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金庸茶馆:四看金庸小说

2017-09-05 17页 doc 36KB 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金庸茶馆:四看金庸小说目录 Content •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1) •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2) •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3) • 1 新、旧版问题 • 2 郭靖的祖籍 • 3 六岁前的郭靖(1) 3 六岁前的郭靖(2) • • 4 六岁以后到少年的郭靖 • 5 动人的一段情 • 6 深沉的一段情(1) • 6 深沉的一段情(2)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1) 《三看金庸小说》到《四看金庸小说》—— 足足过了一年之久,颇失预算,但总算有了。在这一年之中,有舒国治先生的金学著作,也有计划把许多写作人零碎地论及金庸小说的文字,汇集成一...
金庸茶馆:四看金庸小说
目录 Content •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1) •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2) •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3) • 1 新、旧版问 • 2 郭靖的祖籍 • 3 六岁前的郭靖(1) 3 六岁前的郭靖(2) • • 4 六岁以后到少年的郭靖 • 5 动人的一段情 • 6 深沉的一段情(1) • 6 深沉的一段情(2)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1) 《三看金庸小说》到《四看金庸小说》—— 足足过了一年之久,颇失预算,但总算有了。在这一年之中,有舒国治先生的金学著作,也有计划把许多写作人零碎地论及金庸小说的文字,汇集成一册“金学研究”。那天,沈登恩、董千里、林燕妮等几个人在一起,董千里先生捷才无比,立即道:“这本,可以叫《诸子百家看金庸》~”所有人一致叫好,大约不多久,这本书也可出版了,“金学研究”可以有一阵热闹。每次,在前言中,总不免要谈谈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有一个时期,曾被一些人当做是洪水猛兽般可怕的东西,也曾被当做“不登大雅之堂”、不值一提的东西。但是用这种态度对待武侠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声嘶力竭,可是发出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几乎听不到了。因为武侠小说越来越被广大读者接受,这一些人的叫声,已经没有了听众,甚至连他们自己有的也迷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什么可以喊的呢,这真是好现象,大好现象。有的人,还以为武侠小说只是“成年人童话”,是完全没有现实意义的。这种说法,自然大谬。武侠小说中,各式人等皆有其不同外形,有身怀绝技之绝色小尼姑,有满身脓疮的丐帮异人,有风流潇洒英俊出众的书生(多有一个或多个暗恋他的师妹),有千娇百媚肤光如雪的妖姬(多有一个或多个跟随她的面首),有白发老妪,有黄口竖子,有虬髯大汉,有窈窕淑女,等等等等,凡是可以想得到的形象都有,凡是想不到的也有。而在性格上,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也多姿多彩至于极点,由各种性格正常或不正常、稀奇古怪的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所组成的无奇不有的种种经过,也就是武侠小说丰富无比的情节,是武侠小说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在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在人类历史上所有发生过的事,所有出现过的人,都可以在武侠小说之中找到,而未曾发生过的事,未曾出现过的人,也可以在武侠小说之中找到。过去,现在,未来,世上发生的事,出现过的人,都可以在武侠小说之中找到他们的影子,怎能说武侠小说没有现实意义呢,武侠小说的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哪有一部文学作品的情节全是真人真事,),但参与这些情节活动的人,全是世上各种各样人的典型。所以看武侠小说,有时颇有看预言的功效,一部写在二十年之前的武侠小说之中,可以找到近年来才冒出来的人和事的影子。岂武侠小说作者真有预言能力乎,非也非也,那是武侠小说作者写尽了世间的人和事的缘故。世间一切事,都和人性的优或劣有关,此所谓“太阳之下无新鲜事”,千变万化,变来变去,变不出人性优劣明愚的范围。若不信,且举一例,例中人物,是朱长龄先生。朱先生出现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之中,这位仁兄,在深山之中,基业很厚,生活逍遥,但是他觊觎屠龙刀。他擅长用阴谋诡计,在阴谋阳谋一起失败之后,他就硬来,想活捉张无忌,逼他去找屠龙刀(屠龙刀真是好东西,人人都想捞上一把),却反令得张无忌爬过了一个山洞,找到了九阳真经,武功大成。而那位朱先生呢,在张无忌练九阳真经的五年之中,天可怜见,在一块突出悬崖的石头上,凄清孤零地过日子。五年之久,总该头脑清醒点了吧,然而并不。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2) 五年之后,张无忌功成出洞,被他再一次用阴谋诡计弄得跌下山去。朱先生大喜之余,被胜利冲昏头脑,屠龙刀的边还没摸着,又想起九阳真经来,正是穷星未退,色心又起,于是他仔细盘算一番:“我上次没能挤过那个洞穴,定是心急之下用力太蛮,以致挤断了肋骨。这小子身材比我高大得多,他既能过来,我自然也能过去。我取得九阳真经之后,从那边觅路回家,日后练成神功,无敌于天下,岂不妙哉,哈哈,哈哈~”(六三?页)朱长龄先生心思缜密,想得一点不错,而且还检讨了上次失败的因素,轻轻巧巧推在“太心急”身上。当然,失败是偶然的,可以改正的,而且十分容易改正,想起来,一定可以成功——可不是嘛—— 太心急,一天等于二十年失败了,本世纪翻两番,自然绝无问题,想起来,竟然容易得很。而且,“他既能过来,我自然也能过去~”人家能,我们自然也能~意气风发,信心十足。于是,朱先生开始行动:“他平心静气(按:这四个字真妙,急躁冒进不行,反其道而行之,平心静气应该行了吧,聪明笨伯,自有其自说自话的逻辑),在那狭窄的洞穴之中,一寸一寸地向前挨去,果然比五年前又多挨了丈许,可是到得后来,不论他如何出力,要再向前半寸,也已绝不可能。”(六三?页)在这时候,朱长龄如果知难而退,明白世界上有些事,人家做得到,绝不等于自己也可以做到的浅明道理,他还可以退回来。那怎么会,一定可以,于是他继续努力,而且重新检讨:“他知若使蛮劲,又要重蹈五年前的覆辙,势必再挤断几根肋骨。”(六三?页)看,上次的错误不再犯,这次自然可以成功。他要是明白一次失败绝不等于第二次一定成功的浅明道理,这时还可以退出来。但是这位聪明和信心十足的仁兄,却不明白这道理。所以他:“定了定神,竭力呼出肺中存气,果然身子又缩小了两寸,再向前挨了三尺。可是肺中无气,越来越是窒闷,且觉一颗心跳得如同打鼓一般,几欲晕去,知道不妙,只得先退出来再说。”(六三?页)朱长龄先生想到要退了,知道自己不行了,不妙了,但到那时再来缩手,已经太迟了~朱先生境况,真是可怜:“哪知进去时双足撑在高低不平的山壁之上,一路推进,出来时却已无可借力。他进去时双手过顶,以便缩小肩头的尺寸,这时双手被四周岩石束在头顶,伸展不开,半点力气也使不出来。心中却兀自在想:‘这小子比我高大,他既能过去,我也必能够过去。为什么我竟会挤在这里,当真岂有此理~’”(六三?页)好一个“兀自在想”,想破了头,他也想不通其中道理,虽然这道理旁人早已知道,但他想不通。因为:“可是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这个文才武功俱臻上乘、聪明机智算得是第一流人物的高手,从此便嵌在这窄窄的山洞之中,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出。”(六三?页)文才武功,聪明机智,一流高手,就是相信了“他既能,我也必能”的这个蠢理,就落得这样下场。 享用无穷,得益无穷(3) 武侠小说中这短短的情节,当然不会是故意在讽刺什么人和什么事,这写在近二十年之前,却具有预言式的描述。世上真有那么笨、连那么浅明的道理都不明白的人,只怕没有吧,如果有,那真是岂有此理之极~可是,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武侠小说写得好了,写到像金庸这种程度,或接近金庸这种程度时,可以说应有尽有,一切人生百态,善的恶的,丑的美的,古怪的正常的,全在其中,如明镜,如犀照,魑魅魍魉,无所遁其形;义士君子,皆可见其志。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绝无法做到武侠小说所能做到的地步。武侠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由此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岂止是消遣时间之用那么简单~武侠小说有一个大隐忧。这个大隐忧,现在已越来越明显。并不是武侠小说没有了读者,情形恰好相反,武侠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多,武侠小说的地位,也逐步得到了肯定,可隐忧是,武侠小说越来越少了~“武侠小说越来越少”这句话可能有语病,已经在的武侠小说一定在,不会少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武侠小说的创作量,越来越少了。金庸不写了~古龙也想不写了,而且,确曾搁笔了好几年。我曾竭力怂恿金庸再写,不果。于是我又尽一切努力劝古龙再写,古龙从意动到执笔,考虑了半年之久,终于我们又有了他的新作可看。新的武侠小说作者,似乎一直到现在,还未曾拿出可以使大家都叫好的作品来。香港的一位出版家,有一次在闲谈之中感叹:“读者饿武侠小说饿得太久了~”自然,也有人怂恿本人“东山复出”,但是我自知,武侠小说是所有小说中最难写的一种,过去既然写得不好,现在再来写,也未必会好,虽然有时候清夜抚心,也曾壮志凌霄一番,但一到天光大白,就知难而退。早我十几年的名家,现在还在执笔的,大都已是业余玩票性质,像卧龙生,现在是繁忙成功的电视剧制作人了。旧作家越写越少,新作家接不上去,这就是武侠小说的大隐忧。武侠小说的地位已肯定,市场广阔,有志写作的青年才俊,实在可以把握大好机会,替武侠小说再放异彩——但要明白的一点是:武侠小说是所有小说中最难写的一种,切勿等闲视之。如果不认清这一点,以为那还不容易写~有了这样的想法,除非真是天纵英明,若莫扎特于音乐然,不然,必定难以写出好武侠小说来。在《四看金庸小说》中,将集中讨论金庸两部最流行的作品:《射雕英雄传》(《大漠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说这两部作品是金庸作品中“最流行”的,是因为《射雕英雄传》令得金庸声名大噪,而接下来的是《神雕侠侣》,这两部书中的人物,深入人心,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若是一提起来,有人竟然不知道,真使人怀疑其人可能是文盲。如果篇幅有多,那就会再讨论一些金庸作品中比较冷门的短篇。如果写下来,没有篇幅了,那就只好留待《五看》了。前两年,曾说过要“再看”、“三看”、“四看”„„一直看下去,有以为是“开玩笑”者,现在,大概可以知道不是开玩笑了吧,真可以一直看下去,看到“九看”、“十看”,没有问题。多看金庸小说,享用无穷,得益无穷。 1 新、旧版问题 翻开新版的《射雕英雄传》,真叫人大吃一惊,若是以前曾看过,而印象又不是十分肯定的,真要怀疑自己的记忆力,以为自己患了失忆症。因为改动得实在太多了~比较金庸第一次写作和以后重新改写的异同,对普通的金庸读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并不是趣味性不高,而是会有“心痒难熬”之感:怎么你提到的这一段,我没有看到过,那一段发展下去怎么样,有什么新的情节,由于这一段已经删掉了,读者看不到了,不提,还不知道有这一段,提了之后,寻根究底起来,偏偏找旧版金庸作品,又难过登天。金庸似乎有意只让他改写过的作品传世,而让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迷住了无数读者的原作淹没,这对读者实在很不公平。由于金庸已不再写武侠小说,所以他以前写下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章句,对读者来说,都宝贵无比,大段删去,当然可惜之极,像《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童年时在冰火岛上,与他为伴的那只玉面火猴。自从指出这只猴子被删了之后,不知有多少人问:那只猴子究竟是怎样的,尤以青少年读者问的为多,略讲几句给他们听听,已令得他们搥胸顿足不止,于是趁机向小孩子解释什么叫“生不逢辰”—— 出生太迟,未看到旧版,只好看新版,损失大极。另一种情形是改动了的,像《天龙八部》之中,一开始钟灵手中玩的是一条小蛇,改成了一只小貂,叫“闪电貂”。闪电貂显然比原来的灵蛇好,但别以为读者会因此满足。读者不知原来有蛇则已,一知原来有蛇,一样要穷根究底,想两者兼备。这种情形,使我想起早年在乡下时遇到过的一件事。有一天,在乡下看到一个老太婆,坐在田埂上,哭得极其伤心,问其故,答:“不见了三万元钱。”三万元钱在那时来说,并非大数目,但也足以令一个乡下生活贫苦的老太婆伤心的了。于是,和同行的几个朋友,大家商量了一下,几个人凑了三万元:“现在我们给你三万,你别难过了~”以为没有事了吧,嘿嘿,老太婆拿了钱,哭得更伤心,眼泪鼻涕一起来,真是怪到不可再怪,因为看她哭的情形,实在不像是感动,而是真的伤心,再三追问之下,那位老太婆答道:“当然伤心,要是我那三万元没有掉,我现在不是有六万元了吗,”当时,几个人面面相觑,张口结舌,实在无法再多讲得出一句话来。金庸小说的读者,对待金庸的作品,心态大抵类此,贪得无厌之极,知道他以前那样写过,虽然现在看到的,已经心满意足,但总想看看以前也是他写的是怎么样。看不到,自然心痒。所以,像远景那样,出了《金庸作品集》(编按:现为远流出版),大可以再把金庸的未经改动的作品,再出一遍,以满足读者的餍求。不然,这些旧版书,现在已那么难找,金庸自己也不齐(在我这里拿去了两套),再过几年,要靠考证家去发掘,像研究《水浒传》的人去发掘“宣和遗事”中的片言只语一样,那就痛苦之甚,所以,旧版书大可再印,作为宝贵的数据留存下来。新、旧版之间还有一种情形,是像《射雕英雄传》一样,加了人物出来。《射雕英雄传》的新版,一开始就加了曲默风,当然加得极好,不但和《射雕英雄传》以后这个人物的作为有了呼应,而且还一直联系到了《神雕侠侣》之中,前后紧密联结,毫无破绽。新版甚无疑问,比旧版在结构上严谨得多。但是,如前述,读者还是想看看以前是怎么样的。本来,一大段一大段,不断比较新、旧版,倒是偷懒的好办法,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怕“一看”之后,便无以为继了。偷懒办法是不成的,除非出一本专集,作资料性的汇集,那又当别论。所以,新、旧版的问题,只说到这里为止,以后,尽可能不提。 2 郭靖的祖籍 《射雕英雄传》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郭靖,郭靖是郭啸天的儿子,郭啸天是梁山泊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代。这样看来,郭靖的身世,不算得如何显赫,因为郭盛在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之中,地位并不很高,地佑星的排名是第五十五,在小温侯吕方之后,神医安道全之前。当然,这无碍于郭靖日后的发展。金庸在写到这一点时,只怕也是随手拈来,点明一下时代背景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射雕英雄传》一开始,是“宁宗庆元五年” (只在旧版中有此确切年月),梁山好汉聚义时,是哲宗年间的事,相差并不是太久,大约一百年。(南宋宁宗庆元五年,是公元一一九五年。梁山好汉是哲宗年间聚义的,确切日期已不可考,哲宗在位是公元一?八六年到一一??年。所以,大约一百年之说,可以成立。)一百年,是可以算得出世代来的,大约是四代,再加上郭靖,是五代,不算是十分久远。郭盛是四川嘉陵人,如果根据现在对籍贯的习惯,郭靖在填写什么格之际,籍贯上要填上“四川”。郭靖是四川人,这只怕很少人会想得到~但是郭啸天说的是山东话,难道是在梁山泊住久了的关系, 3 六岁前的郭靖(1) 完人,伪人, 在《我看金庸小说》之中,对郭靖的评语并不好,对一个人的评语不好,绝不等于这个人不好,这一点,必须弄得清清楚楚,不可混淆夹缠。我把郭靖称为“伪人”,理由是“因为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在武侠小说之中,由作者塑造出来的伪人极多,不独郭靖为然,只不过郭靖是书中伪人的代表。这个人有着人性中一切良善和美好,良善美好到了完全和人的天性相违背的程度。当然,在武侠小说中,也有坏到了极点的伪人,同样也全然没有人性中良善的一面。人性其实是极复杂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论这个人是帝王将相,或是贩夫走卒,错综复杂的人性,总是交错着、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绝大多数人,基于生物求生的本能,都是自私的,在很多情形下,都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行动小,可以小到在等公共汽车时硬挤上去抢先;行动大,可以大到祸国殃民。这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造成的行为。正由于人有这样的生物本性,所以才需要不断教育。小,可以使人懂得搭公共汽车要排队,要谦让;大,可以使人知道国家民族之重要,一己牺牲行为的值得。一切都是从教育而来,不是天生的,而且,一个人以后性格的发展如何,和他的童年生活,有很大的关联。一件小事,可能在一个儿童的心目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影响他以后一生的行为。郭靖何以会成为如此这般的完人,当然也应该和他的童年有关。(另一个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韦小宝,就是由于童年生活而养成了他以后一生的性格行为的,所以看看郭靖的童年生活,大大有助于对郭靖的了解。)受母亲和江南七怪影响郭靖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所以受郭啸天的影响等于零,对郭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李萍和江南七怪。令人觉得奇怪的是,《射雕英雄传》一开始,对李萍写得极少,写得多的是杨康的母亲包惜弱,而杨康的性格,又丝毫未受他母亲的影响。包惜弱这个女人,是《射雕英雄传》中一大关键人物,下面会有专论。在临安牛家村陡生巨变之后,大段文字,也只写了包惜弱和完颜洪烈,李萍下落不明,一直到江南七怪和丘处机在嘉兴醉仙楼大战之后,才写到她被段天德关在“全捷第二指挥所”中,接下去,就是丘处机和江南七怪打赌,一方教养一个孩子。这个打赌的,对郭靖影响极大,江南七怪,七个江湖人物,成了影响郭靖童年的监护人,不但负责教他武功,自然而然也使郭靖的性格,受他们七个人的影响。江南七怪在《射雕英雄传》中的地位之重要,由此可知,因为郭靖可算是他们养大的,他们的性格、行动、言语,都是郭靖学习的典范。江南七怪实在不是什么出色的人物。他们七个人,给郭靖印象最深的,自然是他们相互之间的友情和义气。这一点,从郭靖长大之后为人来看,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江湖上人都讲义气,武侠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也都讲义气,但郭靖的重义气,显然是从江南七怪那里学来的。江南七怪,七个人各有其怪里怪气的脾气,不然外号上也不会带一个“怪”字了,可是郭靖一点也没有沾染到他们的怪气,难道郭靖这傻小子天生有鉴别能力,只接受好的影响,不接受坏的影响,殊不可解。李萍的性格极其坚韧,从家遭巨变,一路和段天德北上,不断与段天德争斗,一直到雪地产子止,都可以看得出来,她不但坚毅,而且倔强之极, 郭靖的性格与之十分相近,何况自此以后,她是郭靖的唯一教导者。很令人不明白的是,段天德为什么一直要带着李萍向北逃,段天德这个武官,本来在书中一点也不重要,但是正由于他一直带了李萍向北逃,所以才使李萍在大漠落了户,使郭靖从小在大漠长大,和蒙古人发生了种种关系,这一点又十分重要。所以这是一个牵涉《射雕英雄传》全书的关键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偏又写得十分模糊。段天德去攻打牛家村,自然是受了完颜洪烈的主使,书中虽未明写,但从段天德的自怨自艾中可以看出来:“老子当初在杭州做官,鸡肉老酒,钱财粉头,那是何等快活,没来由贪图了人家银子,到牛家村去杀这贼泼妇的恶强盗老公,却来受这活罪。”(一?六页) 3 六岁前的郭靖(2) 完颜洪烈为了要得到包惜弱,不惜用计,段天德是他的工具。可是完颜洪烈要的是包惜弱,绝不是李萍,段天德后来逃亡向北,江南七怪又随后追了来,何以他不舍了李萍自己一个人逃,非要带着李萍不可,而且他和李萍在一起时,并非占尽上风,而是:“变成了甩不脱、杀不掉的大累赘,反要提心吊胆地防她来报杀夫之仇,当真苦恼万分。”(一?六页)在这样的情形下,段天德为了达到使郭靖日后可以在大漠长大的目的,还是硬带着她向北走,实在说不过去。在旧版中,倒有一句交代,但一样说不过去~“如一人逃走,又怕李萍向对头泄露自己的行迹。”那时江南七怪在追,段天德带了李萍,更易被发现,抛了李萍,远走高飞,江南七怪也难找他,所以段天德的行动,是小说情节上的刻意安排;要不是有段天德带着,大腹便便的李萍,不会北上到大漠定居,给江南七怪找到了,“满口江南市井俚语”的江南七怪,也不会把郭靖母子带到大漠去,《大漠英雄传》云乎哉,连书名也没有着落了。所以,段天德尽管不敢回临安,大有地方可去,而且可以撇下李萍不管,却还是要带着李萍北上。这本来是小节,但由于对全书关联太大,所以还是值得提出,且表过不提,再看郭靖童年的遭遇。英雄思想的种子李萍带着郭靖,在蒙古人聚居的大漠之中住了下来。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小说中的情节,绝对可以这样写。那时,江南七怪未至,郭靖几乎全然不和蒙古人来往,母子相依为命,他在六岁之前,所受的影响,可以说只来自母亲一人。儿童自小接触的人少,会少了一份机灵,所以郭靖有点呆头呆脑,“直到四岁时才会说话”(一?八页)。郭靖四岁才会说话,其实无关他的资质,而是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人学习语言,是先学会听,才学会讲。听得多了,讲也容易学会。郭靖大多数时间,只和他母亲在一起,听人说话的机会少,学会讲话当然也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足为奇。李萍在那六年之中,是用什么方式来教育郭靖的,书中写得不多,但是必然有她的一套,使郭靖自小便有英雄思想的幼苗。(在这里,新旧版有一个极大的差别,旧版称:“匆匆数年,孩子已经六岁了„„这孩子生得筋骨强壮,聪明伶俐。”)金庸花了那么多时间来删改他的作品,基本上还是精益求精的,当日写到小郭靖六岁时,日后郭靖怎样发展,还只是一个概念,后来郭靖发展成了这样的一个人,童年时“聪明伶俐”四字的考语,自然非删除不可了~ 可以作一个小结,六岁之前的郭靖,在大漠生活,几乎没有和外人接触,母子两人孤独地生活,一切语言、行为,要模仿,唯一的模仿对象就是他的母亲,而他的母亲是一个性格十分坚毅的人,所以郭靖在这一方面,受了极大的影响,得到了英雄思想的种子。 4 六岁以后到少年的郭靖 钦仰战败的哲别在郭靖六岁那一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他一生命运的大事。那天,他在牧羊时,遇上了蒙古各部落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战争。而郭靖对这场战争的败方,神箭手哲别,产生了钦仰之意。李萍一定讲了不少英雄豪杰的故事给郭靖听,在六岁郭靖的心目中,一定要先有了英雄的形象,才会产生对英雄的崇仰。小郭靖在这场大战之中,不崇仰战胜的铁木真,而钦仰战败了的哲别,一部分原因是人的天性之中,有同情弱方的性格;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李萍的教导。哲别当时败得很凶:“那黑袍将军箭无虚发,当者落马,一口气射倒了十余人。”(一一三页)而:“郭靖躲在树丛中遥遥望见,幼小心灵中对那黑袍将军好生钦仰。”(一一三页)六岁的一个小孩,一直与牛羊、母亲为伍,乍见这样惨烈的厮杀—— 这一场仗,铁木真把泰亦赤兀的部下,歼灭了一大半,是一场尸横遍野的残杀~而郭靖看了之后,居然一点也不害怕,反而“眉飞色舞”,胆气之壮,自然也不是普通孩子所及,这只好说是他的天性。必须指出的是,这时,郭靖还小,也不知交战双方是什么人,他的钦仰,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他只是钦佩哲别在灾难之中,还能击倒对方而逃走。这一点,和李萍当年千辛万苦逃走相似,所以可以肯定,李萍对当年自己如何逃走的经过,必然向郭靖讲了不止一次,所以郭靖的幼小心灵中,印象十分深刻,便对相类情形的哲别,起了钦仰之心。后来,郭靖又救了哲别,追兵来时—— 被打得满头是血,他不会说谎,只是说“我不说”,而不说“不知道”。郭靖不会说谎,写得极其自然。说谎,本来是人和人发生关系之时,为了保护自己利益或从对方身上得到利益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人开始说第一次谎时,一定是基于这个原因。郭靖自小的生活极其简单,李萍又绝不会因为什么事而苛责他,所以郭靖的童年,完全无须利用说谎这个工具来保护自己,也无法用说谎这个工具去得到什么利益,所以郭靖不会说谎,和他的童年生活有极大的关系。小郭靖为了帮助自己钦仰的人,受了毒打之后:“心里怒极,激发了天性中的一股倔强之气。”(一一七页)这一来,大大投了大汗铁木真的所好,把他带着,使郭靖和蒙古人正式发生了关联,而且那还不是普通的蒙古牧民,而是大有权势的上层人物~郭靖后来统兵打仗,指挥若定,自然和这一段日子的生活大有关系,打仗是家常便饭,再“呆头呆脑”,也看会了~后来,郭靖和拖雷结拜,和拖雷一起与别人打架,交情更深一层,打下了日后险些被蒙古公主招了驸马的基础,那是他一生的大转机。可是这一段日子,对他的性格并未发生多大的影响,他并没有蒙古人脾气,这一点可说相当怪,但金庸既然有意把他塑成一个完人,自然不可叫他学蒙古人,应该有影响的,也变成没有影响了。江南七怪:陪衬角色及至江南七怪再次出现,一上来张阿生就死在九阴白骨爪之下,郭靖恰好在这时撞了来,剧战之中,铜尸陈玄风,竟然死在他的匕首之下。江南七怪变成了江南六怪,郭靖也开始了他的少年生涯。这样过七年,对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射雕英雄传》中写得极简单,从“江南六怪就此定居大漠”开始,到“郭靖已是个十六岁的粗壮少年”止,只占一页。一页之中,也只说郭靖学武功笨。郭靖后来得窥绝顶武功,显然他并不笨,只是江南六怪自身武功低微,也不懂怎样教人之故。在由儿童到少年的过程之中,是一个人最容易接受外来影响的时刻,但郭靖也没有受江南六怪多大的影响,这自然是金庸心中早已有了郭靖应该是怎样一个人的设想之故。江南六怪只不过是一个引子,一个陪衬而已。郭 靖能登堂入室,成为武学高手,江南六怪一点功劳也没有,是从他不怕死,爬上了峭壁,见到了全真教高手之后,才开始的。可是江南六怪在和郭靖从小到大相处十余年后,见郭靖有了内功根底,反倒大起疑心,就差没有私设公堂,朱聪甚至沉脸喝问:“还要说谎,”(二一二页)甚至怀疑到梅超风教了郭靖武功,来杀他们,真是岂有此理之极。此所以江南七怪,始终至多只是中下人物而已~ 5 动人的一段情 江南六怪在郭靖成长之后,在全书之中,引子的作用一过,几乎已没有什么用处了,一直只是偶然出现一下,陪衬一下,一直到除了柯镇恶之外,全数死在桃花岛上为止。没有死的柯镇恶,后来在《神雕侠侣》中还要欺负杨过,并不叫人喜欢。但在七人之中,有两个人,金庸用极淡的笔墨,写他们之间的感情,倒极其动人。这一双儿女,男的是张阿生,女的是韩小莹。张阿生是一个胖子,外号“笑弥陀”。本来,胖不胖不要紧,胖子脾气好起来,也很能得女孩子喜欢。可是张阿生实在叫人不敢恭维,照他一出场的那副德性,真该他一辈子交不到女朋友:“身材魁梧,少说也有二百五六十斤。围着一条长围裙,全身油腻,敞开衣襟,露出毛茸茸的胸膛,袖子卷得高高的,手臂上全是寸许长的黑毛„„”(六二页)这种样子的男人,简直和猩猩差不多了,而且,还不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猩猩,是一个油腻肮脏的猩猩~偏偏,这样的张阿生,暗恋着越女剑韩小莹。韩姑娘的样子是:“大约十八九岁年纪,身形苗条,大眼睛,长睫毛,皮肤如雪„„一头乌云般的秀发。”(六一页)韩小莹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佳丽,金庸解释说,韩小莹早知张阿生暗恋她,只是:“她生性豪迈,一心好武,对儿女之情看得极淡。”(一七四页)这是形容一个男人的话,如《水浒传》中的好汉,只知打熬身体,不近女色之类,用在韩小莹身上,实在很怪。而张阿生暗恋韩小莹,不知有没有至少把自己弄得干净一点,张阿生也真是苦恼:“这些年来对韩小莹一直心中暗暗爱慕,只是向来不敢丝毫表露情愫。”(一六五页)偏偏两个人又成日在一起,韩小莹也不好过:“五哥对自己怀有情意,心中如何不知~”(一七四页)这段恋情,并没有发展下去,也无法发展,因为韩小莹就算不是一心向武,只怕也不会爱张阿生,不是说张阿生人不可爱,比起其余各人来,张阿生最可爱了,但金庸笔下,寥寥几笔,就令人觉得这一双男女,不可能互相恋慕,至多只是单恋。这是金庸运用文字的功力,在金庸小说之中,这种落墨不多、白描式的描述相当多,都极其生动、感人,胜过他人的长篇大论。结果,在和梅超风的激战之中,张阿生为了救韩小莹而死,韩小莹在他临死之交说:“五哥,我嫁给你做老婆吧,你说好吗,”(一七四页)这“你说好吗”四字,大可不必,因为张阿生的心意,韩小莹早已知道。张阿生临死,用扇子般的大手,抚摸韩小莹的秀发,此情此景,真是动人。 6 深沉的一段情(1) 无从解释的情缘《射雕英雄传》中另有一段男女之情,极其深沉,也极其重要,牵动了全书的情节发展。这一对男女,男的是完颜洪烈,女的是包惜弱。完颜洪烈是大金国的六王子,本身绝不是麻子跛脚,就算是,也不要紧,以他大金国王子的身份,还怕没有美女吗,他到大漠,受蒙古人招待时就:“大为高兴,看中了两个女奴,心中只是转念头,如何开口向王罕索讨。”(一三八页。编按:新版中此处是指完颜洪熙,而非完颜洪烈。)由此可知,其人并不是什么情圣型的人物,而是一个仗势风流惯了的王孙公子。王孙公子看到了民女,惊于民女美貌,想染指一尝的,自然大有人在,但像完颜洪烈那样,一见之后,就真正喜欢,而且一直喜欢下去的情形,倒并不多见。(在《飞狐外传》中,福康安见了马春花,勾引马春花,就没有什么情意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真是十分好,撇开民族、气节、传统道德不论,单就男女之间的爱情而言,完颜洪烈对包惜弱可以说是一往情深之至,连带着爱屋及乌,对杨康也十分好,绝无歧视。当然,可以说包惜弱曾经救过完颜洪烈,但是完颜洪烈并不是什么天性仁厚之人,人家救不救过他,在他的心中不见得会占多少分量。他对包惜弱好,并不始乱终弃,是他真的喜欢包惜弱。包惜弱在被完颜洪烈看中之际,只不过是一个农家少妇,而且还有了身孕,完颜洪烈又不是未见过美女的人,这种情缘,实在无从解释。本来就是这样,男女之间,喜欢起来,爱起来,是全然没有道理可讲的,只好说是“前生”的因果罢了。再来看看包惜弱的反应,也十分有趣。包惜弱绝不是不爱她的丈夫,杨铁心“死”了之后(她以为杨铁心死了),她也伤心欲绝。这时,一手导演惨剧的完颜洪烈出现,包惜弱伤劳过度,发起高烧,昏迷过去,醒来之后,完颜洪烈告诉她丈夫已死,她伤心大哭,又昏死过去。可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她仍然对一个年轻男子的挑逗言语,极其敏感。完颜洪烈说了一句“天缘巧合”,若换了是李萍,根本不会在意,但包惜弱:“脸上一红,转身向里。”(四五页)美貌少妇躺在床上,脸上一红,转身向里,此情此景,毋乃太诱人了乎,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绝无半分非议包惜弱之意,包惜弱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看了鸡鸭,都不舍得杀,大凡感情丰富的人,由于心地软,在男女感情上,也每多纠缠,不容易硬起心肠来坚拒对方的要求,就容易跌入感情的陷阱之中了。包惜弱后来和完颜洪烈假充夫妇投店,心中“惴惴不安”,换衣服之际,穿到内衣,“想到是完颜洪烈亲手所买,不由得满脸红晕”(四七页)。这一句简单的形容,写女人心理,真是到了无可再细腻、无可再深刻的地步。金庸小说中这一类的神来之笔极多,只是一两句话,但是把前因后果连起来看,设想当时的情景,就可以知道不知有多少言语未曾写出来,但正不必写出来,才极尽妙处。 6 深沉的一段情(2) 后来,包惜弱“思前想后,柔肠百转”,她一直只是在“想”,到了知道完颜洪烈的身份之后,事情应该告一段落了。若是照《贞女传》、《烈女传》上的标准来说,包惜弱杀不了完颜洪烈,也该自杀。可是包惜弱不是那种道德规范框框中的女人。她是她自己,她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女人。对包惜弱而言,杨铁心甚至不是好丈夫,完颜洪烈赞包惜弱美貌,她就立时想到自己丈夫从来未曾这样赞过她,因而,内心窃喜。包惜弱知道完颜洪烈的身份之后,反应是:“心头思潮起伏,茫然失措,仍是默然不语。”(五七页)她“思潮起伏”想的是什么,“茫然失措”又是为了什么,其实她并不是真的茫然失措,她的性格已决定了她一定会怎样做,“茫然失措”也者,只是抛不下从小所受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而已。所以,结果是完颜洪烈带回包惜弱,“连夜向北,回金国的都城燕京而去”~等到包惜弱再出场时,已是大金国王妃:“随完颜洪烈北来,禁不住他低声下气,出尽了水磨功夫,无可奈何之下,终于嫁了给他。”(三七?页)这一段描述包惜弱的遭遇的文章之中,“无可奈何之下”一句,还是站在世俗立场上,想为包惜弱开脱一下的说法。而事实上,包惜弱不嫁完颜洪烈,还上哪儿去找这样爱她的男人去,一个女人,一生之中,能遇上这样爱自己的男人,真是天大的幸运~撇开人品不论,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爱情,真能令天下女人羡慕。以他的地位而论,包惜弱全然没有反抗的余地,他居然还“低声下气,出尽了水磨功夫”,用这样的方法,以他的容貌地位,去追求任何女人,都可以稳获芳心,包惜弱岂是“无可奈何”乎,爱情上的宽容在男女之情上,完颜洪烈还有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他能容忍包惜弱思念前夫,房中布置,全是旧时一样。一个男人若不是在爱情上有宽阔的胸襟,绝无法忍受这一点,而完颜洪烈为了投自己所爱的人之所好,居然不以为忤,真是难得。完颜洪烈对包惜弱“十余年来用情良苦”(四三三页)。包惜弱重逢杨铁心,惨死之前,世俗的道德观获胜,但这真是她这样遭遇的女人的真心想法,还是作者像“在无可奈何之下”一样,用道德、民族、忠奸的观念在干涉爱情,而在替她开脱,这个问题,只怕争也争不出结论来,只好各凭性格去设想了。完颜洪烈和包惜弱的这一段情,在金庸作品之中,不是很为人注意,但实实在在,极其动人,而且留了不知多少余地去给读者想象。可以想:包惜弱在这十八年来,快乐吗,她应该快乐,有一个男人这样爱自己,望着儿子在富裕的环境下长大,还可以由得自己心意去怀念以前的丈夫,作为一个女人,那还不幸福快乐吗,也可以想:在完颜洪烈,用尽了“水磨功夫”,包惜弱终于答应时的情景,噫~那是极度的旖旎风光~
/
本文档为【金庸茶馆:四看金庸小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