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外文学名著简介

2017-10-13 22页 doc 45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外文学名著简介中外文学名著简介 1、《堂吉诃德》 长篇小说,西班牙塞万提斯著。小说以堂吉诃德企图恢复骑士道以扫尽人间不平的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社会的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情节的基础,巧妙地把堂吉诃德荒诞离奇的游侠经历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作者无情地鞭挞和嘲骂了西班牙的上层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黑暗腐朽、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作者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不恤丧身”、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堂吉诃德。他的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与客观现实的严重冲突,使人物既具有喜剧性又具有悲剧 性。...
中外文学名著简介
中外文学名著简介 1、《堂吉诃德》 长篇小说,西班牙塞万提斯著。小说以堂吉诃德企图恢复骑士道以扫尽人间不平的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社会的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情节的基础,巧妙地把堂吉诃德荒诞离奇的游侠经历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作者无情地鞭挞和嘲骂了西班牙的上层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黑暗腐朽、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作者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不恤丧身”、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堂吉诃德。他的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与客观现实的严重冲突,使人物既具有喜剧性又具有悲剧 性。; Q! D: b* s) F) s3 g! x/ d! w4 x 2、《哈姆雷特》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也是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悲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老王被篡夺王位的克罗迪斯毒死,新王强娶寡嫂,婚礼随着丧礼;老王的王子哈姆雷特出身王室,却在大学里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他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父亲被害,母亲与叔叔结婚。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情,人文主义所珍爱的生活理想开始破灭。父王的灵魂告诉他被毒害的经过后,他决心为父报仇,他勇敢地承担这一任务,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他顾虑重重,使神经难以经受,他趁机装疯,以躲过对方耳目,机智地与对方斗争。哈姆雷特在下定决心之时,又不幸错杀了自己爱人的父亲普隆涅斯。奸王有所觉察,便将他送往英国。他途中又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罗迪斯安排蓄意谋杀哈姆雷特的决斗中,不幸中毒剑, 在临死时总算刺死了奸王,为父亲报了仇,但“重整乾坤的责任”终究未能完成。 3、《罗米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写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倾心相爱。但他们分属于意大利维洛那世代为仇的两家贵族,他们的爱情因此受阻。经神父的帮助,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罗米欧在为友复仇时,刺死了朱丽叶的兄,遭到放逐。朱丽叶的父亲为她另说了一门亲事,为逃避逼婚,神父让她吃安眠药装死,一面派人去通知罗米欧赶紧返回,谁料送信人碰上鼠疫,误了行程。等到罗米欧赶回,听说朱丽叶已死,就赶到她的墓地,在她身边自杀了。朱丽叶假死醒来,见到爱人已死,也殉情身亡。两位追求爱情自由的青年成为封建观念的牺牲品,极大地震动了各自的家庭。两家终于和好,全城也得到和平,人文主义的理想终于胜利。 4、《伪君子》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的五幕诗体喜剧,又名《达尔杜弗》。主人公达尔杜 弗是个破落贵族,他披着宗教的外衣,伪装成信士,骗得富商奥尔贡的信任,成为他家的“精神导师”,奥尔贡进而要把女儿嫁给他,而且因儿子向他告发达尔杜弗勾引奥尔贡年青的续妻而把儿子赶出家门,甚至把家产和秘密文件交给达尔杜弗。在这种严重局面下,奥尔贡的妻子欧米尔设巧计,让丈夫亲眼看到达尔杜弗调情求欢的丑态。奥尔贡决定将达尔杜弗赶走。可达尔杜弗反控奥尔贡与叛国分子有勾结,向国王告密,陷害奥尔贡。幸好国王明察是非真伪,逮捕了达尔杜弗,宽恕了当年报国有功的奥尔贡。在莫里哀笔下,达尔杜弗的伪善本质逐步被揭 露出来。 5、《巴黎圣母院》 长篇历史小说,法国作家雨果著。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主人公爱斯美拉尔达是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在巴黎卖艺。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作为一个祭司,认为情欲就是罪恶,会毁灭人的灵魂;但看到爱斯美拉尔达后,便对她动了邪念,并企图占有她,罪恶的情欲使他的追逐变成了迫害。当他发现爱斯美拉尔达另有所爱时,便刺杀了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少女被判死刑。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喀西莫多,奇丑无比,他也爱爱斯美拉尔达,对于他的主人弗罗洛的残暴与无耻十分愤怒,便在行刑之日,将少女救出,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教会与法院串通起来要逮捕少女,弗罗洛趁机威逼少女,企图污辱她,遭到拒绝后将她交给了官兵,爱斯美拉尔达被送上了绞刑架。绝望的喀西莫多愤怒地将弗罗洛从教堂的高塔上推下活活摔死,然后自尽于爱斯美拉尔达的尸体旁边。副主教弗罗洛道貌岸然,人心却丑恶肮脏,阴险毒辣,与容貌奇丑而心地善良高尚的驼背喀西莫多形成鲜明对比。作品揭露了中世纪教会和贵族统治阶级 的罪恶。; T5 W" r 6、《悲惨世界》 长篇小说,雨果著。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经历。他是出身贫农的工人,收入不能养家,因偷面包而入狱,过了19年牢狱和苦役生活。刑满后又有过偷窃行为,但受到主教米里哀的感化,转变成了舍己为人的人,名字也改为马德兰。此后,当过企业家,还被选为市长。但不久因身份暴露而被捕下狱。从牢狱逃出后,从一个坏蛋手中救出孤女珂赛特,前往巴黎,过着避难的生活。冉阿让坐牢、苦役与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历程是小说的主线;同时,作品还写到了1832年共和党人在巴黎的革命起义。作品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尖 锐矛盾和贫富悬殊。0 X# R' g, r% [" c9 G+ f 7、《高老头》 长篇小说,巴尔扎克著,1834年发表。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法国波旁复辟王朝为背景,塑造了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主要人物,勾画出了资产阶级日益得势,封建贵族日趋衰亡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主要人物高老头原是一个普通的面条司务,在大革命时期利用手段,爬上了面包老板的位置,拥有百万资产。他分别花费80万法郎作赔嫁将两个女儿攀上贵族进入上流社会,一个成为新贵雷斯多伯爵夫人,一个嫁给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她们开始为了得到嫁妆,对高老头极为奉承体贴;但随着 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高老头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高老头竟被撵出了大门,过着穷酸的生活;为了榨尽他最后的财产,两个女儿竟先下手,你争我夺,亲姐妹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高老头的财产被榨光以后,孤苦无靠,重病缠身,想见女儿却不能。弥留之际,才悟出“父亲轴 心”已被“金钱轴心”所替代。这个贪婪的敛财者最后成了金钱的牺牲品。 8、《欧也妮葛朗台》 长篇小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著名作品,写于1833年。欧也妮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中心。葛朗台是一个外省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狡诈、贪婪、吝啬是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原本是一个箍桶匠,大革命时期混入政界,投机钻营,以低价收购贵族财产而发财,再加上获得了三笔巨额遗产,成为索莫城的首富。但他并不满足,为了财产的不断增值,他控制市场、哄抬物价、坑害同行,放高利贷买卖黄金、投机于公债与股票生意,无所不为,甚至连前来投靠的侄儿也不放过,低价收买他的金饰物品后便赶他走,真是贪婪成性。他生活非常寒酸,每天的食品要亲自发放。他把妻子、女儿当作奴役的对象,当知道女儿将积蓄赠给查理时,便将女儿软禁;妻子刚死,就逼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病重之后,还天天守着大批的财产,甚至弥留之际还不忘攫取带金色的法器。欧也妮也是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她重感情,轻金钱,向往幸福,然而她的家庭、爱情与婚姻都因父亲的贪婪与吝啬,也都因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而十分悲惨。为了省钱,父亲要她不停地缝制衣服;为了金钱不外流,父亲迟迟不让她出嫁;查理遗弃她,是以为她没有多少钱;格拉桑和克罗旭两家争娶她,又只因为她家富有;特蓬风答应她做名义上的夫妻,也只是想得到她的财产。就是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吞噬了她的青春和幸福。 9、《包法利夫人》 长篇小说,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著,1856年出版。小说描写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独生女爱玛悲剧性的一生。少女时期,被送到修道院寄宿学校,养成了贵族的思想感情,向往浪漫主义小说中描写的那种恋爱生活。后来嫁给了一个平庸的市镇医生查理包法利(这是一个思想、感情、资质、能力、见解、谈吐、举止都非常平庸的医生)。爱玛的浪漫幻想迅速破灭,陷入极度失望之中。医生为了解除她的烦恼,将家迁至较为繁华的永镇。在那里,爱玛认识了地主罗道耳弗,并与之私通,但被遗弃。她腐化的生活挥霍了所有家财。在高利贷商人的逼迫下,求告无门,投毒自尽。作品不仅写出了爱玛堕落毁灭的经过,更写出了爱玛堕落毁灭的社会原因,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堕落,从而有力地控诉了恶浊鄙 俗的金钱社会。 10、《死魂灵》 长篇小说,俄国果戈里的代表作,1842年发表。小说写投机家六等文官乞乞科夫向地主们收购已经死去、但在户口册上尚未注销的农奴(法律上仍然承认是活人),再到救济局去抵押,去赚取大量卢布的故事。小说中心人物乞乞科夫出身小地主家庭,逐渐转变为资产阶级,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初期兴起的资产者的典型。他一心为了向上爬,赚大钱;在官场屡受挫折, 从不气馁;他圆滑世故,有着投机钻营的本领。他与地主官僚之间虽然不无矛盾,但在资本主 义发展迟缓的俄国,更多地是互相勾结,无耻地掠夺财富。 11、《父与子》 长篇小说,屠格涅夫著,1862年发表。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学生巴扎罗夫随同贵族出身的同学阿尔卡狄基尔沙诺夫于大学毕业后到后者的家里小住。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与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等人格格不入。在争论中,巴扎罗夫痛斥了贵族自由主义观点。随后他又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遇到优雅动人的富孀奥津左娃,两个青年人应邀去她的庄园作客。阿尔卡狄爱上了她的妹妹;巴扎罗夫爱上了奥津左娃,但遭到拒绝。不久之后,两个人又回到了基尔沙诺夫庄园。阿尔卡狄不再进取,安心享用父亲的产业,巴扎罗夫则埋头于生物研究工作。巴威尔对于上次论辩失败耿耿于怀,伺机挑起一场决斗,结果巴威尔负轻伤,巴扎罗夫回到父母家中,后来在为伤寒病死者解剖尸体时割破了手指,受感染而死。这是一部民主主义对贵族阶 级的胜利的小说。 12、《羊脂球》 短篇小说,法国作家莫泊桑著的第一篇小说,也是他短篇小说中的珍品。小说写的是十名居民因敌军占领而从里昂同坐一辆马车出逃的故事。十名居民中有三个为了自己的财产而出逃的资产者及其太太,还有两名天主教的修女,一名假爱国者,还有一个是不愿受普鲁士士兵的侮辱而出逃的外号为“羊子球”的妓女。在车上,三个有产者的太太辱骂她为“卖淫妇”、“社会耻辱”;三个有产者谈论的是金钱和吃喝。马车颠簸了一天,大家饥肠辘辘,只有羊子球备了三天食物,于是在分吃羊子球的食品时,蔑视变成了亲昵,辱骂也变成夸奖。马车在普鲁士军队的关卡前受阻,为了满足普军士兵的要求,车上的乘客要迫使羊子球牺牲贞操。暴发户主张把她捆起来交给敌人,伯爵主张用巧妙手腕使她就范,老修女引用《圣经》故事打动她善良的心,她用自己的贞操救了全车的人,马车又上路了。但车上没有人惦记她,甚至好像不认识她,各自享用自己的佳肴。而为了一车人的生命而献出贞操的她,却因慌忙中没有准备食品而挨冻受饿。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刻画,表现了他对“尊贵者”的丑恶灵魂的无情 鞭挞和对“卑贱者”美好人性的同情和尊敬。 13、《复活》 长篇小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这是一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小说。玛丝洛娃是农奴的女儿,被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后遭遗弃而沦为娼妓,后来又被诬陷为杀人犯,被判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在陪审中,发现了玛丝洛娃,于是良心发现,开始悔罪,极力为她伸冤;上诉失败后,又陪她去西伯利亚,终于感动了她。最后两个人都在精神和道德上“复活”了。小说借这个故事全面暴露了沙皇专制的黑暗,特别是法庭的不公正。然后是宗教的罪恶和贵族地主阶级的腐败以及资本主义的祸害,反映了俄国千百万农民推翻专制政府和官办教会统治,消灭地主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主人公玛丝洛娃是一个被凌辱的下层人民的典 型。她是私生女、孤女、半养女,由于被聂赫留朵夫诱奸而被驱赶出家,孤苦无靠而沦为妓女。她对这个社会怀着刻骨的仇恨,最后由于聂赫留朵夫的忏悔而逐渐转化,戒绝烟酒、不卖弄风情到悔恨自己的堕落。去了西伯利亚,受到革命者的感染后,思想感情和性格也都发生了变化,终于获得了新生,完成了从人民中来又回到人民中去的历程。聂赫留朵夫公爵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本是善良、有理想并追求真挚爱情的青年,但贵族家庭使他养成了许多恶习,诱奸玛丝洛娃后又将她遗弃,将她推入不幸的深渊。十年后他开始忏悔;并且同情人民,决定 把土地交给农民,去西伯利亚,表示要投向人民的一边。1 y" Z 14、《母亲》 长篇小说,高尔基1906年写成。小说的前两章,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法描写了俄国工人在资本家残酷压榨下的悲惨命运;从第三章开始,转而描写工人阶级的革命觉醒和英勇斗争。老符拉索夫的儿子巴维尔和少数青年工人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了新的生活,并逐步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母亲尼洛夫娜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在政治上受奴役,经济上受剥削,思想上受宗教迷信的束缚,在家里受丈夫的虐待,因而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儿子巴维尔投身于革命的表现和斗争的残酷,使她深受教育,从出于母亲的营救行动到与工人一起走上街头跟军警英勇搏斗,从同情革命到主动宣传革命道理,不顾危险,不畏艰辛,献身革命,完成了一个落后无知、温顺柔弱的家庭妇女变成勇敢、坚定、成熟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转化,标志着劳动人民的普遍觉醒和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 事业的深入人心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15、《约翰克利斯朵夫》 长篇小说,法国进步作家、世界著名反战主义者罗曼罗兰著。作品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公爵的乐师,母亲是厨娘,舅舅是小贩。祖父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经常向孙子灌输英雄创造世界的思想;舅舅却教他安贫乐道,真诚谦虚。两种对立的思想影响,既矛盾又统一于克利斯朵夫身上,成为这一人物形象复杂多变的性格根源。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使他不满现实,并进而反抗。他鄙视豪门,反抗贵族,因而受到排斥,以致生计都成问。有一次为搭救农民,挥拳相助,造成人命案而被迫逃到法国。法国的现实击破了他以为法国是自由幸福乐园的幻想,于是激烈地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艺术,从而到处碰壁。在转而注视中下层人民时,他同情他们的困难,但个人英雄主义使他不相信人民的力量,而只相信个人的精神力量和艺术的作用,认为变革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的主要手段是“爱”和充满人类之爱的艺术。所以约利斯朵夫反对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因而与工人阶级貌合神离。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挚友奥里维卷进工人游行队伍,在与军警的混战中,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克利斯朵夫出于自卫,打死了警察,逃往瑞士,从此与现实妥协。回到法国后,与敌人和解,反过来讥笑像他当年一 样反抗的新一代。晚年,避居意大利,专事音乐创作,成为一位世故的老人。 《童年》,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童年》中阿廖沙的形象就是这一代新人的代表。“无疑,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出善良——富有人性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对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苏醒这一不可摧毁的希望。”整个作品虽然写的是痛苦的过去,却洋溢着明快的乐观主义精神。 《繁星•春水》,作者冰心 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等。其散文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诗集。冰心在当时大约不会想到,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丹尼尔•笛福(1659或1660,1731)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济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浪漫的追求,而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收好,最后又一个不落带回英国。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 《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法国作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等三个伟大天才传记的总称。 《贝多芬传》在叙述了贝多芬痛苦紧张的一生后,作者慢慢平息内心的激动,在心情激荡之后表现了贝多芬的不朽,人们生活的真正意义。 《米开朗琪罗传》罗兰概括出米开朗琪罗性格中英雄和懦夫的尖锐矛盾:他恨人也被人恨,他爱人却不被人爱,他孤独却受人尊敬,他懦弱胆怯却不断挣扎。透过罗兰这些感情充沛的评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紧张矛盾的受苦者。 《托尔斯泰传》罗兰抓住造成托尔斯泰心理裂变的两个重要事件,第一即是文学史家所概括的阿尔扎马斯的恐怖,第二是1882年参加人口调查,发现疮痍满目的社会现实后,他十分震惊。这两个事件导致托尔斯泰的生活发生彻底的变化,他决心放弃可耻的贵族生活,向简单、朴实的农民生活回归,为受苦的人们呼吁。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与引路人,在描绘托尔斯泰的生命河流时,罗兰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更注意了语调的激情节制。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复活》 简介: 作于1889-1899年。主人翁聂赫留朵夫公爵是莫斯科克拉斯诺贝尔斯克地方议会的议员,也是地方法院的陪审员。有一次,他在审理一起毒害人命案时,发现了一名年轻美貌的*流宝芙。他认出了这个流宝芙实际上是多年前他在姑妈家认识的一个养女玛丝洛娃,当时大家叫她卡秋霞。聂赫留朵夫曾经爱过她,后来又玷污过她。法庭判处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做四年苦役。玛丝洛娃听到判决后呼喊自己没罪。聂赫留朵夫心中有愧,决定帮助她上诉。他回忆过去与玛丝洛娃在一起的时光,非常愧恨自己过去对她的抛弃,觉得如果必要的话,情愿跟她结婚。他去探望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告诉他自己怀孕后,得知聂赫留朵夫路过当地不下火车时,去火车站去找,一节一节车厢地找,见到了在车厢里喝酒的聂赫留朵夫,她拍打车窗,但没有反映。她觉得自己受骗了,从此不再相信男人,而只是利用男人。聂赫留朵夫决定同玛丝洛娃结婚,只有这样,才能使她免除徒刑。但玛丝洛娃不同意。聂赫留朵夫一方面把自己土地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农民,然后又把租金散发给农民。之后,他来到彼得堡全力为玛丝洛娃上诉,但遭到亲友的白眼。上诉没有成功,在炎热的七月,他同玛丝洛娃一道前往西伯利亚流放。他设法把玛丝洛娃调到了政治犯的队伍里,在这里,玛丝洛娃感到自己受到了公正的待遇,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里,一个名为西蒙松的政治犯爱上了玛丝洛娃,在爱的感召下,玛丝洛娃复活了原来纯洁、明朗的天性。西蒙松和玛丝洛娃还准备结婚,聂赫留朵夫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为玛丝洛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兴。然而,聂赫留朵夫对这几个月来的耳闻目睹感到苦恼,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故事简介: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重病一场,过了很久才慢慢恢复健康。 她再也不想呆在里德太太家了,里德太太就把她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泊尔小姐很关心她。在孤儿院里一场传染性的伤寒,夺走了许多降儿的生命,海伦就在这场伤寒中死去,这对简爱打击很大。 简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在桑费尔德庄园只有庄园主罗彻斯特和他的私生女阿戴尔?瓦伦斯,而罗彻斯特经常到国外旅行,所以简到桑费尔德好几天,也没见到罗彻斯特。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惊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罗彻斯特的马,罗彻斯特从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罗彻斯特。罗彻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经常为某种思想新辩论不休。 在桑费尔德庄园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里,简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彻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彻斯特并扑灭火。罗彻斯特告诉简三楼住着一个女栽缝格雷斯?普尔,她神精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罗彻斯特经常参加舞会,一天他把客人请到家里来玩,人们都以为在这场舞会上罗彻斯特会向布兰奇小姐求婚。在宴会上罗彻斯特坚持要简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的太度十分轻慢,罗彻却邀请简跳舞,简感觉到自己对罗彻斯特发生感情。 一天,罗彻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算命时,简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彻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这时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彻斯特把他秘密送走。 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 简又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回来后,罗彻斯特向她未婚,简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婚礼前夜,简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罗彻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醒来时发现婚纱真的成了碎片。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彻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彻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彻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的婚纱。 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圣约翰发现简是他的表妹,简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等待简的答复,就在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简,回来吧~简,回来吧~”她决定回到罗彻斯特身边。 当简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变成一片废墟。原来几个月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整个庄园,罗彻斯特为了救她,被烧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赶到家场,向他吐露自己的爱情,他们终于结婚了。 两年之后,治好了罗彻斯特的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他描绘了中世纪,再现了十五世纪巴黎的生活。他善于把事实和想象,叙述和描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为纯朴善良的敲钟人和吉普赛女郎、邪恶狡诈的教士和队长都安排了毁灭的结局。本小说也让雨果声名远扬。 《悲惨世界》 [法]雨果 这是雨果的另一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雨果刻画了法国各个阶级的生活,坚定地捍卫人民有幸福,自由的生活权利。中心人物流刑犯冉阿让和流落街头的女人芳汀的悲惨遭遇体现了穷人的悲剧。 红与黑》 [法]司汤达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小说描写19世纪20年代查理十世统治后期的社会生活,揭露复辟王朝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反复避是作品的基本主题。主人公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形象。小说的线索是,于连与市长夫人及贵族小姐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爱情世界即揭露了上流社会腐败、伪善的社会风气,又揭示了于连时而反抗时而妥协的矛盾性格。最后于连被送上断头台,说明复辟王朝容不得一个平民青年。小说对现实生活栩栩如生的描绘和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其在艺术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也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双城记》 [英]查尔斯?狄更斯 狄更斯1859年发表的代表作。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梅尼特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18年的经历和被封建贵族迫害致死的农民的悲剧,说明革命爆发的不可避免性,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同时作品又通过侯爵的侄子查理的形象和为了拯救情敌的性命而牺牲自己的性命的卡尔登的形象,谴责了暴力革命,并把革命写成单纯的报复行为。《双城记》充分反映的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雾都孤儿》 [英]查尔斯?狄更斯 雾都孤儿孤儿立弗?退斯持出生在济贫院,生长在教区“婴儿所”,小小年纪就到棺材铺当学徒,不堪其苦跑到伦敦,落入贼窝……历尽磨折,才得好心人之助,摆脱悲惨命运。狄更斯在小说中细致描绘了当时英国下层社会的种种黑暗,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虎狠本质。语言诙谐、幽默。 围城 钱钟书 《围城》是钱钟书惟—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讽刺手法,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人生境遇。《围城》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是这样,对职业也是这样,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围城》是一部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传世佳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难得的优秀作品。《围城》后来被搬上了电视屏幕,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一艘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驶过红海,正在印度洋面上行驶。船上坐满了来自各国的乘客。每年夏天都有一批学成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乘坐邮船回来。方鸿渐就是回国留学生之一。他是一个学问不大的人。他到欧洲以后,既不研究敦煌卷子、《永乐大典》,也不钻研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他换过三所学校,更改过好几门专业。这些年来,他一事无成,游手好闲,生活作风懒散,结果连个学位都没有拿到。没有办法,他只好买了个假哲学博士文凭,谎称自己获得了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方鸿渐在本县的火车站下车后,受到了父亲、兄弟姐妹和朋友的迎接。甚至有些小报的记者也纷至沓来,因为 他在县里是赫赫有名的博士。方鸿渐回到家乡后,首先去岳父大人家拜访了一下。因为他的岳父母曾经资助过他不少钱,可惜他的未婚妻没有和他见过面就死了,但是他的身边却不乏一些给他提媒的人。 8月13日,凇沪战役爆发了。日本人的飞机每天都在狂轰滥炸,全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就在这个时候,在岳父大人的帮助下,方鸿渐来到了上海,在岳父的银行里谋到了一个职位。一次,方鸿渐拜访了和他一同留学回国的女博士苏文纨。在她家里,他结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唐晓芙的长相很妩媚端庄,脸上长着一对浅酒窝。她的肤色粉里透红,眼睛灵活动人,身材窈窕适中。方鸿渐对唐晓芙可谓一见钟情。唐小姐是政治系的学生。他尽力地讨好唐小姐。苏文纨对方鸿渐也有好感,她不喜欢他对她的表妹这样殷勤。方鸿渐不十分喜欢苏文纨。 赵辛楣是苏文纨的朋友,他一直爱慕着苏文纨,但是苏小姐却从来不爱他。赵辛楣跟苏家是世交,他俩从小就在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他曾在美国留过学,本在外交公署当处长,可他因病未随机关内迁,如今在华美新闻社做政治编辑,他身材高大,气手不凡。这次苏小姐回国,赵辛楣打算把儿时的友谊重新温起,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向苏小姐求婚。可是,在苏小姐看来,她跟赵辛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气温上面。苏文纨小姐这次回国后,她张口闭口都是方鸿渐,因而赵辛楣对方鸿渐多少有些醋意。他不断地攻击方鸿渐,可方鸿渐却不予以还击。 不久,苏文纨向方鸿渐表达了她的爱意,然而方拒绝了她的爱情,这使苏文纨非常伤心。于是,为了报复方鸿渐,她就把方鸿渐在船上和鲍小姐的风流韵事以及他已有妻室的事全盘告诉了唐晓芙。唐晓芙听后非常生气,大骂方鸿渐是个流氓,此后就离开了他。方鸿渐知道这是苏文纨搞的鬼,可他自己不知道怎样解释才好,他无须再解释了。 后来,苏文纨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和方鸿渐却不知什么原因成了朋友。 由于国内的局势不断动荡,再加上个人的心情不太好,方鸿渐决定和赵辛相一起到三间大学去任教。三间 大学是新建的大学,校长叫高松年。赵辛楣被高松年聘为政治系的主任。这次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李梅亭,他去三间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他是高松年的老同事,大约有四十多岁。他对赵和方两人格外殷勤。另外一个人是孙柔嘉女士。她是赵辛楣报馆同事前辈的女儿,刚大学毕业,青年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父亲恳求赵辛相为她谋得外国语文系助教之职。孙小姐长相一般,打扮得很素净,但是也不失有心计。 经过了长途跋涉以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三间大学。到了学校后,他们没想到,就连大学这样纯洁的圣土也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李梅亭的中文系主任的位置让有着政治背景的汪处厚抢走了。汪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方鸿渐的教授头衔也给剥夺了,他只当上了一个副教授。更让方鸿渐感到不妙的是,三门大学历史系有一位韩学愈主任,他竟然跟方鸿渐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据说这个韩主任的哲学博士来历不明。方鸿渐听后吓得够呛,仿佛他的隐私马上就要暴露似的。但是,方鸿渐很快就处理好了这事,好在韩主任也十分沉着,当方鸿渐试探他,问起这所大学的来历时,他说,这是美国最有名的大学。反正,他们总算把真相掩盖了过去。 中文系主任汪处厚运气不错,他的原配凑趣地死了,让他冠冕堂皇地娶了个比他小20岁的第二房。这第二位汪太太终年娇弱得很,经常生病。她曾在大学里读过一年,后因贫血症而退学。每逢头不晕、身不痛的日子,就跟老师学学画、弹弹琴。汪处厚不懂音乐,对国画也是外行,所以觉得自己老婆挺有水平。于是,他不甚放心单身男同事常上自己家来,嫌他们太年轻。高松年暗恋着汪太太,知道她在家里无聊,就表示愿意请她到学校做事。汪太太是个聪明人,一口拒绝。一来她自知自己资历不够,至多做个小职员,有伤体面;二来她知道这是男人的世界,男人是上帝。 不久,赵辛楣开始堕入了情网。他很喜欢汪太太,因为她有容貌,善解人意,此地只有她一个女人跟他属于同一个社会。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一天晚上,赵辛楣和汪太太在一起散步,恰巧被汪处厚和高松年遇到。汪处厚怒不可遏,大骂赵辛楣勾引有夫之妇,并逼着赵辛楣和汪太太承认他俩有染。没想到汪太太却非常冷静,竟然当着他们的面承认她和赵辛楣的爱。不过,赵辛楣却退却了,他窘迫得不知所措,不敢承认他喜欢汪太太。汪太太对赵辛楣的软弱非常气愤,她指责他说:“你的胆子只有芥菜子那么大,怎么会害怕到这个地步~”孙柔嘉对方鸿渐颇有好感,她知道方鸿渐会体贴人,所以就想方设法接近他。就这样,方鸿渐糊里糊涂地同孙柔嘉订了婚。在订婚以前,孙柔嘉经常来看方鸿渐,可订了婚以后,只有方鸿渐去看她,她不肯轻易来。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深。他觉得虽然自己已经订了婚,但和她还是很陌生。过去订婚没有经验,这次又这么匆忙。现在他真是莫名其妙地就有了太太。 方鸿渐在学校里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去了香港。辛楣是在重庆得到方鸿渐订婚的消息,就寄了一封航空快信道贺。信的最后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方鸿渐现在新订了婚,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自然就疏远了一层。孙柔嘉知道后,她有点不高兴,认为赵辛楣背后讲她的坏话。于是,她就不高兴丈夫和赵辛楣来往。方鸿渐这才觉得自己不应该结婚。原来孙柔嘉是一个爱争风吃醋的女人,心眼太小,小肚鸡肠,动不动就爱发火,是一个爱使小性子的人。方鸿渐对她越来越感到失望。他们两个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经常吵架。方鸿渐的心情越来越不好。他不愿回家,家对于他来说已不是温暖的港湾,至少现在他对自己的家感到很陌生。 回到上海后,方鸿渐在一家报社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报酬却少得可怜。这时孙柔嘉请她的很有权势的姑姑帮忙找到一份工资颇丰的工作。结果,方鸿渐却不领情,认为她这样做有损自己的人格。孙柔嘉气极了,两人大吵了一顿,孙柔嘉愤然离家而去。 方鸿渐失魂落魄地回到清冷的家,他的神经已经麻木了。他的情思弥漫乱飞,他不知道自己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从毕业到现在,他到处颠沛流离,一事无成,而现在,爱情也正在他的内心里死去。他感到周身毫无力气,浑身疲惫不堪。他的心中一片空白。到了这时,他才觉得苏文纨的话是对的: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生活何尝不是一座城呢, 子 夜 茅盾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1930年5月至7月这两个月中的事件。贯穿《子夜》全书的主线,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围绕这一主线,小说共写十九章,第一、第二两章交待人物,其余十七章虽各有重点但皆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小说结尾侧面带出中国工农红军日益强大,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真正出路。 当时上海的工商业遭受重大打击,公债市场也随着时局急升骤降。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作为工业界巨头,对中国工业充满了信心。他“身材魁伟、举止威严”,目光炯炯有神,言语具有磁性,能够煽动起别人追求事业的勃勃雄心,愿意跟他合作。他游历过英美等国,懂得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一套剥削工人、经营企业、与同行竞争的经验和手腕,有魄力,有胆量,多谋善断,富于冒险。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经营着米厂、油坊、布店、当铺、电厂、钱庄等等,并打算以拥有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还不是他“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要“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着巨大的野心。后来,虽然他在家乡的资产被农会攻占了,他的裕华丝厂也奄奄一息,颇不景气。但此时的吴荪甫没有气馁,他要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要“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这时,正逢若干较小工厂无法偿还债务,他便用极低价钱把它们吞并过来,轻易地吃掉了陈君宜的绸厂、朱吟秋的丝厂,同时又以孙吉人、王荪甫共同组织的“益中信托公司”为大本营,不费吹灰之力地又吞并了八个日用品制造厂,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做起了实现他“双桥王国”的美梦。 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绕在一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国民党反动派和工农民主革命力量矛盾,国民党内部汪、冯、阎、落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内部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等等,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要想得到独立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已紧紧地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因此他的所谓“双桥三国”的美梦,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也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与美带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赵伯韬进行着勾心斗角的斗争,有时他刚愎自用,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要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以后,当他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又表现得,“再也振作不起来”,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产生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在跟赵伯韬的争斗中,他和工人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他拼命地榨取工人的血汗,尤其是当他受到赵伯韬的威胁,感到资金短缺、生存危险的时候,更是企图从工人身上榨取资本,他减少工人工资、开除工人、延长工作时间,他企图靠剥削工人来挽救国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的血汗来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和罢工。为了挽救自己的失败命运,他一方面利用军警来镇压工人的罢工运动,一方面又用他的走狗屠维岳的各种阴谋诡计来破坏排山倒海的工人运动,但最终还是阻挡不住、熄灭不了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被工人运动搞得惊慌失措,被工人运动吓得“卜卜地心跳”,坐卧不宁;他费尽心思、花极低代价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也都成了他脱不下的“湿布衫”,因为要维持这些工厂,需要大量现金。后来他周转不灵,硬是叫这些小厂把他拖垮了;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不到两月,“美梦”、“雄图”就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用的吴荪甫,已没有多少可走的路了。 于是吴荪甫开始向公债市场打主意了。吴荪甫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社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为了生存,他也钻进了公债的投机活动里。公债市场一直是赵伯韬的天下。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是一个有大量美资做后台的财阀。吴荪甫瞧不起这个美帝国主义的洋捐客,再加上赵伯韬有意要吞并他的企业王国,迫使他俯首称臣,这些都坚定了他要和赵伯韬决一雌雄的决心。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和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可是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时,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在他身上,凝聚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患得患失的心态以及其先天的软弱性。显然,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吴荪甫,很难是赵伯韬的对手。赵伯韬依仗着蒋介石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着压倒吴亦甫的优势。他控制并操纵着上海的公债投 机市场,扼制着民族工业的咽喉。他暗中破坏“益中信托公司”,阻止它们和一些银行、钱庄的来往,企图通过“公债多头公司”来实现他以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资本的,他要吴荪甫老老实实地俯首称臣。赵伯韬老谋深算,用美国金融资本家势力做后盾,和反动军阀狼狈为奸,操纵着公债市场,组织银行托拉斯。面对赵伯韬的强大实力,吴荪甫发现“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于是他一反过去的果决专断和满怀信心,而变得急躁不安,狐疑惶惑了。为了不被赵伯韬吃掉,他也于起了过去曾反对过的公债多头公司,模仿着赵伯韬,与反动军阀串通一气,贩卖军火,狼狈为奸,企图靠内战来发财。在公债市场的最后决斗中,他把丝厂、住宅以及八个日用品工厂的资本全部拿来押上做“空头”,孤注一掷,以求挽救自己。但由于社竹斋,这个他一度推心置腹的合股人的倒戈相向,把资金偷偷地投到了赵伯韬的名下,使得吴荪甫终于没能逃脱垮台的命运。 小说中对于工农群众运动的描写,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尤其是对工人罢工斗争的描写,缺点更为明显。作者后来曾经指出产生这方面缺点的原因:“这一部小说写的是三个方面:买办金融资本家,反动的工业资本家,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直接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金融资本家和反动的工业资本家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得多了。”
/
本文档为【中外文学名著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