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2017-10-08 9页 doc 26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doc】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doc】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 迁 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8Mar;12(3)?237? 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秦克秀,叶丽军,王中新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急诊内科;2.检验科,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003,2006年血培养中分离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方法患者血标本经BACTEC一9120血培养 仪培养,阳性者用MicroScanW/A-40细...
【doc】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doc】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 迁 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8Mar;12(3)?237? 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秦克秀,叶丽军,王中新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急诊内科;2.检验科,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003,2006年血培养中分离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方法患者血标本经BACTEC一9120血培养 仪培养,阳性者用MicroScanW/A-40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003,2006年血培养标本共8858 例,分离菌株747株,阳性率8.4%.其中革兰阳性菌410株,分离率为410/8858(4,6%),革兰阴性菌257株,分离率为257/ 8858(2.9%),真菌34株,分离率为34/8858(0.4%).常见分离菌中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 炎克雷伯菌及真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从2003年的53/115(46.1%)增至2006年的177/307(57.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 菌株.革兰阴性杆菌从.2003年49/115(42.6%)降至2006年86/307(28.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高度敏感. 真菌有2003年的2/115(1.7%)增至2006年21/307(6.8%).结论2003年,2006年血培养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所 占比例增加,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降低明显;血培养中分离菌对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降低. 关键词:血培养;分离菌;敏感性 Distributionandantibioticsusceptibilitychangeof pathogenicof747stainsinbloodculture QINKe.xiou.YELi-jun,WANGZhong.xin (DepartmentofInfection,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 hui230022)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distributionandantibioticsusceptibilitychangeofpathogenicisolatedfrombloodspecimensinpa— tientsin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from2003to2006.MethodsBloodspecimenswereculturedwith BACTEC一 9120FluorescentInstrumentsandbacterialconfirmatoryandantibioticsusceptibilitytestswerecarriedoutwithMicroScanW/ A40system.Results747strainsfrom8858casesweredetectedfrom2003to2006.whosepositiveratewas8.4%.410strainsof positivemicrobeswereseparatedfrom8858cases,atthesametime257strainsofnegativemicrobeswereseparatedaswellas34strainsof fungiwereseparated.Coagulase— negativestaphylococci(CNS),staphylococcusaureus,escherichiacoli,klebsiellapneumoniaeandfugi weremostcommonmicrobian.Therateofpositivebacteriawereincreasedfrom46.1%in2003to57.7%in2006.andtheresistanceto vancomycinhadnotbeenfound.Therateofnegativebacteriaweredecreasedfrom42.6%in2003to28.0%in2006.andthe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hadsignificantactivityagainstcarbopenems.Therateoffungiwereincreasedfrom1.7%in2003to6.8%in2006.Con? clusionTheratioofpositivebacteriaandfungiincreasesfrom2003to2006whiletheratioofnegativebacteriadecreases.Thereisa lowsensitivityratetoconventionallyusedantibiotics. Keywords:bloodculture;distribution;antibioticsusceptibility 血行性感染属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合理,及时的抗菌素治 疗对血行性感染者来说十分重要.为了解血行性感染病原菌 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 据,现对2003,2006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行性感 染者的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供临床参考. 1与方法 1.1标本来源与收集临床分离标本均来自2003—2006 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患者血培养标本,共 8858例,其中分离阳性菌株747例. ' 1.2仪器和试剂BACTEC一9120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 瓶,并按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和鉴定,MICROSCANW/A一 40培养鉴定系统和配套的鉴定药敏板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 敏感试验. 1.3方法若血培养显示阳性者,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方 法抽取培养液进行转种,常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包氏平 板及Mac平板. 1.3.1产ESBLs阴性杆菌的检测采用MICROSCANw/A一 40培养鉴定系统和配套的鉴定药敏板NC一21进行ESBLs的 检测,当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泊肟中 有三种以上产生耐药者初筛ESBLs.同时采用美国临床实验 室化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抑制剂增强纸片法 进行确认. 1.3.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 检测依据MIcR0scANw/A-40培养鉴定系统配套的鉴定药 敏板Pc一12完成,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对苯唑西林MIC t>4mg?L判断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对苯唑西林MICt>0.5mg?L 判断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同时采用NCCLS 推荐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进行确认. 1.3.3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按严格的操作规程,用 [5]FornageBD.Peripheralnervesoftheextremities[J].Imagingwith USRadiology,1988,167:179—82, [6]TaylorKJw,RamosI,CarterD,eta1.CorrelationofDopplerUS tumorsignalswithneovaseularmorphologicfeatures[J].Radiolo— ogy,1988,166(1):57—62. (收稿日期:2007—11—22) ? 238?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8Mar;12(3) MICROSCANW/A-40鉴定系统对细菌鉴定到种及药敏试验, 判断标准仍采用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规则进 行. 1.3.4质量控制每周用标准菌株ATCC25922,ATCC 25923,ATCC700603,ATCC43300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2结果 2.1分离菌的分布及变迁2003—2006年在8858例标本 中获分离菌株747例,阳性率为8.4%.其中革兰阳性菌410 例(4.6%),革兰阴性菌257例(2.9%),真菌34例(0.4%), 另有0.5%的其它少见菌株如脑膜炎奈瑟菌,类白喉棒状杆 菌和短小黄杆菌等.分离菌中常见菌株有凝固酶阴性的葡萄 球菌341例(3.8%),金黄色葡萄球菌5l例(0.6%),大肠埃 希菌93例(1.0%),肺炎克雷伯菌40例(0.5%),真菌34例 (0.4%).2003,2006年血培养分离菌株中革兰阳性菌所占 比例逐年增多,从46.1%(53/115)增至57.7%(177/307). 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逐年减低,从42.6(49/115)降至28.0% (86/307).真菌从1.7%(2/115)增至6.8%(21/307).细 菌分布见表1. 表12003—2006年血培养中分离菌的分布/% 2.2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变化2003—2006年 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菌株占大肠埃 希菌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12.5%(2/16)升至2006 年的69.2%(18/26).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有2003年 的0.0%升至2006年的35.7%(5/14).对抗菌素敏感性也 发生变化,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 啶,头孢曲松及氨曲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头霉素类,对碳青霉 烯类高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素的敏感度较大肠埃希 菌高,但总体来说对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的敏感性也呈下降 趋势.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的变化 见表2. 2.3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变化2003—2006年 4年血培养阳性标本中,产p一内酰胺酶的革兰阳性菌占革兰 表22003,2006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率/% 阳性球菌的比例平均高达95.4%(391/410).金黄色葡萄球 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有从2003年0.0%(0/11)升至2006 年的14.3%(3/21).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 的菌株有从2003年的57.1%(24/42)升至2006年的75.5% (111/147),药敏结果可见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 菌.对常见抗菌素的耐药性逐年提高,2006年对庆大霉素的 耐药株已达50.0%以上,对利福平高度敏感,本统计中未发 见耐万古霉素菌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抗菌素敏感度的变化见表3. 表32003,200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物敏感率/% 3讨论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 人,其结果显示2003—2006年血培养中革兰阳性菌感染逐年 上升,从2003年的46.1%升至2006年的57,7%,革兰阴性 杆菌的感染逐年降低,从2003年的42.6%降至2006年的 28.0%,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血行性感染以革兰阳 性菌为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已成为治疗难点.统计中发 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8Mar;12(3)?239. 经皮激光腰椎问盘汽化减压术的临床研究 朱磊,李国庆,赵金涛,王来斌 (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骨科,安徽界首2356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问盘激光汽化减压术 (PL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26例 椎问盘突出31个间盘,透视下将波长为810nnq半导体激光 光纤顺穿刺针插入病变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汽化过程中 行负压抽吸.激光参数:功率l5w,脉冲时间1.0s,间隔时 间3.0s,汽化总能量1100,1800J,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和 6个月各随访1次,其中8例术后l2月个月随访1次.结果 26例31个椎问盘突出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为l9例 (73.1%),症状和体征改善者5例(23.1%),无效2例 (7.6%),PLDD术后开放手术2例(7.6%).在术中及术后 无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椎 问盘突出的微创方法,是传统外科开放手术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半导体激光;减压术 经皮激光椎问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 pression,PLDD)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局部生物效应,即燃烧, 汽化,变性和凝固的作用,将突出的椎问盘髓核"切除掉",以 达到减低病变椎间盘的内部压力,回缩突出的腰椎问盘,解除 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消除患 者由于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腰腿疼痛,麻木及感觉和运动功 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我院2005年4月,2006年5月开展此项 手术共26例31个椎间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9,56 岁,平均43岁,病程4月,7年.病变节段单纯L1例,L, l4例,Ll6例,与L同时突出2例,L.与L,.同时突出 3例.其中中央型突出8个问盘,旁侧型突出23个问盘.所 有病例均行(X—RAY,CT,MR或CT加MR)影像学检查确诊. 1.2手术方法 1.2.1手术仪器SimensC形臂X线机一台,SURGILAS LYPEFD一30A半导体激光仪一台,输出功率l5w,激光波长 810Bill,接触式光纤传输,光纤直径400m.光纤导人针采 用18G脊柱穿刺针,针干标有1cm间距刻度.光纤固定及连 接采用可固定Y形三通管. 1.2.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铺巾,C形臂透视定位,1%利多 卡因局麻.X线透视监视下18G穿刺针于患侧椎间距后正 中线旁开8.,l2.,进针角度与躯干的冠状面呈30.,45.度 角穿人病变椎问盘,调整进针方向使针尖到达理想的位置:上 下为椎间隙中间;正位为棘突连线上(中央型),或患侧棘突 与小关节突之间(旁侧型);侧位为椎间隙中后1/3交界处 (见图1).抽出针芯,顺针道置人光纤,光纤尖端超过针尖0.3 , 0.5cm裸露于椎间盘髓核中然后进行激光汽化.激光工作参 数为:功率l5w,脉冲式激发,脉冲持续时间1.0s,脉冲间隔时问 3.0s,行一点,两点或多点汽化,汽化总能量为1100,1800J. 现革兰阳性菌中产B一内酰胺酶的菌株高达95.4%,金黄色葡 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菌株从2003年的0.0%增至2006年 的1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菌株从2003 年的57.1%增至2006年的75.5%,与文献报道相仿.凝 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维持较高水平,与文 献报道相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大于50.0%,革兰阳性菌 对利福平有较高的敏感性.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 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较多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 雷伯菌,产ESBLs的菌株逐年上升,大肠埃希氏菌从2003年 的12.5%增至2006的69.2%,肺炎克雷伯菌从2003年的 0.0%增至2006年的35.7%.超广谱的B一内酰胺酶是质粒 介导的,能水解甲氧氨基B一内酰胺酶类头孢菌素类抗菌素, 并可被B一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酶,碳青霉烯类是对Es— BLs菌株最稳定的抗菌素.统计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对 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和氨曲南的耐药性高于头霉素类,其主 要原因是超广谱的B一内酰胺酶的作用,对亚胺培南高度敏 感,对氧哌嗪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 性.2003年,2006年血培养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随着产 ESBLs菌株增多对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的敏感性有逐年降低 趋势,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及头孢 西丁仍有较好的敏感性.因此对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血行性感 染者治疗时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联合是首选. 血培养结果中可见真菌引起的血行性感染有上升趋势, 从2003年的1.7%增至2006年的6.8%,这可能与抗菌素的 广范使用和住院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有关.血行性感染 发病率的增加,革兰阳性菌感染率的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增 加,都给治疗过程中抗菌素的选择带来压力.因此对血培养 中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很有必要,可为临床提供准确, 有效的参考,有利于治疗的进行. 参考文献: 『1]EdmondMB,WallaceSE,McClisbDK,eta1.Nosocomialblood. streaminfectionsintheUnitedStateshospital:a3-yearanalysis [J].ClinInfectDis,1999,29(2):239—44. [2]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等.1995—2000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 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6):69l一5. [3]郭玉芬,甄景蕙,张美和,等.北京儿童医院血培养检出菌l7年 的变迁及耐药性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2):750— 4. [4]廖扬,张晓兵,龚雅利,等.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51—3. [5]郭清莲,周新.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变迁[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89—90. [6]屈玲,府伟灵,徐永涛,等.166例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 验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0—2. (收稿日期:2007—06—06)
/
本文档为【【doc】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