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2017-11-15 50页 doc 141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教学大纲目录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 1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
[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教学大纲目录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 1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 4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 7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 10 《写作》教学大纲 ??????????????????????????????????????????????????????????????????????????????????????????????????????????????????????? 13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 20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 29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 32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 39 《逻辑学》教学大纲 ??????????????????????????????????????????????????????????????????????????????????????????????????????????????????? 42 《美学》教学大纲 ??????????????????????????????????????????????????????????????????????????????????????????????????????????????????????? 44 《神话研究》教学大纲 ??????????????????????????????????????????????????????????????????????????????????????????????????????????????? 46 《郭沫若与日本文学》教学大纲???????????????????????????????????????????????????????????????????????????????????????????????? 49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现代汉语是高等教育文科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于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课。本课程通过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作为汉字书写符号体系的文字等知识的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理解、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同时帮助学生为学好其他课程或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32学时,其中面授:33学时,自学:99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意稳定性,又要能反映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遇到尚无定论的问题,以通行的说法为依据,不必做专门性的讨论。语音、语汇、语法、文字等部分各有侧重点,但它们又属同一课程,有些内容同几个部分相关,所以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本课程讲授汉语的系统知识,要打好基础,应着重于对教材的理论分析,但知识与实践并非是等距离的。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具体的语言事实中概括出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练习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音、词汇、语法、文字部分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训练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通过练习缩短理论与运用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重点: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规范化;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及特点。 教学难点:现代汉语语法及语用。 教学内容: 第一讲 绪论 了解语言的性质,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 第二讲 语音 2.1 语音概说 知道汉语语音的性质,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及汉语语音分类。 2.2 声母 掌握现代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了解汉语声母的分类及与语言学语音分类的关系。 2.3 韵母 了解汉语韵母的分类及与语言学语音分类的关系。 2.4 声调 掌握汉语调类、调值及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2.5 音节 掌握普通话音节结构,能够分析具体音节。 2.6 音变 1 掌握普通话的几种常见的音变类型。 2.7 语调和朗读 了解语调的作用和朗读的基本要求。 2.8 语音规范问题 了解语音规范的三个主要方面,学习普通话。 第三讲 文字 3.1 汉字的字体 掌握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知道汉字的起源,了解汉语的作用。 3.2 汉字的特点和结构 掌握汉字的特点,了解汉字的结构。 3.3 汉字的现状 了解汉字的现状。 3.4 汉字的整理、标准化和用字的规范化 了解汉字整理的要求,掌握部分繁体字,掌握规范汉字。 第四讲 词汇 4.1 语素和汉字、词、词汇 掌握词汇部分的基本概念。 4.2 词的构造 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构造。 4.3 多义词和同音词 了解多义词和同音词的概念及异同。 4.4 同义词和反义词 了解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 4.5 词汇的构成 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4.6 词典和字典 了解词典和字典的种类和释义方式。 第五讲 语法 5.1 语法和语法体系 掌握语法的概念,了解各个语法体系。 5.2 词的分类(上) 掌握汉语实词的分类,了解其语法特征。 5.3 词的分类(下) 掌握汉语虚词的分类,了解虚词的语法作用。 5.4 词组和句法分析 掌握词组的各种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 5.5 句子和句子分析(上) 掌握句子、句类、句型的基本概念,了解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了解主谓句的各种 下位类型。 5.6 句子和句子分析(下) 了解各种复杂谓语的种类及特点,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功能和句法特征。 5.7 句子的特殊成分 掌握句子的特殊成分和作用 5.8 句式的变换及其应用 了解变式句的类型和语义关系。 5.9 复句(上) 2 掌握复句的类型并能加以区分。 5.10 复句(下) 掌握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并能分析简单的多重复句。 5.11 语气和口气 掌握由不同语气形成的各种句式及作用。 5.12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第六讲 修辞 6.1 修辞概说 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 6.2 词语的运用 了解词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辞格。 6.3 词语的配合 了解词语配合的要求和相关辞格。 6.4 句子的锤炼 了解句子锤炼的基本要求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6.5 句式的选择 了解不同句式的作用和相关辞格。 6.6 语体和风格 知道各种语体的特征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 学时 学方式 分配 1 第一章绪论 讲授 5 2 第二章语音 讲授 6 3 第三章文字 讲授 5 4 第四章词汇 讲授 6 5 第五章语法 讲授 5 6 第六章修辞 讲授 6 六、教学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6,第六版 2、《简明现代汉语》,张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3,第一版 3、《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版 4、《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是给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指出一条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途径,为他们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形成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获得分析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学的实际能力。 具体目标为: 1.掌握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 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是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总结概括出来,又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语文教育的规律和原理,是成功地开展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向高师中文专业学生系统传授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是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一项重要任务。 2.具备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能力 中学语文教育能力包括:(1)听、说、读、写的能力;(2)分析驾驭教材、制定教学、确定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的能力;(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能力;(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不具备这些能力就无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使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具备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基本的实践能力是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具有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和其他学科配合,在语文教育学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念,树立当语文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是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又一重要任务。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20学时, 其中面授:30学时,自学:90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一)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 本单元主要论述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教学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师生 4 观等基本理论,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先进的语文教育观念。 (二)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教材是进行教与学的凭借,是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阶梯,是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依据。本单元包括语文教材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的要点和典型教材分析等教学内容。旨在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教材的训练,提高汉语言教育专业学生分析教材、驾驭教材的实际能力。 (三)语文教法 本单元包括读文教学法、作文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和各类文体教学比较研究等内容。旨在明确中学语文学科的各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具体要求、掌握教学特点、基本结构与教学方法,为培养从教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与学法单元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教学时要注意上下衔接、互相配合。 (四)语文学法 “学法”是指学习的方法、途径和原则。“学法”与“教法”,是一个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学法”单元主要研究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本单元教学旨在增强中文专业学生形成指导语文学法的能力,与“教法”单元前后呼应。 (五)语文从教训练 语文从教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目的的最高层次,它是本课程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总归宿。本单元以综合地培养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是语文教育学课程的终结。 由于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构成从教能力的因素比较复杂。高尚的师德情操、宽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智力水平,尤其是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构成语文从教能力的基础。本单元教学主要培养的是从事语文教学的专门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和开展语文教学科研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纲要的制定是按照中文专业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由理论到实践,通过实践培养能力。由单项到综合,建立了教学能力训练的纵线,同时以理论知识教学为横线,同步进行,相辅相成,初步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多层次、立体型的动态课程结构体系。这种动态的课程结构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要将校内的课堂教学与校外的中学教学观摩、调查、见习、专家报告、录像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要将理论讲授与训练相结合,讲、看、评、练多种方法交叉综合运用。 讲,立足深化理论,重视语文教育学的前沿动态研究,从根本上提高理论水平。要注意精选典型教例,增强理论的形象感、说服力。 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学语文习题集和本课程的教科书等有关资料,让学生熟悉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要求,体悟中学语文教学规律。 评,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分析评课、彼此互评,开阔眼界,增长语文能力。 练,通过编提纲、写教学计划、范读、小试讲、写、大试讲、写教学总结、论文等 5 由单项到综合的层层深入的训练,形成学生的中学语文的从教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语文教育学》 朱绍禹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育学引论》 阎立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国家教育部颁布 《初中语文教科书》(1-6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1-6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1-6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初中语文习题集》(1-12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并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56学时,其中面授:39学时,自学:117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以专题形式教授;教材内容80%讲授,20%自学;补充讲授教材以外的内容;作家与作品形成一定比例;概念准确、理论简要完整;联系社会、结合学生思想实际。。 教学重点: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着重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重点作家作品,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 教学难点:用文学史统帅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先秦文学 1.1 上古神话和《诗经》 了解上古神话的概况;了解、掌握《诗经》的内容特点和艺术特色。 1.2 《左传》和《孟子》、《庄子》 了解、掌握《左传》的叙事特点;了解《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3 屈原与楚辞 了解屈原与楚辞的基本内容。 第二讲 秦汉文学 2.1 秦及西汉散文,西汉辞赋,《史记》 了解秦及西汉散文、西汉辞赋;了解、掌握司马迁与《史记》。 2.2 两汉乐府诗 了解两汉乐府诗并理解其内容特点。 2.3 东汉辞赋,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 了解东汉的辞赋、散文和文人诗。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 3.1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陶渊明 理解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的风格转变;了解两晋诗坛概况,掌握重点作家陶渊明。 3.2 南北朝民歌;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了解南北朝民歌概况,理解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情况;了解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3.3 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及小说 理解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情况;了解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及小说概况。 7 第四讲 隋唐五代文学 4.1 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李白;杜甫 了解南北朝文学合流的现象,了解初唐诗坛和盛唐的诗人群体;掌握重点作家李白、杜甫。 4.2 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了解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着重理解白居易作品风格与元白诗派。 4.3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传奇与俗讲变文;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词 了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传奇与俗讲变文;晚唐五代词;把握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第五讲 宋代文学 5.1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苏轼;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了解宋初文学概况;把握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了解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着重把握重点作家苏轼及其作品;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5.2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中兴四大诗人;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把握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等重点词人及其作品;了解北宋词坛概况和词风的演变;着重了解陆游的生平和作品。 5.3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了解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第六讲 元代文学 6.1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 了解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掌握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的代表作品。 6.2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了解企业北方和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把握代表作家和作品。 6.3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元代散曲;元代诗文 理解南戏的兴起现象,把握《琵琶记》艺术特色;了解元代散曲和诗文。 第七讲 明代文学 7.1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明代前期诗文;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了解历史演义的繁荣、英雄传奇的演化,并把握代表作品《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了解明代前期诗文成绩,理解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思潮。 7.2 明代杂剧的流变;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汤显祖 了解明代杂剧的流变,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把握汤显祖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7.3 《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晚明诗文;明代散曲与民歌 了解神怪小说的发展和世情小说的勃兴,并了解、把握代表作品《西游记》、《金瓶梅》;了解、把握明代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了解晚明诗文;明代散曲与民歌。 第八讲 清代文学 8.1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戏曲;清初白话小说 了解清初诗文、词学、戏曲、白话小说的概况,把握《长生殿》、《桃花扇》的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 8.2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理解、把握《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8.3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了解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了解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概况。 第九讲 近代文学 9.1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 8 了解龚自珍生平及作品,了解近代前期诗文词、小说与戏曲。 9.2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剧 了解黄遵宪、梁启超生平及作品,了解近代后期诗文词、小说与戏剧。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提高其阅读文言文和讲授文言作品的能力,为语言学科其它课程教学打基础。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56学时,其中面授:39学时,自学:117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由文选和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适当选讲韵文(包括诗经、楚辞、唐宋诗词等)。文选的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通论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什么是古代汉语 了解什么是古代汉语 1.2古代汉语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学习古代汉语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3古代汉语课的内容 1.4学习古代汉语的态度和方法。 了解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第二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古今词义发展的变化的两种情况;形同义异词。 2.1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3、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发展。 掌握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 2.2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两种情况:1、词义范围的差异:a、词义范围的扩大;b、词义范围的缩小;c、词义范围的转移。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词义的褒贬不同:a、古褒今贬;b、古贬今褒;c、古为中性词,今为贬义词。(2)词义的轻重不同:a、古义轻,今义重;b、古义重,今义轻。 掌握古今词义发展的变化的两种情况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汉字的结构类型与六书;异体字;繁简字。 3.1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六书。 掌握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六书 3.2异体字和繁体字 理解繁体字的概念掌握异体字的概念和异体字的分类。 10 第四章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引申义;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如何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4.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以及探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方法。 第五章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四种情况;词类活用的条件。 5.1使动用法 掌握使动用法的概念以及构成使动用法的几种不同情况。 5.2意动用法 掌握意动用法的概念以及意动用法的几种不同情况。 5.3名词用如动词。 掌握名词用如动词的概念以及活用的条件。 5.4名词作状语 掌握名词作状语的概念以及普通名词作状语的四种情况 5.5词类活用的条件 理解词类活用的条件 第六章 古代汉语的词序 疑问句中的词序问题;否定句中的词序问题;宾语用代词复指。 6.1宾语前置 掌握宾语前置的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七章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7.1判断句的形式 掌握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第八章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8.1被动句的几种形式;意念上的被动。 掌握被动句的几种形式理解意念上的被动。 第九章 副词 9.1六类副词的性质和功能 理解六类副词的性质和功能。 第十章 代词 10.1五类代词的性质和功能; 理解五类代词的性质和功能。 第十一章 介词和连词 11.1常见介词和连词的性质和功能。 理解常见介词和连词的性质和功能。 第十二章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12.1字典,词典,其他工具书。 掌握几种重要的字词典的主要内容和编排体例。 第十三章 古书的注解 13.1古注的概况;古注的体例;常用术语。 了解古注的概况和古注的体例掌握常用术语的概念。 第十四章 古书的标点和翻译问题 了解古书的标点和翻译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第十五章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15.1并提、互文、倒置、委婉。 掌握常见的修辞方式的概念。 11 第十六章 古音简说 16.1 36字母; 掌握有关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及中古36字母。 16.2上古的韵部系统; 理解并掌握上古的韵部系统。 16.3上古的声母系统。 理解上古的声母系统。 第十七章 古书的读音问题 17.1古音通假及假借字的读音以及破读的问题。 掌握古音通假和假借的不同以及破读的问题。 第十八章 诗律、词律 18.1格律诗的平仄、拗救、用韵及特殊的对仗方法;词的基本概念,特殊的对仗方法 理解格律诗(近体诗)及其形成的条件;理解格律诗的要求;掌握格律诗拗救的概念及 其格律诗的句法。 18.2词律 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词调、词牌、词谱,词的用韵,词的平仄等。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第一版。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4月第二版。 12 《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写作》课程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96学时, 其中面授:24学时,自学:72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的写作。通过基础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结合应用文体写作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增强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以写作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完成大量写作强化训练这一特殊要求。教学的重点是写作过程训练中的“公文文体的写作”、“事务文体的写作”、“信息文体的写作”、“财经文体的写作”、“诉讼文体的写作”、“公关礼仪文书的写作”和“学术论文的写作”。 教学的难点在于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心智劳动,而应用文写作的格式规定非常严格,不仅需要学生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同时也要打破枯燥死板,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要给每一位同学施加适度的压力并长期坚持,进行科学的训练,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应用写作的一般原理 1.1 应用写作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应用写作的性质,把握其特点。 1.2 应用文体的语言要求 了解应用文体的相关语言要求。 1.3 应用文体的表达方式 熟练掌握应用文体的表达方式。 1.4 学习应用写作的基本条件 了解学习应用写作的基本条件。 第二讲 公文文体的写作(一) 2.1 公文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公文概念,了解其作用。 2.2 公文的分类和格式 熟悉公文的分类,熟练掌握公文的格式。 2.3 公文的词语与句式 熟练运用公文的词语与句式。 2.4 公文的行文方式与规则 13 理解公文的行文方式与规则。 第三讲 公文文体的写作(二) 3.1 命令、决定 了解“命令”和“决定”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3.2 意见、批复 了解“意见”和“批复”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3.3 公告、通告 了解“公告”和“通告”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3.4 通知、通报 了解“通知”和“通报”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四讲 公文文体的写作(三) 4.1 报告、请示 了解“报告”和“请示”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4.2 函、议案 了解“函”和“议案”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4.3 会议 了解“会议纪要”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五讲 事务文体的写作 5.1 计划 了解“计划”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5.2 总结 了解“总结”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5.3 简报 了解“简报”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5.4 规章制度 了解“规章制度”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六讲 信息文体的写作 6.1 信息 了解“信息”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6.2 通讯 了解“通讯”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6.3 电子文稿 了解“电子文稿”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6.4 说明书 了解“说明书”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七讲 财经文体的写作(一) 7.1 了解“合同”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方式。 7.2 广告 了解“广告”的概念及其类型。 7.3 商务策划书 了解“商务策划书”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7.4 标书 了解“标书”的概念,熟练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八讲 财经文体的写作(二) 8.1 市场调查报告 14 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8.2 市场预测报告 了解“市场预测报告”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8.3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了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8.4 审计报告 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九讲 诉讼文体的写作 9.1 诉讼文书概述 了解“诉讼文书”的概念。 9.2 起诉状 了解“起诉状”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9.3 上诉状 了解“上诉状”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9.4 申诉状 了解“申诉状”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9.5 答辩状 了解“答辩状”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十讲 公关礼仪文书的写作 10.1 求职函、辞职函、慰问函 了解“求职函”、“辞职函”、“慰问函”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10.2 贺信(电)、贺词 了解“贺信(电)”、“贺词”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10.3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 了解“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10.4 请柬、聘书 了解“请柬”、“聘书”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格式。 第十一讲 学术论文的写作 11.1 学术论文的概念与特征 了解“学术论文”的概念及相关特征。 11.2 学术论文的选题 掌握“学术论文”的选题技巧。 11.3 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11.4 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 熟练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应用写作》,张德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现代应用写作教程》,韩国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应用文写作》,高雅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应用文写作》,徐中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文学理论的研究是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努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文艺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文学活动及其理论的能力,打下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系统教学活动,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理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分析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文学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08学时,其中面授:27学时,自学:81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文艺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文艺学研究对象,对文学理论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利用文学理论的观点分析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文学理论的性质 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及应有的品格 1.2 文学理论的形态 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基本形态,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了解文学活动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2.2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理解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建设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活动与文学活动 了解文学活动的地位。 3.2 文学活动的构成 掌握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3.3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了解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掌握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或环节,文学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16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文学的含义 了解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文学的通行含义 4.2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了解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4.3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了解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掌握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掌握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5.2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5.3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掌握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规律,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价值 取向及发展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了解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 6.2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6.3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掌握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了解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文学创造的 主客体关系。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掌握材料(信息)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三个环节 7.2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I 了解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 7.3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了解物化阶段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了解文学创造的发生、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以及文学创造的物化。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8.1 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了解认识活动的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原则 8.2 情感评价 了解审美活动的情感评价的原则。 8.3 形式创造 了解形式创造的规律,掌握认识活动的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的原则;审美活动的情感评 价与形式创造的原则。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文学作品的类型 17 了解文学作品划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9.2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了解文学作品分为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掌握现实型、理想型、 象征型的文学特点及发展、演变的状况;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了解文学文本的审美层次 10.2 文学典型 掌握从审美的角度对典型进行把握。 10.3 意境 了解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0.4 文学意象 掌握文学文本的审美层次和内在的审美形态,了解意象的特征,掌握文学文本的审美层 次和内在的审美形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叙事界定 了解文学叙事包括两个基本特征 11.2 叙述内容 了解叙述内容 11.3 叙述话语 掌握叙述话语内容 11.4叙述动作 了解文学叙事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了解叙述者与作者、声音、接受者,了解叙事性作品 的特性。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12.1 抒情界定 12.2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12.3 抒情方式 了解抒情方式,了解抒情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掌握抒情性作品的特点、构成以及抒情 方式。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13.1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了解风格理论 13.2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了解风格的含义 13.3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了解中外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风格进行分类 13.4 文学风格与文化 掌握文学风格与时代、民族、地域、流派文化关系,掌握文学风格的概念、形态以及风 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风格问题。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8 14.1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了解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4.2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理解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掌握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性质,以及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文学接受的发生 了解文学接受的过程三阶段 15.2 文学接受的发展 了解文学接受的发展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阅读阶段 15.3 文学接受的高潮 了解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掌握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16.1 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了解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16.2 文学批评的模式 掌握文学批评的模式 16.3 文学批评的实践 了解文学批评的实践过程, 掌握文学批评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及批评家 等问题。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5、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年版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国现代文学上承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从世界文学宝库中汲取营养,并在继承与借鉴中革新与创新。通过学 程,学生应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理解社会思潮、文习该课 学思潮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对于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能运用综合比较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分析鉴赏与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与鉴赏评论能力。本科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为从事相关工作作好知识技能的准备,为日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44学时, 其中面授:36学时,自学:108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编 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 第一章 本章主要讲授现代文学产生的外因、内因、产生的过程及其特点,重点了解文学社团的形成及其发展,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第二章 诗歌的解放与探索 第一节 概述 文学创作由诗歌作为突破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派诗歌,都能在第一个十年找到表现者和接受者。 第二节 初期白话诗 胡适在五四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胡适《尝试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康白情的《草儿》、俞平伯的《冬夜》;周作人的诗集《过去的生命》、刘半农的白话诗、文学研究会诗人群。 第三节 郭沫若 生平与创作道路;泛神论对《女神》的影响;郭沫若开一代诗风;《女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四节 湖畔诗人和小诗运动 湖畔诗人。对湖畔诗人的论争。湖畔诗人的特点。小诗产生的原因。冰心、宗白华小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第五节 闻一多 生平简介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歌功利性与艺术性的融合。《红烛》、《死水》中的爱国主义。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闻一多诗歌的影响。 第六节 徐志摩 生平简介;资产阶级的思想内容;对自由、爱和美的追求;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 20 术特色。 第七节 李金发 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李金发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李金发诗歌的影响。 本章教学重点: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难点是对李金发诗歌的理解。以老师讲授为主, 适当组织学生讨论。考核内容是对主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 鲁迅 生平与创作道路。 当代学术领域对鲁迅的认识与评价。 进化论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意义。 鲁迅研究、探索国民性的努力。 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 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精神胜利法。 《野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章教学重点:鲁迅的思想道路,难点是鲁迅作品的艺术特点。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要 分清楚主次,详略得当。主要考核学生对鲁迅思想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的理解。讲授鲁迅既不 能神化作者,也不可过份贬低作者。 第四章 问题小说与乡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 问题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问题小说的意义。 乡土文学产生的原因。 乡土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乡土小说的意义。 第二节 冰心、庐隐 冰心生平与创作。 宗教信仰对冰心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冰心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庐隐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冰心与庐隐在文学创作上的异同。 第三节 王统照、许地山 王统照生平简介。 王统照小说的现实主义。 王统照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许地山生平简介。 许地山小说中的异域风光。 许地山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四节 叶绍钧 叶绍钧生平简介。 叶绍钧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1 长篇小说《倪唤之》。 叶绍钧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五节 废名 废名生平简介。 废名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章教学重点:问题小说、乡土文学的思想内容,难点是废名、许地山小说的艺术特点, 主要考察学生对本章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 自我抒情小说 第一节 概述 自我抒情小说主要指创造社作家创作的小说。 自我抒情小说产生的原因。 自我抒情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自我抒情小说的地位与影响。 第二节 郁达夫 生平简介。 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小说的影响。 当时文坛对郁达夫小说的争论。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创造社其它作家 张资平生平简介。 客观评价张资平小说的地位及其影响。 张资平早期小说的特点及其意义。 冯沅君生平简介。 冯沅君独特的女性视角。 冯沅君小说的艺术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郁达夫的小说,难点是对张资小说的评价,讲授以作品为主,作家为辅。 主要考察学生对自我抒情小说的基本掌握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对郁达夫、张资平性描写 的看法。 第六章 个性独异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 散文的分类(杂文、小品文、报告文学)。 语丝社散文。 新月社散文。 第二节 鲁迅散文 讲鲁迅散文主要讲授鲁迅杂文以及《朝花夕拾》。 鲁迅前期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鲁迅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节 周作人 生平简介 周作人在五四文学运动早期的作用与影响。 周作人散文的分期 周作人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2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影响。 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 冰心散文的主题。 冰心散文的思想内容,对母爱、自然美和童贞美的追求。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生平简介。 朱自清散文的分类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梁遇春、许地山 梁遇春生平简介。 梁遇春散文的艺术特点。 许地山生平简介。 许地山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讲解鲁迅、周作人的散文。考核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情况,通过学习作家 作品了解作家人格思想。 第七章 现代戏剧的兴起 现代戏剧的两股潮流:现代话剧、新歌剧 文明戏 爱美剧。 田汉早期话剧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的三部诗剧 洪深的早期话剧,欧阳予倩、丁西林的早期话剧。 第二编 第二阶段的文学(1927—1937) 第一章 新文学运动的政治分化与多元互补 第一节 普罗文学运动与左翼作家联盟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其贡献 第二节 新月社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想 新月社的人性论。 梁实秋与左翼人士的论争。 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特点 左翼作家与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 第三节 “自由人”与“第三种人”的文艺思想。 左翼作家与胡秋源的论战 左翼作家与苏汶的论战。 第四节 发展中的文学批评 第二个十年文学批评获得长足进步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四种模式。 本章教学重点:为第二个十年文学批评获得长足进步的标志,难点为李健吾的印象主义 批评,要求学生理解几种文艺批评的方式方法及其理论特点,本章不作深入讲解。 23 第二章 左翼小说 第一节 概述 左翼文学的特点。 左翼文学形成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得与失。 社会分析小说。 第二节 蒋光慈、柔石 蒋光慈生平简介。 蒋光慈小说的思想内容。 蒋光慈小说创作的发展。 蒋光慈小说的艺术特色。 柔石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节 茅盾 生平与创作道路。 茅盾是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左翼作家。 茅盾小说的创作的特点(社会分析小说) 两大形象系列(民族资本加与时代新女性形象) 《子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茅盾小说的结构特点。 “农村三步曲”,《林家铺子》 茅盾小说创作的得与失。 第四节 丁玲、张天翼、艾芜 丁玲生平简介。 丁玲小说创作的分期。 丁玲小说的社会批判意识。 丁玲小说的艺术特点。 为什么说四十年代个性主义在丁玲小说中的回归是一种更高思想层次上的回归, 张天翼生平简介。 张天翼小说的三大基本讽刺主题。 张天翼探索国民性的努力。 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的人物形象。 艾芜生平简介。 艾芜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叶紫、吴组缃 叶紫生平简介。 叶紫小说的艺术特点。 吴组缃生平简介。 吴组缃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六节 东北作家群 萧军生平简介。 萧军小说的特点。 萧红生平简介。 萧红的坎坷人生经历对她小说创作的影响。 萧红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端木蕻良生平简介。 24 端木蕻良小说的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茅盾小说创作,难点是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在讲授中老师要注意分清, 左翼文学作家的异同。 第三章 “京派”与“海派”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京派”与“海派”的由来。 “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京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海派”小说的分期及其创作特色。 客观评价“京派”与“海派”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老舍 老舍生平与创作道路。 宗教信仰对老舍人生和创作的影响。 杰出的市民阶层的表现者和反思者。 《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老舍前后期创作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沈从文 沈从文生平与创作道路。 独特人生经历对作者文学创作的影响。 乡村世界的表现者与反思者。 沈从文小说中人性美的主要特点。 作者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探求在小说中的实践。 中篇小说《边城》的理想主义特色。 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穆时英、施蛰存 穆时英生平简介。 穆时英小说的特点。 施蛰存生平简介。 施蛰存小说的特点。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老舍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难点是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老师要讲清楚 “京派”“海派”各自的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京派”“海派”基本创作风格的理解。对一 些作家如穆时英、施蛰存要结合理论以分析作品为主。 第四章 其它作家的小说 第一节 巴金 巴金生平及创作道路。 巴金小说创作的分期。 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巴金早期小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 《家》的主题,觉新、觉慧、高老太爷人物形象分析。 《家》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巴金四十年代小说的特点。 25 汪文宣、曾树生人物形象分析。 《寒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比较巴金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变化。 第二节 李劫人 李劫人生平简介。 “大河”系列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章教学重点:讲授巴金小说创作,老师要结合作家作品讲解作家作品风格的发展变化。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巴金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 第五章 体裁多样的散文 第一节 鲁迅散文(下) 鲁迅后期散文的思想内容。 鲁迅后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林语堂、丰子恺 林语堂生平简介。 林语堂散文的幽默。 林语堂散文的思想内容。 林语堂散文的艺术特色。 丰子恺散文的思想内容。 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三十年代报告文学 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繁荣的原因 夏衍生平简介。 夏衍的《包身工》。 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第六章 现代戏剧的丰收 第一节 曹禺 曹禺生平及创作道路。 曹禺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对家庭题材写作的关注。(《雷雨》、《家》、《北京人》) 《雷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周朴园、繁漪、周萍、侍萍、鲁贵人物形象分析。 曹禺话剧创作的变化及其不倦追求的基础。 曹禺及其同代作家在其一生创作中的得与失。 第二节 田汉、夏衍 田汉三十年代的话剧创作。 三十年代田汉话剧创作的艺术追求。 夏衍话剧创作的特点。 《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点。 李健吾话剧的艺术特点。 第七章 三十年代诗歌 第一节 臧克家 臧克家生平简介。 诗集《烙印》的出版及其影响。 26 《老马》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二节 戴望舒 戴望舒生平简介及创作分期。 戴望舒诗歌的思想内容。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卞之琳 卞之琳生平简介。 卞之琳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三编 第三阶段的文学(1937—1949) 第一章 四十年代小说 第一节 概述 四十年代小说的分类。 按地域分类(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 按流派分类。 第二节 沙汀 沙汀生平简介。 系列小说“三记” 《在其香居荼馆》的思想内容。 沙汀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钱钟书和《围城》 钱钟书生平简介。 钱钟书的小说是学者小说。 《围城》的思想内容。 《围城》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路翎 七月派小说及其特点。 路翎生平简介。 《财主的儿女们》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 张爱玲小说 张爱玲生平简介。 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六节 张恨水 我国近代通俗小说的流变。 张恨水生平简介。 张恨水小说创作的分期。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 解放区小说 第一节 赵树理 赵树理生平简介。 赵树理一生对文学大众化的追求与实践。 赵树理小说的思想内容。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27 第二节 孙犁 孙犁生平简介。 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土改小说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艺术特色。 周立波生平简介。 周立波《暴风骤雨》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四十年代的诗歌 第一节 概述 抗战初期、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诗风的变化。 诗歌思想上的民族化和艺术上的多样化的追求与探索。 第二节 艾青 艾青生平简介。 艾青诗歌中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的形成。 九叶诗派对现代派诗歌艺术的实践。 第四节 民歌体诗 李季生平简介。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阮章竞的《漳河水》的艺术特色 袁水拍《马凡驼的山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四十年代戏剧 第一节 概述 四十年代戏剧的特点 第二节 历史剧 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点。 《屈原》中屈原的形象。 第三节 讽刺喜剧 陈白尘《升官图》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 朱栋霖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志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现状,掌握代表性作家及作品,并逐步提高阅 读赏析能力。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44学时, 其中面授:36学时,自学:108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当代文学的源流、特点、分期及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当代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当代文学的源流 学生掌握要点:当代文学各时期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社会文化背景(1949,1978) 主要内容: 1.1文化批判运动与文学的曲折发展 1.2政治调整与文学的迷茫 习题:文化批判运动 重点难点:总体背景;政治与文学的关系 学生掌握要点:文艺政策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诗歌(1949,1978) 主要内容: 2.1概述 2.2郭小川的诗歌 2.3闻捷的诗歌 习题:郭小川闻捷诗歌的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诗歌总体状况;作家与作品 学生掌握要点:郭小川作品分析 第三章 小说(1949,1978) 主要内容: 3.1概述 3.2农村题材小说 3.3历史题材小说 3.4现代历史题材小说 3.5战争题材小说 3.6干预现实的小说 习题:分析一部红色经典作品 重点难点:各种题材小说发展状况;重读红色经典 29 学生掌握要点: 作家与作品 第四章 散文(1949,1978) 主要内容: 4.1概述 4.2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习题:散文三大家的再评价 重点难点:散文总体发展态势;作家与作品 学生掌握要点:散文三大家的再评价 第五章 戏剧(1949,1978) 主要内容: 5.1概述 5.2老舍的戏剧 5.3田汉的戏剧 习题:《茶馆》的艺术特征;《茶馆》对历史的反映. 重点难点:戏剧概况;作家与作品 学生掌握要点:《茶馆》的艺术特征 第六章 社会文化背景(1978,1989) 主要内容:本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重点难点:总体背景;现代思潮与文学的关系 学生掌握要点:经济生活对文学的影响 第七章 诗歌(1978,1989) 主要内容: 7.1概述 7.2“归来者”的诗歌 7.3朦胧诗 习题:分析一首朦胧诗. 重点难点:诗歌总体发展态势;朦胧诗作家与作品 学生掌握要点: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第八章 小说(1978,1989) 主要内容: 8.1概述 8.2伤痕小说 8.3反思小说 8.4改革小说 8.5寻根小说 8.6先锋小说 8.7新写实小说 习题:分析一部小说作品. 重点难点:各个文学思潮的总体艺术特征;代表性作家与作品 学生掌握要点:文学思潮的概念和总体艺术特征 第九章 散文(1978,1989) 主要内容: 9.1概述 9.2巴金杨绛汪曾祺的散文 习题:分析汪曾祺的散文作品 重点难点:散文总体发展态势;作家与作品 30 学生掌握要点:杨绛散文的艺术特征 第十章 戏剧(1978,1989) 主要内容: 10.1概述 10.2沙叶新的戏剧 10.3高行健的戏剧 习题:分析《绝对信号》的艺术创新 重点难点:戏剧总体发展态势;高行健戏剧赏析 学生掌握要点:高行健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十一章 社会文化背景(1990至今) 主要内容:概括九十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重点难点:总体背景;三元一体文学格局 学生掌握要点:多元化文化语境对文学的影响 第十二章 九十年代诗歌(1990至今) 主要内容:诗歌的总体状况 重点难点:诗歌的发展变化;代表性诗人 学生掌握要点:代表性作家与作品 第十三章 九十年代小说(1990至今) 主要内容:小说的总体状况 重点难点:小说发展的总体状况;小说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 学生掌握要点:代表性作家与作品 第十四章 九十年代散文(1990至今) 主要内容:散文的总体状况 重点难点:散文发展的总体状况;学者散文 学生掌握要点: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第十五章 九十年代戏剧(1990至今) 主要内容:戏剧的总体状况 重点难点:戏剧发展的总体状况 学生掌握要点:代表性作家与作品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许志英、丁帆等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铁仙等主编,《新时期文学二十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外国文学》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外国文学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奠定必要的和良好的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基础。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44学时, 其中面授:36学时,自学:108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编 欧美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1.1 概论 了解: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特别是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他的史诗《伊尼德》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理解:罗马文学深受希腊文学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点。罗马文学在希腊文学和近代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作用。罗马文学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 掌握:古希腊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1.2 荷马史诗 了解: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民间口头创作的总汇。 理解:史诗的形成及基本内容。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阿喀流斯、赫克托尔。它的历史 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掌握: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荷马史诗的艺术技巧。 1.3 古希腊戏剧 了解: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的主要创作和贡献;阿里斯多芬是“喜剧之父”。主要作品 《阿卡奈人》与《鸟》。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悲剧的起源及其特点;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特点。 掌握: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2.1 概论 了解:欧洲中古文学,包括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的文学,它和封建社会形成、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欧洲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督教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教会制约和垄断了文化教育。欧洲中古文学的分类;各类文学的主要成就。 理解: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2.2 但丁与《神曲》 了解:中世纪意大利文学的代表作家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的生平与创作。但 32 丁的早期文学创作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抒情诗与散文的合集《新生》,还有《飨宴》、《论俗语》;《神曲》(约1307——1321)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理解: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 的地位和影响。 掌握:《神曲》的矛盾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作品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3.1 概论 了解: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流。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弗兰齐斯得•彼特拉克(1304——1374)及其《歌集》,欧洲早期人文主义文学重要作家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及其代表作《十日谈》。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拉伯雷《巨人传》的内容及其意义。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及《小癞子》。西班牙民族戏剧及维加的《羊泉村》。人文主义文学在英国达到了高潮,标志这一高潮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 理解: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在西欧与中欧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一场以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大学才子派。塞万提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创作动机,小说的情节、主题。 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堂•吉诃德》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征。 3.2 莎士比亚 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及各时期创作的特点、主要剧种和主要作品。 理解:莎士比亚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福斯泰夫式的背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掌握:莎士比亚创作思想的变化特点及其根源;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原因及意义;《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4.1 概论 了解:诗人和政治家约翰?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三部杰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十七世纪法国文学主潮是古典主义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戏剧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前期代表作家高乃依,他的《熙德》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作。后期的代表作家拉辛,他的《安德洛玛刻》(1667)是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布瓦洛(1636——1711)的《诗的艺术》被人们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法典。莫里哀(1622——1673)是古典主义全盛时期的杰出的喜剧作用。拉封丹的《寓言诗》。 理解: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 掌握: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2 莫里哀 了解: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最杰出的喜剧诗人。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 早期创作风俗喜剧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1661)和《太太学堂》;1664——1669是莫里哀创作的繁荣时期,讽刺喜剧《伪君子》(1664——1669)、《堂 •璜》、《悭吝人》和《乔治•唐丹》。 晚年的创作,充分运用民间戏剧体裁。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史嘉本的诡计》 理解:《悭吝人》的题材与主题。守财奴阿巴公的形象。 掌握:《伪君子》的人物形象:喜剧的中心人物答尔丢夫的伪善特征。桃丽娜及奥尔恭。 33 《伪君子》的艺术特点。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5.1 概论 了解:启蒙运动的产生、性质和任务。启蒙文学的成就:启蒙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启蒙时期的法国哲理小说,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的创作。卢梭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斯》与教育小说《爱弥尔》。喜剧家博马舍的“三部曲”。 启蒙时期德国文学的三个时期。莱辛(1729——1781)的文艺理论著作和美学思想。歌德和席勒的创作,席勒的《强盗》、《阴谋与爱情》。 理解: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狂飙突进”运动。 掌握: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5.2 歌德 了解:歌德的生平与创作道路。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悲剧《浮士德》取材于德国的民间传说。 理解:歌德在魏玛公国。歌德的思想矛盾 掌握:《浮士德》的情节与艺术结构。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第六章 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6.1 概论 了解: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思潮。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英国的两代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诗人的创作,拜伦和雪莱及其创作。法国浪漫主义成就,雨果的创作。俄国浪漫主义成就,普希金的创作。美国浪漫主义成就,惠特曼的创作。 理解: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及两种倾向。浪漫主义;“湖畔派” 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6.2 拜伦 了解:拜伦是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家。拜伦的生平和创作。 理解:拜伦定居伦敦时的悲观情绪和“东文故事诗”的创作。“东方故事诗”(“东方叙事诗”);“拜伦式英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发表及其意义,游记的两个主人公、中心主题及浪漫主义特色。 掌握:诗体长篇小说《唐璜》的主要内容、主人公形象、艺术特色。 6.3 雨果 了解: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家。他的《克伦威尔?序言》(1827)是积极浪漫主义纲领。剧本《欧那尼》(1830)的上演是浪漫主义最后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 理解:美丑对照原则。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主题及对照原则的运用。《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九三年》(1873)等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掌握:《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冉阿让的悲惨命运和性格发展。《悲惨世界》中的道德抽象性,宣扬“爱”的力量和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 7.1 概论 了解:十九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此期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梅里美与《嘉尔曼》。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代表是狄更斯。萨克雷的长篇小说《名利场》,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长篇小说《简?爱》,爱米丽?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34 东北欧文学。易卜生的创作及《玩偶之家》。俄国现实主义的发展。果戈里的创作及《死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托尔斯泰的创作。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余人和小人物形象。美国文学产生于独立战争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浪漫主义文学,60年代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马克•吐温的的创作。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创作。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 理解:多余人;自然派;小人物;巴黎公社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 掌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比较。 7.2 司汤达 了解:司汤达的生平和创作。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宣言书。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 理解:长篇小说《红与黑》的素材,从《于连》到《红与黑》。关于“红”与“黑”的象征意义和副标题“一八三O年纪事”。作品的基本情节。 掌握:《红与黑》的主题思想及深刻的政治历史意义;于连形象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作品的艺术成就。 7.3 巴尔扎克 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与创作。《人间喜剧》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高老头》(1834)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理解:《人间喜剧》的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人间喜剧》的形成过程、社会历史内容、总的主题及现实主义成就。长篇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 掌握:《高老头》中高里奥的“父爱”悲剧。拉斯蒂涅形象及典型意义。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形象。《高老头》的艺术特征。 7.4 狄更斯 了解:狄更斯的生平与创作。各时期的主要作品。 理解:狄更斯创作的分期及其特点。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写作时代和作者创作意图。 掌握:《双城记》的情节结构。《双城记》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作品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 7.5 果戈理 了解:果戈里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果戈理的中短篇小说和喜剧创作。 理解:果戈理的“含泪的微笑”风格。《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赫列罗达科夫的形象。 掌握:《死灵魂》的主题内容。泼留希金的形象。乞乞科夫的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 7.6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创作成就。 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结构。 掌握:《罪与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 7.7 托尔斯泰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各个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 理解: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主义。忏悔贵族。《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复活》的思想内容。玛丝洛娃的形象。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复活》的艺术特色。 掌握:安娜形象及其悲剧根源。《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 7.8 易卜生 了解:易卜生的生平与主要创作。 理解:易卜生创作的分期及特点。社会问题剧。易卜生戏剧创作的意义,他在戏剧史上 的地位。 掌握:代表作《玩偶之家》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点。 7.9 马克•吐温 35 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与创作。马克•吐温各个时期的主要创作成就。 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题思想。这部作品是《哈克贝利•费恩险记》的姊妹篇 掌握: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险记》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第八章 19世纪欧洲非现实主义文学 8.1 概述 了解: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作品。 理解: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8.2 左拉 了解:左拉是法国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自然主义理论的创建者、自然 主义运动的领袖。左拉的生平、思想与创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重 要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20卷长篇,其主要作品有:《小酒店》、《萌芽》)、《娜 娜》、《萌芽》等。 理解:左拉的代表作《萌芽》的题材与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8.3 波德来尔 了解:波德莱尔的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理解:波德莱尔的艺术观与创作。 掌握:代表作诗集《恶之花》的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点。 第9章 20世纪文学(一) 9.1 概述 了解:苏联、法国、英国、德语国家和美国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罗斯塔之窗。解冻文学。战壕真实派。全景文学。长河小说。陌生化效果。 《美国的悲剧》的思想内容。 9.2 高尔基 了解:高尔基的生平。高尔基小说、戏剧和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理解:萨姆金精神。高尔基早期创作特色。 掌握:《母亲》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9.3 肖洛霍夫 了解:肖洛霍夫的生平与主要创作成就。 理解:《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战争文学史上的地位。《静静的顿河》的基本内容。 掌握:葛利高里形象和悲剧意义。《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9.4 罗曼•罗兰 了解:罗兰的生平与戏剧创作。传记创作。小说创作。政论和杂文创作。 理解:音乐小说。 掌握:《约翰 • 克利斯朵夫》中约翰 • 克利斯朵夫形象的意义。 9.5 海明威 了解:海明威的传奇经历和海明威的主要创作成就。 理解:迷惘的一代。冰山原则。硬汉子性格。《永别了,武器》的思想内容。 掌握:《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桑地亚哥形象,艺术特色。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 10.1 概述 了解: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未来主义的产生、特征及主要代表作家 及其作品。 理解: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 掌握:举例说明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36 10.2 艾略特 了解:艾略特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 理解:《荒原》的象征意义。 掌握:《荒原》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 10.3 卡夫卡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与主要创作成就。 理解:卡夫卡式的小说。《城堡》的寓意。 掌握:《变形记》的内容主题和艺术手法。 10.4 乔伊斯 了解:乔伊斯的主要作品。 理解:《尤利西斯》的思想内容。 掌握:《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第十一章 20世纪文学(三) 11.1 概述 了解:六大思潮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理解: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时主义。 掌握:举例说明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11.2 萨特 了解:萨特的小说、戏剧和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品。 理解:“他人就是地狱”。境遇剧。 掌握:《禁闭》的内容与艺术特征。 11.3 贝克特 了解:贝克特的代表作品。 理解:《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掌握:《等待戈多》的主要特色。 11.4 海勒 了解:海勒的主要作品。 理解:“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涵义。反英雄尤索林的形象。 掌握:《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11.5 加西亚•马尔克斯 了解:马尔克斯的主要创作成就。 理解:《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象征寓意。 掌握:《百年孤独》的魔幻性特征。 第二编 东方文学 第十二章 古代文学 12.1 概述 了解:古代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作品。 理解:《亡灵书》。吠陀文学。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12.2 《圣经》 了解:旧约文学的分类及代表作。《创世纪》。《雅歌》。新约文学的分类。 理解:圣经文学的价值和影响。 掌握:圣经文学的主要特征。 12.3 迦梨陀娑 了解:迦梨陀娑的诗歌和戏剧创作。 37 理解:沙恭达罗和豆扇陀的形象。 掌握: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第十三章 中古文学 13.1 概述 了解:中古文学的主要成就。中古各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理解:《万叶集》。“物语文学”。《古兰经》。 掌握:中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13.2 紫式部 了解:《源氏物语》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中主要的男女主人公。 理解:光源氏形象。贵族妇女群像。 掌握:《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13.3 《一千零一夜》 了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 理解:框架式结构。 掌握:《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十四章 近现代文学 14.1 概述 了解:日本、印度、阿拉伯、尼日利亚等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理解:“自然主义”。“唯美主义”。“旅美派”。“新感觉派”。 掌握:近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 14.2 夏目漱石 了解: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 理解:苦沙弥和猫的典型意义。《我是猫》的批判性。 掌握:《我是猫》的艺术特点。 14.3 川端康成 了解:川端康成的主要代表作品。 理解:岛村形象。驹子形象。 掌握: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征。雪国的艺术特色。 14.4 泰戈尔 了解:泰戈尔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创作。 理解:泰戈尔《吉檀迦利》中“神”的形象 掌握:《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4.5 普列姆昌德 了解:普列姆昌德各个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 理解:《戈丹》的思想内容。 掌握:何利的形象。 14.6 马哈福兹 了解:马哈福兹的“三部曲”。 理解:马哈福兹在埃及文学史上的地位。 掌握:“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外国文学简编》,梁立基 陶德臻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哥伦比亚英国小说简史》,John Richetti,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版 38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点介绍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了解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动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72学时, 其中面授:18学时,自学:54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以专题形式教授;教材内容80%讲授,20%自学;教材以外的内容补充进教学;案例与理论形成一定比例;概念准确、理论完整、简要;联系社会与学生思想实际。 教学重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语言学的基本任务;语言的构造与机制;语音的性质和分类;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的组合及语流音变的种类;语素和语素变体;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句子的结构分析;句子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词义的层次、概念内容和联想内容;歧义成因分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语言变异的种类;语言使用的基本概念;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分化和统一的特点;语言结构要素的演变特点;语言接触的特点及语言的亲属关系;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及文字改革的意义。 教学难点:本课程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理论,学习中要求师生结合相关的而充分的共同语、方言、民族语言及外语的实例进行理论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讲 语言与语言学 1.1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财富 理解动物“语言”和人类的语言的区别,了解幼儿是怎么学会说话的;从而理解、掌握人类语言的相关特点。 1.2 语言是符号系统 理解语言、言语、说话的区别,明确语言存在的方式。理解、掌握语言的符号性、系统性。 1.3 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1.4 语言学的任务 了解语言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讲 语言的构造与机制 2.1 语言的构造 认识和理解语言的构造、语言单位的切分和归并。理解、掌握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9 2.2 语言的机制 认识和理解语言的一些主要机制——预设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多余机制、类推机制、对称机制、经济机制。 第三讲 语 音 3.1 语音的性质和分类 掌握语音的物理性质,认识、理解语音的生理基础。理解、掌握音素和音标。掌握语音的分类——元音、辅音。 3.2 音位 理解什么是音位和音位变体;掌握音位的区别特征;了解超音质音位 3.3 音位的组合 理解、了解音节;熟练掌握音位的组合;了解语调及其作用。 3.4 语流音变 熟练掌握语流音变的种类。 四讲 语 法 第 4.1 语素和词 理解语素和语素变体,认识、了解词和词的构成;了解自由和粘着。 4.2 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词类 掌握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认识、理解词的基本组合类型和词类。 4.3 句子 了解句子和成句的条件;熟练掌握句子的结构分析,理解句子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理解变换及其作用, 4.4 语法结构类型 认识、理解语法结构类型中的形态类型和句法类型。 第五讲 语 义 5.1 词义 了解词和词义;理解词义的层次、概念内容和联想内容;认识词义的关系。了解义素分析的方法. 5.2 句义 明确句子和句义;了解句子中词义的选择和限制;熟练掌握歧义成因分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理解预设。 第六讲 语言的变异 6.1 变异概说 了解语言变异的表现;认识和理解语言变异的种类。 6.2 地域变异 认识和理解地域方言、次方言特点及其关系;了解语言地理学概况。 6.3 社会变异 认识和理解语言社会变异的主要类型——阶层变异和行业变异、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种族变异和民族变异及其各自特点。 6.4 功能变异 了解书面语、谈话语体的特征,了解语言的社会变异研究概况。 第七讲 语言的使用 40 7.1 言语行为 认识和理解语言使用的基本概念之一——言语行为。 7.2 言语过程 认识和理解语言使用的基本概念之一——言语过程。 7.3 合作原则 掌握合作原则和语用推理;理解会话含义。 7.4 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认识、了解语境的诸因素及语境的作用。 7.5 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 理解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 第八讲 语言的演变 8.1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理解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8.2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理解语言分化和统一的特点;了解共同语的形成的规范。 8.3 语言结构要素的演变 掌握语言结构要素的演变特点——语音的演变、语法的演变、词义的演变、词汇的消长。 8.4 语言的接触 理解语言接触的特点。了解语言成分的借用、双语现象和语言的同化、皮钦语和混合语。 8.5 语言的亲属关系 了解什么叫亲属语言及怎样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认识、了解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 8.6 语言的演变反映人民的历史 从词语变化探索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从地名看民族的迁徙、从人名看民族的文化心态 等方面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九讲 文 字 9.1 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理解什么是文字,文字三要素:形、音、义,文字的作用以及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9.2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9.3 文字的改革 了解当前文字改革简况、文字改革的方式和汉字改革;理解文字改革的意义。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4、《语言和社会生活》,陈原,三联书店,1980年版 41 《逻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向学生介绍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应用逻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逻辑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学习、研究专业课程、撰写高质量的论文等打下坚实的逻辑学基础。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84学时, 其中面授:21学时,自学:63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一、绪论 基本内容:阐述逻辑学的对象、性质、作用、研究与学习方法 重点或难点:思维、语言与逻辑三者的联系;逻辑学的对象;逻辑学的作用;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二、概念 基本内容:阐述概念的含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以及概念间的关系。 重点或难点:概念、限制、概括、定义、划分的定义;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定义和划分的规则以及违反它们所产生的逻辑错误 三、判断 基本内容:判断的含义及理解;介绍判断的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关系。 重点难点:判断及特征;性质判断词项的周延情况及对当关系;复合判断的真假值。 四、演绎推理(上) 基本内容:推理的含义理解,推理的种类介绍,直接推理、三段论、关系推理的内涵以及应用。 重点或难点:推理的逻辑性;直接推理有哪几种;三段论的规则及各格的特殊规则 五、 演绎推理(下) 基本内容: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的含义及种类,以及如何在现实中的运用。 重点或难点:复合推理的种类 六、归纳逻辑 基本内容:归纳逻辑的含义,性质和作用以及与演绎的关系,传统归纳逻辑的简单介绍。 重点或难点:归纳与归纳逻辑的关系;归纳推理的理论基础;归纳和演绎的关系;传统归纳逻辑的内容及其规则。 七、类比推理与假说 基本内容:类比推理含义,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类比的作用;假说及其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去检验。 重点或难点:什么是类比推理;假说的特征;假说及其形成和检验的方法 八、基本规律 42 基本内容:基本规律的含义及客观基础,同一律的含义、内容作用及要求以及违反它所产生的逻辑错误 重点或难点:基本规律的内容;违反它所产生的逻辑错误。 九、论证 基本内容:论证的定义和组成要素,论证与推理的关系,论证的作用,论证的规则,演绎、归纳、类比证明、直接、间接证明的含义及区别反驳的定义和组成、反驳的方法和种类,诡辩的理解。 重点或难点:论证的内涵;论证与推理的联系;反驳与论证的关系;反驳的方法;破斥诡辩。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逻辑学教程》,何向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4年 教参: 1、《形式逻辑》,金岳霖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普通逻辑》(增订本),《普通逻辑》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周礼全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 4、《新逻辑程》,宋文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逻辑导论》,苏佩斯著,宋文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6、《模态逻辑引论》,周礼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7、《逻辑百科辞典》,周礼全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43 《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美学是研究美以及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是汉语言学专业开 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与规律,提高感受美,认 识美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推动美的创造,促进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发展;并且在哲 学的层面上融会所学的文学艺术知识,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08学时, 其中面授:27学时,自学:81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分为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三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对古今中外各种美 学观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用所学知识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准确的鉴赏和分析。其中马克 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是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美 1.1美的本质和特性(掌握本质,理解特性) 1.1.1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1.2.2美的特性 1.3.3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2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掌握概念,理解构成要素,了解产生和发展) 1.2.1美的内容和形式 1.2.2形式美的构成 1.2.3形式美的产生和发展 1.3现实美 1.3.1现实美的地位和意义(掌握概念,理解内容) 1.3.2社会美 1.3.3自然美 1.4艺术美 1.4.1艺术美的本质及其特殊价值(掌握概念,理解内容) 1.4.2艺术分类的美学依据 1.4.3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1.5崇高、滑稽和优美(掌握概念、内容,学会分析) 1.5.1崇高 1.5.2悲 1.5.3滑稽(喜) 1.5.4优美 第二章 美 感 2.1美感的本质和特性(掌握本质,理解特性) 44 2.1.1美感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直观 2.1.2美感的产生和发展 2.1.3美感的特性 2.2美的欣赏和判断(掌握条件,理解过程和特性) 2.2.1美的欣赏的主观条件 2.2.2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2.2.3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2.2.4审美判断的标准 2.3美感的心理要素(一般了解) 2.3.1感觉和知觉 2.3.2想象 2.3.3情感 2.3.4理解 第三章 美的创造 3.1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一般了解) 3.1.1美的创造的实质 3.1.2美的创造和异化劳动 3.1.3美的创造的历史发展 3.2现实美的创造(一般了解) 3.2.1现实美创造的广阔领域 3.2.2现实美创造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2.3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 3.3艺术美的创造(掌握创作方法,其它了解) 3.1.1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3.3.2艺术的典型化 3.3.3艺术美的创造与艺术家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美学原理》刘叔成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美的历程》李泽厚,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5 《神话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神话研究是研究中外神话以及人们对神话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神话研究》是汉语言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神话的本质与规律,提高感受神话,认识神话,分析神话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推动美的创造,并且在哲学的层面上融会所学的文学艺术知识,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08学时, 其中面授:27学时,自学:81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讲 神话学研究:类型及文化处境 神话虽然是野蛮、茹毛饮血时代原始人类的产品,但往往亦蕴含哲理。肯定的,这些「时代的产品」反映着远古时代价值的观念,对了解原始时代有一定的作用、功能。另外,很多主题的神话,如开天辟地神话、创造人类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等等都在各民族、各地方的神话中出现,可以从比较中,探索得一些原始人类的一些情况、观念。神话中的一些英雄或人物形象(如: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女娲、黄帝、嫦娥、后羿、夸父等;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普罗米修斯、爱神、太阳神等都可以作比较(他们之间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 亦有相异之处) 1.1 比较同一主题或相类似内容的神话 例如:开天辟地神话、创造人类神话、天国与地狱神话、爱情神话、英雄神话„„等等比较它们的相同点、相似点、相异点;甚至找出「原因」 例如:「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很多民族的神话都这样形容:「混沌世界开始时,有一只蛋浮在水面上,„„」 1.2 把相同或近似神话人物(事迹、形格、甚至象征性)比较 例如:为什么很多民族的神话都向月亮找寻不死之药呢?为什么很多民族的大阳神都是驾着(龙)车在天上飞行的呢?为什么太阳神都是英俊男性呢?又例如: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为人类的进步而献出自已的一切,把天火盗给人间;教导人类步向文明社会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相对地,中国神话里,有没有一个(或多个)类似这样的伟大神话人物呢?(教人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教人天文地理的伏羲?造人和补救世界的女娲。 1.3 用民族学的角度去探讨各民族神话的神家族系统之形式与演变 例如:希腊神话的宙斯——其几代族谱之组成;又如中华民族先祖的炎帝、黄帝之演变、发展。 第二讲 「神话理论」比较研究 46 2.1 欧美有很多不同的比较神话学派 十八世纪末意大利学者维柯是比较神话学派的创始人。之后,有麦克斯?缪勒(Max F. Muller)创立「语言学派」。另外还有「人类学派」、「传播学派」、「功能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心理学派」。在中国,古代的庄子、屈原(《天问》、《九歌》都对神话有论述。近代学者严复、黄遵宪、章炳麟(太炎)等都是中国比较神话学的拓荒者,尤其章炳麟的著述较有系统。现代作家与学者鲁迅、茅盾、郭沬若、闻一多、郑振铎、锺敬文及袁珂、王孝廉等都是比较神话学的专家。 第三讲 比较神话学比较研究方法 3.1 用对比或模拟的平行研究方法 3.2 用影响研究方法 3.3 纵向(时间先后) “chronological” 3.4 横向(地域的、民族的不同分布) 3.5 归纳法及演绎法 第四讲 比较文化学 4.1 文化隔离 自然隔离 (地理区域、语言差异、人种的差异) 社会隔离 (社会结构的差异、+战争) 心理隔离 (观念的差异、心态、价值观的差异) 第五讲 神话学中的神 5.1 神的定义,类别、等级、本质和基本特征 神的定义:产生于人类原始社会 — 当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定了解之后,对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进行探索而产生了神的观念。原始人类渐渐认为:各种自然现象、规律和社会现象、规律背后,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 ( Plato’s “ Unmoved mover, Uncaused Clause”) — “神”。 “神“不具躯体之质,但具躯体之形;不受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限制,但却能影响物质世界。 5.2 神话学中神的类别 5.2.1属性:自然神、社会神、兽形神 5.2.2形式:物形神、图腾、拟人神、抽象神、部落神 5.2.3民族学:民族神、单独神 5.2.4发展:家族系统神、主神与属神 5.3 各种“神”的本质与特征 5.3.1自然神— 「最早」 —「远古」原始社会生活环境恶劣,所以对大自然现象产生恐惧 , 敬畏, 如河流、山、风、雨、日、月etc. 5.3.2社会神:随着人类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以至生产力的发展等,人的心理活动亦添进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人类的感情,也从单纯的生物性(本能)增加社会性。例如:对异性的追求,在生物界中单纯是为了「传宗接代」(繁衍后代)的活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便发展至带有社会性的「爱情」 — 但人往往对这些社会力量威到不可理解,不能驾驭,甚至「无奈」,觉得「造物弄人」。所以原始人类认为:这种社会力量是由操纵人类命运之神所主宰 如命运神、爱神、„等;到了宗族、城邦形式之后,又有祖先神、守护神(patron god),社会生产分工而形成行业之后,又有行业神,如 「工艺女神」(Athena);「铁匠神」等。这些社会神是指将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人格化形成的神:命运三(姊妹)女神、缪斯 (muse) =(文艺)九女神(姊妹) 不过,很多社会神是由自然神引伸,演进而来的 — 既代表某种自然力量,也代表某种社会功能。例如:命运神话中的Apollo,他原是太阳神,是光明之源,每天驾着太阳车由东向西走,即是「白画」;但Apollo 也掌管医药、畜牧、弓箭、甚至预言等社 47 会职能。又例如:Zeus(宙斯)原是雷神,天神,后又掌管奥林匹斯山,成为众神之神。 5.3.3物形神:是古老的神的形态,是初民拜物崇拜的对象 — 被视为具有神秘能力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造物)。在采集时代,人类对其赖以生活的某些野果树或曾因其对氏族作出某些贡献的某株树 = 「圣树」崇拜。 物形神是人类对动物、植物、或一般对象,加以神化崇拜。[物神一词,源出于拉丁文 factitus, 原意为「精心制成的东西」。又1760年法国学者布罗塞Charles de Brosses, (1709-1777)着有《物种崇拜》]。 5.3.4图腾:(与物形神相类似的) 是印第安语totem 的音译,源出于奥季布瓦(Ojibwa)族方言,有亲属、标记的含意,指一个民族的标志或图徽。当人类社会发展至氏族社会阶段时,人类相信各氏族分别源出于各种特定的物类,大多数氏族以动物为图腾,其次是植物等,Ojibwa 部族有23个氏族,全部都以动物为图腾,如狼氏、鹤氏、鹰氏„„等 图腾观念产生的原因有四种: 认为图腾物类有超自然能力,确认了氏族与图腾的关系,会得到图腾的庇佑和保护; 氏族曾受益于某种动物、植物,例如:饥荒时曾藉「他(们)」维持氏族的食物来源,(引导),因此认其为图腾,既表感恩,也望藉膜拜「他」而丰衣足食; 相信自已的祖先是图腾物的化身或转世,因此而「认祖归宗」; 根据氏族与图腾物长期相处,共存,认为与图腾有结盟关系,如兄弟般。 5.3.5拟人神:(人格化神)(personified):古希腊(罗马)人信奉的神,大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本性,(甚至七情六欲等) 5.3.6抽象神:中国古代(商、周)信仰「天」(没有具体形象,没有人称、也没有位格);但是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伊斯兰教的Allah也是无形无像的。 5.4神的等级 5.4.1神格:是古代人数自已有了等级制之后的产品。当人类产生了阶级社会之后,神的世界也有了等级。 5.4.2至高神:主神 — 众神的神谱体系中之首,众神之神。例如Zeus;(“Egyption Sun God Re”, “Amon-Re”) 5.4.3属神:是指形式有神话系统之后,既有主神,而其各神则各从其类,各掌其职,担负一定的自已职能、社会职能,(但又必须附属于主神领导下的体系)。 逊位神:(拉丁文Deus Otiosus 的意译)含有无职司、静休、退出原有地位(逊位)的意思。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神话研究》 李定凯 巴蜀书社 2006年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茅盾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48 《郭沫若与日本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郭沫若与日本文学是研究郭沫若自身文学创作与留学期间接触日本文学发生关联的一门学科。《郭沫若与日本文学》是汉语言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郭沫若文学创作状况及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收到日本文学的影响而创作出伟大的诗歌等文学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同是东方国家的中国和日本在文学层面上有哪些差别及相似之处,以此来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三、开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108学时, 其中面授:27学时,自学:81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讲 郭沫若在留学期间,直接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哺育,日本的和歌、徘句成为他写作《女神》集中一些诗篇的直接参照系。 和歌、徘句,是日本人的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是表现刹那间的情感,捕捉瞬息间的思想火花的利器。这种形式是日本人大胆吸收汉诗的联句而加以创造成功的。日本的五行和歌,源于中国的律诗谣谚,它是由“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音”构成;日本的三行(包括两行)徘句主要源于我国唐代的绝句,由“五、七、五共十七音”构成,徘句除了要用“季语”外,由于“五、七、五”的交叉使用,比我国的绝句更富于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日本老一辈文学家和诗人都能写汉诗,他们在汉诗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日本本民族特征这一诗歌形式。反过来,日本著名徘句大师芭蕉以及千家元磨、川柳等又给“五四”时期盛行的小诗以巨大的影响。其中郭沫若、周作人所受影响最为明显。如:郭沫若所写的《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等短诗。1919年北新社编有一本《新诗年选》政治社会意识在暖昧的探求“现代个J睦”中消解了。自传体风格的私小说成了日本文学的主流。私小说,也叫做“自我小说”,或称为“合境小说”。但它不是自传,而可以进行虚构。私小说的基本模式是: A、作者的恋爱悲剧、情欲; B、文坛轶事及文学主张; C、作者遇到家庭纠纷,父母子女冲突,贫病生活等各种危机时的心情和日常见闻杂感。 第二讲 日本这种小说体裁是在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勃兴以后发展起来的。 山田花袋于1907年模仿德国作家哈特?霍普特曼的《寂寞的人们》创作了一篇题为《棉被》的小说,它描写一个名[1!子竹村时雄的中年小说家,竟爱上了漂亮的女门生横山芳子。当得知芳子已与情人发生肉体关系时,在芳子离开后,他挪过芳子睡过的被子蒙头痛哭。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三个短篇和《行路难》。这些小说带有自叙性质,其中有些作品简直是作家个人生活的真实、坦率的记述。小说主人公爱牟,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爱牟”即英文‘,I”的音译,意即“我”。但这种受私小说影响的自叙小说,绝不等于作者的自传,其中有的只是根据作者自己的某些经历虚构出来的。他的《残春》、《喀尔美萝姑娘》、《叶落提之墓》,虽然主人公的经历与作者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就是作者。他在解释《残春》时说:此篇着力点不在事实的进行,而在心理描写上,“我描写 49 的心理并且还在潜在意识的一种流动。”是他借用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来写主人公的潜意识,因此,《残春》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第一篇现代主义小说。 第三讲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理论是直接源于日本白桦派的前期浪漫主义的,而郭沫若的“转向”,又是受日本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的影响,而提倡现实主义,后来又从现实主义应和着“新写实主义”,是因为他避难(1928)于日本之当时,正是日本“新写实主义”倡导者从苏联转运那一理论,建造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搞得沸沸扬扬之时。1924年以后,郭沫若的文艺思想之所以发生了变化,从浪漫主义转变为普罗文艺观,促使他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他于1924年春夏之交翻译了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郭沫若自称,他译了河上肇这本书,“对于文艺怀抱了另外一种见解。”其原因是从河上肇这本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他“得到理性的背光”,所谓“理性的背光”,意即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郭沫若在避难于日本之前,已经倡导了国内的“革命文学”运动。当时,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的理论武器大部分是从日本转运过来的,小部分是直接从俄文翻译进来的。1928年4月,郭沫若发表了《英雄树》一文,指出“社会上有无产阶级便会有无产阶级的文艺”,“新的文艺斗士快要出现了”。同年2月,他又写了《留声机的回声—文艺青年应取的态度的考察》,主张“文艺青年们应该做一个留声机器”,做马克思主义的留声机。 当时他写的某些革命诗歌,就是这一思想的艺术化,他在诗中宣称:“我的阶级是属于无产”,表示要“歌出我们新兴的无产阶级的生活”。郭沫若竭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那正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影响的结果。 第四讲 中蔺文学和日本文学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比较强调文学的政治、社会作用,这与中国文化经世致用的基本精神是相吻合的,后者则重视文学的消遣、娱乐功能。到了近代,在西洋文学的影响之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明治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日本文学曾经一度偏离长期以来所遵循的轨道,开始提倡文学的政治功利性。于是,在明治初期出现了一大批所谓的“政治小说”。即使是翻译国外作品,也常常注意发掘其政治内涵,面对其艺术价值则不大理会。《佳人奇遇》、《经国美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日本全面走上了西方化的道路。这个时候封建保守势力的阻碍已微不足道,‘、日本的启蒙思想家们觉得已无必要利用文学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小说的创作遂告结束。日本文学又开始回归传统,只是这个传统已罩上一件西式的外衣。当然,日本文学在明治中期的转向,更重要、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积淀于整个民族审美理想中的“集体无意识”产生了作用,人们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消遣文学视为日本最有价值的文学。人们欣赏的仍是“日本的哀婉,,津津乐道于表现爱恋和无常的主题。大众的这种审美趋向无疑制约和规范着作家们的创作。同时,文人的审美趣味也使他们更热衷于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因此,当1885年坪内逍遥发表著名的《小说神髓》时,尽管政治小说仍较流行,但日本文学回归传统的条件业已成熟,缺乏的只是理论上的系统阐释。坪内逍遥的论著正好补了这个缺,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坪内主张文学应以描写世态人情为主,他将文学从政治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赋于文学以独立品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文学传统的作用,坪内的现实主义理论主张并未使大多数日本作家在直面现实人生时,树立起中国作家常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地以文学创作来参与历史发展。他们描绘世态人情,不是要想从中找出什么社会学的意义,仅仅是想投合小市民的趣味,为后者提供一种消遣或者娱乐罢了。 等到郭沫若东渡日本时,日本文学已经同政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文坛上充斥着的是私小说,它们被公认为日本纯文学、正统文学之根本和散文艺术之精髓,因为它们最典型地表现出“日本的哀婉”。私小说的泛滥,充分地证明了日本文学在经过西洋文学的巨大冲击之后,仍未丧失其根本。尽管现在的日本文学已经融入许多新的因素,但它最终还是保持了自《源氏物语》以来的艺术精神和美学风格。因此,这种文学自然很难在社会参与意识强烈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郭沫若的心中激起共鸣。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郭沫若越来越积极地投身于政治活动,他与日本文学的距离注定会愈来愈大。193。年5月,郭沫若在给上海《大众文艺》撰写的文章中,明确反对中国杂志“粗滥翻译”、“胡乱介绍”日本的没有价值的作品。 50 郭沫若的不满,主要不在属于技术操作的“粗滥翻译”,而在毫无价值的“胡乱介绍”。如果我们联系到此时郭沫若译介外国文学的情况,就更能理解他的不满情绪了。众所周知,从1928年到193。年,郭沫若连续翻译了美国作家辛克莱的三部小说,这些小说都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对下层人民的苦难寄予了一定的同情,特别是小说中还宣传了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并不纯正)。郭沫若以自己的翻译实绩告诉我们:中国读者需要的正是那种现实战斗精神十分强烈的作品,而不是日本的闲适的娱乐文学。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郭沫若学刊》 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 《日本文学史》 李光泽、卜庆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日本文学史》 叶渭渠 、唐月梅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年 51
/
本文档为【[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