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爱心长,桑梓情浓

2017-11-25 3页 doc 14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关爱心长,桑梓情浓关爱心长,桑梓情浓 ?吴春荣 文化老人是一部书,其内容博大精深;文化老人是一座山,巍巍然阅尽人间春色。 许多文化老人,高山景行,有着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感召力即人格魅力。 罗洪就是这样一位文化老人。我时时会想起她。 我与罗洪老师开始交往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她在文艺月报社工作。我哥哥吴关明与她很熟。他将我的一篇小说稿寄给她。隔了许久,她将稿子直接退给了我。在附信中,她说,稿子原拟刊用,为此作了修改;她声明,修改之处供参考。我翻开一看,着实吃了一惊,几乎是每一段中,或词,或句子,都作了修改,还有不少语句是她添...
关爱心长,桑梓情浓
关爱心长,桑梓情浓 ?吴春荣 文化老人是一部书,其内容博大精深;文化老人是一座山,巍巍然阅尽人间春色。 许多文化老人,高山景行,有着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感召力即人格魅力。 罗洪就是这样一位文化老人。我时时会想起她。 我与罗洪老师开始交往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她在文艺月报社工作。我哥哥吴关明与她很熟。他将我的一篇小说稿寄给她。隔了许久,她将稿子直接退给了我。在附信中,她说,稿子原拟刊用,为此作了修改;她声明,修改之处供参考。我翻开一看,着实吃了一惊,几乎是每一段中,或词,或句子,都作了修改,还有不少语句是她添加的。那些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几乎布满了每张稿纸。我久久地沉浸在感动与沉思之中。 从此,“罗洪”的姓名留在了我心中。 我开始了解她。她原名姚自珍,1910年11月19日生,松江人。1932年与朱雯结婚。抗日战争前,已出版短篇小说集《腐鼠集》、《儿童节》及长篇小说《春王正月》。抗战后,她在巴金主办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为了祖国的成长》。长沙大火,桂林也遭到轰炸,她回到上海孤岛。在上海,她出版了《活路》、《流浪的一年》、《鬼影》。抗战胜利,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孤岛时期》。1952年调到上海作家协会,次年11月开始编辑《文艺月报》。 她的经历及创作上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一个激烈动荡、生活极不安定的历史时期中取得的),让我这个对她满怀感激之情的文学爱好者肃然起敬。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其时,松江决定成立文联,县委宣传部长迟志刚让我参与筹备,并与松江籍的上海几位名家联系。他们主要是施蛰存、赵家璧、朱雯罗洪夫妇、桑桐、程十发等。我决定先去罗洪老师家。 在徐汇区吴兴路上的一个绿树掩映的小区内,我找到了1号二楼。罗洪的保姆为我开了门,随后,罗洪也边说着“啥人”边走了过来。我自我介绍“我是吴关明的弟弟”,她忙让我进去,让我坐下,嘱保姆快沏茶,然后在我对面坐下,看着我,似乎在寻找我与我哥的相似点。 “你叫———”她回忆着,“吴春荣,对,吴春荣同志。”我后来才发现,她在称呼我时,总是连名带姓,还加上“同志”。 我惊异于她的记忆力,对于她来说,我还是个她尚未见过面的人。 她随即问了我哥的一些情况。她一定还记着她看过的我的那篇小说,于是就夸起我来。我被她夸得有点难为情,就赶紧说及此次来访的目的。她热情肯定与支持松江成立文联的决定,并高兴地同意出任顾问。她说:“松江是我的家乡。家乡要我做什么,只要我能做,我都高兴做。” 再一次的拜访,是在我编撰上海市中学语文教材期间。一天中午,我抓了个空隙前去她家。她问松江的情况,问我的情况。作为一位长辈,对我这个家乡来的晚辈,她慈祥,她和蔼可亲。知道我在附近编教材,她希望常去聊聊。 上个世纪末,区里一位领导同志建议编一本《松江历代诗人诗词选析》,希望我出任主编。负责同志还希望罗洪老师写个前言。我奉命又一次前往她的家。她又一次欣然承诺。一周后,就收到了她的文稿。 松江解放50周年前夕,县委宣传部拟编一套《松江文化丛书》,计五种,其中的《岁月的歌》(松江当代散文选),由我执编。我自然想到了罗洪老师。她获悉后,帮助约请她熟悉的同志,如施蛰存、稽汝运等,同时建议我:因为都是名人,你要十分尊重他们,态度要十分诚恳,最好“得去一次,不必送多少东西,有一点人情就可以”。她的想家乡所想、急家乡所急之情怀,以及对晚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由此可见一斑。我在《编后散记》中特别提到了三位同志。“一位是罗洪,她已届90高龄,但接信电后,很快理出了自己的文稿及朱雯先生的文稿。由于朱雯先生已经谢世,他的一篇文稿还是她亲手抄录的,另一篇文稿由于较长,她还代他作了适当删节„„”书出版后,她在收到我的奉寄后回信说:“编得很好。”“都是家乡朋友们写的,读来特别感到亲切。” 新世纪开始时,县委宣传部时任部长、常委张汝皋决定编一本期刊《云间文艺》,责成我具体组稿、编辑。我开列的约稿名单中理所当然地有罗洪。她知道后立即寄来了稿子,稿子刊发后,她又立即来信示感谢,并鼓励说,刊物“有特色”。后来,她又寄我一篇短篇小说《搬家》。小说稿是20日寄出的,可我因外出,直到25日返回时才收到。在26日的电话中我实告还未来得及拜读。她即来信说:“如今„„很流行另外一种写法。当然了,小说的写法,是在逐渐 变化的,但不管长篇短篇,故事情节还是应该有,不能完全散文化。”接信当晚,我决然放下手头的事,一口气读完了她的作品。作品后还有附言:“想通过搬家这件小事,显示社会变化快,人们的生活变化快,但人的思想不一定能够处处跟得上。”还言及,如果为难,就退还给她。奉读这篇90多岁老人新创作的小说,我不由得心潮起伏,在感受她的思想敏锐、语言流畅、思路清晰的同时,我以为她还为我树立了榜样。在此后的岁月中,这个榜样一直在给我力量。 记不起来是哪一天了,松江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出席对象主要是松江的名人后裔。罗洪到达会场时,我多虑,怕被人说高攀名人,因此坐着没吭声。她却立即认出了我,并招呼我。我只得起身恭敬地叫了声“罗老师”。吃饭时,大概看到了我突出的肚腹,她告诫我:“吴春荣同志,你要多活动活动,不要老坐着。我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到楼下去运动。”从那以后,我听她的话,注意不使自己进一步发胖。 罗洪老师今年已100岁。我谨记下与她交往中的部分细节,以示我的敬意与想念。我愿将她先后寄我的信札中先整理出20多封捐赠给松江区档案馆,以期永存。
/
本文档为【关爱心长,桑梓情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