 (4)以方案?为例讲解: 方案?:2170m+1290m=3460m 3460m=3(460km 3(460km>3km 3460m用小数表示就是3(460km,小数点左边部分的“3”表示3km,小数点右边部分的“460”表示460米。 2、学生小结从少年宫到图书馆的走法共有几种不同方案、哪几种方案坐出租车起步价够了,哪几种方案坐出租车起步价不够。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是收获呢, 米、厘米——用小数表示 教学内容:课本第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分别以厘米、米为单位记录身高,会正确读出以米作单位的小数。 2、能说出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各部分含义,并据此进行以米作单位的名数与厘米作单位的名数之间的简单改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各部分含义的探讨,感受小数的产生。 情感与态度: 由自身身高问题展开学习,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近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在哪看到的,是怎样记录的, 2、根据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回忆曾经见过的形式。 3、学生交流、反馈,辨别对错。 二、探究新知 1、以某一学生的身高1米35为例讲解,正确情况两种:135厘米;1(35米。 2、重点分析1(35米。 3、讨论:小数点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各表示什么, 4、学生同桌交流、反馈。 5、小结:1(35米比1米多,比2米少,小数点左边部分的“1”表示1米;小数点右边部分不满1米,表示35厘米。 6、通常我们说“身高1米35”,省略1米35厘米后面的“厘米”。 三、练习拓展 1、基础练习 (1)小胖、小巧、小亚、小丁丁的身高用?或者m作单位,分别怎样记呢,试一试。 小胖的身高1米30 小巧的身高是1米28 ( )厘米 ( )厘米 ( )米 ( )米 小亚的身高是1米33 小丁丁的身高是1米37 ( )厘米 ( )厘米 ( )米 ( )米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反馈 ?说说小数各部分的实际含义 (2)填空: 165厘米=( )米 180厘米=( )米 1(76米=( )厘米 1(59米=( )厘米 2、拓展练习 (1)说一说或估一估家庭成员的身高,先以小数形式记录下来,再回家核对。 (2)估一估,连一连。 0(45米 2(10米 1(50米 4(05米 0(45米 2(10米 1(50米 4(05米 四、总结概括 1、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出示课题 长 度 单 位 教学内容:课本4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形成1分米的量感。 2. 学会整理长度单位,并会根据不同对象正确填写长度单位。 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判断过程,获得长度单位的运用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并培养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运用引入 复习整理 1(填写合适单位 马拉松比赛全程 42.195( ) 椅子的高度 3( ) 长颈鹿的身高 15( ) 回形针的长度 3 ( ) 1)独立填写 2)交流(阐述填写理由) 3)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板书:千米 米 厘米 毫米) 2(举例说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长度,一般选用哪个单位来度量。 二、认识分米 梳理关系 (一)认识分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还有一个长度单位,它就是分米。 1分米=10厘米 (板书)千米 分米 米 厘米 毫米 1、观察自己的尺找1分米,感受1分米的长度以及和厘米的关系。 2、观察老师的米尺,了解米和分米的关系。 3、估计身边的物体长度是多少分米。 (1)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 (二)整理长度单位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让我们一起将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整理。 1、小组说说各单位的进率 (1)小组讨论、记录单位间的进率 (2)交流记录 概括整理 1千米= 1000米 1米= 10分米 1分米= 10厘米 1厘米= 10毫米 2(小结并试一试 1千米=( )米 1米= ( )分米=( )厘米= ( )毫米 1分米=( )厘米=( )毫米 三、运用 1(说说一般选用哪个单位来度量下列物体长度,并估一估是多少。 旗杆的高度 练习本的长度 手机的长度 操场跑道一圈长度 我们学校到超市的路长 2(改变数据,说说单位怎样改填, 如旗杆的高约8米 ? 旗杆的高约80( ) 3(选择,并说明理由。 椅子的高度 30( ) a.厘米 b. 分米 c.米 小明身高 120( ) a.厘米 b. 分米 c.米 树的高度 60( ) a.千米 b. 分米 c.米 四、综合练习 1(填空 3米=( )分米 15厘米=( )毫米 3米=( )厘米 50千米=( )米 14分米=( )米 329米=( )千米 小丁丁身高125( ),也就是1.25( ) 铅笔盒的长度是20( ),我们也可以说铅笔盒的长度是( )分米。 五、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 教学内容:课本P46—4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按三角形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并会判断。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折三角形、并对其进行分类的过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认识并积累等腰、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 在探究三角形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认识等腰、等边、一般三角形 [提供分别为12cm、10cm、8cm、6cm长的小棒若干根,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 1、每一小组桌上都有许多吸管,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 2、你能用这些吸管搭一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搭三角形) 3、你能把搭的三角形分一分类吗,(根据边的长短) (1) 小组活动 (2) 汇报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 a. 三条边都不一样长的三角形 b. 三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 c. 只有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 4、揭示概念: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 (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3)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就叫一般三角形。 5、[回到分类的图形]指一指,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哪些是等边三角形, 6、小结:只要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三条边全都相等就是等边三角形。 二、 探究等腰、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提供三角形纸片] ? ? ? ? ? ? (1)学生独立判断。 (2)交流 等腰三角形:1、3、4 等边三角形:5 一般三角形:2、6 2、通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等腰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你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吗, 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你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吗,请你们自己拿出三角形来研究研究。 3、汇报 (1)等腰三角形:折一次,两半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折三次,每一次两半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3)一般三角形:怎么折都不能使两半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 4、小结: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总结 师生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根据边的特点再一次认识了三角形,你还有什么疑问, 面积 教学内容:课本P50—5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方格的操作活动,构建“面积”的概念。 情感与态度: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各个房间的计数,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对概念形成丰富的认识。感知计算图形的面积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1、出示题1(图形中有格子) 小胖在方格纸上画了2个轴对称图形,你有办法知道这个图形哪个大吗, (1)学生独立思考(数一数,谁占的方格多,谁就大。) (2)遇到不是整格的,怎么办呢,(将两个不满一格的拼凑成一格) 你是怎么计算的呢,(因为是轴对称图形,只要数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3)小结:我们可以把不满整格的拼成一格来计算。 2、图形上无格子 (1)下面的两个图形没有方格,你有办法可以比较两个图形,哪个大吗, (2)教师出示两张格子大小不一样的透明方格纸。请学生上台数一数两个图形分别有几格,) (3)小结:度量图形的大小时,所选用的方格纸的每个方格的大小要统一。 (4)你怎么放的,为什么这样放, (这样摆,出现的不完整的格子较少。) 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结:图形中没有方格,可以借助方格纸来比较图形的大小,所选用的方格纸的每个方格的大小要统一。 二、感知面积的大小、 1、出示题2 (1) 下面的图形有多大,请用方格数表示。 (2) 交流方法 ? (图2)剪拼法:将图形剪拼成整格的图形,然后计数。 ? (图4)采用剪拼法或直接计算法: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 2、联系生活 小丁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这是小丁丁家的平面图,你知道每个房间占几格吗, (1)选择两个房间说一说。 (2)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知道了每个房间的大小。 三、归纳总结 刚才你们计算的图形的大小、房间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内容——面积。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面积单位一平方厘米(1cm?)的大小。 2、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面积单位一平方厘米(1cm?)的大小,通过想象、比划 等活动加深一平方厘米(1cm?)大小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可能,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通过观察、比较得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猜想,在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必需经过反复的验证”这样一个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思想(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必需经过反复的验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你知道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吗, 出示: 2、出示两张格子大小不一样的透明方格子。请学生演示:数一数两个图形分别有几格, 3、小结:度量图形的面积时,所选用的方格纸的每个方格的大小要统一,也就 是说所选用的“面积单位”要统一。 二、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1、(结合透明方格纸介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写作:1cm? 读作:1平方厘米 2、谁来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一平方厘米的大小与我们生活中哪个物体 表面的大小差不多呢, 3、2个1cm?是多大呢,请你在桌上比划一下2平方厘米大小。 3、现在你能尝试比划出3cm?、8cm?„„的大小吗,请你们同桌进行活动,并用 方格纸验证。 5、请你们比一比、说一说刚才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究竟哪个大, 6、小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由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的个数表示。 三、合作探究 1、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拼几种, (1) 同桌合作 (2) 汇报交流 2、请你将刚才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添入下面的表格里。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12 1 12 长方形 4 3 12 6 2 12 观察这张表格,这里的长、宽、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到这些数据的,这几个数据在你所对应拼成的长方形中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3、观察、比较这张表格,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它们有什么关系,你有什 么发现, 4、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与它的长与宽有关呢,请你验证。(教师提供给学生多个不同的长方形) 、小结:长方形面积=长×宽 5 6、猜想:正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又有什么关系呢, 7、请你们同桌合作进行验证。(教师提供给学生多个不同的正方形) 8、小结: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四、应用与拓展 1、口答: (1)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长9厘米、宽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边长8厘米,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53题2: (1)长方形的长为4cm,宽为3 c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在反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3、想一想 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有几种,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五、总结。 平方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平方米(m?)。 2、用平方米来表示较大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1平方米(m?)的纸板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建 构1平方米的概念,并生动地确立对1平方米有多少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际动手测量教室地板面积大小的操作活动,感受“平方米”在较大图 形面积测量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亲身感受,亲眼目睹1平方米的实际概念与自己想象概 念的差距,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建立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如果提供给你一张每一格面积是1cm?的透明方格纸,你认为可以去测量哪些 物体表面的面积,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全班交流汇报 2、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些物体的表面,如果要去测量我们学校篮球场的面积大 小,你有办法吗, 二、 建立1平方米的大小概念 1、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呢,(教师出示一张1平方米的纸板) 2、(将1平方米的纸板放在地上)我们来看一看上面可以站多少个学生。 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与1平方米的大小差不多大, 三、用平方米单位去度量 1、 猜测:我们的教室地板面积大约有多少个平方米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2、请你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可以同桌合作或者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4、请你先估计一下教室内任何一样实物表面面积的大小,再去证明你的猜测,去实际测量一下。 四、巩固与应用 1、(书本第54页第三题)你知道这三副图形面积有多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得到这些数据的,这几个数据在你所对应拼成的长方形中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2、填一填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6米,它的面积是( )。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96平方米,宽8米,长是(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米,它的面积是( )。( 乘乘除除(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练习,及乘加、乘减两步运算。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数感,并通过尝试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有探究的欲望, 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媒体出示游乐场图) 师:星期天,小丁丁他们来到儿童乐园游玩,一进入儿童乐园,他们就发现 了很多的游艺设施,小丁丁和小巧决定先玩摩天轮。 二、练习 (一)一位数乘法练习 1、师:小丁丁和小巧来到摩天轮,他们看到了一张游艺规则:凡是要游玩摩天轮的小朋友先要将摩天轮座位上的练习题回答正确,摩天轮才会转动起来。 2、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帮帮他们,同桌合作,每人选做其中的5题,但不能重复选择。然后和书上表格中的答案核对一下,将题号填入相应的答案下。 3、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计算的特别快,我们请他来介绍一下方法。 (1)4×326,3×214,8×125,3×296这几题要将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后计算比较方便。 (2)402×4,3×296可以这样计算:400×4+2×4,3×300,3×4 (二)乘加、乘减两步运算 、师:当小丁丁他们高兴地游玩摩天轮时,小胖和小亚选择了挑战性更高的激1 流勇进。当然这项游戏的规则也更高了,必须要答对乘加,乘减的题才能玩这个游戏。 2、哪个小朋友来说说看乘加、乘减两步运算题的运算法则。(先乘后加减) 请我们小朋友小组合作,每人选2到3题练习,然后小组中交流将题号填入书上表格中相应的答案下(小组比赛,哪一组最快) 3、媒体演示核对结果,交流方法 (1)6×158-128,8×147-25,3×232+456,2×513+571这几题在计算乘法时,要交换因数的位置。 (三)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没有余数) 1、师:看~小丁丁和小巧来到了他们的第二个游艺项目——激流勇进,这回我想请同学们一方面帮助他们越过难关,另一方面挑战一下自己,独立完成这些练习。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在练习前请同学们先说说在做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2、同桌互相核对,交流方法。 (四)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有余数) 1、小胖和小亚也来到了他们的第二个游艺项目——摩天轮,先请同学们选择摩天轮上的任意一题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练习中都有余数的)那么有余数的除法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为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并与媒体核对。 2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不仅帮助小丁丁他们越过难关,使他们能度过了愉快的星期天,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对于乘除计算的练习也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对于计算的不同方法和注意的地方也说得非常清楚。 乘乘除除(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具体的情境,运用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 2、要求学生不计算得出谁快谁慢,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神州六号”的引如、具体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规律 (一)理解“当除数相同时,被除数大的商就大”的规律。 1、师:神州六号上天后,小朋友们对宇航方面的兴趣可高了。你看,小亚、小巧、小玲她们到宇航中心参观了。她们还模拟火箭发射的过程,在宇航中心发送了一组信息。这是她们发送信息的数量: 小亚 小巧 小玲 字母(个) 570 672 672 你觉得谁发送得快些,(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 2、师:你觉得还需要收集哪些信息才能判断出“谁发送的快些”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中补充“时间”这一行。) 小亚 小巧 小玲 字母(个) 570 672 672 时间(分钟) 6 6 3、师:根据以上表格中的信息,你能判断出“谁发送的快些”吗,为什么, 4、出示 甲车间 乙车间 总量(万件) 360 480 时间(月) 6 6 师:上面是上海某服装厂,2006年甲、乙两个车间生产情况统计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觉得是甲车间做的快,还是乙车间做的快, 5、出示课本59页比较大小的第一题:87?3?78?3。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同桌之间讨论,可以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当除数相同时,被除数大的商就大”。) (二)理解“当被除数相同时,除数大的商反而小”规律。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巧比小亚发送的快,那么小巧和小玲谁发送的快呢,你能判断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表格补充完整。) 小亚 小巧 小玲 字母(个) 570 672 672 时间(分钟) 6 6 8 2、师:根据以上表格中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小巧和小玲谁发送的快些吗,为什么, 3、出示 甲车间 乙车间 总量(万件) 480 480 时间(月) 8 6 师:上面是甲、乙两个车间生产情况统计表。你能不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是哪个车间做的更快些, 4、出示课本59页比较大小的第二题:75?5?75?3。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同桌之间讨论,可以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当被除数相同时,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二、选择学习,自主探究 1、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你能不能判断出谁发送的最快,谁发送的最慢吗,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同桌讨论,可以看课本58页,可以与老师交流等,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出小巧发送的最快,小玲发送的最慢。 3、出示 甲车间 乙车间 总量(万件) 600 560 时间(月) 10 7 师:上面是甲、乙两个车间生产情况统计表。你能不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是甲车间做的快,还是乙车间做的快, 4、出示课本59页比较大小的第三题:96?8?84?7。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同桌之间讨论。) 三、分层练习,培养能力 1、完成课本59页,比较大小的其余几题,并在同桌之间任选一列中的三道题目讲讲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或者推理得出结果)。 2、出示一组数据,下表是不同年份,上海某家电厂生产情况统计表。从家电厂不同时期平均年产量来看,你觉得这个家电厂的发展加快了吗, 年份 1990,1995年 1995,2000年 2000,2003年 2004,2005年 总产量(万件) 100 150 150 120 四、师生小结,发展思维 师:你能告诉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师:请同学们寻找上海经济发展的具体数据,来验证今天我们所学的“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的规律,体会一下上海近年来的发展速度。 灯市(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60~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能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也能看简图(线段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能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与态度: 通过中国文化城隍庙花灯的引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他们探究的欲望以及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出示课题 师:元宵节到了,欢欢和乐乐来到了上海有名的城隍庙,想看看花灯。让我们今 天随着他们一起逛逛灯市吧~ 出示课题:灯市 二、共同探讨、探究新知 1、几倍多几的问题 (1)师:城隍庙的花灯可真多呀~小兔欢欢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他边看边说:“亭子灯有36盏,筒形灯比亭子灯的2倍多10盏。盒子灯比亭子灯的2倍少10盏。”(出示课件)你们能说说欢欢看到了哪些灯吗,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筒形灯有几盏,?盒子灯有几盏,?筒形灯和盒子灯共有几盏, ?筒形灯比盒子灯多几盏,?筒形灯比亭子灯多几盏, ?亭子灯比盒子灯少几盏,?这三种灯共有几盏,……… (2)师:你们可真棒~欢欢从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中先选择了:“筒形灯有几盏,”你能说说筒形灯和什么灯有关吗?(请学生指出有关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用简图(线段图)描述情节:(可出示课件) (3) 师:我们把亭子灯看作是一份,筒形灯就是这样的几份呢,是正好2份 吗,你们能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吗,(全班练习) 展示学生的答案: 36×2,72(盏)(表示什么意思,) 72,10,82(盏)(现在求出的是什么) (4)师:谁能把这两个式子合并写成一个式子吗, 36×2,10 ,72,10 ,82(盏) 答:筒形灯有82盏。 问:划线部分表示什么,再加10呢, (5)注意:列两步或两步以上的综合算式要用递等式来计算。这样比较看得清, 也不容易错。得数后面不要忘了写单位名称。 2、几倍少几的问题 (1)师:小兔欢欢看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他又从中选择了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盒子灯有几盏,”谁能根据欢欢提出的问题,说说简图(线段图)该怎么画, (学生说,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 (2)提问:观察这题的线段图与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把筒形灯和 盒子灯的简图放在一起比较) (进行小组讨论) (?第一题是求比2倍多10,所以要画和亭子灯一样长短的2段;还多10盏,再多画出一小段,用直线表示,并写上多10盏。而第二题是求比2倍少10,所以要先画2倍,但是少10,要在第二段中擦去一小段,并用虚线表示,写上少10盏。)(3)师:你会列式吗,(分步列式和综合式都可以) (可让学生上黑板板演) 提问:划线部分表示什么,再减10呢? 36×2,10 ,72,10 ,62(盏) 答:盒子灯有62盏。 (4)比较:第一题和第二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小结:他们都是先算几倍是多少,再算多几或少几。 补充课题——求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师:小兔欢欢一边夸我们小朋友真棒一边拿出了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筒形灯和盒子灯共有几盏,问道:“你们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解答吗,” (1) 师引导学生观察如下简图(线段图)。 (2) 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在学生得出一般解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引导出以下方法:把亭子灯看作1份,那么筒形灯和盒子灯的和就是这样的几份,从简图(线段图)中可看到,多10盏的一段可以移到少10盏的这一段上,很清楚地可以看到筒形灯和盒子灯的和就是这样的4份) 2、师:用同样的方法,谁能很快地说出“这三种灯共有几盏呢,” (把亭子灯看作一份,这三种灯的和就是1份,2份,2份,5份, 5) 即:36× 3、师:谁又能看着简图(线段图)说说筒形灯比盒子灯多多少盏呢, (可以加以引导:筒形灯是2倍多10盏,盒子灯是2倍少10盏,实际相差 20盏。教师可以在简图(线段图)上进行演示)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来解答几倍多几和几倍少几的题目,关键是要找到把谁看作1份,并能借助简图(线段图)来帮忙解答,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准确无误地解题。 灯市(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61~6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也能看简图(线段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能解答和倍、差倍的问题。3(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尝试、自主探究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用信息的结构和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训练,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昨天我们逛了灯市,看到了亭子灯、筒形灯和盒子灯,今天小熊乐乐要继续带我们参观,你们高兴吗,出示课题——灯市(二) 二、探究阶段 1、师:小熊乐乐带我们来到了灯市的北面,他看到了“兔子灯有25盏,莲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出示课件)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跟小熊提些什么问题呢, (展示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有选择地进行解答) (1) 出示:兔子灯和莲花灯一共有几盏, (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学,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想到些什么,准备如何解答,) 根据学生收集的有关信息和他们的描述,教师出示简图(线段图): (2)根据简图,你可以怎样列式,(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5×3,75(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75,25,100(盏) 或列综合算式:25×3,25 (3)师:还有其他算法吗,(如没有,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提示) 1,3,4 这里的1和3分别表示什么, 25×4,100(盏) (把兔子灯看作1份,莲花灯就是这样的3份,合起来就 是4份,每份25盏,求4个2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学生共同完成书上P61/3,并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讨论。 可让学生上黑板板书:25×(1,3) ,25×4 ,100(盏) (5)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要先算加法,必须加括号) 对呀~在先算的加法部分应加上小括号。也就是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板书) 2、师:小朋友,你们可真棒~知道要先算加法的必须加小括号,书上的小胖也忘了加括号,让我们帮帮他吧~(完成书P62/3) 3、看我们这么聪明,乐乐不服气地说,你们能求出:“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几盏 吗,” (1)小组合作、讨论:你是怎么想的,能否依照例3的线段图画出这题的线段图呢, (2)教师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析后展示正确的) (3)师问:为什么问题从球形灯的第二段开始划到最后,为什么要在兔子灯和 球形灯的第一段后面加上一条虚线呢, (可以在学生的讨论、冲突中解决此问题,但最终由学生自己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列式:(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呢,) 25×4,100(盏) 25×4,25 25×4表示什么, 100,25,75(盏) 或 4,1,3 25×(4,1) 4和1分别代表什么, 25×3,75(盏) 或 (4,1)又表示什么, (4)观察:25×(1,3)和25×(4,1) 师:这两道题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 三、巩固阶段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位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他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想帮 助他吗, 出示:兔子灯和莲花灯的总和与球形灯比,谁多呢,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简图(线段图),说出解题思路。关键要找到把兔子 灯看作1份。兔子灯和莲花灯的总和就是4份,球形灯也是这样的4份。) 2、师:你还能提出如此类似的问题吗,并进行解答, (小组共同探讨,提出和倍、差倍的问题,全班练习) 3、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三种灯共有几盏,(把兔子灯看作1份,莲花灯是3份,球形灯是4份,共有 这样的8份。) ?兔子灯和球形灯的总和比莲花灯多几盏, (兔子灯和球形灯的总和是5份,莲花灯是3份,相差2份。) ?球形灯和莲花灯的总和比兔子灯多几盏, 四、总结 我们来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辨认正多边形。 2(知道正多边形的共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并掌握正多边形的共同特征。 2(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把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地毯图案中的正多边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准备: 每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小胖用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画了一幅画,你能找出他用了哪些图形吗,(出示书P63第1题《我和小巧》图)(学生交流) 师:小朋友们认识的图形可真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认识图形。(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圆和多边形 1.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很多图形,你们能给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在黑板上出示:书P63的圆、三角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多边形)(学生操作) 2.分类可能出现的情况: 分成两类:圆分为一类,其他图形分为一类。 分成六类: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 师: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把圆单独分一类,不同点:第二种分法把第一种分法的第二类按照边的多少分得更仔细了。) 师:为什么都要把圆单独分为一类呢, 3.师:除了圆之外其它平面图形都是由多条直的边围成的,像这样由多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多边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多边形。 (二)认识正多边形 1(分别拿出其中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 2(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图形的每条边都相等,如 正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像这样五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正五边形) 六条边都相等的呢,八条边都相等的呢,(逐一出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小结:像这样每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我们把它叫做正多边形。 3 (三)探究正多边形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正多边形,现在我们来动手研究一下这些正多边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上拿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的纸片。请你来折一折这些正多边形,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什么呢,(对称轴) 2.师:请你们再折一折,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正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五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六条对称轴,正八边形有八条对称轴) 3(小结: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正多边形,探究正多边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让学生通过折纸总结出正多边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三、拓展新知 1.拼一拼 (1)(出示) 师:请小朋友从桌子上选出10个正六边形来拼一拼这个图。(学生操作后交流拼图策略。如:(1)一行一行拼;(2)斜的两个一组拼;(3)三个一组呈品字形拼) 师:你是怎么来拼这个图案的,(学生交流) (2)(出示) 师:接着我们来拼一拼这个图案。(学生操作并交流) 师:在拼之前你选择什么样的图形, 介绍拼图策略:如:(1)先拼八边形,再拼正方形;(2)将一个八边形 和两个正方形组合在一起,然后复制。 找规律:如果再放一个正八边形,需要再增加几个正方形, (3)(出示) (学生操作并交流) 2.找一找 (1)(出示书P63第2题地毯图) 其实不仅在地砖上有正多边形,在很多漂亮的地毯上我们也能看到正多边形,师: 你们看在这张地毯上用了哪些正多边形呢,(学生观察并汇报) (2)(出示书P64第4题) 师:这是从地毯上抽象出来的图案,如果要继续编织这块地毯把这块地毯加长,在后面加一个正六边形,那么需要配多少个正方形和三角形呢,(5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 请大家用学具来验证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多媒体出示生活中正多边形图案的一些图片,例如地砖、地毯等) 它们有多大 教学内容:课本第65~6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运用方格数来求图形面积;以及运用面积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割”、“补”、“移”的方法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并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微型拼图比赛”的情景,不仅巩固了运用方格数来求图形面积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透明网格纸、彩色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昨天,小丁丁班举行了一次微型拼图大奖赛,小丁丁、小巧两人拼得又快又好,分别获得了第一和第二名。你们看(媒体出示): (小巧的拼图) (小丁丁的拼图) 2(问:把他们的拼图放在透明方格纸的下面,你们能看出这2幅图的大小吗,(生答) 23(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在方格纸上每个格子都表示1cm ,所以只要数一数这2幅图分别占了几个格子,就知道它们的面积了。)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设疑揭题 师:可是,小胖却把这2幅拼图放在了方格纸的上面(媒体演示) 你们觉得,他能够求出它们的面积吗,用你们桌上的图片和方格纸,象小 胖那样试一试,算一算——“它们有多大”(出示课题) (小组合作交流:面积计算的方法) 2、 交流反馈(小巧的拼图)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把那些被图片遮住的方格线补充完整后数一数图片所占的 格子数。 (2)由于每个小格子的边长均为1cm,所以可先观察图形的边长分别为多少厘米,然后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计算。 3、交流反馈(小丁丁的拼图) 师:现在这幅图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那么我们除了可以用“补充方格线”的方法来算它的面积外,还有其它办法吗, 学生的方法: (1)在明确每条边长的基础上,用“割”的方法,先把图分成三部分(用 虚线);再用面积公式分别求出三部分的面积;最后把三部分的面积相加。 (2)用“补”的方法,把这个图形看成1个完整的长方形: 2先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5×4=20(cm) 再从中去掉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5×4,1×1×4 =20,4 2=16(cm) (3)用“移”的方法,将图形合理“分割”后再“填补”空缺。如: “移”之后,直接求正方形的面积即可: (3+1)×(2+1+1) = 4 × 4 2=16(cm) 三、 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 模仿练习(书上P65—c)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图形C的面积 (实物投影仪上核对,巩固“割”.“补”.“移”的方法) 解题方法:(“割”、“补”、“移”各举一例) 图c 2、 小胖的家(书上P66—2) 师:用我们刚学的本领帮小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行吗,(出示小胖家的 场景图)你们能算出小胖家每个房间的面积吗,(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又 对~) 3、 拓展练习 师:(出示小胖家的整体平面图)现在我们来算小胖家的总面积,比一比, 谁的算法多~(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略)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看年历卡,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会表示日期。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同伴交流、观察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 立足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进一步观察、交流、整理,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年、月、日知识,培养协作精神,以及懂得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各年份的日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神州六号已经上天,谁知道它的发射日期,关于年月日你还知道什么, (进行简单的板书) 2、出示课题:年月日 二、共同探究 大家已经对年月日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认识大月小月 1、观察2004年年历,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 (3)提炼整理 大月(31天):1月、„„。 (板书:: 小月(30天):4月„„ 2月:29天) 2、进一步认识二月 我们研究了2004年的日历,发现了以上的知识,那么是否每个年份都是 这样的呢, (1)观察各年份的年历 (2)2月是28天的年份我们称平年,2月是29天的年份我们称闰年,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板书:闰年 平年 3、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大月、小月、2月的各月份吗, 讨论交流 观看课件:拳记法 (二)探究平年闰年的规律 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大小月的规律,那么平闰年有没有规律呢,接下来我 们一起来研究。 1、观察1990年到2004年的年历 (1)小组活动 (2)交流规律 (3)提炼规律 为什么会每四年一闰, 2、观看闰年由来的媒体 (1)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0年 2008年 1984年 (2)讨论交流 (3)小结方法 ( 查日历、推算等) (4)介绍百年不闰的小知识。 三、总结。 数学广场——数苹果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苹果、数正三角形,发展学生的计数策略:一组一组地数。2、知道数数可多种方法并能进行选优地数数。 过程与方法: 1、发展学生仔细观察、归纳小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建模、比较、解题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的讨论与全班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既发展了计数的策略,又在比较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既发展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分析归纳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1)出示:苹果图——P67/1 (2)师:图中一共有多少只苹果,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可以数一数)(3)师:请谁来讲一讲你准备怎样数,算式如何表示? (请1,2个学生谈谈不同的数法,教师可先在图上表示:圈一圈,再板书算式。) (4)师:今天就一齐学习数苹果 板书:数苹果 2、共同探讨 师:其他的同学呢,请2人一组先在图上表示出是怎么数的并写出相应的算 式。 (小组讨论。教师可给每个小组多个苹果图) 师:小组交流。(要求:学生人人认真听、发表不同的想法及算式。) 学生一一讲解,展示他们的苹果图和算式。 (一个一个数:1+1+„+1=50或1×50=50; 2个2个数:2+2+„+2=50 或2×25=50; 5个5个数:5+5+5+5+5+5+5+5+5+5=50或5×10=50; 图:例如 10个10数(或平移):10+10+10+10+10=50或10×5=50; 图:例如 沿斜线数:1+3+5+7+9+9+7+5+3+1=50或(1+3+5+7+9)×2=50; 用对角线分开数:(1+3+5+7+9)×2=50 2+4+6+8+10+8+6+4+2=50或(2+4+6+8)×2+10=50; 或(2+4+6+8)×2+10=50 图:例如 图:例如 „„) 3、小结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不同的角度正确地进行了数数,又快又好。这 些计数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好, (个人谈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选择方法的最优) 二( 数正方形 师:我们已经能按一定的方法计数,也能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下面我们再来数一数。 出示:数正三角形——P67/2 1. 设想一: (1)师:一共有多少正三角形,怎么才能一个不漏地把它们数出来, 4人一组讨论,汇报数出的结果。 (师生大讨论并汇报,通过交流、分析、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2)师生讨论边长为1厘米的正三角形时追问: 数边长为1厘米的正三角形时,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可分为正三角形向上、向下) 图: (3)师生继续讨论,课件演示并逐一出示板书的内容: 边长(厘米) 向上 向下 合计 1 1+2+3+4=10 1+2+3=6 16 2 1+2+3=6 1 7 3 1+2=3 0 3 4 1 0 1 20 7 27 合计 (4)师小结 :在数正三角形时,有的小组按规则进行计数——分成正三角形向 上向下两种,真会动脑筋。 2.设想二: (1)师:有多少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三角形,你们 是怎么数的,(一行一行地数:1+3+5+7=16; 分正三角形向上和向下:向上1+2+3+4=10 向下1+2+3=6 10+6=16) 边长(厘米) 向上 向下 合计 1 1+2+3+4=10 1+2+3=6 16 (2)师:真会动脑筋~为了一个也不漏数你们的方法很好~再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幅图中有多少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三角形,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学生认真观察后,会发现正三角形也可以分成向上向下2种。 向上 1+2+3=6 向下1 6+1=7) 师生共同完成上表 (3)师:思考有多少个边长都是3厘米的正三角形,有多少个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三角形,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三. 拓展 师:又添了一层(课件),怎么考虑呢,为什么, 图: 四. 小结 1、 师:谈谈今天你的收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小结) 2、 有兴趣的同学试一试:出示: 放苹果 教学内容:课本第P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初步接触抽屉原则。 1 2、能有序的思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今天老师先要给你们讲述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王子有5个鸽子笼,养 了6只鸽子,有一天王子把他的鸽子全部放飞了。放后他在猜想如果当鸽子 全部飞回笼中后,至少有1个笼子中装有2只或2只以上鸽子。”你们觉得 王子猜想合理吗, (生讨论) 师:你们都说了很多的道理,结果是否准确,王子的猜想是否成立, 那么等学完今天的新本领—放苹果,便能解决了。 二、初步感知 (一)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 师:现在我们要把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结果会有几种情况呢,我们拿实物进 行实验,小组合作操作,并记录结果至表格中 (生操作、汇报) 抽屉一 抽屉二 苹果数目 0 3 1 2 2 1 3 0 师:观察一下,有什么规律, 规律(1)抽屉一:从小到大,依次递增1。 抽屉二:从大到小,依次递减1。 规律(2)2个抽屉里苹果的分布情况如同3分拆成2个加数的各种情况。 师:看看这4种情况,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会有几个苹果啊, (师把分布情况中,每次分法中苹果数最多的用醒目的粉笔圈出,便于观察) 生讨论后汇报:规律(3)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三、深入探究 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 师:现在我们要把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结果会有几种情况呢,你可以 不借助实物,进行填表归类吗, (生操作、汇报) 抽屉一 抽屉二 抽屉三 苹果数目 第一个抽屉苹果数都是0个 0 0 4 5 0 1 3 种 0 2 2 情 0 3 1 况 0 4 0 4 种 情 况 第一个抽屉苹果数都是1个 1 0 3 1 1 2 1 2 1 1 3 0 3 第一个抽屉苹果数都是2个 种 2 0 2 情 2 1 1 况 2 2 0 2 种第一个抽屉苹果数都是3个 情 3 0 1 况 3 1 0 1 第一个抽屉苹果数都是4个 种 4 0 0 情 况 一共5+4+3+2+1=15种情况 师:从这次尝试中,一共有15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操作方法,总结出最合理的方法: 第一步:先确定抽屉一的苹果数目,可以依次是0、1、2、3、4个 第二步:然后有序的放抽屉二、三的苹果数。(仿照数的分拆) 第三步:找出每种情况中,苹果数最多的抽屉,观察,寻找规律。 小结: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四、发现规律 5个苹果放入4个抽屉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推测出5个苹果放入4个抽屉会有怎样的结论呢, 5个苹果放入4个抽屉,同样也是至少有一抽屉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师:那么你们通过刚才循序渐进的操作和实验,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只要苹果数目比抽屉多一,那么总是至少有一个抽屉会有2个或者2个以 上的苹果。 师:对啊,那就是当苹果数=抽屉数+1时,便会有: 至少有一个抽屉会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五、实际应用 以夺星大擂台形式展开练习,进行小组比赛 1、鸽子归巢 师:那么现在谁能帮助王子解决刚才的难题呢, 王子的猜测正确,把鸽子看作苹果,把鸽子巢看作抽屉,这样由于鸽子是 6只=鸽子笼5+1,所以至少有一个鸽笼会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鸽子。 2、教室里有5名学生正在做作业,今天只有数学,英语,语文,自然四科作业,这5 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在做同一科作业.,对吗? 思考过程:把学生看成苹果,学科看成抽屉,所以那个结论正确 3、三(1)班有50名学生,李老师要把一些书分给全班同学。问:李老师至少要 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学生能得到两本或两本以上的拿多少本书发给大家, 书, (思考过程:至少拿出51本,把学生书看成苹果,学生看成抽屉) 六、总结归纳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什么新本领, 数学广场——剪绳子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 体的个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 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有童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创设情境:小兔要在家的外围修一圈栅栏。它先锯木头,锯了15次。小兔锯了多少段木头, 揭示课题:数学广场——分段 二、探究新知 (一)两端不种的植树情况 1、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一根纸带当作木头。 出示一根纸带,用剪刀剪一次,纸带分成了几段, 请你也这样剪,边剪边做好记录。记录完,观察这张数据表,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合作 剪的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纸带的段数 反馈: 剪的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纸带的段数 2 3 4 5 6 7 8 9 10 小结得出:剪的次数=剪的段数 -1 2、如果要把这根纸带剪20段,要剪几次,怎么想的, 剪100段呢, 3、看录像:这里有几个人在剪彩,根据我们刚刚学到的本领,说一说,绸带被剪成了多少段,怎么想的, 4、录像演示: 学校就要召开运动会了,为布置运动场,老师们在操场的一侧插彩旗。头和尾都不插。 出示:已知老师们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9面彩旗,操场有多长, ,米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操场长30米,算式:3×(9+1)=30(米) 生:因为两端没有插旗子,所以9面旗子有10段。要用“每段的长度×一共有几段”才能算出操场的长。 生:道理和剪纸带是一样的。插旗子处相当于剪刀剪的地方,每段纸带相当于旗子与旗子之间的间隔。 小结得出: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二)两端种树的植树情况 1、出示: 为了将运动场布置的更漂亮,在操场的另一侧也插彩旗。 观察:这次插的过程哪里不一样了, 生:第一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没有插。第二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插了。 2、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摆一摆,请同学们摆上两面彩旗,你发现彩旗之间的间隔数有几个, 生:1个。 师:三面、四面、五面-------这些彩旗之间的间隔数分别有多少,请你边摆边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 彩旗的面数 2 3 4 5 6 间隔数 生:反馈。 彩旗的面数 2 3 4 5 6 间隔数 1 2 3 4 5 师: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3、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物体个数比间隔数多1的这种情况呢,找一找。 (1) 张开右手,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 (2) 教室中6排学生中有5个过道 ?????? (三)比较发现 讨论:同样是插彩旗,为什么发现的规律不一样, 生:一个是两头插,一个是两头不插。 两头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两头不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四)练习: (1) 如图,小伙伴们在走廊里摆花盆,每隔3米摆一个花盆,一共摆了5个花 盆,这条走廊有多长, (2) 8名小朋友们排队做操,每隔2米站一名同学,这个队伍有多长, ,米 (3) ?情境:10个小朋友做丢手帕的游戏,9个小朋友围成一个圈,每隔2 米坐一个小朋友。小巧在小亚的后面,走了一圈,把手帕还是丢在了小亚 的身后。小巧走了多少米, 三、总结(略) 问题解决——喜迎新年(1)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画一画、比一比等操作,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2(通过自主尝试,小组探讨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态度: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布置校园 (一)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 1(同学们已经三年级了,在学校里做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那你会不会排队呢?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谁愿意来?(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 排队要求: (1) 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 每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2(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这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现在有3个同学站队有2个间隔,3个同学就是排队的人数。 4(思考:如果4个同学排队有几个间隔,队伍长几米? 5个同学排队有几个间隔,队伍长几米? (图片演示验证一下) 那么7个同学呢, 你有什么发现? (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 (二)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1(我们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条100米长的通道,如果在这条100米的通道一侧上种树,每棵小树苗间隔相等而且两端都要种树,每隔20米种一棵,要种多少棵, (1)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这道题说的种树和刚才的排队活动有什么联系,(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讲解) (3)小结:这条通道的长相当于排队的队伍的长;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种树的棵数相当于排队的人数。(4)师:根据刚才排队的经验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画图 列式100?20,1,6(棵)2(如果在这条100米的通道上种树,每棵小树苗间隔相等而且两端都要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要种多少棵,100?10,1,11(棵) 3(如果在这条100米的甬道上种树,每棵小树苗间隔相等而且两端都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要种多少棵,100?5,1,21(棵) 4(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总长度?间隔长度=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5(小结:当两端都植树时:棵数,间隔数,1。 (三)解决实际问题: 1(要过年了,同学们要搞迎新会,他们忙碌地做着各项准备,首先要布置校园,校门到教学楼有69米,如果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插一排需要多少面彩旗, ?3,1,24(面) 69 2(教学楼的走廊长56米,如果在走廊上等间隔地摆放8盆花,并且走廊的两端都放花盆,每盆花间隔多少米, 56?8+1,8(盆) 二、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两端都种树的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这里面还有许多秘密我们下次继续探讨。 问题解决 ——喜迎新年(2) 教学内容:课本第72,7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连乘问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认识乘法的结合律,能够正确计算连乘问题,并为两位数相乘的引入奠定基础。 2.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连除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连除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简便运算的一些性质,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利用情景图,提出计算问题,在经历观察、比较、讨论等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体验解题技巧,增强择优意识。 情感与态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问题解决” (一)连乘 (出示情景图)一块蛋糕2元钱,23盒蛋糕,每盒4块,共需要多少钱, 1、 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2、 算式怎样列,(23×4=92,92×2=184) 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 小胖的方法和你们是一样的,他还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算式了呢。 (23×4×2=184) 4、 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讨论) (4×2=8,23×8=184) 小亚想知道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 综合算式是23×(4×2)=184,为什么要添加圆括号, 5、 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从上题得知,在连乘法运算中,无论是前两个数先计算, 还是后两个数先计算,结果是不变的。 6、练习 (1) 328×4×3 (2) 3×125×8 (3) 160×2×4 (4) 25×5×2 哪几题可以巧算,你是怎么想的, (1)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可以把3×(125×8) (3)可以把160×(2×4) (4)可以把25×(5×2) (二)乘除混合 (出示情景图)7箱矿泉水6个班分,每箱24瓶,每个班能分到几瓶, 1、丁丁和小巧分别用了两种方法来计算,你们也来试一试。{学生讨论、试做} 2、7×24?6=28、7×(24?6)=28 你是怎么想的 3、如果用小巧的方法来计算,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 4、小结: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当两个数的积除以除数,一个因数恰好是除数的 倍数时,我们还可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结果不变。” 5、试一试 (1) 666×4?6 (2) 78×7?3 (3) 216?3×5 哪几题可以巧算,你是怎么想的, (1) 可以这样算666?6×4 (2) 可以这样算78?3×7 (3) 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二、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 书P72、73页(能巧算的要巧算) 2、 书上 966?7?6 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尝试) 966?6?7 3、 拓展练习:250?2?5 你有几种方法 (1)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可以把250?5?2 * (3)可以把250?(2×5) 小结:第三种方法: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 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 (注:此题的最后一种方法只要求好的学生能够理解。) 三、 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
/
本文档为【登月第一教时-平南小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